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思考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4abd58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1.png)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生需要学习体育科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课程,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学习,他们将了解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体育教学、训练和管理等相关技能,为将来从事社会体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事业中,组织和协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育活动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资源的协作。
因此,学生需要学习组织与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等课程,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社会体育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在社会体育工作中,与人沟通和提供优质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学生需要学习体育心理学、体育经济学等课程,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为将来从事社会体育咨询、推广和服务工作做好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体育科学类课程:包括体育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科学理解和分析能力。
2.体育教育类课程:包括体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
3.运动训练类课程:包括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方法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训练能力和技能。
4.体育管理类课程:包括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
5.社会体育实践类课程:包括社会体育实践、体育推广与服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通过以上的课程体系,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社会体育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0a94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8.png)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包括体育健身、运动竞技以及体育教育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增加以及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展开,探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1. 锻炼和培养专业技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专业的体育理论和技能,熟悉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培养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2. 提高社会体育服务质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社会体育服务的质量。
他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体育教学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体育健身和运动竞技,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3. 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他们可以担任体育设施管理、体育组织管理、体育赛事策划等职务,推动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1. 培养专业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他们应该熟悉体育科学知识、了解运动生理学、掌握体育训练方法、具备体育教学能力等。
2. 培养领导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体育活动。
他们应该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推进体育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培养创新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对体育事业的新理念、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引领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1. 体育理论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等。
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为例
![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4233cdaa00b52acfc7ca9d.png)
质 。“ 社会体育专 业培 养 目标 ” 顾名 思义 , 就 是指 “ 会体 , 也 社
育” 作为“ 体育学 ” 的五个专业之一 , 应该干些什 么 , 它与其他 四 个 专业 相比 , 其专业 特 色在 哪里?关 于这 个 问题 , 国相关专 我 家、 学者是众说纷纭 , 并列 出大量论证来 证明 自己的观点。
ce r o s ttk r e e n no a c u t n e lcs血e p a t a d c t n o t d n s o s let e e l a ,d n’ a e ma k t ma di t c o n a d n ge t c d r ci l u ai fsu e t.T o v h s c e o
有 学者认 为 : 会体 育指 导和社 区服务 、 育产业 和体 在社 体
d vlpn iet n o rfsin p ligd cme tr to ,te p p rsu iste t iig g a fsca e eo igdrci fp oeso .A pyn ou nayme d h a e tde r nn olo o il o h h a
sot s e i i .T e rsl n ia h t T e t i i 啪 o ca s ot s ei i f u o n r i n t p r c ly h eut id t t : r nn g s p at s c e a h a g fs il p r p ca t o rcu t s o o s ly o y
f rt eb ng y l o ils o t p cai . o e n c ce o s a p r s e i t h i f c s l y 。
Ke r s sca prs s e il ;o l ywo d :o ils t;p cai ga o y t
我国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反思——参照美国大学教育目标
![我国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反思——参照美国大学教育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c643cc0a0740be1e650e9a4e.png)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l fC e g uS ot ies y o ma h n d p r Unv ri o t
Vo . 7 13 No. 2. O1 1 2 l
我 国体 育 院校社 会 体 育 专 业 课 程设 置反 思
关键 词 : 育院校 ; 体 社会体育专业 ; 程 课
中图分 类号 : 8 74 G 0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14 2 1 ) 2— 0 8— 3 10 95 ( 0 1 1 0 8 0
I to p cin n t eCu rc lm fS ca p rsS e i l fCh n s p rs Un v r i e s d n r s e t s o h r iu u o o ilS o t p cat o i e eS o y o t i e st sBa e i
Ab t a t h sp p r a e n t e g as o me i a n e g a u t d c t n,r s r c :T i a e ,b s d o h o l f A r n u d r r d ae e u a o c i e— e a n s t e t r e w l x mie e el— h h k o n s o t u ie st s i i a i e ns o er c riu u o o i ls o t s e i t . T e c n r s n s o tt a n w p r n v ri e n Ch n n tr a ft i u r l ms f rs ca p r p c a y s i h c s l h o ta tf d u t i h h r x s s me p o lms i h i u r l ms u h a h n u f in y i x r s in a i t r n n , h u t r te e e i o r b e n t er c riu u ,s c s t e i s f c e c n e p e so b l y t i i g t e f r e t c i i a h s e gh n n ft ed v lp n f r ia i k n bl y h ea s n e o r l e s n n n tr e o a ea o s i r t n t e ig o e eo me t i c l n i ga i t ,t b e c fmo a a i ga d i ep r n lrl t n h p h oc t h t i r o n s i p o t n C U e ,t e n ro n s fg n r lk o ld e c u s s a d t e o e w emi g o c p t n o r fs in lc u — r moi O r s h ar w e so e e a n w e g o r e n h v r h l n c u a o fp o e s a o r o s i o s s t .T e p p rf al u g ss s me t s w e k n l n rs c a p r a e tt i i g e ,ec h a e n l s g e t o p h n ma i g p a sf i s o t t n r n n . i y i o o l sl a Ke r s s ot o e e n n v r i e ;s c a p r p c at ;C U e y wo d :p r c  ̄ g sa d u i est s o ils o t s e il s i s y Or s C C n mb r c 0 . L u e : 87 4 D c me tc d : o u n o e A A t l I 10 — 1 4 2 1 ) 2一 0 8— 3 rc i e D:0 1 9 5 ( 0 1 1 o 8 0
浅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浅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e8bda874168884868762d6b7.png)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思考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1137db2f121dd36a32d8240.png)
1 培 养 目标 的不明确导 致课程 设置的 内容与体 育教 育专 业
课 程 设 置 所 差 无 几
社会体育 专业 是在体育教 育专业开设多 年之后为 了体育的社会 化而开设的新兴学科 , 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的学科 , 培养方式 、 课程 内 容、 教学 内容等 内容沿袭体育教育专 业的一些方 式方法 . 而没有 自己 独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 . 这个 专业 开展之后 的最 初几年也属 正常 . 但 是经过 多年开设 之后 . 还沿袭着体育教育专业 的模式 . 实属不 正常的现象。究其原因 . 发现 培养 目 标 的不 明确是一个至关 重要 的原 因。社会体 育专业 目 标 明确 为培养具有社会体育 的基本理论 、 知识 与 技能. 能在社会体育领域 中从 事群众性体 育活动 的组织 管理 、 咨 询指 导、 经营开发以及 教学科研等方 面工作 的高级专 门人才 看 似非 常合 理, 但是都非常含糊其词 , 什么是应该掌握 的社会体育 的基本理论 、 知 识 和技 能 . 群众需要什么 . 社 会体育专业毕业 人才应该 具备哪些素质 才能适应社会需要 . 这些 内容 的欠缺导致培养 目标设置 的空洞和课程 内容设置时没有理论依据 这样 就只能沿袭体 育教育 专业 的老路来开 设一些没有 自己特色 的课程 培养 目 标 虽然 阐述 了要培养从事群众体 育活动 的组织管理 、 咨询指导 、 经营开发等 内容 . 但是课程设置 中都是 泛泛 的经过- 1 ' 7 课程 的学习简单的介绍一下 . 实在是 达不到社会 的需 求. 所 以这 样的课 程设置也是满 足不了社会 的需 求 . 其 实就 是不合理 起 到 帮 助 的作 用 的设置 还有就是培养 目标 中还阐述要培养教学科研的能力 . 教学是 在 教学方法方 面也要满足社会需求的作用 . 因为社会上针对社会 体育教育专业 的事 情 . 培养 目标并 非是越泛越好 . 高等教育 就是要培 体育 的需求是不一而足 的. 所 以在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 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专 门人才 . 所 以要针对 自己的专业 情况设置适合 自 中. 不能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平移过来而 要有符合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特点的教学方法 . 例如健身体操 . 己的专业特点 的课 程 所 以要改 变当前社会体 育专业 的课程 设置现 用之 .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剖析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2ae4cc6137ee06eff9182a.png)
大地 制 约 着社 会 体 育专 业 人 才需 求 市 场 的形 成 。
查阅 l O年来教育和研究论文 , 收集参考 3 0多所 高校 , 其 中包括体育院校 、 师范类 院校 和综合性 大学 、 新升格本科院校 以及部分行业 院校等社会体 育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与课程设置
相 关资 料 。
1 2 调 查 访 问 法 .
球、 高尔夫球 、 网球等 。湖南省与其他沿海省市以及发展较快
研 究认为,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 目标需要细化和动态调 整, 应建立“ 厚基础、 宽口径和深专项” 的人 才培养理 念, 构建具有特 色的 、 优化的课程体 系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 高校 ; 社会体育 ; 培养 目标 ; 课程设置
Ab t c:hs a r aeacm a t eaayi o oi pr r es n a ig bet e n ur u m sr tT i pp d o pr i nls nsc sotpo si a t i n jcvs dcrcl a e m av s l a s f ol rn o i a i u
s r an gojc vso sc l e n m n a d d n m c f du t e t n e e e a” h kfu d t n o sr n p t t ii be t e f o i f e e t n y a i o js ns e d d t b ti o n ai , i a ri s a m o c o
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和全 民健 身活 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 。 但是 由于办学时间较短 , 许多院校在设置专业初期对社会体育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2f9e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c.png)
基础技能实践课程
设置体育技能、健身技能等基础 技能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技
能。
专项技能实践课程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设置专项 技能实践课程,如篮球、足球、
游泳等。
综合实践课程
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如体育赛事 组织、健身教练等,培养学生综
合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评价与反馈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01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0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建设体育场馆、健身房、游泳池 等实践场所,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
0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与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等合作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 生提供实践机会。
03
实习实训基地管理 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 度,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顺利进 行。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估, 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经验。
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 道,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施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
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检查 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的实施效果,发现
问题及时改进。
社会反馈
关注社会对高校社会体育人才的评价 和反馈,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标准。
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更好地
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01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对于如何 评估培养效果和持续改进方案的研究相对较少。
02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1773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9.png)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校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体育行业需求的人才,高校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1.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2. 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实习等方式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其具备在社会体育工作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供相应的课程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创新项目和创业。
4. 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课程设置与社会体育行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三、培养路径1. 培养体系(1)专业课程:开设专业课程,包括体育理论、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供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机会。
2. 课程设置根据社会体育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专业选择,设置相应的课程。
包括体育组织与实施、体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体育学、体育法规等课程。
此外,还可设置一些热点课程,如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产业发展等,以提供学生更多的选择。
3. 实践教学(1)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体育赛事志愿者等,让学生了解社会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实习实训:鼓励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与社会体育机构或企业合作,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四、培养保障1. 师资保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7be808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4.png)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标题,本文将探讨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课程体系的构建。
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体育工作人才。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在体育教育、体育组织和管理、体育健康等方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社会体育工作的要求。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体育科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课程,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体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将来的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体育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体育管理、体育经济、体育法律等相关课程,了解体育组织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体育项目策划、组织和管理的技能,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体育赛事、活动和俱乐部等社会体育工作。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具备体育教育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体育教育学、运动教育心理学、运动教学方法学等相关课程,了解体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掌握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及社区体育教练等职业。
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具备体育健康管理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运动生活与健康、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等相关课程,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掌握运动健康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能够为个体和社区提供健身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层次。
基础课程包括体育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旨在为学生提供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专业课程包括体育管理、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等,旨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体育组织和管理、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课程包括实习、社会调查、实验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经验。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1dd5c1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8.png)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更加关注,体育运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体育事业的一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更是关系到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的目的、方法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培养目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社会体育实际操作和指导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这类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及出色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在社会体育工作中,专业人才需要能够熟练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专项技能,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的教学和指导能力,能够有效地传授和指导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促进社会大众健康的身心发展,提升整个社会体育事业的水平。
二、培养方法1. 整合课程内容在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点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通过设立各种实践性实训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体育训练、体育教学、比赛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理论课程中,也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性教学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培养也需要以实践为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体育馆、体育场馆等实地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体育运动的氛围,加深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真实的社会体育活动,例如学校体育赛事、社区健身活动等,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实践能力。
3. 多元化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看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考试、实训、论文、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水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辅导。
三、实施步骤1.明确培养目标在进行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审视及课程体系构想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审视及课程体系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41d4a9cd58f5f61fb736664d.png)
社会 发展 的需求 , 专业 方 向 口径 狭 窄,学生 质量 不
高、 创新能力 、 适应 能力差也是一个 重要原 因。
2社会 体育专业培养 目标审视 . 确定专业培养 目标 的首要 前提是 对社会需 求作 出准 确的判断 。大量 的有 关社会需求 方面 的市场调 研 预测及毕业生 和用人 单位 的反馈 信息表 明 ,社会 体 育 专业 的培养 目标 应 由知识 型 向应 用 技 能 型转
标应是动态 的 , 即一方面 随着时代 的发展有所调整 ,
一
理 的实际 , 座谈 、 并 听取 了部分学校学生 的具 体意见
和建议 。
方面 为解 决社会体育各种 综合性 问题进行不 同学
科 间的交叉 与渗透 ; 三 , 第 培养 目标 应是多层 次多规
二 结 果与讨 论分 养实践 能力 、 动手 能力 、 开拓 能力 强 的广适 型社会体育应用人 才 。而湖南省社 会体育专 业大部
研 究对 象与 方法
采用 文 献资 料研 究 、 问卷调 查 、 访谈 、 理统计 数
分 实行综合培养模 式 , 专业 细分 度不强 , 生应用 能 学
力相对缺乏 。
题:一是 课程体 系还不 够科学 。二是 实践 性教学 环
不符 合 , 以充 分发展 学生 个性 ;. 技 能课 缺乏 难 3专项 特 色 。专业 技 能是学生 就业 的 “ 门砖 ” 大部 分学 敲 , 校在专业 技能培养上 缺乏特 色 ,学生专业 技 能 比不
专 业办学 急需思考 的问题 。
一
少, 基本是综合 岗位, 区体育没有 岗位 , 成熟 的社 社 不 会体育市场 无法满 足毕业生 的就业 需求 ; 二是社 其 会体育专业 办学 时间短,有一个 适应 社会 和被社会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f95d6e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3.png)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是将体育运动与社会文化、社会行为等领域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对于推动全民健身、加强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为培养更多的优秀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各地都制定了不同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培养专业技能过硬、执行力强的社会体育服务人才。
2.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体育领导人才。
3.培养拥有较强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社会体育学科研人才。
4.全面提高社会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为了实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了以下方式:1.普及性教育:针对社会体育工作的普及性要求,大力加强体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包括体育基础课、健康教育课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知识。
2.专业教育:针对社会体育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加强体育相关专业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例如培养学生的计划编制能力、运动技能指导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
3.实践教育:特别强调实践教育,包括社会实践、社区实践、科研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日后的社会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4.创新教育:因社会体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前瞻性。
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推动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体育领域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重点为了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得以实施,需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专业方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要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因此需要明确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
2.加强实践: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具备实际应用和操作技能。
3.注重创新:社会体育服务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领域,需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推动社会体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浅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浅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fdab97700b4e767f5bcfce48.png)
浅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摘要】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对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规范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1 前言高等体育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蓝图,其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及各教学环节的安排等。
其中,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影响人才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手段[1] 专业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的设置应该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校于2002年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但由于专业开设的历史较短,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2007-2012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如何合理的构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与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2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2.1.1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不相适应: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分析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开设的课程与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相关性比较小,而且通过访谈一些同学,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并不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对于这个职业应该具备何种职业技能、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体系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从中可以看出,与这一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课程在设置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2.1.2课程设置门类较多但主导方向模糊:由于许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性不强,使得课程的门类较多,但开设方向比较零散,没有统一的主导方向。
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b091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6.png)
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应当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2023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述和探讨。
一、培养目标:1.1 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社会体育教育人才,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普及工作,具备独立承担一定执行能力的社会体育教师。
1.2 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社会体育管理人才,能够主持和组织社会体育活动,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1.3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体育推广人才,能够开展创新型社会体育项目,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和宣传能力。
二、培养内容:2.1 专业课程培养:加强社会体育领域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2.2 实践教学培养: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3 专业实训:通过开设专业实训课程,提供专业技术的系统培训,让学生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教学和管理技能。
2.4 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体育管理和推广的具体情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3.1 学分制培养:根据学生的培养计划和个人兴趣,设置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2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通过实践活动和参与社会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校企合作培养:与社会体育相关企业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培养环境:4.1 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工具,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的场所和资源。
4.2 实践基地建设:与社会体育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场所。
2024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ad5c0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a.png)
2024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____年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引言:社会体育是指通过体育活动,促进社会全体成员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形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校是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规划,为高校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提供指导。
一、培养目标:1.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社会体育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2.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就业能力,提高他们在社会体育领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体育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体育领域的改革者和领导者。
二、培养模式:1.课内外结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导师制:建立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社会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经济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修养。
2.专业选修课程:体育训练学、体育组织管理学、体育推广与传媒学、体育健康管理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综合素质课程:语言文化、心理健康、领导能力、交际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732b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7.png)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体育教育领域的关键议题之一,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指导和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现状与发展趋势,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带来一篇全面而有深度的文章。
1.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是一个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专业领域,它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2. 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偏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和案例的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滞后,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造成学生毕业后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随着社会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更新,结合最新的行业趋势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实用的教育。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角度来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和社会中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引入最新的理论和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与探讨。
我们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现行的培养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提升。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034a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4.png)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特制定本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 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发挥专业作用。
三、培养模式1. 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增加学生实践经验。
四、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1. 专业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涵盖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养生与康复等多个方向。
2. 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五、师资队伍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2.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学水平。
六、质量保障与监控1.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2.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 强化学生学业考核,确保培养质量。
七、毕业与就业1. 学生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准予毕业。
2.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八、总结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全面、系统的培养,以满足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实施本方案,我们期待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b55dc28ccbff121dd3683fa.png)
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探析摘要结合独立学院及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分析了在独立学院设立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社会体育专业是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兴专业,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对于社会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由于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是按照市场机制的特点来经营和发展,因此,其追求利润、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明显,导致了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本文将针对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一)独立学院发展社会体育专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时刻,人的一切需求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求就比满足其它的需求更迫切。
只有排在前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
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求才能显出其激励的作用。
马斯洛将需求划分成五级: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五种需求不是平等的,有轻重之分,按其轻重等级可排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用到分析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广泛的提升,社会总体情况已经能够满足人们正常的需要。
因此,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就开始向往更高层次的追求,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方面。
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热情也愈来愈浓厚,而由于我国社会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并不长,社会对于社会体育活动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需要人才培养的基地——高等院校培养出能够组织社会体育活动,为社会体育活动提供咨询和指导的人才。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afb34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0.png)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一、绪论社会体育作为一种与体育竞技性质不同的休闲形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而高校社会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以期进一步推进社会体育在高校的发展,为高校社会体育提供可行的发展方向和方法。
二、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需要考虑到社会体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素质方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适应能力。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器械进行运动训练。
3、个性养成方面:开拓视野,增强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4、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和合作,增加社会交往和财富,协作能力。
5、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体育工作方面:继续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促进社会体育的普及。
三、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1、选手培养计划在校大学生可以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体育活动,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并设立竞技性质的课程培训和比赛,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同时,学校可以每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体育比赛,如校园足球赛、校园篮球赛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锤炼自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2、教练员培养计划除了选手培养计划,高校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注重教练员的培养,教练员是任何一项体育活动的灵魂所在,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技能和兴趣。
因此,高校应该设置教练员培训班,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育理论、训练方法、项目技能,以提高教练员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指导。
此外,高校教练员也应该积极参与基层社会体育工作,以此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更实用的指导。
3、体育科研计划高校也应该把社会体育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科研、推广和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思考
摘要: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开办的时间较短,没有直接的经验以供参考,这就导致了社会体育专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
本文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在对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为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体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育休闲娱乐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33-01
高等学校尝试开办社会体育专业是从1993 年开始,十几年来初具规模,此专业的开办也促进了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但仔细研究看来,社会体育专业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是个令人困惑的话题。
不仅使学生茫然,任课教师也讲不清楚,就连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领导也一直在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明确定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 能在社会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于此,目前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从而导致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难以重用。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以社会真实需求为本位,结合各校办学特色,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所以,社会体育专业目标定位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而不是从一种固定的职业角度考虑。
鉴于此,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确立了以培养管理型和经营型社会体育人才为主要目标。
但是,以管理和经营型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偏重学科,忽略术科。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社会需要的是技能指导型体育人才,社会体育专业的服务领域主要在产业部门。
然而,过多地强调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却忽略了全面综合的多样性,更违背了社会体育教育的初衷。
据调查,经营管理型人才在当今社会中作用突出,这种人才也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社会体育专业中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就成为应有之义。
此外,就社会体育专业的特色来说,“培养大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专业的核心特色所在,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社会体育专业的核心目标。
”由此可见,“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是社会体育办学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向,应该作为未来一段时期人才培养的重点。
”显然,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要拓宽自身领域,从倾向于竞技体育项目转向面向大众休闲娱乐项目。
但它的普及与运行还需要一个中间桥梁进行必要的上下沟通, 那就是体育休闲娱乐策划。
体育休闲娱乐策划是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发生、发展进行操作,它是一种有效地组织各种策略方法来实现健身娱乐活动的系统工程。
也就是说,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手段相互结合,怎样把体育渗入休闲娱乐活动领域之中是体育休闲娱乐策划的主要内容。
经过相关学者专家对社会体育专业的调查与论证, 以体育休闲
娱乐策划人为培养目标, 以策划各类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为办学特
色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课程设置体系不科学
课程是教学观念及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实践的中介,其具体内容和结构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知识结构,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
所以,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必须从课程出发,解决当前人们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
然而课程设置具有动态性、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性等特点,使得课程设置的实际操作层面难以具体把握。
课程设置的体系和内容结构会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并且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形成以及素质的提高,影响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课程性质上,社会体育专业是以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交叉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所以,在内容选择上难免会出现各个学科之间的纵横交错,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相近学科内容的重复。
众所周知,主干课程是培养人才专业素养水平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以说,主干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水平和质量的高低。
经过对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课程设置中技能主干课课程并不突出。
很多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并没有开设专项技能的课程,即使有一少部分开设了专项技能课,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说术科
的学时开设不够,技能内容相对来说还比较陈旧,创新的科目和内容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相关人才技能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由此,本人认为,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合理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
要明确定位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
针对此类人才的缺口培养学生,做到力争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
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始终围绕专业方向进行课程设计, 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点是突出特色课程。
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 更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很好的结合。
第二,专业课要结合实践环节开展实践教学。
即使是学科课, 也强调教师要围绕专业方向授课, 并且做好课程和实践的良好结合,对课程做必要的策划活动。
策划的活动形式要有健身性、娱乐性、可操作性和广泛群众基础。
比如,大量开设体育休闲娱乐项目, 并利用所学课程, 组织、策划一个活动, 开展实践性教学。
第三,改变授课的要求。
在术科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要求将所讲授内容尽量娱乐化, 摸索一条可操作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突出特色,做到:课上教师与学生有充分的互动, 课下则是学生与被策划学生之间的互动。
要求学生去寻找策划对象,思考策划方案。
这样同时也保持了一种教学和实践同步、一体的授课效果。
此外,在技术要求和学时方面,加大力度严格要求几个比较传统
的术科项目,使学生必须掌握所学内容与要求。
学生通过所学的技术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和拓展,从而策划出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内容。
综上所述,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和科技化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那么作为社会体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社会体育专业,发现社会体育专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据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人们对体育的新要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努力构建“通才+专才”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质量,为全面推动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健康、快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荣俊杰,赵先卿,张长军.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述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2010(2):1004—5643. [3]刘素卿,李凤彦.高教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
[4]关铁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