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3年药物分析课教学大纲

2023年药物分析课教学大纲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草原那达慕主持词篇一:文化节主持词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颁奖晚会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这里是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颁奖晚会现场。

入冬的草原寒意渐浓,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带给我们的感动却在持续升温。

八十天,有太多的精彩值得回味,有太多的感动值得珍藏,有太多的故事值得铭记。

过程有多么艰辛,结果就有多么甜蜜。

今晚,我们再次相聚,共同分享游牧文化旅游节带给我们的荣耀和自豪。

让我们走进那一个个故事背后的人物,共同见证他们一路走来的点滴风采,共同探寻一次节庆活动带来的华美蜕变。

参加今天颁奖晚会的领导和来宾有:(主持人介绍宾)、、、、、、、、、、、、。

1、看看草原的景,听听草原的歌,尝尝草原的奶茶、手扒肉,你便会爱上草原的人。

夏秋季节,草原狂欢。

在草原最美的时节,我们举办游牧文化旅游节,说得最简单一点儿,其实就为了一个目标:请你走草原。

、、、、、2、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悠扬的长调、深沉的呼麦,是蒙古民族最具鲜明个性的音符,富有穿透力的表演,让人的心灵在天籁中澄净。

借助旅游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呼麦、长调等一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进一步的激活和弘扬。

、、、、、、、、、3、说起草原的秋天,人们大都会想到《鸿雁》这首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

”似乎草原的秋天总有一抹悲凉的色彩。

但今秋的达茂草原,让我们感受到的全部是收获的欢欣。

金灿灿的马铃薯、向日葵带来了农牧民的收获,游牧文化旅游节期间,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带来的更是人们精神上的满足。

下面,让我们共同品味这满含深情的《故乡的秋天》。

、、、、、、、、、、、、、、、4、凝聚产生力量,协作成就大业。

这是一个讲求团队合作的时代,小成功需要小团队,大成功需要大团队。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杭太俊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杭太俊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课程编码】A2060Z1190【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课时】68【学分】 4【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药物分析主要是研究化学合成药物和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同时亦涉及生化药物、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为了全面控制药物的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在药品的生产、保管、供应、调配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都应该经过严格的分析检验。

药物分析学,通常是指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辨别药物的真伪、检查药物的纯度和测定药物的含量。

药物质量的优劣,使用剂量、方式是否合理,使用后是否安全有效,还应以临床征象和实际疗效来决定。

所以,配合医疗需要,开展临床药物分析,研究药物进人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研究药物的作用特性和机制等,从而达到合理用药,更好地发挥药效。

综上所述,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药品质量的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及临床药物分析工作。

这些都为更好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研究发现新药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比较完整的药品质量概念,掌握常用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能够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结合理化特性,掌握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以及分析方法之间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有一定的能力。

此外,还应掌握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与方法。

(教学要求)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8学时,即理论课,68学时,实验40学时。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药学课程编号: 15 总学时: 80 其中理论学时:52 实验学时:28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优化工艺,科学合理的贮藏条件和管理条件提供有效依据,而且为新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效的现代分析手段。

本课程还安排了与理论学习相配合的实验,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并不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药物分析课程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有关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主要结构与性能,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药物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药物的质量控制。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学时分配注1:实验五:异烟肼片的含量测定为课外内容,4学时。

五、课程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所学的理论知识,卷面100分,时间120min。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科书[1]杭太俊,《药物分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8月(二)参考书[1] 安登魁,《药物分析》(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2] 安登魁,《现代药物分析选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 马广慈,《药物分析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0[4] 许瑞庭,《实用药物分析化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二、三部。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药物分析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课程编号:14000004学时:96 学分:5适用对象:药学类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研究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和探索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课程。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为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药物分析在药学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建立全面的药品质量管理概念。

掌握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代表性药物的分析规律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既要重视药物分析专业知识的积累、重视分析基本操作技能的严谨和规范训练,又要勤于思考,加强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药物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

从而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能够胜任药物研究和生产等各个阶段的药物分析工作。

本课程要求掌握药物及其制剂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了解药物分析中最新检测技术的进展。

熟练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熟悉主要国外药典中有关药品的质量标准。

熟悉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

掌握我国药典收载的常见类型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掌握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与质量控制方法,熟悉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药物的结构、性质、质量特征与分析方法的选择之间的关系,并具备依据不同的药物分析的目的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方法的优化设计与实施能力,以满足药品质量全面控制对药物分析专业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药物、药品、药物分析的定义,熟悉我国药品质量的管理规范,了解药物分析学的性质和任务;ICH及其技术要求;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药物分析学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药典中常用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应能正确理解、准确执行药典,具备独立完成药品全检的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在对药品质量控制中应用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本教学大纲所要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杭太俊编著.《药物分析》.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二)参考书[1]刘文英编著.《药物分析》. 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安登魁编著.《药物分析》. 第1版.济南出版社,1992年[3]杭太俊编著.《药物分析》.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4]于治国编著.《药物分析》.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朱景申编著.《药物分析》. 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6]安登魁编著.《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7]马广慈编著.《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0年[8]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著.《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阶段性测试等),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后作业为习题,3-5次,每次作业题量2-3题,作业布置后,于一周内上交。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是一门重要的药学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药物分析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一定的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内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药物分析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分析方法、标准物质、质量标准等。

2.药物合成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如合成路线、试剂选择、产物纯度等。

3.药物制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制剂工艺、药物含量、有关物质等。

4.药物分析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如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5.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二、教学方法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的药品质量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分析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4.自主学习:通过布置课外作业和提供相关参考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三、教学评估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4.综合评估: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实验之一,旨在通过实验手段培养学生分析药物的能力和技巧。

下面是一份《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了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药物分析实验的基础知识(1)药物分析的定义、分类与意义。

(2)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3)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

2.药物质量控制实验(1)物质的纯度测定。

(2)物质的含量测定。

(3)物质的杂质测定。

3.药物药效评价实验(1)动物模型建立。

(2)药物药效评价指标的测定。

(3)药物药效评价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4.药物稳定性研究实验(1)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药物稳定性试验设计与操作。

(3)药物稳定性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方法1.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重点讲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以任务驱动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室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规范性。

4.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考核方式1.实验操作规范性考核:实验操作中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无严重错误。

2.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考核:根据实验数据,完成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的撰写。

3.实验成果展示考核: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和分析结果。

五、教学资源1.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2.实验材料:各类药物样品、化学试剂等。

3.实验技术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2.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学生对药物分析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药物分析(三)大纲

药物分析(三)大纲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代码:0175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学科。

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同时涉及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其主要任务包括控制研究、生产、供应、贮存、使用过程中的药品质量及指导临床用药,为更好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研究发现新药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与实验,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要求考生掌握我国药典中常用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能正确理解、准确执行药典。

同时,培养考生在对药品质量控制中应用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药品全检以及针对不同分析样本选择最佳分析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以下六个方面内容:(一)药典的基本组成与正确使用;(二)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定量分析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三)以八类典型药物的分析为例,围绕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讨论如何从药物的结构出发,运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与方法开展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四)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生物制品和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的一般规律与主要方法;(五)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六)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药物分析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型应用学科。

药物分析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因此,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分析 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 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教学大纲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药物的成分、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首先应该介绍药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药物分析,为什么要进行药物分析,以及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二、药物分析的常用技术和仪器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药物分析的常用技术和仪器。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常用的药物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同时,还应该介绍这些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它们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三、药物分析的样品制备和处理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药物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选择适当的样品制备方法,如提取、萃取、浸提等,以及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如稀释、过滤、净化等。

此外,还应该介绍一些常见的样品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液相萃取等。

四、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的质量控制、仪器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等。

同时,还应该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保证方法,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曲线法等。

五、药物分析的应用和实践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最后应该涵盖药物分析的应用和实践。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将所学的药物分析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药物分析中,如药物质量控制、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稳定性研究等。

同时,还应该进行一些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药物分析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技术。

总结起来,药物分析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常用技术和仪器、样品制备和处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应用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将来从事药物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学分:3 周学时 3 学分 4.5 课程学时数:理论课48 学时面向对象:药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课程性质:必修课、学位课预修课程要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药物分析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门药学专业课程。

课程主要针对化学药(API 及其制剂、抗生素、放射性药品和诊断药品)、中药与天然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生化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工学原理和技术,建立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活性分析方法,解决药物学和药理学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加速新药研究,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二)英文简介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t includes establishment of analyzing and detecting pharmaceuticals and drug activity for solving the issues of pharmaceutical and pharmacolo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ccelerate new drug research and to ensure drug quality and safety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chemistry, physics, biology and engineering for the chemical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medicine, biological product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以药物分析学的技术和方法原理及其在药物研发、药物生产过程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为重点,强调药物分析学的共性与特点,并与现行的国际和我国的各种规范接轨。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102020032)(供药分专业使用)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药物分析是研究与发展药品全面质量分析与控制的科学。

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具备研究探索药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物质量分析与研究工作。

2、课程的基本要求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药物质量分析控制的法典规范、基本方法技术要求和常用代表性药物的分析规律三个方面。

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学生应掌握如下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依据不同的药物分析目的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方法的优化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以满足药品质量全面控制对药物分析专业人才的要求。

1)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与药物分析的作用;2)药物质量研究的内容和质量标准的制定;3)药典的内容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4)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共性规律与方法;5)典型药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质量规律和分析特点;6)药物质量研究中的现代分析技术与进展。

3、学时安排51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杭太俊主编《药物分析》第7版(2010)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1、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2、药品质量与管理规范3、药物分析的发展概略4、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 掌握药品的定义和特殊性、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2. 熟悉药品的质量管理规范3. 了解药物分析的发展和学习要求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内容与药典概况(4学时)1、药品质量研究的目的2、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3、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4、中国药典的内容与进展5、主要外国药典简介6、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基本要求]1、掌握药品质量和稳定性研究的目的与内容、药品标准制定的方法和原则。

2、熟悉药物分析的术语,药品标准的类型,中国药典的进展和内容,主要国外药典的内容。

3、了解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2学时)[基本内容]1、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与目的2、鉴别试验的项目3、鉴别方法4、鉴别试验的条件及方法验证[基本要求]1、掌握鉴别试验的目的、药物性状和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其对药物鉴别的作用,常用鉴别方法与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析”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71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64/4
开课学期:5
适用对象:药学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制剂学、药理学
内容简介: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习与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相关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药典概况和国外药典简介、药物的鉴别试验、药物的杂质检查和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等。

二是学习各种不同结构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的分析方法,包括药物结构与其分析方法的关系。

三是学习药物制剂(包括中药)的质量标准的特点及质量控制方法。

四是学习最新分析测试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研究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探索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主要阐述化学合成药物或化学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不包括有关毒理学,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等分析内容)的一门课程。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为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药物分析在药学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建立全面的药品质量管理概念。

掌握药物及其制剂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了解药物分析中最新检测技术的进展。

熟练使用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熟悉主要国外药典中有关药品的质量标准。

熟悉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

掌握我国药典收载的常见类型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掌握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与质量控制方法,熟悉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比较各分析方法之间的优劣和具备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熟悉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体系,药物分析中使用的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及其评价。

了解药物分析学科的性质与任务,药物分析学科在整个药学科学中的地位,全面药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有关文件。

第一章药典概况
掌握药典“凡例”的解释,学会使用药典附录和药典索引,了解药典正文的基本内容和中国药典的进展。

了解主要的国外药典。

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掌握一般鉴别试验、专属鉴别试验的概念,熟悉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及生物鉴别法的特点,了解实验条件对鉴别试验的影响,掌握鉴别试验的灵敏度的概念。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掌握药物纯度、杂质及其限度的概念,杂质限度的表示及其计算方法,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与操作要点。

熟悉氧瓶燃烧法,药品与化学试剂标准的区别,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薄层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了解药物杂质的来源途径,其它一般杂质的检查原理。

熟悉残留溶剂的分类及检查方法。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掌握定量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掌握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等概念以及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方法。

了解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掌握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及方法学验证的方法。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分析
掌握巴比妥,苯巴比妥,硫代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戊巴比妥的鉴别试验、银量法和紫外分光度法含量测定方法;司可巴比妥的溴量法。

了解巴比妥类药物的酸量法。

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掌握水杨酸及其钠盐,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及其钠盐,止血芳酸,丙磺舒,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汀,盐酸普鲁卡因,盐酸丁卡因,盐酸苯佐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关系。

掌握水杨酸钠的双相滴定法、芳伯氨类药物重氮化偶合比色法。

了解阿斯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方法,熟悉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羟苯乙酯、甲酚那酸和氯贝丁酯中特殊杂质种类及检查方法。

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掌握本类药物分析方法和化学结构的关系以及非水碱量法,提取容量法,凯氏定氮法,四苯硼钠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的原理及特点。

了解酸性染料比色法。

第八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掌握异烟肼,尼可刹米,氯丙嗪,丙嗪,异丙嗪,地西泮,氯氮卓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关系,异烟肼的氧化还原滴定法,非水滴定法,比色法。

熟悉吩噻嗪类紫外分光光度法,铈量法,钯离子比色法,非水滴定法。

了解地西泮、氯氮卓的相关物质与分解产物的色谱检测方法。

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掌握维生素A及其制剂的分析方法原理,特点及有关问题,维生素C及其制剂分析方法原理。

熟悉维生素B1,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分析方法和原理。

熟悉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十章甾体激素类药和分析
掌握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类别及结构特点,皮质酮、去氧皮质酮,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睾酮、甲基睾酮、黄体酮、安宫黄体酮、雌二醇、雌酚酮、炔雌醇的化学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关系;特殊杂质来源及检查方法。

熟悉甾体激素药物的鉴别:一般鉴别法,显色鉴别方法和红外吸收光谱鉴别法。

熟悉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异烟肼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掌握β—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含量测定。

掌握β—内酰胺类药物的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产物、碘量法、酸碱中和滴定法、紫外分光光
度法含量测定方法。

熟悉β—内酰胺抗生素特殊杂质检查方法、庆大霉素的C组分测定。

了解链霉素B和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
掌握制剂分析的特点与一般方法,常规检查,含量测定。

熟悉片剂的常规检查项目及方法。

了解制剂分析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糖浆剂、软膏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第十三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熟悉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特点、中药及其制剂的分类与质量分析要点、待测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方法。

掌握中药及其制剂的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了解显微鉴别。

掌握中药及其制剂的杂质检查与一般质量控制方法。

掌握应用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

了解指纹图谱鉴定方法。

第十四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掌握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级,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要点。

了解药品质量标准的性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目的与意义,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内容。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控制中的现代分析方法与技术
了解手性分离色谱、毛细管电泳、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的原理及其应用。

三、课外习题及自学要求
本课程无课外习题
自学要求:每次上课前均要进行预习,培养自学的习惯。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上课前要求预习,下课后要求及时复习。

每次上课前将对预习和复习内容进行提问。

答疑:每周一次,时间2小时。

成绩考核:闭卷考试,考试时间2小时,成绩为100分。

平时提问,考勤作为参考。

五、学时分配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第6版
2、《药物分析方法与应用》,马广慈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第1版
3、《现代药物分析选论》,安登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第1版
4、《药物分析》,盛龙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第1版
5、《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第5版
制订人:刘万卉
审批人:
制订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