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材料
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159d0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1.png)
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低维材料,是指具有超薄、纳米尺寸,在至少一个维度上具有控制的尺寸和形貌的材料。
常见的低维材料有二维材料和一维材料。
具有二维结构的材料称为二维材料,包括了石墨烯、硼氮化物、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等;而具有一维结构的材料,则被称为一维材料,包括了纳米线、碳纳米管等。
由于低维材料在表面积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近年来对其研究的热度越来越高。
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低维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新的制备技术层出不穷。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低维材料制备技术。
1. 石墨烯制备技术石墨烯是最常见的二维材料之一,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
目前,最常用的石墨烯制备技术是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热解法。
其中,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即通过磨砂纸、胶带等手段进行层层剥离,但缺点是产率低;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气相化学反应在基板上形成石墨烯的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制备,但成本较高;热解法则是将无机盐或有机物在高温条件下热解而得,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但需要高温环境和特殊设备。
2. 纳米线制备技术纳米线是最常见的一维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电、光学性能和机械强度。
目前,最常见的纳米线制备技术是气相沉积法和溶液合成法。
其中,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在气相中加热物质,使其在基板表面进行化学反应而形成纳米线,可以制备出尺寸均一的纳米线;而溶液合成法则是将金属溶液或其他物质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控制条件使其形成纳米线,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直接变化反应条件来控制纳米线的尺寸、形貌和晶格结构。
低维材料的广泛应用主要分为两方面:材料学和器件应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纳米传感器由于低维材料的超大表面积和高灵敏度,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纳米传感器的发展。
比如,石墨烯可以用于建造高灵敏度的化学和蛋白质传感器;硼氮化物则可以用于建造高性能的气敏传感器。
2. 光电器件二维材料在光电器件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955a0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6.png)
低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低维材料是指厚度小于100纳米的材料,其在晶体学中通常被定义为具有低维结构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低维材料有二维材料和一维纳米线,这些材料凭借着其独有的二维和一维结构,展现出了许多奇妙的物理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低维材料制备1. 二维材料制备(1)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以石墨为例,将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的单层石墨即为石墨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其缺点是不能生产规模化的产物。
(2)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通过两个气态试剂反应,沉积在表面上,从而制备出二维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产物具有高质量和高可扩展性。
(3)贴烯技术贴烯技术是通过将热压技术和分子束外延技术结合起来,制备出石墨烯。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幅提高薄膜的纯度。
2. 一维纳米线制备(1)气相合成法气相合成法是通过将金属蒸发在惰性气体的高温环境中,金属气体在惰性气体中的冷却现象下,会形成纳米线。
(2)溶液合成法溶液合成法是把原料物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在溶液中添加稳定剂或表面活性剂对溶液中的某种物质进行还原反应,从而合成出纳米线。
二、低维材料应用1. 光电子学低维材料的电子结构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种电性使其在光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二维材料石墨烯、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等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激光器和LED中的应用。
2. 催化剂低维材料在化学催化剂领域中应用广泛,这是由于低维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
例如,纳米线材料在化学传感器和分析器件中的应用。
3. 生物医学低维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检测。
例如,纳米线材料可以用于医学成像领域,例如,检测DNA和蛋白质。
总之,低维材料具有很高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其制备方法可持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应用场景。
随着材料科学及化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低维材料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广。
材料科学中的低维材料研究
![材料科学中的低维材料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0668e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8.png)
材料科学中的低维材料研究低维材料是材料科学中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这些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低维材料的定义、种类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低维材料的定义低维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其维度较低的材料,通常指的是具有二维或一维结构的材料。
一维材料是指直径非常小的材料,例如纳米线、纳米管等。
二维材料则是指厚度非常薄的材料,例如石墨烯、二维氧化物等。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例如二维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控的亲疏水性质,一维材料具有高度的拉伸强度和柔韧性等,这些特殊的性质为其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低维材料的种类1. 二维材料石墨烯是目前最为著名的二维材料之一,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并且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学、热学、机械以及光学等性质,是实现电子器件微缩的理想材料之一。
此外,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新型的二维材料,例如二维硒、二维氧化物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可见光吸收性能等特点,在光电子器件、传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一维材料一维材料具有非常特殊的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拉伸强度、柔韧性等特质,并且有着极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一维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传感、生物医学、光电子器件、能源储存等领域。
目前,常见的一维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线、纳米管、纳米膜等。
其中,纳米线是最为常见的一维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柔韧性和可塑性,被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传感器等方面。
三、低维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低维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仅能够通过力学去剥离法制备单层石墨烯,还可以通过碳源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还原法等方法制备石墨烯。
同时,在一维材料方面,也有了大量的研究进展。
例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水热法等方法制备出了多种不同形状的纳米线和纳米管材料,这些材料在传感、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固体物理学中的低维材料与纳米科技
![固体物理学中的低维材料与纳米科技](https://img.taocdn.com/s3/m/aac2ab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7.png)
固体物理学中的低维材料与纳米科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低维材料和纳米科技在固体物理学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这些新兴领域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且在材料科学、电子学、能源领域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低维材料和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前景和挑战。
一、低维材料的概念及特点1.1 什么是低维材料低维材料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具有极薄或有限的维度的材料。
常见的低维材料包括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和一维材料(如纳米线)。
与传统的三维材料相比,低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质。
1.2 低维材料的特点低维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尺寸效应:低维材料具有纳米尺度的特征尺寸,其物理性质会因尺寸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2)巨大比表面积:低维材料的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吸附和催化反应等表面现象的发生。
(3)量子效应:低维材料中的电子受到限制,会表现出量子效应,如量子隧穿和量子限域效应等。
(4)机械柔韧性:低维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弯曲性。
二、纳米科技的研究方法与应用2.1 纳米科技的研究方法纳米科技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方法。
自下而上的方法包括溶液法、气相法、化学气相沉积等;自上而下的方法包括刻蚀、光刻等传统微纳加工技术。
2.2 纳米科技的应用领域纳米科技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1)电子学: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电路和纳米传感器等。
(2)材料科学: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改性,例如高强度、高韧性的纳米复合材料。
(3)生物医学:纳米颗粒用于药物递送、病理诊断等。
(4)能源领域:纳米光电材料、纳米催化剂等。
三、低维材料与纳米科技的前景和挑战3.1 前景与应用潜力低维材料和纳米科技的研究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潜力。
例如,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可以用于电子器件、储能材料等;纳米颗粒可以应用于药物递送和生物传感等。
3.2 面临的挑战低维材料和纳米科技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1)可控性和可重复性:需要提高低维材料和纳米科技的制备和加工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低维材料的性质及应用前景
![低维材料的性质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057c2a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d.png)
低维材料的性质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升级和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材料的研究中,低维材料已经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它的特殊结构和性质使得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低维材料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前景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定义低维材料是指在至少一个维度上尺寸限制在纳米级别的材料。
一般来说,低维材料可以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材料。
其中,一维材料主要包括纳米线、碳纳米管等;二维材料主要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等;三维材料主要包括纳米颗粒、纳米晶等。
这些材料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们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能源、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性质低维材料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
以石墨烯为例,其主要性质如下:1.高导电性和高热传导性: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只与三个邻近的碳原子相邻,因此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更大的电子速度,而这也使得石墨烯拥有高导电性和高热传导性。
2.高机械强度:石墨烯的一个碳原子层结构使得它在单层情况下的强度特别高,比钢的强度还要高。
3.透明度和光学性质:石墨烯是一种透明的材料,只有2.3%的光被吸收。
同时,在特定厚度范围内,它还可以调节透过的光的波长和吸收。
除此之外,低维材料还具有很多其他的特殊性质,如表面效应、量子限制效应等等。
三、应用前景由于低维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因此在能源、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能源领域低维材料的高透明度、高导电性和高热传导性等特性使得它在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在石墨烯表面修饰钙钛矿材料,可以增强其光吸收和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2.电子器件领域低维材料的高电子迁移率、高机械强度等特性使得它在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作为晶体管的替代材料,可以被应用在高速传输的电子器件中;而石墨烯则可以被用来制造更加高效的电子元器件。
3.生物医学领域低维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表面处理技术概论低维材料
![表面处理技术概论低维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c9740e03d8ce2f00662349.png)
一、基本概念解释(1)、低维材料(2)、纳米材料(3)、生物燃料(4)、生物燃料净化1、维数比三小的叫低维材料,具体来说是二维、一维和零维材料。
2、二维材料,包括两种材料的界面,或附着在基片上的薄膜.界面的深或膜层的厚度在纳米量级。
半导体量子阱属二维材料。
3、一维材料,或称量子线,线的粗细为纳米量级.4、零维材料,或称量子点,它由少数原子或分子堆积而成,微粒的大小为纳米量级.半导体和金属的原子簇(cluster)是典型的零维材料.1、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2 、纳米材料大致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四类。
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
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
静电纺丝法是制备无机物纳米纤维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纳米膜:纳米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
颗粒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
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
可用于:气体催化(如汽车尾气处理)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
3、低维材料大多是纳米材料,低维材料范围较小,我们将主要介绍二维材料。
4、在材料学中,厚度为纳米量级的晶体薄膜通常被视作二维的,即只有长宽,厚度可忽略不计,称为二维纳米材料。
*低维材料*纳米材料(3)、生物燃料•生物燃料(biofuel)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
•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所谓的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
它包括、动物和微生物。
不同于石油、煤炭、核能等传统燃料,这新兴的燃料是可再生燃料。
低维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低维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2509d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9.png)
低维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低维材料正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低维材料的概念、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低维材料进行探讨。
一、低维材料的概念“低维”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与“高维”相对。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通常把三维结构称为高维结构,而二维和一维结构则是低维结构。
所以,低维材料通常是指二维或一维材料。
从材料学的角度来看,低维材料是指平面和一维链(或管)构成的材料,包括2D 材料(如石墨烯、硼氮化物等)、1D 纳米线(如半导体纳米线、碳纳米管等)等。
由于低维材料的特殊结构,它们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表面活性位点、更强的光学、电学特性等。
二、低维材料的研究进展低维材料起源于半导体工业,但近年来,随着石墨烯的发现,低维材料研究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很好的导电性、机械性和光学特性。
石墨烯的发现,推动了低维材料研究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各种低维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涌现出无数令人惊叹的研究成果。
(1)石墨烯以及类石墨烯材料作为最基本的低维材料之一,石墨烯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
除了石墨烯以外,其他的类石墨烯材料(如硼氮化物、六角硼氮化物等)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它们不仅具有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等方面的优异性能,而且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2)二维金属氧化物二维金属氧化物(MXene)是由Mn+1XnTx片层构成的材料,其中M代表过渡金属,X代表碳、氮或氧,T代表表面官能团。
MXene材料的热稳定性、导电性、光学效应都非常优异,适用于电池、传感器等领域。
(3)1D 纳米线在低维材料中,1D 纳米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较小的直径和表面积以及良好的晶体品质,纳米线材料对于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的改进效果显著,正成为新型传感器、光电传输设备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
(4)其他低维材料此外,除了上述三类低维材料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低维材料也在持续探索中,如石墨烯氧化物、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等。
低维材料的结构与性质
![低维材料的结构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a2521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4.png)
低维材料的结构与性质低维材料的研究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低维材料可以分为一维纳米晶材料、二维纳米薄膜材料以及三维纳米多孔材料。
这些材料的基本特点是具有较小的尺寸或厚度,而这种尺寸或厚度决定了它们与宏观材料的巨大差异。
因此,低维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一维纳米晶材料一维纳米晶材料的直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长度可以从微米到几毫米不等。
从结构上看,一维纳米晶材料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是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等,其形态可以根据不同的合成条件进行控制。
与宏观材料相比,一维纳米晶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光学、电学和力学性质等。
光学性质是一维纳米晶材料中最为独特的性质之一。
由于其尺寸特征与光波长相当,一维纳米晶材料会发生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从而产生光学特性的变化。
纳米线材料的耦合振荡模式和纳米管材料的束缚夫琅和费衍射模式是一维纳米晶材料中最典型的光学效应。
电学性质是一维纳米晶材料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性质。
纳米线和纳米棒的电学行为主要受到材料表面与体积比的影响。
纳米材料中的载流子传输通常被局限在一维通道中,因此,其电学性质可能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和应变敏感性。
二、二维纳米薄膜材料二维纳米薄膜材料具有两个平行的晶面,通常厚度小于几十纳米。
石墨烯、硼氮化物和二硫化钼等二维纳米薄膜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中石墨烯最为典型和重要。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薄片,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材料。
石墨烯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高电导率、高热导率和高机械强度。
由于其强的共价结合和高度排列的碳原子层,石墨烯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是其他纳米材料难以比拟的。
石墨烯的独特的光学性质也为其在光电子学领域中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石墨烯的反射和折射率与波长和极化状态有着强烈的关联性,因此,它在光子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三、三维纳米多孔材料三维纳米多孔材料以其特殊的结构设计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催化、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
低维材料的结构特性及其应用
![低维材料的结构特性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a890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1.png)
低维材料的结构特性及其应用低维材料是指存在着低维结构的材料,它们的厚度或直径可以由几个原子到几个纳米的范围内。
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和特殊的电子结构,低维材料展示出许多特殊的结构特性和应用潜力。
一、低维材料的结构特性在三维材料中,原子的排列和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然而,在低维材料中,原子排列被限制在一维或二维空间中。
这种约束使得低维材料可以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质,例如:1. 巨大的比表面积:低维材料具有极小的体积和大量的表面积。
这种特性为低维材料提供了大量的表面活性位点,使其在催化、吸附和储能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2. 独特的光电学性质:低维材料中的电子结构与三维材料中的电子结构有很大不同。
由于约束在一维或二维空间中,电子在低维材料中的动力学变得更为复杂,导致了一系列独特的电子状况和能带结构。
这些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得低维材料在光电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3. 巨大的应变率:由于其较小的体积,低维材料可以更好地承受应变。
在材料外加应力时,低维材料表现出了极高的应变率,这使得它们在弹性机械、电声传感器和光学器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低维材料的应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性,低维材料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应用:1. 催化: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可调控表面活性位点,低维材料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催化效率。
例如,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制氧、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等领域。
2. 能源储存: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低维材料在储能和电池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石墨烯和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储能装置。
3. 光电器件: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低维材料可以用于光电器件。
例如,石墨烯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可以用于制作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纳米线和量子点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光电传感器。
三、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低维材料的理解和应用的深入研究,各种新型低维材料和结构也在不断涌现。
低维材料研究及其应用与开发
![低维材料研究及其应用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38c69ec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b.png)
低维材料研究及其应用与开发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低维材料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低维材料是指在某一方向上至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包括二维材料和一维材料。
本文将介绍低维材料的基本特性、应用前景和开发趋势。
一、低维材料的基本特性低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学特性。
一方面,低纬材料表面积大、界面能高,使得它们的表面反应性和催化性能大大增强,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另一方面,低维材料由于其微观尺寸的限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量子隧穿效应和量子限制效应等特性,使低维材料在物理、电子学和光学等方面有独特的表现。
例如,低维材料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熵、较强的光学吸收和放电速度等。
二、低维材料的应用前景低维材料不仅在基础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更在工业、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低维材料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新型传感器、催化剂、超级电容器等高性能电子元器件中。
另一方面,低维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可以被用于制造高度强度、柔韧性和可重复性的器件,如导电纸、合成纳米结构和军事行业中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等。
三、低维材料的开发趋势近年来,低维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随着低维材料在应用中的更广泛需求,低维材料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
首先,低维材料的制备和生产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更高效、可控的制备技术是制约低维材料广泛应用的关键。
其次,低维材料的表征和性能评估也面临很大挑战。
因此,精确的表征技术和高质量的数据分析模型可以有效地提供低维材料性能评估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此外,低维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也需要考虑,因为低维材料可能会有一些不利的健康影响。
四、结论综上所述,低维材料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在未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低维材料的开发仍需克服一些技术难点,例如高效、可控的制备技术和精确的表征技术。
低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低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7fbb23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d.png)
低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质低维材料是指在至少一个维度上具有纳米或亚纳米级别的尺寸的材料,如二维石墨烯、一维纳米线、零维纳米颗粒等。
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电子学性质,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本文将介绍低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一、二维材料的制备二维材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墨烯,它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晶体结构。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还原法、流延法等。
机械剥离法是指用胶带等粘性物质剥离石墨,得到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产量低,质量不稳定。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在特定条件下,将气态的碳源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石墨烯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批量制备,但是需要高昂的制备设备和技术。
化学还原法则是用还原剂对石墨氧化物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得到的石墨烯质量较差。
在流延法中,石墨烯由一片大块基底上生长,然后从基底上生长出来。
这种方法成本低,可批量生产。
二、一维材料的制备一维纳米线可以作为电子学器件、高灵敏度感知器、高效催化剂等材料。
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法、气液固相生长法、气-液界面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纳米线制备的简单有效方法,被广泛研究。
通过将显微粒子、无机盐等成分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控制溶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温度等条件,可以得到晶体生长方向与大小相适应的纳米线结构。
气液固相生长法则是通过加热气体,从稀薄气体中将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纳米线。
气-液界面法则是由于溶液的挥发,固液界面上的成核几率增加,因而直接在这个界面上合成纳米线。
三、零维材料的制备零维材料是指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球形纳米粒子,这些材料具有很高的表面积,因而具有很好的催化、传感等性能。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激光等离子体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化学合成法是将金属盐等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还原为金属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以批量制备,但是粒子形状和大小控制较难。
激光等离子体法则是将激光束聚焦在金属表面,形成等离子体,通过化学反应从而得到金属纳米粒子。
第三章低维材料
![第三章低维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4197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8.png)
第三章低维材料低维材料是指在其中一维度上具有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的材料,通常包括二维材料和一维纳米材料。
由于这些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对于各个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维材料是指厚度只有几个原子层的材料,最早被发现的二维材料是石墨烯,它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
石墨烯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导电性和热导率,因此在电子器件、催化剂和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石墨烯,还有许多其他的二维材料,如二硫化钼、二硒化钼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得到应用。
一维纳米材料是指直径只有几个纳米的材料,在一维方向上有着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最常见的一维纳米材料是碳纳米管,它是由单层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管状结构。
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导电性,因此可以在电子器件中应用。
此外,金属纳米线、纳米棒和纳米线等也是常见的一维纳米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调控其尺寸和形状来调整其性质,从而实现特定的应用。
低维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首先,在能源领域,低维材料可以作为高效的催化剂,用于改善能源转换效率。
例如,石墨烯和二硫化钼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氢氧化物制备、氧还原反应以及水电解等。
此外,碳纳米管和金属纳米线等一维纳米材料也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氢气制备和氧化反应等。
其次,在电子器件领域,低维材料对于小型化和高性能的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例如,石墨烯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场效应晶体管、光电二极管和电子发射器。
此外,碳纳米管和金属纳米线等一维纳米材料也可以用于制备柔性显示器和柔性电子器件等。
另外,在光电子学领域,低维材料的光学特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石墨烯和二硫化钼等二维材料具有宽带隙和优异的光学吸收性能,可以应用于光电探测器和光伏器件。
此外,碳纳米管和纳米线等一维纳米材料也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用于制备纳米激光器和纳米光导纤维等。
总的来说,低维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对于各个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
低维材料知识点总结
![低维材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aa74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c.png)
低维材料知识点总结低维材料的定义低维材料是指在至少一维空间中具有特定的尺寸约束的材料。
根据材料所受到的尺寸约束情况不同,低维材料可以分为一维、二维和零维材料。
一维材料是指只在一个维度上受到约束的材料,比如纳米线、纳米管等;二维材料是指只在两个维度上受到约束的材料,比如石墨烯、硼氮化物等;零维材料是指在所有三个维度上都受到约束的材料,比如纳米颗粒、纳米点等。
低维材料受到尺寸约束后,会出现一些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特性,因此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低维材料的分类根据低维材料的维度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其中,最为著名和研究最为深入的是一维和二维材料。
一维材料包括纳米线、纳米管、纳米棒等,其特点是在一维空间中具有明显的尺寸约束;而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硼氮化物、二维过渡族金属硫化物等,其特点是在二维空间中具有明显的尺寸约束。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低维材料,比如零维纳米颗粒、纳米点等。
每种低维材料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性质,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研究和应用。
低维材料的特性低维材料具有多种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特性,这些特性是由其特定的结构和维度所决定的。
首先,低维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其在催化、传感、吸附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其次,低维材料具有较强的量子尺寸效应,这导致其在光学、电学、磁学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材料不同的性质。
此外,低维材料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比如高强度、高韧性等,这使得其在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总之,低维材料的独特特性使得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低维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于低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因此其制备方法通常也较为特殊和复杂。
一维材料的制备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溶液法、电化学沉积等方法;二维材料的制备则通常采用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溶液剥离等方法;而零维材料的制备则包括光化学合成、热分解合成、溶液合成等多种方法。
第三章 低维材料(一)
![第三章 低维材料(一)](https://img.taocdn.com/s3/m/fd0014ef4afe04a1b071de55.png)
化学结构:化学结构一般指化学键的性质而
言,即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对一般 分子而言,其中仅含有一、两种化学键。超 微颗粒内部却相当复杂,除了原子间强烈的 相互作用(化学键)外,还有氢键。许多理论 和实验(IR、NMR、及 XPS等)证实:几乎所 有的超微颗粒都部分地失去了其常规的化学 结合力性质,表现出混杂性,几种化学键力 互相渗透,性质已难区分。尽管如此,只要 它确定地处于某一状态时,总可以将其看作 是若干个态叠加的结果,即使体系状态随时 间发生改变,但是态的叠加关系却不随时间 变化,变化的只是组合系数。
1cm直径的铜粒按1/10比例细分的计算结果
表面原子数与体相原子占全部原子数的比例与粒径的关系
人们把超微粒子由于比表面积和表面原子 数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而引起的种种特殊效 应(如熔点降低、比热容异常等等)统称为表 面效应。 块体物质含有无限多个原子,而超微粒子 体积很小,所包含的原子数不多,相应地, 粒子的质量很小。超微粒子的许多现象就 不能用通常的大块物质的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由于有限个原子的颗粒小体积而引起 的超微粒子所具有的特殊现象称为体积效 应。
表面分子和内部分子的状态示意图。
根据表面和界面科学的知识,任何一个相, 其表面原子(或分子)与内部原子(或分子)所处 的环境是不同的,因而它们的引力场和能量 状态也是有差别的。在单组分液体或固体内 部的分子A,因其周围被同类分子所包围, 所受分子引力是完全对称的,可以相互抵消, 合引力为零。但靠近表面的分子B和处于表而 上的分子C,其情况就与内部分子大不相同, 由于力场不能相互抵消,表面分子将受到向 内的拉力,从而表面上的分子比内部分子具 有更高的能量,或者说表面分子比内部分子 具有过剩的自由能。 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 表面能,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 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
低维材料物理和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低维材料物理和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1c62034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f.png)
低维材料物理和化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低维材料是指在一维、二维或三维空间尺度下,材料结构呈现出降维现象的一类材料。
由于低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光学、磁学和力学等性质,近年来,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低维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研究现状和前景:基本概念、制备技术、性质调控、应用前景等方面讨论。
一、基本概念低维材料是指在某一维度上具有微米或纳米级别尺寸特征的材料,可以分为一维、二维、三维低维材料。
其中,一维低维材料如碳纳米管、金属纳米线、聚合物纳米线等;二维低维材料如石墨烯、硼氮化物、二维过渡族金属半导体等;三维低维材料如纳米多孔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等。
低维材料具有与其他材料不同的电学、磁学、光学和力学等性质,在纳米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新能源和信息存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制备技术目前,低维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分为两类: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法是利用微纳加工技术、电子束光刻技术等制备方法,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刻蚀、剥离、烧蚀等工艺过程,利用光刻、电镀、化学蚀刻等工艺过程将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自下而上法是指根据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化学原理,通过合成化学和溶液化学方法,自下而上构建材料结构。
自上而下法相对于自下而上法具有制备规模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而自下而上法具有制备单分散度高、组装自由度大、结构复杂性高等优点。
三、性质调控低维材料具有较强的尺寸效应,其性质可以通过控制其几何尺寸和表面结构来调控。
例如,在二维材料中,通过在其表面添加不同的官能团,可以改变其在离子、分子和纳米粒子吸附/分离、选择性催化等方面的性质。
此外,在低维材料中引入杂原子、掺杂等方式也可以调节其电子结构和电学性质等。
通过对低维材料结构、成分、制备以及后处理条件的控制可以获得各种新型材料具有可调节的物理化学性质。
四、应用前景低维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低维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低维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7a542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d.png)
低维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低维材料是指平面和一维结构的材料,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具有非常小的厚度和宽度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现代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低维材料常常会带来一些新的物理性质,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低维材料的物理性质(1)量子限制较薄的材料可以表现出量子限制(quantum confinement),这是低维材料中的一个重要性质。
当一维或二维材料的原子和电子受到约束时,它们的运动将遵循不同的量子力学规律。
这些规律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量子限制效应。
在晶格较大的材料中,这些效应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但在低维材料中,当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时,量子限制效应将变得非常明显。
(2)能带结构低维材料对能带结构的改变也是具有显著作用的。
在一维和二维材料中,电子仅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
因此,这些材料中的电子运动能够更容易地受到化学和电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导致了能带结构的变化。
低维材料中的能带结构也可能产生半导体中已知的效应,如宽禁带等。
(3)电子传输性质低维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质也与三维材料不同。
在二维材料中,电子传输受层之间的耦合影响,因此该传输可能非常不寻常。
例如,在石墨烯中,电子传输的速度非常高,因为这种材料中的电子能够快速地穿过薄层平面。
此外,低维材料中电子和光子(光子是由多个电子组成的波动)的相互作用也具有新的属性。
二、低维材料的应用(1)电子器件由于低维材料与传统材料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一些电子器件,如压力传感器和超导体,都是使用低维材料制成的。
利用低维材料制造的电子器件可以更加高效、更加可靠。
(2)可穿戴电子设备由于低维材料柔性、透明和耐磨损的性质,它们非常适合制造可穿戴电子设备。
例如,柔性电池、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
(3)高效能源低维材料也可以用于节能和高效能源的制造。
例如,太阳能电池中利用低维材料可以使得效率更高,从而使得光能的利用变得更加利用。
(4)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利用低维材料进行AI硬件的研究和制造。
低维材料的性质与制备
![低维材料的性质与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8040eee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f.png)
低维材料的性质与制备低维材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只有几个原子厚度的材料。
它们在物理、化学、光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低维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一、低维材料的性质低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例如,二维材料的传导性能比三维材料要好,因为在二维材料中,电子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更易形成导电带。
此外,低维材料的电子态密度非常高,故它们具有更高的载流子浓度和更低的电阻率。
低维材料的光电性能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二维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和导电性,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和柔性电子。
此外,低维材料的光谱学性质也很特别。
例如,二维材料中的量子大小效应(quantum size effect)会导致可见光谱的削弱,使得材料呈现出颜色的变化和发光现象,这些特性对于LED、光传感器等应用有重要意义。
二、低维材料的制备低维材料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目前,主要的低维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剥离法、气相沉积法、水热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1. 剥离法剥离法是最常用的二维材料制备方法之一。
其核心原理是使用粘性胶带或氧化铝等材料来将大块材料逐层剥离,得到单层或多层二维材料。
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高质量、良好的均匀性和可重复性。
但是,剥离的过程需要高度精密的操作,并且只能得到较小的面积材料。
2.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在热表面上沉积化合物气体来得到薄膜的方法。
其制备过程可以分为热解法、金属有机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材料可以覆盖大面积,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较高的品质。
不过,气相沉积法制备需要高温高真空环境,对材料和设备要求较高。
3.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二维无机层状材料。
其原理是通过研磨物质并在高温、高压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可以得到高晶化度、较纯和较大的面积,但是也存在着太长的反应时间和需要高压的问题。
4.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有机化合物分解生成薄膜的方法。
低维材料研究
![低维材料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efac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2.png)
低维材料研究低维材料指的是材料的一个或多个维度缩减至纳米尺度的材料,主要包括二维和一维材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低维材料的研究一直备受科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低维材料的定义、研究方法、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低维材料的定义低维材料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尺度缩减至纳米尺度的材料。
常见的低维材料有二维材料,如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等;和一维材料,如碳纳米管、纳米线等。
这些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二、低维材料的研究方法低维材料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高分辨率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模拟方法。
实验技术方面,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技术能够直接观察低维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计算模拟方法方面,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等方法可用于研究低维材料的力学性质、光电性质等。
三、低维材料的应用前景低维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低维材料的独特性质为其在电子学、光学、能源存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
例如,石墨烯作为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透明性,可被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等。
其次,低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和集成能力为新材料的发展和创新打开了新的窗口。
再者,低维材料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也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四、低维材料研究面临的挑战虽然低维材料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低维材料的制备和大面积生长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其次,在低维材料中,表面效应和尺寸效应对材料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机理。
此外,低维材料在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综上所述,低维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应用前景广阔。
通过高分辨率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模拟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探索低维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并探寻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然而,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低维材料在制备、表面效应等方面的挑战,以推动低维材料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维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应用摘要:碳纳米管具有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如独特的金属或半导体导电性、极高的机械强度、储氢能力、吸附能力和较强的微波吸收能力等,90年代初一经发现即刻受到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界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的极大重视。
应用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可用于多种高科技领域。
如用它作为增强剂和导电剂可制造性能优良的汽车防护件;用它作催化剂载体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碳纳米管较强的微波吸收性能,使它可作为吸收剂制备隐形材料、电磁屏蔽材料或暗室吸波材料等。
碳纳米管被认为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世界各国均在制备和应用方面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力量,期望能占领该技术领域的制高点。
关键词: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储氢技术一、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碳纳米管要实现工业应用,首先必须解决碳纳米管的低成本大量制备问题。
碳纳米管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其制备工艺得到了广泛研究。
目前,有三种主要的制备方法,即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和固定床催化裂解法。
电弧放电法和激光烧蚀法制得的产物中,碳纳米管均与其他形态的碳产物共存,分离纯化困难,收率较低,且难以规模化。
第三种固定床催化裂解法由天然气制备碳纳米管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纳米管规模易控制、长度大、收率较高等优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该方法中催化剂只能以薄层的形式展开,才会有好的效果,否则催化剂的利用率就低,因而产量难以提高。
沸腾床催化裂解反应工艺气固接触良好,适合处理大量固体颗粒催化剂,用沸腾床催化裂解法代替固体床催化裂解法可大幅度提高碳纳米管的制备量。
在沸腾床催化裂解反应器中,原料气体以一定的流速通过气体分布板,将气体分布板上活化了的催化剂“吹”成“沸腾”状态。
催化剂颗粒一直处于运动之中,催化剂颗粒之间的距离要比固定床中催化剂颗粒之间的距离大得多,催化剂表面上易生长出直的碳纳米管,又因催化剂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碳纳米管容易从催化剂表面脱出。
这两种作用的结果保证了直而开口率高的碳纳米管的形成。
同时沸腾床中催化剂的量可以大量增加,原料气体仍能与催化剂表面充分接触,保证了催化剂的高利用率。
尽管沸腾床催化裂解法在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上有了较大突破,但与碳纳米管所有的现有制备方法一样,只能间歇操作,不利于低成本大批量碳纳米管的制备。
要实现碳纳米管的大批量制备,必须首先解决催化剂连续投放问题和催化剂与产物及时导出的问题。
这们的研究表明,通过特殊的反应装置和工艺可以实现碳纳米管的连续制备,从而达到低成本大批量制备碳纳米管的目的。
连续制备碳纳米管是通过如下过程实现的:在封闭的移动床催化裂解反应器中,经过还原处理的纳米级催化剂通过喷嘴连续均匀地布洒到移动床上,移动床以一定的速度移动。
催化剂在恒温区的停留时间可通过控制移动床的运动速度加以调节。
原料气的流动方向可与床层的运动方向一致也可相反。
原料气在催化剂表面裂解生成碳纳米管。
当催化剂在移动床上的停留时间达到设定值时,催化剂连同在其上生成的碳纳米管从移动床上脱出进入收集器,反应尾气通过排气口排出。
采用移动床催化裂解反应器可实现设计尺寸碳纳米管的连续制造,可望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为碳纳米管的工业应用提供保证。
二、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1.碳纳米管作为微波吸收剂的研究由于特殊的结构和介电性质,碳纳米管(CNTs)表现出较强的宽带微波吸收性能,它同时还具有重量轻、导电性可调变、高温抗氧化性能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种有前途的理想微波吸收剂,有可能用于隐形材料、电磁屏蔽材料或暗室吸波材料。
2.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载体的研究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比率大(约占总原子数的50%),使体系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明显改变,表现出特殊的电子效应和表面效应。
如气体通过碳纳米管的扩散速度为通过常规催化剂颗粒的上千倍,担载催化剂后极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碳纳米管作为纳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其特殊的结构和表面特性、优异的储氢能力和金属及半导体导电性,使其在加氢、脱氢和择型催化等反应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碳纳米管一旦在催化上获得应用,可望极大提高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3.碳纳米管作为电极材料的研究(1)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Ts的层间距为0.34nm,略大于石墨的层间距0.335nm,这有利于Li+离子的嵌入与迁出,它特殊的圆筒状构型不仅可使Li+从外壁和内壁两方面嵌入,又可防止因溶剂化Li+离子嵌入引起的石墨层剥离而造成负极材料的损坏。
CNTs掺杂石墨时可提高石墨负极的导电性,消除极化。
实验表明,用CNTs作为添加剂或单独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均可显著提高负极材料的嵌Li+容量和稳定性。
(2)电双层电容极材料。
电双层电也是一种能量存储装置。
除容量较小(一般为二次镍镉电池的1%)外,电双层电容的其它综合性能比二次电池要好得多,如可大电流充放电,几乎没有充放电过电压,循环寿命可达上万次,工作温度范围宽等。
电双层电容在声频一视频设备、调谐器、电话机和传真机等通讯设备及各种家用电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电双层电容电极材料,要求材料结晶度高,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微孔大小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
而目前一般用多孔炭作电极材料,不但微孔分布宽(对存储能量有贡献的孔不到30%),而且结晶度低,导电性差,导致容量小。
没有合适的材料是限制电双层电容在更广阔范围内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大,结晶度高,导电性好,微孔大小可通过合成工艺加以控制,因而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
美国Hyperion催化国际有限公司报道,以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管外径约8nm)为电极材料,以38wt%H2SO4为电解液,可获得大于113F/g 的电容量,比目前多孔炭电容量高出2倍多。
我们以外径30nm的碳纳米管为电极材料,以PVDF为粘结剂,以1MN(C2H5)4BF4/PC为电解液构成电双层电容,测得碳纳米管电极电容量为89F/g。
目前以碳纳米管为电极材料的电双层电容,其重量比功率已超过8kw/kg,使其有可能作为电动汽车的启动电源使用。
4.碳纳米管作为储氢材料美国国立可再生能源实验室[1]采用TPDS(程序控温脱附仪)测量单壁纳米碳管(SWNT)的载氢量,从实验结果推测在130K、4×104 Pa条件下的载氢量为5wt%一10wt%,并认为SWNT是唯一可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材料.这是世界上关于碳纳米管储氢的第一篇报道.后来他们[2]又用强超声波处理SWNT并使纳米管在室温、50kPa条件下吸氢,测得6.5wt%的储氢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将激光烧蚀法制备的SWNT 进行纯化处理,测量氢气在80K,0~12MPa条件下的吸附量,结果表明低压段(<4MPa)吸附量较低,认为氢分子主要吸附在管束的外表面,当压力达到4MPa时,等温线出现转折点,斜率增大;12MPa 时吸附量达到8wt%.中科院金属所[4]用半连续氢电弧法合成了高质量的SWNT(直径1.85±0.05nm),纳米管束的直径约2O nm.用容积法测得室温、10 MPa时的储氢量为4.2 wt%,但在常温常压下约21%一25%的氢气不能脱附,加热至473K则全部脱附.Liu等认为常温常压下未脱附的氢气可能与化学吸附有关,并认为其管径较大(普通SWNT 直径为1.2—1.4nm)可能是吸附量大的原因.与此同时,有些研究者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德国普朗克铁研究所公司[5]报道77K、10 MPa纳米管的吸氢量为2 wt%,而同条件下具有狭缝孔结构的活性炭达到5.5 wt%.他们认为参考文献[1]的实验结果(5wt%一10wt%)不能单纯用物理吸附来解释.美国General Motors R&D Center[6]在11MPa,80一500℃条件下测定了9种不同的碳材料的储氢性能,指出任何有关碳材料在常温下储氢量大于1 wt%的报道都是不可靠的,认为过高的储氢量是由实验误差导致的.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及理论计算来看,碳纳米管储氢能力达到美国的DOE标准,即6.5%和62kg/m,是非常有希望的(除了个别学者认为不可能外),部分学者的实验数据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标准.虽然实验结果和见解比较离散,但是大家还是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①吸附量与表面积成正比关系.②吸附的区域大致在管内和管外,或阵列的间隙处.③碳纳米管的直径对吸附量有影响.④表面活化或掺杂对吸附量起着重要甚至于决定性作用.[7]专利:关于碳纳米管储氢方面的专利,国内外都公开了一些,见下表(部分),并且选取部分简单介绍.南开大学2000年7月12日公开的CN1259581A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涉及复合储氢材料,特别是储氢合金/碳纳米管复合储氢材料的制造,它包括储氢合金和碳纳米管,其中储氢合金的重量含量范围为1~90%,采用催化裂解或机械复合方法制备.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2月26日公开的CN1398782经微波等离子体刻蚀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点是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刻蚀方法对一维纳米碳表面进行刻蚀,从而由表及里地增加和增大氢的扩散通道,使更多的氢进入到一维纳米碳的内部,提高一维纳米碳的储氢容量。
该发明的一维纳米碳储氢材料的储氢容量为2.5~4.5wt%.美国公开号为US200511809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含有单壁碳纳米管的储氢材料,其中多数碳纳米管的直径在0.4-1.0 nm的范围内,平均长度小于等于1000 nm.这种材料的氢吸收热在4-8 kcal/mole H2范围内.并且透露了利用此材料存储氢和释放氢的过程.日本JP2001146408的专利公开了在室温可稳定储氢的碳材料.这种储氢材料的组成:包含直径<=10 nm的8族金属粒子的催化剂,具有环状石墨结构表面的碳纳米管内壁.可化学吸附氢,从而提高了束缚能,甚至在室温下也能稳定地吸附氢气.由于对碳纳米管储氢的研究起步较迟,还有许多方面如循环特性、储氢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质量储氢容量和体积储氢容量、储放氢机理等,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此外,纳米管的储气和解吸的温度、压力和动力学可能与纳米管的直径和长径比有关,控制这些参数,并提高产量、纯度等条件将能得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储氢材料,有望推动和促进氢能源的利用,特别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早日实现.最近,碳纳米管储氢技术又有了新进展.2005年7月26日,美国NIST和Turkey's Bilkent 大学发现,钛修饰碳纳米管可以解决有效储氢的两个关键问题:不但能够吸附足够数量的氢分子,而且可以在加热时轻易地释放.[8]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在批量制备方面,进一步完善移动床催化裂解工艺、优化沸腾床催化裂解工艺,确定制造指定规格(管径大小、管的长短和螺旋性等)碳纳米管的催化剂组成与工艺条件,用沸腾床或移动床合成出公斤级设计尺寸的碳纳米管,进行制备碳纳米管扩大试验工艺流程的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