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医学概论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学习笔记(总结)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考试要求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含COPD)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包括分型、分期)、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复习要点【二慢性支气管炎】一、概述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理特点是早期气道上皮细胞的纤毛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增生、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晚期,粘膜萎缩、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结构破坏、进而出现肺气肿。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等。
(二)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因素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关。
三、病理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期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纤毛变短、粘连、倒伏、脱失。
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肥大增生、分泌旺盛,大量黏液潴留。
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增生。
四、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起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反复急性发作是慢支的一大特点,咳痰喘为其主要症状,秋冬好发。
疾病逐渐加重咳痰喘症状更加明显,可整日存在,并伴气急。
(一)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而病情加重。
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为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二)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
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音,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三)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
后期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片状阴影,以下肺明显。
(四)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
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一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一1.实验目的(1)能对支喘、支扩、肺炎等典型病例进行护理评估;(2)能简单阅读肺炎病人的胸片;(3)分析患者护理诊断;(4)能提出护理措施,学会休克肺的护理。
2.实验器材与对象血压计,听诊器;患者3.实验内容支喘、支扩、肺炎病人护理4.实验方法临床分组见习,指导教师简要讲解患者病情,学生收集典型患者资料,集中讨论。
5.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二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二1.实验目的(1)能正确评估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病人;(2)分析讨论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分析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4)能对慢阻肺病人给出健康指导,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5)学习氧疗护理。
2.实验器材与对象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患者3.实验内容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人护理4.实验方法指导教师带队,临床分组见习,收集典型患者资料并讨论。
5.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三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一1.实验目的(1)学会评估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判断病情;(2)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电图结果;(3)学会分析提出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诊断;(4)分析给出护理措施;(5)能对高血压、冠心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实验器材与对象血压计,听诊器,患者3.实验内容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护理4.实验方法临床分组见习,指导教师简要讲解患者病情,学生收集典型患者资料,集中讨论。
4学时实验四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二1.实验目的(1)能对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2)能分析患者护理诊断;(3)能根据心功能分级对患者指导活动与休息;(4)能对风心病患者给出健康教育。
2.实验器材与对象血压计,听诊器,患者3.实验内容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4.实验方法临床分组见习,指导教师简要讲解患者病情,学生收集典型患者资料,集中讨论。
5.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五消化系统疾病护理一1.实验目的(1)能对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护理评估;(2)能分析溃疡病人的并发症;(3)学会护理诊断提出;(4)能对患者给出饮食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执业药师第六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第六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多项选择题)1.社区获得性肺炎可选用的治疗抗菌药物有A.阿奇霉素B.磷霉素C.莫西沙星D.美罗培南E.头孢哌酮/舒巴坦答案:A,C,D,E2.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A.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B.发热超过38℃C.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D.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E.脓性气道分泌物答案:A,B,C,D,E3.下列疾病抗感染治疗的原则,哪些是正确的A.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治疗,体温正常3天后停药B.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及Ⅰ代头孢霉素C.克雷伯杆菌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至体温正常,咳痰基本消失即可停药D.疗程肺炎的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dE.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怀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
答案:A,B,D,E4.重度至危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药物主要有A.持续雾化吸入SABAB.短效抗胆碱药C.激素混悬液D.静脉茶碱类药物E.缓释茶碱片答案:A,B,C,D5.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过敏原性因素包括A.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家养宠物、蟑螂B.室外过敏原如花粉、草粉C.职业性过敏原如油漆、饲料、活性染料D.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E.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答案:A,B,C,D,E6.可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有A.糖皮质激素B.β2 受体激动剂C.白三烯受体阻断剂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E.抗胆碱药答案:A,B,C,D,E7.下列具有舒张支气管作用的药物是A.茶碱B.β受体阻滞剂C.胆碱能受体激动剂D.β2 受体激动剂E.β1 受体激动剂答案:A,D8.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危因素包括A.吸烟B.感染C.饮酒D.大气污染和粉尘E.遗传因素和肺发育不良答案:A,B,D,E9.有关规范应用白三烯受体阻断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作用较快B.无蓄积性C.不宜突然代替糖皮质激素D.不宜应用于急性发作的治疗E.不适用解除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答案:C,D,E10.支气管哮喘类型分为(有)A.急性发作期B.慢性持续期C.咳嗽变异性哮喘D.难治性哮喘E.重度性哮喘答案:A,B,C,D11.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是A.可待因B.氨茶碱C.异丙托溴铵D.扎鲁司特E.倍氯米松答案:B,C,D,E12.肺结核主要分为A.原发型肺结核B.继发型肺结核C.血行播散型肺结核D.急性粟粒型肺结核E.急性肺结核答案:A,B,C,D13.肺结核的治疗原则为A.早期:对确诊患者及早用药,以利于杀灭结核菌株B.联合: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C.适量:掌握发挥药物最大疗效而又产生最小的毒副作用,并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给予适合的给药剂量D.规律:在强化阶段和巩固阶段每日1次用药或每周2~3次间歇用药,均应有规律,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E.全程:完成抗结核杆菌的全程治疗,满足连续用药的时间,短程化疗通常为6~9个月答案:A,B,C,D,E14.以下抗结核药物中,具有"早期杀菌活性、灭菌活性、防止耐药"三大作用的药物是A.利福平B.异烟肼C.链霉素D.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答案:A,B15.临床上,推荐"顿服"的抗结核药物有A.利福平B.异烟肼C.利福喷汀D.氟喹诺酮类E.对氨基水杨酸钠答案:A,B,C,D16.以下抗结核药物中,可作为"防止耐药"应用的药物是A.氧氟沙星B.莫西沙星C.克拉霉素D.氯法齐明E.氨苄西林-克拉维酸答案:A,B,C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呼吸、感知和全身,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A.吸烟B.感染C.变态反应D.大气污染和粉尘E.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高反应性答案:A,B,D,E18.以下药物中,可以选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是A.可待因B.茶碱类C.曲尼司特D.扎鲁司特E.糖皮质激素答案:B,C,D,E19.β受体激动剂不能应用于哪些类型的哮喘患者A.心血管功能不全B.高血压C.甲亢D.孕妇E.消化不良答案:A,B,C,D20.茶碱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禁忌证包括A.倦怠B.过敏C.严重的心肌炎D.急性心肌梗死E.活动性消化溃疡答案:B,C,D,E2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的作用是A.迅速杀伤结核分枝杆菌,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性B.消灭组织内的结核菌,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C.防止耐药D.减轻症状E.避免继发性感染答案:A,B,C22.结核药物治疗原则正确的是A.早期指对确诊的结核患者及早用药B.至少联合2种以上药物C.适量指发挥最大疗效,而产生最小的毒副作用D.规律指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间断用药E.全程指完成全程治疗,满足连续用药的时间答案:A,B,C,D,E23.患者,男,72岁,患慢阻肺7年,昨日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憋、咳黄痰、咳嗽。
呼吸系统实验教案设计
呼吸系统是人体生理结构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也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关于呼吸系统的实验教学。
本篇文章将讨论一下呼吸系统实验教案的设计。
一、实验名称:呼吸系统运动实验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呼吸系统的运动方式,并且了解训练呼吸系统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呼吸带2.心率计3.血氧仪4.运动鞋5.轻便运动服四、实验步骤:1.准备运动服、运动鞋、呼吸带、心率计和血氧仪。
2.确定实验进行地点,选择室内或室外空气流通良好的场所。
3.将呼吸带绑在腰部,心率计和血氧仪分别装上。
4.进行热身运动。
5.进入呼吸系统训练环节,包括跑步、快走、跳绳、仰卧起坐等呼吸系统强化训练。
6.实验结束后,安静地坐下来,启动血氧仪,测定血氧饱和度。
7.同时记录心率、中断时间、呼吸速率等相关数据。
五、实验内容:1.学生通过本实验,了解呼吸系统的运动方式。
2.通过运动方式的强化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呼吸体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实验后还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记录,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掌握和监测。
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运动训练开始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防止运动后患有肌肉或关节损伤的情况。
2.气候炎热或者刮风、下雨等天气条件不适宜运动,应该改变实验进行时间或选择室内空气流通良好的环境进行。
3.初次接触这类实验的学生,要遵守教练和老师的指导。
4.进行运动训练的学生,在实验后或3天内应该监测自己是否出现疲乏等不适症状。
5.参加运动教学的学生不应该饱食或者空腹进行有效的运动。
七、该实验所得数据的分析:1.通过该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们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呼吸速率的变化。
2.同时还可以进行血氧饱和度的记录和分析,了解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3.该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为身体健康以及呼吸系统提供保障。
八、实验总结:1.通过该实验的实际操作,学生们对于呼吸系统的运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实验五: 呼吸系统
实验五: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治技术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二)、实验内容:
人工复制动物模型或自然病例(肺炎、肺气肿、胸膜炎),讨论典型的临床病例,临床症状观察:
1、动物的呼吸类型;
2、观察解释呼吸困难、咳嗽的表现与机理;
3、听诊肺、气管呼吸音的变化,练习听诊;
4、呼吸系统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2、血液学有关指标检查等,
(三)、实验方式与分组要求:
老师现场指导和学生亲自操作相结合,依据动物数量示教。
要求每组具体分工,相互配合完成实验。
自然病例或建立模型(呼吸困难或咳嗽)→观察临床症状→系统检查→制订治疗方案→实施。
气管注射训练
(四)、实验动物、实验材料与操作:
兔、犬等动物均可(病例剖检、实验室化验等); 3--6只。
常用药品、试剂、消毒品、消耗品、保定器具、防护用品等;如动物死亡,注意观察病理学变化。
(五)、试验用具、仪器设备
听诊器、体温计、生理盐水、注射器、抗凝剂及药物等。
(六)、思考题:
1、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有那些?
2、小叶性肺炎与大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3、慢性肺泡气肿的诊断要点。
4、依据诊断结果,每人写一个规范的治疗处方。
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化发展等所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的吸入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及其所致的并发症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内容较广,最常用的血细胞检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查和血清学诊断、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检查、过敏原检查等分别在有关章节已述,本章主要介绍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的一般检查,并结合前述内容论述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第一节痰液检查痰液(sputum)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所产生的分泌物。
生理状况下支气管粘膜腺体和杯状细胞可分泌少量粘液,有助于呼吸道粘膜保持湿润,健康人有时可咯出少量无色或灰白色粘液痰或泡沫样痰。
当呼吸系统由于各种原因使粘膜或肺泡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增加,渗出物或漏出物、感染的病原体、组织破坏产物和吸入的尘埃等混合在一起,使痰排出量增多,而且痰的性状及痰内成分也发生显著变化。
因此,痰液检查包括痰液的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一、适应症:各种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各类肺炎、细菌性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阿米巴肺脓肿、肺吸虫病、肺结核、艾滋病等。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癌、心功能不全肺淤血、肺栓塞、肺出血、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二、标本采集1、一般检查应该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宜,留痰时应先漱口,然后用力咯出气管深处痰液,放入清洁干燥的专用痰盒内送检。
注意不要将唾液混入。
2、细胞学检查可取上午9~10时深咳的痰液送检,尤其注意取有病理变化,如含血液、脓液的部分。
呼吸系统监测的实验报告
呼吸系统监测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呼吸系统进行监测,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呼吸参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进行呼吸的机制和器官的总称,包括鼻、喉、气管、肺等。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含氧气体,将其输送至体内,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分钟量等参数的测量。
实验装置:1. 呼吸频率测量仪:通过传感器测量呼吸的频率。
2. 密闭的呼吸系统:用来控制呼吸气体的供给和排出。
3. 呼吸深度测量仪:通过测量呼吸运动的幅度来估计呼吸的深度。
4. 呼吸分钟量计算仪:通过测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计算呼吸分钟量。
5. 二氧化碳检测仪:用来测量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实验步骤:1. 将呼吸频率测量仪放置在胸部上方,调整位置直到能够准确地测量呼吸频率。
2. 使用呼吸频率测量仪记录呼吸频率。
3. 将呼吸深度测量仪放置在胸部下方,调整位置直到能够准确地测量呼吸深度。
4. 使用呼吸深度测量仪记录呼吸深度。
5. 使用呼吸分钟量计算仪计算呼吸分钟量,即将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相乘。
6. 使用二氧化碳检测仪测量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 呼吸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呼吸的次数,通常为每分钟呼吸次数。
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2. 呼吸深度是呼吸幅度的大小,能够反映呼吸的深浅程度。
3. 呼吸分钟量是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乘积,用于衡量呼吸系统的工作能力,通常为6-10L/分钟。
4. 二氧化碳浓度是衡量呼吸二氧化碳排出的数量,正常人呼气时二氧化碳浓度为3-6%。
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的监测和测量,可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参数。
正常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分钟量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代谢,确保氧气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异常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分钟量可能是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的表现,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呼吸系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
3.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生命活动。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其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反射调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呼吸道的炎症、肿瘤、感染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内容1.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观察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
(2)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如气体交换、呼吸调节、防御功能等。
2. 呼吸运动的调节(1)观察正常呼吸运动曲线,记录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
(2)分析CO2、缺氧、增大无效腔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探讨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等调节机制。
3.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1)观察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如胸部X光、CT、肺功能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观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的解剖结构。
(2)记录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
(3)分析CO2、缺氧、增大无效腔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 实验二:呼吸运动的调节(1)观察正常呼吸运动曲线,记录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
(2)分析CO2、缺氧、增大无效腔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探讨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等调节机制。
3. 实验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1)观察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如胸部X光、CT、肺功能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观察结果: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组成,具有气体交换、呼吸调节、防御功能等生理功能。
(2)分析结果:CO2、缺氧、增大无效腔等因素可影响呼吸运动,使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发生改变。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范本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
标本36:描述:
诊断:
标本37:描述:
诊断:
诊断:
大叶性肺炎是炎症。
病变分四期:
诊断:二、组织图片:
描述:
慢性支气管炎以为主要症状,患者咳痰的基础是,常见的并发症是。
诊断:
小叶性肺炎是以炎症,病变常起始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
典型的病变特点是细支气管,管腔内。
患者常有的症状,常发生在和者。
诊断:
肺气肿是指。
多继发于等疾病,轻度和早期常症状,随着肺气肿程度加重,可出现等症状,甚至休息时。
病变继续发展,能呼吸的肺组织及所属毛细血管床,因而,常因此导
致。
呼吸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呼吸系统的生理调节机制;3. 学习呼吸系统疾病模型的制备和观察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主要由呼吸道、肺泡和呼吸肌组成。
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肺泡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从而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1.5-2.0kg)2. 实验器材: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传感器、气管插管、20ml及1ml注射器、橡皮管、刺激电极、20%氨基甲酸乙酯、CO2、乳酸、生理盐水、棉线、纱布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与固定取一只家兔,称重后,用剪刀剪去耳缘静脉上的毛。
用20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进行麻醉。
待家兔麻醉成功后,将其固定于手术台上。
2. 建立呼吸模型(1)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连接呼吸传感器和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时监测呼吸频率和幅度;(2)动脉插管:将动脉插管插入家兔动脉,连接三通管和生理盐水,用于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3)颈动脉插管:将颈动脉插管插入家兔颈动脉,连接生理盐水,用于监测血压。
3. 观察呼吸运动(1)正常呼吸曲线记录:观察家兔正常呼吸运动,记录呼吸频率、幅度和血压;(2)增加无效腔: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模拟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血压的变化;(3)CO2吸入: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浓度的CO2,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血压的变化;(4)乳酸吸入: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浓度的乳酸,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血压的变化;(5)缺氧:降低实验室内氧气浓度,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血压的变化。
4. 数据分析对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呼吸频率、幅度、血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呼吸系统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调节机制。
基础护理呼吸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正常值。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呼吸的方法。
4. 了解呼吸异常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5. 提高护理人员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系统,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呼吸运动由呼吸中枢控制,包括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呼吸频率和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正常成年人。
2. 实验器材:秒表、棉絮、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 让受试者静坐或静卧,放松身体。
- 观察受试者的胸腹部起伏情况,记录一吸一呼的时间。
- 使用秒表记录一分钟内的呼吸次数。
- 使用棉絮放在受试者的鼻孔处,观察棉絮摆动的次数。
2. 听诊呼吸音:- 使用听诊器分别听诊受试者的胸部和背部,观察呼吸音的性质和强度。
- 注意听诊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和心音等。
3. 测量体温和血压:- 使用体温计测量受试者的体温。
- 使用血压计测量受试者的血压。
4. 观察呼吸节律:- 观察受试者的呼吸是否均匀,有无呼吸暂停或呼吸过速等情况。
5. 记录实验数据:- 将受试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体温和血压等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呼吸频率:受试者的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符合正常范围。
2. 呼吸深度:受试者的呼吸深度适中,胸腹部起伏明显。
3. 呼吸音:听诊受试者的呼吸音清晰,无异常。
4. 体温和血压:受试者的体温和血压正常。
六、讨论1. 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正常值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识别呼吸异常。
2. 观察呼吸的方法包括观察胸腹部起伏、听诊呼吸音、测量体温和血压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状况。
3. 呼吸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肺炎、哮喘、心衰等。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护理学实验报告班级组别姓名座号实验内容实验一呼吸系统及其疾病护理案例分析课患者周先生,75岁,因咳嗽、咳痰25年余,胸闷气急半月,双下肢水肿10d入院。
患者入院2周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急,呈进行性加重,短程步行即气急,10d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外院治疗后水肿消退明显,但仍有气急,咳少量白粘痰。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5年,吸烟50年,20支/d。
查体:T37.2℃,P65次/分,R16次/分,BP130/90mmHg。
神志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两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水肿,神经系统正常。
实验室检查:WBC12×109/L动脉血气分析示:pH7.356,PaCO269.7mmHg,PaO257.5 mmHg,SO274.9%肺功能检查提示:FEV1/FVC65%心电图检查提示:肺型P波,P电压≥0.2mV,P电轴>+80°,即右心室肥大1、最可能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初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诊断依据: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排出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FEV1/FVC<70%。
患者有慢性肺胸疾病,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即可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精神神经症状和PaO2<60 mmHg,PaCO2>50mmHg。
该患者长期吸烟,有慢性咳嗽、咳痰史,胸闷、气急,呈进行性加重。
查体:桶装胸、双下肢水肿;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动脉血气分析示:呼吸衰竭2、该患者目前的首优护理问题是什么?相关的护理措施有哪些?首优护理问题是: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及一定的温湿度,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机体耗氧量(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中等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因病人有水肿,要摄入低盐饮食,控制饮水量。
病理实验:呼吸系统疾病
➢ 呼吸性细支气管 ➢ 肺泡管
Respiratory portion 肺气肿
➢ 肺泡囊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腺 泡 中 央 型 肺 气 肿
全腺泡型肺气肿
Panlobular emphysema
全腺泡型肺气肿
全腺泡型肺气肿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From Bronchi to Lungs
Normal Lung
➢ trachea ➢ 1 bronchi (enter lungs at hilus,
complete cartilage rings)
➢ 2 bronchi (from now on cartilage
plates)
➢ 3 bronchi
小 叶 性 肺 炎
小叶性肺炎
矽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onducting portion
➢ Bronchioles (lack of cartilage and
submhioles Respiratory
➢ Respiratory bronchioles portion
➢ Alveolar ducts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大 叶 性 肺 炎
大叶性肺炎--充血水肿期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大叶性肺炎--溶解消散期
肺肉质变(carnification)
肺肉质变(carnification)
From Bronchi to Lungs
人体结构实训报告呼吸系统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掌握呼吸系统各器官的解剖位置和生理作用,为后续学习呼吸系统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训对象呼吸系统五、实训内容1. 呼吸系统的组成2. 呼吸道各器官的解剖结构3. 肺的解剖结构4.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六、实训过程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2)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由许多肺泡构成。
2. 呼吸道各器官的解剖结构(1)鼻腔:位于颅底与上颌骨之间,是气体出入的门户,具有感受嗅觉的功能。
(2)咽:位于颅底与胸腔之间,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3)喉:位于咽与气管之间,是发音器官,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等构成。
(4)气管:位于喉与支气管之间,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5)支气管:分为左右两支,进入左右肺。
3. 肺的解剖结构肺位于胸腔内,由许多肺泡构成。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4.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1)气体交换: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呼吸调节:通过调节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奏,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防御功能:呼吸道黏膜和分泌物具有过滤、清洁、湿润和杀灭细菌等作用,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肺。
(4)发音功能:喉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使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七、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了解了呼吸道各器官的解剖位置和生理作用,为后续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八、实训体会1. 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系统各器官的解剖结构紧密相连,共同完成气体交换、呼吸调节、防御和发音等功能。
3.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的实训报告结果
一、实训目的本次呼吸系统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内容1.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学- 通过解剖学实验,观察肺、气管、支气管、喉等呼吸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 学习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运动、气体交换、呼吸调节等。
2.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 学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方法。
- 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胸部X光、CT、肺功能等)进行疾病诊断。
3.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机械通气等。
- 观察和参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
4.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学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氧疗护理、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等。
四、实训结果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在理论考试中,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理论知识掌握率达到90%以上。
2. 临床实践能力提升- 在实训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临床实践,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环节,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断能力。
- 在观察和参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 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实训,我熟练掌握了呼吸系统常用检查方法和护理操作,如胸部听诊、吸氧护理、呼吸机使用等。
- 在实际操作考核中,我操作准确,技能水平达到预期目标。
4. 团队协作能力加强- 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和带教老师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了各项实训任务。
- 通过团队协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分享信息、分工合作,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加强。
五、实训总结本次呼吸系统实训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实训的总结: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疾病实验操作步骤
呼吸系统疾病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目的:探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1. 小鼠模型(例如BALB/c小鼠)2. 空气污染物物质(例如二氧化硫)3.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工具和设备(例如肺功能仪)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获取足够数量的BALB/c小鼠,确保它们在实验期间能够获得适当的饲养、环境和照顾。
b. 准备好所需的空气污染物物质,例如二氧化硫。
c. 确保所有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工具和设备都正常工作。
2. 实验组设置:a.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b. 实验组小鼠暴露于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物质中,对照组小鼠则暴露于普通空气中。
c. 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浓度和时间的暴露组。
3. 疾病发病过程观察:a. 定期观察实验组中小鼠出现的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如咳嗽、气促等,记录病情变化。
b. 对照组小鼠应无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4.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a. 使用肺功能仪等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进行定期检测。
b. 记录肺活量、呼气流速等呼吸系统功能指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5. 实验数据分析:a. 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b.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严重程度以及诊断指标的差异。
6. 结果与讨论:a.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结果展示与讨论,包括疾病发生的机制、诊断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可能的限制等内容。
b. 提出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如不同污染物物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比较、治疗方案的改进等。
7. 结论:a. 总结实验结果与讨论的内容,得出结论。
b. 指出该实验对于理解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8. 参考文献:a. 引用参考文献,确保实验过程及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小鼠的福利和实验伦理问题。
2. 所有操作要谨慎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
3. 在记录和分析数据时,要保持客观和准确。
4. 要依据实验设计和结果,合理推断和解释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实验
高 分 化 鳞 癌
高分化鳞癌
中 分 化 鳞 癌
中分化鳞癌
低 分 化 鳞 癌
⒎肺癌(lung cancer)
腺癌(adenocarcinoma)
镜下:高分化腺癌癌巢呈腺腔样结构,可伴 有粘液分泌,也可增生呈乳头状结构;中度 分化型腺癌癌细胞紧密相邻,常多层排列成 腺腔状或呈实体癌巢,也可伴有粘液分泌; 低分化型腺癌癌细胞排列成实心的细胞索, 偶见分泌粘液和腺腔样结构,或呈筛网状结 构,癌细胞异型性明显;
呼吸系统疾病实验
赣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缪作华
一、目的要求
⒈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 张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及 临床病理联系。 ⒉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 肺炎的病变特点,熟悉其相应临床表现 及并发症。 ⒊熟悉肺癌、鼻咽癌的病变特点。 ⒋了解矽肺的病理特征。
二、实习内容
大 体 标 本
⑴慢性扁桃体炎 ⑵鼻咽癌 ⑶支气管扩张症 ⑷肺气肿 ⑸慢性肺源性心 脏病 ⑹大叶性肺炎 ⑺小叶性肺炎 ⑻间质性肺炎 ⑼矽肺 ⑽肺癌
组织切片
⑴慢性支气管炎 ⑵肺气肿 ⑶大叶性肺炎 ⑷小叶性肺炎 ⑸间质性肺炎 ⑹矽肺 ⑺鼻咽癌 ⑻肺癌
常见疾病的 肉眼及镜下特点
⒈慢性扁桃体炎 (chronic tonsillitis)
二、病例讨论㈠
患者刘XX,男性,68岁,因心悸,气短,腹胀, 双下肢浮肿五天来院就诊。10年来病人经常出现 咳嗽,咳痰,尤以冬季为甚,。近5年以来,自 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有时双下肢浮肿, 但经过休息可以缓解。5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 出现腹胀,不能平卧。病人有吸烟史48年。体格 检查:病人端坐呼吸,神智清楚,口唇紫绀,颈 静脉怒张,桶状胸,心音遥远。肝脏下缘在右锁 骨中线肋缘下4cm,剑突下8m,脾脏在肋下缘可 以触及,腹部叩诊可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 性浮肿。化验室检查:WBC 12.0X109/L,Pa02 9.8kPa(74mmHg),PaC02 8。0kPa(60mm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肺气肿、肺心病、间质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3.掌握肺癌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1.肺气肿:肺显著膨胀,边缘钝圆,颜色变淡,组织柔软失去弹性;切面肺组织呈蜂窝状,可见肺大泡形成。
肺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黑色斑点,此乃碳末沉着。
2.支气管扩张症:肺内的支气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扩张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可直达胸膜下,其管径比正常时大2~3倍,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常见脓性渗出物。
3.肺源性心脏病:心脏增大,外观呈球形,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右心室壁明显增厚(肺动脉瓣下2厘米处肌壁厚度大于0.5厘米),右心腔明显扩张,各瓣膜无明显异常。
4.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左肺下叶)增大,质实如肝,切面灰白色,呈颗粒状,肺表面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物。
5.小叶性肺炎:肺切面见多发性、散在分布的灰黄色实变病灶,病灶范围约1平方厘米(相当于肺小叶范围),下叶部分区域病灶互相融合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6.肺癌
中央型:肿瘤位于肺门处,灰白色,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向外周肺组织呈树根状浸润,癌块周围可有卫星灶;受累及的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的剖面上,在因炭尘沉着而黑染的背景上呈现灰白色的转移性癌灶。
周围型:肿瘤位于肺叶的周边区域,呈不规则形或结节状,直径多在2~8厘米之间,灰白色、境界不甚清楚,无包膜。
(二)病理切片观察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呈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粘膜上皮脱落或见杯状细胞增生,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粘液腺增生肥大、数量增多;管壁充血、水肿、慢性炎细胞浸润。
2.肺气肿:肺泡腔弥漫性显著扩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变窄、数目减少;肺泡间隔变窄,肺泡间孔扩张,部分肺泡壁断裂,相邻的的肺泡腔彼此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肺大泡)。
3.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这些纤维素彼此连接成网状,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漏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较少。
4.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变窄,肺泡壁毛细血管因受压呈缺血状态,肺泡腔内含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其网眼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相邻肺泡腔中的纤维素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
5.小叶性肺炎:肺组织内呈现多发性、散在的渗出性病灶(每一病灶相当于一个肺小叶)。
病灶中心为发炎的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常有坏死、脱落,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周围所属肺泡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也可见少量单核细胞、纤维素、红细胞;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并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三、作业绘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镜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