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新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2024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9e284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3.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神经病学是医学中关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研究和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理论和技术。
神经病学的教学大纲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教学体系。
本文档将以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为题,分别从五个大点展开阐述。
正文:大点一: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1. 了解神经系统的常见解剖结构以及其功能。
2.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区域的实际应用。
3. 学习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
4. 掌握神经组织的细胞学组织学特征。
5. 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对人体功能的重要性。
大点二:神经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理解神经疾病的多种病因,如遗传、感染、创伤等。
2. 了解神经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如神经元退行性变、炎症等。
3. 学习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如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等。
4. 分析神经疾病的生理学和生化学改变对病理过程的影响。
5. 了解神经修复和再生的机制与应用。
大点三: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 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
2. 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检查手段和诊断方法。
3. 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与实验室检验。
4.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分级诊断。
5. 学习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大点四: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1. 了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 学习药物治疗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与副作用。
3. 掌握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4. 学习康复治疗在神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5. 理解终末期神经疾病的护理与病患安宁疗法。
大点五:神经病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1. 了解神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2. 学习神经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3. 掌握神经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技术。
4. 了解神经治疗和干预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5. 展望神经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总结: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对神经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而设计的一套教学体系。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1ff8d66bec0975f465e2a4.png)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神经病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Neurology 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48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先修课程:中西医各基础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神经病学教学目的应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疾病的临床问题,接诊及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程序,如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定位诊断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疾病性质,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CAI课件、图表、模型、标本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各种神经疾病常见的临床问题,运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结合临床实际,培养神经疾病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要把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式,临床实习应尽量多采用临床病案分析等方法,突出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社会-心理-生物学”医学模式。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病学的特性。
2、了解神经科学的目标、实践和发展。
【教学内容】1、神经病学的目标2、神经病学的特性3、神经病学的实践4、神经病学的发展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病损的定位诊断。
2、熟悉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教学内容】1、中枢神经2、脑与脊髓的血管3、脑神经4、周围神经5、肌肉6、运动系统7、感觉系统8、反射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教学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表现。
【教学内容】第一节意识障碍第二节认知障碍第三节头痛第四节晕厥与痫性发作第五节眩晕第六节视觉障碍第七节听觉障碍第八节眼球震颤第十节肌肉萎缩第十一节躯体感觉障碍第十二节共济失调第十三节步态异常第十四节不自主运动第十五节尿便障碍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内容。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4b49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2.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神经病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神经病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能力。
二、基本原理和概念1. 神经病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神经病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研究对象: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和体征2. 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传导的基本原理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1. 中风(脑卒中)- 定义和病因- 分类和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原则2. 癫痫(epilepsy)- 定义和发病机制- 分类和临床特征- 诊断和治疗方法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定义和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和诊断- 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4.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和诊断- 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五、其他重要内容1. 神经影像学- 神经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技术- 神经影像学在神经病学诊断中的应用2. 神经病理学- 神经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神经病理学在神经病学研究中的作用3.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预防措施-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方法和支持措施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与资源- 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学资源:案例分析、实验室训练、临床观察等2. 学生评估方式- 学术考试- 实践操作评估- 个人/小组项目报告七、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 《神经病学概论》- 《神经病学临床案例研究》2. 参考资料:- 国内外相关期刊论文- 最新的神经病学研究报告八、结语神经病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有效诊断和治疗神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神经病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神经病学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其未来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9~12章)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9~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f2db211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5.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9~12章)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种类、感染途径。
2.掌握病毒性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结核性脑膜炎、脑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内容】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等)。
2.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3.脑寄生虫病的诊断、影像学改变与治疗。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与治疗。
了解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内容】1.脱髓鞘疾病的病理标准。
2.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方法。
3.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
第十一章运动障碍疾病【目的要求】了解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病变时出现的症状。
掌握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了解小舞蹈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概述纹状体苍白球系统是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组成成份。
病变时肌张力改变与不自主运动。
2.肌张力增高而运动减少综合征—震颤麻痹(1)原发性震颤麻痹和继发性震颤麻痹(2)病理:重点介绍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缺乏的生化病理。
(3)临床表现:肌强直、震颤及运动徐缓三大主征及本病的特殊姿态。
(4)诊断:必须与各种原因引起的Parkinson综合征鉴别。
(5)治疗:药物治疗(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金刚脘胺、左旋多巴类药物等)、手术治疗。
肌胀力减低而运动过多综合怔----小舞蹈病病因:风湿病临床表现:舞蹈样运动的特点、风湿热的症状.诊断:须与抽动秽语综合怔、药物性多动症鉴别.治疗:抗风湿治疗、对症治疗.第十二章癫痫【目的要求】1.了解癫痫的病因和分类2.了解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教学内容】1.病因:原发性癫痫与继发性癫痫。
2.临床表现:介绍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并说明应注意可能存在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80ec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5.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涉及到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指在医学院和医学相关专业中开设的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用于规划和指导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提高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系统生理学-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神经传导的生理过程。
3.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炎、神经肌肉疾病等;- 代谢性神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等。
4. 神经系统检查与诊断- 临床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病史采集、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5.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抗癫痫药、镇痛药、抗帕金森药等;- 物理治疗:理疗、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脑外科手术、神经内科手术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2.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神经病学科进行实地观摩和实习;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病例分析等学习活动。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2.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六、教学评估1. 学生满意度调查:收集学生对神经病学教学的反馈意见;2. 教师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
七、结语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神经病学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神经病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2024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ca6f9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9.png)
引言: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神经病学知识和技能培养。
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等。
本文将详细阐述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并结合导师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概述:正文: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传递的生物化学基础;神经电活动的产生与传导;神经调节与递质的作用机制。
2.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方法与标准;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3.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神经系统疾病的不典型症状与体征;神经系统疾病的局部与全身症状;神经系统疾病的急性与慢性表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病例讨论。
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操作技巧;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与影像学技术;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5.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神经系统疾病的生活环境与健康教育;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与社会支持;神经系统疾病的公共卫生与法律政策。
总结: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编制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神经病学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等。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还强调了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期望这份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准确、系统和实用的神经病学教育,培养优秀的神经科医学人才。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4~6章)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4~6章)](https://img.taocdn.com/s3/m/6546142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a.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4~6章)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方法,如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DSA等检查方法。
2.了解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意义以及脑神经、肌活组织检查的意义,对基因诊断有一定的认识。
3.掌握脑脊液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结果的意义。
【教学内容】1.脑脊液检查、穿刺的部位、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正常值,特殊检查及异常的意义。
2.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脊柱平片、血管造影、CT、MRI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3.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正常、异常标准及临床应用。
脑诱发电位、肌电图、TCD、SPECT检查的适应症、临床意义。
4.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基因诊断技术。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和程序,强调定位、定性诊断。
【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准则,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不同部位病损的临床特点。
2.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学分类,定性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周围神经疾病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1.周围神经病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2.变性与再生。
3.神经炎、神经痛、神经病等名称的概念。
第二节脑神经疾病一、三叉神经痛【目的要求】掌握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因尚未明确。
继发性者可有脑干和三叉神经痛损害的多种病因。
2.临床表现:主要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中年以后,表现为三叉神经第一或第二分布区短暂反复发作性剧痛,而无三叉神经损害的体征。
3.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其他颜面部病变的疼痛以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相鉴别。
4.治疗:药物可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射频治疗,手术和封闭治疗。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目的要求】掌握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病因:为面神经管内及茎乳孔处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可能与受凉或感觉有关,也可能受自身免疫反应。
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6ce332c2cc58bd63086bd95.png)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Neurology)一、课程说明(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时12)课程编码 17110101 课程总学时3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1.5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影像等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及预防原则,熟悉各种先进的检查方法,建立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为今后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因神经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具有调节作用,而其他系统和器官病变也可产生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的改变。
所以该学科与神经解剖、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神经遗传学、神经流行病学和神经药理学等学科联系紧密,互相渗透。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教材《神经病学》,第7版,贾建平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参考教材①吕传真主编《神经病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②《实用神经病学》,第三版,史玉泉,周孝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③《MERRITT神经病学》,第十版[译],郭玉璞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笔试)和技能考核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第一次:神经系统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 3学时第二次:脑血管疾病 3学时第三次:脊髓疾病 3学时第四次:周围神经病或其他疾病 3学时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熟悉神经病学的概念:神经病学为二级学科,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神经病学的总体目标:发展神经科学;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对疾病的合理诊断;对疾病的恰当治疗;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的意义。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457e4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e.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神经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病变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神经病学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神经病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基础,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和病理机制,了解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
4、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5、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基础: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的信号传导和突触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2、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和病理机制:包括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脑炎等疾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3、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检查方法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5、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示教等方式,传授学生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神经病学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
3、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神经病学的临床实践和治疗原则。
4、病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自习和作业:通过学生的自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神经病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考核方式1、理论考试:通过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对神经病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69fbc7cf90f76c661371adc.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一讲神经病学总论神经病学概述目的要求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熟悉如何学好神经病学。
讲授内容1、重点讲解神经病学的目标、特性和实践。
2、自学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作为一般了解)3、自学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作为一般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类型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掌握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的临床特征及病变部位;掌握感觉障碍、各种类型瘫痪的临床表现以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2、熟悉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不自主运动的临床表现。
3、了解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讲授内容1、重点讲解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
2、重点讲解各种失语的临床表现。
3、重点讲解瘫痪的临床表现、定位诊断,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4、详细讲解感觉障碍的病损表现和定位诊断。
5、自学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
(要求熟悉)6、自学常见步态异常的分类和表现。
(作为一般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2、掌握脑脊液(CSF)常规、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3、熟悉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的临床应用范围。
讲授内容1、重点讲解腰椎穿刺术与脑脊液检查。
2、自学神经影像、神经电生理及血管超声检查。
(要求掌握)3、自学神经系统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原则。
(要求掌握)4、自学放射性核素、脑活检、神经活检、肌肉活检以及基因诊断。
(作为一般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程序。
2、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原则。
3、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类型。
讲授内容1、重点讲解诊疗程序,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2、自学临床思维方法。
(要求熟悉)第三讲脑血管疾病目的要求掌握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各种脑血管病的分类;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b8617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3.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涉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方面。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在日后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和治疗神经疾病的能力。
二、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1. 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了解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 培养分析和解决临床神经病例的能力。
5. 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A. 神经解剖学1.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脑、脊髓、脑干。
2. 末梢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
3. 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变异。
B. 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 神经传递的基本原理。
3. 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
4. 神经调节和神经内分泌系统。
C. 神经病理学1.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神经病理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3.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D. 神经诊断学1. 神经系统检查的方法和技巧。
2. 神经影像学的应用和解读。
3. 功能性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测试。
E. 神经药理学1. 神经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2. 常用神经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副作用。
F. 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2. 常见神经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3. 神经疾病的康复和护理。
G. 神经病学研究与前沿1. 神经病学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方法。
2. 神经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合作。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讨论等。
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训和临床实习等方式,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五、考核方式1. 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2. 实验和实践操作:检验学生在实验室和临床实习中的技能和应用能力。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1~3章)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9a772bc75727a5e9846a6136.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1~3章)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
【教学内容】1.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鉴别诊断。
2.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的临床特点及表现。
3.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的表现分类。
4.眩晕与听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5.晕厥与痫性发作的分类、临床特点。
6.感觉障碍的有关解剖、生理、临床分类及表现。
7.瘫痪的分类特点、定位。
8.不自主运动的有关解剖、生理、临床分类及表现。
9.共济失调的分类、临床特点。
第二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目的要求】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
【教学内容】1.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类、鉴别诊断。
2.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的临床特点及表现。
3.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的表现分类。
4.眩晕与听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5.晕厥与痫性发作的分类、临床特点。
6.感觉障碍的有关解剖、生理、临床分类及表现。
7.瘫痪的分类特点、定位。
8.不自主运动的有关解剖、生理、临床分类及表现。
9.共济失调的分类、临床特点。
第三章神经病学的临床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采集和临床常规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2.掌握昏迷患者的检查方法,明确其病因。
3.了解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病史采集1.史采集的步骤,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2.现病史:采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如头痛、抽搐、瘫痪、感觉障碍、视力障碍等。
3.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的收集、询问。
第二节神经系统检查1.一般检查: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脑膜刺激征、头颈部、躯干四肢的检查。
2.脑神经检查:12对脑神经的检查。
3.运动系统检查:肌营养、肌张力、肌力、不自主运动、共济运动、姿势步态。
4.感觉系统检查: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5.反射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
6.自主神经功能检查:一般观察、内脏括约肌、自主神经反射。
第三节昏迷患者的检查1.一般检查:T、P、R、BP、气味、皮肤粘膜。
2.神经系统检查:瞳孔变化、眼球位置、眼底、肢体瘫痪、姿势反射、脑膜刺激症、脑神经及脑干功能。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8f08b02f8c75fbfc67db2dc.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病学定义。
2.了解神经病学的目标、特性、实践和发展。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第一节意识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意识障碍定义;嗜睡、昏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的概念。
2.熟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介绍意识障碍定义及解剖基础。
2.嗜睡、昏睡、昏迷、急性意识模糊、谵妄状态的概念。
3.意识障碍的分级及及鉴别要点。
4.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5.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第二节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目的要求]1.掌握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
2.熟悉失语症分类及特点;失用症类型及表现;失认症类型及表现。
[教学内容]1.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定义。
2.临床常见失语症的特点。
3.失用症类型及表现。
4.失认症类型及表现。
第四节痫性发作和晕厥[目的要求]1.掌握晕厥定义、临床表现;痫性发作的定义。
2.熟悉晕厥分类;晕厥与痫性发作的鉴别要点。
[教学内容]1.晕厥的定义及临床分类。
2.结合临床实例介绍晕厥的临床表现。
3.痫性发作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4.痫性发作与晕厥如何鉴别。
第五节眩晕[目的要求]1.掌握眩晕的定义。
2.熟悉眩晕的分类及特点;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教学内容]1.眩晕的定义。
2.眩晕的分类及特点。
3.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第十节瘫痪[目的要求]1.掌握瘫痪的定义;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定义和鉴别。
[教学内容]1.瘫痪的定义。
2.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的表现。
3.痉挛性瘫痪和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第十三节共济失调[目的要求]1.掌握共济失调的定义。
2.熟悉共济失调的分类及表现(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及前庭性共济失调)。
[教学内容]1.共济失调的定义。
2.共济失调的分类及表现。
第十四节步态异常[目的要求]1.掌握步态异常的分类;异常步态的临床特征。
[教学内容]1.步态异常的分类。
2.步态异常的临床特征。
第十五节不自主运动[目的要求]1.掌握震颤的分类和特点,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的表现。
神经病学(神经内科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神经内科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17d4100c22590102029dee.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416课程名称:神经病学(Neur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36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见)习6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选用教材:神经病学(案例版)朱榆红赵斌主编科学出版社课程简介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与众多的其他临床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
神经病学是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由于学科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已由内科分出成为独立学科,目前神经病学重点讲述神经系统常见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此外,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免疫学等方面内容也与神经病学课程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但神经病学教材中仅简要加以叙述,更详细的知识由专业教材加以阐述。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神经病学教学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资料,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临床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通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 0.5学时三、教学内容(一) 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二) 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三) 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四、重点、难点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五、复习思考题1. 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2.神经病学在临床医学学科中的地位?3.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4.神经病学的诊断原则?第二章总论一、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神经病学大纲(新)剖析
![神经病学大纲(新)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9c6701a76e58fafab00386.png)
总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临床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它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
2. 熟悉神经系统的解剖,掌握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后相应的临床表现。
3.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及定性诊断。
4. 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和诊断顺序。
5.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6.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掌握腰穿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
二、计划学时数 6学时三、教学内容(一) 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对象、范围和它在临床学科中的地位。
(二) 神经系统损害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定位价值2. 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定位价值3. 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性质、类型和各种感觉障碍的定位价值.4. 运动障碍:包括延髓麻痹和肢体瘫痪(1) 运动系统组成:锥体系,锥体外系(2) 运动系统损害的临床类型及表现: 瘫痪、肌萎缩、步态异常、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
a.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b. 不同部位损害的运动障碍特点:脊髓前角、前根、神经丛损害;脊髓半切、横贯损害;脑干、内囊及中央前回和小脑损害。
5. 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浅反射、深反射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定位价值,病理反射的定位价值(三)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的分类、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1. 意识障碍2.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3. 视觉障碍4. 眼球运动障碍5. 听觉障碍和眩晕6. 晕厥及癫痫发作7. 瘫痪8. 共济失调9. 步态异常10.不自主运动11.二便障碍(四) 腰穿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
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1. 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和检查方法。
2. 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原则。
3. 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特点,运动及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4. 掌握腰穿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头痛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讲述头痛的分类,头痛的防治原则2. 了解偏头痛病因与发病机理。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f556917aa00b52acec7ca6e.png)
一、神经学总论 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三、颅内感染性疾病
四、脊髓疾病 五、帕金森病 六、癫痫
课程目录
《神经病学》总论
【目的要求】 了解学科的内容与发展。 熟悉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 掌握大脑、脊髓损害的定位及其临床表现。 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 【教学内容】 一、了解神经病学学科发展情况与神经系统疾病诊 疗的进展情况。
课程目录
脊髓疾病
5、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 6、急性脊髓炎特殊类型临床 (1)急性上升性脊髓炎;(2)脱髓鞘性脊髓炎 7、急性脊髓炎辅助检查。 8、急性脊髓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9、急性脊髓炎治疗和预后。
课程目录
帕金森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帕金森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 2、熟悉帕金森病的病因、鉴别诊断和左旋多巴 治疗的副作用。 3、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及生化病理 和辅助检查。
课程目录
颅内感染性疾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颅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2、熟悉常见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主要改变 3、掌握病毒性脑炎和脑囊虫病的治疗 概述 颅内感染性疾病:
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脑实质、脑膜及血管, 引起急、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
课程目录
脊髓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脊髓炎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2、熟悉脊髓解剖、脊髓损害临床表现、急性脊髓炎 的特殊类型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方法。 3、了解急性脊髓炎病因、病理、预后。 【教学内容】 1、脊髓解剖 2、脊髓损害临床表现 3、急性脊髓炎定义。 4、急性脊髓炎病因、病理。
课程目录
课程目录
癫痫
• 【目的要求】 • 1、了解癫痫的病因和分类。 • 2、了解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 3、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08a05cf5727a5e9846a61b3.png)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学时:45 专业:临床医学临床神经病学总论和定位诊断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尤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较为复杂,本课程旨在以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为基础,结合神经系统检查法,讲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原则和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所授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重点是掌握原则和方法,能灵活应用。
1、了解三大传导束在中枢定位中的意义。
2、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
3、特殊传导经路(视觉通路及双眼水平协同运动控制通路)在定位中的意义。
4、通过常见的脑干综合病征了解脑干疾病定位的原则。
5、脊髓损害的定位,掌握脊髓半切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重点是中枢各传导经路的走行及其在定位中的意义。
至于诸多综合病征,尤其脑干综合病征,因涉及解剖结构较多,记忆较为困难,因此除讲课中重点提出的以为,其余仅为加深理解之用。
1、临床神经病学总论。
(1学时)2、中枢三大传导束(锥体束、浅感觉及深感觉传导束)及不同水平损害的表现。
(1.5学时)3、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鉴别(附中枢性面舌瘫,真性和假性球麻痹)。
(1.5学时)4、特殊传导经路:(2学时)A视觉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应通路及视通路各部位损害之视野缺损。
B双眼水平协同运动控制通路。
5、脑干综合病征:(3学时)A中脑病变综合征:顶盖部,背侧部,腹侧部。
B桥脑病变综合征:外侧部,内侧部,被盖部,基底部。
C延脑病变综合征:背外侧部,腹内侧部,背侧部。
D内侧纵束综合征及一个半综合征。
6、脊髓损害的定位:(2学时)A脊髓半切综合征。
B脊髓内主要传导束纤维的分层排列。
C髓内、外损害的鉴别。
D脊髓节段与脊椎的对应关系。
E脊髓髓内结构的选择性损害。
四、教学方式:主要采取课上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边绘图边讲解的方法进行,并穿插较多实例讲述,以便于理解、课上掌握、加深印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前期相关课程主要是神经解剖学和物理诊断学中的神经系统检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定位诊断的方法;熟悉临床思维方法;了解定性诊断的概念。
教学内容
1,定位诊断:Leabharlann 握定位诊断的方法。2,定性诊断:了解定性诊断的概念。
3:临床思维:临床思维的的各种方法。
第七章 头痛
目的要求
掌握偏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了解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了解紧张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概述: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了解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3,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脑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辅助检查;腔隙性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自学
第二十章
睡眠障碍
1
第二十一章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1
合计
30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熟悉神经病学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与各临床学科的关系、发展方向,熟悉神经病学的目标、特征、实践和发展;了解如何学习神经病学。
教学内容
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2、神经病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
掌握晕厥的临床分类及临床特点,熟悉痫性发作的基本概念及临床特点,了解痫性发作与晕厥的鉴别要点。掌握系统性眩晕、非系统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极其鉴别诊断,熟悉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的区别,混合性耳聋与功能性耳聋的临床特点,了解耳鸣的临床意义。掌握视野缺损的各种类型及临床意义,掌握各种类型眼肌麻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熟悉视力障碍、瞳孔调节障碍的临床表现;了解不同病变所致的眼底改变。熟悉耳聋、耳鸣他听觉过敏的概念。熟悉前庭周围性眼球震颤和中枢性眼球震颤的鉴别。
3,头痛:头痛的的概念和常见头痛的鉴别诊断。
4,痫性发作和晕厥:晕厥的临床分类及临床特点,痫性发作的基本概念及临床特点,痫性发作与晕厥的鉴别要点。
5,眩晕:系统性眩晕、非系统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及其鉴别诊断,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的区别,混合性耳聋与功能性耳聋的临床特点;耳鸣的临床意义。
6,视觉障碍:视野缺损的各种类型及临床意义,各种类型眼肌麻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视力障碍、瞳孔调节障碍的临床表现;了解不同病变所致的眼底改变。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各章的参考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0.5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损的定位诊断
自学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4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1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6,多系统萎缩:多系统萎缩的分类和诊断;多系统萎缩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多系统萎缩的病理和治疗。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目的要求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掌握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了解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风疹全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熟悉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朊蛋白病的概念。了解CJD的诊断。
9,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概念;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和亚型;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运动神经元病的分类和诊断;熟悉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了解该病的病理和治疗。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熟悉该病的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熟悉常见痴呆类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多系统萎缩的分类和诊断;熟悉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了解该病的病理和治疗。
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4,朊蛋白病:朊蛋白病的概念。了解CJD的诊断。
5,螺旋体感染性疾病:自学内容
6,脑寄生虫病:自学内容
7,爱滋病所致神经系统障碍:自学内容
第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熟悉该病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分型、辅助检查和治疗;了解流行病学、 病理和预后。熟悉视神经脊髓炎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该病的病因、发生机理、辅助检查和和治疗方法。
掌握瘫痪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定位诊断。掌握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熟悉神经元性肌肉萎缩和肌源性肌肉萎缩的特点。熟悉感觉的临床分类、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定位意义;了解感觉障碍的病变性质。掌握共济失调的分类,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表现,熟悉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表现,了解大脑性共济失调和前庭性共济失调的特点。熟悉步态异常的种类和各种步态异常和特点与临床意义。熟悉不自主运动的临床症状,熟悉各种步态异常和特点与临床意义。
0.5
第七章
头痛
1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6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
第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1
第十二章
运动障碍疾病
1.5
第十三章
癫痫
1.5
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
2
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疾病
2
第十六章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自学
第十七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2
第十八章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
自学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影像医学专业用)
前言
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因此,神经病学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风疹全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
2,细菌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2,神经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的临床运用;常见大脑疾病的影像学鉴别。
3,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的临床运用适应征。
4,经颅超声血流图检查:自学内容
5,放射性同位素检查:自学内容
6,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自学内容
7,基因诊断:基因诊断的原理和临床运用前景。
第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12,共济失调:共济失调的分类,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表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的表现,大脑性共济失调和前庭性共济失调的特点
13,步态异常:步态异常的种类和各种步态异常和特点与临床意义。
14,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的临床症状,各种步态异常和特点与临床意义。
15,尿便障碍:自学内容。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教学内容
1,偏头痛:偏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丛集性头痛:自学内容
3,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低颅压性头痛:自学内容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目的要求
熟悉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熟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了解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了解预后。掌握脑血栓形成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了解病理生理。掌握脑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了解辅助检查;掌握腔隙性梗死的病因、 临床表现和治疗,了解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掌握腰椎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腰椎穿刺的并发症,了解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生理变化;掌握腰椎穿刺的操作要点。熟悉X光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的临床运用。了解常见大脑疾病的影像学鉴别。熟悉肌电图的临床运用适应征。熟悉基因诊断的原理和临床运用前景。
教学内容
1,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腰椎穿刺的并发症,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生理变化;掌握腰椎穿刺的操作要点。
教学内容
1,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的分类和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和治疗。
2,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该病的辅助检
查、鉴别诊断和治疗。
3,额颞叶痴呆:自学内容。
4,路易体痴呆:自学内容。
5,痴呆的鉴别诊断:常见痴呆类疾病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