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检验说课稿完整版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教案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教案第一章:独立性检验简介1.1 学习目标:(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定义及作用;(2)了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1.2 教学内容:(1)独立性检验的定义;(2)独立性检验的实际应用案例;(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1.3 教学活动:(1)介绍独立性检验的概念;(2)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应用;(3)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第二章:卡方检验2.1 学习目标:(1)理解卡方检验的原理;(2)掌握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学会判断卡方检验的结果。
2.2 教学内容:(1)卡方检验的原理;(2)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卡方检验的结果判断。
2.3 教学活动:(1)讲解卡方检验的原理;(2)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卡方检验的结果。
第三章:列联表与独立性检验3.1 学习目标:(1)了解列联表的概念;(2)掌握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学会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3.2 教学内容:(1)列联表的概念;(2)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3.3 教学活动:(1)介绍列联表的概念;(2)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列联表的绘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
第四章:独立性检验的应用4.1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独立性检验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了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4.2 教学内容:(1)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独立性检验的局限性。
4.3 教学活动:(1)讲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在调查分析中的作用;(3)引导学生认识独立性检验的局限性。
第五章:练习与拓展5.1 学习目标:(1)巩固所学独立性检验知识;(2)提高运用独立性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拓展能力。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说课稿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说课稿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
我叫***,来自***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选修2-3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学生学习了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节课利用独立性检验进一步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是高中数学知识中体现统计思想的重要内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
二、学情分析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变量回归分析等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分析、归纳能力;能够进行小组活动。
学生缺少深入探究问题的方法;运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这个问题,课堂上我通过适时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展示来解决。
三、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明确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归纳展示、质疑对抗,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体会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受发现、探索的乐趣及成功展示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
教学难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随机变量K2的含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四、教法设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法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独立性检验》教案)
独立性检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会对两个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明确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并能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
通过列联表、等高条形图, 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 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统计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三、教学难点1. 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 了解随机变量K2 的含义,K2 的观测值很大,就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是有关系的。
四、教学方法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疑,诱思探究。
用“讲授法”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步步为营,螺蜁上升探究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五、教学过程设计变量有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定量变量一回归分析;分类变量一独立性检验,引出课题。
问题1、我们在研究“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时,需要关注哪一些 量呢?列联表:分类变量的汇总统计表(频数表)・一般我们只研究每个分类变量只取两个值,这样的列联表称为 2*2列联表.如吸烟与患肺癌的列联表:问题2:由以上列联表,我们估计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①在 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 例为 __________ ・教 学 环 节 创 设 情 景、 引 入 新 课 教学内容师生 互动设计 意图课下预习,搜集有关分类变量有无关系的一些实例。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在本次说课中,我们将学习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目的;2. 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能够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实操;4. 了解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假设检验方法;3. 独立性检验的应用范围和实际案例;4. 独立性检验的计算实例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例子引入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背景,让学生了解独立性检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详细讲解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假设检验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实例分析(30分钟)选取一个具体的案例,将其转化为适合进行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
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和讨论(20分钟)提供若干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讨论解题思路和结果。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加深对独立性检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拓展。
可以提出一些扩展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2. 作业评估:布置相应的作业,考察学生对独立性检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际案例评估:在课外提供一个真实的案例,要求学生独立运用独立性检验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PowerPoint 讲义,用于教师的课堂讲解;2. 示例数据集,用于案例分析和实操练习;3. 教学参考书,用于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范文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独立性检验》,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独立性检验》是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第七章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与原理,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具体步骤。
②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进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与分析。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引导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与交流。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教学辅助材料,如课件与教学PPT,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提出一个关于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独立性的思考与猜测,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学习独立性检验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与示范讲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检验的目的与步骤。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示范,让学生熟悉计算的过程。
3. 探究与合作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合作进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与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数理思维能力。
4. 总结与归纳学生进行展示与汇报,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原则,突出重点。
内容包括概念与原理的简明阐述、独立性检验的步骤及示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我相信能够有效地进行《独立性检验》这一课程的教学。
《 独立性检验》示范课教案【高中数学苏教版】
第九章 统计9.2.1 独立性检验1. 通过实例,理解2×2列联表的统计意义;2. 通过实例,了解2×2列联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初步应用.重点:理解2×2列联表的统计意义.难点:了解2×2列联表独立性检验及其应用.一、新课导入情境:某医疗机构为了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是否有关,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调查了515个成年人,其中吸烟者220人,不吸烟者295人,调查结果是:吸烟220人中,有37人患呼吸道疾病(以下简称患病),183人未患呼吸道疾病(以下简称未患病),不吸烟的295人中 ,有21人患病,274人未患病.我们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得到怎样的结论呢? 二、新知探究问题1:根据这些数据,是否能断定: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有关?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将上述数据用下表表示.患病 未患病 合计 吸烟 37 183 220 不吸烟 21 274 295 合计58457515形如上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答案: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在吸烟的人中,有37220≈16.82%的人患病;在不吸烟的人中,有21295≈7.12%的人患病,可知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患病的可能性存在差异,所以有患病与吸烟有关这一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列联表是一个描述两个分类变量分布的频数表.一般地,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取值分别为{x 1,x 2}和{y 1,y 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也称为2×2列联表)如下:设计意图:先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由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患病的可能性的差异程度直观地做出判断.问题2:上述结论给我们的印象是患病与吸烟有关,事实果真如此吗?究竟能有多大的把握认为“患病与吸烟有关”呢?答案:我们可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检验.若将事件“某成年人吸烟”记为A ,事件“某成年人患病”记为B ,则事件“某成年人不吸烟”记为A ,事件“某成年人不患病”记为 B ̅̅̅̅,这样,回答“患病与吸烟是否有关?”其实就是需要回答“事件A 与事件B 是否独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做出判断“患病与吸烟没有关系”,即提出如下假设H 0:患病与吸烟没有关系.由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又可将上述假设记为H 0:P (AB )=P (A )P (B ) ,这里的P (A ),P (B )和P (AB )的值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频率来代替概率,估计出P (A ),P (B )和P (AB )的值. 为了便于研究一般情况,我们将原表中的数据用字母代替,得到字母表示的2×2列联表,若设n =a +b +c +d ,则有()a b P A n +≈ ()a cP B n+≈, 故()a b a cP AB n n++≈⋅. 因此在H 0成立的条件下,吸烟且患病的人数为()a b a cn P AB n n n++⋅≈⋅⋅. 同理可得:吸烟但未患病的人数为()a b b d n P AB n n n++⋅≈⋅⋅,不吸烟但患病的人数为()c d a c n P AB n n n++⋅≈⋅⋅,不吸烟且未患病的人数为n ∙P (A B ̅)=n ∙c+d n∙b+d n.如果实际观测值与在事件A ,B 独立的假设下的估计值相差不“大”,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些差异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假设H 0不能被所给数据否定,否则应认为假设H 0不能接受. 追问1:怎样描述实际观测值与估计值的差异呢?答案:考虑实际观测值与在事件A ,B 独立的假设下的估计值的差(如下表):为了避免正负相消及消除样本容量对差异大小的影响,可以将它们分别平方并除以对应的估计频数(即估计值),最后相加,得到22222()()()()a b a c a b b d c d a c c d b d a n b n c n d n n n n n n n n n a b a c a b b d c d a c c d b d n n n n n n n n n n n nχ++++++++-⋅⋅-⋅⋅-⋅⋅-⋅⋅=+++++++++++⋅⋅⋅⋅⋅⋅⋅⋅化简得:2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其中n =a +b +c +d )统计学中通常采用统计量χ2(读作“卡方”)来刻画这个差异. 追问2:如何利用χ2进行推断呢?统计学中已有明确的结论:在H 0成立的情况下,随机事件“χ2≥ 6.635”发生的概率约为0.01,即P (χ2≥ 6.635)≈0.01,也就是说,在H 0成立的情况下,对统计量χ2进行多次观测,观测值超过6.635的概率约为0.01.通过计算,本例中χ2 =11.8634>6.635”,由P (χ2≥ 6.635)≈0.01可知,出现这样的观测值χ2的概率不超过0.01,因此,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H 0不成立,即有99%的把握认为“患呼吸道疾病与吸烟有关系” .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2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其中n =a +b +c +d )独立性检验的定义利用统计量χ2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推断两个分类变量“Ⅰ与Ⅱ有关系”的步骤:一般地,对于两个分类变量Ⅰ和Ⅱ,Ⅰ有两类取值,即类A和类B,Ⅱ也有两类取值,即类1和类2 ,我们得到如下列联表所示的样本数据:要推断“Ⅰ与Ⅱ有关系”,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提出假设H0:Ⅰ与Ⅱ没有关系;(2)根据2×2列联表与公式计算χ2的值;(3)根据临界值表,做出判断.独立性检验临界值表:(1)若χ2>10.828,则有99.9%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2)若χ2>6.635,则有99%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3)若χ2>2.706,则有90%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4)若χ2≤2.706,则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Ⅰ与Ⅱ有关系”,但也不能得出结论“H0成立”,即Ⅰ与Ⅱ没有关系.三、应用举例例1 在500人身上试验某种血清预防感冒的作用,把他们1年中的感冒记录与另外500名未用血清的人的感冒记录作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问:该种血清对预防感冒是否有作用?χ2=1000×(258×284−242×216)2500×500×474×526≈7.075因为当H0成立时,χ2≥6.635的概率约为0.01,所以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该种血清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方法总结:独立性检验的注意点:在2×2列联表中,如果两个分类变量没有关系,那么应满足ad-bc≈0,因此|ad-bc|越小,关系越弱;|ad-bc|越大,关系越强.例2为研究不同的给药方式(口服与注射)和药的效果(有效与无效)是否有关,进行了相应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所选择的193个病人的数据,能否做出药的效果与给药方式有关的结论?χ2=193×(58×31−40×64)298×95×122×71≈1.3896<2.072因为当H0成立时,χ2≥1.389 6的概率大于15%,这个概率比较大,所以根据目前的调查数据,不能否定假设H0,即不能作出药的效果与给药方式有关的结论.例3 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医药研究人员对两种中草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问:它们的疗效有无差异?解:提出假设H0没有明显差异,根据列联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得χ2=345×(184×9−61×91)2245×100×275×70≈11.098因为当H0成立时,P(χ2≥10.828)≈0.001,这里的χ2≈11.098>10.828,所以我们有99.9%的把握认为,两种药物的疗效有差异.四、课堂练习1.在一项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中,某校男生150名中有80名近视,女生140名中有70名近视,在检验这些中学生眼睛近视是否与性别有关时用什么方法最有说服力( ) A .平均数与方差 B .回归分析 C .独立性检验D .概率2.分类变量X 和Y 的列表如下,则下列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 .ad -bcB .ad -bc 越大,说明X 和Y 关系越强C .(ad -bc )2越大,说明X 与Y 关系越强 D .(ad -bc )2越接近于0,说明X 与Y 关系越强3.若由一个2×2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得χ2=8.013,那么是否有99.5%的把握认为两个随机事件之间有关系:________.(填“是”或“否”)4. 为了调查胃病是否与生活规律有关,在某地对540名40岁以上的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患胃病者生活不规律的共60人,患胃病者生活规律的共20人,未患胃病者生活不规律的共260人,未患胃病者生活规律的共200人. (1)根据以上数据列出2×2列联表;(2)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能否认为40岁以上的人患胃病与否和生活规律有关系?为什么? 参考答案:1.解析:选C .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独立性检验.2. 解析:选C .列联表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由()22()()()()()a b c d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当(ad -bc )2越大,χ2越大,表明X 与Y 的关系越强.(ad -bc )2越接近0,说明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无关的可能性越大.3.解析:因为χ2=8.013>7.879=x 0.005,查阅χ2表知有99.5%的把握认为两个随机事件之间有关系. 答案:是.4. (1)由已知可列2×2列联表:(2)χ2=540×(20×260-200×60)2220×320×80×460≈9.638>6.635=x 0.01,因此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40岁以上的人患胃病与否和生活规律有关. 五、课堂小结 1.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2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χ-=++++(其中n =a +b +c +d )2. 推断两个分类变量“Ⅰ与Ⅱ有关系”的步骤: (1)提出假设H 0:Ⅰ与Ⅱ没有关系; (2)根据2×2列联表与公式计算χ2的值; (3)根据临界值表,做出判断.3.独立性检验临界值表:(1)若χ2>10.828,则有99.9%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 (2)若χ2>6.635,则有99%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 (3)若χ2>2.706,则有90%的把握认为“Ⅰ与Ⅱ有关系”;(4)若χ2≤2.706,则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Ⅰ与Ⅱ有关系”,但也不能得出结论“H 0成立”,即Ⅰ与Ⅱ没有关系. 六、布置作业教材第164页练习第1,2题.。
独立性检验和回归直线复习课说课稿
独立性检验和回归直线——复习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和处理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选修2-3第三章《统计案例》中P79-P9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用样本估记总体、线性回归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线性回归方法及其应用,并初步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是屡见不鲜的,如2011年陕西选9,湖南选4,安徽解20等等,因而是高考中的热点之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及应用;(2)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应用。
能力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探讨、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3.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课本基础概念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加深的。
要想深刻理解,灵活运用,需要进行全面复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加大直观性和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法本课教法以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因为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为根本,整个过程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教师启发、引导、巡查、点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展示、多黑板演示,多学生讲解,将教师提供的习题分组完成,重点强化,难点突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成功表现自我;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积极动手实践,学习热情高涨,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打造高效课堂。
三、学法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各自下达学习任务,既明确分工,又互相合作;完成任务,积极演示,全班互动,共同提高。
组内由组长引领,组员互学,互相借鉴,成果共享。
四、教学过程设计这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分为导入——展示学习目标——探究学习——反馈练习——学生小结等几个环节。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1 211独立性检验说课稿
一、施工方案本工程钢筋大部分为三级钢筋;梁箍筋、板受力钢筋、墙体竖1.向分布筋主要采用盘螺三级钢筋;墙体水平分布筋、拉筋、柱箍筋,梁拉筋,板分布筋及屋面温度钢筋。
钢筋由设在现场的钢筋加工场加工生产。
2.钢筋水平运输用塔吊及人工方式,用塔吊垂直运输。
3.钢筋连接方式:4.水平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闪光对焊,绑扎搭接接头主要用于梁跨中钢筋与支座钢筋的连接,闪光对焊主要用于梁钢筋配制过程中的短料连接。
竖向钢筋:直径14及以上的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其余采用绑(注:首层采用绑扎搭接)扎搭接施工方案双层钢筋固定:两排以上的梁底筋采有大于等于5.25mm且大于主筋直径的水泥预制条,板面筋或负筋采用悬挂法钢筋保护层架和塑料马凳,马凳间距不大于1000mm*1000mm保护层:墙、柱采用塑料垫块,梁板采用大理石垫块。
6.塑料垫块间距不大于800mm*800mm且每一侧面沿竖向并排不少于2个,板底大理石执块间距不大于800mm*800mm,梁底垫块并排不得少于2个且沿梁800mm 长方向间距不得大于机械螺纹连接闪光对焊接头电渣压力焊塑料马凳钢筋保护层架水泥预制条.塑料垫块大理石垫块.四、钢筋工程施工顺序钢筋工程的施工顺序按施工总体部署的要求,按从下至上的施工顺序。
总体工艺流程:柱→墙→梁→板→柱、墙插筋,节点柱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测放柱位置控制线,在柱插筋上设 1.置标高控制标记→计算柱子箍筋数量并将其全部套入插筋→竖向钢筋压力焊连接或绑扎→划出箍筋定距点→绑扎箍筋→安装垫块墙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弹位置线→校正预埋插筋→绑竖筋 2.向定距卡→绑横筋向定距卡→绑横筋→绑竖筋→安装预埋件→安装垫块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本工程均采用模安装完成后绑扎(基本 3.上采用梁两端在模内,中间拱出模板上口绑扎),其工艺流程如下:自下而上穿梁钢筋→在上层钢筋上画出箍筋定距→套梁箍→按箍筋间距绑→安装垫。
楼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在模板上划出板筋定距点→穿设 4.板下层筋→下层筋绑扎→下层筋垫块设置→布设上层筋钢筋→上层筋绑扎→。
独立性检验
课题:独立性检验(第一课时)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是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必修3统计知识的应用,也是第二章独立事件的延伸2 、在教学安排上有3课时,本课时为第1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吸烟和患肺癌有关吗?)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及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体会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统计方法的应用,认识科学的严谨性;树立健康的生活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用直观感受及独立性事件概率关系两种方法来进行事件的独立性判断。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在统计活动中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
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出2×2列联表并进行独立性判断,适合采用情景引入进行启发、用问题串的形式进行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给出“吸烟和患肺癌有关吗?”,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所以在学法上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法:启发式、探究式学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内容(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图片,你能想到什么?(2)初步探索感受内涵问题1、如果让你去研究“吸烟与患肺癌之间是否有联系”,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怎样记录?填空:①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 ; 2.82%②在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为 。
0. 50%问题2:根据以上数据能否说明吸烟与患肺癌之间是否有关?这样判断有没有不足之处?直观判断:吸烟与患肺癌有关不足之处: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说服力不强。
问题3:假设吸烟和患癌症两个事件相互独立,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答:设吸烟为事件A ,患癌症为事件B ,则P(AB)=0.85%P(A)P(B)=0.36%P(AB)≠P(A)P(B) 不相符所以吸烟与患肺癌不是独立的(3)抽象概括 总结提炼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能取两个值,如表若A1 与 B1 相互独立,则nc a n b a n a ++=.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4)实际应用 能力提升思考:试设计出一方案并判断出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是否相互独立。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学目标: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会从列联表、柱形图、条形图直观判断吸烟与患癌有关。
3、了解随机变量K2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2、了解随机变量K2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从问题“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并借助样本数据的列联表,柱形图,和条形图的展示,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会有关系。
但这种结论能否推广到总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借助于统计理论来分析。
二、独立性检验就是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的一种统计方法:用字母表示吸烟与患肺癌的列联表:不患肺癌患肺癌 合计 不吸烟 a b a+b 吸烟 c d c+d 合计 a+cb+da+b+c+d样本容量 n=a+b+c+d假设H0 : 吸烟与患肺癌没有关系。
则吸烟者中不患肺癌的的比例应该与不吸烟者中相应的比例差不多,即:()()()()()()()220a ca c d c ab ad bc a b c dad bc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n a b c d≈⇒+≈+⇒-≈++--=++++=+++因此 : 越小, 说明吸烟与患肺癌之间关系越弱.构造随机变量 其中()()2781721489874916.635⨯⨯≈⨯⨯⨯≥≈≥2020220202若H 成立,则K 应该很小. 把表中数据代入公式9965777549-422099K =56.632在H 成立的情况下.统计学家估算出如下概率P K 0.01即在H 成立的情况下,K 的值大于6.635的概率非常小.如果K 6.635,就断定H 不成立,出错的可能性有多大?出现K =56.6326.635 的概率不超过1% .因此,我们有99%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
教学设计7: 3.1 独立性检验
3.1 独立性检验知识点一独立性检验的有关概念[提出问题]问题1:观察教材第10页的探究,其中的频数表叫什么?提示:列联表.问题2:由表中数据,你能说吸烟对患肺癌有影响吗?提示:能.问题3:如何用数字分析此类问题?提示:利用随机变量K2进行分析.[导入新知]1.分类变量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像这样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2.2×2列联表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和Y,它们的取值分别为{x1,x2}和{y1,y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也称2×2列联表)为:y1y2总计x1a b a+bx2c d c+d总计a+c b+d a+b+c+d3.等高条形图将列联表中的数据用高度相同的两个条形图表示出来,其中两列的数据分别对应不同的颜色,这就是等高条形图.4.K2统计量为了使不同样本容量的数据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我们构造一个随机变量K2=n(ad-bc)2(a+b)(c+d)(a+c)(b+d),其中n=a+b+c+d为样本容量.5.独立性检验利用随机变量K2来确定是否能以给定把握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两个分类变量独立性检验.[化解疑难]反证法原理与独立性检验原理的比较反证法原理——在假设H0下,如果推出一个矛盾,就证明了H0不成立.独立性检验原理——在假设H0下,如果出现一个与H0相矛盾的小概率事件,就推断H0不成立,且该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小概率.知识点二独立性检验的步骤[提出问题]问题:利用随机变量K2进行独立性检验需要几步?提示:三步.[导入新知]独立性检验的具体做法(1)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确定容许推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犯错误概率的上界α,然后查右表确定临界值k0.P(K2≥k0)0.500.400.250.150.10k00.4550.708 1.323 2.072 2.706P(K2≥k0)0.050.0250.0100.0050.001k0 3.841 5.024 6.6357.87910.828(2)利用公式K2=n(ad-bc)2(a+b)(c+d)(a+c)(b+d),计算随机变量K2的观测值k.(3)如果k≥k0,就推断“X与Y有关系”,这种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否则,就认为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α的前提下不能推断“X与Y有关系”,或者在样本数据中没有发现足够证据支持结论“X与Y有关系”.[化解疑难]详析独立性检验(1)通过列联表或观察等高条形图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有关系,属于直观判断,不足之处是不能给出推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犯错误的概率,而独立性检验可以弥补这个不足.(2)列联表中的数据是样本数据,它只是总体的代表,具有随机性,因此,需要用独立性检验的方法确认所得结论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总体.题型一列联表和等高条形图的应用[例1]某学校对高三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发现: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性格内向的学生426人中有332人在考前心情紧张,性格外向的学生594人中有213人在考前心情紧张.作出等高条形图,利用图形判断考前心情紧张与性格类别是否有关系.[解]作列联表如下:性格内向性格外向总计考前心情紧张332213545考前心情不紧张94381475总计426594 1 020相应的等高条形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考前心情紧张与考前心情不紧张中性格内向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考前心情紧张的样本中性格内向占的比例比考前心情不紧张样本中性格内向占的比例高,可以认为考前紧张与性格类型有关.[类题通法]细解等高条形图(1)绘制等高条形图时,列联表的行对应的是高度,两行的数据不相等,但对应的条形图的高度是相同的;两列的数据对应不同的颜色.(2)等高条形图中有两个高度相同的矩形,每一个矩形中都有两种颜色,观察下方颜色区域的高度,如果两个高度相差比较明显即aa+b和cc+d相差很大,就判断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有关系.[活学活用]为了研究子女吸烟与父母吸烟的关系,调查了一千多名青少年及其家长,数据如下:父母吸烟父母不吸烟总计子女吸烟23783320子女不吸烟678522 1 200总计915605 1 520利用等高条形图判断父母吸烟对子女吸烟是否有影响.解:等高条形图如下:由图形观察可以看出子女吸烟者中父母吸烟的比例要比子女不吸烟者中父母吸烟的比例高,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子女吸烟与父母吸烟有关系”.题型二独立性检验的原理[例2]某大学餐饮中心为了解新生的饮食习惯,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喜欢甜品 不喜欢甜品合计 南方学生 60 20 80 北方学生 10 10 20 合计7030100根据表中数据,问: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南方学生和北方学生在选用甜品的饮食习惯方面有差异”?[解] 将2×2列联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k =100×(60×10-20×10)270×30×80×20=10021≈4.762.由于4.762>3.841,所以有95%的把握认为“南方学生和北方学生在选用甜品的饮食习惯方面有差异”. [类题通法]解决独立性检验问题的思路解决一般的独立性检验问题,首先由题目所给的2×2列联表确定a ,b ,c ,d ,n 的值,然后代入随机变量K 2的计算公式求出观测值k ,将k 与临界值k 0进行对比,确定有多大的把握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 [活学活用]某医院对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两种方案A ,B 进行比较研究,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方案A 和方案B 进行治疗,统计结果如下:有效 无效 总计 使用方案A 组 96 120 使用方案B 组72 总计32(1)完成上述列联表;(2)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治疗是否有效与方案选择有关? 解:(1)列联表如下:有效 无效 总计 使用方案A 组 96 24 120 使用方案B 组72 8 80 总计16832200(2)K 2=200×(96×8-24×72)2120×80×168×32≈3.571<3.841,所以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治疗是否有效与方案选择有关.独立性检验与统计的综合应用[典例]某工厂有工人1 000名,其中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A类、B类分两层)从该工厂的工人中抽取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此处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结果如下表.表1:A类工人生产能力的频数分布表生产能力分组[110,120)[120,130)[130,140)[140,150)人数8x32表2: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频数分布表生产能力分组[110,120)[120,130)[130,140)[140,150)人数6y2718(1)确定x,y的值;(2)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回答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工人的生产能力与工人的类别有关系.生产能力分组工人类别[110,130)[130,150)总计A类工人B类工人总计附:K2=n(ad-bc)2(a+b)(c+d)(a+c)(b+d),P(K2≥k0)0.0500.0100.001k0 3.841 6.63510.828 [解题流程][解] (1)∵从该工厂的工人中抽取100名工人,且该工厂中有250名A 类工人,750名B 类工人,∴要从A 类工人中抽取25名,从B 类工人中抽取75名, ∴x =25-8-3-2=12,y =75-6-27-18=24. (2)根据所给的数据可以完成列联表,如下表所示:生产能力分组工人类别[110,130)[130,150)总计A 类工人 20 5 25B 类工人 30 45 75 总计5050100由列联表中的数据,得K 2的观测值为 k =100×(20×45-5×30)225×75×50×50=12>10.828.因此,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工人的生产能力与工人的类别有关系.[名师批注]要确定x ,y 的值,应先确定A 类工人及B 类工人中应各抽取多少人,此处易误认为x =25,y =75,从而导致解题错误此处易犯错误有两点:①计算失误;②将公式中的数据搞错 [活学活用]电视传媒公司为了解某地区观众对某类体育节目的收视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女性有55名.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观众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将日均收看该体育节目时间不低于40分的观众称为“体育迷”,已知“体育迷”中有10名女性.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据此资料,你是否认为“体育迷”与性别有关?非体育迷体育迷总计 男 女 总计附:P (K 2≥k 0) 0.05 0.01 k 03.8416.635解: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在抽取的100名观众中,“体育迷”有25名,“非体育迷”有75名,又已知100名观众中女性有55名,女“体育迷”有10名,所以男性有45名,男“体育迷”有15名,从而可完成2×2列联表,如下表:非体育迷 体育迷 总计 男 30 15 45 女 45 10 55 总计7525100由2×2列联表中的数据,得K 2的观测值为 k =100×(30×10-15×45)245×55×75×25≈3.030.因为3.030<3.841,所以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体育迷”与性别有关.[随堂即时演练]1.下面是一个2×2列联表:y 1 y 2 总计 x 1 a 21 73 x 2 2 25 27 总计b46则表中a ,b 处的值分别为( ) A .94,96 B .52,50 C .52,54D .54,52【解析】由⎩⎪⎨⎪⎧ a +21=73,a +2=b ,得⎩⎪⎨⎪⎧a =52,b =54.【答案】C2.博士生和硕士生毕业情况的一个随机样本给出了关于所获取的学位类别与学生性别的分类数据如下表.由表中的数据,可得()硕士博士总计男16227189女1438151总计30535340A.性别与获取学位类别有关B.性别与获取学位类别无关C.性别决定获取学位的类别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由列联表中的数据,得K2的观测值为k=≈7.34>6.635,(162×8-143×27)2×340305×35×189×151所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性别与获取学位类别有关.而选项C 中的表述不恰当,因为性别与获取学位类别不是因果关系,只是统计学上的一种非确定性关系,故不能用“决定”二字描述.【答案】A3.独立性检验所采用的思路是:要研究A,B两类变量彼此相关,首先假设这两类变量彼此________.在此假设下构造随机变量K2,如果K2的观测值较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假设________.【答案】无关不成立4.在吸烟与患肺病是否相关的判断中,有下面的说法:①若K2的观测值k>6.635,则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系,那么在100个吸烟的人中必有99人患有肺病;②从独立性检验可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系时,若某人吸烟,则他有99%的可能患有肺病;③从独立性检验可知,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的前提下,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系时,是指有5%的可能性使得推断错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K2是检验吸烟与患肺病相关程度的量,是相关关系,而不是确定关系,是反映有关和无关的概率,故说法①不正确;说法②中对“确定容许推断犯错误概率的上界”理解错误;说法③正确.【答案】③5.在一次天气恶劣的飞机航程中,调查了男女乘客在飞机上晕机的情况:男乘客晕机的有24人,不晕机的有31人;女乘客晕机的有8人,不晕机的有26人.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推断在天气恶劣的飞机航程中男乘客比女乘客更容易晕机?解:由已知条件得出下面的2×2列联表:晕机不晕机总计男乘客243155女乘客82634总计325789由公式可得K2的观测值k=n(ad-bc)2(a+b)(c+d)(a+c)(b+d)=89×(24×26-31×8)255×34×32×57≈3.689>2.706.故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0的前提下,认为“在天气恶劣的飞机航程中男乘客比女乘客更容易晕机”.。
《独立性检验》教案)
质疑凭 空出一 个 K2 是
逻辑推 理,但 对有些
怎 样 构 公式定
问题 3: 你能类比方差公式理解卡方统计量公式结构的合 造 出 来 理不能
反 理之处吗?
的 为 什 用也不 么 如 此 要求用
思
构 造 ? 高中知
补
卡 方 统 识作严
遗
计 量 公 论证老
式 真 合 师该怎
理吗? 处理?
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 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这节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
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可能性。
不吸烟 吸烟 总计
不患肺癌
a c ac
患肺癌
b d b d
总计
ab cd abcd
引导学 生依托 假设, 利用独 立性事
提出假 设,然 后再利 用我们
由表可知,a 恰好为事件 AB 发生的频数;a b 和 a c 恰 好分别为事件 A 和事件 B 发生的频数,由于频率近似于概率,所
以在 H0 成立的条件下应该有
2:能否用数量刻画出“有关”的程度? 初
教 师 通过层 引导层设 学 生 疑,把 观 察 学生推 等 高 向问题 条形的中 图,寻 心,让 找 解 学生不 决 问 仅仅能 题 的 够直观 思路. 感受,
更能培 养学生 具有科
步
学严谨
探
的思维
索
、
前置铺垫:
能力. 在 教 师 铺垫理
展
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
方式 1 回忆随机事件 A::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联想其 概率的确定过程。
《独立性检验》说课发言稿
《独立性检验》说课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河北邢台外国语学校的王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是开展一切教学工作的根本,首先我谈谈我对于本节课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特点1)本节课为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3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回归分析后的进一步探究,是前面学生在《数学3》(必修)中学习的统计知识的进一步应用,也是为以后学生学习统计理论初奠定基础的一个前缀。
2)由于本属大学《数理统计》里的内容,理论比较复杂,尤其对于尚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中生而言,学习很具有挑战性。
(3)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地位空前提高,教材中引入、例题甚至是课后习题的编写,都有大量生活的影子,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承载着“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重任,同时也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近几年本节内容在新课改高考试卷中屡见不鲜,题型由填空、选择到解答题,分值呈现上升趋势,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参考教师教学用书,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节安排3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先前理论经验欠缺,本年龄段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仍偏向兴趣导向,但独立思考意识也在逐步养成,按照新课标培养学生多元智能,而非单纯关注知识技能的导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列出2×2列联表,会阅读等高条形图,并粗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②会利用独立性检验精确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
(2)能力目标:①通过教学鼓励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等高条形图法与独立性检验法)解决同一问题,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提升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运用统计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假设检验思想的形成及运用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应用能力。
独立性检验_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高中统计学课程年级:高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列联表和卡方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独立性检验分析实际问题,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独立。
教学重点:- 列联表的构建- 卡方统计量的计算- 独立性检验结果的解释教学难点:- 理解卡方统计量的分布和临界值的确定- 独立性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实际案例- 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和笔记本---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引入独立性检验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独立性检验的定义:解释独立性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的统计方法。
2. 列联表:介绍如何通过列联表展示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分布,并展示如何构建列联表。
3. 卡方统计量:- 讲解卡方统计量的计算公式:\[ \chi^2 = \sum \frac{(O - E)^2}{E} \]- 其中,O代表实际频数,E代表期望频数。
- 解释卡方统计量的含义,即衡量实际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差异的指标。
4. 卡方分布:- 介绍卡方分布的概念,即卡方统计量的分布。
- 讲解如何根据卡方分布确定临界值,从而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独立。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性检验。
2. 分析案例中列联表的构建、卡方统计量的计算以及结果解释。
四、课堂练习1. 提供几个简单的独立性检验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独立性检验的理解程度。
2. 解答学生在上一节课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二、深化拓展1. 讨论独立性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市场调查、社会科学研究等。
2. 介绍独立性检验与其他统计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复杂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说明
《独立性检验》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独立性检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独立性。
二、教学内容1.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原理;2.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和讨论互动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内容,如假设检验的概念、原理等。
2.讲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和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Poisson分布、二项分布等相关概念,引出独立性检验的原理。
并介绍独立性检验的步骤。
3.讲解卡方检验的计算方法(30分钟)(1)讲解卡方检验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交叉表的构成和计算方法;(2)通过具体案例演示卡方检验的计算过程;(3)讲解卡方检验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4.实例分析(3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检验的计算和分析。
学生按照步骤完成计算,并分组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分析结果。
5.总结与讨论(15分钟)学生集体讨论本课的学习内容,共同总结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应用前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独立性检验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教学资源1.教师课件;2.实例数据表格。
七、教学评价1.文字描述:要求学生通过书面形式,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口头回答问题:教师将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提问学生,并评价其回答的准确性和深度;3.出题测试:教师设计相关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八、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进行了互动引导,但实际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下次课应采用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2.知识点讲解有时可能过于枯燥,下次可以适量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
3.讲解过程中应使用更多的图表、示意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独立性检验》教案)
《独立性检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2.掌握卡方检验方法,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假设检验。
3.拥有运用独立性检验的能力,可以运用独立性检验进行实际问题分析。
教学重点:1.卡方检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3.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预备知识:1.假设检验。
2.统计学。
教学过程:一.概念介绍1. 什么是独立性检验?独立性检验是一种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或独立的统计方法。
独立性检验可以通过卡方检验进行。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独立性检验来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比如性别和职业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如果这些变量存在关联,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关联来解释现象,并根据这个关联来制定政策或进行预测。
否则,我们将无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并且无法对它们进行解释。
(i)医学上,我们可以利用独立性检验来检查两种药物是否相互影响。
(ii)在社会学上,我们可以使用独立性检验来检验社会阶层和人口学因素之间的关系。
(iii)在市场营销中,我们可以利用独立性检验来检查哪种广告最有可能吸引顾客。
卡方检验是一种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统计方法。
卡方检验的原理是比较观察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
如果这种差异显著,我们就可以拒绝零假设,即拒绝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关联的假设。
卡方检验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样本频数)评估总体的特征(总体频率)。
卡方检验可以确定特定的总体频率模型是否符合样本数据,或者确定两个分类变量是否存在关联。
2.卡方检验的步骤(i)确定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ii)计算卡方值。
(iii)确定自由度。
(iv)查阅卡方分布表。
(v)根据查阅表格的结果得出结论。
3.卡方检验公式chi2=(观察值-期望值)²/期望值其中,“观察值”指的是样本中的实际数量,“期望值”指的是在零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理论上这些类别的数量。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附教学设计)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在《数学3(必修)》概率统计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介绍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使学生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章引言首先提出了现实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吗?等等。
现实中类似的问题大量存在,如何得出准确的推断,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独立性检验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
教科书通过探究“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引出了独立性检验的问题,并借助样本数据的列联表、柱形图和条形图展示在吸烟人中患肺癌的比例比不吸烟人中患肺癌的比例要高,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吸烟和患肺癌可能有关系。
“吸烟与患肺癌有关”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
问题是这种来自于样本的印象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来自于样本的结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能够推广到总体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借助于统计理论来分析。
在统计学中,独立性检验就是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会从列联表(只要求22列联表)、柱形图、条形图直观分析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
3、会用2K公式判断两个分类变量在某种可信程度上的相关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对典型案例的探究,来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总结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依据独立性检验的思想作出合理推断的实事求是的好习惯。
三、教学问题诊断在独立性检验中,教科书通过典型案例“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的研究,介绍了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初步应用。
独立性检验的步骤是固定的,仿照教科书的例题,学生不难完成习题,但独立性检验的思想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学中如何结合例子介绍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才能使得学生很好的理解是一个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独立性检验说课稿
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都基华
这一节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表述: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五、学法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的教学为选修1-2第一章第二节,是新课标新增的内容,课题趣味性较强,充分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初步应用
难点:把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并体会初步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必修三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最基本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了解独立性检验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初步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通过收集数据,并依据独立性检验的原理作出合理推断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1)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充分体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等
引导发现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讨论法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
(2)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五、学法指导
基于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基础一般,对于学习方法重点指导:(1)如何列2×2列联表;
(2)为什么需要引入卡方统计量;
(3)正确表述研究结果;
六、教学过程
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法巩固,发现问题;抽象概括;巩固训练;本课小结;研究性学习。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本是由“抽烟有害健康”引入课题,考虑到现在中小学生对与大型手机游戏王者荣耀感兴趣,很多人因沉迷于游戏而荒废学业。
我用一个“玩手机游戏与成绩及格之间是否有影响”这样的典例,一方面希望对孩子们有所教育,二是这个典例的运算量较小,学生可以直接计算,书上的例子需要借助计算器。
通过这一典例,让学生注意运算技巧。
典例:某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从辖区初中生随机抽取了1000人调查,发现其中经常玩游戏的有200人,其中有80人期末考试不及格,而另外800人中,有120人不及格.问:中学生经常往往是否影响学习?
启发学生列出列联表
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列
“列联表”及学生明白各数
字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列
联表说明玩手机游戏与成绩之间是否有影响?老师进行提醒,
(1)通过列联表观察。
(2)可以采用百分比和概率(假设相互独立)学生可分组进行计算(3)等高条形图可以更直观。
得出结论:玩手机游戏影响成绩。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体会处理数据有多种方法,调动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方法探讨,发现问题
通过分析数据和图形,得到的直观印象是“玩手机游戏与成绩”有关。
这一直觉来自于观测数据,即样本。
问题:我们有多大的把握认为“玩手机游戏与成绩有关”
(通过提问引发进一步思考)
5、抽象概括
从正面入手较为困难,启发学生用反证法的思想,假设:H
:玩手机游戏与成绩没有关系
把具体数字抽象成字母,更具有一般性。
则在玩游戏样本中及格的比例应该与不玩游戏样本中相应的比例差不多,即
引导学生得出bc ad ≈。
因此,bc ad -越小,说明玩手机游戏与成绩之间关系越弱;bc ad -越大,说明玩手机游戏与成绩之间关系越强。
(上述结论由生思考后回答。
)
为了使不同样本容量的数据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基于上述分析,统计学家构造一个随机变量(卡方统计量)
作为检验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个变量是否独立”的标准 。
利用公式(1)计算得 的观测值为:
在H0成立的情况下,统计学家估算出如下的概率:
即在H 0成立的情况下,K 2的值大于6.635的概率非常小,近似于0.010。
现在的观测值62.5远大于6.635,即假设成立的概率为0.010,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有理由断定H 0不成立,即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
但这种判断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概率不会超过0.010 。
即有99%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
利用随机变量K2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
(通过典例得出方法)
2K
临界值表(部分)
临界值表:1)如果 ≤2.706,就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X 与Y ”有关联;
2)如果 >2.706,表示有90%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联;
3)如果 >3.841,表示有95%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联; 4)如果 >6.635,表示有99%的把握认为“ X 与Y ”有关联。
这里关键是计算和表述结论。
体会统计学家统计数据的不易和伟大!
6、方法小结:
用独立性检验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列联表(2)假设X 与Y 无关(3)计算 (4)与临界表比较(5)得出结论
7、例题分析
这道例题的设计把独立性检验考查问题的方式都体现出来,针对不同问法,要有不同的回答。
2
K 2K 2
K 2K 2
K
例1、春节期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悄然吹开,某市随机询问100名性别不同的居民是否能做到“光盘”行动,
完成如下列联表。
有多大的把握认为居民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有关系?
(3)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0的前提下认为居民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有关系?
“光盘”与性别列联表:
检验的方法,并了解其初步
应用,学会正确表述结论。
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下面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独
立性检验方法,高考中涉
及到此类考题的计算一般较为简单,有些题直接给出K2,只需参照临界值表正确表述即可。
8、练习:
1、性别与喜欢数学课
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
在某城市的某校高中生中随机抽
取300名学生,得到此列联表:
由表中数据计算K2的观测值k
≈ 4.513.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
为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
课程之间有关系为什么
2、某单位餐厅的固定餐椅经常有损坏,于是该单位领导决定在餐厅墙壁上张贴文明标语,并对文明标语张贴前后餐椅的损坏情况作了一个统计,由表中数据计算K2约等于1.78
你认为在餐厅墙壁上张贴文明标语对减少餐椅损坏数有效果吗?
3、某班主任对全班50名学生作了一次调查得下表,由表中数据得到 K2的观测值
k ≈ 5.059,于是__________(能或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喜
欢玩电脑游戏与认为作业多有关系。
4、在吸烟和患肺癌这两个
分类变量的计算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若K2的观测值
k=6.635,我们在犯错的概
率不超过0.010的前提下认
为吸烟
与患肺癌有关系,那么在100个吸烟的人中必有99人患有肺病
B、从独立性检验可知有99%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时,我们说某人烟,
那么他有99%的可能患有肺病
C、若从统计量中求出有5%的可能性使得推断出现错误,是指有95%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系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9、本课小结:
Ⅰ、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Ⅱ、独立性检验是用研究一类问题的方法。
Ⅲ、用卡方统计量研究问题的步骤。
由于抽样的随机性,由样本得到的推断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
利用卡方统计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可以对推断的正确性的概率作出估计,样本量n越大,估计越准确。
10、研究性学习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研究中学生性别与是否喜欢体育运动的关系,班上学生分成六组,分别讨论性别对是否喜欢体育运动的影响,更加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11、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学生理解了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具体实施步骤。
让学生从中初步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问题的设置,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互评,教师的引导帮助,使得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
学生通过总结也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对该部分得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反思,才能进步,我觉得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结合,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对学生发展最为有利的教法。
七、板书设计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概念典例练习
独立性检验思想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