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大全(19篇)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大全(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e507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0.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大全(19篇)读后感是反映读者对书本内容理解和领悟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整理、梳理自己的思维。
以下是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分享,读者对作品进行了独到的解读和评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卡夫卡的变形记读后感那么多读者徜徉在荒诞派写作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等诡异文风构筑的交叉小径花园,乐此不疲。
这些加西亚马尔克斯抑或萨特的忠实教徒们将大师字里行间的一切充满魔力的要素扭曲古怪的叙事,充满精神分析意味的意象以及探究主观世界的复合主题奉若圭臬。
这些充满理想主义的文字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们的现实批判意义与推陈出新的手法拓展着美学的疆界,而其中随处可见的反思更加深着读者对人性与人权的理解。
这样的一种写作模式经过几代大师的雕琢,行文日益成熟。
但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的终点在哪里。
它似乎有无限的张力,其间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
实际上,这种不可言说的传承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如果顺着脉络一路上溯,我们会发现,无论直观象征的表达技法还是趋于荒诞架空的设定,这类笔法产生与兴盛的暗流都清晰地指向或者经过一位风流于19世纪与20世纪交接处的奥地利作家。
他的名字叫弗兰茨卡夫卡。
卡夫卡是一个不被理解的天才,被时间长河逐渐冲刷出来的大师。
本来只是一个犹太商人的儿子,一个自闭寡言的年轻人,这些带着卑微色彩的经历和特质却成就了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
他的天分与孤寂酿造了最自然的非自然,这种风格也反过来影响他的一生。
我猜卡夫卡在深夜写下那些只属于他的文字的时候,并不曾料到他会成为值得整个20世纪文坛为之脱帽的大师。
卡夫卡并不高产,而且似乎写作习惯不太好。
后世整理他的作品,发现最多的是一些类似寓言的、不分段的小短篇;这些行文十分可疑的超短篇直到现在都仍有人为之绞尽脑汁。
还有一些未完成的作品从已经完成的部分判断它们本来可以成为杰作。
然而,除此之外,这个挣扎的作者仍旧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佳作。
《变形记》无疑是其中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变形记》通篇围绕着格里高利奇异而悲惨的经历展开。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6篇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cfdf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b.png)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6篇读后感是一种记录成长和进步的方式,见证了我们阅读的历程和收获,读后感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更精准地传达自己的想法,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篇1我读过不少书,其中最喜欢的是一篇看似荒唐的故事——卡夫卡的《变形记》。
这篇小说我前前后后看过许多遍,对它的认识也在不停地变化之中——起初,我认为这是一个荒唐的故事。
故事中,小小的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小小的我也吓得不敢入睡,怕自己也变成一只大甲虫。
慢慢地,它变成了一个沉重的故事。
可怜的格里高尔,由于生活和职业的重压,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小房间中,父母和姊妹先后对他失去了耐心,他痛苦、无助、迷失、孤独。
他被世界抛弃。
于是,他也抛弃了世界。
在一个灿烂的早晨,当一丝阳光透入他的房间,照在他干瘦的外壳上时,他死了。
这样沉重的故事下面,藏着多少现代人因为生活的巨大压力发出的痛苦呼喊啊!每次看完,我都会呆望着阳光,看灰尘飞舞。
这是怎样沉重的一个故事呀!是怎样被卡夫卡嵌在白纸里的呀!我无声地呼喊。
是的,生活负担终于成为现代人的通病,而这,正是一个关于沉重的故事。
后来,我发现,我又错了。
这是一个关于善良,关于同情的故事。
在喧嚣的二十一世纪中,善良似乎已成了一棵无人理睬的狗尾草,而在卡夫卡,这位因为父亲的一句责骂就去自杀的心灵脆弱的奥地利人的笔下,我终于重拾了善良——这一种昔日情怀。
在格里高尔痛苦的时候,他得到了姊妹的同情;而后来,又在失去了这种善良的同情的时候,他死去了。
但是,如果人们给予他善良的同情,如果他一直得到家人和其他人善良的同情和关怀,或许他又会成为。
我不否认,虽然在这个关于善良的故事里,我们无法找到更多的善良的故事,我们无法找到更多的善良的人和善良的事,但是,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对善良的呼唤,是对善良的称赞,是对善良价值的认可!落幕了。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49d8cc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4.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相关推荐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范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1早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卡夫卡的《骑桶者》,在那篇课文中我初次体会到了卡夫卡的魅力。
在大学里我又阅读了卡夫卡写的另外一部作品《城堡》,相比较而言,后者要难懂许多,但是通过这两部作品的阅读我也更加喜欢上了卡夫卡的写作风格。
这次大学语文需要我们赏析一篇作品,我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卡夫卡的作品。
此次我要赏析的是卡夫卡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变形记》,相比于《城堡》的让人找不到头绪的情节来说,《变形记》显然更能让我读懂。
《变形记》讲的是一个年轻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大甲壳虫后发生的事。
格里高尔变成了甲壳虫后,母亲一看他就会发哮喘病,父亲一直都很憎恶变成甲壳虫后的格里高尔,试图把他弄死。
只有那个妹妹在起初的时候还对他很好,给他打扫房间,给他准备他喜欢吃的食物,为他搬掉房间里面的家具让他有更多的空间活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对他也变得冷淡了,到最后妹妹变成了最憎恶他的一个人,他们都想把格里高尔这个累赘弄走,这样才能使生活变得正常。
最后格里高尔在自责中死去了,家人们得知了消息并没有表现是什么难过或者惋惜的心情,他们辞退了那个女佣,避而不谈格里高尔的事,准备去旅行一趟,然后回来开始新的生活。
读完这部作品首先是我就为格里高尔感到不平和同情。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商店破产后一直是家庭生活支出的主要来源。
他任劳任怨,不管那个推销员的工作多么辛苦他都不会对家人们抱怨些什么。
在每次拿薪水回家时他就会特别高兴。
他知道自己的妹妹喜欢小提琴,还曾经秘密的打算把妹妹送到音乐学院去进修。
但是这个愿望还没有完成他就突然间变成了一只甲壳虫。
在变成甲壳虫之后,父亲就非常憎恨他,狠心的用苹果砸他,导致他的背上一直嵌着一个苹果,这可能也是导致格里高尔最后死去的原因之一。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b4f2bb876a20029bc642d3d.png)
篇一: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变形记》是由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为开始的。
这个故事的开头真是有够荒诞的,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可能睡一觉醒来就变成虫子了呢,但是又不得不说也正是这个荒诞的开始才将那个社会的矛盾给凸显了出来,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了十九世纪西方现代文明掩盖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心灵创痛。
故事的开头给我们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从主人公发现自己变成虫子后的反应,我想主人公是很单纯的,格里高尔在变成虫子后还想着要赶快起床要赶到公司工作,他怎么没有想想当别人知道他变成了虫子,大家会接受他吗?从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格里高尔心里也是很矛盾的,对这份工作他后悔没有辞掉它,他想,“我选择的是多么辛苦的职业啊,我日复一日地处于旅途之中。
在外面,业务上的刺激,比起在家、在公司要大得多。
此外,还要承受旅途的劳累,要考虑火车的联运,吃饭没有规律性,伙食又差,频繁更迭的车马交通,一点也没有人情味,没有温馨之感,让这种旅差劳务见鬼去吧!”在枯燥、无聊、劳累又没有人情味的工作上格里高利想辞职,但是一想到要替父母还债格里高尔又觉得自己应该坚持,应该起来去工作。
也正是从他的这种矛盾的心里可以看出主人公善良的性格特征,其实从很多格里高利的心理描写中都可以看到主人公善良的一面,但是从后面的他的亲人对他的态度上也更衬托出主人公悲惨的人物命运。
1、表现了人与社会的矛盾。
西方工业革命的到来,大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社会竞争激烈,外界带来的压力,导致人生存环境的恶化,生存状态的恶化,那些小人物为了生存只能更拼命的工作,否则社会是不会允许那些最底层的人们生活下去的,人蜕化为没有感情的社会工具。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所不能迈出的卧室,同样也是人类异化的生存环境,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面对着自己向四面八方挥动的小腿,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
2024年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7篇)
![2024年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894e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8.png)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7篇)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1格雷戈尔,一个担任着重要职位的公司职员,在家里也有着维持家庭生活的作用,没了他,家里就没有一个能挣钱的人格雷戈尔的妹妹,才十七岁,不需要指望她干活挣钱维持家庭生活、格雷戈尔的爸爸,几年之前就破产了,五年没工作了,估计自信心也没了、格雷戈尔的妈妈,更不用说,绕着房子坐一圈都喘气。
而可怜的格雷戈尔,在一天刚刚醒来时却意外的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令人恶心的虫子(⊙o⊙)!。
他百般尝试的从床上下来,可刚一下来就撞伤在了床腿上。
这只可怜的虫子的惨遇估计谁也无法料到。
从此以来,没人愿意再看见他,除了好心的妹妹,给他送来吃的,天天关心着他。
格雷戈尔的爸爸妈妈从此一见到他这只恶心人的.虫子就会昏过去,而家里的生活一天一天的不富裕了,只剩下五年前格雷戈尔父亲的公司倒闭时营救出来的财产了,厨工和女佣也先后被辞退了,格雷戈尔渐渐成为了被人驱赶的对象,而他感到别人就想要踩扁了他似的。
而行动也始终控制着他,他不能走得太远。
一系列的不好的情绪困扰他,最后,可怜的格雷戈尔在凌晨三点呼出了最后一口气。
唉,可怜的格雷戈尔,一个相当受别人欢迎的人,变成了一只可怜的虫子,谁都不能想象他自己该是多么无奈,渐渐地被人疏远,被大家所驱逐,所厌恶。
许多人所厌恶的格雷戈尔是多么可怜啊!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2奥维德所处的时代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但也是共和国宣告终结罗马帝国开始的时代。
古罗马帝国社会生活奢靡,维持这种奢靡的是对外扩张掠夺的战争。
而对于天神,奥维德一直是持着批判的态度。
在《变形记》中,奥维德把天神一个个从他们天堂的宝座上搬下来,融入了古罗马的社会生化,按照罗马统治阶级——皇帝和贵族,的原型赋予天神以性格。
《变形记》的整篇诗作以“变形”为主题,将各个男女天神的故事串联在一起。
无论气势磅礴的天地风云,还是宁静悠远的林间水泉,每个故事发生的景致都充满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自然描写中多么细腻柔媚的笔触都无法掩盖男女天神那丰富多变的人性光芒。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范文五篇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33f5eb5727a5e9846a6151.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范文五篇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哪里,就生活成那里的样子----- 幸福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一家人一起围在火塘边有说有笑的时候。
我想许多家庭的孩子和我一样,我们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是却没有几个人曾经享受过幸福的滋味一样,一家三口从打开电视机到睡觉一句话都没有,哪怕只有一句。
‘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学’的话都没有。
我想幸福在大人们眼里就是让自己孩子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经常用钱来敷衍我们,但是你们真的知道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吗,是一份爱,一份父母的关爱..---想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一起坐过山车.一起吃一顿你们给我做的饭菜,哪怕只有土豆,白菜,不是一个电话告诉我们;你自己去买点吃的吧,我今天要晚点回家,早点睡,别玩电脑多看点书,背背英语看看数学,读读语文’每天只有这几句话而已……我们是有童年的,我想和你们一起度过一个有许多美好回忆,幸福,快乐,开心,每次想起来都是把笑容挂在嘴边的童年......在我的眼里《变形记》这样的节目就是给那些渴望父母关爱却用错方式的孩子和那些不善言辞无法用言语表达说;妈妈爱你或爸爸爱你的这些父母一个让家长或孩子表达内心想法的平台……每个孩子的变化都是需要蜕变过程和理由的,我们的变化是因为渴望被爱,被关心,被安慰而变化的……这些变化其中必定有二分之一是父母造成的.而那些农村的小朋友可能是因为很小的时候就撑起了家庭的重担,顶梁柱.他们知道好好学习,孝顺父母.懂事.热情.淳朴.用它们善良,真诚的心打动着我们,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阳光背后那期的农村小主人公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见到了我的新妈妈,她很漂亮,很温柔。
而我的妈妈却很矮,她经常腰疼,每天都要干很多农活,累的都不漂亮了,妈妈打电话问我新妈妈好不好,我说很好,她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和礼物送给我,然后妈妈就哭了,她说妈妈对不起你,没有钱给你买好东西,她很伤心,我们家现在很穷,但我很幸福,我很爱我的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赚很多钱,去孝敬他们---这是一篇没有任何修饰的直白的日记,却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妈妈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爱。
变形记优秀读后感
![变形记优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f76f75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4.png)
变形记优秀读后感变形记优秀读后感5篇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塑造的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形象,同样被异化了。
可他只是表面上即“形”土的异化,他从未丢弃一颗正常人的心,“神”还是原来的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变形记优秀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变形记优秀读后感篇1这个寒假,我读了不少书,然而唯有卡夫卡的《变形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变形记》讲了一个小推销员格里高尔在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下,有一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丑陋可怕的大甲虫。
他的亲人相继抛弃了他,他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小房间里。
无边的痛苦中,他无助地认为世界抛弃了他;迷惑中他也抛弃了世界。
他放弃了生活的希望、丢失了向上的信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束阳光设在他干瘪的硬壳上。
他去了,离开了这个无情的世界……每每读到这儿,我都不禁沉思:在那时喧嚣的20世纪中,善良似乎是一株任人踩踏的小草,而在这位因家人的一句责骂就去自杀的作家笔下,我读懂了他所呼唤的——人们的善良与同情。
当格里高尔无助时,至少还有妹妹同情他;后来,他失去了这种同情和关怀,他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离开了。
如果人们对他多一点耐心、给予他善良的同情与关怀,或许他还会变回他……夕阳西下。
却不想成了格里高尔最后的回光返照。
或者他已经死了很久很久。
他死了,他的家人却认为他们“得救”了。
他们的生活终于因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而“明媚”——格里高尔,那只讨厌的甲虫死了。
透过字里行间,我看到的事卡夫卡对善良的呼唤,对善良的期盼,对善良价值的认可!当今社会,多少人对同胞的遭遇视若无睹;多少人“一毛不拔”,不愿资助贫困的同胞;多少人在同胞的缺水死亡下,依旧大肆浪费……朋友,当你在这喧嚣而骚动的社会中忙碌时,请你想一想那只缺少温暖而离去的甲虫,在心底为他去栽培一株小小的善良之草吧!我相信,世间的温暖总会多过无情的:无数人无偿献血、领养孤儿、捐赠衣物书籍、筹款助灾区……生活中也有许多温暖的小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人受伤好心人送医院、老人养老资助、投食野猫野狗、救助动物、领养猫狗……人们啊,我在此,呼唤善良!希望有更多人拥有善良、发挥善良,让温暖洒遍人间的每一个角落……变形记优秀读后感篇2Gregor死了,他死得波澜不惊,比他变形那天引起的震动小得多。
卡夫卡变形记读书感悟范文五篇
![卡夫卡变形记读书感悟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94b5680066f5335a812196.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书感悟范文五篇《变形记》,以一种绝望的笔调开头。
主人公在一夜好梦结束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全家都因此惶恐。
还不够绝望吗?我以为这就是最绝望的事。
不单单如此,绝望之中还有孤独:一个人的孤独,一家人的惶恐,全人类的绝望。
惶恐之后,卡夫卡变形记读书感悟范文一读《变形记》,很大程度是受到课文中节选那一节影响,没想到居然有这样的作品,虽然以前也听过,卡夫卡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但真正读了他的作品,感受深刻了许多许多。
阅读《变形记》的过程,压抑得厉害,就像巨石压在身上一样。
那种生活的拘束,那种情感的压抑,那种人性的扭曲,困住了我,动弹不得,感觉到我就是哥里高尔,我变成了甲虫。
作品中的主人公梦醒之后,发现自己成了大甲虫,全家惊恐,绝望至极。
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情了,不过,还没有结束呢?孤独接踵而至。
怎么办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家人终于接受了它。
妹妹很细心,妈妈也好言好语,哥里高尔感到温暖,温顺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缓解,不过,经济上的不堪重负把这个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负担也逼疯了他。
哥里高尔想克制,却又克制不了。
理智已经失控,回忆占据了所有,虽然是甲虫的躯壳,但人类的心无法让他逃避。
他要作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无法忍受别人当他是恶心的爬虫,他渴望回到过去!但对过去又十分恐惧,以致于有些喜欢现在的生活了。
矛盾的交织让他心力交瘁,最终死在自己房间地板上。
哥里高尔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说人物,他是卡夫卡的写照。
卡夫卡在写自己,写自己压抑的生活。
《变形记》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小市民。
在能生存的前提下,他们会去关心别人,爱别人,但别人一旦破坏了自己的生活时,爱就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有赤裸的冷酷。
作品中哥里高尔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到最后,哥里高尔在痛苦的挣扎中,悲惨的死去了,生活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或许还比原来好了一点。
他的妹妹是跳跃着走的,似乎忘记了刚刚死去的哥哥,或许,根本就没这个人。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3篇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42a2c0580216fc710afdbb.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3篇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1这天读了卡夫卡的《变形记》。
觉得心中的压抑感像巨石一样压在我的身上。
拘束,压抑,扭曲,种种感觉把我捆住了,周身动探不得,仿佛变成甲虫的不是哥里高尔而是我,是我拘束在巨大的皮沙发下,动探不得。
以前见过卡夫卡的照片。
还是蛮帅气的,只是一双大大的眼睛中,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绝望?远远不止。
许是扭曲的绝望吧。
他,是被一生的孤独所造就的巨人;他,站的太高太高,他的眼睛从我们所无法到达的高度往下俯瞰,看到了整个人类的绝望。
惶恐之后,余下的办法只有一个——理解。
习惯了就好。
到那里,在绝望的大山中似乎看到了一块期望的石头。
淡淡的爱意出现了,妹妹细心的照顾,母亲温暖的语言,都让主人公看到了一阵阵的温暖。
主人公也很知自己的状况,默契的陪和着。
开篇紧张的节奏渐渐慢了下来,事情又得到了缓解,让人开始浮想联翩:也许,哥里高尔还会再变回来的,生活还会恢复原状。
可卡夫卡不这么认为。
我看到的只是光明,而卡夫卡看到的却是全貌。
熟悉,但是是厌倦的第一步,稍稍熟悉之后,无限的厌倦就在前面。
最后,经济上的重负让这个家疲惫不堪也狼狈不堪,心理上的重负让哥里高尔越来越多的做出他不该做的事——绝望最后把他逼疯了。
他想克制,又无法克制。
理智已经无法战胜本能。
对过去的回忆已经占据了一切。
他虽然拥有甲虫的外壳,但他还有一颗人类的心,只要他在世界上还存在一刻,他就仍然是个顶天立地的人。
他无法忍受别人把他当作恶心的爬虫,他渴望自己像原先一样!但是,他又对以前的生活充满恐惧。
对生活的恐惧又使他有些爱上了此刻的状况。
矛盾,是矛盾让他心力交瘁,是矛盾让他死在自己房间的地板上。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说人物,哥里高尔,他就是卡夫卡的真实写照。
卡夫卡不仅仅仅在写小说,他在写自己,在写自己的生活。
除了主人公,他的妹妹也是卡夫卡着力表现的人物。
不像劣等小说那样,把他妹妹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
在《变形记》里,每个人都是普通的,社会基层的小人物。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5篇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d4525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7.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5篇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篇1如果你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有了笨重的的外壳和细小的腿,你会考虑什么呢?难以想象,但是《变形记》的主人公格力高尔面临了这种情形。
格力高尔是一个勤劳、善良、正直、有责任心的优秀青年,当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旅行推销员,是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
格力高尔在发现自己身体的异常后,首先考虑的仍然是家人:如果自己由于不能工作,妹妹和父母该如何。
但是可怜的格力高尔并没有想到,在这之后家人并没能给他安慰和鼓励,反而最终仍然抛弃了他。
“甲壳虫”格力高尔被公司辞退,被妹妹和父母嫌弃,故事的结局并不美好,格力高尔在受尽了家人的无视后死在了自己家里。
最令人难过的是得知他的死讯后,家人都感到了卸去重担般的解脱,尽管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这只甲虫就是格力高尔,这个不幸的家庭中终于又再次充满了阳光,老两口看着美丽的女儿,心满意足地想该给女儿找个好女婿啦……当格力高尔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时,在家里受到尊重和爱戴的,而当他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后,促使了父母的逃离,嫌弃,妹妹的恐惧,躲避,同事的惊恐。
最后,在没有食物,无法走动,没有交谈的情况下,主人翁终于倒下了。
带着心酸以及无边的孤寂,留下的,只有不易清扫的“尸体”。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都说亲情是很伟大的,它可以包容你的一切。
但是,显然,它在故事里面,令人失望,卡夫卡用冷漠的笔调,描写了一幅冷漠的人间图画。
虽然这个故事看似荒唐,但毕竟不是没有可能,虽然人不会变成甲壳虫,命运难以捉摸,谁知道哪天灾难就降临到自己头上来!人一旦遭遇不幸(丧失工作能力的疾病、伤残等),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没有生活在卡夫卡那个社会,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的幸福,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弱势群体,即使你丧失了生活的能力,也会得到社会和许许多多热心人的帮助。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800字5篇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8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a18d89f7ec4afe05a1df2e.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800字5篇《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变形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变形记》读后感篇1一开始你或许会觉得一篇述说着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甲虫的小说是如此的虚幻,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不现实的事情也会为某些人所鄙视,就犹如有些人不喜欢看魔幻片,动漫片一样,但是诸如此类的作者又为为什么把这些不现实的作品创造出来呢?笔可以让我们构造出无数的可能,完美的世界并不存在,生活中的缺陷,也就是我们的追求,只能靠我们的幻想,而我们所认为的不现实其实是现实的前奏,因此,我会热衷于不现实的事物,但是同时承认现实。
变形记,一个支撑着家庭生活的忙碌男人,突然一天早上醒来变成了人人唾弃的甲虫,而且还是像一张床般巨大,结果却出意料的简单,后来他的家人远离,甚至嫌弃他,还觉得他会破坏她们的生活,家人的生活比以前差了很多,但是她们永远不会想起以前主人公的辛苦以及他的付出,最终,她们选择抛弃他,寻找更美好的生活,甲虫死了……你一定会觉得她们很无情,但是,我认为倘若生活中真有这么一件事,我们大众必定会抛弃他,甲虫就是甲虫,动物就是动物,就算我们知道它的灵魂是一个人,但是,我们就是本性的排斥,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该得到责怪,这就是现实,而卡夫卡只是用了不现实的事件来表现现实罢了。
《变形记》读后感篇2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一定会万分惊讶。
但在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笔下,使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在一天清晨,醒来的旅行推销员格雷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
起初,它还可以说话,但后来就逐渐丧失了人的声音。
格雷高尔的丑陋模样惊动了家人们,他们把格雷高尔关在了房间里。
他成了家中的丑闻,亲人的累赘,连最为关心他的妹妹也公然宣称不能和动物生活在一起。
家人们纷纷谋求生路,格雷高尔也在人们的唾弃下悄然死去。
这篇小说曲折动人地写出了格雷高尔变形前后家人们的态度,同时也发人深思:这种“变形”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
六年级作文《变形记》读后感【10篇】
![六年级作文《变形记》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3386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e.png)
六年级作文《变形记》读后感【10篇】六年级作文《变形记》读后感(篇1)初读弗兰茨·卡夫卡变形记,简短精炼,却深谙人性。
男主格雷戈尔·萨姆沙一直以来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员工,每天按时上班,为了爸妈和妹妹过上美好的生活,努力工作挣钱,从普通推销员做到旅行推销员,虽然更累更睡眠不足,但是旅行推销员挣到的钱会更多。
他很爱自己的妹妹,妹妹是一个17岁的少女,会拉小提琴,男主一直想存够钱,送自己的妹妹去专业学习小提琴,支持她的梦想。
家里其余3人都不需要工作,还请了佣人,住在男主买的房子里。
某天醒来,男主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
虽然有人的意识,但是身体却只能是一只甲虫。
荒诞的故事就从此开始了,男主变甲虫后,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是经济问题。
男主老板看到了变成甲虫的男主,立马掉头跑掉,家里再也没有经济****。
一开始还能靠父亲的存款过活,但是毕竟存款有限,他们辞去了佣人,请来了一个寡妇做一些重活。
妹妹开始工作,晚上继续自学速记等技能,希望未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父亲也开始出去上班,每天晚上都穿着制服躺在椅子里睡觉,不希望别人吵醒他。
母亲接了一些手工活来做。
按照正常情节,经济问题必然引发一系列感情问题。
一开始妹妹会去男主房间送食物,有空时候会在房间坐一会,陪陪哥哥,还想着帮他搬走多余的家具,好让哥哥能够舒服的爬行。
后来妹妹随便进来,送一些食物,但是不在乎食物是否吃过,就收拾干净。
妈妈一开始进来打扫过卫生,后来再也没有进来过。
爸爸有次还拿苹果砸了男主。
男主的卧室后来变成了杂物间,什么垃圾都放进他的房间。
最后一段高潮部分是腾出了几间房间,租给三位绅士,三位绅士要求妹妹拉提琴,却表现的不友好,而男主爬出了卧室,进入了客厅,最终吓到了租客,租客要求退房租。
家人于是很生气,说再也无法忍耐男主,决定遗弃男主。
男主爬回卧室,最终孤独死去。
死去后,家人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将希望寄托在妹妹身上,仿佛家里从未有过男主一样。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732ed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a.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范文3篇篇1: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到哪里,就生活成那里的样子----- 幸福的概念是什么 ------就是一家人一起围在火塘边有说有笑的时候。
我想许多家庭的孩子和我一样,我们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是却没有几个人曾经享受过幸福的滋味一样,一家三口从打开电视机到睡觉一句话都没有,哪怕只有一句。
‘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学’的话都没有。
我想幸福在大人们眼里就是让自己孩子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经常用钱来敷衍我们,但是你们真的知道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吗,是一份爱,一份父母的关爱..---想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一起坐过山车.一起吃一顿你们给我做的饭菜,哪怕只有土豆,白菜,不是一个电话告诉我们;你自己去买点吃的吧,我今天要晚点回家,早点睡,别玩电脑多看点书,背背英语看看数学,读读语文’每天只有这几句话而已我们是有童年的,我想和你们一起度过一个有许多美好回忆,幸福,快乐,开心,每次想起来都是把笑容挂在嘴边的童年...... 在我的眼里《变形记》这样的节目就是给那些渴望父母关爱却用错方式的孩子和那些不善言辞无法用言语表达说;妈妈爱你或爸爸爱你的这些父母一个让家长或孩子表达内心想法的平台每个孩子的变化都是需要蜕变过程和理由的,我们的变化是因为渴望被爱,被关心,被安慰而变化的这些变化其中必定有二分之一是父母造成的. 而那些农村的小朋友可能是因为很小的时候就撑起了家庭的重担,顶梁柱.他们知道好好学习,孝顺父母.懂事.热情.淳朴.用它们善良,真诚的心打动着我们,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阳光背后那期的农村小主人公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见到了我的新妈妈,她很漂亮,很温柔。
而我的妈妈却很矮,她经常腰疼,每天都要干很多农活,累的都不漂亮了,妈妈打电话问我新妈妈好不好,我说很好,她给我买了很多好吃的,和礼物送给我,然后妈妈就哭了,她说妈妈对不起你,没有钱给你买好东西,她很伤心,我们家现在很穷,但我很幸福,我很爱我的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赚很多钱,去孝敬他们---这是一篇没有任何修饰的直白的日记,却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妈妈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爱。
卡夫卡中篇小说《变形记》阅读感想5篇
![卡夫卡中篇小说《变形记》阅读感想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e77819700abb68a882fbce.png)
卡夫卡中篇小说《变形记》阅读感想5篇《变形记》创作者卡夫卡以自身与众不同的造型艺术笔风,用代表、片段描写等技巧对“人变为昆虫事情”开展造型艺术重塑,使著作展现出荒谬、难以置信的主旋律。
下边是我梳理的阅读感想,热烈欢迎阅读文章。
《变形记》阅读感想【一】我第一次读《变形记》是在高中课本上,那时候的教材只选节了在其中的一段,更何况以那时候的逻辑思维能力难以去真真正正地感受小说集的。
那时候的我仅仅感觉很诡异,很古怪,很莫名奇妙。
一个平常人忽然发生变化一只大甲虫,我确实很不可以了解卡夫卡究竟在想干什么。
之后,一位盆友向我详细介绍这部小说集,我也再度阅读文章了它。
最初,我是带上疑虑去读它的。
读着读着,我也感觉心里的压迫感像大石头一样压在我的的身上。
束缚,压抑感,歪曲,诸多觉得将我绑住了,全身上下毫无知觉,好像变为昆虫的并不是哥里高尔只是我。
著作关键讲:主角梦醒之后,察觉自己变成大甲虫,全家人惊惧,失落无比。
我认为,沒有比这更失落的事儿了,但是,都还没完毕呢?孤单接踵而来。
怎么办呢?应对没法更改的实际,一家人总算接纳了它。
亲妹妹很仔细,母亲也好言好语,哥里高尔觉得溫暖,温驯的相互配合着,事儿好像获得了减轻,但是,经济发展上的承受不住把这个家压垮了,心理状态上的压力也逼疯了他。
哥里高尔想抑制,却又抑制不上。
理性早已无法控制,追忆占有了全部,尽管是昆虫的身躯,但人们的心没法使他躲避。
他要作一个正气凛然的人,他难以忍受他人当他是恶心想吐的网络爬虫,他期盼回到从前!但对以往又十分害怕,以至于有一些喜爱如今的日常生活了。
分歧的交错使他身心疲惫,最后死在自身屋子木地板上。
卡夫卡的《变形记》到底是预兆了一个将来,还仅仅不经意的一场做噩梦呢?主角在爸爸的企业破产、全家人处在疲惫的状况下,去当旅游销售员,挑动了日常生活的重任。
他在家里是遭受重视和拥戴的。
当一个人被别人依靠时,他与他人的关联当然会处在一切正常情况。
但他变成了大甲虫后,亲子关系、父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 度的变化,表明出一幅极端化自私自利、冷淡、惨忍、没法沟通交流的恐怖景象,真情、伦理道德之情一瞬间化为乌有。
卡夫卡中篇小说《变形记》读后感5篇
![卡夫卡中篇小说《变形记》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60ce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e.png)
卡夫卡中篇小说《变形记》读后感5篇《变形记》作者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变形记》读后感【一】我第一次读《变形记》是在高中课本上,当时的课本只节选了其中的一段,况且以当时的理解能力很难去真正地体会小说的。
当时的我只是觉得很离奇,很怪异,很莫名奇妙。
一个正常人突然变了一只大甲虫,我真的很不能理解卡夫卡到底在想什么。
后来,一位朋友向我介绍这本小说,我就再次阅读了它。
起初,我是带着疑惑去读它的。
读着读着,我就觉得心中的压抑感像巨石一样压在我的身上。
拘束,压抑,扭曲,种.种感觉把我捆住了,全身动弹不得,仿佛变成甲虫的不是哥里高尔而是我。
作品主要讲:主人公梦醒之后,发现自己成了大甲虫,全家惊恐,绝望至极。
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绝望的事情了,不过,还没有结束呢?孤独接踵而至。
怎么办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一家人终于接受了它。
妹妹很细心,妈妈也好言好语,哥里高尔感到温暖,温顺的配合着,事情似乎得到了缓解,不过,经济上的不堪重负把这个家拖垮了,心理上的负担也逼疯了他。
哥里高尔想克制,却又克制不了。
理智已经失控,回忆占据了所有,虽然是甲虫的躯壳,但人类的心无法让他逃避。
他要作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无法忍受别人当他是恶心的爬虫,他渴望回到过去!但对过去又十分恐惧,以致于有些喜欢现在的生活了。
矛盾的交织让他心力交瘁,最终死在自己房间地板上。
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恶梦呢?主人公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
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
但他变成了大甲虫后,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 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瞬间荡然无存。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0ee2a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1.png)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800字(篇1)我读过不少名著,其中最喜欢的是一篇看似荒唐的故事——卡夫卡的《变形记》。
这篇小说我前前后后看过好几遍,对它的人士也在不断地改变中——起初,我认为这是个荒唐的故事。
故事中,小小的推销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大甲虫……那时年幼的我信以为真,也因此不敢入睡,也怕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
慢慢地,它变成了一个沉重的故事。
可怜的格里高尔,由于生活和职业的重压,变成了一只大甲虫,终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小房间内,父母和妹妹先后对他失去耐心,他痛苦、无助、迷茫、孤独……他被世界抛弃了。
于是,他也抛弃了世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一丝阳光透过他的房间,找在他干瘦的外壳上时,他死了……这样沉重的故事下面,藏着多少现代人因为生活的巨大压力发出的痛苦呼喊啊!每次看完,我呆望着窗外的阳光,看灰尘飞舞,感叹这是多么沉重的故事呀!是的,如今生活的压力已成为所有人的负担,而这,就是一个关于沉重的沉重的故事。
不过后来,我发现,我又错了,这是一个关于善良,关于同情的故事。
在喧嚣的21世纪中,善良似乎成了一颗无人理睬的小草,什么黑心棉,苏丹红鸭蛋,注水肉……比比皆是。
而在卡夫卡,这位因为曾经父亲的一句责骂就去自杀的心灵脆弱的奥地利作家笔下,我又看见了善良——着一种昔日的情怀。
在格里高尔最痛苦时,他得到了妹妹同情和帮助;但后来又在失去这种善良死去。
但如果人们给与他善良的同情,如果他一直得到人们的善良的同情,他或许又会变回人……我不否认,虽然在这个关于善良的故事里,我们无法找到更多的善良的人和事,但是,透过字里行间,是对善良的呼唤,是对善良的赞成,是对善良价值的认可!落幕了。
格里高尔在那灿烂的清晨死去,或许他已经死了很久,只是没人发现。
总之他死了,他的家人“得救”了,他们的生活终于因为那阳光灿烂的早晨而灿烂——但大甲虫早死了。
记下吧,几下这看似荒唐而又沉重的关于善良的故事吧,朋友,当你在这喧嚣骚动的世界中忙碌时,想想那只死去的甲虫,去培养一棵善良的小草吧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800字(篇2)一开始你或许会觉得一篇述说着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甲虫的小说是如此的虚幻,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不现实的事情也会为某些人所鄙视,就犹如有些人不喜欢看魔幻片,动漫片一样,但是诸如此类的作者又为为什么把这些不现实的作品创造出来呢?笔可以让我们构造出无数的可能,完美的世界并不存在,生活中的缺陷,也就是我们的追求,只能靠我们的幻想,而我们所认为的不现实其实是现实的前奏,因此,我会热衷于不现实的事物,但是同时承认现实。
变形记弗兰兹卡夫卡读后感
![变形记弗兰兹卡夫卡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180c4b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9.png)
变形记弗兰兹卡夫卡读后感篇一变形记弗兰兹卡夫卡读后感嘿,朋友们!你们读过《变形记》吗?反正我读了,那感觉,真叫一个“绝”!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真的是一头雾水。
主人公格里高尔咋就突然变成大甲虫了呢?这也太离谱了吧!也许卡夫卡就是想玩儿一把大的,用这种超级夸张的变形来冲击咱们的小心脏。
我觉得吧,这变形背后藏着好多东西。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家人的态度那叫一个大转变。
以前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呢?成了累赘!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我身边最亲近的人突然变成这样,我会咋样?可能我也会不知所措,会害怕,会嫌弃?哎呀,我都不敢想下去了。
读的过程中,我心情那叫一个起伏不定。
一会儿同情格里高尔的悲惨遭遇,一会儿又对他家人的冷漠感到愤怒。
这故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得很!再想想咱们的生活,有时候是不是也会突然有种“变形”的感觉?可能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比如说,工作压力大得让你觉得自己都不像自己了。
总之,《变形记》这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也让我思考了好多。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变形记弗兰兹卡夫卡读后感哎呀妈呀,《变形记》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看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我心里就嘀咕:“这啥情况啊?” 但是读着读着,我好像有点明白了,也许卡夫卡是想用这种荒诞的变形来告诉我们,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不经!你看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多可怜啊!他自己都懵圈了,还想着要去上班挣钱,多傻呀!可是再想想,我们很多人不也这样吗?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就算累得要死,还得硬着头皮往前冲。
他的家人呢?一开始还关心关心,后来就完全变了脸。
这让我不禁想问:“亲情就这么脆弱吗?” 可能在现实中,当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亲情也会变得不堪一击吧。
书里的描写特别细致,那甲虫的样子,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都让我感觉好像就在眼前。
我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变成了格里高尔,那种孤独、无助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
不过,这书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比如说,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是为了家人?为了钱?还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导语:读后感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它可以是几个你认为贴切的词语,可以是一段你内心的感悟,也可以是你联想到自身的体会。
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希望有所帮助!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夫卡的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被分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名叫做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推销员变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身体变成了甲虫,但他的思维却仍然是人类的。
他的变化使他自己与他的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他出现在他的秘书,母亲与父亲面前时,他的秘书开除了他,他的母亲吓坏了,而他的父亲十分生气,将他赶回他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虽然成为了甲虫,但他渐渐地还是习惯了这种生活。
他的妹妹仍然很关心格里高尔,愿意每天给他送食物。
虽然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但是仍然很关心家庭状况。
虽然他已经失业,但仍然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以及送她妹妹去音乐学院的事情。
因为他的变化,他的妹妹决定将格里高尔的卧室里的家具全部搬走。
格里高尔看见他喜欢的所有东西被搬走,他很伤心,于是冲出了房间,试图拯救她他心爱的家具。
结果,他吓晕了他的母亲。
他的父亲愤怒了,用苹果不断的攻击格里高尔。
他的妹妹的态度则从关心转为厌恶。
第三部分:为了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的一家人四处打工赚钱。
母亲为陌生人缝制内衣;仍在上学的妹妹当上了售货员,她甚至将从前用作娱乐活动的首饰也卖掉了;而父亲则为银行职员送早餐。
妹妹也懒得关心格里高尔了,只是偶尔为他送上食物。
在数日之后,全家人对格里高尔忍无可忍了。
就连平时最关心格里高尔的妹妹也主动提出将他的亲哥哥踢出家门。
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下饥饿又沮丧,他身患重病,身上伤痕累累,在凌晨时,头垂在了地板上,鼻孔中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我们一般都会觉得变成了一只甲虫后会有不同常人的能力,然而在卡夫卡的笔中,他没有得到超能力,只是身子变成了甲虫罢了。
结局是最令我意想不到的,在这个故事中,这只甲虫最终竟然没有变回人类,而是默默地死去了。
一般我们都会认为,他们最终变回了人类,然而当我看到这个结局时,我惊呆了。
这位推销员格里高尔竟然是以甲虫的形式死去的,这是最难以想象的。
卡夫卡的变形记里没有格里高尔变形的过程,只是告诉读者他变形了,这本书里没有“魔法”,只是格里高尔变形后的不便与痛苦。
格里高尔是无辜的,每次他受到伤害都是因为他想做正确的事,但是却没有任何人观察到。
当父亲想让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进入他的房间时,虽然格里高尔完全服从父亲的指挥,父亲也许察觉了格里高尔的良好意愿,但仍然不停地发出‘嘘嘘’声,令格里高尔十分烦躁。
他看到格里高尔在转身,但是却挤不进一扇房门,从父亲的表现来看,他没有耐心等待格里高尔做烦琐的动作。
格里高尔十分了解父亲的心情,于是挤进了房门,但是父亲却毫不在乎格里高尔的处境,只在乎把他赶进房间,没打开另一扇门,把他硬是推了进去,使格里高尔血流如注。
从这个情节不仅可以看出格里高尔是无辜的,也能看出他的父亲的没耐心,对他儿子的遭遇没有感到焦急心痛,只是觉得这是一只可恨的怪物。
当格里高尔的妹妹要求妇人们搬掉格里高尔的家具时,格里高尔觉得惋惜,因为这是他用了几十年的家具,以及所有他喜欢的东西。
他试图抢救,却吓坏了他的母亲,遭到了父亲苹果的轰炸,受了重伤。
从这里也同样可以看出格里高尔的无辜,以及父亲的狠毒,他不在乎格里高尔的感受,只在乎其他人的感受。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荒谬的,故事的内容令我们震惊。
卡夫卡的变形也可能是真实的,在现实社会里,我们人人都在变形中——作业人、考试人、空心人、稻草人、金钱人、迷惘人、物化人——变形是异化的具体过程,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剧变。
一旦产生变形,周围的整个世界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在发现自己成为甲虫后,只是显现出了一点惊讶,没有显现出丝毫的恐慌,那是因为他只在乎工作,最终他的个体性被社会性渐渐吞噬。
所以,在格里高尔变形后,个体性是无关紧要的,只有工作是重要的。
因此在他醒来后,没有恐慌,第一个想到是他的闹钟没有及时叫他起床去赶火车上班。
他只是从家人和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家人对它冷漠时,他同样持有这种态度,只有在受到伤害或屈辱时,才考虑到自身。
社会性和个体性是一个完美的人必须存在的两方面。
文中的秘书与家人们只有个体性,忽视了格里高尔对他们的友善,理解。
而格里高尔太注重社会性,忽视了最重要的个体性。
因为太过于重视工作,虽然他获得了父母的尊敬以及美美的爱戴,但是最终因为缺乏个体性遭到了毁灭。
要成为独立的,完美的人必须不能忽视社会性以及个体性。
格力高尔终究是悲惨的,虽然他缺乏个体性,但是他是可怜的,他变形了,而且再也不能变回来了。
他的结局就是,身上嵌着腐烂的苹果,冷漠的死去。
卡尔维诺在1982年讲稿里说,博尔赫斯的每个小说,多少都在映射宇宙的无限性;镜子、死亡、黑暗、永恒;然而,博尔赫斯自己说道,无限性是卡夫卡小说的特性。
他漫无边际的黑暗,他叙述的故事中那些深不可测的权威。
如此说来,按照“形式与内容统一”的概念,那么他未完的《城堡》也是“无限性”的体现之一:毕竟,如果K最后有一个结局,那就无法体现永无至尽的黑暗了,一个句号,意味着他不再与骑桶人、乡村医生们一起,永远处于“未完成”的坠落之旅。
《小径分岔的花园》里提到了一个没有结尾的小说: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小说暗示着永未完成的时间。
而卡夫卡,则是用未完成的小说暗示永无止境的世界。
另一个启示是马尔克斯的着名故事:在阁楼上读到“格里高里清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然后大呼“小说可以这样写?”然后就开始他的伟大征途了。
很难说清,还有多少人用何种方式在卡夫卡的文本里获得经验,另加诠释?于我来说,初读《骑桶人》时,看到“我”越飞越远,“终于消失”时,被这个奇妙的叙述角度搅得思考不能。
但于他,似乎怎么解释,都不怎么完善。
诠释和解读,易让人钻牛角尖。
我们回望卡夫卡那些让人震慑的东西,包括《城堡》那永无止境的长,《乡村医生》的完全非逻辑性,《骑桶人》的轻逸与自我消失,《变形记》让马尔克斯震撼的、完全不加解释的变化过程。
卡夫卡之令世界惊异不是因为他的繁丽多变,而是他的简约。
他去掉了太多太多现代小说约定俗成的规矩,扭转了它们。
相比起来,海明威自认为把英语的乱毛剪了个干净,但他至少是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叙事。
卡夫卡则远在其外:语言以及他的精神另构成一个世界,完全不合逻辑,只符合语言本身。
维特根斯坦以为,哲学是种语言游戏,卡夫卡就是在玩这种游戏——虽然,如大多数文本的色彩所暗示的,他也许并不快乐。
社会学家会认为那是周遭世界对他心灵的投影——倘若真的这么想,那就太低估了卡夫卡的精神世界。
我就是这样想象他的:他一路走来,信手破坏了所有即定规则;他破掉了文本们故步自封的玻璃罩,给出了万千众像折射的可能性。
由于这些规则此前如此森罗密布,于是,他的破坏如此触目,以至于像爆破的火焰一样,激发了博尔赫斯、马尔克斯们的联想和赞叹。
但他自己对解读却不置一词(也因为布罗德发表这一切时,他已经死了)。
对他的一些解析,譬如绝望,譬如灰暗,譬如敏感,想必都是准确的;但对于他的奇思妙想,我倾向于认为,那是他的破坏行为,而不是构建。
虽然这种破坏最终构建了另一种属于他的体系和世界,并且在多年以来,成为20世纪文本的新传说。
早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卡夫卡的《骑桶者》,在那篇课文中我初次体会到了卡夫卡的魅力。
在大学里我又阅读了卡夫卡写的另外一部作品《城堡》,相比较而言,后者要难懂许多,但是通过这两部作品的阅读我也更加喜欢上了卡夫卡的写作风格。
这次大学语文需要我们赏析一篇作品,我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卡夫卡的作品。
此次我要赏析的是卡夫卡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变形记》,相比于《城堡》的让人找不到头绪的情节来说,《变形记》显然更能让我读懂。
《变形记》讲的是一个年轻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大甲壳虫后发生的事。
格里高尔变成了甲壳虫后,母亲一看他就会发哮喘病,父亲一直都很憎恶变成甲壳虫后的格里高尔,试图把他弄死。
只有那个妹妹在起初的时候还对他很好,给他打扫房间,给他准备他喜欢吃的食物,为他搬掉房间里面的家具让他有更多的空间活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对他也变得冷淡了,到最后妹妹变成了最憎恶他的一个人,他们都想把格里高尔这个累赘弄走,这样才能使生活变得正常。
最后格里高尔在自责中死去了,家人们得知了消息并没有表现是什么难过或者惋惜的心情,他们辞退了那个女佣,避而不谈格里高尔的事,准备去旅行一趟,然后回来开始新的生活。
读完这部作品首先是我就为格里高尔感到不平和同情。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商店破产后一直是家庭生活支出的主要来源。
他任劳任怨,不管那个推销员的工作多么辛苦他都不会对家人们抱怨些什么。
在每次拿薪水回家时他就会特别高兴。
他知道自己的妹妹喜欢小提琴,还曾经秘密的打算把妹妹送到音乐学院去进修。
但是这个愿望还没有完成他就突然间变成了一只甲壳虫。
在变成甲壳虫之后,父亲就非常憎恨他,狠心的用苹果砸他,导致他的背上一直嵌着一个苹果,这可能也是导致格里高尔最后死去的原因之一。
但是格里高尔并没有就因此憎恨他的父亲,他还是喜欢去看看他的父亲在做的那些什么一直维持的习惯。
在他们家的经济陷入危机的时候他也担心他们该怎么度过。
而母亲在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甲壳虫之后一直都很害怕,不敢去看他,在整个故事中她并没有多恶意的伤害格里高尔,但是最后对于格里高尔的死也没有产生多么大的反应。
我们试着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儿子死去了那会是怎样的情景。
但是呢,在这里的那位母亲明显对于自己的儿子已经在意识上抛弃了,这也是格里高尔可悲的地方,连最该疼爱自己的母亲都不管他的死活了。
在变成甲壳虫的那段日子里,格里高尔唯一欣慰的是有个妹妹并太不在意自己的变化,为他打扫房间,为他准备食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也变得失去耐心了,最后她居然强烈的要求把那只甲壳虫弄走。
那个格里高尔一直认为是一个好妹妹的,他努力想帮她完成梦想的妹妹,最后居然也放弃了他,在这种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有谁还能支撑着活下去。
而更加可悲的是格里高尔在这种情况下还为他们着想,自己需要马上离开这个家,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几个人物之间所要表达的含义。
格里高尔在变成甲虫后遭到的待遇不正是反映了人性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由无私的亲情最后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
你对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那你就必须离开,不管你是我的哥哥还是我的儿子。
在格里高尔死后,一家人解脱的样子就让我反感。
在生前,格里高尔拼命地为这个家奋斗,但是他遭到变故后,他的家人是怎么对待他的呢?这种落差,这种冷漠加于他的身上,试想谁都不能承受的。
格里高尔在接受命运的同时也不时地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在大家都欣赏妹妹的小提琴演奏时,他只能小心翼翼的爬过去,他也想看她的表演,但是父亲憎恶他,母亲怕他,他当时是抱着多么矛盾和忐忑的心情慢慢的悄悄的爬过去的呀!在最后大家都抛弃他了,之前那唯一令人欣慰的妹妹也变成了催命的巫婆,利益关系难以维持了,马上显现出来的就是那最真实最冷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