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楼层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问题结构2009-08-02 23:30:53阅读1481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常有人问起“楼层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的相关问题,此处一并答复:

1、“楼层位移比”

1)上义一一“楼层位移比”指: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2)目的——限制结构的扭转:

3)计算要求一一考虑偶然偏心(注意:不考虑双向地震)。

2、"层间位移角”

1)泄义一一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2)目的——控制结构的侧向刚度;

3)计算要求一一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3、综合说明:

1)现行规范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对结构扭转和侧向刚度的控制,即通过对“扭转位移比”的控制,达到限制结构扭转的目的:通过对“层间位移角”的控制,达到限制结构最小侧向刚度的目的。

2)对"层间位移角”的限制是宏观的。"层间位移角” il•算时只需考虑结构自身的扭转藕联,无需考虑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

3)双向地丧作用计算,本质是对抗侧力构件承载力的一种放大,属于承载能力计算范畴,不涉及对结构扭转控制的判别和对结构抗侧刚度大小的判断。

4)常有单位要求按双向地震作用讣算控制“扭转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这是没有依据的。但对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的结构,作为一种髙于规范标准的性能设计要求也有它一左的合理性。

4、相关索引

1)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農设防审查细则第5.1.3条规泄:先计算在刚性楼板、偶然偏心情况下的扭转位移比,当扭转位移比大于等于1.2时,分别按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计算,再取最不利的扭转位移比进行扭转不规则判别。(博主提示:请注意,这是很严格的要求)。

2)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徐培福主编)第195页,图7.1.7,先按不考虑偶然偏心计算扭转位

移比,根据计算结果分两种情况分別il•算,一是,当扭转位移比小于1.2时,按偶然偏心计算:二是,当扭转位移比大于等于1.2时,按双向地蕊计算。再根据两次计算结果取不利情况对结构的扭转不规则进行判别。(博主提示:请注意,这里对采用双向地震的判别是比1)放松许多,注意,这里的规左都是对复杂高层建筑而言的,对一般工程,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这样严格的判别)。

转载与朱炳寅老师,以下网友的问题回答

朱总:谈到楼层位移比是限制结构的扭转,扭平周期比也是控制结构扭转,一直没有搞淸楚二者对于扭转的控制实质上是一致的?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控制?

回答'‘豆豆居”

限制楼层位移比是限制结构实际扭转的量值:限制扭转平动周期比,限制的是结构的抗扭能力,扭转周期过大,说明该结构抗扭能力弱(注意,结构不一泄有扭转,可能是完全对称的结构),这类结构一旦遭遇意外扭转情况将会导致较大的扭转破坏。

朱总:请教一个和本文内容无关的问题。

多塔结构转换层设置在塔楼内时,该采取何种加强措施?规范条文说明不够详细。

回答"吴客”

你说的这种情况,属于"多重复杂结构”,不是采取简单加强措施所能解决的,按建设部【建质2006第220号】文件要求,一般应进行超限审查,建议慎重考虑。

当高层住宅平而很多存在平而两项不规则时,偶然偏心时位移比1. 2限值就变成是否要按建设部【建质2006第220号】文件要求进行超限审查的唯一指标。请问朱总是否在最大层间位移或顶点位移或位移比超1.2的楼层的层间位移有个具体较小值时可放宽1.2

要求,如七度区100米剪力墙结构规范要求位移小于1/1000,当电算为1/2000时,1. 2指标可放宽到1.2x (1+10%) =1.32等通用处理办法。请指教,谢谢!

关于位移比的讣算问题,我在图解手册和应用手册中说得很淸楚,对位移比的判别要结合层间弹性位移角的数值进行综合判断,一般情况下,当楼层弹性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的一半时, 位移比限值可适当放宽(一般可放宽20%)。相关内容可参见我的图解手册级我BK的相关文章。

1、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位移比或层间位移角,都是指用来作为判别指标的位移比或层间位移角,按性能设汁要求并采用严于规范要求的计算,不在我们所讨论的范恫内。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一回事,而实际工程中尤英是重要工程或复杂工程中采用的所谓“包络设计”或严于规范要求的做法是另一回事,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

2、一左要分淸楚,对结构规则性的判别,是以考虑偶然偏心计算的位移比为基准的;

3、双向地震实际上是对单向地震作用效应(两个主轴方向同时考虑)的简单再组合,是一种近似的效应放大的方法,前提是在按上述2条判别为“质虽: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时才采用,其计算的位移和位移比不作为结构设计的判别依据(按性能设讣或超限工程有特殊要求者除外)°

新浪网友: 2008-03-23 11:07:37

朱老师,请教梁上起柱时,是否需要加附加箍筋呢?

附加箍筋的值,是根据集中力Q计•算来的吗?

在计算梁的基本箍筋的时候已经考虑这个Q的了啊。为什么还要加附加箍筋呢?考虑其他什么因素吗?

谢谢您了“

梁上是否需要加附加箍筋,主要要看集中荷载作用而的位置,如果作用在梁顶而,则可考虑梁原有箍筋的抗剪作用,而当作用在梁顶而以下时,贝I],需由附加箍筋等来承担集中荷载。诸多文献都把梁上柱的竖向荷重泄义为作用在梁顶而的集中荷载,而不设置附加箍筋,从工程设计角度看,不妥,道理如下:1)由于梁柱现浇,柱的集中荷载是否一泄作用在梁顶很难说淸楚:2)托柱梁属于比较重要的梁,应适当加强。

朱总,请教一个问题,7度,32层髙层住宅,地下二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二级。地下二层按构造边缘构件设讣,地下一层按约束边缘设置。外墙地下部分无洞口,其约束边缘构件尺寸是否可以仅按此层要求设,而不按地上部分的约束边缘构件尺寸延伸下来。谢谢!

地下一层的约束边缘构件主要是对首层的延伸,因此必须满足一层要求。

朱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您前面讲到楼层位移比的讣算要求要考虑偶然偏心。对于多层结构来说,抗规上并没有要求必须考虑偶然偏心。“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您提到要用位移比来看,这时计算位移比仅考虑水平地震可以吗?还是必须也要考虑偶然偏心呢?

对多层结构,楼层位移比的计算中也应考虑偶然偏心。

“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结构”的判别,考虑偶然偏心和不考虑偶然偏心都可以,关键在控制标准的把握上。更多问题请査阅建筑结构技术通讯2009. 1上我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