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了解故事情节,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

(板书:王戎)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掌握课文中的
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敬重老师的情感,培养学生勇
于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尊敬。

2.难点: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并能够用自己的言语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1.导入(5分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孝敬父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学习新课(15分钟)
•请学生诵读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分组小讨论:课文中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的李?
3.课文鉴赏(10分钟)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感受。

4.分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课文中王戎的故事,讨论为什么孝敬父母很重要。

5.课堂小结(5分钟)
•整理学生讨论的观点,再次强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四、教学手段
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直观、深刻的体会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并在行
为上有所改变,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资料介绍】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

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

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相关典故】晋文公时,在琅琊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

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

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断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

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王戎笑着回答说:“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

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道边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

课后作业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王戎七岁时,看到路边李子树上挂满李子,其他小孩都去抢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解释说,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

这个故事展示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卡片3. 课文录音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b. 揭示课题,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2. 学习生字词a. 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b. 学生自主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查找工具书理解词义。

3. 朗读课文a.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4. 理解课文内容a.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学习王戎的品质a. 讨论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b. 总结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6.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a. 学生总结全文内容。

b. 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写在作业本上。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生字词:王戎、道旁、李子、摘、观察、思考3. 课文内容:王戎七岁,看到路边李子树上挂满李子,其他小孩都去抢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王戎解释说,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

七、作业设计1.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写在作业本上。

2. 抄写生字词。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让学生了解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文章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唯独王戎不动。

旁人问他为何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最后证实王戎的判断是正确的。

本文通过王戎小时候的故事,赞扬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古代年龄的称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以读促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感悟。

2. 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王戎的品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年龄称谓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入本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3. 理解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课文,教师点评、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 感悟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品质的认识,教师引导,总结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

6.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主要内容:王戎小时候的故事3. 王戎的品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4.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思考如何将王戎的品质运用到生活中。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疏通文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其他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他认为树长在路边却还有这么多李子,必定是苦李。

后来证实了他的判断。

本文赞扬了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运用学习迁移法,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了解小古文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难点:1. 体会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品质。

2. 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感受小古文的魅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上有名的小孩子呢?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历史上聪明机智的小孩子——王戎。

他小时候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教师总结,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2. 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王戎的生平事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优质教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文写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

在故事中,王戎年仅七岁,就能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充分赞扬了他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

启示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是本课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情境导入——贴近生活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默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初步把握;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形象。

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默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理解—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想象: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时,看到路旁有果树,上面结满了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你会怎么样?自然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时,自然地指导书写生字“戎”,分解会意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生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文中通过讲述王戎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看到果实累累的李树,小伙伴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摘并判定这是苦李的故事,展现了王戎仔细观察、善于动脑的人物形象。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文,其训练要素是了解文章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为本单元另一语文要素的训练——简要复述课文做铺垫。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结合注释讲故事。

2.抓住关键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关键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看图猜故事(二)引出课题二、指导朗读,理解大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一)学生自读课文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二)指导朗读1.师范读师:要读好文言文,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并试着用铅笔在需要停顿的地方划上斜线。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2.学生自由读3.小组读4.配乐齐读(三)理解大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正确、流利地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

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文言文的意思大家清楚了吗?我们来试试吧!借助注释、图片并联系上下文,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和图片、联系上下文,学生逐句翻译,老师相机指导三、用自己的话讲故事1.理解了这篇小古文的大意了。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这个方法尝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推选个代表来讲故事。

四、抓住关键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一)在这个故事中,王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去评价他呢?预设:仔细观察,善于动脑与推理判断。

(二)能说出你的理由吗?如果能用原文回答就更好了。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复述故事,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与他人交流。

语言运用:认识“戎、诸”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

思维能力:能发挥想象,还原故事画面,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生动。

审美创造:能质疑思辨,感知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深刻。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关注插图: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王戎七岁时,看到路边有很多李子,其他小孩都去抢,只有王戎没有去。

因为他知道,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

这个故事表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观察判断的过程,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勤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由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2. 王戎观察判断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体会到王戎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李子是苦的。

四、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分析文言文特点、引导思考等。

2. 课本:学生自备,用于阅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王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词汇。

3. 理解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观察判断的过程。

4. 分析文言文特点:通过课件展示,分析文言文的句式、词汇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王戎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李子是苦的,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6. 情感教育:通过王戎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犯不必要的错误。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王戎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文言文特点:句式、词汇等3. 王戎观察判断的过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 思考题:思考王戎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李子是苦的,写在作业本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教学目标:1.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简介《世说新语》。

3.介绍王戎。

4.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了解一下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的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故事?(王戎)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停顿。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教师巡视。

(2)指导朗读: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停顿。

3.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分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4.教师指导:“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5.“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

6.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是一篇古文,讲述了王戎七岁时,看到路边李子树上多子折枝,许多小孩都争相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因为他知道路边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个故事体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也传达了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把握课文内容。

2. 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体会其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课文朗读录音3.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背景资料4. 学生学习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文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戎的形象特点。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5. 交流分享:各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做人要诚实、不贪图小利的道理。

板书设计1. 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2. 重点词语:王戎、道旁李、观察力、判断力、诚实、不贪图小利3. 课文结构:故事背景、王戎的选择、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道理启示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短文。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与王戎相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王戎的形象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表达。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王戎的品质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重点。

3.通过分组合作,发挥想象力,表达对王戎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品质和行为。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表达对王戎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教具: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什么意思,导入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体会王戎的品质。

2.课文理解: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学生互相交流思考。

3.学生说: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王戎的感受和看法。

第三步: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 1. 王戎的品质。

2. 我们是否应该效仿他的行为。

3. 考虑当下的生活,是否有类似的例子。

第四步: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展示讨论结果和对王戎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总结总结全班对于王戎的评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到正确的品德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六、课后作业1.以王戎的故事为题材,写一篇小故事。

2.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不取道旁李”的品质,写一篇小感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故事,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勇敢正直的品质。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思考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王戎看到道旁的李子树,其他小朋友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去,因为他观察到李子树长在道旁,李子必然是苦的。

这个故事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文言文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学习本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故事;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戎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故事。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观察、思考,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观察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课文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戎不去摘李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老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为什么能看出李子是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王戎七岁时,与诸小儿游,看到路边的李树多子折枝,许多小朋友都竞相去取,只有王戎没有动,因为他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一定是因为李子是苦的。

这个故事展现了王戎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王戎不取李子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王戎为何判断李子是苦的,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文投影、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王戎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4. 解析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5. 情境模拟:学生模拟王戎观察和推理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王戎不取道旁李》2. 课文重点:王戎的行为和思维方式3. 课文难点: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4.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复述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王戎的观察和推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这样一个故事。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意,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3、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王戎。

(2)“戎”是本课的生字,原本它是由两部分组成,“戈”字部代表兵器,里边的横撇代表铠甲,所以戎字是兵器的总称,可以组词“戎马一生”。

请同学们抬起小手书空,“戎”字是半包围结构,先写里边,后写外边,部首是“戈”字部,写的时候注意斜勾,要写得舒展有力。

字写好了,音能读准吗?指读。

(3)补充完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取”是什么意思?“道旁”呢?连起来解释课题。

你能对课题提出什么问题?我们依次来解决。

二、走近王戎我们先来解决“王戎是谁?”这个问题,(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勾画出文中描写王戎的句子。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5)读“尝”字,组词,在这里“尝”是什么意思?尝:曾经。

你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文的一个好办法,这是【古文学习五大招的第一招:1、借注释】读“诸”,知道“诸”是什么意思吗?那“诸小儿”呢?请同学们在“诸”字下面写出它的意思:许多。

“游”的意思是游玩、玩耍。

我们在难懂字下方写出它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叫做:【2、做批注】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齐读原文。

你还找到哪些跟王戎有关的句子?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6)这一句里有个多音字“折”,它有三个读音:shé(断、亏损)zhé(弄断、弯曲)zhē(翻转、倒过来)请你根据意思选择它应该读哪一个音?“折”在这里是弯曲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资料介绍】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

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

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相关典故】晋文公时,在琅琊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

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

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断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

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王戎笑着回答说:“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

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道边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

课后作业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二、选字填空,组词语。

1. 戎戒()备()马()兵()烟2. 诸储()侯()蓄()位()备三、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确实这样)四、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1.例:苦——甜竞争——()唯一——()2.例:相信——信服信然——()唯一——()竞争——()诸位——()五、课文整体梳理。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那些小朋友都。

只有。

告诉我们说明王戎是一个。

六、重点段落品析。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最后一句“取之,信然”的“信”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这篇文言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请概括王戎具备了哪些良好素质?假如你当时要是在场,听了王戎说李子是苦的,你会怎样想?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róng zhū jìng wéi二、1. 戒戎戎戒 2. 诸储诸储三、C四、1.和谐繁多 2.果然只有竞赛各位五、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王戎没有动;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聪明的小孩。

六、1.信:诚实,不欺骗;信然:的确如此。

2.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的果子,肯定是苦李子3.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4.道边苦李5.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意思对即可)七、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词语。

我要是当时在,我也会怀疑,即使相信他的话,也会去证实一下,到底是不是苦的。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时,看到路旁有果树,上面结满了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你会怎么样?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里面的孩子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情景。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板书课题。

生齐读,质疑。

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今名。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准节奏。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听范读,学生跟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生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抽读,学生评价三、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1.指名读课文,读准节奏。

2.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出示:①尝:曾经。

②诸:许多。

③游:玩耍。

④子:李子。

⑤折枝:压弯树枝。

⑥竞走:争着跑过去。

⑦唯:只有。

⑧此:这。

⑨信然:的确如此。

3.汇报交流,师相机点拨。

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4.学生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师: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生动。

出示:王戎小时候,有一次跟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上面结满了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伙伴们赶忙去摘李子吃,只有王戎没去。

别人问他:“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啊?”他说:“李子树长在路边还能有这么多李子,肯定是因为这是苦李子,别人都不吃。

”那人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开火车读2.回顾上节课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二、理解内容,感悟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感悟。

思考:别的孩子都跑去抢摘李子,为什么王戎不动?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思考:你是怎么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句话的?果树长在路边,来来往往的人们看到果子肯定会摘来吃,如果李子好吃,肯定早就被人们摘完了。

这棵树上这么多李子都没有人摘,说明长的肯定是苦李子。

思考:王戎的推断正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正确。

取之,信然。

2.感悟人物形象。

王戎为什么能知道这是苦李子?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因为他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讨论交流: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3.学生熟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这类写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找来读一读。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道旁李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赞扬了王戎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启示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板书设计】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此必苦李善观察勤思考【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畏难情绪。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上,一是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课文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建立学生复述课文的意识,为后面文章的学习和复述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王戎的分析,形成对王戎的人物形象的感知。

教学时,我按照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通过自由读、听范读、抽读等,结合学生互评,让学生把文章读熟、读通,同时在读中帮助理解,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句疏通,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既把握了文意,又建立了复述的意识。

在难点的解决上,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比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带入体会,理解王戎的分析,得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印象。

过程全面,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第一个环节——朗读,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得较少,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其二,在于课文的讲解上,讲解过程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学生不够入情入境,在读上感受到的文言文的趣味不够。

其次,教学不够生动,过于追求全面,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感受。

这是一篇以孩子为主人公的文章,故事还是发生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以情景剧的形式,学生表演,从中感受体会,这样不但理解了文意,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切身感受,同时又有了自己的发挥,有助于课堂的生成,过程也更有趣味;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他的玩耍中的发现,结合文章,得出结论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