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XX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或关系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

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主要指:(一)重要信息系统投产。

(二)支撑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基础设施投产。

(三)影响全辖或一个(含)以上分行系统服务、重要业务中断时间3小时(含)以上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支持其运行的基础设施变更,包括机房场地迁移、网络及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架构变更、核心业务系统版本变更等。

(四)其他对银行重要业务运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具有较大潜在影响的投产及变更。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健全IT治理结构,落实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责任.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应统筹管理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听取重大项目投产或变更的风险评估汇报,对风险控制过程进行监督.第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部门应建立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机制、制度与流程,承担技术管理工作,协调业务、管理部门开展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工作,保障信息科技资源投入。

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管理部门应配合信息科技部门开展投产及变更工作,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制定业务管理办法,组织用户测试,保证业务资源投入。

银行数据中心搬迁整体实施方案

银行数据中心搬迁整体实施方案

某银行机房搬迁项目搬迁策略报告目录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某银行数据中心搬迁目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某银行数据中心搬迁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搬迁策略制定旳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搬迁策略制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搬迁策略制定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搬迁策略制定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银行数据管理办法

某银行数据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我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贯彻执行数据管理体系规划,规范数据管理和具体实施流程,加强各级经营管理机构的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树立和发挥数据的资产价值,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企业数据架构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基础平台管理、数据应用以及数据需求与规划管理共十项数据管理领域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数据是在我行经营管理和日常操作中通过计算机系统形成和存储的数据,可以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指我行业务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外部数据指从我行以外的来源取得的数据。

第四条我行数据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方针如下:(一)提供可用、可信数据,打造可靠的应用基础。

(二)围绕数据应用、价值呈现推动数据管理建设。

(三)以高效的应用服务能力,支持全行业务发展和创新。

第五条本办法是指导全行数据管理活动的纲领,是建立、完善和落实数据管理体系的基础,我行数据管理制度和细则都应在本办法规定的基础上制定。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六条数据管理组织架构是通过建立与全行数据管理和应用工作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并明确各层级权责,保持内部沟通顺畅,确保全行数据管理战略的实施。

我行数据管理组织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协调层以及执行层。

第七条数据管理决策层是全行数据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组成。

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批全行数据管理整体方针和策略。

(二)定期听取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对数据管理工作的汇报。

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议数据战略目标和策略、体系规划、政策制度以及数据管理领域的重大事项。

(二)统筹资源,协调解决数据管理领域重大事项。

(三)对全行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第八条数据管理协调层是数据管理各领域工作的直接领导与组织部门,设立数据管理领导小组及秘书。

银行数据管理办法

银行数据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我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贯彻执行数据管理体系规划,规范数据管理和具体实施流程,加强各级经营管理机构的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树立和发挥数据的资产价值,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企业数据架构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基础平台管理、数据应用以及数据需求与规划管理共十项数据管理领域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数据是在我行经营管理和日常操作中通过计算机系统形成和存储的数据,可以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指我行业务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外部数据指从我行以外的来源取得的数据。

第四条我行数据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方针如下:(一)提供可用、可信数据,打造可靠的应用基础。

(二)围绕数据应用、价值呈现推动数据管理建设。

(三)以高效的应用服务能力,支持全行业务发展和创新。

第五条本办法是指导全行数据管理活动的纲领,是建立、完善和落实数据管理体系的基础,我行数据管理制度和细则都应在本办法规定的基础上制定。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六条数据管理组织架构是通过建立与全行数据管理和应用工作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并明确各层级权责,保持内部沟通顺畅,确保全行数据管理战略的实施。

我行数据管理组织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协调层以及执行层。

第七条数据管理决策层是全行数据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组成。

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批全行数据管理整体方针和策略。

(二)定期听取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对数据管理工作的汇报。

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议数据战略目标和策略、体系规划、政策制度以及数据管理领域的重大事项。

(二)统筹资源,协调解决数据管理领域重大事项。

(三)对全行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第八条数据管理协调层是数据管理各领域工作的直接领导与组织部门,设立数据管理领导小组及秘书。

XX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XX银行数据中心是银行最重要的IT基础设施之一,负责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的银行业务数据。

由于数据中心的关键性,任何变更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流程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下面是XX 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的详细内容。

一、变更流程的设计和执行1.变更需求提出:任何部门或个人提出的数据中心变更需求都需要填写变更需求申请表,明确变更的目的、范围、时间和优先级,并附上相关的支持文件。

2.变更评估:变更需求提交后,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将立即对变更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变更对业务的影响、风险评估、资源需求评估等,以确定是否批准变更。

3.变更计划制定:在变更需求获得批准后,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将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包括变更步骤、时间表、资源需求、风险控制措施等,并明确变更执行的责任人和参与人员。

4.变更执行和测试:根据变更计划,由指定的责任人和参与人员进行变更的执行和测试。

执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数据中心安全和保密规定,并对变更过程进行记录和备份。

5.变更验证和评估:变更执行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测试和评估,确保变更达到预期的结果。

验证和评估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必要时可以邀请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

6.变更提交和批准:验证和评估结果会被提交给数据中心管理人员进行批准。

如果变更结果符合预期,并通过了评估,那么变更将正式提交。

7.变更后评估和跟踪:变更提交后,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将根据变更计划进行后续评估和跟踪。

评估内容包括变更对业务的影响、系统性能、故障率等指标,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二、变更控制和风险管理1.变更授权和审批:所有变更需求必须经过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的授权和审批才能执行。

授权和审批应遵循明确的权限和责任制度,以确保变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变更管理委员会: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数据中心变更,建议设立变更管理委员会,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变更管理策略、制度和流程,并审批重大的变更请求。

银行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银行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制度

为规范 XXXXXXX 银行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 ,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优化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合用于已开辟或者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信息系统开辟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机构之后,所发生的生产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 :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

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者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者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信息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普通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信息系统开辟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

系统变更过程类似信息系统开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 (附件 1 ) ,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信息科技部经理 .信息科技部经理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

信息科技部经理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辟、合作开辟和外包开辟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辟人员、合作开辟商或者外包开辟商,对信息系统进行变更.实现过程应按照信息系统开辟过程规定进行。

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信息系统开辟过程相同的规范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干下发和上线。

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信息系统变更进行测试 ,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 (附件 2 ),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信息科技部经理领导签字确认通过.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 (附件 3) ,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信息科技部经理审批.培训管理员负责对系统变更过程的文档进行归档管理,变更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文档应至少保存两年。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银监办发[2009]437号)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银监办发[2009]437号)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银监办发[2009]437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的通知(银监办发[2009]437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或关系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

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主要指:(一)重要信息系统投产。

(二)支撑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基础设施投产。

(三)影响全辖或一个(含)以上分行系统服务、重要业务中断时间3小时(含)以上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支持其运行的基础设施变更,包括机房场地迁移、网络及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架构变更、核心业务系统版本变更等。

(四)其他对银行重要业务运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具有较大潜在影响的投产及变更。

XX银行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XX银行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XX银行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变更流程的规范管理,防范信息系统风险,明确变更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分工,规范变更的实施过程,合理、有效的调配资源,减少变更对生产系统的影响,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的适用单位是总行信息科技部,各分行信息科技部门参考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的管理范围是生产系统变更的申请、审批、通告、实施、记录、回顾和关闭的管理过程。

第四条变更评审会是由专业技术专家、系统及应用对口人和各科室负责人以及信息科技部领导组成,针对变更进行的技术评审工作。

第五条生产环境是指所有已投产的各类系统,包括所有总行统一组织投产的和各分行自行投产的各类应用系统(含业务、内部管理和办公等),以及支持其运行所需的系统、网络、设备、机房基础设施等。

第六条生产变更是指在生产环境内对系统和服务所实施的所有改变,包括设备、系统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等配置及系统参数的改变。

生产变更分为重大变更、常规变更、标准变更及紧急变更。

第七条重大变更指应用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中投产或阶段性上线的变更,或是对生产运行、系统架构影响较大、对系统资源需求较大的,必须经过变更评审会评审的变更。

第八条常规变更是指对系统架构影响较小、对系统资源需求较少、非阶段性上线的升级补丁变更。

第九条标准变更是指实施风险小、实施频率较高、有标准实施规范的,且经过各级变更审批者预授权的变更。

包括常规数据库维护、常规数据清理、常规网络维护、常规演练、常规运维参数调整、常规重启、配置信息维护、日常安全管理维护、日常应用版本维护、新建配置项等。

第十条紧急变更指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由生产事件和问题引发或第三方(含有权机关、合作伙伴)要求急需处理的需要立即实施的非计划性上线变更。

第十一条分行上报总行信息科技部进行变更审批,报送总行信息科技部审批;其他重要系统的变更以及涉及到分行基础设施的重大变更,也必须上报总行信息科技部审批。

第十二条计划内变更/计划外变更:计划内变更是指在已制定的常规维护计划中的变更;例行维护日、重大版本上线日实施的变更。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目的第一条为规范并加强银行科技部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和机房安全防范,保障机房内IT资产的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规范机房管理和维护工作人员的行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银行所有数据中心和机房区域的物理、环境安全管理。

第三章职责— 1 —第四章管理流程第一节物理位置的选择第四条在选择机房建设的物理位置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威胁,避免建设在接近自然灾害多发区、危险或有害设施、繁忙或主要公路等区域。

第五条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第六条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第二节物理访问控制第七条科技部物理安全访问控制区域分为特别安全区域及一般安全区域。

特别安全区域包括机房运行区(机房、配线间、UPS间等)。

除特别区域以外区域均为一般安全区域。

第八条机房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出的访问,申请门禁权限须向安全管理岗人员提交《门禁权限申请单》(附件二),并由科技部负责人审批后,由设备管理岗人员开通相应的进出权限。

第九条原则上只允许科技部相关人员进出机房,其他任何人未经批准,禁止擅自入内,拥有访问权限的访问人员,不得擅自为非授权人员开启机房门禁。

第十条所有人员进入机房区域,需填写《机房进出登记簿》(附件七),外部人员进入机房,必须由接待的科技部员工陪同进入,并且限制其访问非工作内容相关的区域和设备。

— 2 —第十一条外部人员进入机房,须填写《机房进出申请表》(附件三),并严格遵守机房相关的信息安全制度。

第十二条机房值班岗人员须对机房出入口进行7x24值守,并在交接班时登记《机房值班交接登记簿》(附件六),对值班时发生的主要事件进行记录。

第十三条对于设备进出机房,应由设备管理人员填写《机房设备变更申请表》(附件五),列明设备名称、序列号、用途等信息,网络管理岗人员负责分配IP及机房资源,确定设备映射关系,报基础设施中心负责人审批。

商业银行数据修改管理暂行办法

商业银行数据修改管理暂行办法

商业银行数据修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本行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管理,进一步明确后台数据修改责任,确保本行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数据修改各相关单位、部门主要职责。

各支行、各部门(含营业部,下同)作为数据修改的申请单位负责自身提交的数据修改申请内容的真实性,确定数据修改申请人,并明确相应的职责。

运营管理部、风险合规部作为数据修改内容的关联部门,具体负责各数据修改申请单位提交的相关数据修改的合规性、正确性的审核工作。

运营管理部负责全行重要数据修改的审定工作。

并确定数据修改负责人和数据修改提交人。

第三条业务数据的修改要严格按《**会计基本制度》及相关内控制度管理规定进行。

第四条数据修改的分类。

目前本行涉及的数据修改内容主要分为常规业务数据修改和非常规业务数据修改两类。

(一)常规业务数据,即在前台可直接实现数据修改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修改帐户(包括存款,银承,股金等)的帐户状态,如冻结户,挂失户,止付等;2、核心系统中帐户信息修改,单位帐户户名修改,储户预留的密码及支取方式的修改;3、大额系统往帐业务修改;4、活期存款隔日冲账;5、中间业务代理单位信息资料的修改;6、内部帐户信息资料修改等。

(二)非常规业务数据,即只能通过后台或后台授权方能进行修改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户相关数据的修改(个别性参数的修改)(1)修改帐户要素可能涉及到的科目归属的,如贷款帐户中的贷款种类码和存款帐户中的业务种类码;(2)修改基本客户信息中的有关信息,影响有关帐户处理和管理,如对贷款帐户的客户修改基本信息中的名称等;(3)调整帐户的数据计算,如修改存、贷款的起息日、期限、计息周期码等;(4)其他涉及客户等外部纠纷的数据变动。

2、涉及结算类,公共参数管理,中间业务信息资料等的修改(整体性参数的修改)(1)结算类相关参数资料:结算类机构参数、清算途径参数、银行汇票参数、银承汇票参数、交换凭证参数、交换机构参数、交换场次参数等;(2)公共类相关参数资料:利率、费率、内部汇率参数、平盘汇率折算参数、外汇敞口限额等;(3)机构现金限额管理;(4)报表系统,1104系统,相关数据公式更改后,出现的表间关系与表内关系不平衡;(5)绩效系统中,系数修改与考核方案的相关数据修改;(6)指纹管理;(7)其他影响本行内部数据核对、管理和帐户处理的数据修改等。

数据变更管理程序文件

数据变更管理程序文件

数据变更管理程序文件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数据变更管理程序的相关信息,以确保数据变更的安全和准确性。

2. 目的数据变更是组织中常见的操作之一,然而,不正确的数据变更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本程序文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规范和流程,确保所有数据变更都经过适当的审批和验证。

3. 流程概述以下是数据变更管理程序的主要步骤:1. 申请:数据变更的请求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原因和影响分析。

2. 审批:申请将进入审批流程,相关责任人将进行评估和决策。

3. 验证:一旦申请获得批准,变更将由专门的团队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实施:经过验证的变更将由授权人员在预定的时间和环境中进行实施。

5. 回归测试:一旦变更实施完毕,将进行回归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6. 文档更新:相关的文档和记录将进行更新,以反映变更后的数据状态。

7. 审计和监控:对数据变更进行审计,并通过建立监控机制来确保程序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4. 相关角色和责任以下是数据变更管理程序中的关键角色及其责任:- 申请人:负责提交数据变更请求,并提供相关的详细信息。

- 审批者:负责评估和批准/拒绝数据变更请求,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 验证团队:负责验证已批准的数据变更,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 实施人员:负责根据批准的变更请求,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数据变更的实施。

- 文档管理员:负责更新相关文档和记录以反映变更后的数据状态。

- 审计和监控人员:负责跟踪和审计数据变更的执行情况,并确保程序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5. 变更管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数据变更操作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数据变更请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遵循数据变更管理程序的审批和验证流程。

- 在变更实施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 及时更新相关文档和记录,以反映变更后的数据状态。

- 定期审计和监控数据变更的执行情况。

6. 总结数据变更管理程序旨在确保数据变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银行数据中心管理细则模版

银行数据中心管理细则模版

银行数据中心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cc银行数据中心管理,保证各业务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根据《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结合我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cc银行数据中心的日常管理。

第二章值班管理第三条数据中心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共六人分三组按顺序轮换值班。

各组人员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须经部门负责人同意离岗,绝对不允许出现单人或空岗现象。

第五条在网点全部结账后,运行维护人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整理,确保营业数据的日终处理及时完成,保证翌日网点的正常营业。

第六条交接班时间为每日上午9时整,接班人员没有到岗,交班人员不得离岗。

第七条交接班时接班人员应对交班人员的工作进行核实,认真核对交接内容,有不明事项及未尽事宜应及时处理,并详细填写交接登记簿。

第八条如果发现了妨碍网点各项业务正常运行的隐患,要按照事件报告流程及时上报和处理,并做好登记,不得推脱责任、置之不理。

第三章出入管理第九条数据中心原则上不接待外单位(团体或个人)的访问、检查、参观、交流、学习等活动。

如有特殊需要,须经科技发展部副经理以上级别人员批准,并严格执行进出手续,在相关人员的全程陪同下方可进入。

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在数据中心内照相、录像。

第十条进入数据中心必须更换拖鞋或穿鞋套,保证数据中心清洁卫生。

第四章运行管理第十一条运行维护人员在营业网点正常营业期间每隔两小时必须巡视数据中心一次,检查软硬件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按照相关要求需执行双人操作的,应相互监督复核,并及时登记工作日志,如果出现操作问题,监督人员负70%责任,操作人员负30%责任。

第十三条数据中心内的电源线、通讯线和计算机设备等,未经运行维护人员同意不得随意拆卸、挪动,不得随意启动或关闭机器设备、电源开关等。

第十四条非运行维护人员使用数据中心内设备时要爱护机器设备,发现设备异常要及时向运行维护人员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XX银行数据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管理办法为了提高我行的信息化水平,规范数据管理和实施流程,加强各级经营管理机构的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树立和发挥数据的资产价值,我们特制定了XX银行数据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我行的十项数据管理领域,包括企业数据架构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基础平台管理、数据应用以及数据需求与规划管理。

本办法所指的数据是在我行经营管理和日常操作中通过计算机系统形成和存储的数据,可以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

我行的数据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方针是提供可用、可信数据,打造可靠的应用基础,围绕数据应用、价值呈现推动数据管理建设,以高效的应用服务能力,支持全行业务发展和创新。

本办法是指导全行数据管理活动的纲领,是建立、完善和落实数据管理体系的基础。

我行的数据管理制度和细则都应在本办法规定的基础上制定。

数据管理组织架构是通过建立与全行数据管理和应用工作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并明确各层级权责,保持内部沟通顺畅,确保全行数据管理战略的实施。

我行的数据管理组织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协调层以及执行层。

数据管理决策层是全行数据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组成。

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审批全行数据管理整体方针和策略,定期听取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对数据管理工作的汇报。

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审议数据战略目标和策略、体系规划、政策制度以及数据管理领域的重大事项,统筹资源,协调解决数据管理领域重大事项,对全行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数据管理协调层是数据管理各领域工作的直接领导与组织部门,设立数据管理领导小组及秘书。

数据管理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若干小组成员组成,其中组长由信息科技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各领域业务专家、总行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开展数据管理相关工作,协调并推进数据管理相关工作并监督落实,发布数据管理相关文件并向上汇报。

XX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

XX银行总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总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保障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高业务连续性,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行数据中心包括生产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

数据中心的规划、选址、设计、变更、报告和建设参照《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要求执行。

第三条总行数据中心应建立信息科技运行维护服务管理流程;建立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加强对数据产生、获取、存储、传输、分发、备份、恢复和清理的管理,以及存储介质台账、转储、抽检、报废和销毁的管理,保证数据的保密、真实、完整和可用;统筹规划灾难恢复工作,保障机房主机、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及正常运转,保障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存储安全,保障灾难备份机房正常运行。

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应达到《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中定义的灾难恢复等级第5级(含)以上,保障业务连续性。

第二章数据中心运行环境管理第四条总行数据中心机房由专人管理,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出。

外来人员进入机房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介绍信或工作证,并由机房管理员填写《外来人员进入机房审批表》和《XX银行重点要害部位出入登记表》,经系统运维室主任审批后,由数据中心相关人员陪同进入。

第五条数据中心运行环境管理,包括机房外部环境管理、机房日常行为准则、机房日常保安及监控管理、机房出入管理、机房门禁管理、机房计算机设备管理、机房动力管理、机房空调管理、机房防雷接地管理、机房消防系统管理等。

相关管理手册由相应数据中心主任组织制定。

第六条非数据中心人员需进入数据中心,进行增删改程序、拷贝资料等操作时,须使用数据中心为外来人员配备的专用电脑,并由数据中心人员全程陪同操作。

第三章数据中心值班管理第七条数据中心应实行严格的值班制度,并填写《XX 银行数据中心值班交接表》。

严禁值班人员私自换班,因特殊情况需换班的,须报数据中心负责人同意。

XX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一、概述XX银行数据中心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特制定本《XX银行数据中心管理办法》。

二、数据中心管理责任1. 银行领导层应高度重视数据中心管理,明确数据中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

2. 银行应设立专门的数据中心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并配备合适的人员数量。

3. 数据中心主管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负责数据中心的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

4. 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升其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数据中心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1. 数据中心应位于安全且易于管理的场所,远离危险区域,并具备必要的灭火、防水、防雷等设施。

2. 数据中心应具备稳定的供电和空调系统,能够满足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需求。

3. 数据中心应配备专业的监控设备,对温度、湿度、门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及时报警。

4. 数据中心应实行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数据中心。

四、数据安全管理1. 数据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 数据中心应采用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如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私密性。

3. 数据中心应建立安全事件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泄露、入侵等安全事件。

4. 数据中心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修补系统漏洞,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

五、数据中心运维管理1. 数据中心应设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2. 数据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变更管理和问题管理流程,确保变更和修复工作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数据中心应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性能优化,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4. 数据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和恢复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最大限度减少业务中断。

六、数据中心审计与监督1. 银行内部应设立独立的数据中心审计部门,对数据中心的管理和运营进行定期审计。

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一、概述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数据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载着大量的交易和客户数据。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营和信息的安全,银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变更流程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流程建立、变更申请、变更评审和变更执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流程建立2.制定变更流程:在确定了变更管理负责人后,应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畅顺利。

3.流程培训和推广: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并掌握变更流程,并将其逐步推广至整个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

三、变更申请1.变更申请编制:变更申请人应根据变更需求编制详细的变更申请,包括变更内容、原因、影响评估等。

2.变更申请审批:变更管理负责人进行初步评估后,将变更申请提交给相应的审批人员进行审批。

审批人员应认真审核变更申请,并及时给出审批结果。

3.变更申请记录:对每一次变更申请均应进行记录,包括变更内容、申请人、审批人和审批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查询和追溯。

四、变更评审1.变更评审会议:根据变更申请的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可组织变更评审会议进行评审和讨论,以确保变更风险的评估准确。

2.变更评审报告:变更评审会议结束后,应由变更管理负责人编制评审报告,明确变更的风险和影响,供决策者参考。

3.变更执行计划:根据变更评审会议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变更执行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表、资源需求和沟通计划等。

五、变更执行1.变更实施计划:根据变更评审结果和变更执行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变更的具体实施,确保每个环节按时完成。

2.变更控制:在变更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全程的变更控制,监控变更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变更计划,以保证变更的质量和时效。

3.变更回归测试:变更完成后,对相应的系统和功能进行回归测试,确保变更没有引起新的问题或故障。

4.变更验证和交接:对变更进行验证,确认变更的目标已经达到,并进行相应的交接工作,包括培训和文档更新等。

六、总结以上是银行数据中心变更流程管理办法的一般步骤,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定制和修改。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监管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是指支撑重要业务,其信息安全和服务质量关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或关系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

包括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且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处理类、渠道类和涉及客户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管理类信息系统,以及支撑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主要指:(一)重要信息系统投产。

(二)支撑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的机房和网络基础设施投产。

(三)影响全辖或一个(含)以上分行系统服务、重要业务中断时间3小时(含)以上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支持其运行的基础设施变更,包括机房场地迁移、网络及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架构变更、核心业务系统版本变更等。

(四)其他对银行重要业务运营及重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具有较大潜在影响的投产及变更。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健全IT治理结构,落实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责任。

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应统筹管理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听取重大项目投产或变更的风险评估汇报,对风险控制过程进行监督.第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部门应建立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机制、制度与流程,承担技术管理工作,协调业务、管理部门开展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工作,保障信息科技资源投入.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管理部门应配合信息科技部门开展投产及变更工作,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制定业务管理办法,组织用户测试,保证业务资源投入。

银行工作中如何管理资料的变更与更新

银行工作中如何管理资料的变更与更新

银行工作中如何管理资料的变更与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日益复杂,大量的客户资料需要管理和更新。

良好的资料管理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保护客户隐私和银行信息安全。

本文将探讨银行工作中如何管理资料的变更与更新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制度银行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资料管理制度,明确资料的分类、归档和更新流程。

首先,银行应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类,如客户基本信息、贷款申请材料、合同文件等。

其次,银行应规定明确的资料归档和保存期限,根据不同类型的资料确定不同的保存期限,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最后,银行应制定资料更新的流程和标准,明确谁来负责资料的更新、如何更新以及更新的频率。

二、采用科技手段提高资料管理效率在资料管理中,银行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银行可以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将纸质资料数字化存储,便于检索和管理。

其次,银行可以开发资料管理软件,实现对资料的自动更新和提醒,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错误。

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云存储技术,将资料备份到云端,以防止资料丢失和损坏。

三、加强对资料变更的监控和审查银行应加强对资料变更的监控和审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首先,银行可以建立资料变更的审批流程,明确谁来负责资料的变更、如何变更以及变更的权限。

其次,银行应定期对资料进行抽查和核对,确保资料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最后,银行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银行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和技能水平的认识。

首先,银行可以组织资料管理培训课程,教授员工如何正确处理和管理资料。

其次,银行可以定期举办资料管理知识竞赛,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银行可以通过内部通知和会议等方式,宣传和强调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责任感。

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银行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取客户的最新资料和需求,确保资料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A–新增M–修改D–删除
精品文档
目录
1概述 (1)
1.1目标 (1)
1.2范围 (1)
1.2.1流程适用范围 (1)
1.2.2流程管理范围 (1)
2角色和职责 (2)
3输入 (3)
4输出 (4)
5流程描述 (4)
5.1变更类型 (4)
5.2变更分类和审批权限 (5)
5.3变更申请时间和审批时间 (6)
5.4流程 (7)
6角色与活动矩阵 (13)
7工具 (14)
8表单和模板 (14)
9关键绩效指标(KPI) (14)
10流程质量控制 (15)
11与其它流程的接口 (17)
11.1事件管理 (17)
11.2配置管理 (17)
11.3问题管理 (17)
11.4发布管理 (18)
11.5服务级别管理/业务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 (18)
11.6可用性管理/可持续性管理 (18)
11.7容量管理 (18)
12术语定义 (18)
1概述
1.1目标
1.2范围
1.2.1流程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XXXX银行数据中心所有二级部门。

1.2.2流程管理范围
本流程对以下领域进行管理:
适用于XXXX银行数据中心所有生产系统、生产环境的各种变动。

生产系统是指XXXX银行经营管理中正在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超出本流程管理范围的领域:
与生产运行没有直接联系的开发和测试系统、桌面办公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

2角色和职责
3输入
4输出
5流程描述
5.1变更类型
5.2变更分类和审批权限
5.3变更申请时间和审批时间
5.4流程
注:流程图只表述每个环节均正常完成的情况,如其中某一环节出现不能继续流转的情况,可根据实
际情况回退前一环节或结束变更。

精品文档
6角色与活动矩阵
注:A=执行(Action); Q=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C=咨询(Consulted);I=通知(Informed)流程角色:CM=变更经理(Change Manager)CPR=变更申请人(Change proposer);CP=变更规划人(Change planner);CC=同组检查人(Change checker);CA=变更评估人(Change assessor);CAP=变更审批人(Change approver);CE=变更执行人(Change executor);CV=变更复核人(Change verifier);PIR=实施后回顾人(Post implementation reviewer);CAB=变更管理委员会(Change Advisory Board)
7工具
8表单和模板
9
关键绩效指标(KPI)
10流程质量控制
11与其它流程的接口
11.1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与变更管理有两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变更管理处理由事件管理提出的变更从而抵消事件的影响。

另一方面,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变更的实施还是会导致事件。

这既可能与变更执行本身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用户没有为变更做好充分的准备。

事件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变更的计划和执行,这样既可以预先告知用户做好相关准备,也可以事后快速确定和补救任何相关的事件。

11.2配置管理
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紧密相关,在配置管理的流程中,变更实施的结果和变更影响度分析也被记录下来;配置管理确立了变更中的配置项和其他配置项之间的关系,显示了变更将影响到哪些方面。

11.3问题管理
变更管理和问题管理的关系类似于变更管理和事件管理的关系。

一方面,变更往往是用于纠正错误和
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变更的实施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变更会导致新的错误,引发新的问题。

11.4发布管理
变更经常会引起一系列应用系统或者技术架构的开发和分发。

许多影响IT应用系统或处于基础设施同一区域的变更也被整合发布,由发布管理统一管理。

通常,它会使测试和沟通等方面得到改进。

新的发布内容的上线由变更管理控制。

11.5服务级别管理/业务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
服务级别管理、业务关系管理和供应商管理关注变更对服务和业务流程的影响。

如果一个变更会带来较大的影响或者高风险,它的实现和时间必须与用户进行讨论决定。

变更管理向服务级别管理提交服务计划可用性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变更管理列出对现有服务级别协议的改变和对服务可用性中变更进度计划表的影响。

11.6可用性管理/可持续性管理
可用性管理经常包括在评估变更的潜在影响中,同样地,服务可用性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有时也需要提出变更请求(RFC),对现有运行环境实施变更以增强服务的可用性。

变更管理与可持续性管理密切合作以保证IT可持续性管理能知晓所有可能影响恢复计划(recovery plans)的变更并采取措施确保修复工作顺利完成。

11.7容量管理
容量管理首先必须考虑到变更长时间的累积效应,例如,相应时间的增加和更多处理的需求,网络或存储能力。

在容量计划的基础上,容量管理将有规律地以变更请求(RFC)的形式提议增加或者变更,以提高现有能力的使用,并对其进行扩展。

12术语定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