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合集下载

我国医院各类人员配备标准

我国医院各类人员配备标准

我国医院各类人员配备标准一、医院各类人员配备标准我国医院各类人员配备,主要依据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进行。

根据这个《原则》,综合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依医院的规模和承担的任务分为三类:(一)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按1∶1.30~1∶1.40计算;(二)300~400张床位的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按1∶1.40~1∶1.50计算;(三)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按1∶1.60~1∶1.70计算。

二、医院各类人员的配备比例(一)行政和工勤行政和工勤占总编制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编制的8%~10%;(二)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70%~72%,在卫生技术人员中:1.医师、中医师占25-35%;2.护理人员占40-50%;3.药剂人员占8%;4.检验人员占4.6%;5.放射人员占4.4%;6.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8%;7.对护理人员的新要求卫生部 1997年颁布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中:(1)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2)病房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不少于1∶0.4;(3)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三级医院不少于护士总数的20%,二级医院不少于护士总数的10%;(4)助产士与妇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

三、医技人员的配备比例(一)检验人员1.检验师与病床之比为1∶100~1∶200;2.其他检验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30~1∶40。

(二)药剂人员1.药剂师与病床之比为1∶80~1∶100;2.其他药剂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5~1∶18;3.中药炮制、制剂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60~1∶80。

(三)放射人员放射医师与病床之比为1∶50~1∶60。

(四)理疗人员1.理疗医师与病床之比为1∶100~1∶150;2.其他理疗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50~1∶100。

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后勤保障处
后勤管理1人,医疗设备管理1人
2
本科以上,医院后勤设备、医疗器械管理、工民建设等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财务、统计、工程建设等专业知识,有相关资格证书者优先
Hale Waihona Puke 信息中心系统架构管理1人,创新应用拓展采购和合同管理1人
2
硕士,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1、具备软件系统研发或系统测试工作经验,具备三甲医院核心信息系统项目实施经验或区域卫生平台实施经验者更佳。2、熟悉软件系统集成理念(SOA、Web Service等),熟悉并熟练运用软件系统中间件平台,熟悉Oracle、Sqlserver等主流数据库。3、具备较强的学习及钻研能力,对前沿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熟悉原理。
老年病科
医师
2
全科医师1名:本科,全科专业,有5年工作经验
住院医师1名:博士,相关内科专业
内分泌科
医师
1
博士,内分泌专业
呼吸科
医师
1
硕士以上,博士优先;呼吸病专业
妇产科
医师
1
博士,相关专业,有临床经验者优先
麻醉科
医师
3
硕士以上,博士优先;麻醉专业
ICU
医师
1
硕士以上,博士优先;内科、外科影像等专业
疼痛科
药师
1
硕士以上博士优先,临床药学或相关专业,取得临床药师培训证书者优先
体检中心
医师
1
本科以上;临床内科或外科专业;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
2、行政后勤管理人员
科室
岗位
拟招人数
招聘要求
党政联合办
行政/科教管理
1
硕士以上,临床医学,卫生管理或相关管理等专业,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05.08•【字号】沪人社规〔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关于印发《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的通知沪人社规〔2019〕16号各委办局、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现将《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5月8日上海市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为促进本市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分类设置、突出重点、合理配置和优化结构的原则,现就本市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提出如下意见: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各级医疗、公共卫生和药品、生物制品检验等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二、结构比例标准对承担医学教学、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的三级综合医疗机构,根据其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可在以上基础上再增加1%-3%。

对同等情况下的三级专科医疗机构,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可在以上基础上再增加1%-2%。

三级、二级医疗机构中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般控制在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35%以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和康复机构中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般控制在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25%以内。

市级公共卫生机构中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般控制在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35%以内。

区级公共卫生机构中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般控制在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25%以内。

市级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机构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般控制在本单位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35%以内。

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制度

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制度

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制度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科技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科技人才的作用。

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用得上、留得住的科技人才队伍。

2. 工作目标
(1)扩大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五年内全院临床医疗人员本科学历占8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20%;十年内,临床医师本科学历占3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60%,博士研究生学历占10%。

五年内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十人,十年内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二十人。

(2)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人才在各专业、病区间分布趋于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

(3)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预期目标: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

使高层次人才与学科带头人的竞争力达到较高水平。

(二)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科技队伍
1. 坚持高起点,加速高层次人才的开发。

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2023

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2023

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2023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是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对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的详细论述。

一、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的重要性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能够保证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2. 保障患者安全:充足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确保医疗安全,降低医疗差错和事故的风险。

3. 促进学科发展: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有助于各医学学科的均衡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进步。

4.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

二、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的主要内容1. 人员结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应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结构,确保各专业、各层次人员的合理分布。

2. 人员数量:根据医院规模、服务量、床位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

3. 职称结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应考虑不同职称的人员比例,确保各职称层次人员的合理配置。

4. 专业能力: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需求。

5. 继续教育: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的实施与监管1. 制定配置计划: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卫生技术人员配置计划,明确各岗位的人员需求。

2. 招聘与选拔: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与选拔程序,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员加入。

3. 培训与发展: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质。

4. 绩效评估:建立卫生技术人员绩效评估体系,对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估。

5. 政府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的监管,确保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标准进行人员配置。

四、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的推广与宣传1. 制定宣传资料:制作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的宣传资料,向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公众进行宣传。

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及岗位设置意见(试行)

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及岗位设置意见(试行)

豫人职〔2002 〕31 号各省辖市人事局、卫生局,省直有关单位,各大专院校;现将《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及岗位设置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

对卫生事业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和科学设岗,是深化职称改革,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措施。

各地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实施。

在实施中,要加强工作指导,严格执行政策,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措施,确保这项工作稳步开展。

省人事厅省卫生厅二00 二年七月十五日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及岗位设置意见(试行)为进一步完善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合理配置,落实卫生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增强卫生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我省职称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和岗位设置提出如下意见。

一、岗位设置原则各级各类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应在编制、人事、卫生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和床位总数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依据单位的性质、规模、任务、人员情况等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既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本单位发展的需要。

在具体设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按需设岗、因事设职原则。

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单位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结构的调整、人才的培养等因素,按工作任务及业务职责要求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注重效能原则。

岗位设置要向重点专业(学科)倾斜,并综合考虑各专业(学科)的协调发展。

能以较低职务满足工作需要者,不设较高职务;能以少量岗位满足需要者,不多设岗位。

(三)优化、合理原则。

根据单位特点,确定最合理、最优化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使设置的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协调、配合、有序,发挥最佳的整体效益。

山东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

山东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

山东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一、适用范围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适用于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血液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

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模、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将其分为A、B、C、D四类。

其中:“A”类为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分为省(A1)、市(A2)、县(A3)、乡(A4)四个层级;“B”类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为省(B1)、市(B2)、县(B3)三个层级;“C”类为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血液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分为省(C1)、市(C2)、县(C3)三个层级;“D”类为疗养、康复、卫生保健服务等医疗卫生机构:分为省(D1)、市(D2)、县(D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D4)四个层级;提供计划生育等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参照“D”类执行。

二、岗位类别、名称及等级卫生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一)管理岗位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名称使用干部人事管理部门聘用(聘任、任命)的职务名称。

卫生事业单位现有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四至十级职员岗位。

(二)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和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

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为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包括:1.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特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一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2.中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3.初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医(药、护、技)师岗位和医(药、护、技)士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医院人员编制基本规定与人才构成比例分析

医院人员编制基本规定与人才构成比例分析

医院人员编制基本规定及人员构成比例分析人是医院管理者诸要素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医院功能活动的主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医院管理实质上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

人员编制是医院人员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合理地进行人员编制管理,探索确定各级各类人员合理结构的原则和方法,对保证医院功能的充分发挥、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人员编制的原则、特点和规划医院人员编制是指根据医院功能需要所规定的各工作岗位的员额,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数量、层次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一)医院人员编制原则实施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医院的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等功能,完成医院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保证医院的常态运行。

因此医院人员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功能需要原则我国对医疗机构实施分级管理,各级医疗机构所具有的功能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因而对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医院,其人员编制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医院人员编制必须依据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设置不同的编制标准,实行不同的编制管理方法,以保证医院功能正常发挥,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能级对应原则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医院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复杂性和严密性。

因此对各级人员的配备,必须严格遵循能级对应原则,使每个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都与其所在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级相称。

3、合理结构原则医院是由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机构,在医院人员编制工作中,必须坚持合理结构原则,使医院人员达到群体组合的最优化,以发挥医院人才群体的最大效能。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各类人员合理的比例关系。

通过各部门、各专业、各职种各职类人员比例关系的合理确定,使各项工作有秩序地协调进行。

坚持合理结构原则,要保证合理的层次结构。

医院各个层次人员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通过各层次人员结构的合理确定,从组织上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指导、协调统一地进行。

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及岗位设置意见

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及岗位设置意见

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及岗位设置意见尊敬的各位领导: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及岗位设置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就此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1.合理确定专业技术职务比例: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和人员结构情况,合理确定各个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

可以参考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博士、硕士、本科等学历层次人数以及临床、科研、教学等方向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制定合理的比例标准。

2.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评聘机制,确保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过程公正、公平。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适当增加评聘次数和评聘机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3.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制度,明确专业技术职务的责任与权益,保障其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薪酬福利体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

二、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1.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岗位:根据河南省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级岗位,确保各岗位上有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岗位职责管理:明确各级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规范各级岗位的职责划分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岗位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级岗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益。

3.提高岗位对接能力:加大对卫生事业单位岗位的培训力度,提高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

鼓励卫生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共享资源,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互通。

4.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大对卫生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卫生事业单位工作。

建立人才引进和使用的长效机制,为卫生事业单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以扬州市宝应县为例,分析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以扬州市宝应县为例,分析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42组织行为文/朱舒婷 吴雪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意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因此,基层人力资源管理是工作的核心,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现实需要。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要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卫生工作的扶持力度,将更多的人才和技术引进基层,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的目标,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抓手。

医疗卫生人才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需要有合理的政策与制度,同时还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卫生人才队伍。

宝应县基层卫生机构情况●机构建设宝应县有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31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6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计生服务站14个、民营医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村卫生室215个、个体诊所58个。

全县共核定床位2910张,实际开放床位2994张,其中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1027张。

●队伍建设全县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5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91人、执业护士132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55人;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6人、执业护士412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70人;在岗乡村医生777人,其中退休返聘308人。

●制度建设宝应县先后出台了《关于优秀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关于深入实施“宝地英才集聚计划”加快推进人才强县强镇战略的政策意见(试行)》,县委组织部、人才办、财政局、卫健委联合下发《关于柔性引进知名专家设立“专家工作室”的指导意见(试行)》,县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培养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都提到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基础性人才、本土的优秀骨干人才、“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给予奖励补助。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别职称制度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别职称制度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别职称制度咱今儿就来唠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别职称制度。

你说这职称制度啊,就好比是咱卫生行业里的一个个台阶,让大家一步步往上爬,不断提升自己。

初级职称,那就是刚踏入这个领域的小萌新们要先拿下的。

就好像刚学走路的娃娃,得先学会站起来,再迈出一小步。

这初级职称就是那一小步,虽然简单,但也是基础啊!没有这第一步,后面的路可咋走呢?中级职称呢,就有点难度啦!就像是跑马拉松,已经跑过了开头那段,现在得加把劲,突破一下自己。

这时候啊,得有更多的经验,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跨过这个坎儿。

想想看,要是没有中级职称,在这行里总感觉少了点啥,就跟那没长大的孩子似的。

高级职称,哇哦,那可真是厉害啦!这就好比是登上了山顶,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能评上高级职称的人,那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呀!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深厚的专业功底,能解决那些高难度的问题。

他们就像是战场上的将军,指挥着大家冲锋陷阵。

你说这职称制度是不是很重要?它可不只是个名号,那是对专业能力的认可呀!就好比你去买东西,肯定愿意挑那个质量好的,有保障的。

在卫生行业里,职称就是那个保障,让人放心,让人信任。

而且啊,有了这职称制度,大家也都有了奋斗的目标。

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知道了自己要去的方向,就有了动力,拼命地往前划呀划。

这一路可能会遇到风浪,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坚持,总能到达彼岸。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职称制度,那多乱套呀!谁厉害谁不厉害都不知道,大家也没个奔头。

有了它,就有了秩序,有了规矩,大家都在这个框架里努力拼搏。

你说这职称制度是不是像个魔法棒,把大家都变得更优秀了呢?它让我们在卫生领域里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所以啊,咱们可得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去争取更高的职称,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为咱的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卫计岗位设置情况汇报

卫计岗位设置情况汇报

卫计岗位设置情况汇报根据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我们对卫生计生系统的岗位设置情况进行了汇报。

目前,我院卫生计生系统的岗位设置情况如下:一、医疗岗位。

1. 医生岗位,目前我院共有临床医生100名,其中主治医师60名,副主任医师20名,主任医师10名。

各科室医生配备齐全,能够满足日常医疗需求。

2. 护士岗位,我院护士总数为200名,其中护士长10名,主管护士30名,一般护士160名。

护士队伍结构合理,能够保障患者的护理需求。

二、管理岗位。

1. 行政管理岗位,我院设有行政部门,包括人事部、财务部、后勤部等,共有行政管理人员50名。

各部门职能明确,工作协调高效。

2. 医院管理岗位,医院领导班子由院长、副院长、主任医师等组成,共有领导人员20名。

医院管理层级清晰,各职能部门协作紧密。

三、技术岗位。

1. 检验师、放射师、药剂师等技术人员,我院共有各类技术人员50名,包括检验师20名,放射师10名,药剂师20名。

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合理,能够保障医疗技术需求。

2. 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药剂科等专业技术人员,我院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能够满足医疗诊疗需求。

四、卫生防疫岗位。

1. 疾控中心人员,我院疾控中心共有防疫医生10名,疾控护士20名,疾控工程师5名,疾控实验室技术人员15名。

疾控中心人员队伍结构合理,能够保障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2. 卫生监督人员,我院卫生监督部门共有卫生监督医生5名,卫生监督护士10名,卫生监督工程师3名。

卫生监督人员队伍结构合理,能够保障卫生监督工作的进行。

以上为我院卫生计生系统的岗位设置情况汇报,各岗位人员数量和结构均能够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医疗服务质量。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我院的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我院的人员配置和管理体制。

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统筹推进卫生健康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稳步实施,深化医改持续发力,疾病防治成效巩固拓展,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效落实,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2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22922个,比上年增加15377个。

其中:医院353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003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492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0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5646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1870个,民营医院23524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996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80个),二级医院10404个,一级医院12252个,未定级医院9742个(见表1)。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1246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297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761个,500-799张床位医院2005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085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365个,乡镇卫生院35762个,诊所和医务室259833个,村卫生室608828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8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3个、县(区、县级市)级2762个。

卫生监督机构2934个,其中:省级25个、市(地)级387个、县(区、县级市)级2459个。

妇幼保健机构3052个,其中:省级29个、市(地)级376个、县(区、县级市)级2563个。

表1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机构类别机构数(个)床位数(张)2019202020192020总计1007545102292288069569100700医院343543539468665467131186 公立医院119301187049756335090558 民营医院224242352418909132040628医院中:三级医院2749299627779323002503 二级医院96871040426659742718116 一级医院112641225265104571273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3909700361631132164938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35365237445238343#政府办1737417330169887179967 乡镇卫生院361123576213699141390325 #政府办356553525913531991370674村卫生室616094608828--诊所(医务室)24099325983340056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9241449228501829606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033384--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12810484107742323妇幼保健机构30713052243232252920卫生监督所(中28352934--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42752810--机构其他机构287730002426024067注:#系其中数。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结构现状分析摘要:中国基层公共卫生从业者承担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保护民众健康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支撑。

然而,目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仍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水平并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并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具体措施。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组成状况。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结构;现状一、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结构现状(一)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分布差异明显,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来看,东部地区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学历和职称方面的比例普遍较高,相比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乡镇,东部地区的卫生人员普遍表现更出色。

而造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此外,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更高。

这就导致中西部地区缺乏创造高素质卫生专业人才的条件。

另外,中西部地区以及乡镇地区招引和留住人才也面临很多困难,进一步加剧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

(二)公共卫生人才缺口大,全科医师数量不足通过分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情况,研究发现,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获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助理)证书的比例仅为不足15%。

此外,仅有不到20%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专业背景为预防医学,而更多的人专业背景来自护理、临床以及其他专业。

我国的公共卫生医师数量最少,并且增长速度也最慢,阻碍了医防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机构缺乏公共卫生医师。

此外,临床、护理人员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他们往往没有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背景。

(三)多种原因导致就业对口率低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高职预防医学专业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大多数毕业生只能在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找工作,且受政策约束较多。

如果这些单位没有招聘需求,那么毕业生就可能面临失业或从事与该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这也是许多学生不愿意选择预防医学专业的原因之一。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在咱们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真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啊!没错,大家常常在忙碌的日子里忽视了他们的辛苦。

他们可不是在那儿闲逛的,背后可是有着不少责任和义务。

想想看,医院里那些穿白大褂的人,个个都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工作压力山大。

你说,这样的岗位设置,得多么细致周到,才能让整个医疗体系正常运转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设置可不是简单的“来者不拒”。

他们得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得懂得如何判断病症、开处方,还得会使用各种医疗设备。

那些仪器啊,听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可得细致入微。

就像是开车,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磕磕绊绊,后来熟练了就能游刃有余。

再说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一大考验。

你要知道,他们每一天都要面对生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再聊聊这些岗位的设置,分得可细了!有护理、检验、药学等等,各个岗位都有各自的职责,就像是一支乐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器,合在一起才能奏出动听的旋律。

想想看,护士负责照顾病人,医生负责诊断,而检验师则在一旁忙着化验,真是个紧密的团队合作啊。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病人们早日康复。

就这份默契,真是让人佩服。

岗位设置也得跟上时代的发展。

你想啊,现如今科技飞速进步,医疗行业也不例外。

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得不断学习,跟上潮流。

要是他们不更新知识,那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后只会被淘汰。

就像咱们玩游戏,总得不断升级,才能打败更强的敌人!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也在进行着这样的一场“升级大战”。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岗位设置的人员工作压力那么大呢?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工作繁忙,更是因为责任重大。

你要想,每一个决定可能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命。

你想,一个人得了重病,背后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牵扯到家人、朋友,甚至整个社会。

这样的责任,谁能轻松应对呢?不过,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显得更加值得尊敬。

咱们常说“仁者爱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

附录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说明:1.以上所涉及人员数量均是指达到考核评估合格要求的人员数量。

2.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同等能力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定:①博士研究生,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1年;②硕士研究生,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4年;③大学本科毕业,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6年;④大学专科毕业,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8年。

3.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同等能力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定:①博士研究生,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7年;②硕士研究生,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10年;③大学本科毕业,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12年;④大学专科毕业,从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满14年。

4.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5.放射卫生检测、评价人员指从事放射卫生检测、评价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6.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人员指所学专业为职业卫生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劳动保护、暖通空调、供热与通风等相关专业或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

7.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指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劳动卫生、职业卫生等相关专业或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

8.相关专业能力可通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学术专著(主编或副主编)、科研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发明专利(署名前三)、科技进步奖(排名前三)等从业经历证明材料认定。

9.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可以认定为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人员,按照注册专业的类别可以认定为相应行业工程技术人员。

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可以认定为“核工程类专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

10.各类人员可重复认定。

200张床位人员编制和岗位职数设置

200张床位人员编制和岗位职数设置

200张床位人员编制设置说明(草案)依据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医院人员床位比例及人员配备的有关规定,200张床位医院人员编制和岗位职数设置如下:一、人员编制总数设置依据卫生部1978年(以后没再)颁布有关法规规定:医院人员编制总数的设置,以实际开放床位计算人员床位之比1.4:1。

院计划开放床位200张(含急诊20张),按1.4:1的比例计算,实际应设置280人。

我院目前在岗171人(含交警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心工作人员22人),院本部实际在岗149人。

二、各类人员机构比例设置依据及设置(一)、各类人员机构比例设置比例依据1978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人员编制法规中规定,医院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卫生技术人员占医院人员总数75%,行政管理人员占医院人员总数8%,非卫技及工勤人员占医院人员总数的17%。

(二)、各类人员数设置按照部颁标准,卫生技术人员应设置210人(280×75%);行政管理应设置22人(280×8%);非卫技及工勤人员工勤人员48人(200×17%)。

三类人员相加共设置280人。

三、人员分专业设置依据及设置(一)人员分专业设置依据1、卫生部1978年就综合医院科室人员设置问题作了规定,在总人员中,财务人员占总人员数的5%,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疗专业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5%,护理专业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医技专业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7%,药剂专业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8%。

(二)人员分专业设置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类医疗应设置53人,(210×25%);医技应设置36人(210×17%);药剂应设置16人(210×8%);护理应设置105人(210×50%)。

2、非卫生技术专业类财务人员(含收费处),应设置14人(280×5%)。

四、现有人员数与设置人员数之比较全院本部实际在院上班人数149人,设置人员总数280,实际比设置少131人。

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原则 卫生部

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原则 卫生部

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原则卫生部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和医疗质量。

因此,在制定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时,必须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医院的规模和特点。

一、原则1.严格执行“三分之二”原则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必须严格执行“三分之二”原则,即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2:1:3。

这是因为医生是医院的核心专业人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护士和医技人员则是医院的强大后盾。

只有通过这种比例,医院才能够具有强大的实力去应对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工作。

2.根据医院规模和特点分配专业技术人员在确定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时,必须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特点灵活调整。

对于大型综合医院,必须保持医生的数量占比较大,可以适当减少护士和医技人员的数量;对于小型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生和护士的比例需要相对增加,以更好地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充分考虑医院发展前景医院的发展前景也是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之一。

医院的一系列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都需要在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结构比例时进行充分的考虑。

只有通过科学决策,才能够制定出具备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岗位结构比例。

二、建议1.不断拓展医疗服务领域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也需要不断拓展。

特别是对于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相信全国各大医疗机构也会逐渐将养老服务纳入到医疗服务的范畴内,增加相应的养护人员,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2.注重护理科技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科技也开始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注重护理科技的应用,既能够提高医院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可以减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同时,科技化的应用也需要相应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学习和适应。

三、结论制定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使医院的诊疗质量得到提高,也可以使医院的发展更加健康和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