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鉴别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系统 的代偿平衡 建立 , 长期使用 还会 引起
眩晕是 患者主观空间定 向觉错误 , 能 明确叙述 自身转动 ( 自动性 ) 或环境转 动
药源性 眩晕 。在 恢复期 , 物理康 复科 的平
衡训练 同样在 治疗中 占有重要地位 。
慢 性 眩 晕 长期 的眩晕 、 走路 不稳 感 、 头 部活 动
c Hi NE sE co 酗 凇 uN| TY 00C T ORS
临床 进 展
眩 晕 的 鉴 别 诊 断 和 治 疗
张 宪 军
症( 前庭 神 经元 炎 、 R a m a s a y—H u n t 综合 征、 迷路炎 ) , 这 组 疾 病 往往 有 很 重 的 眩 晕 和呕吐 , 可 以有 前期 的感染 , 及 时 的激 素( 或联合抗 病毒 ) 治疗( 通 常 1—2周 ) 是有效 的。临床 经常使 用 的抗 眩晕 药物 如异丙 嗪和地芬尼多等药物 , 一 般提倡只 使用 3天 , 因为这些药物有可能延迟 前庭
医院大多无眩 晕症诊 疗 中心或 耳 一神 经 功 能 检查 治 疗 中心 , 眩 晕 患 者 散 落 在 不 同
科室, 由各 科 诊 治 , 难 免 有 片 面 及 互 相 推
理疗法 , 使前庭 系统逐步适应 、 改善功能 ,
如鼓励 患者沿直线走路 , 定着 固定 的 目标
诿 现象 , 尚无 深入 研究 及大 宗病 例报 道 , 故疗 效不甚满意 。眩晕 的病理生 理基础 、 分类 、 临床诊断定性 、 定位较 复杂 , 现简单 分 为急性 、 慢性 、 发作性 眩晕 , 以利于基层 医生鉴别 诊断和治疗 , 解 除眩晕患者的痛 苦 。那 么 眩 晕 的 正 确 诊 断 和 治 疗 是 什 么 ,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导语:眩晕症是很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对患者生活有很大影响,患有这样疾病后,患者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眩晕的情况,这样对工作造成影响很大
眩晕症是很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对患者生活有很大影响,患有这样疾病后,患者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眩晕的情况,这样对工作造成影响很大,那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对这样问题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治疗眩晕症方法也是比较选择,选择的时候也不能随意。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眩晕的诊断
1.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须特别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及眼震的方向,性质和持续时间,是自发性或诱发性,伴有眼震者多考虑前庭,迷路,小脑部位的病变,检查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以了解是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如有听力减退或消失,则需确定为神经性或传导性,迷路病变及听神经病变常伴听力丧失,有无指物偏向及倾倒现象,明确前庭有无受损,注意有无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者多为小脑,脑干的病变。
(2)耳科检查:外耳道有无耵聍,鼓膜有无穿孔,有无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等,电测听,瘘管试验等。
(3)前庭功能试验:包括变温试验(微量冰水试验或冷热水交替法),旋转试验,位置试验(Hallpike位置性试验,即患者坐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偏侧头位使身体快速向下卧倒至平卧位,但头部后仰30°),直流电试验,视动性眼球震颤试验,眼跟踪试验,必要时作眼球震颤电图。
(4)内科检查:应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情况。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及中医认识.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一、你有没有眩晕的症状和体征:
1、转颈、屈伸颈部诱发症状---颈椎不稳导致;
2、颈部不动,头部位置改变(翻身,低头、抬头,坐立)诱发-耳石脱落导致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久,可能与脑部疾患、颈脊髓压迫等有关;持续时间短(小于1分钟)--耳石脱落、颈椎不稳、TIA有关
4、有无意识丧失:有--可能与脑部疾患相关
5、有无闭眼站立不稳,睁眼可以站稳:有,与颈脊髓本体感觉或视觉受损相关。
6、有无交感症状,如恶心、呕吐、眼花、耳鸣等:无,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有,与前庭和外周神经相关
二、概念及分类:
1、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觉,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强调的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2、假性眩晕(头晕):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颤动,非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3、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
头涨、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
系由神经
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4、晕厥:突发的、一过性意识障碍丧失,伴有昏倒。
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
恢复,一般无眼颤。
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心跳慢、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三:眩晕的机制;
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1.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内耳迷路的末梢感受器、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球囊斑、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
头晕鉴别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单凭影像学检查并不能诊断颈椎病,依据不同程度的 退行性变扣上颈椎病的“帽子”是不恰当的。
治疗
BPPV治疗有三种方法:管结石复位法、Semont法及BrandtDaroff练习。一般首先应用管结石复位法治疗管结石症, Semont还可用来治疗嵴帽结石。 后半规管BPPV——Epley法或Semont法 水平半规管——Barbecue法
1、BPPV的临床分型:
后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 BPPV 、混合 型 BPPV 。以上 4 类可单侧发病,也可双 侧发病。 2、诊断BPPV的变位实验: (1)Dix-Hallpike检查:也称为Barany检查 或Nylen-Barany检查,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 用的检查。 (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是确定水 平半规管最常用的检查。
Dix-Hallpick 检查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患者头向一侧转45°后快速卧倒,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
成30°夹角。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方法。
阳性:一般是向左侧或右侧出现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
性。 阴性:向双侧均没有眼震。
Dix-Hallpick 检查法
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点
后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患者头向一侧转 45°后快速卧倒, 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 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 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 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 前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患者头向一侧转45°后快速卧倒, 使头悬至床下,与床平面成30°夹角。患耳向地时出现以 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下极, 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 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 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管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均 可诱发向地性或背地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时间小于1min; 嵴帽结石症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可诱发背地性水平眼震,眼 震持续时间≥1min。
眩晕症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
眩晕症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30例患者急性期根据病情给予镇静、扩管、vitb族及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治疗。
结果 30例患者经2~3疗程的治疗基本痊愈。
结论部分眩晕由身体其它器官病变引起,因此眩晕的鉴别与诊断对眩晕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眩晕鉴别诊断治疗眩晕是一种主观性运动幻觉,常有旋转感或感觉摇摆、升降沉浮,倾倒等错觉,眼睛睁开时周围的景物便开始移动,因此它与晕厥症状明显不同。
常伴有眼震、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等,一般情况下运动可使眩晕加重。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眩晕症患者共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1~68岁,平均46.2岁。
病程2d~5年。
30例患者均有眩晕并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晕厥、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颈肩臂疼痛及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伴随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神经性耳聋及脑梗塞等。
1.2眩晕的典型临床表现自身或周围物像旋转、摇摆、倾倒、上下左右转动等错觉。
眼球震颤。
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平衡不稳,共济失调。
前庭神经功能试验及眼震电图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1.3方法30例患者急性期根据病情给予镇静、扩管、vitb族及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治疗。
2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2~3疗程的治疗,28例在1周内好转,2周达痊愈25例,3周痊愈5例,其中2例症状减轻后又有反复。
3 鉴别诊断3.1晕厥晕厥是突然的、一过性的短暂意识丧失,多有诱因,如长时间站立、排尿、咳嗽等,一般不伴有眼球震颤。
3.2假性眩晕(头晕) 主诉为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等不适感,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多为眼科、内科疾病、神经症或脑外伤引起,非前庭系统疾病所致。
3.3病毒性迷路炎病毒性迷路炎或称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眩晕和平衡失调,常有持续几天的恶心、呕吐,其后可有数周的平衡失调感和位置性眩晕。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120例(19.83%)
120例(19.83%) 29例(4.79%) 56例
三、常见的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神经内科门诊367例眩晕病因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19例(59.7%) 后循环缺血(PCI) 偏头痛 高血压病 神经症 颈椎病 65例(17.7%) 31例( 8.4%) 18例( 4.9%) 17例( 4.6%) 4例( 1.1%)
头晕[狭义]
眩晕
短时间:数分钟至24h
眩晕伴中枢受累症候
长时间:>24小时,周,月
周围性眩晕
特定体位诱发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与特定体位无关
有听力减退
耳鸣,耳内胀满感
无感染
梅尼埃病
有感染
无听力减退 有/无上感 前庭神经元炎
迷路炎,中耳炎
病例1
患者男性,69岁。 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4小时”来诊。 早上晨起时,在床上向左翻身出现头晕及视物旋转、恶 心,随又躺下,再起时,又出现症状。故不敢起床。目 前头部不动时眩晕不显,转头时容易出现眩晕。 一年前有过类似情况,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和椎动脉供血 不足,服药后渐渐好转。 BPPV
血流速度快=VBI?
缺乏证据的理论假设
颈椎病不是VBI的主要病因
颈椎检查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价值吗? 方法:32例老年的VBI 与32例同年龄(平均年 龄77.6岁)同性别对照,比较颈椎放射学表现 结果:两组放射学表现未见差异,包括椎间盘间隙
狭窄和骨刺的程度
结论:没有理由将颈椎X线作为VBI的诊断常规
查体: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病例2
女性 80岁,主因“发作性眩晕、恶心伴呕吐60年,近2 天再次 发作”而就诊。
简述眩晕的鉴别诊断
简述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或感觉旋转等不适感。
鉴别诊断眩晕的关键是确定是真性眩晕还是非眩晕性症状,并进一步确定其原因。
首先,要确定是否是真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由于内耳或前庭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良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
其次,要排除非眩晕性症状。
非眩晕性症状包括头昏、头痛、头重、不稳定等,可能是由于颈椎病、低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引起的。
进一步,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鉴别。
病史调查包括症状出现的频率、趋势、持续时间等信息。
体检可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耳鼻喉科检查、眼科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等。
有时候,需要进行辅助检查来确定诊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眼震检查、前庭功能测试、内耳听力测试、CT或MRI等影像
学检查。
最后,根据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进行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或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就诊。
头晕与眩晕定义、分类、眩晕鉴别要点、发病机制、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体格检查及治疗
头晕/眩晕定义、分类、眩晕鉴别要点、发病机制、诊断、评估、鉴别诊断与转诊、体格检查及治疗定义头晕:(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
眩晕:(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
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前庭症状分类除眩晕、头晕症状外,还包括前庭、视觉症状和姿势性症状。
分类按照解剖部位划分的头晕/眩晕疾病分类:既往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分为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临床常以脑干前庭神经核为界,将前庭系统划分为前庭周围系统和前庭中枢系统,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称为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和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
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与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鉴别要点1.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主要为前庭周围器官和第八对颅神经病变引起,患者眩晕程度常较重,但平衡障碍程度轻,常急性起病,持续时间短,常伴明显的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不伴其他中枢神经症状和体征,无意识障碍。
2. 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主要为前庭中枢性结构病变引起,包括前庭神经核以上传导通路(常为脑干、小脑或前庭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患者眩晕症状相对较轻,但平衡障碍明显。
如为占位性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起病缓慢,持续时间长,恶心、呕吐少见,耳鸣和听力下降少见,病情进展可伴脑干、小脑症状和/或体征,如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复视等。
如为急性脑血管病(如后循环梗死或脑干小脑出血),常为急性起病,伴随前述症状体征,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3. 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由于各种原因损伤维持平衡的其他系统,如眼部和颈部本体感觉系统,患者表现多为头晕和姿势性症状。
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选编
前半规管
后半规管 椭圆囊囊斑
球囊囊斑体部
球囊囊斑角部
2、前庭神经
• 前庭神经起自内耳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一级神经 元),其周围突分布于三个半规管的壶腹、椭圆囊和 球囊,感受身体和头部的空间移动。
• 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一起经内耳孔入颅腔, 终止于脑桥和延髓的前庭神经核群(二级神经元)。
• 发出的纤维一小部分经过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的绒球及 小结。由前庭外侧核发出的纤维构成前庭脊髓束,止 于同侧前角细胞,调节躯体平衡。
调节身体平衡
前庭网状脊髓束 前庭迷走神经束
植物神经症状
前庭神经传导通路解剖
前庭神经节解剖
• 位于内听道内,为双极神 经细胞(一级神经元)。
• 其周围突分布于三个半规 管的壶腹嵴、椭圆囊和球 囊的囊斑,中枢突组成前 庭神经。
• 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组成位 听神经(第Ⅷ对颅神经),经内 耳孔入颅腔.
中枢突 (前庭神经)
• 特殊的与眩晕有关的体格检查。 椎动脉压迫试验:是否存在椎动脉供血不足 Dix—Hallpike试验:半规管耳石症
(三)体格检查
• 椎动脉压迫试验:病人仰卧位、四
肢伸直,医生双手固定头部(避免转 头对前庭迷路直接刺激而致眩晕)。 • 如需了解左侧椎动脉是否供血不足, 向左侧缓慢而最大限度转动身体,以 促使右侧颈椎的环枢椎关节向前下方 运动和导致右侧椎动脉受压,当左侧 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引起内耳迷路和脑 干的缺血,出现眩晕等,即椎动脉压 迫试验阳性。
1、迷路(内耳)
骨迷路
骨半规管 骨前庭 耳蜗
膜迷路
膜半规管 膜前庭 膜蜗管
膜 迷 路
半规管 前庭
外耳
中耳
右耳解剖
耳蜗 内耳
眩晕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眩晕“头晕”是来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最常见主诉之一。
按照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可将“头晕”分为头昏和眩晕两大类。
头昏(Dizziness):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为主症,无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或旋转感,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 劳累及紧张时加重, 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所至。
眩晕(vertigo):自身或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错觉, 患者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性、颠簸性、摆动性、浮沉、飘移等错觉。
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
空间位置觉维持有赖于前庭系统、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相互协调来完成。
当三者传入冲动不一致,特别是两侧前庭系统传入冲动不一致即可产生眩晕。
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三个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和球囊—内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前庭神经—内听道—内耳孔入颅—脑桥—前庭神经核的上核、内侧核、外侧核、下核—发出纤维投射至小脑(绒球及小结)、皮质前庭代表区、上部颈髓前角细胞、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等。
解剖上将病变累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内耳孔以前产生的眩晕称为周围性眩晕,约占所有眩晕的77%,而颅内段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约占23%。
周围性眩晕的特点:①多为旋转性眩晕;②发作时间短(数分、数小时、数天);③前庭表象: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重,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一致;④眼球震颤:短暂、细速、多为水平旋转性;⑤常伴耳鸣、耳聋。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①平衡障碍为主,眩晕相对较轻;②发作持续时间长;③前庭不协调现象:眩晕程度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不一致,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不一致;④眼球震颤:持续、粗大、垂直、斜动、分离性;⑤常伴头痛、颅神经及脑干病变等症状。
第一节眩晕病人的临床评估诊断有眩晕症状的患者最重要的步骤是采集一个好的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过敏史、药物史、饮食和吸烟史。
一.症状特点:(1)眩晕是阵发性或持续性。
头晕眩晕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二、头晕/眩晕概述
1.眩晕是患者到医院看病的第二大常见症状
2.以眩晕为主诉的病人占老年门诊的51-71%, 耳鼻喉科的15%,内科的5%
3.不同专科大夫对同一头晕/眩晕患者的诊断常 常不同,相异较大.
为仰卧位, 头稍伸出床沿做30度半悬垂 位, 患耳向下; 然后缓慢向健侧转头45度, 使健耳向下; 患者身体由仰卧位转换为向健侧卧位; 缓慢向健侧转头45度,保持此头位回到坐位, 头转向正中同时头前倾30度。
Epley耳石复位法
A: 从起始坐位改变为平 卧位
B: 头伸出做悬垂位, 向 患侧转头45度
表现
国内某院神经内科门诊605例头晕病因 分析
后循环缺血(PCI)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神经症 高血压病 偏头痛 其他:
142例(23.47%) 138例(22.81%) 120例(19.83%) 120例(19.83%)
29例(4.79%) 56例
三、常见的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
表现
一、头晕/眩晕的概念及症候
“头晕 [dizziness] ”的相关概念
头昏 [light-headedness]
头晕 [狭义,非眩晕]
眩晕 [vertigo] 晕厥前状态
头晕[广义]
[presyncope]
晕厥 [syncope] 不稳 [unsteadiness] 跌倒 [falling]
三、常见的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 表现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BPPV [临床特点]: BPPV好发于中年人,男女之
比为1:2 平均年龄54岁 头位变化时发作眩晕,少伴恶心呕吐; 每次发作时间特点: 以秒来计,多在10s以内 发作时是眩晕,不发作时可为头晕或昏沉
常见眩晕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常见眩晕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王一红头晕(dizziness)和眩晕(vertigo)是常见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诉者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群就诊的前3位主要原因。
然而,头晕和眩晕是多种疾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其病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而非辅助检查。
一、病史询问1.头晕、眩晕、头昏还是晕厥?关于眩晕或头晕的定义和分类,国际上目前存在2种方案。
1972年美国2位学者Drachman和Hart把头晕分类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眩晕是指外界或自身的旋转感;晕厥前是指将要失去意识的感觉或黑矇;失衡是指不稳感;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较难定义的症状。
专注于研究前庭疾病的跨学科国际组织巴拉尼协会,于2009年将前庭症状分为眩晕、头晕、姿势性症状和前庭-视觉症状: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的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幻觉;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但不包括现实感丧失和思维迟钝、混乱等障碍;姿势性症状是指不稳感和摔倒感;前庭-视觉症状是指振动幻视、视觉延迟、视觉倾斜或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
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于使用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
眩晕和头晕的含义与国外基本一致。
眩晕系因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神经末梢、神经传人径路或大脑皮质投影区遭受病变或人为刺激(如转体、乘车、乘船或乘机等)导致人体自身的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障碍所引发的一种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性幻觉,患者主观感觉而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和(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
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以间歇性或持续性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于用眼或行立坐卧中出现。
头昏是指头脑不清晰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通常与自身运动并无关联。
以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
晕厥指由短暂性脑缺血引起,伴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数秒至十数秒钟后多能自动清醒。
头晕眩晕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眩晕的治疗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至关重要
➢近1/4的眩晕难以明确原因 ➢对症治疗的目的
减轻发作期患者的眩晕感受 止吐 控制心悸等症状
解除恐惧心理
第二十五页,共34页。
出血
--
颅高压
迷路震荡
头晕评估路径
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检(I)
眩晕
其他头晕
脱水 低血容量 心律失常
感染 高血压
Y
异常生命体征
N
胸痛,胸闷,起博器,高血压等
Y
EKG(III)
N Y
站立头晕
N
用
药
Y
体位性低血压 氧饱和度 妊娠试验
精神疾患
N
甲状腺
N
神经功 能缺陷
Y
药物 血浓度
CT/MRI
(III)
第三十四页,共34页。
2.非系统性头晕
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眼部疾病、贫血或血液病、 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及神经功能失调等。特点是头昏眼花,轻度站立 不稳,无眩晕或眼震,通常不伴恶心、呕吐。
第四页,共34页。
眩晕
球圆囊 椭圆囊 半规管
外周 中枢
前庭神经
前庭中枢
前庭神经核 神经通路
第五页,共34页。
前庭周围性眩晕
后循环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血 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髓。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 缺血性卒中的20%。 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见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头晕”是来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最常见主诉之一。
按照患者不同临床特点可将“头晕”分为头昏和眩晕两大类。
头昏(Dizziness):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为主症,无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或旋转感,多伴有头重、头闷、头胀、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 劳累及紧张时加重, 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所至。
眩晕(vertigo):自身或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错觉, 患者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性、颠簸性、摆动性、浮沉、飘移等错觉。
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
空间位置觉维持有赖于前庭系统、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相互协调来完成。
当三者传入冲动不一致,特别是两侧前庭系统传入冲动不一致即可产生眩晕。
前庭神经的传导通路:三个半规管壶腹嵴、椭圆囊和球囊—内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前庭神经—内听道—内耳孔入颅—脑桥—前庭神经核的上核、内侧核、外侧核、下核—发出纤维投射至小脑(绒球及小结)、皮质前庭代表区、上部颈髓前角细胞、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等。
解剖上将病变累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内耳孔以前产生的眩晕称为周围性眩晕,约占所有眩晕的77%,而颅内段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约占23%。
周围性眩晕的特点:①多为旋转性眩晕;②发作时间短(数分、数小时、数天);③前庭表象: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重,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一致;④眼球震颤:短暂、细速、多为水平旋转性;⑤常伴耳鸣、耳聋。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①平衡障碍为主,眩晕相对较轻;②发作持续时间长;③前庭不协调现象:眩晕程度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不一致,平衡障碍与眩晕程度不一致;④眼球震颤:持续、粗大、垂直、斜动、分离性;⑤常伴头痛、颅神经及脑干病变等症状。
第一节眩晕病人的临床评估诊断有眩晕症状的患者最重要的步骤是采集一个好的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过敏史、药物史、饮食和吸烟史。
一.症状特点:(1)眩晕是阵发性或持续性。
(2)发病:首次发作的日期和当天时间;发作的频率,频率有无改变,何时改变。
(3)持续时间:首次发作与现在发作持续时间有无改变,何时改变。
(4)程度:眩晕程度描述,严重程度有无改变,何时改变的。
(5)加重因素:是否与坐着、躺着、站着、运动、在床上翻身、起床、进食、用药、焦虑、压力等有关。
(6)缓解因素:坐着、躺着、站着、进食、用药是否能够缓解。
(7)眩晕相伴的其它症状和体征。
(8)既往的诊治史。
二.神经系统和前庭功能检查:体检除内科系统检查外,着重耳鼻喉科的耳、前庭功能测定和神经系统脑干和小脑功能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注意以下几点。
⑴颅神经:注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外展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体征。
⑵脑干:有无交叉性感觉障碍和交叉性瘫痪。
⑶小脑共济和精细运动障碍。
⑷脑膜刺激征:后颅凹内压力增高可有此体征,视乳头水肿少见。
(二)临床前庭功能测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⑴自发眼球震颤①检查注意问题:检查距离一尺左右,角度为20~30°,不要超过45°。
②眼球震颤意义:眼球震颤方向指的是快相,慢相提示前庭功能相对低下侧,慢相方向通常是前庭功能障碍(病变)侧,持续、垂直、斜动、分离及粗大提示中枢性,摆动性提示眼性。
⑵诱发眼球震颤①前庭眼动反射(变温试验、旋转试验、瘘管试验)意义:为外周前庭功能检测方法。
半规管麻痹提示半规管特别是水平半规管病变;优势偏向提示对侧耳石或同侧颞叶病变;半规管轻瘫对侧优势偏向提示半规管轻瘫伴椭圆囊病变。
②视眼动前庭反射:周围性眩晕常伴前庭眼动反射异常,中枢性眩晕可仅视眼动前庭反射异常。
(3)位置性眼球震颤位置性眼球震颤诱发试验:简单位置性试验中,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左使左耳向下,接着头向右使右耳向下。
观察眼球震颤位置性、潜伏期、持续时间、疲劳性和方向等。
中枢性和周围性眼震鉴别见表4-1。
表4-1外周性与中枢性眼震特点比较特点周围性中枢性潜伏期2~20秒无潜伏期持续性30秒内消失持续超过30秒疲劳现象重复试验眼震可消失可重复出现头位在某个头位时诱发眩晕多种头位诱发眩晕在某特定头位的眼震方向一个方向会变化临床常见疾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听神经瘤,椎基底动脉缺血,多发性硬化(4)姿势反射①闭目直立试验:倾倒方向向前庭病变侧,与眼球震颤慢相方向一致。
②闭目行走试验:偏向前庭病变侧。
③步态试验:宽基步态提示中枢性病变。
三.听力测定听力下降和耳鸣多出现在外周性眩晕患者,中枢性眩晕患者少见。
最简单的测试是语音检测,双侧对比或与检查者对比。
粗侧如发现听力下降,进一步音叉试验(Rinne,Weber试验)及电侧听检查。
四、实验室检查据情选用。
⑴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
⑵影像学:头颅MRI,乳突、颞骨岩部螺旋CT(对骨迷路的检查效果较佳)、内耳迷路MRI及其水成像(对膜迷路的检查效果较佳)。
⑶电生理: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眼震电图。
⑷脑脊液及中耳液细胞学和免疫学检查。
第二节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一、前庭抑制剂表4-2 改善眩晕症状的常见药物药品名常用剂量(PO)镇静效应其他给药途径茶苯海明苯海拉明美其敏异丙嗪东莨菪碱麻黄素25~50mg q6h25~50mg q6h12.5~25mg q8~12h25mg q6h0.3-0.5mg(经皮)25mg q6h++++++++_rectal, im, ivim,ivrectal, im, ivpo, sc, ivim1.抗组胺类药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H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元及脑干呕吐中枢,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同时可以协同抗胆碱药物中枢效应。
副作用主要是镇静,服药期间应避免机械操作。
有时也可出现类似抗胆碱药物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
2.抗胆碱类药物该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
副作用主要是副交感阻滞,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等。
对于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精神症状以及尿储留的发生。
3.吩噻嗪类药物该类药物最主要效应为止吐。
如氯丙嗪等有强效止吐作用,但对眩晕疗效甚微。
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及锥体外系副作用。
4.安定类药物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罗拉西泮等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
羟嗪作为兼有抗组胺和止吐作用的安定类药物,推荐剂量为25~50mg tid 。
二、血管扩张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内耳和(或)脑组织的血供来缓解眩晕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倍他司丁(β-Histine ),为组胺衍生物。
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循环,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
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盐酸氟桂利嗪: 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
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10mg(65岁以下),5mg(65岁以上),qn,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
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急性眩晕症2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应停药。
第三节眩晕治疗概述一急性期治疗(一)急性期的一般治疗⑴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⑵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⑶低盐饮食。
⑷可低流量吸氧。
⑸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轻内耳迷路水肿。
(二)急性期药物对症治疗⑴扩血管:山莨菪碱、阿托品、倍他司丁。
⑵镇静:可早期适量应用(前3天),如鲁米那、非那根。
⑶止吐:胃复安、吗丁啉。
⑷脱水:早期限制进水量,可临时应用甘露醇125~250ml。
⑸有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患者行心理治疗,需要时予药物治疗。
⑹进食少、呕吐重者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二、间歇期治疗40%的患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控制症状,40%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20%药物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①避免水盐过量,忌烟酒,舒缓压力、改善睡眠。
②病因治疗:病因明确者积极根治。
(二)药物治疗原则⑴扩血管:钙离子拮抗剂、α1受体拮抗剂、山莨菪碱、组胺受体拮抗剂等。
⑵疏通微循环:东菱迪芙、凯时、维脑路通等。
⑶促进前庭代偿:可通过促进邻近神经元恢复,复苏休眠神经元,提高神经元敏感性;还可促进前庭中枢代偿。
药物选择有倍他司丁、钙离子拮抗剂、银杏叶制剂、其他中药等。
用药时间常需3~6月。
(三)特殊治疗⑴手法复位适用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⑵高压氧适用于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
⑶耳道压力治疗适用于梅尼埃病。
(四)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致残性前庭性眩晕。
据部位不同手术分为:外淋巴、内淋巴和前庭神经手术。
1.外淋巴疾病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患耳朝上,头部抬高30°~40°,内科对症治疗。
如上述治疗3周无效需手术探查,瘘口修补。
早期修补瘘口可控制眩晕并恢复听力。
2.内淋巴与前庭神经手术适应证: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梅尼埃病。
手术指征:经保守治疗1年以上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可选择手术治疗。
(1)传统的手术方法前庭神经切除术:可出现中、后颅窝手术的并发症。
迷路破坏术:可导致听力完全丧失;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易并发感音神经性聋。
(2)BPPV治疗后半规管阻塞术治疗BPPV:术后用广谱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以控制浆液性迷路炎。
多数病例眩晕立即减轻或消失,效果良好。
后半规管阻塞术改进,采用CO2激光阻塞,其优点为有效阻塞膜性半规管,而很少损害膜性半规管壁引起内淋巴液外漏,对膜性半规管的阻塞作用很象自身血液凝固栓塞的过程,避免了在骨性半规管管腔内进行机械地阻塞。
已有用微波技术行后半规管阻塞术治疗BPPV的动物试验,效果良好,可能是一很好的改进方法。
(3)梅尼埃病治疗约5%梅尼埃病患者需手术治疗。
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或破坏手术。
首选内淋巴囊手术,前庭破坏性手术不适于高空或机器旁工作者及年老体弱者;对仍有一定应用听力、语言感受阈及语言辨别率保存,对侧耳有潜在病变者应选择保存听力手术;因对侧耳听力差及前庭功能减退,患耳行破坏手术,前庭功能代偿较难。
双侧梅尼埃病,以淋巴囊减压手术为首选。
①保守性手术蜗球囊切开术:将内淋巴液分流至外淋巴腔隙。
内淋巴囊手术:内淋巴囊减压-乳突分流术、内淋巴囊减压-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②破坏性手术特发性内淋巴积水及迟发性内淋巴积水患者,经保守手术无效,可手术破坏前庭神经功能,解除眩晕症状。
化学性迷路切除术:庆大霉素(链霉素)鼓室(圆窗)灌注:患者眩晕多能控制,且听力不变。
链霉素迷路灌注术:85%~90%患者眩晕控制,听力减退发生率高于30%。
迷路切除术:适用于致残性眩晕有重度耳聋、耳鸣者,对侧耳功能正常,无潜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