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复核OK)
预防崩塌、泥石流、滑坡措施
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安全技术措施汛期是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为响应上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要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建立防灾责任制、落实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抢险等各项制度,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建立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体系,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1、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
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
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矿防汛指挥部开始发出泥石流警报。
2、汛期地质灾害,主要与降雨有关,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要注意与降雨有关的气象预报。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3、注意房前屋后山坡坡体及沟谷内水流夹带泥砂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异常情况,采取监测措施或主动采取躲避措施。
4、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体裂缝、岩石掉块、泉水变浑、沟谷内水流夹带的泥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现异常反映等,发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采取搬迁避让等有效措施。
5、禁止开挖坡脚、开山采石、在沟谷内大量弃渣、在坡体上大量蓄水等一些人类活动,避免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6、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7、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
在雨季到来之前,必须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8、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
9、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
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
10、泥石流监测预警,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11、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对矿区工业广场和周围山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山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
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应对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主要类型介绍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相关知识〖滑坡与崩塌的关系〗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
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
例如宝成铁路宝鸡至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
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
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
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
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
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
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成因类型一、本文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地形地貌最为复杂多样的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以期为提高灾害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将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分类及特征。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系统梳理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
我们将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深入剖析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条件等;人类活动则涉及土地利用、工程建设、采矿等。
文章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各成因类型对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对策和建议。
通过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完善防治体系、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等措施,以期降低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为推动中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类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中国广泛分布,其成因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综合因素。
自然因素是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
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条件等自然地理环境对灾害的发生有决定性影响。
例如,断裂带、褶皱带等地质构造活跃区,以及坡度陡峭、地形破碎的山地丘陵区,常常是崩塌、滑坡灾害的高发区。
强降雨、融雪、冰川活动等气象水文事件,也常诱发泥石流灾害。
人为因素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过度开垦、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增加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房屋建设等工程,常常导致山体破坏,增加了滑坡和崩塌的风险。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
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1.1崩塌、滑坡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
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
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浅析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防治
浅析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很多边远山区都既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来进一步探讨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具体防治工作。
[关键词]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1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具体特征一般而言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活动在时间顺序上呈现一种和天文以及气象等诸多地质因素相关联的存在一种旋回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存在时间不等的周期旋回性,有的地区时间旋回性长,如云南崩塌滑坡泥石流,就属于数万年为周期的超长期旋回特征;(2)有的崩塌滑坡泥石流还同时存在着长周期和短周期甚至超短周期泥石流的特征形式,其原因和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旋回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和次级波动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3)有的地区存在着以8到13a为周期的中期旋回特征,通过灰色关联度技术进行分析,发现地震和降雨以及崩塌滑坡泥石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三者的旋回变化具有一致的特性,不过从本质上来说,中期旋回和太阳黑子的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4)就是以1a短周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情况也非常明显,比如:每年的6到10月份所发生的泥石流占据全年泥石流数量的九成以上。
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每年降水非常充沛的时节,因此说明了降水量的变化也是导致旋回变化的重要原因。
有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具有一定的连发性质,这种特点在于多重地质灾害中,很多首发的地质灾害并不造成严重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伴生灾害却会给社会经济,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连发性灾害的系统研究,对完善次生灾害的防护和预防具有一定的突出作用。
崩塌滑坡泥石流就是一种典型的次生灾害,首先是崩塌、滑坡,然后是泥石流,从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分析根据地质工程勘察院的研究发现,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发生了10a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情况发现,后5a发生的泥石流问题要比前5a发生的强度更强,从更长周期的调查来看,中期巡回规律基本相符,不过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景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地质环境的破坏强度也在不断加剧,这让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强度呈现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范文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范文崩塌滑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针对这种灾害,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应急防治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以及相关的预警和监测系统、紧急疏散和救援措施、防治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一、崩塌滑坡灾害的预警和监测系统为了及时提前预警和监测崩塌滑坡灾害,可采用以下预警和监测系统:1. 地质勘察和监测:在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的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构造、土壤和岩石的稳定性等情况。
同时,安装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表位移、应变和地下水位等指标。
2. 雨量监测系统:因为降雨是引发崩塌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雨量监测系统。
及时监测降雨情况,当降雨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地震监测系统:地震也是引发崩塌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需要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
当发生地震时,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 监测预警系统的网络建设:以上各种监测系统的数据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所以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监测预警系统的网络。
二、紧急疏散和救援措施一旦发生崩塌滑坡灾害,需要立即采取紧急疏散和救援措施,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 预警信息的发布:当监测系统监测到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的迹象时,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周边居民和相关部门做好疏散准备。
2. 相关部门组织疏散和救援:相关部门需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工作。
首先,要设立疏散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疏散和救援工作。
其次,要妥善安排疏散路线,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同时,要组织救援人员和物资,进行紧急救援行动。
3. 疏散和救援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在疏散和救援过程中,需要及时评估风险,确保救援人员和被救援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做好紧急应急措施,比如设置临时避难所、搭建临时通信网络等。
三、防治工程建设为了减少崩塌滑坡灾害带来的破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防治工程建设。
城市地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
稀性泥石流 又称
紊流型或水力型泥石 流。泥石含量少于40%, 重度小于1.5t/m3;水为 搬运介质,呈紊流状, 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 装散流,改道频繁。
人为的泥石流物源
泥石流形成区
泥石流形成区
泥石流形成区
泥石流流通区
泥石流流通区
泥石流流通区
吉林通化市北的泥石流沟
吉林通化市北的泥石流沟
泥石流
1.泥石流形成条件
泥石流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地形条件、 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 泥石流多发生于山高谷深,地势陡 峻,沟床纵坡大的地形区,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聚。
(2)地质条件 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决定于发生地 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凡泥石流十分活跃地区都是地质 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大的地区,由 于这些原因,致使地表岩层破碎、各种不良物理地质 现象(如崩塌、滑坡等)层出不穷,为泥石流提供丰 富物质来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2)气象水文条件
地表径流是爆发泥石流动力条件,主要决定于 发生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水源量愈大,形成的泥 石流规模愈大。另外由于山崩、滑坡堵塞而造成的 高山湖泊突然溃决,水库和渠道溃决,以及高山冰 雪快速融化等,也往往形成规模极大的泥石流。
由于人类某些不良的经济工程活动也是影响泥 石流发生、发展、复活或加重起危害的因素。
长白山天池内侧的崩塌
长白山天池崩塌
吉林省集安县公路边的小型崩塌
(二) 滑坡
滑坡是边坡上的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的因 素影响下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破 裂面(或带)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往往是缓 慢、长期、间歇性地向下滑动,但也有一些滑 坡表现为急剧的运动,这类滑坡危害巨大。
1.滑坡的形态和结构
城市地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
(2)地质结构和地质作用:斜坡的地层、岩性、 构造、岩层层理发育程度和产状等构成了斜坡的物 质基础和构造环境。不同的岩性和不同的构造组合 决定了斜坡的稳定性、滑坡发生位置,滑坡特点。 如斜坡岩性是否均、是否完整,斜坡倾向与岩层倾 向、倾角的关系,斜坡上断裂发育程度、类型等。
(3)气候因素:暴雨或长期降雨以及触雷可使斜 坡岩土体含水量大,增加坡体自重。水在滑动面中 起到润滑作用,降低斜坡的稳定性。
第五节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灾害及防治对策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和类型 二、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危害 四、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和类型
(一)崩塌成因和类型
崩塌是指陡峻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 重力作用下,突然 脱母体向下崩落并 顺山坡跳跃翻滚, 撞击破碎,堆积在 坡脚一种现象。崩 积物垂直移动距离 大于水平移动距离。
(2)气象水文条件
地表径流是爆发泥石流动力条件,主要决定于 发生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水源量愈大,形成的泥 石流规模愈大。另外由于山崩、滑坡堵塞而造成的 高山湖泊突然溃决,水库和渠道溃决,以及高山冰 雪快速融化等,也往往形成规模极大的泥石流。
易贡滑坡体溃决后在下游80—100km处引起的坡面泥石流
(三)泥石流
也称山洪泥流,发生在山区沟谷中,含 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具 有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 强大破坏力等特点。可在很短时间内排出几 十万甚至几百万方的物质,可以将几千立方 米、上百吨重的巨大漂砾携带到山口外。所 经过地区的道路、桥梁、房屋、农田都能被 摧毁,顷刻之间造成巨大的灾害。
(4)岩性因素 崩 塌多发生于坚硬岩 石,岩石节理比较 发育岩石易破碎, 容易发生崩塌。岩 性差异较大时,硬 岩石风化成突出的 悬崖,软岩石风化 成凹腔,最终硬岩 层因下部失去支承 而沿节理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浅析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浅析摘要:滑坡、泥石流是洪水将含沙石的土质山体经过饱和稀释后形成的一种危害力度比较大的洪流,也是自然灾害之一。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给周围的环境或者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困扰,尤其是在暴雨连绵的季节,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比较频繁,周围的植物、农作物被严重摧毁掩埋,山脚下的居民被泥石流砸伤淹没,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不仅是山坡地质结构的破坏,更是给周围居住的人民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为了更好的避免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灾害,对它们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制定更好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预防措施1前言随着我国对自然灾害成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相关研究部门对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以及预防措施的制定分析的越来越深入,毕竟每年因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给我国的居民以及周围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研究中发现土质松软、碎石较多的山坡或者低矮的山体在暴雨时节最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滑坡是稀松土质山体小面积塌陷,然后经过雨水的冲刷形成的洪流,而泥石流是由悬浮着的大颗粒的碎屑物质并且含有粘土形成的粘稠泥浆。
由于山体土质比较松软,在大量的雨水侵透和冲刷使得山坡或者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随着雨水滑落,越滚越多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现象。
2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滑坡主要是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山坡内的软土结构整体的滑动,山坡的滑动一般会到坡体的内部,并且受到外力作用会一直延伸到山脚下,最终形成滑坡现象。
而泥石流简单的说就是流动的液体里面混杂着许多的碎石粒,在雨水冲刷受到外力增加的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碎石和泥沙混入其中一起滚落流动到山体下面,最终形成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一般会伴随着形成,它们多在发生暴雨后形成,冲向山脚下的村庄、田地、工厂,给周围的事物造成严重的伤害,也会使周围的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的安全活动[1]。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04
工程实例分析
某山区崩塌滑坡治理案例
总结词
成功利用锚索、抗滑桩等结构进行加固,降低灾害风险。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中,山区崩塌滑坡问题较为严重,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设计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等结构进行加固,有效提高了山体稳定性,降低了灾害风险。同时,对山体表面进行植被恢复,防止 水土流失,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某地区崩塌滑坡与泥石流联合治理案例
总结词
综合应用多种措施,包括锚索、抗滑桩、拦沙坝、谷 坊等,实现崩塌滑坡与泥石流联合治理。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中,崩塌滑坡与泥石流问题同时存在,且相互 影响,形成复杂的灾害链。设计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联 合治理,包括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结构进行加固, 拦沙坝、谷坊等措施减少泥石流形成和规模。同时, 对山体表面和流域内进行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减少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总结崩塌滑坡与泥石流治理设计的关键要素
01 02 03 04
泥石流治理设计
排水措施: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排水设施,降低地表水对泥石 流的触发作用。
防护工程:修建挡土墙、拦砂坝等防护工程,防止泥石流冲刷、侵蚀 危害。
生态修复:加强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 土流失,从根本上抑制泥石流的发生。
03
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目标和思路
目标
通过设计综合治理方案,有效控制崩 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提高灾害防治水平,确保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
思路
以地质勘查为基础,分析灾害成因, 评估灾害风险,结合工程技术和非工 程技术手段,制定综合性治理方案。
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的联合治理方案
浅谈高原地震带道路发生滑坡、崩塌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浅谈高原地震带道路发生滑坡、崩塌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5-25T07:11:21.244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2月3期作者:董洪波[导读] 高原地震带公路地震后山体松动,地形、地貌发生重大变化作者:董洪波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省市:西安邮编:610000摘要:高原地震带公路地震后山体松动,地形、地貌发生重大变化,特别容易受到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部分路段受到巨大的物理性破坏,致使一段时间内交通系统严重瘫痪。
结合国道216线K81处滑坡地震灾后修复项目,充分分析高原地震带国道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确保道路尽快通行,尽量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国道;地震;滑坡;原因;处理措施引言本文阐述了处于高原地震带的国道地震后边坡易发生滑坡的原因,同时介绍了高效安全的处理措施,将会给后续类似问题的实施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项目概况国道216线是中国西藏有效连接尼泊尔的重要交通运输通道,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南亚陆路大通道的一条干线。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8.1级地震,以及后续余震对国道216线K81处多次造成破坏,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
本次滑坡面积8万平方米,沿路线宽度500米,纵向长300米,滑体土石方270万方,造成区域内通行中断。
2道路受损成因分析2.1地质原因国道216线K81处滑坡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碰撞带,整体地质结构不稳定。
该路段位于沙勒断层南侧,为逆断层,构造特征为挤压透镜体、次级阶步和擦痕,地质活动频繁,导致地表土石结构松散,同时在降雨的影响下易形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勘探资料表明,国道216线K81滑坡区域的地层分区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前震旦系曲乡岩组地层。
其岩层组成成分主要为滑坡堆积层、崩坡积层、下伏片麻岩,相关岩层结构性质表现有所差异:(1)滑坡堆积层:该岩层的主要岩石成分为片麻岩,个体岩石体积较大,呈棱角状,灰褐色细砂、砾石充填。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范本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范本应急防治措施是对崩塌滑坡灾害发生后,组织人员和物资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一个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范本,供参考:一、组织机构1. 设立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负责指挥、协调、组织、监督和评估灾害应急工作。
2. 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包括现场指挥、救援、医疗、工程抢修等各类专业队伍,并确保其人员配备、装备物资和技术水平达到应急任务要求。
3. 召开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会议,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各方面的合作与协调。
二、应急预案1. 制定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预案,明确灾害发生后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2. 制定灾情监测与预警方案,建立灾害信息收集、传输和发布的系统,及时获取灾害发生的信息,并向相关人员和地区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加强防范和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三、应急准备1. 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包括食品、饮水、帐篷、救生衣、药品、救护器材等,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向受灾地区投送救援物资。
2. 增加人员培训和业务演练,提高应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救援技能和避险知识。
3. 建立应急通信和通讯网络,确保与受灾地区的联系畅通。
四、应急响应1. 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立即行动,进行灾情分析、评估和调查。
2. 快速启动应急机制,依照预案职责,组织力量进行紧急救援、疏散和治理工作。
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积极展开生命探测和救援工作,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4. 进一步完善现场指挥、救援和医疗救护体系,确保应急工作的紧密协调和高效运行。
五、灾后处置与重建1. 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评估灾情和损失,统筹安排受灾地区的灾后处置和重建工作。
2. 进行灾后环境整治和土地治理,恢复受灾地区的生态环境。
3. 进行受灾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后续服务工作,关注受灾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站点布局
根据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域 的地形和气象条件,合理布局监
测站点,实现全覆盖监测。
数据采集与传输
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 时采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据,通 过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
崩塌滑坡的原因
崩塌滑坡的发生与地形、地质、 水文、气候等因素有关,同时也 与人类活动如工程建设、矿产开 采等有关。
治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基本原则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 、安全经济、因地制宜等。
治理目标
崩塌滑坡治理的目标是消除或减少崩 塌滑坡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 态修复。
02
为了减少崩塌滑坡造成的危害,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设计方案
是十分必要的。
泥石流工程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03
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可以减少
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加强研究
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针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需要 进一步加强研究,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防治技术,需要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推广新技术、新 工艺和新材料等的应用。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针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需要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效 率和水平。
针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需要 加强公众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 保护意识和能力。
治理方法与技术
崩塌滑坡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截水排水 、削坡减载、支挡工程、锚固工程等。
防范山洪、泥石流、边坡坍塌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防范山洪、泥石流、边坡坍塌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河北大唐国际丰宁大滩风电场200MW工程防范山洪、泥石流、边坡坍塌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山洪、泥石流、边坡坍塌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出现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者是在连续降雨发生之后。
另外,需要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有利于把上述松散物质和水源集中的陡峻地形和地貌。
一、组织学习山洪、泥石流、边坡坍塌的发生前兆及特征等知识第一是看。
观察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伴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第二是听。
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声,哪怕极其弱,也可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
另外,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振动声,也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二、组织学习在山洪、泥石流、边坡坍塌的情况下如何处理1.要随时注意暴雨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积极做好防范准备。
2.如果发现了泥石流症状,应设法立即通知泥石流可能影响的施工部位及相关部门等,以便及时躲避。
3.听从指挥,迅速撤离危险区。
4.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5.尽快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三、滑坡、泥石流的防范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1.逃避山体滑坡重在识别前兆。
山体滑坡往往非人力可以制止,但我们可以通过弄清楚其爆发前暴露的前兆特征,及早安全撤离危险区域。
崩塌的前兆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能嗅到异常气味;不时能听到岩石撕裂、摩擦、碎裂的声音;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如果发现这样的征兆,居住在滑坡附近或行走在易滑坡地带的人们就要及早转移撤离。
最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泥石流工程措施设计
预防措施
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防止 水土流失,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排导措施
在泥石流下游建设排导槽、排导沟等 工程,引导泥石流物质顺利排出,防
止河道堵塞。
拦挡措施
在泥石流易发区,建设拦挡坝、挡土 墙等工程,阻挡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 能量。
生物措施
在泥石流易发区周围植树造林,增加 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泥 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支挡措施
修建支挡结构,如挡土墙、抗滑桩等,提高 土体稳定性。
地基处理措施
采取地基处理方法,如强夯、振冲等,提高 地基承载能力。
崩塌滑坡治理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结构设计规范进 行设计,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地貌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 。
04 工程案例分析
某山区公路崩塌滑坡治理设计
• 总结词:成功应用、技术创新、效果显著 • 详细描述:该案例中,山区公路沿线存在多处山体崩塌和滑坡隐患,给
公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采用了最新的崩塌 滑坡治理设计理念,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制定了有效的加固和防护措施 。主要技术包括锚索加固、重力式挡土墙、排水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 用成功地减少了崩塌和滑坡的发生,保证了公路的安全通行。同时,工 程师们还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创新性地采用了一些新的加固方法和技 术,进一步提高了治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和评估,该治理方案 效果显著,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崩塌-滑坡
指岩土体以突然坍塌、滑坡或崩塌滑坡形式向下滑移的地质现象。
崩塌滑坡的分类
按滑坡的物质组成分类
黄土滑坡、堆积层滑坡、残积层滑坡等。
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分类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应急预案
及时封闭通往危险区域的道路,防止车辆和人员 进入。
泥石流救援方案
救援组织
成立专门的救援指挥部,组织协调 救援工作。
救援力量
整合公安、消防、医疗等救援力量 ,确保能够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救援物资
提前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如救生 器材、药品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 迅速分发。
救援交通
确保救援车辆和设备的通行顺畅, 协调交通管制,确保救援工作不受 阻碍。
地质灾害减灾策略
01
完善减灾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减灾规划,明确减灾目标和任务,加强减灾管理和协
调。
02
实施减灾工程
实施减灾工程,如修建挡土墙、护坡工程等,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
失。
03
提升抗灾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抗灾意识和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提高救援效率。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监测体系建设
监测预警
通过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 时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为应急联 动提供信息支持。
快速响应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立即启动应急 响应,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
现场指挥
建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调 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撤离安置
对受灾群众进行撤离和安置,保障 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需求。
应急联动保障
探测,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崩塌应急措施
设置警戒线
在崩塌发生前,根据预测的崩塌规模和影响范围,设置相应的警 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组织撤离
崩塌发生时,迅速组织处于危险区域内的群众和财物撤离,确保 人员安全。
物资保障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帐篷、食品、药品等,以保障受灾群众 的基本生活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6
图7 遮挡避让示意图
7 、综述
综上所述,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 其活跃程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层状结 构岩石的岩层面和构造裂隙面在崩塌的形成中普遍起到控制作用。 水平岩层、顺向岩层、逆向岩层、块状岩体陡峻边坡崩塌的形成 条件不同,崩塌表现出不同的扩展特点。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就 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缓卸 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在 对边坡崩塌的防治工作中,应对形成边坡崩塌的具体条件,如岩石 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崩塌的形成机 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加固目的,才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具 体设计防治加固工程。
地质灾害? 一、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二、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2020/8/6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 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 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 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 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 等。
结合具体工作情况,本次学习分享内容: 简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地面塌 陷)等内容。
2020/8/6
2020/8/6
(一)崩塌
1、定义
崩塌是一种极为普遍和直观的地质灾害现象。崩塌无非是 不同的结构面和裂隙面的组合与切割导致危岩体脱落而形成。
在陡峻的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剧 烈的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该现象 为崩塌(见下图1、2) 。
2020/8/6
图5 错断式崩塌示意图
6、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其活跃程 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崩塌防治的理论 依据就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 缓卸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
2020/8/6
图5 滑移式崩塌示意图
5.3膨胀式崩塌
在边坡卸荷作用下,卸荷裂隙一般在构造裂隙的基础上继承发 展,在危岩体压应力作用下,层面垂向裂隙贯通后危岩体底部发生剪 切破坏,形成崩落。崩塌区由边坡坡肩前缘向后扩展(见下图3) 。如 果危岩底部含有软弱或破碎夹层,软弱夹层的蠕变和超前风化,或危 岩底剪切带发育优势结构面或裂隙面,将加速危岩体底部的剪切破 坏。
崩塌一般发生在坚硬岩地区高陡边坡,其形成机制是河流切割或人工 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由于卸荷作用,应力重新分布后在边坡卸荷区内形 成张拉张裂缝,并与其它裂隙和结构面组合,逐步贯通形成危岩体,在地震 或爆破震动、降水等外力触发作用下,导致危岩体突然脱离母体,翻滚、 坠落下来,散堆于坡脚。卸荷区内危岩崩塌一般由边坡前缘向后呈牵引式 扩展。一般边坡中下部及边坡前缘地带即为卸荷裂隙扩展的牵引带。不 同结构的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和扩展特征不尽相同。
这里就高陡斜坡崩塌的发育特点和工程实例,分析水平岩层、顺向 岩层、逆向岩层、块状岩体等不同结构类型边坡崩塌的形成机理与扩展 特征。
2020/8/6
5、不同结构类型边坡崩塌的形成机理与扩展特征 5.1 倾倒式崩塌
如果危岩底部不易被剪切破坏,危岩体在垂向裂隙中降水水 压,或充填物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卸荷裂隙向深部发展的同时,危 岩体逐步向外倾斜,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产生倾倒式崩塌(图4) 。
2020/8/6
图1 崩塌示意图
图2 崩塌示意图
2、崩塌规模等级
根据崩塌体体积V(104立方米),将其分为4个等级: ①小型:V< 1; ②中型; 1≤V< 10 ; ③大型: 10≤V< 100; ④特大型(巨型):V≥100。
3、崩塌分类及特征
2020/8/6
4、崩塌的形成的一般机理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危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体的崩落现象, 是高山峡谷地区普遍发育的地质灾害之一。
2020/8/6
图6 锚杆+挂网加固示意图
6.2支撑加固
对较完整的悬挑危岩体可以采用支撑的方法加固,以保持危岩体 的稳定性。这是临时性的防治。
6.3遮挡避让
对直接加固困难,或加固成本高的高陡危岩边坡,可以采用遮 挡避让的方法防治崩塌危害(图7) 。这是针对如铁路和公路等线 路工程经过峡谷区,采用的对边坡崩塌的防治方法之一。
2020/8/6
图4 倾倒式崩塌示意图
5.2 滑移式崩塌(顺向岩层)
各类岩层都经历过强烈挤压作用,构造裂隙比较发育,并且普遍发 育垂直岩层面的张拉裂隙。在边坡开挖或河流切割产生的卸荷作用 下,卸荷裂隙一般在层面垂向构造裂隙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危岩体沿 岩层面滑落而形成崩塌。崩塌区由内边坡坡肩前缘向后扩展(图5) , 直至边坡重新趋于稳定。
岩石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并分析崩塌 的形成机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防治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对 边坡崩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下面列举几类常用的防治方法。
2020/8/6
6.1锚固与挂网喷护
在裂隙较为密集的卸荷裂隙区和危岩区,在清除部分危岩体的基础上, 用锚杆加挂网喷护锚固危岩体,以达到减缓卸荷裂隙的产生和卸荷裂隙区 的扩展,以及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的目的。这是防治崩塌最常用的方法, 也是适用性最普遍的方法。在设计加固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边坡岩体的结 构与裂隙面特征和卸荷裂隙的扩展特征。将卸荷裂隙扩展的牵引带作为 重点加固区布置锚固工程(图6) 。牵引区加固后可以阻止或减缓扩展区 卸荷裂隙的扩张以及卸荷裂隙区的扩展。
2020/8/6
图3 膨胀式崩塌示意图
5.4 拉裂式崩塌
在边坡开挖卸荷作用下,卸荷裂隙一般在构造裂隙的基础上继承 发展,在危岩体压应力作用下,垂向裂隙面贯通后形成崩落 (图4) 。
2020/8/6
图4 拉裂式崩塌示意图
5.5错断式崩塌(块状岩体)
以火成岩为代表的块状岩体的特点是岩体结构均匀,强度高。内边 坡开挖后卸荷裂隙一般沿岩石的结构面、节理和构造裂隙发育,如沿玄 武岩的柱状节理裂隙、花岗岩的结构裂隙,以及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形 成的构造裂隙发育。卸荷裂隙在重力和降水入渗水压作用下由表层向深 部发展,由于岩体强度高不容易破坏,容易形成高大危岩体,产生的崩塌 危害性较大。卸荷裂隙一般自坡肩前缘由外至里,由上至下扩展(图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