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四下 栽蒜苗(2)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栽蒜苗(二)》|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栽蒜苗(二)》。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分析数据。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蒜苗种植盆栽、测量工具。
2. 学具:学生种植的蒜苗、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种植的蒜苗,并记录下蒜苗的生长情况。
2. 理论讲解:通过教学课件,讲解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分析数据。
3. 例题讲解:以一组蒜苗的生长数据为例,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分析数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5. 结果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栽蒜苗(二)时间:空间:生长情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分析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合作,沟通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蒜苗的生长规律,尝试运用更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栽蒜苗(二)北师大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栽蒜苗的生长过程以及如何计算栽蒜苗的面积。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如何利用已知的数据计算出一个栽蒜苗的面积,并且能够理解栽蒜苗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栽蒜苗的生长过程,掌握计算栽蒜苗面积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栽蒜苗的生长过程,以及如何利用已知数据计算栽蒜苗的面积。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掌握计算栽蒜苗面积的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栽蒜苗的实物、计算器、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入栽蒜苗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们了解栽蒜苗的生长过程。
接着,我会给学生们讲解如何计算栽蒜苗的面积,并且给出一些例题进行讲解。
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给出一些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栽蒜苗的生长过程和计算栽蒜苗面积的公式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小明种了5行蒜苗,每行有3个蒜苗,请问一共种了多少个蒜苗?答案:5行 3个/行 = 15个蒜苗2. 小明种的蒜苗每行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一共种了3行,请问蒜苗的总面积是多少?答案:20厘米 (3行 1) = 40厘米3. 小明种的蒜苗每行有4个,一共种了7行,请问一共种了多少个蒜苗?答案:7行 4个/行 = 28个蒜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学生们在本节课中的表现以及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栽蒜苗(二) 教案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一、情景导入图表替换
1. 说说自己记录的蒜苗的生长情况。
2. 从老师记录的条形统计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3. 用手一起感受蒜苗生长的过程。
4. 由手留下的痕迹引出更好体现蒜苗生长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通过手画的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体会出现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
二、对比旧知学习新知
1. 通过“对比”的方法,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适当记录。
【提供学习锦囊,引导学生从整体—部分—整体有序观察。
】
3.汇报:相同点一带而过,重点比较不同点。
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通过讨论—汇报—演示—预测四个环节,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是很好地呈现出事物的变化趋势。
【渗透了一种认识新知识的方法,通过对比让学生们体会统计图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感受到两种统计图各有优势,更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
三、绘制图表发现规律
1.根据对自己蒜苗的记录,绘制折线统计图。
2.交流画法和蒜苗生长情况。
3.发现折线统计图所呈现出的蒜苗的生长规律。
【让学生在会画统计图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图表,分析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思维冲击体会区别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思考能否把它用折线统计图来替代。
【在学生的争辩中,让他们知道两种统计图特点不同,适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提示学生应该灵活运用。
】
五、回顾经历畅谈收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作为教师,我将以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栽蒜苗(二)为例,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的栽蒜苗(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耐心细致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栽蒜苗的视频、图片、PPT等。
2. 学具:栽蒜苗的工具(如小铲子、水壶等)、蒜苗苗、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栽蒜苗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栽蒜苗的过程和方法。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栽蒜苗的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栽蒜苗,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4. 示范演示: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栽蒜苗的示范演示,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栽蒜苗,并在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操作步骤和心得体会。
6. 答案讲解: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栽蒜苗心得,解答其他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1. 选择合适的蒜苗苗2. 挖坑大小适中3. 蒜苗苗放入坑中,填土固定4. 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5. 注意施肥和除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自己的所学,编写一份栽蒜苗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答案:栽蒜苗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栽蒜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栽蒜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栽蒜苗(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教案标题:栽蒜苗(二)——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栽蒜苗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2. 蒜苗的生长过程和特点3. 数学知识在栽蒜苗过程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蒜苗的生长过程和特点2. 教学难点:数学知识在栽蒜苗过程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蒜苗的生长过程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讲解栽蒜苗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2. 提问:栽蒜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三、蒜苗的生长过程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蒜苗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蒜苗的生长特点。
2. 提问:蒜苗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四、数学知识在栽蒜苗过程中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数学知识在栽蒜苗过程中的应用,如计算蒜苗的种植密度、生长速度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栽蒜苗的过程中?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栽蒜苗的方法、步骤和蒜苗的生长过程。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栽蒜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蒜苗,记录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栽蒜苗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栽蒜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蒜苗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栽蒜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栽种苗圃中的计算方法。
2.掌握对蒜苗进行测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敏感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3.锻炼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苗圃所需苗数的方法。
2.掌握对苗圃进行面积和周长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如何栽种蒜苗,向学生简单介绍蒜苗的生长过程。
步骤二:学习计算苗圃所需苗数的方法1.教师与学生一起来计算苗圃所需苗数。
首先,将苗圃面积和一盒蒜苗的数量告诉学生,让学生计算出苗圃所需苗数。
2.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反复计算,找到正确答案,口头告诉老师。
步骤三:学习对苗圃进行面积和周长测量的方法1.教师宣读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完成的任务。
2.将苗圃依次绕一圈,让学生用量尺测量苗圃的周长。
3.教师示范如何通过勾出几何图形来计算苗圃的面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
4.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自行量尺,口头告诉老师所测量的苗圃面积和周长。
步骤四:总结和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和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本节课的表现和能力。
四、教学资源1.苗圃场。
2.勾画用的工具(量尺、勾线笔)。
五、教学评价1.学生通过口头表述和实际操作,展示出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栽蒜苗(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栽蒜苗(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栽蒜苗的正确方法。
2. 理解种植的基本原理。
3. 增强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师讲解栽蒜苗的正确方法:(1)居中排列,5厘米是间距。
(2)种深约5厘米。
(3)头朝上,根朝下。
2. 让学生们动手栽蒜苗(1)准备好蒜苗,土和工具。
(2)按照老师的步骤栽入蒜苗。
(3)尽量让栽入的深度一致。
3. 教师讲解种植的基本原理:(1)合理搭配,让植物相互配合。
(2)要适时浇水、施肥,注意通风。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们介绍栽蒜苗的实际方法,让学生们知道种植的基本原理。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栽蒜苗的正确方法,强调要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种植,并鼓励学生们多动手实践。
3. 实践:分别让学生们拿到蒜苗、土壤和工具,跟随教师的方法进行栽蒜苗。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们一起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强调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观察能力的增强。
四、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们栽种的蒜苗看是否按照正确的方式操作。
2. 对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估。
3.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分别进行讲解和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掌握栽蒜苗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实验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种植的基本原理。
六、拓展与应用: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在本节课上学到的知识,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一些拓展探究。
比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的栽种方式,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种植方式的区别和特点。
还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们尝试不同的种植方式,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种植方法。
此外,在拓展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关注生态环境,如何在种植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栽蒜苗的过程和方法。
2.运用数学知识对栽蒜苗进行计算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4.建立环保意识,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栽蒜苗的栽种、浇水等基本方法。
2.运用数学知识对栽蒜苗进行计算和测量。
3.发现和解决在栽种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学知识对栽蒜苗进行计算和测量。
2.发现和解决在栽种过程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栽蒜苗的过程,叫几名学生将下面的图片依次挂在黑板上:蒜苗图片1 蒜苗图片2 蒜苗图片3让学生看图片,回答栽蒜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注意哪些细节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 活动(30分钟)1.派组分配任务:每个小组负责栽植一盆蒜苗,记录栽种的过程和测量成长情况,注意观察和解决在栽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回答下列问题:(1)蒜苗成长的速度有多快?(2)蒜苗最终的高度和茎叶的数量有什么变化?(3)在栽种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2.派角色:每个角色要扮演一个具体的角色,比如园丁、助手、拍照者,分工明确、责任分明。
3.派工具:提供必要的园艺工具,比如铲子、水壶、尺子、相机等。
4.栽种蒜苗:每组根据分配好的任务,栽植蒜苗并记录下每天的成长情况,观察和解决在栽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总结(10分钟)每组汇报自己栽种蒜苗的情况和经验,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感受。
然后老师通过问答形式梳理栽种蒜苗的过程和方法,巩固学生对栽种蒜苗的理解和记忆。
4. 作业(5分钟)让学生将记录的栽种情况整理成文本,提交给老师,老师用文本编辑器打开并综合评价作业。
五、课堂延伸1.围绕栽蒜苗,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趣味性地讲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通过计算蒜苗高度等问题,巩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命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栽蒜苗(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栽蒜苗(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栽蒜苗的过程,掌握栽蒜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栽蒜苗的过程和方法2. 观察和记录蒜苗生长的数据3. 分析蒜苗生长的影响因素4. 交流栽蒜苗的心得体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栽蒜苗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和记录蒜苗生长的数据。
2. 教学难点:分析蒜苗生长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栽蒜苗的容器、蒜头、水、土壤、尺子等。
2. 学具:记录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栽蒜苗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栽蒜苗的相关内容。
1.2 提问:谁能来说一说栽蒜苗的过程和方法?2. 探究栽蒜苗的过程和方法2.1 讲解栽蒜苗的过程和方法2.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3. 观察和记录蒜苗生长的数据3.1 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蒜苗生长的数据3.2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师指导4. 分析蒜苗生长的影响因素4.1 讲解如何分析蒜苗生长的影响因素4.2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指导5. 交流栽蒜苗的心得体会5.1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5.2 教师总结6. 课堂小结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6.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7. 布置作业7.1 完成栽蒜苗的观察记录7.2 思考:如何改进栽蒜苗的方法,使蒜苗生长得更好?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操作、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栽蒜苗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
同时,通过交流心得体会,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栽蒜苗(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栽蒜苗(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轮作的概念,学会选择适合生长的蔬菜进行轮作,减少土壤营养的损失;
2.掌握栽植蒜苗的方法和时间,了解蒜苗的生长情况及其保护方法;
3.学会测量种植蒜苗的行距、株距以及数量;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
1.PPT讲解;
2.麦田上的蒜苗和种植工具。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观察麦田上的蒜苗,引导学生了解蒜苗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及其重要性;
2.在黑板上展示轮作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轮作。
二、讲解栽植蒜苗的方法和时间
1.首先,让学生了解蒜苗的种类和用途,了解蒜苗的生长期是什么时候;
2.然后,讲解栽植蒜苗的方法和时间,提示学生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土地、施肥、松土等;
3.强调培土时,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松土方法,不能伤害蒜苗。
三、测量种植蒜苗的行距、株距以及数量
1.讲解行距、株距和数量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关系;
2.让学生到田里进行实地测量,并让他们根据测量数据设计种植蒜苗的方案。
四、实操栽植蒜苗
1.根据前面制定的方案,学生们开始行动,将蒜苗栽入土中;
2.在栽植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和纠正他们可能犯的错误。
五、评价
1.让学生互相检查自己种植蒜苗的情况,进行正反馈和建议的交流;
2.提出总结性问题或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散思维。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们深入学习了轮作的概念和栽植蒜苗的方法,在实地操作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大自然,深刻体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 四下 栽蒜苗(2)教学设计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88~89页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
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
板书:数据变化。
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
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小组讨论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分步演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这么快就掌握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想不想从这样的统计图中看看自己的蒜苗的生长趋势呀?下面同学们就在附页4图二的格子纸上用你自己记录的数据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栽蒜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栽蒜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栽蒜苗的规律2. 栽蒜苗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栽蒜苗的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栽蒜苗规律的发现及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栽蒜苗(一)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栽蒜苗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蒜苗生长现象a. 出示实物蒜苗,引导学生观察蒜苗的生长过程。
b.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蒜苗生长的特点。
(2)探究栽蒜苗的规律a. 分组实验,每组栽种不同数量的蒜瓣,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
b.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栽蒜苗的规律。
(3)总结规律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栽蒜苗的规律。
b.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3. 实际应用(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栽蒜苗的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订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栽蒜苗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植物生长现象,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栽蒜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与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栽蒜苗的规律”部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栽蒜苗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蒜苗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植物生长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栽蒜苗的步骤和方法,蒜苗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栽蒜苗的技巧,培养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蒜头、花盆、泥土、水、剪刀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蒜头,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蒜头的特征。
- 提问:谁知道蒜头是如何生长成蒜苗的呢?2. 新课内容- 讲解栽蒜苗的步骤和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 分组讨论:如何栽种蒜苗才能让它生长得更好?-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操作-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栽蒜苗的实践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观察与记录- 学生观察并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包括长高、长叶等。
- 学生通过画笔描绘蒜苗的生长过程。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绘画作品,总结蒜苗的生长过程。
-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记录,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栽蒜苗的步骤和方法。
- 提醒学生关注蒜苗的生长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并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连续记录一周。
2. 家长协助,栽种其他植物,观察并记录生长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蒜苗的生长过程,掌握了栽蒜苗的步骤和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观察与记录环节,部分学生观察不够仔细,记录不够详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指导和记录方法的讲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栽蒜苗(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我们将掌握:
1.栽蒜苗的相关知识,包括时间、深度、间距、施肥等;
2.掌握计算栽植蒜苗所需要的数量、间距、深度等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栽植蒜苗所需要的数量、间距、深度等数学知识;
2.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动手实验;
2.通过实验感性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用图片或图表展示不同深度、间距、施肥等条件下蒜苗的生长情况。
并引导学生思考:不规范的栽植方式对植株生长有什么影响?
2. 讲解知识点(25分钟)
1.讲解蒜苗栽植的五个关键点:时间、栽种深度、间距、施肥、浇水,以及根据这些条件计算所需蒜苗数量的方法。
2.通过样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包括蒜苗数量计算、间距计算、深度计算等。
3. 动手实验(30分钟)
1.安排学生分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按照讲解的关键点,分别进行实验,即根据计算出来的数量、间距、深度等条件,进行标准化的栽植。
3.学生观察、记录生长情况,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4. 布置作业(5分钟)
要求学生在家里根据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蒜苗的栽种,并在一周后记录生长情况。
要求带回学校进行展示和讨论。
五、学习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栽植蒜苗的关键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实验和科学观察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栽蒜苗(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体会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因此,他们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借助已有的整数乘法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体会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体会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蒜苗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蒜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蒜苗的生长情况。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求出蒜苗的生长高度的总和,应该怎么计算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例如,0.5米 × 3 = 1.5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3《栽蒜苗(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栽蒜苗(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求平均数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蒜苗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蒜苗生长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蒜苗生长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相关资料,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蒜苗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蒜苗的生长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了蒜苗的哪些变化?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蒜苗生长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概念。
栽蒜苗(2)(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栽蒜苗(2)(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蒜的生长习性和生长条件;2.知道蒜的生长周期;3.掌握蒜苗的种植方法;4.理解蒜苗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1.掌握蒜苗的种植方法;2.理解蒜苗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理解蒜苗的注意事项;2.掌握适宜的时间和环境条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了解蒜的基本情况。
2. 预习(10分钟)分享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蒜苗成长情况,引出蒜苗的种植方法。
3. 讲解(10分钟)讲解蒜苗的种植方法:1.挑选健康的、无病虫害的蒜瓣,连同外层薄皮一起用中小型夹层袋盛放于冰箱里,保鲜3-5天,等到蒜瓣逐渐变绿后即可种植。
2.准备好土壤,或者选用无土栽培的方法。
3.将蒜瓣分离,每个蒜瓣朝上,插入土中,深度为约1.5-2倍蒜瓣的高度,蒜瓣与蒜瓣之间相隔3-5cm。
4.浇透水,盖上透明塑料膜,或用湿纱布覆盖。
4. 操练(25分钟)1.小组讨论讨论蒜苗的种植注意事项。
2.请家长配合,带领孩子一起品尝蒜苗,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
5. 总结(5分钟)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蒜苗的种植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亲手种植一盆蒜苗,记录种植过程;2.给蒜苗浇水,并观察和记录生长情况;3.在家用蒜苗烹饪一道美食,并拍照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观摩、讲解、操练、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蒜苗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在作业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品尝食物,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蒜苗的生长和食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操练环节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确保安全,避免误伤。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数学知识,如测量、计算、数据分析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栽蒜苗活动所需材料:蒜头、水、容器、尺子、计时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蒜苗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栽蒜苗的步骤和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蒜头的浸泡、容器的选择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栽蒜苗的实践活动,每组配备所需材料。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如测量蒜头的长度、计算容器的大小、记录生长情况等。
4. 观察与记录:学生在栽蒜苗的过程中,定期观察和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如高度、颜色等。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如计算蒜苗的平均生长速度、比较不同组别的生长情况等。
6. 总结与展示:每组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进行总结,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2. 结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结论,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反馈与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如研究不同因素对蒜苗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温度等。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写成小论文或报告,进行分享和交流。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植物园,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和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栽蒜苗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保持。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栽蒜苗(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栽蒜苗(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栽蒜苗的过程,并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栽蒜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 栽蒜苗所需的数学知识3. 实际操作与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栽蒜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栽蒜苗所需的数学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栽蒜苗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栽蒜苗所需的数学知识,如测量、计算、比例等。
3. 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栽蒜苗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栽蒜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反思自己在操作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观察力、思考力等。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评价学生的观察与记录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可以尝试自己栽种蒜苗,观察并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蒜苗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光照等,了解这些因素对蒜苗生长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栽蒜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栽蒜苗所需的数学知识。
2. 实物准备:蒜苗、土壤、花盆等。
3. 教学场地:栽蒜苗的实践操作场地。
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88~89页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
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
板书:数据变化。
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
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分步演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这么快就掌握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想不想从这样的统计图中看看自己的蒜苗的生长趋势呀?下面同学们就在附页4图二的格子纸上用你自己记录的数据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指生汇报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折线统计图看起来更精确,更美观。
三、实际应用,拓展新知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89页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四、反思巩固,发散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相处,老师发现我们四(2)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不知道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或还有什么疑问呢?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实践作业:生活中的哪些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刚才大家介绍的数学信息,选择你喜欢的收集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数学是无穷的科学,数学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我们学过的知道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与数学知道息息相关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希望大家今后多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栽蒜苗(二)
折线统计图
数据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