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我与社会》是学生在小学生活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和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从生理、心理等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也有一定的社会认知。
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许多困扰和矛盾,如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制性与冲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难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8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新教材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8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新教材2021秋季最新编辑教案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1.1我与社会教案课题1.1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复习人元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主动适应环境社会的发展课标1.1高度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加深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和亲社会犯罪行为。
建议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惜公共设施,严格遵守公共秩序,存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深爱好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目标会上的其他人相处。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重新认识和认知社会的复杂性;科学知识目标:初步构成相处与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而成功适应环境社会生活;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重新认识和认知社会的复杂性。
难点培育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带入社会的能力学法独立自主自学法、小组讨论法、写作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课前1、学生课前搞好复习,背诵本框教材内容,想一想自己参予过的社会课堂教学活动。
准备工作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8月30日引入新课播出视频:《荒岛余生》学生观赏通过在荒岛生活的极端例子,鼓励学生思索人与社会的关系,唤起学生兴趣。
回答:《荒岛余生》的主人公真的与世隔绝了并思索吗?他全然瓦解社会了吗?融合鲁滨逊的话和经历,恳请大家思索:人和社会就是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自学《人与社会》,探究本课内容。
独立自主自学恳请大家深入细致韵头课本p6-p9的内容,初步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必须自学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提问以下问题:1.你对社会生活的体会存有什么变化2.我们出席社会活动存有什么意义3.我们与社会的关系讲授新课一、体会社会生活活动一:写作《李铭的一天》,思索学生写作通过李铭的一1、参照“李铭的一天”,说道说道我们可以通过图文并母舰,鼓励学生观哪些方式介绍社会生活?2、你通过哪些方式介绍社会生活?请问适当问察参予社会生活题的方式。
我与社会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
作业布置
在社会中,我们每天与很多人打交道。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每人绘制一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不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结合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观察图片法是道法教学中常见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五:
探究与分享
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P5):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针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引导学生得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2:播放图片。播放暑期游玩图片加强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回答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享暑假里发生的事情及相应感受和体会。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亲身经分享,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同时让学生理解了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环节三:
欣赏视频
播放视频。播放《中国24小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中日新月异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
八上道法《》教学设计
课题
《1.1我与社会》
册别
八年级上册
班级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时间
教学目标
健全人格: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感情,关心社会、关心时政。
教学重点
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家庭、社区、学校等;3.掌握社会规范的概念,如公德、礼仪、法律等;4.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知道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社会规范的概念;4.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1.社会问题的存在;2.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过程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引入:小组讨论,思考社会的定义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的特点3.讲解:解释社会的含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的特点。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讲解:介绍家庭、社区和学校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图表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 社会规范的概念1.讲解:介绍公德、礼仪、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概念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规范的概念3.讨论:小组讨论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4. 担当社会责任1.讲解:解释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担当社会责任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2.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3.测验评估: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对社会概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一则社会新闻,并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何让社会更美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引导学生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
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教师活动】讲述一个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同时社会也离不开个人。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我与社会”这个话题。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社会。
环节二:新课学习——我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讲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个人是社会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关系。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由个人构成(二)了解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章节,主要围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渴望独立,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同时,他们通过初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有效自学和合作探究。
然而,由于社会经验相对匮乏,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八年级学生可能对社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纠正并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理智的选择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康辉2分钟带你看百年中国巨变”思考: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1—6页)思考: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重点)3、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怎样的?(重点)4、社会关系有哪些类型?【新知探究】运用你的经验:情境一:周六早上6:30,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部编)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教案1.1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
年级:初一主备教师:授课老师:
章节名称(课题)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我与社会
计划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周第1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活动三】根据情境介绍自己
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与他人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自我介绍的情况。
情境一:做客同学家,向同学的奶奶介绍自己。
(业缘关系)
情境二:到姑姑家玩,向姑姑的朋友介绍自己。
(血缘关系)
情境三:在国外碰到两个说新疆土话的帅哥(美女)。
(地缘关系)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
需要我们献计献策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作业
待定
教学反思
2019年8月9日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二】校园生活OR社会生活?请你来选择
Q:和校园生活相比较,你更喜欢社会生活还是校园生活?为什么?
生:略(社会生活的好,或者不好)
师:走进社会,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可能也会发现一些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建言献策,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
2.通过模拟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知识目标: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辩论等方式,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养成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良好品质。
1.重点:(1)知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2.难点: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比较熟悉《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鲁滨逊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与世隔绝了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明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些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受到我们的美好生活与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可分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与我们密不可分。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二:探究实践1.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向他人表示友好?2.说说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3.请你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办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向他人主动问好;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微笑、点头致意;赞美他人……2.废水、废气、白色污染等。
1.1 我与社会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教学过程你知道“自给自足”吗?请思考:⒈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2.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暑期生活分享会:角度一“走中国”(旅游见闻、文化风俗、美食故事)角度二“看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志愿体验)角度三“宅在家”(读书学习、生活技能、陪伴家人)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呢?学生:教师:①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阅读报纸、收看电视;④上网查询……【思考与分享】宅家,暴雨天,该不该点外卖?观点一:点。
①外卖平台就是靠外卖而生,不点,平台没法运营。
②外卖小哥靠接单挣钱,不点,收入打折。
③大雨天实体商家生意惨淡,提供外卖可以保障收入。
④客户有需求,不点,生活上确实少了很多便利。
观点二:不点。
下雨天行车不安全,道路积水严重,外卖小哥很辛苦,安全不能保证。
观点三:不该讨论点不点,而是暴雨天运营商应不应该提供外卖服务。
平台应该在能够保障服务质量和外卖小哥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评估外送服务的可行性。
学生:教师:从平台来说,可适当延长派送时间,作为安全保障的基础,或增加外卖小哥接单的费用;从用户来说,当然就是多体谅,不无缘无故的差评和过度催单,理解对方的不容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思考:感受社会活动有何重要意义?学生:教师:①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案例分享】李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负责领导一个由不同背景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共同开发一款新的应用软件。
在项目过程中,李华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克服了技术难题和市场挑战,最终成功推出了这款应用软件,并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教师: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工作成果和职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条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认识社会生活,参与并奉献社会。
2.正确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明白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2.通过模拟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社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2.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难点: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与社会》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与社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关注。
他们逐渐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概念,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关注社会现象,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转向社会角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表现出较强的关注和探究欲望。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运用法治知识分析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区。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集体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社会与个人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师提出与法治相关的问题,如:“法治对个人有什么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法治知识竞赛(15分钟)
1.教师设计法治知识竞赛题目,涉及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则等。
2.学生分组竞赛,巩固法治知识,提高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个人的制约。
2.掌握法治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理性看待社会现象,独立思考,不盲从。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
第二课时:社会问题与法治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 教案
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感受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活动二:P3-4探究与分享思考、讨论:(1)小华日记里记录的“大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来源:学,科,网](2)读了小华的日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3)在暑假里,你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与同学分享?小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1.看图片,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3.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
[来源:学小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关系可以分为那些不同的类型?举例说说明在每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具有什么身份?5.小组活动: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小组讨论,1、2号发言,3、4号纠错,5、6号补充。
讨论结束的小组翻绿牌,组内有争议的翻红牌,老师个别答疑。
五、练习反馈小组互帮活动1、完成核心知识背诵2、做好思维导图3、完成规定作业4、预习新课1、小组安静练习,独立完成。
2、小组完成后翻绿牌。
3、小组讨论,组内有争议的翻红牌,老师个别答疑。
4、组内互批,在错题标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我与社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关注自我,关注社会。
他们有一定的社会认知,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社会问题,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社会现象,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学课件。
3.视频:相关社会现象的视频资料。
4.实践活动材料: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视频等资料呈现社会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第一课 第一框我与社会
八上第一单元第一框我与社会一、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但个体与社会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则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会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五、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课前:观看视频《小猪佩奇》(一)导入:小猪佩奇:“社会人”(让学生说)(二)主要过程:教材简要分析,教材以我们的生活为起点,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环节一:走进社会生活1.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出生——幼儿——上学”2.女儿成长的生活片段“参观博物馆、直升机体验活动、商场购物…….”问: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参与过哪些内容的社会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女儿的生活片段,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说出自己的社会生活体验及感受。
结论: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环节二:深入社会生活1.圈:随着身体成长、智力发展、能力提高,我们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2.谈看法下列是2018年暑假的大事件,请你选择一幅图,谈谈感受。
事件一:访问非洲,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
事件二:国家打击“长春长生”等疫苗造假案件事件三:泰国沉船事故,牵动所有中国人的神经。
结论: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与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概念和内涵,认识社会的重要性;2.掌握社会成员的身份,学会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3.了解社会公德及其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公民意识;4.认识与己无关的事务也会对自己生活产生影响,学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与社会课前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与社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他们对社会有最基础的认识。
课堂1.通过问答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例如“什么是社会?社会包括哪些人?社会有什么功能?”等等。
2.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成员身份,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3.引导学生以社会公德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养成合格公民的意识;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课后1.让学生回家向家长咨询关于家庭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2.跟踪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第二课社会成员的角色与责任课前在课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社会成员身份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知道家长、老师、医生的社会职责分别是什么吗?”课堂1.让学生回顾社会成员身份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社会成员的身份和职责;2.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成员的个体差异与社会公德之间的关系;3.组织讨论,让学生分组,自行协商并表达各自的主张;4.通过个体小结,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承担责任。
课后1.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社会角色中承担的责任;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3.带领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意识到个人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课社会公德和社会丑恶现象课前通过新闻、电视节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丑恶现象,并预先让学生明确某些行为是不符合社会公德的。
课堂1.让学生对社会公德和社会丑恶现象有全面的了解;2.讲解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向学生宣布相关赏罚措施;3.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背景,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4.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对法律法规的观点和看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这一章节,主要围绕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而个人也离不开社会。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认知偏差。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社会的构成,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社会的构成,社会中的个人责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社会中的个人责任。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个人与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离不开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节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
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
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
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
社会网络几乎可以以任何活动为中心,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结点之间的互相连接)而非“群体”(明确的边界和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被称为“社会网络革命”。
(二)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
设计意图:以两幅情境图呈现同一个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身份,意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探究其中的原因。
我是消费者 我是大哥哥
1.问题思考:
(1)在社会关系中,一个人的身份是确定的吗? 提示:不是。
(2)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提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2.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设计意图:援引社会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社会关系,意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理解社会关系的框架,明确几种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和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认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属性,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教师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活动二:小辩论
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提示: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社会生活成就我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