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期末复习

一、题型

1.单选10X1分=10分

2.多选15X2分=30分

3.名词解释5X3分=15分

4.判断对错15X1分=15分

5.案例1道2问共20分

6.论述题1道10分

二、名词解释

15、增值税是指纳税人的商品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扣除外购商品额之后的余额,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

16、(名词解释)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P230

17、(名词解释)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P342

18、(名词解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对于预算资金分配、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P347 19、(名词解释)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核心内容使将财政性收支(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逐步淡化以至取消预算外资金,实行预算内外收支统一核算和管理,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P348

“财政学是一门以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

外部效应:是指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也就是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如果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就不能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的状态。是判断资源是否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的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外部效应和效应的不可分割性。

财政是指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政府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财政分配,使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并使之符合社会认为的“公平”或“合理”的标准。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

衡等政策目标。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直接组织生产,即政府出资(即政府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

企业和单位。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包含两个方面: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定价方法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

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包含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问题,即政府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也包含政府进行的资源配置是否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也称政府的X效率,即政府部门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决定着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选择理论: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一种理论。

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和检查活动。

财政监督范围:①预算监督②税务监督③国有资产监督④财务会计监督⑤预算外资金监督

财政监督流程:检查、调查、建议与反映。

财政监督方式:①日常监督检查②专项监督检查③个案检查

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且属于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不形成任何资产。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本质: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本质是为满足纯公共需要,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无偿地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首先,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政策工具。其次,转移性支出不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进而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人(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和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又称为“政策性金融”。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性事业。狭义的社会保障是指由政府统一提供的保障部分。广义的社会保障是指政府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由于其它原因而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予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以保障社会成员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的活动。

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缺陷。

2.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在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尤其重要。

3.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财政补贴一般被定义为国家财政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部分特定的企业、居民或事项给予的无偿补助或津贴。财政补贴也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转移性支出。

财政补贴的分类

1、价格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

3、财政贴息

4、税式支出

财政补贴的特性1、政策性2、灵活性3、时效性

税收支出(tax expenditure)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税收支出属于一种特殊的财政转移支出。

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方式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债务收入和其它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部门通过上交国有企业应交给财政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权益转让等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公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最可靠收入形式。如工商税收、关税等。

税收的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性质也是财政性资金。

1、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3、课税标准是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又称课税依据,如纯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

4、税率是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例。税率的分类: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6、税收努力是指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7、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8、免征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9、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是指建立某一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以什么为税基。二是税基的宽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