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术专著
李叔同的书
李叔同的书李叔同(1881年6月2日 - 1942年11月28日),字松山,号石甫,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学识渊博,所写的书籍被誉为中国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石壁传世》《石壁传世》是李叔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此书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作者通过对碑帖的研究,对中国书法典籍、书法名家等进行深入分析,全面展示了中国书法的演变史和发展过程。
在书法史研究上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
二、《百一名山图考》《百一名山图考》是李叔同著作之一,是一部关于中国名山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专著。
此书不仅是中国学者在研究名山方面的标志性著作,而且因其系统化、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思路,也是世界学术界研究名山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三、《辛亥革命评传》《辛亥革命评传》是李叔同著作之一,是一部描写辛亥革命的历史书籍。
李叔同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辛亥革命的基本内容和历史事件,阐述了革命的背景、伟大意义和社会影响。
此书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四、《纪伯阳著述辑存》《纪伯阳著述辑存》是李叔同对明代著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纪君祥(又称“纪伯阳”)著作的系统整理和分类。
在此书中,作者展示了纪伯阳的学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为研究明代道家思想、文化和学术界的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材料。
五、《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是李叔同的另一重要著作之一,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画派的发展史和艺术成就。
此书以作者的严谨学术态度,深入研究并总结了中国古代画派的特点、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
此书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六、《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是李叔同的著作之一,是一部整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思想理论的学术专著。
在此书中,作者以很高的思辨和文学艺术风格,从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语言等方面全面呈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演进的历程,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哲学理论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现代中医学著作
现代中医学著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现代中医学著作是指在当代发表的、对中医药学科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随着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现代中医学,以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医学著作。
《中医药学学》是一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刘光河主编的著作。
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广大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全面的参考资料。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系统解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现代中医药学》是一位知名中医学专家张三所著的一本专业性强的中医学著作。
该书从现代中医药学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等内容。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医药学的创新和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是一部由著名中医临床专家李四主编的专业指南。
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通过对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更好地进行中医临床工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Ps: 因为中医药学领域知识有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现代中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中医学著作也逐渐兴起,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就来介绍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医学著作。
《现代中医学》是由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聂九农主编的一部系统介绍现代中医学发展成果和理论体系的专著。
该书系统阐述了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涵盖了中医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基础药物学等方面内容,是一部权威的现代中医学教材和参考书。
钱钟书的主要学术著作
钱钟书的主要学术著作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化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的学术著作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文学、文化、语言、教育等。
以下是他的主要学术著作:
1.《管锥编》:是钱钟书最著名的学术著作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经典之作。
该书是一部讲述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详细介绍了古代各种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2.《中国文化要略》:是钱钟书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阐述的一部著作。
该书主要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3.《古代小说十讲》:是钱钟书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艺术风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汉语词汇新编》:是钱钟书的语言学著作之一,主要介绍了汉语词汇的构成、演变和用法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汉语词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5.《西南联大回忆录》:是钱钟书的回忆录,主要记录了他在西南联合大学的经历和见闻,对于了解西南联合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钱钟书的主要学术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后人研究这些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专著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专著
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专著有很多,以下列举几部经典的:
1.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者:李文华),该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特征。
2. 《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作者:黄伯荣),该书综合分析了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讨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3. 《中国政治制度变迁与民主转型》(作者:薛一民),该书系统化地回顾了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具有比较鲜明的现代性。
4. 《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论研究》(作者:李斌),该书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演进过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5. 《中国政治制度改革与发展》(作者:杨小凯),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实践、思路和成果,并探讨了未来政治制度改革的方向。
以上几部书籍均是对中国政治制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所撰写的学术专著,对于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演示教学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
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
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补充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不合,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
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
弗雷泽的著名学术专著
弗雷泽的著名学术专著
弗雷泽是一位以市民社会理论和批判理论著称的重要学者,其著
作涉及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
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包括《社会空间的
批判理论》、《从黑格尔到埃尔斯的社会哲学和现实》和《社会正义
和社会政策: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等。
《社会空间的批判理论》是弗雷泽在1990年代初期发表的一篇
经典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弗雷泽通过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批判,提
出了社会空间批判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社会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客观
且中性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被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所构建的,具有
深刻政治意义的空间。
这一理论对于后来的城市研究和社会空间研究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黑格尔到埃尔斯的社会哲学和现实》是弗雷泽在2000年代
初期出版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探讨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本质问题,
包括个体、自由和公共领域等。
通过对古典哲学和现代批判理论的梳理,弗雷泽提出了一种包容性的、反抗性的社会哲学观点,试图为现
代社会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基础。
《社会正义和社会政策: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是弗雷泽在2010年代初期出版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关注社会正义和社会政策问题,试图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探讨社会正义的概念和实践。
在书中,
弗雷泽提出了一个包容性的社会正义理论,试图超越传统的利益主义
和权利主义的局限,为公共政策和社会变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免费下载】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由中国医学著作网主办,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协办的“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评选结果在2007年第12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之际隆重揭晓。
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内各大医学图书出版社、医学图书经营销售公司、医学学术团体组织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广泛参与,严格评审,最后确定了50本能反映当代医学学术水平的图书。
入选图书包括《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风湿病学(上、下)》(科学出版社)等。
详细名单如下:1.《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12 次,累计销售150万套,五十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曾得到过多次奖励,包括卫生部授予的199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部授予的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
2.《西塞尔内科学(原名-西氏内科学)》世界图书出版社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3.《血液病学》(上下)人民卫生出版社是血液学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较新较好的参考书和基础教材。
4.《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理论新、内容全、权威性强,是世界内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医、教、研的教科书,哈里森也被广泛赞誉为“内科学著作之父”。
5.《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书是集当前国内外内分泌学研究新进展及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于一书的大型专业参考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的内分泌与代谢学专著。
6.《威廉姆斯血液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覆盖了与血液病有关的全部内容,是血液病医生的最佳参考书。
7.《协和呼吸病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全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8.《中华内科学(上中下)》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心规划的“中华临床系列专著”中的首部大型参考书,由全国380位知名专家、教授参与编著,内容覆盖了内科学的各个方面。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一、概要(一)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二)学习经典著作的意义为什么要学古代的著作?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因此,中医的理论知识是日久民心。
相对而言,西医是日新月异的。
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医学理论,仍然积极地指导着临床诊疗,此为中医之妙。
中医学和西医学也因此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医学体系。
在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家和著作,只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才能在今天仍被称作经典。
因此,学习中医的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认真的研讨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在临床运用方面能有新的领悟和提高。
总之,学习古人的著作的意义在于,在古代著作的指导下,使中医学呈现出如今日渐辉煌的发展。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中医的四大经典指的是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的著作,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有着巨大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
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同时,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亦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并无冲突。
本节课以目前高等教育教材推荐的四部书作为经典著作进行讲解。
(一)《黄帝内经》1. 《黄帝内经》概述《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中医界中尊奉的基础理论主要从《黄帝内经》中提炼发展而成。
而且当代医学科学的某些研究课题,比如生命科学、气功理论、经络的实质、医学心理学、气象学等,也或多或少得从《黄帝内经》的论述中获得新的发现和启发。
《内经》共包括《素问》九卷和《灵枢》九卷。
中文参考文献 书
中文参考文献书
在中文参考文献书籍方面,有许多经典的著作和权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文参考文献书籍的分类和举例:
1. 学科专著:
《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
《心理学导论》(吴秀娟、陈建生著)。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
2. 学术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著)。
《教育研究方法与技术》(李军、李红著)。
《中国经济年鉴》(国家统计局编著)。
3. 参考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编著)。
《计算机科学技术大词典》(王志刚主编)。
《法律辞典》(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著)。
4. 地方志书籍:
《北京市志》(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上海市志》(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广东省志》(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5. 经典文学作品:
《红楼梦》(曹雪芹著)。
《水浒传》(施耐庵著)。
《西游记》(吴承恩著)。
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的中文参考文献。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举例,并不是全部。
在特定领域的研究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中文参考文献书籍。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
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
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
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
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
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之黄帝内经中医巨著《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能论》),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探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那么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根底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历和学术理论,并汲取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拟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开展的理论根底和源泉。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
世简称之为《内经》。
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
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一百零一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
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
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那么一书而多名。
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局部。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安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
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安康,比方有了病怎么治病,不必须非要去吃什么药。
事实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
有关北京的专著
有关北京的专著
1. 《北京简史》作者:陈寅恪
该书是一部详细介绍北京历史和文化的专著,涵盖了从北京的建都至现代的演变过程。
2. 《北京城市记忆》作者:郭建明
本书以北平到北京的城市发展为线索,讲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建筑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系统、全面的专著。
3. 《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作者:于家堯
该书详细介绍了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内容,是一本研究北京传统建筑的经典专著。
4. 《大北京:追寻城市文化记忆》作者:顾祥兵
本书通过探寻北京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回顾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转折和文化传承,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5. 《北京的文化史》作者:吴晗
该书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北京为中心,探讨了从旧石器时代至当代的北京文化发展历程,对于理解北京的文化特点具有深刻的见解。
这些专著都是针对北京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的权威著作,对于了解北京的过去和现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经济学经典著作介绍
经济学经典著作介绍1、亚当.斯密《国富论》。
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都睥睨古人,下开百世。
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
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理论经济学领域做出不朽贡献,真是绝顶的天才。
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索罗斯在投机之余,也写些《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之类的书,不过其理论造诣比之李嘉图,则相距太远。
3、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撇开学理而言,就其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够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4、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作为严密科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创立了完整的微观经济学体系。
5、费雪《利息理论》。
此书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报酬。
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尽管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也许是对个人理性通过自由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只是其建设性的部分即国家干预政策争议很大。
7、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此书关于企业家的“创新”是经济增长之源的理论,已经预见到我们这个知识和信息社会的兴起。
熊彼特也许是所有经济学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人,读他的《经济分析史》足可印证。
8、萨缪尔逊《经济学》。
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本书作为最成功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在把经济学知识标准化、体系化方面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
就其改变经济学知识的传播和复制方式的力量之大,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
中医经典必读书籍中医经典必读书籍有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医经典必读书籍,希望您喜欢!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意义什么是中医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匦要略》、《瘟病条辨》吗?当然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吗?也不是!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著作。
首先,《伤寒杂病论》包含《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又称《金匦》)两部分,是医圣张仲景论外感和内伤杂病的千古不容易之中医名典,首次详辨证、药方,为后世医家承袭经方的开山之作,堪称经典。
要将一部著作分为两部分学习无可厚非,但是根据内容却要分为两部书未免牵强。
世医(指中医)皆知药王真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含《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而习惯上都统称为《千金方》。
这是一个道理,何独内容尚有重复的《要方》和《翼方》尚可合成《千金》一部,而内容各异又互为弥补的系统著作却要被拆开称为两大经典?这点于常理分歧,不符合传统的思维逻辑。
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士应该知道仲景的序言中有“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 已然言明《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作品而已。
再有,《黄帝内经》的《灵枢》、《素问》为中医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脏腑经络、诊治法则、养生及针灸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难经》丰富和发挥、扩充了《内经》的理论,成就了中医解剖学的雏形;千百年来这两大著作指导着中医的临症和发展,迄今仍是中医必学的基础理论。
这两个著作并没有合而为一,却被今人只挑了《内经》,这比起前面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形成了巨大的思维方式反差,更不符合逻辑!如果说后世的中医根本就没有用到《难经》知识尚可说得过去,但事实是上《难经》也是后世医家引经据典的重要资源之一,这怎么解释呢?更有,中医的内容除了诊断辨证施治等,还有重要的一环:药物!无独有偶,《神农本草经》正是中医最早时期的最佳药学专著,正是它让古中医有了完整的体系,如果这不算经典,算什么?最后,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医四大经典的认识方式:指导后世中医临症和发展的理论依据的专业古典文献,我们称之为经典。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由中国医学著作网主办,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协办的“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评选结果在2007年第12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之际隆重揭晓。
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内各大医学图书出版社、医学图书经营销售公司、医学学术团体组织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广泛参与,严格评审,最后确定了50本能反映当代医学学术水平的图书。
入选图书包括《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风湿病学(上、下)》(科学出版社)等。
详细名单如下: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12 次,累计销售150万套,五十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曾得到过多次奖励,包括卫生部授予的199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部授予的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
2.《西塞尔内科学 (原名-西氏内科学)》世界图书出版社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3.《血液病学》(上下)人民卫生出版社是血液学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较新较好的参考书和基础教材。
4.《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理论新、内容全、权威性强,是世界内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医、教、研的教科书,哈里森也被广泛赞誉为“内科学著作之父”。
5.《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书是集当前国内外内分泌学研究新进展及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于一书的大型专业参考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的内分泌与代谢学专著。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
中医⼗⼤经典著作中医⼗⼤经典著作中医经典著作共有⼗部。
这⼗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古⾄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
这⼗部经典著作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经》、《黄帝内经太素》。
《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它列“四⼤经典”之⾸,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素问》与《灵枢》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明史、医学史的重要著作。
《黄帝内经》记述了⼤量中国古代天⽂、⽓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素问》和《灵枢》各九卷、⼋⼗⼀篇。
《素问》内容包括⼈体藏象(解剖⽣理)、经络等中医理论及病历病机、诊断、辩证、治疗、预防、养⽣以及⼈与⾃然、阴阳五⾏学说在医学中的运⽤、运⽓学说等多⽅⾯内容。
《灵枢》与《素问》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俞⽳、针灸等。
《难经》原名《黄帝⼋⼗⼀难经》,对⼈体⽣理作了重要阐释;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难经》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个问题进⾏讨论,内容涉及到⽣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
其中⼀⾄⼆⼗难为脉学,⼆⼗三⾄⼆⼗九难为经络,三⼗⾄四⼗七难为脏腑,四⼗⼋⾄六⼗⼀难为疾病,六⼗⼆⾄六⼗⼋为腧⽳,六⼗九⾄⼋⼗⼀难为针法。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神农本草经》经》成书于东汉,并⾮出⾃⼀时⼀⼈之⼿,⽽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千年的⽤药实践中发挥了巨⼤作⽤,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开本草学先端。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由中国医学著作网主办,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协办的“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评选结果在2007年第12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之际隆重揭晓。
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内各大医学图书出版社、医学图书经营销售公司、医学学术团体组织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广泛参与,严格评审,最后确定了50本能反映当代医学学术水平的图书。
入选图书包括《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风湿病学(上、下)》(科学出版社)等。
详细名单如下:1.《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12 次,累计销售150万套,五十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
曾得到过多次奖励,包括卫生部授予的199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部授予的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
2.《西塞尔内科学(原名-西氏内科学)》世界图书出版社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3.《血液病学》(上下)人民卫生出版社是血液学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较新较好的参考书和基础教材。
4.《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理论新、内容全、权威性强,是世界内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医、教、研的教科书,哈里森也被广泛赞誉为“内科学著作之父”。
5.《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书是集当前国内外内分泌学研究新进展及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于一书的大型专业参考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的内分泌与代谢学专著。
6.《威廉姆斯血液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覆盖了与血液病有关的全部内容,是血液病医生的最佳参考书。
7.《协和呼吸病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全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8.《中华内科学(上中下)》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心规划的“中华临床系列专著”中的首部大型参考书,由全国380位知名专家、教授参与编著,内容覆盖了内科学的各个方面。
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专著——《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读评
作者: 李益然
出版物刊名: 学海
页码: 97-97页
主题词: 上清经;真诰;道经;道教史;道藏;学术界;道教文化;陶弘景;文化史;开创意义
摘要: <正> 《真诰》是卷帙浩繁的《道藏》中的一部独具历史价值的道教史籍著作,也是一部集中反映上清经派教义、史迹以及人物诸方面的重要经典。
惜乎此书长期未得到我国学术界应有的认识与重视,今钟来因先生特撰写《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文汇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率先打破了《真诰》文献的研究的沉寂。
钟来因先生著的《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与介绍《真诰》的学术专著,是《道藏》研究中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分子层状结构-组装与功能》20世纪80年代,法兰西学院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M.Lehn教授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为科学工作者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创新空间。
在短短的时间里,这个概念已被广大化学家所接收并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
目前,超分子化学的学科体系正在形成,并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纳米科学组成新的学科群,推动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带一份子或分子聚集群为结构单元,依赖于分子间作用力组装成超分子体系,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可分为若干层次。
如以结构特征为依据,可分为微粒、线、与管材、超薄膜与层状结构、三维组装结构(如生命体的组织与器官等)。
其中研究的最深入、应用前景最明显的是具有层状结构的多层复合膜,及把多层复合膜与图案化表面结合起来的层状结构,这种结合定会产生新概念与新思路,并为三维组装体打开新的组装途径。
1多层复合膜1.1层状组装超薄膜与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
超分子科学的出现及发展对于传统的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生命科学和纳米科学与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些科学的发展也对超分子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超分子科学是一门集基础研究与应用与一体的交叉学科,其最根本目的之一是通过分子组装体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超分子构筑与功能组装之间建立起桥梁,使功能产生与超分子组装之中。
层状组装超薄膜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
较之单层膜,多层膜上所负载的物质的数量和种类都可以极大的增加,这将丰富超薄膜的功能并实现功能的集成。
1991年Decher等人在Iier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阴阳离子静电作用为推动力的制备纳米尺度的复合超薄膜的方法,这是超薄膜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由此揭开了层状组装超薄膜研究的新编章。
1.2层状组装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基于溶液中自组装过程的超薄膜的制备方法,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LB膜技术;(2)基于化学吸附的组装技术;(3)交替沉积技术。
它们各具特点又互为补充,都是制备超薄膜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1.3静电组装1、有机小分子的静电组装:静电组装技术为含有寡电子基团的有机小分子(带电荷基团的数目通常不少于2)的层状组装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通过调节溶液参数和选择合适的与小分子交替组装的物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有机小分子在膜中的存在状态乃至性质进行调节,从而为实现有机小分子超薄膜的功能化提供了空间。
2、有机-无机杂化超薄膜随着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发展,其研究重点已经转向合成、制备结构更复杂、精密的纳米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在很小的体积下可以结合种类和材料以及现代材料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利用静电组装技术,可以把多种无机材料,如纳米材料、无机薄层、杂多酸等和有机材料组装成超薄膜,获得层状的有机-无机杂化超薄膜材料。
纳米尺寸的无机微粒由于电子限域效应而具有独特的光电化学性质,将这些微粒和适当的有机物交替沉积制备成超薄膜,一方面可以将微粒的性质保留在超薄膜中,另一方面,通过对与其组装的有机物质的选择,可以实现超薄膜中无机微粒的性质的控制,以及实现功能的集成甚至产生新的功能。
3、非平面基底上的层状组装静电组装技术的组装过程不依赖于基底的种类、尺寸和表面形态,这一特点使得非平面基底上的多层膜的组装变得可能。
非平面基底上的静电组装也包括哪些具有微米或亚微米级图案化结构的基底上的超薄膜的制备,通过在这些图案化基底上的选择性沉积,可以制备三维层状结构的图案化超薄膜。
4层间化学发应超薄膜的层间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使超薄膜在反应前后在结构和功能上产生变化;静电组装多层膜相邻层间是靠静电作用维系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由于静电力不同于化学键,是一种弱相互作用力,所以静电组装超薄膜的稳定性容易受到超薄膜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如超薄膜所处溶液的种类、PH、离子强度等。
基于磺酸基、羧酸基、羟基等亲核基团在紫外光照射或加热条件下很容易和重氮基团发生亲核反应,生成相应的磺酸酯、羧酸酯和醚这一事实,发展了一种制备共价键合超薄膜的方法。
1.4改进的静电组装技术主要包括(1)聚电解质吸附-活化技术:不但适用于制备具有非对称结构的超薄膜,还可以用于有机小分子与聚电解质的稳定超薄膜的制备;(2)电场诱导的静电组装技术:不仅适用于带电物质在导电基地上的选择性吸附,而且借助于外加电场的帮助,也可以将一些不易用静电组装技术直接成膜的物质组装成超薄膜;(3)旋涂-组装技术:适用于制备单一组分的、厚度可控的聚静电介质超薄膜。
2中空微胶囊微胶囊是通过成膜物质将囊内空间与囊外空间隔离开以形成特定几何结构的物质,其内部可以是可以填充的,也可以是中空的。
微胶囊的技术特色在于囊内空间与囊外空间隔离,因而可分别对囊内和囊外空间的化学物理性质进行调控。
如可将物质包裹在微胶囊内,形成填充的微胶囊;而物质本身的性能,如物理化学性能、生物学性能或光电性能等则不受影响。
在适当的条件下,如破坏囊壁或改变囊壁的通透性能,被包裹的物质又能够释放出来。
这为储存、运输和使用都带来极大的方便。
通过微胶囊化,还可避免受到外界氧气、水和光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性能不稳定的物质不会变质。
通过囊壁的部分阻隔作用和渗透调节性能,可降低被包埋物的释放速率,或将被包埋物以可控的速率释放,形成各种具有释放和可控释放性能的微胶囊。
根据囊壁形成的原理,微胶囊的传统制备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利用反应生成囊壁的化学方法、利用相分离形成囊壁的物理化学方法、利用机械或其他武力作用形成囊壁的物理方法。
随着微胶囊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新的微胶囊制备技术也不断的被创造和发明。
如纳米胶囊是指胶囊的尺寸再纳米至亚微米。
此外,材料引起的致癌作用与粒子大小密切相关。
同样的材料粒子越小,又发癌症的作用越弱,因此生物相容性越好。
通过改变囊壁的结构、组成或引入功能性组分,可获得具有各种功能的微胶囊。
如聚电解质微胶囊、光或磁功能化微胶囊及生物功能化微胶囊等,还可以使得到的微胶囊的渗透性能、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能有很大的改变。
3插层组装材料层状插层组装体是一大类具有超分子结构的功能材料,因其结构和性能的特殊性,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众多领域和行业。
该类材料主要是以层状结构材料为前驱体,经超分子设计和插层组装而得到的一类结构高度有序、且具有多种优异功能的新型材料。
构建此类材料的推动力一般为共价键、离子键、氢键、静电力、亲(输)水力、范得华力及其相互作用。
构筑基元和结构的多样化和可调控性,为此类材料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作为新型高性能催化材料、生物材料、电子材料、吸波材料、环保材料等,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层状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主体化合物,可分为阳离子型黏土、阴离子型黏土、石墨、层状金属化合物、过渡金属硫化物以及金属盐类层状化合物等。
水滑石类化合物包括水滑石和类水滑石,其主体一般由两种金属的氢氧化物构成,因此又称为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
LDHs插层组装体这类材料特殊的结构使其同时具备了插层客体和LDHs主体的许多优点,故其在吸附、催化、医药、电化学、光化学、农药、军工材料等许多领域已经或即将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4纳米图案化表面有机超薄膜表面上形成的微米至亚微米级的规则表面结构,在超分子科学、材料科学、微电子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是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表面图案化主要用于表面性质的调控。
微观尺寸的表面结构可以用来控制材料的粘附、摩擦及浸润等表面性质,这些性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表面拓扑结构密切相关。
选择性吸附和表面特异性识别更是要求控制表面的各向异性性质。
在微电子领域,人们已经开始探讨图案化表面材料用作高密度磁性存储介质的可能性。
量子点阵激光、量子级联激光和单电子二极管的出现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器件的基本概念。
在细胞生物学方面,表面图案化可用来控制附着细胞的空间分布、发展新型快速的诊断方法和构造神经网络等。
表面图案化在纳米反应器、微型阵列器件、组合化学和药物筛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
表面图案化可用多种技术得以实现,光刻无疑是传统而又应用广泛的方法。
随着所用辐照源波长的变短,分辨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由界面分子组装获得表面纳米图案化的研究尚处于发展之中,但它已经引起了从事超分子材料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的重视。
一方面,分子组装体的尺寸通常在1~100nm的范围内,如能利用界面分子组装获得图案化的表面结构,就可以突破光刻极限的限制;另一方面,研究分子于液/固界面和气/液界面上二维受限状态下的组装规律,发展图案化表面化学的方法,提供图案化有机高分子材料,对发展界面超分子化学和表面分子工程学有着重要意义。
界面分子组装与表面图案化是超分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尚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
5微米尺寸的界面组装微米和纳米尺度上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微加工或图案化已逐渐成为当代科学和技术的中心。
许多现代技术发展的机会都来源于新型微观结构的成功构造或现有结构的小型化。
飞速发展的微电子行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表面图案化技术当前和潜在的应用同时也推动着图案化技术本身不断的发展。
“光刻”一词最出指的是在具有疏水性图案的亲水性表面上使用非极性油墨的印刷过程,现在,它已成为一系列将原始模板图案复制到固体基体上技术的总称。
自组装微米尺度的结构和微米尺度物体的自组装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对微电子、光学、传感器、微化学反应器、组合排列、微分析系统、生物芯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液体自组装体系以及自组装的液体微结构为模板的材料合成策略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于液体的组装行为不但与不相容流体体系中的各种相互作用有关,而且也会受到外加固体界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对外加固体界面结构和性质的控制来有效的控制液体自组装形成的结构,这也使自组装技术与光刻和软光刻等表面微加工技术可以巧妙的结合起来。
6生物相容性的界面以医用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生物医用材料的广泛使用,极大的丰富了现代医疗的手段,提高了人类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当合成材料和生命体接触时,首先发生的是材料表面和体液或血液中两百多种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
每一种蛋白质相互竞争形成多种蛋白质共同占据蛋白质层,而每一种蛋白质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非特异性变性结构,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和其他分子的行为。
由于现有的医用装置具有实现临床效果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合理的价格,其非生物相容性反应通常通过对材料或装置的表面设计和表面修饰进行改良超分子组装过程是生物体系中形成复合、功能结构的重要手段,它提供了一种通过设计分子和超分子实体,利用形体互补原则获得预期结构的纳米设计和制备手段。
与传统的表面修饰不同,超分子表面组装修饰技术不是简单的通过对化学组分的共价键合进行修饰,而是在组成修饰的基础上,通过对基于非共价键作用的控制,实现对表面二维,甚至三维微观结构的设计,实现对生物材料表面更精确的表面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