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家校联系沟通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起家校联系沟通的桥梁
——谈偏远山区校讯通的运用实践
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密切配合。家校沟通能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的优势,做到教育内容上互相延续、补充扩展,搭建起教育教学新桥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校讯通”是当前很多学校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实现家校联系的良好手段。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一沟通方式,探索家校联系的新模式,使其发挥更大作用。论文创新点:根据教师的教育经验,结合各种资料的查阅,探索实践校讯通的使用作用,给予教育工作者以现实的经验。
关键词:家校沟通校讯通协同教育
自从走上了教育事业这条平凡而伟大的道路,结合学生的现状,我经常这样感叹着,“如何让学生得到很大的受益”。教育并非是学校独立的结晶,需要家长,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根据本人短短的几年的教育经验,结合各种资料的查阅和利用现代高科技远程设备跟某些有关人士的交流,探索实践校讯通的使用作用,给予教育工作者以现实的经验。在这里我们就家校联系沟通和大家交流一下:首先从家长那里出发,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孩子入学后,家长对其教育和影响仍不容忽视。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当今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
量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和家庭齐心协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也纷纷从不同方面进行家校合作的研究。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需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毛主席就认为“教育之全体,不仅学校而止,其一端则有家庭,一端则有社会。故但言改良学校教育,而不同时改良家庭与社会,所谓举中而遗上下,得其一而失其二也”。所以现代教学需要通过家校沟通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分担教育学生、乃至管理学校的责任,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因素。把常规性、实用性、创新性三个层次的教师与家长联系途径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传统的家校沟通主要的手段犹如家长会、家访等在家校沟通中又有怎样的利弊呢,我们首先对这一方面加以分析:
一、传统的家校沟通手段分析
1、家长会
家长会提供给家长和学校的是一个共同交流信息、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主要是学校向家长通报学校、班级的总体情况,以期达到家校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目的。但家长会一般只能安排在学期初期、期中考试后、期末结束,次数有限,而且也不能点对点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个体问题,使得教育没有连贯性,交流不能充分。
2、家访或电访
家访采用上门的形式,老师能够更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感知家长、学生的思想理念,点对点地探访、询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在学校里进行更有效地教育教学。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家长的了解,在日后与家长的反馈中采用合理的交流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家校沟通效果。电访的形式更加方便快捷和及时,但由于学生居住范围的扩大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作息的差异,家访或许会让一些家长感到为难,有些信息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反馈。
3、家校联系本
家校联系本可以让教师拥有一块和家长良好沟通的园地,除了进行作业传达之外,还可以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老师及时掌握在家信息,双方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联系本传阅的信息要以孩子为桥梁,有些情况就不能够为老师能控制,有些只需要让家长知晓,不需要孩子过多了解的信息就不能及时传达。比如:有个孩子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家校沟通中我们更多采用的是称赞式,但出现的问题又不能不反映给家长,这个时候,家校联系本就不能够有它应有的作用。
4、学校网络主页
学校网络主页展示的是学校的校园文化状况和学校的教育教研现状,既能够向外公布学校信息,展示学校文化,又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又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的桥梁。在学校网络主页上,家长可以主体性地选择信息,高效地了解校园动态。
5、家校委员会
家校委员会是联系学校、教师与家长的纽带,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集体智慧,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群策群力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但家校委员会解决的也是大方面的问题,而不能有效完成小细节的解决。
二、“校讯通”慢慢兴起的原因
1、协同教育观念的发展
“协同”一词来自协同学,协同学是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an)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它专门从系统演化角度来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各子系统在外界物质、能量、信息作用下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的机理与规律。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03年非典的特殊日子里,作为技术支持的“校讯通”出现了,并在那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此,协同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流。
2、相应通讯设备的普遍应用和功能实现
2011年1月19日,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网络的便捷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上网费用的降低,家校利用网络进行家校沟通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
中国的手机用户,从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2011年5月24日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显示,今年1~4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4138.6万户,总数达到90038.9万户。其中3G用户净增2052.1万户,达到了6757.2万户
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校讯通”的兴起成为可能。
3、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支持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将《家校合作》列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教材(2001/8),并在书中强调“家校合作”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育部于2000年11月4日发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确定的“校校通”工程目标是: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硬件、软件共享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好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从政策上对于家校沟通合作作了明确的规定,也使得借助拥有率高、使用成本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超群的具有大众传媒工具属性的手机终端的“校讯通”系统得以悄然兴起。
三、校讯通在家校沟通中扮演的角色
1、信息传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