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合集下载

腰穿操作图及注意事项

腰穿操作图及注意事项

10.术后处理 ①按院感要求整理用品 ②填写检验单并送检标本 ③洗手 ④术后病情记录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72021/5/17Monday, May 17,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172021/5/172021/5/175/17/2021 7:24:15 AM
糖:正常:2.5-4.4mmol/L 降低:<2.25mmol/L 见于化脑、结脑、 隐脑、脑膜瘤等
氯化物:正常:120-130mmol/L 降低:见于结脑、隐脑、全身性电 解质紊乱
(八)腰穿针要经过哪些解剖结构
(九)腰穿后常见并发症
1.低颅压综合征:如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耳鸣等
2.感染
腰椎穿刺操作及注意事项
郑州腰市中椎心医穿院高刺新神术经内科
杨帆
准备
1.先戴好口罩和帽子 2.自我介绍:您好,我是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神经内科 医生,叫**名字。 3.我今天要给您做腰椎穿刺术检查,我已经剪好指甲并 洗完手。 4.考虑患者患有“颅内感染性疾病”,已将腰穿的目的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172021/5/172021/5/17Monday, May 17,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72021/5/172021/5/172021/5/175/17/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2021/5/172021/5/172021/5/17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72021/5/172021/5/175/17/2021

儿童腰椎穿刺操作流程

儿童腰椎穿刺操作流程

儿童腰椎穿刺操作流程
1.患儿准备:患儿需要空腹,通常会在手术之前的几个小时禁食。

2.椅子或床的选择:根据患儿的大小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椅子或床。


于较小的儿童可以选择特殊的儿童麻醉床。

3.麻醉:根据情况选择一种合适的麻醉方法,可以是局部麻醉、静脉
麻醉或全身麻醉。

医生和麻醉师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出决定。

4.体位:将患儿放置在侧卧位,腰背部暴露在操作区域。

5.皮肤准备:消毒操作区域,并使用无菌巾包裹。

6.局部麻醉: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局部麻醉涂于患儿的皮肤上,并等
待片刻让局部麻醉药物发挥作用。

7.穿刺点确定:医生会通过触诊和X线片等方法确定穿刺点。

通常在
腰椎区域的第四、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与骶骨之间的中线位置进行穿刺。

8.执行穿刺:医生使用无菌手套,将穿刺针慢慢插入到预定的穿刺点。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观察流出的脊髓液来确认穿刺是否成功。

9.获取脊髓液样本:成功穿刺后,医生会连接穿刺针到采集样本的容器,并将脊髓液缓慢地收集起来。

10.穿刺结束:采集完脊髓液后,医生会缓慢地抽出穿刺针,确保没
有产生出血。

11.换药:在穿刺点处贴上无菌敷料,并固定。

12.监测:患儿在操作后需要进入观察室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检查是
否出现异常症状。

儿童腰椎穿刺是一项较为常见的操作,但由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较为特殊,请确保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这个操作流程的具体步骤可能会因患儿的具体状况而略有不同,务必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无菌,并密切监测患儿的反应。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蛋白(0.15-0.45g/L)增高:化脓性脑膜炎、流 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多发性神经根炎, 脊髓炎、脊髓肿瘤等梗阻性病变;
氯化物 (120-132mmol/L) 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 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菌
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 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 带,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
进针:针尖斜面向上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4~ 6cm,针头进入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斜面转向 头部,可见脑脊液自动流出,暂插回针芯;
测压:嘱患者头部、肢体自然放松,接测压管, 脑脊液的液面不再上升随着呼吸而上下波动,即 所测得的压力值。正常颅压80-180mmH2O。
颜色
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 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 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 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椎 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
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
动力学检查: 压腹试验 测定穿刺针是否在蛛网膜下腔及是否有椎
管梗阻,方法是用手掌或拳头压迫腹部10秒,可见脑 脊液压力迅速上升,解除压迫后迅速下降,如穿刺针 未在蛛网膜下腔内、引流不通畅或低位椎管阻塞,则 压腹时压力不升或上升很慢。 压颈试验 指压法:压迫一侧颈静脉10秒。 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立即上升至原来水平1倍,解除 压迫后,在20秒内迅速下降至原来水平,蛛网膜下 腔无阻塞;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不上升,蛛网膜下腔 完全阻塞;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缓慢上升,解除压迫 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表明蛛网膜下腔有不完全阻 塞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诊断与治疗多种疾病。

该技术通过在腰椎穿刺点进入脊椎骨隧道,使医生可以获取腰椎骨
髓内液体样本或者进行注射治疗。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腰椎穿刺术
的操作指南。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腰椎穿刺术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其病史、药物过敏情况及可能
存在的并发症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该项
操作。

2. 仪器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

标准的腰椎穿刺器械包括:注
射器、蛛网膜穿刺针、导管等。

确保这些器械在操作前已经进行完
全的清洁和消毒。

3.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一般情况下,腰椎穿刺点位于第四、第五腰椎棘突下缘之间。

在选择穿刺点时,需要注意避开椎间盘和神经根。

4. 局麻:
使用无菌技术在穿刺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随后进行局部麻醉。

一般情况下,使用2%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进行局麻。

5. 穿刺:
在局麻生效后,医生将蛛网膜穿刺针插入穿刺点,朝向骶尖方向缓慢推进。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密切观察,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结构。

6. 获取样本或注射治疗:
当蛛网膜针进入腰椎骨髓内液体腔后,可以通过连接的导管进行腰椎骨髓内液体的采样。

同时,腰椎穿刺术也可以用于给药,例如注射麻醉药物或化疗药物。

7. 操作完成后:。

腰穿方法

腰穿方法

1 .腰椎穿刺病人取侧屈曲卧位,头颈和腰部处于同一水平,躯干与床面垂直,尽量屈颈抱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充分增宽。

一般选择腰 3 、4 椎间隙(双侧骼峪最高点连线中点)。

穿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操作医师带无菌手套,铺洞巾。

用1 % -2 %的普鲁卡因或1 %利多卡因1 一2 耐在穿刺部位注射皮丘,皮下浸润麻醉。

操作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针头斜面向上刺人皮下,方向与背平面横轴垂直,针头略向头端倾斜,缓慢刺人,刺人韧带时可感受到一定阻力,当阻力突然减低时提示已刺人蛛网膜下腔,可拔出针芯让脑脊液流出。

如未见到脑脊液流出,将穿刺针退至皮下更换一个角度后再次进针。

成人穿刺深度4 一6cm ,儿童2 一4cm 。

以测压管紧接针柄进行脑脊液压力测定。

测压时令病人全身放松、头部和双下肢伸展。

如测压管中的脑脊液液面随呼吸、脉搏或腹部加压波动明显表明穿刺针的针尖位置正确。

待测压管中的脑脊液液面平稳后,读数并记录其压力(初压)。

2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重症脑室出血严格无菌操作腰穿,腰穿成功后接脑压管测定脑脊液压力后,以每分钟0 . 5 一lml 的速度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5 一10ml ,再以每分钟1 一Zml 的速度等量注人生理盐水。

反复放注进行置换,最后用生理盐水加人地塞米松5mg 鞘内注人,每次总量30 一60d ,同时根据出血量的多少来决定脑脊液置换术的间隔时间,如脑脊液颜色较红,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多,血管痉挛,脑水肿明显。

患者若能很好的配合,宜隔日一次,如出血量小,头痛不明显,患者烦躁不配合,每2 一5 天一次,经过多次脑脊液置换术,脑脊液由橙红变为淡黄或无色,终止脑脊液置换术。

3 .结核性脑膜炎常规腰椎穿刺成功后,先测脑脊液的压力,然后缓慢放出脑脊液5ml 弃掉,再注人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置换液,每次置换重复3 一5 次,每次间隔10 分钟,每周坚持置换3 次,直至脑脊液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稳定3 周以上。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程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程

腰椎穿刺术一、操作者着装整洁入场,将物品准备好:一次性腰椎穿刺包(腰椎穿刺针、弯盘、消毒碗、止血钳、镊子、洞巾、无菌纱布、无菌棉签)无菌手套、消毒剂、麻醉剂、注射器、无菌棉签、胶布等二、报告评委,1号选手行腰椎穿刺术操作准备就绪,请指示。

三、口述:操作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诉其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让其签字同意后方可实施;腰椎穿刺适应症有:1、各种疾病需要抽脑脊液做常规生化检查;2、麻醉病人;禁忌症有:1、颅内高压、脑疝、颅内占位性病变;2、凝血因子严重缺乏;3、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者;4、休克病人。

四、操作步骤:1、操作者了解患者病情,查看患者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到病人床前进行谈话:张老师,你好,我是你的主管医师,由于你病情需要我今天将为你进行腰椎穿刺术,如果在穿刺过程中,你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告诉我们,谢谢你的配合,你稍休息一下。

2、操作者戴好口罩、帽子、洗手,携用物至床旁。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口述1床,张三,男,35岁,今日行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的部位常选:腰3-4椎间隙进行穿刺。

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

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

3、站在患者背侧,检查用物是否齐全,口述穿刺点皮肤无感染适合穿刺,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2-3遍,直径大于15cm,戴手套,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做局部侵润麻醉直至棘间韧带(边回抽边注射),左手食指、中指固定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垂直进针,一般进针4-6cm,即可有落空感,表示穿刺针已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拨出穿刺针可见脑脊液流出,口述:让助手连接测压管,测量脑脊液压力并记录,正常情况下一般70-180mmH2O,或40-50滴/分;撤去测压管收集一定量脑脊液送检。

收集完毕后插入针心,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一起拔出,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整理患者衣服,口述: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低颅内压头痛,注意监测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张老师,你的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已经完毕,您多注意休息、多喝水,如有什么不适请及时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巡视病房的,谢谢您的配合。

儿科腰穿操作流程

儿科腰穿操作流程

儿科腰穿操作流程
儿科腰椎穿刺术常见流程确认体位、消毒、穿刺点选取、麻醉、进针、测压及放液、术毕。

1、体位:一般均采用去枕侧卧位,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如病人意识不清,应有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者戴上无菌橡皮手套,局部用碘酊、酒精消毒皮肤,铺盖消毒巾。

3、穿刺点:先触摸好准备穿刺的椎间隙,一般取L3-L4或L4-L5椎间隙(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背正中线的交点为第四腰椎棘突)。

4、麻醉:用普鲁卡因于穿刺点做一皮丘,然后垂直刺入,浸润皮下及深层组织。

5、进针:术者以左手拇指尖紧按住此棘突间隙的一端以固定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由原穿刺点取垂直脊背面稍向头位倾斜的方向刺入,当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可感阻力突然减小,即进入蛛网膜下腔,然后缓慢抽出针芯,即可见CSF外滴。

6、测压及放液:穿刺成功后接上测压管,嘱病人完全放松,平稳呼吸,将头稍伸直,双下肢改为半屈位,接上测压管,先测初压,如压力高时,不可放CSF,将针拔出,仅将压力管中CSF作细胞计数及蛋白定性检查,如压力不高,可缓慢放出需要量的CSF。

7、术毕:最好嘱孩子俯卧,或者去枕仰卧,把足端的床头垫高4-6h,以免产生由于CSF 经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引起颅内低压所致的腰穿后头痛。

腰椎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腰椎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腰椎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建立腰椎穿刺术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腰椎穿刺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二范围
适用于腰椎穿刺术的操作。

三内容
1适应症
1)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2)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诊断。

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疾病。

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6)鞘内给药。

7)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2禁忌症
1)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患者
3)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者或脊柱病变。

3操作方法
1)医师带口罩、帽子、洗手。

2)器械与药品、清洁盘、腰穿包、消毒手套、注射用药、2%利多卡因及测压管等。

3)患者取左胸膝位侧卧,脊柱靠近床沿。

4)穿刺部位一般选择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即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处。

4操作步骤
1)局部常规消毒,一般用安尔碘消毒皮肤2-3遍,范围不小于穿刺点周围10cm,且第
二遍范围小于第一遍,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椎间韧带。

2)戴无菌手套,打开腰穿包(助手),铺无菌孔巾,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孔巾有孔部位。

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椎间隙之间,与脊椎呈垂直或针尖斜面稍斜
第1 页共2 页。

腰椎穿刺术(仅供参考)

腰椎穿刺术(仅供参考)

腰椎穿刺术(仅供参考)
腰椎穿刺的基本步骤:
1.患者体位:患者面朝上,麻醉;
2.判断并准备治疗部位:根据特定的患者病情,选择穿刺点,消毒,并用绷带固定住腰椎;
3.穿刺部位:用特定的抽搐手法,在患者背部的肌肉腱层中,以穿刺针穿过腰椎骨板,使针头到达穿刺部位;
4.注射麻醉药:将麻醉药溶液逐滴缓慢注射到穿刺部位,以达到麻醉作用;
5.穿刺中的处置:将介入物,如导管或是药物,缓慢放入穿刺部位,以进行治疗;
6.拔管:在治疗完毕后,及时将介入物拔出;
7.体位恢复:穿刺完毕后,患者可以缓慢改变体位,使其到达最佳治疗方式。

1.感染:由于穿刺部位的污染,穿刺病程中可能发生感染;
2.出血:穿刺过程中,由于穿刺过程中的伤害,会有少量出血;
3.痉挛:轻微的穿刺过程,可能会造成偶尔的痉挛;
4.骨折:由于穿刺太深,可能会造成骨折;。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1.检查眼底有无视盘水肿表现。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嘱患者取侧卧位,背部紧靠床缘或检查台的边缘。

患者双膝屈曲抵向胃部,头部屈曲靠向胸部。

3.触诊确定髂嵴平面,仔细辨认确定腰4-5椎间隙。

4.打开腰椎穿刺包,戴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用络合碘溶液作环形消毒,范围包括上下数个椎间隙。

铺无菌巾。

5.用25号针在腰4-5椎间隙注射利多卡因,作一皮丘。

换用22号针麻醉深层结构。

6.将腰穿针刺入皮丘并插入棘间韧带。

用食指和中指把持腰穿针,拇指固定针芯位置。

腰穿针方向偏向头侧30°-45°,沿中线进针,与床面平行。

7.突破硬脊膜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8.如果没有脑脊液流出,有时候需要轻轻旋转腰穿针。

如果认为腰穿针已经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没有脑脊液流出,可以注入1ml 空气,如果空气不能回抽回来,也抽不出脑脊液,说明腰穿针的斜面可能位于硬膜外腔。

插入针芯继续进针。

9.一旦有脑脊液流出,连接测压计和开关,测定脑脊液压力。

10.连续收集数管各约0.5-2.0ml的脑脊液标本,做好标记分别送检。

11.拔出腰穿针,加盖干燥的无菌敷料。

12.嘱患者平卧6-12小时,鼓励增加液体摄入,以防出现“脊髓性头痛”。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腰椎穿刺术,也称为腰穿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和病症。

该术语用于描述一种将医疗器械插入腰椎骨间隙以收集体液样本、注射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目的的过程。

腰椎穿刺术操作需要非常谨慎和精确的操作技巧,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结果。

本文将提供关于腰椎穿刺术操作的详细指南。

一、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在进行腰椎穿刺术之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史、症状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手术。

2. 同意书:患者和医生应签署一份详细的同意书,说明腰椎穿刺术的风险和好处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3. 术前准备:患者应在手术前清空膀胱,并换上手术服。

医务人员应提供必要的镇静剂和麻醉剂,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镇静和舒适。

二、操作步骤1. 定位: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技术对患者进行定位,并标记适当的穿刺点。

通常情况下,腰椎穿刺术在第四和第五腰椎之间进行,但具体的穿刺点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 局部麻醉:医务人员应使用局部麻醉药物,例如利多卡因,麻醉穿刺点和周围区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 穿刺操作: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的穿刺针,根据穿刺点的标记进行穿刺。

针头应与脊椎平行插入,并逐渐向下倾斜,直到穿刺进入腰椎骨间隙。

穿刺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收集样本/注射药物:一旦穿刺到达目标位置,医务人员可以使用穿刺针收集脑脊液样本进行诊断分析,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在进行这些步骤时,医务人员应确保操作的精确性和无菌性,以避免任何并发症的发生。

5. 穿刺结束及处理:一旦完成样本收集或药物注射,穿刺针应从患者身体中缓慢而逐渐地拔出。

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涂抹适当的药物或胶带来减轻患者的不适。

三、术后护理和监测1. 监测: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在手术后的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

他们还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腰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腰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腰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腰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如下:
1、确定体位:要求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腰部。

2、选择穿刺点:一般选取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和后正中线的交叉处为穿刺点。

3、消毒:用碘伏自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

4、麻醉: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做局部麻醉。

5、穿刺:用腰椎穿刺针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约4-6cm 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6、送检:用无菌试管接取脑脊液2-4ml,送化验室检查。

7、拔针: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8、术后处理: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借鉴内容)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借鉴内容)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证】1、诊断及观察疗效检查脑脊液性质、压力,鉴别各种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治疗椎管鞘内注射药物(如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1、器械准备(1)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腰穿包、手套2副、口罩、帽子、消毒测压管,下层放中单或棉垫、消毒液及穿刺过程中用过的物品。

(2)消毒腰穿包(包括带针芯腰穿针、镊子、无菌瓶数个、棉球、纱布、5ml针管)。

(3)治疗盘中有2.5%碘酊,75%乙醇,2%普鲁卡因。

2、方法(1)患儿侧卧,膝髋屈曲,双手抱头,充分低头弯腰。

应由助手协助患儿,以取得最大程序的脊椎弯曲,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的椎间隙。

(2)术者位于患儿背后,左手在头侧,用示指、中指摸好两侧髂骨嵴,此联线中点为第3、4腰椎棘突之间,在此处穿刺即可达3、4腰椎间隙。

小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4、5腰椎间隙。

(3)常规消毒,用拇指固定第3腰椎棘突,沿棘突下方用1%普鲁卡因局麻,边进针边推药,深至韧带,用消毒纱布压迫,拔针后稍等片刻。

(4)右手持腰穿针,左手拇指固定住第3腰椎棘突,沿其下方穿刺,进皮稍快。

进入棘突间隙后,针头稍向头侧倾斜,当有阻力后有落空感时停止进针,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用无菌瓶2个,每瓶接1-2ml脑脊液分别送检常规、生化或培养。

如检测颅压可事先准备好测压管测量压力,此管内脑脊液也可作化验用。

如操作过程脑脊液流通不畅,可以转运针尾,助手压迫颈列脉,穿刺针亦可略调深浅。

(5)重新插上针芯,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针后胶布固定,让患儿平卧(不用枕头)。

三、【注意事项】1、当患儿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若病情需要,应先用脱水剂,降颅压后再穿刺,并且患儿放脑兴液时应用部分针芯堵在针口上,以减慢滴出速度,以防发生脑疝。

2、由于患儿年龄和胖瘦的不同,达到脊髓腔的深度也不同,对瘦小者穿刺时应多加小心,刺入后徐缓前进,以免进入过深引起出血。

3、新生儿可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穿,较用常规腰穿针容易。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1)向患者详细解释和取得患者同意。

(2)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特别关注血液凝结功能、皮肤病变等病史或症状。

(3)准备好穿刺器材,包括穿刺针、导管、注射器等,并进行消毒。

(4)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保持脊柱弯曲。

2.术中操作:(1)皮肤消毒:选取穿刺点,通常在L3/L4或L4/L5椎间孔水平,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2)局麻:采用2%利多卡因,用注射器慢慢地沿着穿刺点刺入皮下组织,达到硬脑膜水平后,将部分剂量缓慢注射到硬脑膜内。

(3)穿刺:选择合适的针径和长度,将穿刺针插入皮肤,垂直于脊柱,到达硬脑膜表面后,将穿刺器旋转到30-45度角。

(4)脑脊液采集:连接导管,并用注射器吸取足够的脑脊液样本。

(5)应激试验:在脑脊液采集期间,可进行应激试验,如压迫眼球、颈动脉窦按压等。

(6)穿刺结束:缓慢拔出针头,轻轻按压穿刺点数分钟,以预防血肿形成。

(7)处理样本:将脑脊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3.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症状: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腰背痛等。

(2)平卧休息:术后让患者平卧休息,头低体高以减少头痛发生。

(3)饮食控制:术后禁食或低脂低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4)补液:术后给予足够的液体,以保证患者体液平衡。

(5)注意并发症:术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等。

(6)出院指导:在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并定期随访。

总结而言,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

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要注意补液、饮食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这样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腰椎穿刺术详细操作步骤

腰椎穿刺术详细操作步骤

要点1. 理解脑脊液循环的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

2. 掌握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技能。

3. 理解脑脊液生化、免疫及细胞学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 LP)是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时作为疾病治疗的操作方法。

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测定蛛网膜下腔的压力,搜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样本,进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分析。

LP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7世纪。

一、操作原理脑脊液主要产生于侧脑室脉络丛,大部分是血浆的一种超滤液,但也有脉络丛主动分泌的部分。

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30~140 ml,每天约产生500 ml(每分钟0.35 ml),每天更新3~4次。

脑脊液在脉络丛、纤毛细胞及室管膜细胞的推动下不断地送入蛛网膜下腔,通过单向阀门(蛛网膜颗粒)进入硬膜窦吸收,完成循环。

脑脊液包围并支持着整个脑和脊髓,能有效地使脑重量作用减至1/6,对外起保护作用;在清除代谢产物及炎性渗出物方面,起-脑脊液屏障与脑脊液-脑屏障,合称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血脑屏障允许亲脂性的分子(如O2与CO2)自由通过,选择性地转运某些水溶性分子(如葡萄糖与氨基酸),通过受体引导的吞饮作用吸收某些大分子,并阻挡有害毒素与大部分药物进入脑组织。

影响血脑屏障的因素有:①高渗刺激、某些化学物质及细胞因子能打开血脑屏障。

②缺血缺氧和感染产生的炎症介质会破坏血脑屏障。

③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血管与基底膜不具备紧密连接,导致脑脊液渗漏与脑积水。

颅骨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颅腔内任何异常都可迅速反应于脑脊液压力的变化,颅压增高或降低到一定程度都会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高颅压的表现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严重的高颅压可能引起脑疝(cerebral hernia)。

二、适应证(一)诊断1. 检查CSF性质,用于疾病鉴别诊断(如感染性、炎症性或肿瘤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疑似脑膜炎(meningitis)的鉴别诊断中颇为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1、患者多取卧位,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
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膕窝处并用力抱
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特殊情况下亦可取坐位进行穿刺,患者向前弯,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突出。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
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
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
稍斜向头部、针体偏向臂部,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

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
098kPa=10mmH2O)或40~50gtt/min、若继作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

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

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小时,多次盐开水,以免引起术后低颅
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自然呼吸。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可行超声波定位,或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型超声检查确定穿刺方向与深度,以确保穿刺成功。

穿刺点
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气胸病人选择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覆盖消毒洞巾。

4、选下一肋骨的上缘为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先注射皮下出现皮肤橘皮样皮
丘改变,然后自皮至胸膜层进行逐次麻醉。

5、术者以左手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在局麻部位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明已穿入胸膜腔。

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
肺组织。

穿刺针可应用三通穿刺针或较粗的长针后接胶皮管,穿刺前应关闭三通针,先将胶皮管用止血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

穿入胸膜腔后再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或松开胶皮管止血钳,抽取胸腔积液。

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接的胶皮管用血管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
夹闭胶管,尔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弯盘,记量或送检。

6、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腹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多取半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兴趣起患侧上臂。

2、穿刺部位
选择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的部位作为穿刺点,一般常选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第
7~9肋间;或采用超声波检查所定之点。

3、操作步骤
(1)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洞巾,用1~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腹膜臂
壁层,当针尖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腹水时拔出针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检查腹腔穿刺针就是否通畅,连接乳胶管,以血管钳夹紧,从穿刺点进针,有落空感时即达腹腔(一般仅1、5~2、0cm),放开血管钳腹水即可流出。

若系诊断性穿刺,抽出少量腹
水作检查之用即可拔出;若为治疗放液,一般最多不超过5000ml,放液速度不可过快。

(3)放液完毕,拔出针头,复盖无菌纱布,测腹围,若穿刺孔有腹液渗出,可涂火棉胶封闭
创口,然后用多头腹带包扎。

骨髓穿刺术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骼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骨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溥(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与大
血管,严防穿刺胸骨发生意外;但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她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
胸骨穿刺。

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胸骨或髂前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

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
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术者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不敷出(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
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

5、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

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急速作有核细胞计数的及涂片
数张备作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就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
取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
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