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孔乙己》 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孔乙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并解释“侍候、绰号、伤疤、惋惜、颓唐、不屑置辩”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常识。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初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本汉学家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评论称“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33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二、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所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2.回顾文体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②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③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识记字词荤.菜hūn 侍.候shì 绰.号chuò 伤疤.bā 笔砚.yàn 惋.惜wǎn夹.袄jiá 乱蓬蓬..pēng 唠.唠叨.叨lāo dāo 不屑.置辩xiè颓唐:精神委靡不振,情绪低落。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值得。

四、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孔乙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预设:①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④段)②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取得功名。

(第⑥段)③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回”字。

(第⑦段)④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⑧段)⑤孔乙己最后一次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第⑩段)2.孔乙己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预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孔乙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并解释“侍候、绰号、伤疤、惋惜、颓唐、不屑置辩”等字词。

2.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常识。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4.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初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本汉学家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评论称“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33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二、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所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2.回顾文体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②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③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识记字词荤.菜hūn 侍.候shì 绰.号chuò 伤疤.bā 笔砚.yàn 惋.惜wǎn夹.袄jiá 乱蓬蓬..pēng 唠.唠叨.叨lāo dāo 不屑.置辩xiè颓唐:精神委靡不振,情绪低落。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值得。

四、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孔乙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预设:①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④段)②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取得功名。

(第⑥段)③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回”字。

(第⑦段)④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⑧段)⑤孔乙己最后一次用手“走”到酒店喝酒。

(第⑩段)2.孔乙己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预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共三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共三课时)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流,分析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物 性 格 特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 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 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 事,能算偷么?” 点。
通过对课 文的分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理清小说的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结构。 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 段) :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 段) :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 (10~11) : 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 :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 (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 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 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通过讨论 分析,理清
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四、讨论交流 揭示原因 讨论归纳 造成孔乙己 悲惨遭遇的 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 的麻木不仁。 (3)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 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在鲁迅先生写的 33 篇小说中, 巴金先生曾称 课,激发学 赞说: “ 《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 ”日本有一位作 生的学习兴 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 趣。 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 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 小说。 二、解析课题 本文写于 1918 年冬天,发表于 1919 年 4 月 让学生了解 的 《新青年》 杂志, 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 《呐喊》 。 本文写作的

《孔乙己》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孔乙己》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乙己》的背景、内容与寓意。

2.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文化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和面对世界。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环节1.师生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印象。

2.通过提问、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进一步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活动二:学习基本知识1.师生探讨小说的省心、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

2.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艺术手法和形式特点。

3.带领学生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活动三:阅读与理解1.划分小组,采用朗读、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在展示中加深对小说中情节的理解。

2.针对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按照教师做出的提问,带领学生进一步解读小说的文本。

3.辅导学生写出小说的主题概括,形成对小说行文结构的完整理解。

活动四:语言运用1.教学导引,带领学生审视小说中的语言与文体,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特点。

2.学生精读小说中的表述方法,分析作者运用词语呈现角色形象的效果,鉴赏作者的文学功底,并通过语言表述方式,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3.通过小说的情节,引领学生理解作家的观念和主张,从而引发思考和探讨。

活动五:延伸阅读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进一步发掘课文中未揭示的核心心理与信仰多样性。

2.鼓励学生阅读与题材相关的其他文献作品,丰富阅读面向与思维深度。

3.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理解和审视文本中的世界与人性,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提高审美品味和思考力。

三、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方式获取文学知识。

2.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朗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学友间的互动与语言交流不断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新人教版
3. 素质培养:学生将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通过分析课文和参与课堂讨论,了解中国文化中的酒文化、科举制度等元素。他们也将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和参与讨论,培养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感态度:学生将能够对《孔乙己》这篇课文产生共鸣,对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感到同情,同时也能够对他的固执和自欺欺人有所理解。他们将对文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对阅读和文学创作有更积极的态度。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那么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如果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和预习任务,那么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如果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那么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的挑战和压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我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入理解《孔乙己》这篇课文,掌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他们能够描述孔乙己的特点和遭遇,解释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传达的信息和观点。
2. 技能提升:学生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对话和描述,理解作者的用词和句式。他们也将提高表达和创造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感悟,并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小作文。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孔乙己》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话题的内涵、意义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5《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揭示的主题;2、通过品读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他鲜明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和精巧含蓄的布局;2、加深对小说有关知识的掌握。

情感价值观l、理解社会环境描写,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无情;2、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2、体会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主题。

教学难点l、本文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以及精巧含蓄的布局,对小说初步欣赏。

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充;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今天,我们又提出了:为中华之复兴而努力读书,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可见,读书是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升官发财,有的人是为了报效祖国,那么在封建社会末期,读书人的命运如何呢?周围的人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一起走进他最喜爱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

(多媒体展示课题)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摄取文中所透露的信息。

(主要着重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1)让学生自由发言;(2)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总结:这是一篇小说,要注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这篇小说以“笑”为线索,勾勒了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段,给我们展示了晚清世风图,在不动声色中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三、师生共同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本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孔乙己“咸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来反映主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精品教案(优秀7篇)孔乙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理清情节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认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二、重点和难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要素。

说明:为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本文的教学侧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基本特征,认识小说的要素。

为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有意识地按照熟悉内容→理清情节→了解环境→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的过程来分步进行。

由于时代的差别,加上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学生比较缺乏,可能会增加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应对这方面内容作适当补充说明。

又由于这篇小说是以几个生活片断组材的,情节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时,可以以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解决情节结构问题。

要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出有关规律性的知识,不可硬灌。

三、突破口为什么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孔乙己,而不是“我”?说明:选定这一突破口,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思维的活动,促使他们进一步钻研课文关注人物形象问题。

因为这一突破口涉及两个人物,提示学生通过作比较的方法从人物的作用,与中心的关系等方面作思辨。

了解小伙计的作用,也就解决了情节结构问题;了解了孔乙己的作用,可以学会确定主要人物的方法,同时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

四、基本教学流程:(一)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默读单元教学要求,并作圈画、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的内容,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这一过程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指导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重点,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采用默读的方法完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一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初读课文,熟悉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准备复述提纲,以小伙计的口气叙述孔乙己的遭遇。

2、抽学生复述,全班补充、修正。

3、教师作引导,明确:(1)小伙计所见所闻孔乙己的遭遇,就是这篇小说的情节(小说要素之一)。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

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精选7篇〕九年级语文下《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惯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化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p 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化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p 和考虑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拟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拟,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___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优秀教案(共含三课时)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讽刺小说,发表于1919年。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自己尊严的酒徒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封建势力的腐朽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文章语言幽默诙谐,讽刺意味浓厚,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习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接触不多,对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讽刺手法可能不太熟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能够分析孔乙己形象,理解文章的讽刺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形象,掌握文章的讽刺手法。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具有历史和地域特色的词语和习俗,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创作背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节走向。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乙己》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乙己》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体会鲁迅批判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批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体会鲁迅批判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批判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孔乙己相关的图片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孔乙己》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介绍小说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等。

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和小说中描述的社会环境,为后续深入理解小说做准备。

3.课文阅读与问题研讨(2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针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研讨。

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他的悲剧命运说明了什么?4.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不超过100字概括孔乙己的故事,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课下思考: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如何避免类似的命运发生在自己身上?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介绍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孔乙己的背景资料。

2.讨论:通过问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悲剧命运。

3.探究:通过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让学生概括孔乙己的故事,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让学生课下思考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启示,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深度。

3.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回答情况以及作业质量等因素,对学生的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存在不足的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孔乙己》是一部言简意赅、语言含蓄、意蕴丰富的小说。

有很多值得教学的地方,因此有必要选择教学重点。

鲁迅小说教学的重点不是情节,而是细节和关系。

基于这一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抓住关键句子,将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然而,本课程是为第一节课的内容而设计的。

作者仍打算从情节入手,初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并在以后的课程中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1.教材编写特点和编写意图。

孔乙己选自《江苏教育版》第4卷第2卷第8期。

这个单元是一个新颖的单元。

它以理解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为主题,以小视角反映社会现象,使读者能够反思具有讽刺意味的人和事。

本单元的选定特征是“小”字符和“小”事件。

鲁迅的孔乙己悲剧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反映。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探索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学习小说解读的方法。

2.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小说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第二,提高小说学习的文学素养;第三,培养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第四,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认知能力:能够阅读文章的大意,但缺乏分析深度。

知识水平:对鲁迅比较熟悉,接触过《故乡》《社戏》等鲁迅小说,对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一定了解,但知识建构不完整。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砚、屡、蘸、舀、打折了、不屑置辩、绽出、颓唐”等;2.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3.通过抓住典型事件,来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难点:一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提问指点法、组织指导法。

学法:朗读法、质疑问难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福源说,鲁迅先生说,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并将其翻译成外语。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案【学习目标】借助关键字词替换还原比较凸显人物性格,渲染场景氛围揭示小说主题。

抓住独特的“叙事结构”“变换视角”设计主问题,挖掘小说人物丰富性。

巧用作品的矛盾语激疑置换体验人物的悲剧,进而探究作者的独具匠心。

截取视频片段呈现相关画面再现真实场景,设置情景另眼假想人物遭遇【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理清文中“看/被看”的关系,揭示矛盾的根源。

【教学步骤】(课前播放《孔乙己》配音视频。

)一、图片导入引人物(出示咸亨酒店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现在咸亨酒店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谁?(生答:“孔乙己”,出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听一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课题《孔乙己》。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在,我从眼睛中,看到了的一个孔乙己。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人物,然后分组寻找说感受,从不同的视觉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三、再读课文“看”人物思考:这样的人,他的的命运最终会如何?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句子,鲁迅运用了他特有的“非语法性”修辞手法,揭示了孔乙己的命。

探究: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佐证:1.孔乙己的确死了。

2.2.大约孔乙己死了。

(一)分析孔乙己“的确”死了。

思考:找出文中证明孔乙己存在价值的句子。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存在价值:孔乙己似乎只是一个“被看者”的角色,是一个多余人。

)(提示:1.生活环境;2.人际关系;3.性格悲剧。

)1.哪里“看”——社会环境:等级森严的鲁镇酒店(咸亨酒店)①曲尺大柜台:外面是短衣帮,里面是长衫主顾(踱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

(暗示悲剧:读书人的身份与科举落第的对比。

)②多次被打:使得身心羞辱并丧失生活能力。

2.被谁“看”——人际关系:被人“哄笑”与“念叨”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他们很开心。

《孔乙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孔乙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孔乙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孔乙己的性格和命运。

2. 理解和体会小说所表现的现实题材和时代背景,反思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情节、人物形象的解读;现实题材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2. 教学难点:现实题材的理解和思考,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思想价值。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小说阅读(课时2-3):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孔乙己的性格和命运,感悟小说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 人物形象解读(课时2-3):通过对孔乙己、黄四爷等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处境,了解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3. 现实题材的思考(课时2-3):通过分析小说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作品评析(课时2-3):通过对小说结构、语言、形象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通过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乙己》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师生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讨论答案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小说的主旨和思想。

3. 思维导图法: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

五、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制作适合自己班级的电子教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视频教学资料:可以引入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小说的生动情节。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反复强调小说中的思想价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思考和探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把握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写了33篇白话小说。

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孙伏园问他:“在先生的小说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同学们,你知道鲁迅先生回答是哪篇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孔乙己》——板书:孔乙己(鲁迅)展示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5篇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之后我们可得到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二检查预习,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准确地回答: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学生回答后,点明:“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

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大意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以“绰号”代名字,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作品,(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杂文),你读过的鲁迅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就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

鲁迅一生写了三十多篇小说,他对友人说,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2、介绍作者写作《孔乙己》的时间、背景和写作用意。

《孔乙已》选自《呐喊》,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集《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及杂文集《坟》《二心集》,译著《毁灭》等。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这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二、看《孔乙己》视频录像。

三、读准字音,复习小说。

四、学生略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分析研讨课文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孔乙己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呢?
这一部分主要是社会环境描写。

通过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不但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预示了情节发展的结局、人物的悲剧命运。

第一部分的末句,自然地点出主人公孔乙己“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这在引出孔乙己的同时,突出“笑”也给人们造成悬念,发人深思。

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部分(4—13自然段)
课文第二部分,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这部分,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1、第一层,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是小说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首先交代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肖像描写,把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可
笑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第二层,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分别为: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

师生共同学习第二层,通过对六个片段的感知,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完成七道填空题。

3、学习第三层,与断腿后的肖像描写作对比,分析人物命运。

比较: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语言、神态、动作方面的变化,这两段文字,侧面描写孔乙己遭了举人毒打被打断了腿的悲惨遭遇,正面描写孔乙己致残后的肖像、语言、动作,表现了他的惨状。

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4、孔乙己是“大约”还是“的确死了”?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
小结:“终于”强调一直“没见他”;由于又没有确实消息,故用“大约”表推测。

联系前文:“也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还欠十九个钱”、“终于没有见”,此处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

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六、引导答疑。

1、《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分析几处笑的含义。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小结:“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能……”,“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孔乙己还欠十九……”,这些话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个钱”。

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

2、分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1)、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2)、制度因素——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3)、社会因素——民众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4)、自身因素——热衷科举、自命不凡、好吃懒做、鄙视体力劳动。

3、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何作用?
课文从酒店小伙计的视角,以一种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来,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
亲切。

4、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嫌贫爱富,唯利是图。

5、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七、讨论本文的主题。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八、请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九、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