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人类的行为正在不断实践其对生命的伟大承诺,人类不会放弃对生命的挽救行动。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篇1今天上午我在初四五班上物理课订正一道物理试题,有关比较浮力大小的习题,题目是一个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那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好多同学不知道用那个公式来分析,在我讲解完后,脑海里突然想到若条件在改变一下看同学们如何解答。
于是我就说若不是说水而是水银呢,情况又如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都在认真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我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接着我又改变了条件,若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铁球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又怎样呢?这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统一了,各说各的理由,这是我及时给予点拨,很快同学们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学生们的脸上有一种自豪感。
正想翘尾巴的.时候,我突然接着问水桶在水中用力拉着它不动拉力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学生们有进入了思考,很快又给出了正确答案。
我看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高,接着我就发了一份试题检测浮力有关的内容。
这节课我感到很成功,通过一道题的引伸,学生们掌握了好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心里暗暗下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高课堂效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篇2在八年级刚刚学习完《透镜》一节内容后不久,有一天我所教班的班主任,跟我说起他们班一位学习较差的男孩子,用一个放大镜把前面一位女同学的衣服烧了一个洞,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生气,而在一旁的我却有点内心沾沾自喜,尽管在班主任看来这是学生的恶作剧,但在我眼里学生在顽皮中用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物理老师来说我心里多少还有点自豪呢。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选择。
2.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如汽车的行驶、自行车的骑行、行人的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1)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即物体位置的变化。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1)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强调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2)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即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并说明理由。
(1)桌子上的书本。
(2)教室里的电灯。
(3)行驶的汽车。
2. 解释题目:解释下列现象,并说明所选的参照物。
(1)站在火车站台上,看到火车从身边驶过。
(2)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拓展思考:运动和静止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验,评价学生对机械运动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3.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5.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6.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 核心素养要求
1.知道如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
2.了解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3.会用三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单位间的换算,会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及其两种图像。
6.知道平均速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物理是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1】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一、多做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
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
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
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
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
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
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
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及特点。
2.学会使用物理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和时间,能进行简单的数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和处理。
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加速度、减速度的概念。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励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加速度等核心概念。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3.科普文章阅读后,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避免照搬原文。
4.小组合作作业需体现每位成员的思考和分析,分工明确,合作高效。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尊重劳动、关爱环境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和静止的影响。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机械运动的现象,如汽车行驶、自行车运动、行人步行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探究机械运动的概念1. 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并说明判断的标准。
2. 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3. 解释机械运动的特点: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是连续的、有序的。
三、理解参照物的选择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 引入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参照物可以是任何物体,但选择时要考虑研究的方便性。
四、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总结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
五、巩固知识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2. 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强调机械运动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参照物的概念分析问题。
3. 学生能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判断方法。
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
2.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是否在运动?如何判断?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第二课时: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机械运动概念和分类。
2.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基准物体。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选取、方便判断等。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际问题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壹五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
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第1 篇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1h=60min 1min=60s。
3、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二、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 ,变形可得:s=vt,t= 。
tv2、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初中物理机械的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的概念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图片或视频。
3. 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木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学生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二、探究机械运动(15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即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解释参照物的概念,即用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基准物体。
3. 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如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小车的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不变。
3. 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即速度恒定,运动方向不变。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出示实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篇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初中物理-八年级机械运动示例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机械运动示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认识机械运动的分类
3.通过实验,了解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机械运动的分类
3.直线运动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
在黑板上画出机械运动的分类,让学生理解每种机械运动的含义。
3.实验一:直线运动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直线运动的特征
器材:木板、滑轮、弹簧、弹珠、导线、电池
步骤:
①将滑轮固定在木板上,连接弹簧和弹珠
②将导线和电池连接后,连接弹珠
③手动给弹珠一个向上的初速度,记录弹珠的运动轨迹
④比较不同初速度下弹珠到达终点的时间
结果:在直线运动中,初速度越大,弹珠到达终点的时间越短。
4.实验二:斜面运动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运动。
4.小结
通过整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还实践了直线运动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的教案一等奖3篇
1、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的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2、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的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特点和规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运动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提问:什么是机械运动?有哪些常见的机械运动?请举例说明。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转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各类机械运动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进行平抛实验,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和观察,给出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组进行自由落体实验,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和观察,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4. 计算练习(20分钟)•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计算练习题,包括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式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等;•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扩展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应用。
6.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务必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初中物理教科书《物理》第八册;2.实验器材:球、标尺、计时器等;3.计算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准确性评定学生对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程度;2.计算练习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定其计算能力和解题思路;3.课堂参与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思考等,评定其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判定方法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提问: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选取的参照物。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是用来判断物体运动静止的基准。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取决于选取的参照物。
4.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判定方法:速度恒定,方向不变。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让学生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自行车是否匀速直线运动。
2.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运动,选取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情况。
2. 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判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物体运动的情况,提高了观察实验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机械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变化的含义。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理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作用3.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4. 速度的计算及应用5. 机械运动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2. 难点:速度的计算及应用,机械运动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地展示机械运动的现象和原理。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运动状态,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物体位置变化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介绍参照物的概念,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参照物的作用。
4. 讲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如自行车行驶、电梯上升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关系。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分析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3. 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2. 难点:速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速度的相关问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的教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和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运动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和计算方法;3.机械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和计算方法;2.机械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投影仪;2.相关的实验仪器和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举例说明。
”2. 知识讲解2.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教师通过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等。
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
2.2 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和计算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讲解如何计算这些基本量。
通过实例的讲解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并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相关的数据。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械运动,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4. 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和巩固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和小组讨论。
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纠正,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计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讨论和练习等环节,全面地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运动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学习状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机械运动的兴趣引入(如宏观的天体运动或微观的分子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
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
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是,使用刻
度尺前应观察①,②,③,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⑴ = m = cm, ⑵ 720s = min = h,⑶ 36min = h = s,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把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绕32圈后用刻度尺量线圈长度为
cm ,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5.⑴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刚数出了100张相同的纸
张,压齐后,用刻度尺测出了100张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
纸的厚度大约为μm。
⑵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了这段线圈的总长
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⑶小明想知道自己
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他用停表测量,在1min内脉搏
跳动了72次,则脉搏跳动一次大约需
s。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通常是30s和60s
两种,常用停表的分度值有两种和,停表上边的按钮用来旋紧
发条和控制表秒的转动。
小表盘一周量度30min,分度值为.
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 s.
知识点三:误差和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1.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 若方法正确,态度认真,则误差可以避免的,
C 选用精密仪器,并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无论测什么长度,都应该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2.下列有关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知识点四:参照系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
B.轻舟
C.高山
D.两岸
2.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观察如图的烟和小旗,可判断现在吹的是风,乙小车不可能,也不可能向方向运动.、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如图所示),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知识点五:运动的快慢,以及运算。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 t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S/t
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1:
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习题1:
飞机速是声速的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
方?(15℃)
例2: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习题2: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例3: 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习题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
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3、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4、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分米B.62厘米C.分米D.毫米
5、⑴某同学用厘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4次,其结果分别是㎝、㎝、㎝、㎝,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记作㎝。
⑵某同学用学生直尺测量活页本的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据、、、、,其
中有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它是。
测量中接近活页本真实
的长度是。
6、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速度为
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
向运动.
7、研究运动的时候,地面、树木、太阳、人体自身都可以作为运动的参
照物.毛泽东主席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着名诗句,从运动学的角度
来理解,是以为参照物,判断运动了八万里.
8、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9、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