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千地质填图细则

合集下载

[vip专享]1万地质填图细则

[vip专享]1万地质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格式如下:(导线号)0-1导(方位)160°(导线长)100米(坡角)+5°(分层位置)5米(层号)②(岩性名称)砂岩(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000地质剖面测制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划分填图单位(包括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蚀变带及构造),研究各填图单位的组成、结构、构造、标志、特殊成因、成分的岩石单位及含矿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的层位,与填图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确定填图单元,为野外地质填图创造必要条件。

因此,主要地层、岩石谱系单位剖面的测制工作,一般在设计阶段完成。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

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

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

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

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

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

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 : 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 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

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一)剖面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

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

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

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

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 :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 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前言为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加强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特编制《地质勘查工作细则》,作为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各班组务必组织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

本工作细则如与国家和上级办法的技术规定有矛盾之处及未列入本工作细则的技术工作方法与要求,一律以上级规定为准。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细则一、总则(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根据工作中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编录、矿物、岩石鉴定研究成果、岩矿化验、物理性质测定和加工技术试验、抽水试验、动态观测、水质分析及物化探资料等,而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出各种必要的图表,用以研究、了解区域地质矿产生成分布规律,了解矿床产状、规模、生成地质条件、矿石类型、工业品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采利用经济条件,以评价矿床并指导勘查工作;根据这些资料和研究的成果,编制地质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野外地质工作的继续,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综合整理,才能把野外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工作区的地质、矿床情况及其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情况和新认识修改原有的工作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获取最佳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地质报告的目的.(三)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在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的领导下,根据分工(分组)规定由有关地质、水文、物探人员负责进行,重要的综合图件,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储量计算图等须有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亲自参与编制,或经过他们的检查,以确保工作质量。

(四)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资料,必须按规定经过三级检查,确认合格,方能开始整理;在整理前,要编制统一图例。

(五)资料综合整理是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及时地、不间断地进行。

二、基本要求(一)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包含内容。

图的方向:平面图的上方为北方,剖面图的右侧为北或东。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

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

EJ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EJ/T866-19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2000)1994-07-18发布1994-12-01实施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铀矿地质填图规范EJ/T866-19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2000铀矿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资料的综合整理、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铀矿勘查中的1:2000铀矿地质填图工作。

是1:2000铀矿地质填图编写设计、成果验收和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EJ/T 363地面伽玛能谱测量规范3 目的任务1:2000铀矿地质填图(简称地质填图)是铀矿勘查的基础地质工作,也是发展地质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目的任务是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详细查明矿床地质、构造和围岩蚀变特征;对地表矿化地质体进行详细追索,查明其分布范围、形态、产状、规模及赋存地质条件;应用深部工程资料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铀矿化分布规律,为铀矿详查、勘探设计提供依据,为地质研究、矿床储量计算、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和矿山设计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4.1 以新的地质理论为指导,以野外地质观察研究为主要手段,充分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技术,努力提高填图质量。

4.2 在地质条件、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不同的地段或不同的工作阶段,地质填图内容允许有所侧重。

但都应突出反映与铀成矿有关的地层层位、岩体、地质构造、围岩蚀变、变质带及与铀伴生的矿产等地质要素。

4.3 对测区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矿产等资料,尤其是浅部和深部资料,应在综合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

4.4 地质填图必须坚持与地质科研相结合,并贯穿于地质填图工作的始终。

4.5 地质填图必须同时进行放射性测量,研究测区铀矿体(或矿化体)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和岩石中铀、钍、钾的含量。

4.6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1:2000地形图为底图。

填图要求

填图要求

地质填图要求与方法一、概述㈠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

地质填图在固体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中和矿床(区)评价工作中,是一项基本的,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手段。

㈡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全过程中,常采用的比例尺有1:25000、1:10000、1:5000、1:2000、1:1000五种。

从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出发,一般在普查找矿阶段。

在物化探及重砂异常找矿中、在矿床(区)勘探期间的矿区外围找矿时,常使用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在矿床(区)详查、勘探阶段,常进行1:5000~1:1000比例尺地质填图。

在确定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时,还必须综合考虑矿区范围的大小、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石质量或矿化均匀程度等因素,通常是当矿体形态较复杂、矿层厚度或矿石质量变化较大、矿化不均匀时,地质填图比例尺应适当放大。

㈢布置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目的,在于阐明测区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用以找矿和扩大矿床(区)远景。

测区范围一般应包括: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的综合异常地段。

㈣1:5000-1:1000地质填图是在矿床(区)普详查或勘探阶段进行,主要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测区范围通常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但应包括探矿工程布置范围。

二、地质填图准备㈠资料收集: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成果资料。

1、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地质图(1:10万或 1:20万等)也应收集。

2、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3、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标准

1 预备工作预备工作包括技术预备和实物预备,前者确实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标准、堆积和通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搜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预备工作要紧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预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预备工具用品及各类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填图工具用品有要紧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填图用表格要紧有地质观看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记录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2 填图方式与技术要求观看线路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

第一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信的填图单元界限,断层线,侵入体界限,矿层顶、底板界限,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

再从实测剖面双侧慢慢布置观看线路。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穿越法填图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要紧方式。

穿越法填图具体作法是: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1:2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第一节剖面测制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剖面测制是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一般放在地质填图工作的初始阶段即设计阶段进行,个别放在后期阶段进行,应依测区实际情况而定,按需要补测一定数量的剖面。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

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

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

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

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

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

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

剖面上标出探矿工程的种类、数量、位置、取样资料,从而可反映出勘探工作的工程控制程度、矿体圈定的合理程度、各地段的储量级别。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1.1 填图工具用品有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1.2 填图用表格主要有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

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

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2.1 穿越法填图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

具体作法是: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

【VIP专享】1万地质填图细则

【VIP专享】1万地质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的标准野外地质填图是整个地质工作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地质工作之一,那么其技术要求、地质填图中的编录要求有哪些呢,请参照如下:一、根据所确定的矿区填图单位,用穿越法、追索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填图。

采用地质观察点、观察路线相结合的形式编录。

同时辅以必要的探矿工程揭露,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填比例尺为1:25 000及1:10 000(矿区另有更大比例尺地质图)的地质图时,地质观察点及一般地质界线用半仪器法定位,矿层(体)等重要地质界线用仪器法定位;大型沉积矿床的1:10 000地质图及比例尺为1:5000、1:2 000及1:1 000的矿区地质图则均用仪器法定位。

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

还要防止野外手图及清图的图纸在工作过程中伸缩变形影响精度。

二、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1、地质观察点和地质观察路线的原始地质编录可用活页记录表格或野外记录簿记录。

使用自动化制图系统时,可用数据采集代码作记录,路线上的地质现象及表上未包括的项目要作补充文字描述。

编录内容除{实测地质剖面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各种数据并记录,主要内容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宽)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曲、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

原则可根据出露情况计算,也可直接测量。

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放大素描和补充描述,或用照片、录像等记录。

}规定的以外,还应包括点号、位置、露头描述、路线上地质情况及地质界线在空间的连接等等。

2、地质图上的界线及断裂必须在野外实地连接,综合各种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观察资料,航片、卫片资料,物、化探资料,按实地走向连线,并明确标示实测和推测的界线。

掩盖面积大,仅有零星露头的矿区,要填露头分布图,露头边界用仪器法(矿部分)及半仪器法(非矿部分)定位,实地连接成图;如露头太小,可适当放大填在图上。

1比2万填图工作方法(矿区)

1比2万填图工作方法(矿区)

矿区1:2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一)目的任务: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扩大矿床(区)远景。

(二)工作方法:1 收集资料:包括基础地质、物化遥异常、矿产地质资料,主要为1:5万调查和异常资料,要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2、地形底图:用1:50000地形图放大至1:10000做为野外手图,可结合物化探测网和工程测量资料修正。

3、填图范围确定:一般同异常查证(1:2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范围一致。

有矿点的,结合找矿标志确定。

4、实测剖面:剖面位臵应选择在异常强度较高或蚀变矿化较强地段,剖面线方向应尽量垂直地质体和蚀变矿化带走向布设,尽量利用揭露异常的槽探工程。

实测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1∶2000。

具体工作方法同1:50000实测剖面。

5、观察路线与地质点布臵观察路线布臵实行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地质点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

(1)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臵的观察点,应布臵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臵上。

详细记录。

与1:2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同步进行的路线地质调查中的转石点不能做为基本点。

(2)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臵的观察点。

简要记录。

(3)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度和数量要求而布臵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只记录产状和岩性。

6、充分利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

(三)填图精度要求1、填图单位划分: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划分到组,与矿化有关地层划分到段。

岩浆岩:划分到单元或岩体(岩脉),有条件时划分到岩石带。

2、实测剖面精度:(1)应有控制全区的2-4条基岩或人工点地质剖面,剖面点距一般为20-80米。

第四系和岩性单一地区可适当加密和放稀。

地质填图实施细则

地质填图实施细则

矿区地质填图矿区地质填图是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手段和基础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对自然露头和人工露头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对地质体以及构造的调查研究,了解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研究地表地质规律。

达到了解或查明工作区的地质构造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

为探矿工程布署、资源/储量估算等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地表地质填图,要求在阶段工作初始进行,以便指导本阶段的地表和深部工程布置。

而地质图的最终成图,又是在本阶段工作终了时根据深部资料反回来推断地表,经过野外实地检查揭露后再进行修改定稿。

一、填图比例尺的选择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1000。

根据地质工作阶段的不同、矿产种类的不同、矿床规模大小、矿体厚薄以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在矿产预查、普查工作阶段,对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常进行1∶10000—1∶5000精度的地质填图。

而有时矿体的厚度小,或矿区的范围小,尤其是对某些特非或稀有矿种,填图比例尺也常大于1∶10000或1∶5000。

在矿床详查、勘探工作阶段,对于煤矿或其它规模较大、矿体稳定或厚度大等的沉积矿床,常采用1∶5000比例尺进行地质填图;而对于金属及某些非金属矿床,在一般情况下常采用1∶2000比例尺进行地质填图,然而当地质情况复杂、矿体宽度小于1m、矿体形态不稳定、或对某些特非或稀有矿床,则应采用1∶1000甚至更大比例尺。

二、填图前的准备工作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主要应收集区内的地层、矿产、重砂测量和物化探等资料,收集符合精度要求的与工作比例尺相应的地形图(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航空照片等。

若无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应及早进行野外踏勘,提出对地形底图的测制要求(如测区面积、范围、比例尺、精度要求、提交成果图件的时间等),以便于地形测量工作的及早进行和保障开展地质填图时间对底图的需要。

对所搜集到的资料,应在充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

尽可能将搜集到的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编绘成与填图比例尺的地质草图。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000地质剖面测制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划分填图单位(包括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蚀变带及构造),研究各填图单位的组成、结构、构造、标志、特殊成因、成分的岩石单位及含矿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的层位,与填图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确定填图单元,为野外地质填图创造必要条件。

因此,主要地层、岩石谱系单位剖面的测制工作,一般在设计阶段完成。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

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

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

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

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

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

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

1:2000地质测量技术要求

1:2000地质测量技术要求

1:2000地质测量技术要求
甲方:烟台正海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乙方: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甲方今委托乙方对《陕西省勉县新铺西铜厂湾金矿普查》项目进行1:2000地质简测,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一、填图的范围
本次工作的重要范围为矿区的西部,具体范围如下图所示,面积为1.8km2。

填图范围只限于矿区范围内,验收工作量也只限于矿区范围内,矿区范围外不做测量工作。

二、填图的技术要求
1、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2、1:2000地质测量精测每平方公里要求地质点为500个,简测地质点数为精测的70%,即为每平方公里350个点。

地质点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基本点与加密点之和,应大于地质点总数的70%。

其余未提及的按照低调局的《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中的要求执行。

三,需要提交的资料
1、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2、音像记录表
3、标本登记表
4、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5、实际材料图
6、岩矿石标本(实物)及送样单
7、鉴定及测试成果
8、地质图(反映填图阶段成果)
9、每日填图的GPS航迹。

工程结束后,甲方将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中的相关要求对乙方的工作进行验收,
甲方项目负责:乙方技术负责:
日期: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

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一)剖面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

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

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

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

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

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分。

(8)剖面原始分层号,剖面图与记录必须一致。

并层后的层序号应在剖面图上注明,并应与原始编号区别开,柱状图中仅标并层后的层序号。

最终剖面图上岩性应和镜鉴结果相符。

2、剖面记录剖面记录要用专用的记录本,保持剖面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

要求字迹清晰,资料系统、真实,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主次清楚,素描图、照片目的明确、项目齐全、文图一致。

记录格式:时间:天气:地点:参加人员:剖面名称:剖面比例尺:1∶1000剖面线总体方向:人员分工:剖面起止点、地形控制点,均用经纬仪测定,标注点号。

导线点号、导线方向、坡度角、斜距。

(层号)1:岩性描述(描述内容及要求见后述)。

产状、样品、照片、构造轴、化石等位置应注明,产状记倾向和倾角。

标本(薄片)。

注:重要地质现象应尽量画大比例尺素描图及照像。

重要接触关系应收集其证据。

3、剖面图(附图)进行,作图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另作说明如下:(1)剖面线方向尽量不改或少改,若必须改动可分层改变,然后接成一个剖面图。

(2)剖面图,正北、北东、东、南东端放在右侧,南、南西、西、北西端放在左侧。

(3)各类产状的标注应用引线到剖面图下方,然后注明倾向、倾角的度数。

各类样品的标注:应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用虚线向剖面上方引出,在虚线上讨论标明样品代号和编号。

剖面线方向、控制点号均标在剖面图上方,层号、地层代号均标示于剖面图下方。

(4)剖面图岩石花纹、分层线、地层组段界线和群系界线的长短应有所区别,一般参考数据依次分别为1.5、2、2.5、3厘米。

(5)剖面图要有图名、比例尺、责任栏,如有物化探成果应同时在剖面图上方相应位置加绘物化探成果曲线图。

构造解释要合理,图面要清晰。

(6)剖面所示要与记录一致。

(7)计算地层厚度时,产状控制范围一定要注清,斜距则按计算段数分别书写,地层重复需加减者分别在栏内用“—”表示,并注明重复原因。

岩脉不计算厚度。

第四系覆盖需推测界线位置,计算厚度时应注清。

应附地层剖面数据计算表。

4、综合地层柱状图编制(1)要有图名、比例尺、编绘日期、氦编审查及清绘人。

(2)作图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附图)》进行。

(3)图面层序及其取舍要合理,与剖面图的构造解释要一致。

(4)图面清晰、项目齐全、内容要素要同剖面图、记录、镜鉴成果一致。

(二)填图单元的划分1、地层(包括沉积、火山、变质岩)在区域地质上,该矿区地层属什么时代什么岩性,地层单元的划分标志明显不明显,如变质较强的混合岩、岩浆岩往往难以区分次级单元,故大部不按地层单元填图而采用标志明显的岩性来区分填图单元的办法。

野外工作中各种岩性须注明岩性代号。

2、构造对于构造的观察和记录,采用地质力学方法进行。

(1)褶皱构造实际材料图上应画褶皱轴线,地质图上不画褶皱构造轴线。

二图均以主要产状表示在图面上,力求伴置准确。

褶皱构造轴线的长度,一般,图上大于0.10米(实地大于200米)均应表示。

特殊情况者,图上0.05米(实地100米)应予表示。

(2)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矿区填图主要研究对象。

要详细划分,区分出期次、等级、成矿期。

断裂构造,长度在40米以上者,应按规定图例表示,加注断层编号“F”小于上述规定具有特殊意义者可放大表示。

凡是图上有编号表示的断层必须按断层登记表要示填写清楚,详细记录。

3、侵入岩要尽可能划分期、次和相带。

相、带界线用虚线表示。

对外接触带、捕掳体或顶盖残留体亦应圈定,并量取接触构造带产状,若侵入岩实际长度大于20米者(或具特殊意义长度大于10米者,可放大表示)均需在图上表示。

野外工作中应注意岩脉的穿插关系和组合规律等。

对于比上述更小的岩脉,要注意观察,并详细记录,在记录本上画大比例尺素描图。

对于各种裂隙要仔细观察,一般的观察范围不小于2平方米,填写裂隙登记表。

阶段总结时作裂隙玫瑰图或等密线图。

4、含矿蚀变构造带(1)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长度大于10米,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

厚度较小者,可适当放大表示。

对带内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的蚀变岩石,尺是能按蚀变类型圈定的均需分别圈定。

目估含矿较好者,必须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对于在图上不能表示的短而小的含矿化构造带必须在记录本上详细描述其地质特征,并作素描图,准确标明该带的平面位置。

一定把地质点定在该带上。

(2)如果是新发现的含矿蚀变构造带,不论其规模大小,均须加注编号,并按矿脉登记表的要求,登记清楚。

可按发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

5、第四系(Q)如果矿区第四系不发育,可不进行时代和成因类型的划分,如第四系发育,可概略划分时代、成因类型。

三、1∶2000填图方法(一)观测路线及地质观测点(以下简称地质点)1、观测路线以沿着地质界线的追索法为主,辅以穿越法。

选路线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线距为40米。

含矿蚀变构造带应根据槽探揭露情况适当加密路线。

2、观测路线,上要沿路线进行系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并进行详细记录,凡有露头处必须勤敲勤打,认真观察。

3、对构造破碎带、蚀带矿化带及其它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段,地质点要适当加密。

地质点应尽可能定在地质界线上。

距离地质界线比较远处,可以定岩性控制点。

第四系的地质点可适当放稀,一般点距为20—40米。

特殊情况可酌情加密。

地质点一定有明确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描述内容。

地质点的附近,必须周密观察,深入研究,详细记录。

地质点周围较远处,具有意义的地质现象,也须纳入该地质点的记录范围。

在观测路线上,要注意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把有关系的各个地质点,在观察研究,定位绘图,描述记录等工作环节上都要连成一体,有个总体概念。

4、地质点在图上的定位要力争准确可先用罗盘定向,皮尺量距,结合地形地物,地貌特征来确定(地质点分布草图),最后必须用全仪器法经纬仪测定由测量组负责标绘于图上。

5、凡在同一地域内如有2个以上的填图组进行分叉填图时,要及时拼图,统一认识。

对于图上的地质成果如(点位、地质界线、构造线、产状、交截关系等)有怀疑者,必须到野外实地进行修改,不允许在室内改动。

6、关于图面结构的几个问题(1)地质界线的连接:应根据追索所见的实际情况结合“V”字形法则实地勾绘,不得在室内主观臆断。

植被或坡积物覆盖区,尽可能按零星露头推断,所覆盖的地质界线以实线相连,倘若覆盖面积内有矿脉、岩脉、断层等的交叉关系,则不得以实线相连,而须用槽探揭露它们的穿截关系后,才能连图;若覆盖面积较大可用小浅坑或录音土揭露,如无重要地质体通过或单一的岩性,不再进行揭露,有关地质界线可用虚线相连。

(2)图上应标定一定数量的岩层产状,一般平均一个点一个。

(3)地质图与剖面图及文字记录要相互扣合。

(二)记录格式1、每天的记录开始要另起一页,填写日期、天气、地点、人员及路线。

2、地质点的描述应该是地质点附近较大范围内的地质现象。

必须经过周密观察,深入研究,系统归纳然后记录。

要考虑到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叙述分明,合乎逻辑。

尤其是对记录,必须做到准确可靠、文图扣合。

地质内容记录完后,要记本点与相邻各点之间相互关系,交待有关地质现象的来龙去脉。

最后记述本点与上一个点之间沿路见到的一般地质现象(与本点)的主要描述无内在联系者)。

要说明距××观察点的距离和方位,以便成图。

重要地质现象文字难以表达的,宜多用素描图,示意图等形式绘于左页,文图配合。

3、记录格式示意如下图(三)描述内容提示1、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含量(%)、结晶和程度、粒度、分布状况、变质特征、矿化或蚀变、风化或淋滤….。

2、构造(1)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形迹表现的长度、宽度、幅度及其对岩层的影响范围,结构面的产状及表现特征,断裂带中的充填物。

(2)裂隙的状况及分布规律,裂隙主次及组合关系。

(3)根据现存的结构面,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规律性,探索构造序次和构造体系的归属。

3、矿化点(带)的描述(1)矿化类型、矿物成分(矿石矿物、脉石矿物、次生矿物分别叙述),各种矿物的含量及分布形态、矿石的结构构造。

(2)矿化点(带)的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

(3)控矿构造条件、形式及其变化、分枝复合、膨胀收缩、尖灭再现、侧现、羽裂追踪等。

(4)围岩及围岩蚀变(种类及与矿化关系)。

左页右页记录格式示意图(四)资料整理1、日整理:当日资料应在当日整理完毕,其主要内容是:检查、校正补充野外文字记录,整理路线地质剖面图、各种素描图和样品、标本及其肯定的地质界线、观察点的上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