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SB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级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方法。
2.了解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3.掌握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动态指标的测量方法。
4.学习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预习要求1.复习单级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2.根据图1-1所示参数,估算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静态工作点Q 。
(设β=50)。
3.复习模拟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以及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
4.复习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的产生原因,并分析判断该实验电路在哪种情况下可能产生饱和失真?在哪种情况下可能产生截止失真?三、实验原理1、参考实验电路R p+-+Vcc(+12V )-+Vo图1-1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三极管选用硅管3DG6,电位器Rp 用来调整静态工作点。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输入交流信号为零(vi= 0 或 ii= 0)时,电路处于静态,三极管各电极有确定不变的电压、电流,在特性曲线上表现为一个确定点,称为静态工作点,即Q 点。
一般用IB 、 IC和VCE (或IBQ 、ICQ 和VCEQ )表示。
实际应用中,直接测量ICQ 需要断开集电极回路,比较麻烦,所以通常的做法是采用电压测量的方法来换算电流:先测出发射极对地电压VE ,再利用公式ICQ ≈IEQ=EEV R ,算出ICQ 。
(此法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电压表。
) 在半导体三极管放大器的图解分析中已经学习到,为了获得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该选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若静态工作点选得太高,容易引起饱和失真;反之又引起截止失真(如图1-2所示)。
对于线形放大电路,这两种工作点都是不合适的,必须对其颈性调整。
此实验电路中,即通过调节电位器Rp 来实现静态工作点的调整:Rp 调小,工作点增高;Rp 调大,工作点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应避免输入信号过大导致三极管工作在非线性区,否则即使工作点选择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输出电压波形仍可能出现双向失真。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模拟电子实验箱。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 点,A v ,r i ,r o 的方法,了解共射电路的特性。
4.理解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仪器1.模拟电子实验箱 2.低频信号发生器 3.交流毫伏表 4.示波器 5.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复习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
四、实验概述图1.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 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o ,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注意:图1.1所示电路中,R 1、R 2为分压衰减电路,除R 1、R 2以外的电路为放大电路。
U o A U s图1.1 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之所以采取这种结构,是由于一般信号源在输出信号小到几毫伏时,会不可避免的受到电源纹波影响出现失真,而大信号时电源纹波几乎无影响,所以采取大信号加R 1、R 2衰减形式。
1.输入电阻的定义为电路的输入电压U i 与输入电流I i 之比,即r i =iiI U r i 为从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r i 愈大,则电路从信号源取用电流I i 愈小,电路获得的U i 愈大。
2.输出电阻的定义为负载R L 开路,且信号源电压U s =0(但保留其内阻R s ),从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即输出端开路时,采用戴维南定理求得等效电源内阻。
即r o =ooI U (U s =0,R L = ) r o 为从电路输出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r o 愈小,则电路接上负载后,输出电压下降愈少,即带负载能力愈强。
五、实验内容1.静态测量与调整按图1.1接线(不用接入由R 1、R 2组成的分压衰减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调整R p 使U e =2.2V ,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相关值(I b 、I c 、U ce ),在这里,为了测量的方便,我们只需测出三极管的三个脚对地的电压,也就是U e 、U b 、U c ,就可以相应推导出Q 点值。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电路图如下:
一、调试静态工作点: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 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 挡测量UE=2V 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 工作点(电位器RP )。
然后测量UB 、UC
4)关掉电源,断开开关S ,用万用表的欧姆挡(1×1K )测量RB2。
将 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C ≈IE=RE UE
,UBE=UB-UE,UCE=UC-UE ,求出静态工作点。
实验及计算数据如下表: 测量值 计算值 UB(V) UE(V) UC(V) RB2(Ω) UBE (V )
UCE(V) IC (mA )
2.6
2
7.2
60
0.6
5.2
2
1)接通电源,从信号发生器上输出一个频率为1KHZ ,幅值为10mV 的正弦信号加入到放大器输入端。
2)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
三、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Ri=Ii Ui =Rs Ui Us Ui /)(-=ui Us Ui
-Rs
输出电阻:Ro=UoL Uo -=UoL
Uo -RL
在输出电压波形不是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S 、ui 和uL 记入表中。
断开负载电阻RL ,保持uS 不变,测量输出电压Uo ,记入表中 四、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Au=Ui Uo =101500
=150。
模拟电路实验报告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模拟电子系统设计实验第2次实验报告1 实验原理: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电路原理图如下:当I 1>>I BQ 时,有:CC b2b1b2B V R R R V ⋅+≈eBE B E C R V V I I -=≈)(e c C CC e E c C CC CE R R I V R I R I V V +-≈--=βCB I I =调节Rp大小可以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接入100mV,1kHz正弦波后,在实验要求的30~50倍增益条件下,调节Rp使输入电压幅值增大时,输出波形波峰和波谷同时开始失真,则静态工作点设置合适,可以作为后续电路电压比较器的输入之一二:三角波产生电路、电压比较器及功率放大器(一)三角波产生电路1.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符号如下:输入输出特性图线如下:2.积分电路3.三角波发生器积分后反馈至施密特触发器。
(二)比较器:功能:比较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前者高则输出高,反之输出低。
电路包含一个正反馈。
(三)功率放大器:对输入音频做PWM,然后驱动半桥做功率放大,最后滤波2实验元器件仪器:EE1643C型信号发生器/计算器TDS2001C型示波器稳压电源万用表电烙铁主要器件:电阻,电容,电位器,面包板,BJT,各类运放(如TL082,TL3116等)3实验结果和分析D类功率放大器在焊板上走锡线,注意信号线与地线的布线。
得到焊板如下:因实验中电路前一部分的三角波产生电路波形出了问题,所以未得到功放的测试波形。
实验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元件焊接时短路或者虚焊。
4实验总结与反思本次试验中,我主要承担了第一级BJT放大电路的搭建工作和最后一级功率放大器的焊接工作。
搭建放大电路主要是计算元件参数,在找到与理论值最接近的电阻之后,搭建电路并寻找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出波形不失真。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面包板接触不良,布线不合理导致干扰过大或者没有输出波形,以及直流电源的使用错误(如未按下output键)等很多问题。
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单级共发射放大电路胡军2010117114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电路性能的影响3.掌握放大器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4.进一步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实验仪器1。
示波器2。
信号发生器3。
数字万用表4。
交流毫伏表5。
DC稳压器静态测试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电路图如下:注意:由于实验箱负载RL=10k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无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对输出变化的控制效果。
为了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了保证放大器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外,还应该有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流经三极管的直流IBQ和ICQ中的发射极电阻R6和R7,管的C极和E极之间的直流电压UCEQ,以及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B极和E极的直流电压ube。
工作原理如下①基极电压UB由RB和RB2的部分电压作用固定从图中可以看出,UB =?Rb2*VccRb?在RB2公式中,铷、RB2和VCC是固定的,不随温度变化,所以基本势是一个确定的值。
(2)通过工业工程的负反馈,限制集成电路的变化,保持工作点稳定。
具体稳定过程如下:T??Ic??Ie??Ue??Ube??Ib??Ic?静态工作点2的理论计算。
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关系确定: UB =RB2 * CRB?Rb2 Ub?Ube ReIc?Uce?Vcc?Ic(Rc?关于)?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当管道确定后,改变VCC、RB、RB2、RC(或RE)的任何参数值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的改变当电路参数确定后,静态工作点主要由RP调整由于高工作点,输出信号波形容易出现饱和失真。
工作点低,输出波形易于截止失真。
然而,当输入信号太大时,电子管将工作在非线性区域,输出波形将产生双向失真当输出波形不是很大时,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应该很低,以减少电路的静态损耗。
3.测量和调整调整放大器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方法一般有两种(1)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即ui=0)短路,使其工作在DC状态,用DC电压表测量三极管c和e之间的电压,并调整电位计RP,使UCE略低于电源电压的1/2(本实验中UCE为4V)。
模电实验一
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模拟电路实验箱。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习测量放大器Q点,AV,Ri,Ro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
4、学习放大器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原理图1.1为电阻分压式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Rp(100K和1M可选)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由Re1和Re2组成),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1.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1.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b1和R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1V1 的基极电流IB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其中:Rb=Rb2+Rp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 Ri = Rb1 // Rb // rbe输出电阻RO ≈ R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数字万用表的直流毫安档和直流电压档,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B、UC和UE。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E或UC,然后算出IC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E,即可用算出IC(也可根据,由UC确定IC),同时也能算出,。
项目1: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 单极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极管(BJT )单极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方法。
2.了解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3.掌握BJT 单极共射放大电路主要性能(A v 、R i 、R o )的测量方法。
4.学习通频带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数字万用表4.数字毫伏表5.模拟电路实验平台三、实验原理与参考电路1. 参考电路实验参考电路如图4.2.1所示。
该电路采用自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其温度稳定性好。
三极管选用国产高频小功率三极管3DG6,或国外型号9013,电位器R P 为调整静态工作点而设。
LR 1c R 1b R 2b R 1e R '1e R eC 1T 1C CCV +2S +-+-PR 2c iV ∙oV ∙图4.2.1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2.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与调整静态工作点是指输入交流信号为零时三极管的基级电流I BQ 、集电极电流I CQ 和管压降V CEQ 。
在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中已经介绍,为了获得最大不失真的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若工作点选择的太高,易引起饱和失真,而选得太低,又引起截止失真,对于线性放大电路,这两种工作点都不合适的,必须对其进行调整。
图4.2.1所示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4.2.2所示。
其开路电压V BB 和内阻R B 分别为11b B R R =∥12b R CC b b b BB V R R R V 121112+=则 )R )(R 1(2e 1e +++-=βB BEQBB BQ R V V IBQ CQ I I β=CQ c CC CEQ I R V V )R R (2e 1e ++-≈BQI CQI CCV BR 1e R 2e R CR BBV图4.2.2 图4.5.1所示电路的直流通路由以上表达式可见,静态工作点与电路参数V CC 、R C 、R e1、R e2、R b11、R b12三极管的β都有关。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测量方法,加深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等。
实验原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其原理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来实现电压信号的放大。
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上,输出信号从集电极上取出,而发射极接地。
通过合适的偏置电压和外接元件,可以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并调节至合适的工作状态。
2. 使用信号发生器输入正弦波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并调节信号频率和幅度。
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电压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
4. 对电路参数进行调节,如改变偏置电压、改变电阻、电容数值等,观察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观察,我们得到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以及电压增益、输入输出阻抗等参数。
在合适的工作状态下,我们观察到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信号的幅度明显增大,且波形基本保持一致。
在改变电路参数时,我们也观察到了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比如改变偏置电压会导致输出信号的偏移,改变电容数值会影响频率响应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了测量方法,加深了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电路参数调节时需要注意稳定性,测量时需要注意示波器的设置和测量误差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放大电路的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技能,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doc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doc本实验通过搭建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并进行测试和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基本电路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本文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原理1、单级共射放大器的原理共射放大器即输人输出均在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因此在放大系数上面具有一定的增益,其输入电阻比共集(电流随输入电阻的变化而变化)放大器高,输出电阻比共射(输出电阻不随输入电阻的变化而变化)放大器要低得多,因此同时具有输入输出阻抗都比较好的特点,也就是可以适用于各种电阻范围内的负载。
单级共射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基本放大电路,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晶体管的基极极间电位为0.6V时,为了使集电极端的电压维持在5V左右,必须给共射电路提供至少5.6V的电压。
为了让信号能够被放大,必须在基极端加上一个交流信号,造成基极到发射极的直流偏置电压波动,而这种交流电压就是引入的输入信号。
3、放大器的放大性能指标放大器的放大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频率响应、幅度与相位特性、增益、输入输出电阻、噪声系数等多项指标,其中增益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指标。
二、实验步骤1、实验所需器材和材料(1) C945B三极管1颗(2)1kΩ电阻4个(4)10μf电解电容1个(6)调码器一个(7)万用表(8)示波器(9)直流电源(10)信号发生器2、实验操作流程(1)根据电路图搭建实验电路。
(2)用万用表测出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值。
(3)连接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使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1kHz正弦波。
(4)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源电压为5V.(5)显示器显示开始显示信号曲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和增益。
(6)通过调节信号源和示波器来得到最佳的放大性能。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搭建完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后,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信号频率 | 10kHz | 100kHz | 1MHz |输入电压 | 200mV | 200mV | 200mV |输出电压 | 1.05V | 1.02V | 390mV |增益(Vout/Vin) | 5.25 | 5.1 | 1.95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在低频范围内,输出电压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实现了较好的信号放大效果。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实验掌握该电路的调试方法和测量技巧,提高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实验原理:单级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电压放大系数大等优点。
该电路的原理图如下所示:搭建电路:为了实现该电路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元器件和设备:元器件:晶体管2N3904;电容器C1、C2;电阻R1、R2、R3;射极电阻RL。
设备: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示波器;万用表。
接下来,我们按照原理图搭建出如下电路:调试电路:搭建好电路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调试。
具体步骤如下:1. 调整直流工作点将电源输出电压调整为2V左右,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调整可变电阻R1,使得直流工作点在Collector特性曲线的下降区域,同时保证该点的电压符合晶体管的工作条件。
2. 选择信号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选择适当的信号源,要保证电路在输出信号时正常工作。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3. 测量电压放大系数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的输入电压Vi和输出电压Vo,计算出电压放大系数Av=Vo/Vi。
通过多组数据计算平均值,得到最终的电压放大系数。
4. 测量输入输出阻抗使用万用表测量输入阻抗Ri和输出阻抗Ro,记录下相应数据,并结合电路特性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和分析:本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如下:直流工作点:Uc=1.84V,Ic=1.8mA,Ue=580mV,Ie=1.8mA。
电压放大系数:Av≈55。
输入阻抗:Ri≈1.5kΩ。
输出阻抗:Ro≈200Ω。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1. 该电路的输入阻抗较高,表明它能够很好地接受信号源的输入信号。
2. 该电路的输出阻抗较低,表明它能够很好地输出信号,能够在下一级电路中起到良好的负载作用。
3. 该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较大,表明它能够很好地增强输入信号,同时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实验一、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1) 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 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 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实验仪器① 示波器②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 ③ 低频信号发生器 ④ 数字式万用表 3. 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共射极放大电路。
4. 实验步骤 (1) 按图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测量静态工作点。
② 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③ 调节RP1使RP1+RB11=30k④ 按表1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Rs 4.7K(1)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i,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输入信号幅度为20mv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的波形,分别测Ui和UO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图2 实验电路与所用仪器连接图②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电压放大倍数实测数据(保持U I不变)(4)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①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②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 i),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RP1与输入电压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Ω和100K Ω,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入表3中。
模电实验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模电实验单级共射放⼤电路单极共射放⼤电路⼀、实验⽬的(1)掌握⽤Multisim 13 仿真软件分析单极放⼤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法。
(2)熟悉掌握常⽤电⼦仪器的使⽤⽅法,熟悉基本电⼦元器件的作⽤。
(3)学会并熟悉“先静态后动态”的电⼦线路的基本调试⽅法。
(4)分析静态⼯作点对放⼤器性能的影响,学会调试放⼤器的静态⼯作点。
(5)掌握放⼤器的放⼤倍数、输⼊电阻、输出电阻及最⼤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法。
(5)测量放⼤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原理1.基本电路电路在接通直流电源CC V ⽽未加⼊输⼊信号时(通过隔直流电容1C 将输⼊端接地),电路中产⽣的电流、电压为直流量,记为BEQ V ,CEQ V ,BQ I ,CQ I ,由它们确定了电路的⼀个⼯作点,称为静态⼯作的Q 。
三极管的静态⼯作点可⽤下式近似估算:)7.0~6.0(=BEQ V V 硅管;(0.2~0.3)V 锗管()e c CQ CC CEQ R R I V V +-=CC P BQ V R R R R V 212++= EBEQBQ EQ CQ R V V I I -=≈βCQ BQ I I =2.静态⼯作点的选择放⼤器静态⼯作点的选择是指对三极管集电极电流C I (或CE V )的调整与测试。
在晶体管低频放⼤电路中,静态⼯作点的选择及稳定具有举⾜轻重的作⽤,直接关系到放⼤电路能否正常可靠地⼯作。
若⼯作点偏⾼(C I 放⼤),则放⼤器在加⼊交流信号以后易产⽣饱和失真,此时输出信号o u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若⼯作点偏低,则易产⽣截⽌失真,即o u 的正半周被削顶(⼀般截⽌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
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失真放⼤的要求。
所以在选定⼯作点以后还必须进⾏动态调试,即在放⼤电路的输⼊端加⼊⼀定的输⼊电压i u ,并检查输出电压o u 的⼤⼩和波形是否满⾜要求。
如不满⾜,则应调节静态⼯作点的位置。
还应说明的是,上⾯所说的⼯作点“偏⾼”或“偏低”不是绝对的,应该是相对信号的幅度⽽⾔。
最新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SB
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S B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电子信息工程 2011117105 徐博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源。
三、预习要求1.复习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根据实验电路图和元器件参数,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估算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
4.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实验原理及测量方法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要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电压外,还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流过三极管的直流电流IBQ、ICQ及管子C、E极之间的直流电压UCEQ和B、E极的直流电压UBE中的射极电阻R6、R7是用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其工作原理如下。
①利用RB和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UB。
由图可知,当RB、R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大于IB时,则有«Skip Record If...»式中,RB、RB2和VCC都是固定不随温度变化的,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为一定值。
②通过IE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C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
具体稳定过程如下:«Skip Record If...»2.静态工作点的理论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几个关系式确定«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由以上式子可知,当管子确定后,改变VCC、RB、RB2、RC(或RE)中任一参数值,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的变化。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引言在电子电路实验中,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电路。
它具有放大效果好、输入输出阻抗适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放大电路设计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深入了解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由一个NPN型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信号加到基极时,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将随之变化,从而使输出电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调整偏置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使输出信号放大。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元器件:NPN型晶体管、电阻、电容等。
2. 按照电路图搭建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3.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分别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接入示波器。
4. 调整偏置电压和负载电阻,使电路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
5. 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和分析:1. 输出电压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放大的效果。
输入信号的幅值越大,输出信号的幅值也越大。
2. 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一致,没有发生反相变化。
3. 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这是由于晶体管的频率响应特性导致的。
4. 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偏置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使电路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以获得最佳的放大效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该电路具有放大效果好、输入输出阻抗适中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放大电路设计。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通过调整偏置电压和负载电阻,可以使电路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以获得最佳的放大效果。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输入信号频率对输出信号幅值的影响,这对于电路设计和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六、展望本次实验只是对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探索。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电路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2、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学会使用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测量电路参数。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基本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jpg)在该电路中,晶体管 T 是核心元件,它起到放大电流和电压的作用。
基极电阻 Rb 用于提供合适的基极电流 IB,集电极电阻 Rc 用于将集电极电流 IC 的变化转换为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电压放大。
耦合电容 C1 和 C2 起到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使输入和输出的交流信号能够顺利通过,同时阻止直流信号进入前后级电路。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频带等。
其中,电压放大倍数 Av 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输入电阻 Ri 是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出电阻 Ro 是从放大电路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没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电压值。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对于保证放大电路的正常工作和性能至关重要。
如果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放大电路出现失真等问题。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万用表4、直流电源5、面包板6、电阻、电容、晶体管等电子元件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照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2、调节直流电源,使电路的电源电压为+12V。
3、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 VBE 和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VCE,计算静态工作点的电流 IB、IC 和 VCE。
4、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为 1kHz,峰峰值为 10mV。
5、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 Av。
6、改变基极电阻 Rb 的阻值,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习报告
vo+Vcc+12V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习报告1.实验原理对单级放大器的研究为高级放大器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单级放大器在多级放大器中所处位置不同,以及性能要求也不相同,但它们的最基本任务是相同的——放大,要不失真地稳定地放大。
就低频放大器而言,它要对几十赫兹几百赫兹的信号给予不失真的放大,单级放大器的能力一般可达几十倍到几百倍。
2.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1所示。
3.静态工作点图1-1为电阻分压式单管放大器。
它利用RB1、RB2组成的分压电路,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F 、R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为了得到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其静态工作点应设在交流负载线的中间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非线性失真。
在图1-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B1、RB2的电流远大于基极电流IB 时,(一般为5-10倍),则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列公式估算CC B2B1B1B V R R R V +≈(1-1) EF BEB C E R R V V I I +-=≈(1-2) )R R (R I V V E F C C CC CE ++-=(1-3)4.电压放大倍数在图1-1电路中,其电压放大倍数:Fbe L C β)R (1r )R //β(R v A ++-=(1-4) (mA)I 26(mv)β)(1200r EQ be ++=(1-5)可见,当静态工作点确定后,电压放大倍数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1)集电极电阻Rc 越大,Av 越大,但增加Rc 并不能使Av 增加很多,因为还有RL 的影响。
而且,Rc 过大,其上的直流电压降也大,造成Vce 偏小,放大器很容易进入饱和区。
(2)外接负载RL 的大小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和Rc 有类似之处。
但改变RL 不会影响静态工作点。
(3)去掉射极电阻RE 的旁路电容CE ,使RE 对交流信号起负反馈作用,则电压放大倍数降为:Ebe L C β)R (1r )R //β(R v A++-=显然RE 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较大。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一、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1)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2)了解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掌握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实验仪器①示波器②低频模拟电路实验箱③低频信号发生器④数字式万用表3. 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共射极放大电路。
4. 实验步骤(1) 按图1连接共射极放大电路。
(2) 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仔细检查已连接好的电路,确认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②调节RP1使RP1+RB11=30k③按表1测量各静态电压值,并将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1)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①将低频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接入放大器的输入端Ui,放大电路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如图2所示,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接入直流电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1KHZ,输入信号幅度为20mv左右的正弦波,从示波器上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UO的波形,分别测Ui和UO的值,求出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图2 实验电路与所用仪器连接图②保持输入信号大小不变,改变RL,观察负载电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并将测量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电压放大倍数实测数据(保持UI不变)(4)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①实验电路为共射极放大电路②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i),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状态时(同时调节RP1与输入电压使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又不失真),记录此时的RP1+RB11值,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保持输入信号不变。
改变RP1使RP1+RB11分别为25KΩ和100KΩ,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入表3中。
(注意:观察记录波形时需加上输入电压,而测量静态工作点时需撤去输入电压。
)表3 Rb对静态、动态影响的实验结果(5)测量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i及输出电阻Ro。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电类新)
工作点偏高
Q1
Q2 图3.1.1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饱和失真 截止失真
图3.1.2 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
2. 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1)电压增益Au 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给定输入信号,测量相 应的输出信号,则电压增益Au=U0/Ui。 (2)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ax 是指在给定静态工作点的条件下,放大器所输出的最 大不失真电压值。 (3)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是放大器的重要指标。输入电阻 ri的大小对信号源有影响;输出电阻r0的大小决定着负载 发生变化时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 熟悉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和电子实验台的使用。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对放大电路性能 的影响。 3. 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点,AV ,ri,r0 的方法,了解共 射放大电路的特性。 4. 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二、实验原理
1. 静态工作点的选取与调整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由晶体管的参数和放大器的 偏置电路共同决定的。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有放大区、 饱和区和截止区三个工作区。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在不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使之工作于线性放大区。静态工作点选取的过高或过低, 都会使输出失真。
下周实验前交实验报告,请按学号排好!
减小RP,饱和失真
增大Ui ,非线性失真
单管放大器接线示例
*5. 放大电路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测量 (1)输入电阻测量 如图3.1.4在输入端串接一个5.1K电阻,测量Us与Ui,即 可计算 ri=R· Ui/(Us -Ui) (2)输出电阻测量 根据图3.1.5和步骤2测量的放大器空载及接负载RL=5.1K 的数据,可计算输出电阻 r0=(U0 /U0L-1)R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2011117105 徐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
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源。
三、预习要求
1.复习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根据实验电路图和元器件参数,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3.估算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
4.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实验原理及测量方法
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要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电压外,还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流过三极管的直流电流IBQ 、ICQ 及管子C 、E 极之间的直流电压UCEQ 和B 、E 极的直流电压UBE 中的射极电阻R6、R7是用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其工作原理如下。
① 利用RB 和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UB 。
由图可知,当RB 、R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大于IB 时,则有
b2b=*2
R U Vcc Rb Rb +
式中,RB 、RB2和VCC 都是固定不随温度变化的,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为一定值。
② 通过IE 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C 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
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T Ic Ie Ue Ube Ib Ic ↑→↑→↑→↑→↓→↓→↓
2.静态工作点的理论计算
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几个关系式确定
b2b=*2R U Vcc Rb Rb +
Re
Ub Ube Ic -=
(Re)Uce Vcc Ic Rc =-+
由以上式子可知,当管子确定后,改变VCC 、RB 、RB2、RC (或RE )中任一参数值,都会导致静态工作点的变化。
当电路参数确定后,静态工作点主要通过RP 调整。
工作点偏高,输出信号波形易产生饱和失真;工作点偏低,输出波形易产生截止失真。
但当输入信号过大时,管子将工作在非线性区,输出波形会产生双向失真。
当输出波形不很大时,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应偏低,以减小电路的静态损耗。
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
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一般有两种方法。
(1)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路(即ui=0),让其工作在直流状态,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C 、E 间的电压,调整电位器RP 使UCE 稍小于电源电压的1/2(本实验为UCE 为4V 即可),这表明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本上已设置在放大区,然后再测量B 极对地的电位并记录,根据测量值计算静态工作点值,以确保三极管工作在导通状态。
(2)放大电路接通直流电源,并在输入端再加上正弦信号(幅度约为10mV ,频率约为1kHz ),使其工作在交直流状态,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调整基极电阻RP ,使输出信号波形不失真,并在输入信号增大时,输出波形同时出现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
这表明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处于放大区的最佳位置。
撤去输入正弦信号(即令ui=0),使电路工作在直流状态,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三个极对地的电压UB 、UE 、UC ,即可计算出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ICQ 、UCEQ 、UBEQ 的大小。
4.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与计算
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参数重要的有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另外,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能力也是放大电路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
电压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电压(变化电压)与输入端的信号电压之比,即:
Uo Au Ui
= 电路中
(//)Rc RL Au rbe
β=-
26'(1)mv rbe rbb Ie
β=++
其中,rbb'一般取300Ω。
当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合理后,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并调节输入信号幅度,使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
用交流毫伏表或示波器分别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按定义式计算即可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实验电路仿真图
2.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测量
①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频率f=1kHz,幅值约为10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同时,用示波器的另一通道监视放大器输出电压UO的波形。
调整RP的阻值,使静态工作点处于合适位置,此时,输出波形最大而不失真。
达到最大不是真的波形和电路静态如下图:
放大电路输入输出波形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饱和失真
调节至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1.连接好电路。
2.调整静态工作点。
调整到合适的工作点电位器不再移动,用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记录数据如下:测量参数+Ucc(v) Ic(mA) Uce(v) Uc(v) Ub(v) Ue(v) Rb(KΩ) 实测值12.00 0.458 4.75 5.61 1.478 0.875 160
3测量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使f=1khz,Ui=10mv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的波形,调节Rp2,在波形最大不失真时,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放大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及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o的实测值。
栏目实测值计算值
Ui Uo Au
空载 6.6mv 0.6V 90.91
负载 6.6mv 0.18V 27.27
4测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阻抗
(1)输入阻抗:断开电阻1R2,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信号源与放大器之间的电阻1R1,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信号源两端电压Us以及放大器输入电压Ui,可求得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
经测量:1R1=5.1KΩ,Us=0.65V,Ui=0.42V。
所以输入阻抗为:Ri=9.313kΩ。
(2)输出阻抗:在放大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断开RL,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输出电压Uo,接上RL,测得UoL,则可求得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
经测量:Uo=0.6V;UoL=0.169V;=5.1K。
所以输入阻抗为:Ro=13.006k.
5观察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1)工作点合适,输入信号过大引起非线性失真:在静态工作点不变的情况下增大输入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的失真现象,用万用表测量Ic和Uce的值。
经测量:Uce=1.201V;Ic=0.54mA。
(2)工作点不合适,引起线性失真:在放大器输入电压Ui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整Rp1的大小),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o的波形的变化,并用万用表测量Ic和Uce的值。
数据记录如下:
Rb Uo的波形Ic Uce 何种失真最小0.74mA 187.9mV 饱和失真最大0.70 mA 51.903mV 截止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