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凌海市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在辽宁省凌海市。凌海,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环渤海对外开放市,也是中国最北方的沿海开放城市。199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锦县撤县建凌海市,宣告锦州地区第一个县级市的诞生。凌海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街道、农场),总人口54万。凌海交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距离锦州港、锦州机场均为30公里,京沈电气化铁路、京沈高速公路等多条国省干道贯通全境。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凌海发展速度最快的30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30年。凌海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实现重大跨越,进入辽宁省县(市)综合实力十强行列。凌海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来,凌海市始终把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为加快城镇进程,缩小城乡间差别,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双羊镇还取得了全国文明镇的最高殊荣,有力地推进了凌海市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近几年,凌海市小城镇改造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凌海市各乡镇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驱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几年来,省级中心镇双羊镇,投资3130万元建成居民住宅楼8600平方米,改建综合市场一座,修建道路90公里,植风景树4.6万株,安装路灯336盏。该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使一些小城镇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双羊镇、石山镇、阎家镇、翠岩镇、娘娘宫镇等一批小城镇粗具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小城镇定位突出特色,为小城镇建设发挥了指导作用。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科学论证,基本做到了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石山镇利用石材优势建设了石材加工、销售集散一条街;双羊镇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发展工业为重点,以蔬菜产业为主导,建设成了农工一体的小城镇;娘娘宫镇发挥临海优势,以捕捞、养殖、加工为重点,建设集“出口、创税、商贸、集散”于一体的小城镇。
小城镇聚集功能明显增强,主导产业迅速发展。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聚集功能不断增强,带动了乡镇企业、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石山镇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使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双羊镇组织专门班子招商引资,开发项目,实行产业投资;白台子乡拓宽筹资渠道,吸引外来资金2000多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50多户。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双羊镇工业和蔬菜业、石山镇的石材业、娘娘宫镇的水产养殖加工业、阎家镇的农副产品和物流业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城镇的发展扩张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大批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小城镇经济结构由原来的以农业为主的单一型向以商业为主的工、商、农、建并茂型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变。大大活跃了城乡经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下面我们就分开来说说吧。
工业发展创新路
经过30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凌海的工业化道路打造出了以民营企业为特色,以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石材、轻纺服装、机电制造、化工企业为主体的六大工业产业格局。近两年来,凌海积极发展七大支柱产业,即风力发电、金属冶炼、石油化工、海产品养殖加工、盐化工业、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50个,建成工业园区14个,已入驻规模以上企业72户。国电凌海(南小柳)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33台机组已于2007年8月底并网发电。2007年凌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6亿元,是1978年工业总产值6519万元的177倍。
农业成就铸辉煌
凌海市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富民政策,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好土地承包工作,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落实粮食综合直补等惠农强农政策,提前取消农业税,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保护地生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使时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模式走进农村千家万户。到2007年凌海市农业总产值达到482411万元。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62万吨,粮食平均亩产则由200公斤增加到800公斤,增长了4倍。全市的蔬菜产业实现了飞跃发展。畜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全县有各类饲养小区60个,畜牧养殖规模大户达到165户,肉类总产量2007年增加到10.12万吨,蛋类总产量增加到3.5万吨,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5亿元。
海洋渔业谱新篇
凌海海洋渔业生产令人瞩目。凌海有海岸线68.7公里,沿海滩涂1.2万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8万公顷,盛产海参、对虾、梭子蟹、河豚鱼、文蛤、梭鱼、海蛰等优质海产品。为了把海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凌海大力推进“海上凌海”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埠客商落户凌海,先后有大连、营口等地100多户客商到凌海投资海洋养殖开发项目。凌海市大搞科技兴渔,先后研究成功“对虾亲虾越冬”技术、“海参育苗”技术,攻克了若干个养殖难题。发展工厂化养殖、立体化养殖,引进牙鲆鱼等12个优质海产品种获得成功。凌海市现有达莲等海产品养殖加工龙头企业10家,2007年海产品总产量达到23.5475万吨,海产品出口到东亚、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民生长足发展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凌海建市10周年,凌海数百栋楼房拔地而起。近几年来,凌海高层建筑应运而生。现在凌海市城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81平方米,居全省前列。城区人口30年增加3倍,达到10万多人。城市自来水水质合格率达99.8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0%,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0.5平方米。2008年凌海市城区实现集中供热。2006年凌海市荣获辽宁省44个县(市)群众生活质量评比第7名,成为锦州地区惟一榜上有名的县(市)。
交通建设令人刮目相看。凌海市改造、拓宽城区数条主干道,打通外环路。全市柏油路通车里程达6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2000年开通市内公交汽车。2006年新建的客运站竣工投入使用,新建乡镇客运站14个。全市基本形成了“有路就有车,有车就有站”的局面,方便了城乡居民出行。凌海市被辽宁省评为辽宁省公路文明市。
商业、餐饮服务等兴旺发达。教育、医疗、体育、群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凌海市农村常住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招商引资硕果丰
为发展县域经济,凌海市大力招商引资,于2005年成立招商局。多年来,凌海市注重强化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制作了大型画册和宣传品,多次举办招商引资人员培训班,开通了凌海市政府招商网站,在北京举办凌海籍老乡联谊会、恳谈会,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设立招商引资办事处。凌海市四个班子领导带队多次赴日本、韩国和港台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并在韩国、香港、宁波、哈尔滨、洮南、深圳等地成功举办一系列经贸活动和招商引资项目说明会。2006年,凌海市引进域外项目67个,引进域外资金4.7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21万美元,出口创汇3.15亿美元,占锦州地区出口创汇总额的一半以上。2005年到2007年三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69.28万美元、内资14.6291亿元,实现出口创汇9.7469亿美元,位居锦州乃至全省的前列。
从1978年到2008年,凌海与全国同步,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如今,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凌海市围绕贯彻“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和“一纲五线”发展战略,为建设好凌海市大有临海产业园区,坚决实现“一年迈大步,两年上台阶,三年再造一个新凌海,全省位次向前排”的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