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论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它连接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使得具体性的教学理论与概括性的教学实践之间实现更好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模式概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和总结。这一定义不仅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同时也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三、当前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系统传授式

也称传递接受式模式,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它把教学看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这一认识包括了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等内容。(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二)引导发现式

又称问题探究式,是指教学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到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依据杜威、布鲁纳等人提出的“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程序,并结合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成果归纳而成的。)

(三)自主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最早由杜威提出,后经施瓦布、布鲁纳、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而最终完善。而自主探究式则是在探究式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四)示范操作式

该模式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根据人类行为技能能获得一般规律提出的,模式主要用于训练行为技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行为技能,例如读、写、算等,以及各种运动技能。

(五)自学辅导式

也称自学——指导模式,这是一种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要形式,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过程的始终的教学模式,意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四、小学品德常见教学模式

*品德与生活教育理念

1.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课程核心)

2.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育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课程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一)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定义:

情景体验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对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提升能力、升华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1。

目标:

通过课堂情境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经验等学习结果运用于现实生活、解决真实问题,实现学习结果在真实情境中的成功迁移,并能获得个性与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

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同是情境体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承担者,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主体意识、养成主体行为,而教师的主体行为则是通过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行为来得到体现。

结构:

内部迁移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励等活动,帮助学生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拓展迁移,以及情感的升华。

建议: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体验性

(2)紧扣教学内容,突出启发性

(3)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突出实践性

适用条件:和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历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

例子:

路标伴我行——乘车本领(3年级)路标伴我行-高洁.doc

该课是典型的情境体验教学模式,通过“帮助老师坐地铁去潘家园配眼镜”、“自己规划出行路线”等体验活动,使得学生在与教师一起边走边问、边走边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些关于出行的乘车本领,整个课堂轻松活跃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

1陈桃. 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4):7-9.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自身认识、经验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2。(学生通过对情境的讨论,引发一定的价值冲突,进而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实现价值澄清)

目标:

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实现自己,促进学生价值观的成长3。

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自主自主分析与讨论的引导者。

结构:

2葛明荣. 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师培养中应用研究——以“小学班主任工作”课程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2012,(01):76-79. 3樊健. 基于价值澄清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探究[J]. 中国德育,2015,(24):72-75.

适用条件:

道德两难故事和当前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例如老人倒地扶不扶)。

例子:

在某堂品德课中,教师为学生们带了一个《“我”与毛助的故事》。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故事主人公“我”家里开了一家精品肉店,“我”家养了一头牛,名叫毛助,家里人与毛助的感情都很好......时光飞逝,毛助老了快要死了,家里人决定要把毛助吃掉。可是,“我”对于要不要吃毛助心里一直纠结着......

针对于这个故事,学生们展开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通过对“两难抉择(该吃还是不该吃毛助)”讨论的相关观点进行价值澄清,提升了学生们对于生命、对于爱与陪伴等相关主题的认识。

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满了“教学机智”,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交流互动也很明显,实在是一堂精彩的案例教学品德课。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定义:

问题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陈旧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深层次理解知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教学目标:

通过对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在寻求解决和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

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共同解决问题。

结构4:

适用条件: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值得关注的现象、问题。

建议:

(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实现师生的全员参与

(2)问题的仿真化,以此增加学生的体验感

(3)问题的设计与解决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例子5:

4樊健. 基于价值澄清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探究[J]. 中国德育,2015,(24):72-75.

5沈晓敏高峡.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