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学案
《与妻书》教案简编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与妻书》教案简编适用年级:高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妻书》。
(2)理解《与妻书》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文本内容。
(3)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及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与妻书》。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爱意和忠诚精神。
(2)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夫妻情感观,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与妻书》。
(2)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及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作者情感的细腻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林觉民及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与妻书》,感受文本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及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妻子的深厚爱意和忠诚精神。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5. 课堂小结(2)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与妻书》。
2. 分析《与妻书》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与妻书》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修辞分析及个人感悟。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与妻书》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能够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2)学习作者英勇献身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子。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林则徐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妻书》,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僻词汇和句子。
(2)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子。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2)学习作者英勇献身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僻词汇和句子。
3. 结合课文,思考如何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生动讲解: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024年语文教案-《与妻书》
一、教案基本信息《与妻书》适用年级: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僻词语的含义。
2. 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能够理解并感悟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作者写作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僻词语,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4.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分享讨论成果。
3. 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僻词语。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生僻词语,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4.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分享讨论成果。
3. 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与妻书》2. 注释资料: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注释,帮助理解课文。
3. 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
《与妻书》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与妻书》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文中所用典故,及其相关成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
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
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
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
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
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与妻书》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主题思想。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人生、爱情和牺牲的思考。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与妻书》是南朝梁时期文学家萧统写给妻子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1.2.2 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1.2.3 文化背景:介绍萧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环境,激发学生对《与妻书》的兴趣。
2.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4 课堂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感受课文中的爱情和牺牲精神。
2.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讨论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3.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3 课堂测试: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材:《与妻书》相关教材或选集。
4.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学资料和学术研究。
4.3 多媒体工具:投影仪、PPT等,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4.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增加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背景,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高中语文必修统编人教版教学方案〖与妻书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与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妻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女士的绝笔书,其中的真挚感情让千千万万的人唏嘘不已,要求“了解古代应用文为时而作的特点,并从中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学习前面应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应用文(书信)的相关知识,把握书信的写法。
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了解古代应用文为时而作的特点,并从中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学生在学习前面应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应用文(书信)的相关知识,把握书信的写法,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尝试写信。
教学目标1理解书信内容,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积累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进一步巩固文言句式知识。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对古代的书信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文化传承与理解:以情激情,用烈士对妻子和民族的真情来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1.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2.理解文章中抒情与说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内容回顾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一)作者反复强调“吾至爱汝”“吾爱汝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至爱”?找出感受最深的片断,读一读,说一说。
【点拨】:回忆三件事:1.后死担悲,不愿留苦与汝;2.新婚生活,甜蜜忧伤;3.欲告未告,恐汝担忧。
表现至爱之情,寓情于事,感人至深。
尤其第二件事:新婚生活,甜蜜忧伤。
回忆新婚生活。
叙述细致,描写优美。
寓情于事,句句含情。
花前月下,并肩携手,低声细语,无话不谈。
11.2 《与妻书》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设想: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
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
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
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教学难点两个爱如何统一。
突破口:理出文章中体现思想情感脉络的关键句;剖析第二、四段中的说理。
因为在这节中,作者在深爱妻子的基础上,把情感推广升华,延伸到天下更多的夫妻感情,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个人之爱升华到家国之爱,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二、背景和资料1、九十年前,中国也有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引出林觉民——《与妻书》2、资料介绍:黄花岗起义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林觉民。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福建闽侯人。
1907年自费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春回家乡,约集革命同志,参加广州起义。
〖2021年整理〗《《与妻书》优质2》优秀教案4
《与妻书》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3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学习革命前辈牺牲自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本文重点实词、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
2分析林觉民的形象。
3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分析作者的形象。
2比较《与妻书》与《谏逐客书》。
教学设计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
然而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
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青云贯天,梦里遥望,低低切切,千百年后的三月,我也无悔,我也无怨。
”听着这感人的歌曲,一个名字闪现在脑海,他就是林觉民。
透过一段血色的爱情,一滴大恸的泪滴,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我们看到了那个为了普天下人民的幸福而毅然赴死的烈士——林觉民的光辉形象。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营造气氛。
)二、文本解读,难点突破1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生共同讨论。
示例:(1)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明确:这句话说明作者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痛苦矛盾的心情。
饱含深情,无限沉痛,催人泪下。
(2)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明确: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
作者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死”——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去;第二种情况:“离”——“即可不死”,也可能“离散不相见”,“较死为苦”。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能够把握《与妻书》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3)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的忠诚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与妻书》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3.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妻书》的文本材料。
2. 教师准备相关的作者背景、写作背景资料。
3. 教师准备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则徐的生平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妻书》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与妻书》,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标注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的忠诚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庭观念。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与妻书》的阅读笔记。
(2)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本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与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学案
《与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比较,深入分析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2.通过诵读感悟,深入体会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来源于作者至情与至理的交融。
3.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为天下谋永福”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1.理解文中典故所表达的情感2.多种表达方式交融来凸显情感和深入说理。
三、教学设想本文是近代作品,又是一封家书,语言浅近平易,使用了杂有白话成份的通俗文言,所以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文言教学点难度不算很大,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及有关资料基本能读懂文章,体会情感。
在课前我先发放学案,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背景,了解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以及初步体会此典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情感;靠自己的能力进行有关字、词的文言知识点梳理。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针对同学们在学案学习中出现的知识难点进行点拨,并通过提问检测其掌握程度。
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自主性。
而本课时的重点则放在内容的梳理和情感的把握上,体会作者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让自己的至情与至理得以充分的体现,也让妻子能“尽吾意”,理解“我”的选择,借以突显作者的铁骨柔情,为循大义而抛私情,儿女情长和英雄气壮两相融和的可歌可泣的形象和可贵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读书交流:(学生活动)请你用一句话写写林觉民给你的印象。
如:我读到了一个的林觉民。
小结:插入简单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和作者介绍。
整体感知思考:1.本文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内容,你会用文中的哪句话?2.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吾至爱汝”?哪些地方写的是“勇于就死”的呢?三)深入鉴赏3、4段。
(注意层次划分:吾至爱汝——勇于就死)学生朗读3-4段前部分。
(“吾至爱汝”部分)思考:1)本部分写了几件事表达“吾至爱汝”?你能试着用文言句子来概括这几件事吗?2)老师出示改写片段与原文对照吾至爱汝,吾尝愿汝先于吾死,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令汝担悲。
《与妻书》第二课时
(三)研学活动第三站:广州市黄花岗烈士陵园 研学任务三:为林觉民们写一幅挽联。
研学作业:
这封“最难忘的革命家书”,文字优美瑰丽, 情感悲抑纠结,妻子陈意映读后心刀绞,几欲赴死 ;儿子林仲新读后奋发图强,承父伟志;干百万革 命者读后前赴后继,以身报国;新时代的中学生读 后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生活中有无数个“你”读过这份家书,“你” 是谁?“你最想对林觉民说什么?请用书信的形式 表达“你”的内心所想,400字左右。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国家不负卿
——《与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研学目标:
一、通过研学活动和文本中的三组矛盾,感受林觉民 烈士对妻子和国家深挚的爱。
二、沉潜涵泳,把握感情线索,体会林觉民烈士写作 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境界。
(一)研学活动第一站:福建省博物院 研学任务一:假如你是讲解员,请你简要 介绍林觉民的觉民故居
研学任务二:假如你是林觉民的后人,如何回答 研学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文章第三、四段追忆夫妻之间的三件往事,不是更增加 妻子的痛苦吗?这和他写信的初衷是否矛盾?
问题二:林觉民“吾至爱汝”和“勇于就死”是否矛盾?
问题三:陈意映“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和书信结尾“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中的“不解处”是 否矛盾?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与妻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牺牲精神。
(2)培养学生对家庭、爱情的尊重和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与妻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
(2)提问:你们对爱情和家庭有什么看法和经历?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与妻书》。
(2)学生总结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课文《与妻书》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与妻书》的启发,写一篇给亲近人的信。
(2)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与妻书》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与课文《与妻书》相关的主题。
(2)各小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准备进行全班分享。
2. 全班分享:(1)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研究和讨论成果。
(完整版)《与妻书》教学设计
《与妻书》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林觉民及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语言、情感的魅力。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5、文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真切感人,扣人心弦。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作者简介: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人。
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
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
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
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题目解说:明确: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另一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背景资料: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
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4推荐阅读一些关于陶渊明和《与妻书》的研究论文或评论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解读和评价。
2.拓展要求:
2.1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推荐的材料,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并做好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与妻书》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与妻书》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与妻书》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学习者分析
1.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学生也学习过一些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普遍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作品。在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学习,希望能够互相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1-2节《与妻书》。本书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本节课将围绕这封家书,深入解读文本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学会欣赏古代文学的美。
《与妻书》学案(精)
《与妻书》学案【文本解读】林觉民作《与妻书》,与妻诀别,倾诉衷肠,一面表达对妻子的至爱,或直抒胸臆,或追忆往昔,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晓以国家大义,时时作解释和安慰。
“吾至爱汝”的深情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诵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线索,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素养目标】1.了解林觉民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疏通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理解句子含义,感悟文中的至情至性。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和议论的写法。
4.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
”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
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
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2.相关背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
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与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的忠诚。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
3.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林则徐的生平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妻书》,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妻子的深厚感情。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的忠诚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3. 选取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培养语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情感教育法,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高中语文《与妻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与妻书【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作者作品介绍: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印发给学生)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
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踏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
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
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踏死地的崇高精神。
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
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1.其:吾望其言是实(这,指示代词)今则望其真有(它,代词)卒不忍独善其身(自己,代词)汝其勿悲(表祈使,规劝)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们,代词)2.与:与妻书(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吾先死留苦与汝(给,动词)3.至:吾至爱汝(极,最,副词)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副词)词类活用:1.汝幸偶我(意动,以……为配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作动,尊敬)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作动,爱护)4.称心快意(使动,使意快)四、文本研读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比较,深入分析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2.通过诵读感悟,深入体会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来源于作者至情与至理的交融。
3.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为天下谋永福”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1.理解文中典故所表达的情感2.多种表达方式交融来凸显情感和深入说理。
三、教学设想本文是近代作品,又是一封家书,语言浅近平易,使用了杂有白话成份的通俗文言,所以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文言教学点难度不算很大,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及有关资料基本能读懂文章,体会情感。
在课前我先发放学案,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背景,了解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以及初步体会此典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情感;靠自己的能力进行有关字、词的文言知识点梳理。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针对同学们在学案学习中出现的知识难点进行点拨,并通过提问检测其掌握程度。
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自主性。
而本课时的重点则放在内容的梳理和情感的把握上,体会作者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让自己的至情与至理得以充分的体现,也让妻子能“尽吾意”,理解“我”的选择,借以突显作者的铁骨柔情,为循大义而抛私情,儿女情长和英雄气壮两相融和的可歌可泣的形象和可贵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读书交流:(学生活动)请你用一句话写写林觉民给你的印象。
如:我读到了一个的林觉民。
小结:插入简单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和作者介绍。
整体感知思考:1.本文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内容,你会用文中的哪句话?2.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
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吾至爱汝”?哪些地方写的是“勇于就死”的呢?三)深入鉴赏3、4段。
(注意层次划分:吾至爱汝——勇于就死)学生朗读3-4段前部分。
(“吾至爱汝”部分)思考:1)本部分写了几件事表达“吾至爱汝”?你能试着用文言句子来概括这几件事吗?2)老师出示改写片段与原文对照吾至爱汝,吾尝愿汝先于吾死,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令汝担悲。
吾与汝初婚,并肩携手,两情依依。
前十余日归家,吾见汝之有身也,恐不胜长途跋涉、路途艰险之苦,未能以此行语汝。
吾爱汝之心,天地可鉴。
改写片断读来平淡,与原文相比,它到底少了些什么?你体会到原文写得动人之处在哪里?(从比较中分析文章的精彩之处)小结:细节描写,深情叙述为抒情铺垫3)请同学朗读此片段,并请大家思考:这部分的文笔极为细腻,突显自己对妻子的深情,你会认为这样的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有损他的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吗?小结:愈写夫妻恩爱之深,愈见夫妻生死离别之情重,愈衬托他舍此捐躯的高尚情操,读来更显哀婉悲痛。
4)归纳:突出艺术特点(以情说理)2.本文是绝无粉饰的内心世界的展示,在爱妻和爱国之间的抉择尤其体现林觉民内心的痛苦,他那么深爱自己的妻子,为何最终还是离她远去,选择赴死呢?请同学朗读第4段后部分。
1)思考:他那么深爱自己的妻子,为何最终还是离她远去,选择赴死呢?重点句: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归纳:突出艺术特点(以事说理)四)探讨:这封《与妻书》情理交融,大情与大理充满在整封书信之中,林觉民最终选择了一条赴死之路,为国捐躯之路,在离妻别子的抉择之中,他到底还有没为妻子考虑,为自己的小家考虑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男子呢?请你把自己的认识体会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活动:为林觉民或他的《与妻书》写一幅对联(课堂小组推荐作品展示)五)总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的一个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真算奇男子。
”(两广总督张鸣歧)———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敬哉!六)课外随笔(一封家书):假如你现在是一名高三学生,现在正面临着高考志愿的填报问题。
你很想考到外省名校去,但你的父母很舍不得你,很想你能留在他们的身边,认为读省内名校都是不错的选择。
请你给你父母写一封家书,表达你对你父母割舍不下的情感和阐明你要填报外省院校的理由。
《与妻书》学案一、了解《与妻书》的写作背景二、梳理基本字词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1.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灵尚依依旁汝也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2.一词多义书:(①动词。
书写,记载。
②名词。
文字、书信、文书、书籍、书法。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意洞手书罄竹难书志:(①心意、志向。
②记忆。
③记述。
④标志。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永志不忘志怪小说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望:(①动词。
向远处看。
②动词。
盼望、期望。
③动词。
临近。
④动词。
观察。
⑤名词,希望。
⑥名词,名望、声望。
⑦名词。
农历十五左右。
)适冬之望日前后吾亦望其言是实吾令人望其气,皆为虎龙,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其:(①代词。
代第三人称,他,它(他的,它的)。
②代词。
代第一人称,我的,自己的。
③代词。
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些,那里。
④代词。
指示代词,其中的。
⑤副词。
表示揣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
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希望”等。
⑥连词。
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⑦助词。
其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今望其真有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卒不忍独善其身吾望其言是实汝其勿悲汝其善抚之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以(①介词。
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用、拿、凭、依据、按照、用…‥的身份。
②介词:起提宾的作用,“把”。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
可译为“在”“从”。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 “率领”。
⑥连词。
表并列、递进、承接、目的、因果、修饰关系。
⑦副词,通“已”,已经。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且以汝之有身也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汝不必以无侣悲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而:(①连词。
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修饰关系。
②代词。
第二人称,你、你的。
③语气助词。
相当于“罢了”。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谓吾忍舍汝而死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汝幸而偶我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相:(xiāng, ①互相。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及与汝相对当哭相和也3.词类活用(类型:名作动、形作动、动作名、形作名、名作状、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汝幸偶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瓜分之日可以死称心快意卒不忍独善其身意洞手书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4.特殊句式:(类型: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1)汝体吾之心于啼泣之余2)吾与并肩携手3)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4)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5)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6)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三、了解文章中的典故,体会作者引用典故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眼成穿4)骨化石5)破镜能重圆6)独善其身四、请你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试着口头翻译,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五、资料:为林觉民和陈意映写的相关歌词《意映卿卿》(词:许乃胜曲:苏来唱:李建复)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
然而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
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青云贯天。
梦里遥望,低低切切,千百年后的三月,我也无悔,我也无怨。
《诀别》词:童安格、刘虞瑞曲:童安格) 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觉——遥寄林觉民》(词曲:齐豫) 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再开始,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地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地付出都化作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当我寂寞那么真,我还是得相信,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