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蕴含的艺术空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2期
《浮生六记》蕴含的艺术“空白"
刘丽珈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文史·
摘要:(-:q-生六记》以丰富的艺术“空白”展示其丰厚的内涵,彰显着文本“空白”的魅力,使无数读者自由翱翔在“空白”天地,尽情享受含蓄之美。本文拟联系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对《浮生六记》的两性之爱、人物描写、人生体验、景物描写、情节描写等所存在的艺术“空白”予以一定的探究,以期进一步揭示作品丰富的内蕴和独特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浮生六记>;艺术“空白”;夫妇生活描写
中图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42(2010)02—98—04
“空白”是“接受美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空白”既指文本的设计,又指读者的反应。就文本的设计而言,。空白”即指语义单位之间的空缺与意义的隐含表达。就读者的反应而言,“空白”就是指读者因文本意旨的不明确性而产生的视界上的模糊性与判断上的多义性。这一概念的内核又与中国古代文学大都崇尚含蓄、讲求“言有尽而意无穷”息息相通,因为我们所崇尚的含蓄观念里早已蕴隐着“空白”的意识;因此,用“空白”理论来研究我国古代文学中具有含蓄性的作品是行之有效的,而《浮生六记》就是其中之一。学术界对《浮生六记》已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浮生六记》艺术“空白”的关注尚不够充分,本文拟联系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对其两性之爱、人物描写、人生体验、景物描写、情节描写等所存在的艺术“空白”予以探究,以期揭示作品丰富的内蕴和独特的艺术之美。
一两性之爱中美妙的“空白"
《浮生六记》里,作者在两性之爱的美妙的“空白”中,传达令人神往的甜蜜、幸福的境界,或难以言传的内心复杂感受,或微妙的情感涟漪……令读者于耐以寻味的艺术“空白”,畅其所思,遐其所想,积极参与文本意义的再创造。
书中最出彩的是沈复笔下的“闺房记乐”中留存的“空白”。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就曾经对沈复将夫妇生活真纯率真、富有创造性地写入文学作品加以肯定和赞美。细读《浮生六记》,借“闺房记乐”巧置“空白”,成为全书最出彩的地方之一,当然也备受后人所称道,书中写道:“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未归来,业已灯残人静。
收稿日期:2009一09一15
作者简介:刘丽珈(1963一),女,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98悄然人室,伴娘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日:‘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日:‘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日:‘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娘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芸)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目:‘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其中时间、地点、事件的叙写为闺房之乐提供了背景,“悄然入室”的动作,铺垫后来“芸卸妆尚未卧”的惊喜。。高烧银烛”为温馨之夜播撒浪漫,“抚其肩”充满亲昵与疼爱,而后二人对《西厢》的评论,更增添了激情,“遂与(芸)比肩调笑”烘托出夫妻间特有的轻松愉悦,“恍同密友重逢”展示出与普通夫妻不同的特质,“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芸娘激动的心,与丈夫激情的律动同步,这种共鸣为闺房之乐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因俯其耳日:‘姊何心舂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奇妙而又动魄之感,将激情推向必然,这一系列的描写无不与闺房之乐息息相关,正是在如此细密而又环环相扣的描述中,奠定了闺房之乐的温馨、浪漫与激情,因此,才有了水到渠成的夫妻之爱的展示:“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在特殊的略写中,蕴含着精彩的艺术空白,并在其问荡漾着闺房之乐的美妙、神奇、沉醉……耐人寻味,给读者以遐想的天地,极美的诗意感受,正如吴言生先生《闲情艳情两痴绝》所言:“女性的羞涩、丈夫的狡黠、欢情的酝酿、感觉的颤栗,都萦绕笔端,摇曳生姿。这是一段极艳极美
万方数据
的文字,却艳而不冶,媚而不妖。”比之《西厢记》中的相关描写,更给人以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比之《金瓶梅》、《龙阳逸史>,更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浮生六记》充满艺术空白的闺房之乐的魅力所在。
《浮生六记》里有关男女风情的描写,大都留以“空白”,如:卷三“坎坷记愁”写道:“呜呼!芸仅一子,不得延其嗣续耶!琢堂闻之,亦为之浩叹,赠余一妾,重人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写作者与其妾,仅以“重人春梦”四字描写,其间置之“空白”,给读者悠游的空间。再如卷四“浪游记快”描写作者与其喜欢的妓女喜儿之间的缠绵时写道:“惜余妇芸娘不能谐游至此。回顾喜儿,月下依稀相似,因挽之下台,熄烛而卧。”两性之爱仅止于“挽之下台,熄烛而卧”,看似平淡,实则温馨,其中留下的空白给读者以漫步的曲径。艺术空白的妙处,自不待言。
<浮生六记》的作者由于在描写两性之爱时,巧妙地留置艺术空白,才赋予了后之读者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空白”构成的“召唤结构”,使读者可以能动地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及对文本内涵的想象生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境界,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
二人物描写蕴含的人生艺术“空白"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融合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与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其间于写人写景写游赏中,留存了许多艺术空白,让读者感于心、凝于思,进而自由参与,深刻领悟,浮想联翩,徜徉于艺术“空白”的世界,获取独特的审美享受。
首先,写人与人生感悟、体验时,令人回味的艺术空白。在卷一“闺房记乐”中写芸之外貌与情态:“其形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芸的细微特点,只言“削肩长颈,瘦不露骨”,其程度如何,则未详言;对其眉之描写仅用一“弯”字,弯曲之形,未尽言,其目之描写仅用一。秀”字,秀之状貌,又未细述;“顾盼神飞”,则十分生动而又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让人神往而又难以具体化;“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更是动人心魄,而缠绵之态究竟是怎样的,作者也只是点到为止,存以空白。因此,要把握芸之形象与情态,还有赖于读者汇集自己的阅历、体验、感受,并于作者留置的“空白”里加以艺术的想象与复合,才能真切感受到芸之体态美、容貌美和情态美。而这种想象与复合对于读者,也是充满挑战与诱惑的,能激发他们阅读、理解、审美的兴趣,促使作品新生意义的生成。
在卷一中,描述憨园之美时:“(闲憨)拉余至冷香寓,见冷香已半老;有女名憨园,瓜期未破,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者也。”在与其母冷香“半老”状态的对比下,于对比的“空白”,突出憨园的年青,使人遐想,接着用“亭亭玉立”,形容憨园身材之美,再以“一泓秋水照人寒”的妙喻,写憨园的美妙之态,但憨园究竟有多美,读者必须通过文中的“空白”进行再造,将芸认为“美而有韵”的憨园的形象塑造于心海,同时体味作者妙笔生花之美。在卷四“浪游记快”描写作者喜欢的妓女喜儿时,日:“……惜余妇芸娘不能谐游至此。回顾喜儿,月下依稀相似,因挽之下台,熄烛而卧。”仅以“月下依稀相似”对其状貌予以描写,就使读者能在作者有意留存的“空白”里通过对芸的联想,来塑造喜儿迷人的形象。
在写人之感受时,作者所置之“空白”,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其间。人的感受是复杂而微妙的,直接地予以描写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在描写时适当地艺术地加以“空白”,使读者联系自己的经历在“空白”问品味书中人物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则会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卷一。闺房记乐”有对作者与心爱之人芸的生离之痛苦的叙写,写沈复新婚燕尔,与芸“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在二人相亲相爱时,沈复父命难违,随父外出受业,“到馆后……居三月如十年之隔……每当风声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离别后的思念与痛苦十分难以详细地描绘,于是作者巧妙地将难言的相思寓于在“对景怀人,梦魂颠倒”的特殊“空白”中,读者便可于其“空白”处,注入自己别离的痛苦经历,并与沈复的情感交织,去体验作者此时此刻的生离之情,并达到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
卷三“坎坷记愁”,写芸去世后的悲惨处境,“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之“空白”,包孕着自己痛失爱妻后的孤独与寂寞,作者极度的清贫则凸现于“两手空拳”的“空白”处,再用“寸心欲碎”蕴藏自己的悲痛欲绝,又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万般无奈与遗憾之情、呼天抢地之态密植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的空隙里。由此可见颇有涵盖力而又游刃有余的艺术“空白”的介入,使作者特殊的感受得以富有张力的表达,读者也能在“空白”里,享受驰骋思绪的快乐,理解作者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
卷四“浪游记快”,叙述故地重游:“是时由上沙村过鸡笼山,即余与鸿干登高处也。风物依然,鸿干已死,不胜今昔之感!”风物依然”的沉重,流淌着物是人非的“空白”,“不胜今昔之感”的慨叹,其问的“空白”延绵了“今昔”的长河,读者白可于此体味“今昔之感”的哀痛。人世沧桑,作者自有所悟,于是在卷五“养身记道”中写到:“舞衫歌扇,转眼皆非!”在“舞衫歌扇”的形象里广置“空白”,把富贵与享乐等生活沉淀其中,再以“转眼皆非”加以否定;又言:“红粉青楼,当场即幻”,这样的描述,使人触目惊心,把人生如梦亦如幻的悲剧蕴含于“红粉青楼”的艺术“空白”,读之无不使人心痛又心碎。
99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