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教学方案计划目标设计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设计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设计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相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相关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新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3.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

5. 总结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途径获取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记忆效果。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课件。

3. 教学实验器材。

4. 教学教具。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实践中,如何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符合要求的教案

教学实践中,如何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符合要求的教案

随着教学目标的不断升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学实践中如何制定符合要求的教案成为了各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教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份符合要求的教案,它必须要根据课程目标来制定,以此来达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制定教案之前,必须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来制定教案。

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制定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目标中,必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缺一不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之后,需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它将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操作步骤的制定,以此来达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要求。

在具体化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把教学目标化繁为简,将目标一步一步拆分开来,具体到每个知识点、每个技能和情感特征。

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将教学目标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的检查在具体化教学目标之后,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查,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

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检查是否存在教学目标无法达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进行检查,逐步优化教学目标,以此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教案的制定在教学目标的分析、具体化和检查之后,教育工作者可以制定具有实际意义的教案。

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活动,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时间、内容、方法、方式和评价标准,确保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安排。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能力、学习效率等方面,制定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案。

五、教案的实践教案制定好之后,必须要进行实践。

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优化教案,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保证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导向学生。

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制定方案

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制定方案

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制定方案导语: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以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制定方案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制定方法和实施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一、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描述,是教学活动的总体导向。

教学标准则是对学生在具体学习环节中所要实现的能力要求和标准化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和教学标准的制定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教育公平。

二、重视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的制定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标准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非常重要。

一方面,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另一方面,制定科学的教学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制定课程目标的方法制定课程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遵循学科知识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参考国家教育部门、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多方面的论证和评审,制定出既符合学科特点又适应时代需求的目标。

四、制定教学标准的方法制定教学标准需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的要求。

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标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实施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在实施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六、评估与调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调整。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学科教研组、学校领导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目标与教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制定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三篇

制定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三篇

制定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三篇《篇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学计划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一份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不仅可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以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我首先需要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分析其中的关键要求和重点内容,以确保教学计划能够全面覆盖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

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研究课程标准,分析其中的要求和内容;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5.定期评估教学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确保教学计划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4.定期评估教学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还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根据需要进行教学调整,以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按照以下安排进行:1.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2.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根据需要进行教学调整;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4.定期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案与评价

根据课程规范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案与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与评价单位:主讲教师:第一部分: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在我国的课程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我们应该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即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以及如何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希望教师能够整体地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

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该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

然而,人们一直以来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探讨得较少。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没有把教学置于“课程”的视域下来思考,没有整体地、一致地关注着同样重要的上述四个问题。

一、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尽管人们对“课程实施”有不同的理解,如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是教师怎样将规划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学者认为,课程实施除上述提及的学校/课堂层面的教学外,还应包括地方层面的课程推广,但是,不管怎样,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范畴。

本文将课程实施限制在教学范畴来探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课程实施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二是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教学)。

(一)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就是教师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经验,“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真正进入教师关注的领域。

(二)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实施教学大纲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

教学大纲成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起着决定作用。

“教学大纲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没有教学大纲就没有学校教学。

”教学大纲甚至决定该学科80%的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相关推荐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精选1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篇1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

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范本篇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评比活动方案泗泾中小学分部一、指导思想: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

(第7、8周)(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

(第11、12、13周)(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

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

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

(第15、16周)(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

(2)积极参与评课,上课教师选择一课例撰写一份评课报告,字数500-800字。

三、参赛对象: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组长:车先林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

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14/2/24(注:第八周周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学设计”,并报公开课时间。

教学目标_的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_的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方向。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处理和运用能力。

(3)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目标实施策略1. 教学内容设计(1)结合实际,选取具有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2.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考试等。

(3)重视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4. 教学组织与管理(1)优化教学时间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目标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作业批改等方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

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实践、竞赛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与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与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与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学生能够描述本章节的关键知识点,总结出学科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交流与合作能力。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2.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心态。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教材第一章:基础理论- 1.1节:概念与定义- 1.2节:原理与公式- 1.3节:实例分析2. 教材第二章:实践应用- 2.1节:方法与技巧- 2.2节:案例分析- 2.3节:实际操作3. 教材第三章:综合提高- 3.1节:高级理论- 3.2节:创新思维- 3.3节:学科前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习第一章基础理论,完成1.1节和1.2节的学习。

第二周:学习第一章基础理论,完成1.3节,并进行实例分析。

第三周:学习第二章实践应用,完成2.1节和2.2节的学习。

教学目标文字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文字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及年级课程名称:小学三年级语文《我的植物朋友》年级:三年级二、教学目标设计原则1. 符合课程标准: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4. 可操作性强: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教师和学生实施。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植、物、友”等生字,会写“植、物、友、叶”等生字。

(2)理解“植物朋友”的含义,了解植物的用途和特点。

(3)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植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植物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活动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植物观察、绘画、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特点,引出课题。

2. 认识生字: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掌握生字。

3. 理解词义:讲解“植物朋友”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和特点。

4.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植物的经历和感受。

5. 活动教学:开展植物观察、绘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标准化设计方案

教学标准化设计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标准化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教学标准化设计方案,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方案目标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 规范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三、方案内容1. 教学计划制定(1)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学期、月、周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学实施(1)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

(2)课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

3. 教学评价(1)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

(3)结果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养等方面。

4. 教学资源建设(1)学校应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课件、试题等。

(2)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丰富教学资源。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

5. 教师培训(1)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提升自身素质。

(3)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2. 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学标准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方案落到实处。

4.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教学标准化的认识。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教学标准化设计方案,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教学标准和工作计划

课程教学标准和工作计划

课程教学标准和工作计划
一、课程教学标准
1、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能够阅读英语文章,能够撰写英语文章,能够听懂英语口语,能够听懂英语影视作品,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能够了解英语文化。

2、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教授以下内容:
(1)基础知识:语法、词汇、句法等基本知识;
(2)实践技能:听说读写能力;
(3)英语文化: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等;
(4)其他:英语考试技巧、英语学习方法等。

3、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利用多媒体,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工作计划
1、组织学生复习前期所学知识,梳理知识框架,熟悉课文内容及重点单词;
2、讲授本单元重点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讲授考试技巧,提高学生的考试应试能力;
5、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文化学习,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
6、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比赛,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标准和工作计划

课程教学标准和工作计划

课程教学标准和工作计划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公式;
2、掌握常用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3、掌握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4、能够正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实数的概念、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一元函数的概念、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3、一元函数的图象及其基本特征;
4、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二元函数的概念、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6、二元函数的图象及其基本特征;
7、二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极限及其基本性质;
9、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10、微积分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计划
1、讲授内容:每周讲授2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讲授20节课;
2、实践活动:每周安排1次实践活动,每次活动2小时,共安排10次实践活动;
3、课外阅读:每周安排2小时的课外阅读,共安排20小时;
4、考试:结课考试,满分100分;
5、作业:每周安排2次作业,每次作业3小时,共安排20次作业;
6、讨论:每周安排2次讨论,每次讨论2小时,共安排20次讨论。

课程目标设定与教学计划

课程目标设定与教学计划

课程目标设定与教学计划引言:课程目标设定和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合理设定课程目标和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论述课程目标设定与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旨在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

教师在设定教学主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使之既符合教育部标准,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同时,教学主题还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设定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 教育部要求:教育部出台的标准和要求是教师设定教学主题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师可以结合教育部的指导意见,选择与教育改革紧密相关的主题,如STEM 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

2. 学生需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设定教学主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对于语言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背景和需求设定不同的主题,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

3. 社会实际:教师可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将其作为教学主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活动安排:活动安排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灵活的活动安排,可以使学生参与积极、有效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安排时,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分配时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

一方面,不能过多地安排课堂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另一方面,也不宜过少,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2.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讨论、实践、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混合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引导、讨论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程教学计划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程教学计划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

设计一个有效的课程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课程教学计划。

第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的指导。

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应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以进行细分,帮助学生实现阶段性目标。

此外,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资源。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目标相符的内容,避免内容过多或过少。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应选择符合教学资源条件和学生水平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匹配。

第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讲授法适合于知识点的传授和归纳,讨论法适合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实践法适合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定期进行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监测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学习笔记和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同时,教师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改进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设计有效的课程教学计划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评估。

幼儿园课程标准化教学计划

幼儿园课程标准化教学计划

幼儿园课程标准化教学计划一、导论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幼儿园课程标准化教学计划则是在保障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二、课程目标幼儿园课程标准化教学计划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多元智能,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

通过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和社交等几个方面。

语言课程通过帮助幼儿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

科学课程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观察力。

艺术课程侧重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和音乐等活动,让幼儿在艺术中得到乐趣。

社交课程则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四、教学方法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幼儿主体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形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实践活动,通过操作实际物品来巩固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在艺术教学中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发挥,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社交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评价方式幼儿园课程标准化教学计划的评价方式应综合考虑幼儿的学业表现和发展水平。

以观察记录、测验和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和成长情况。

同时,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幼儿的家长,与家庭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和发展。

六、教师培训幼儿园课程标准化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更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如何设计符合学科标准的教学计划

教师如何设计符合学科标准的教学计划

教师如何设计符合学科标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不仅要符合学科标准,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符合学科标准的教学计划呢?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科标准有充分的了解。

学科标准是教学计划设计的基础,教师应该熟悉并掌握学科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只有了解学科标准,教师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科标准对学生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计划的核心,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标准的要求,确定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教学目标。

第三,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材料,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手段和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讲授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

最后,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

教学评估是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标准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教学评估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

标准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标准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标准课程设计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熟悉(学科名称)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

2.能够分析(学科名称)相关的实际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知识进行创新和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对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的认知,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对(学科名称)应用领域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学科名称)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讲解(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3.(学科名称)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介绍(学科名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学科名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学科名称)的相关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学科名称)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学科名称)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目标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课程达标教案设计方案

课程达标教案设计方案

课程达标教案设计方案课程达标教案设计方案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语文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6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古文中的常见关联词语,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国学教育,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将是古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本节课使用的选文是《论语·为政篇》,这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古文,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与为人处世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1. 学习《论语·为政篇》选文,理解其中的内容与意义。

2. 学习并掌握古文中的常见关联词语,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论语·为政篇》选文的内容与意义,理解其中的古文语言特点。

2. 学生能灵活运用关联词语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以开放性问题为切入点,询问学生对政治有什么理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预习(5分钟)让学生预习《论语·为政篇》选文,引导学生整理出文中的重点与难点。

3. 讲解文中内容(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讲解《论语·为政篇》选文的内容与意义,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古文语言特点,并通过例句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关联词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讨,讨论自己对《论语·为政篇》选文的理解,并讨论如何将学到的关联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关联词语的用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合作学习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作文,判断学生在关联词语运用方面的水平。

课程达标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课程达标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课程知识点】进行【具体技能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课程知识点一】- 【课程知识点二】2. 教学难点:- 【课程知识点一】的应用- 【课程知识点二】的实践操作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教学活动材料- 学生评价表2. 学生准备:- 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准备学习用品- 带好笔记本和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 按照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步骤讲解课程内容。

- 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 结合实例,讲解重点知识的应用。

3. 活动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安排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 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互评-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教学创新-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课程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初探——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李运涛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

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

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

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

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

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1、学习内容不明确,教材编什么,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在这学段、这一单元教这个。

2、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主体错位:例:、《春》的教学目标设计2、3条②、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行为主体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表述。

3、行为动词模糊,既不能体现学习过程,也无法评价学习效果。

例:《敬畏生命》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培养、理清、品味、理解这些行为动词千篇一律,既然理清思路、归纳中心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就应该认真分析掌握这些能力还需要哪些先决技能,在什么基础上理清,怎么才算理清了。

《敬畏生命》中有些语句谈到了深刻的生命体验,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观自身的能力等一系列学生特征,能否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语句,恐怕需要教师做一些铺垫和引导,笼统地说一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怎样去理解,理解了没有,看不出教师组织学习的方法,也难以测量学生理解的程度。

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必然使教学目标落空。

修订为: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说说作者所见的情景引发了什么思考。

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

教学目标的盲目随意,行为主体不明,行为指向不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浴火重生建目标1、根本依据——课程标准重要依据——教科书必要依据——学习者的特征辅助依据——教学条件2、教学目标设计的准备过程①、选定课题:主题内容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一般包括章节内容,单元内容,专题内容。

②、选定课型:课型是完成课题内容的载体,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新授课、单元小结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课等。

③、研读课标A、研读课程内容标准。

研读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找出标准中有关目标定位的核心概念。

B、研读课程目标。

重点就三维目标的相关表述,找出其与本课内容的内在联系,剖析分解概念和行为动词。

C、研读教学实施建议,总体构思教学设计。

3、研读教材①、研读教材知识呈现顺序,分析编排意图,找出内在逻辑关系。

②、研读教材内容,分析重点关键。

4、研究学生①、分析学生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初定教学难点。

②、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动力、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初定方法过程目标。

5、分解目标对核心概念(课程标准中有描述)和行为动词(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进行扩展剖析,形成具体教学目标(学习目标)①、确定知识目标②、确定能力目标③、确定方法目标④、确定情感目标三、按部就班叙目标目前公认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称之为: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属于对象的表述),前文谈到,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虽然我们在表述目标时,有时可能省略行为主体,但目标指向的必须是学生。

如“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省略了主体,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一点是明确的。

2、行为动词——可测量。

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属于行为的表述),即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

表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

如“能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

含义明确的动词如“描述”、“说出”、“辨别”、“观察”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

上文谈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领会”、“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行为指向要明确。

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表述中,我们通常在行为动词后面加上宾语形成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

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

案例:“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描述中,宾语部分是与物理学科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可以从教学内容中加以把握。

3、行为条件—为了便于评价而设置的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属于条件的表述),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

也指明了在何种状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

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

对行为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物理手册”;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密度表,说出……”;“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5分钟内,能做完……”;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4、表现程度(属于标准的表述)表现程度也叫行为标准,指预期的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也可以二者都有。

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优良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所以其表述常常与“精确到什么程度”“至少百分之几正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有关。

行为标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①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三分钟内完成”;②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准确无误”;③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质量,例如“90%的学生”。

案例例1.通过实际测量(行为条件),所有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准确地(表现程度、行为标准)说出(行为动词)人体的正常温度。

例2.在探究前(行为条件),一般学生(行为主体)都能够(表现程度、行为标准)拟订(行为动词)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例3. 初中二年级学生(对象A行为主体),在观察实际的云或观看云的图片时候(条件C行为条件),应该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标记出来(行为B行为动词),并且至少有80%的标记是正确的(标准D行为标准)。

例 4.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例 5.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条件),每个实验小组(主体)能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行为),填写出实验报告(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并不是所有的目标表述都一定要全部包含四个要素,但行为动词是一定要具备的中心要素,描述行为的动宾短语(行为动词+核心概念)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成分。

案例:比如下面的两个例子:例1. 在获得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行为条件),体验(行为动词)多变量分析的方法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想方法(核心概念)。

例2.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行为条件),获得(行为动词)发现成功的愉悦体验,领略物理理论的和谐(核心概念)。

四、咬文嚼字定目标(一)、例谈目标研究流程案例1:散文阅读课《那树》(九年级下第三单元第2课第一课时)。

第一步:初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地位,依据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建议,完成个人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赏析文章凝练而蕴味深刻的语言。

(2)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4)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环境忧患意识,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步:修订教学目标:1、研读课程标准相关内容2、修订教学目标第四步:研修小组反思课堂教学,根据课堂实践情况, 再次修改第一步:初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第二步:修订教学目标(研读课标相关内容)第三步:实施教学并研讨分析(关注课堂)第四步:再次修订教学目标(关注学情和既有的学习资源)五、认识与体会1、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能反映教师对该课的设计思路,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学习活动方法和策略。

2、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无论采用哪种编写方式,都必须注意:①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②目标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③目标必须指明行为的条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3、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在教学目标编写中,强调目标的可测性的同时,如何体现没有确定答案的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结果,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构建的心理过程,如何表述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潜能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