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解析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解析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持续高速增长,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的供需关系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食物、水、土地以及能源等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人们需要更多的农田来种植粮食以满足食物需求,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来供给生活和农业用水,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建设住房和基础设施,需要更多的能源来满足工业和交通的需求。
然而,资源的供应是有限的,过度的资源需求将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
二、环境的负担增加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首先,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活动导致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破坏等环境问题。
其次,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更多的垃圾和废物产生,难以有效处理和回收,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再次,人口增长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失去平衡,如过度采伐森林、过度捕捞等,危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解决方案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投入,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限制环境污染的产生。
其次,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资源利用效率。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人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并普及可持续发展思维和行为方式。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
各国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并共同承担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
最后,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合理的人口政策。
人口增长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只有通过控制人口的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压力。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田雪原自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引起理论界关注。
具有较多共识的是:以人为本是总的思想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和当前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阶段,剩下来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社会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公平问题,不仅是分配上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资源占有上的公平;制度是关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健全对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公平制度;重点是向弱势群体倾钭,保证各阶层群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保障。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打好这个基础,和谐社会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不能巩固。
因此,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坚持并切实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结构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个领域。
这五者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立足于环境,主张“生态核心论”者有之;强调人口因素的作用,主张“人口中心论”者有之;认为经济是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的基础,主张“经济决定论”者有之,等等。
我们以为,这五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关系,可如下图1所示:图1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和关系上图1中,实线“——”表示要素之间直接作用关系,虚线“……”表示要素之间间接作用关系。
宏观上可概括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则是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调节器。
谈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
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增长,而财富要用资源生产出来,还要有创造财富的环境条件。
未来的下一个30年中,我们如果不转变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模式,7%—9%的经济高速增长,要满足13.33到15.5亿人口水平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还包括他们就业手段和场所的投资和建设,中国目前现有,甚至是全球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能满足吗?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确定地说,显然是支撑不住的。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当严峻。
人口规模太大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两难人口超过适度规模太多。
按照主流人口和经济学家们的测算,中国国土的人口承载容量在6 .5—10亿之间,适度人口规模应当在这个范围内。
2009年底中国人口规模已达13 .34亿人,2040年保守估计可能会达到15 .5亿。
目前,中国人均耕地排在世界倒数第6位,农业劳动力劳均耕地排在孟加拉和越南之后,为倒数第3位。
中国供生活和发展的优良国土比例不大,从云南腾冲到黑龙江黑河划一条直线,只有5%的人口生活在西部64%的国土上,而95%的人口生活在东部36%的优良国土上。
如果仅按东部人口密度计算,每平方公里364人,排在孟加拉(1102人)和印度(393)之后,为全球第三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两难选择。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至今少生育了3—4亿人口,为平衡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未来是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对其进行适当调整,看来存在着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改变政策,放开生育,2040年人口规模可能达到16 .5亿,甚至更多,从而形成就业、资源、环境等方面更大的压力,国力将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在城市中长时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未来也会存在人口年轻的红利下降,养老成本上升的问题。
论节能减排中的“十大关系”
论节能减排中的“十大关系”随着全球人群数量的增加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目前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宏伟目标。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认识到节能减排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些联系被称为“节能减排中的十大关系”。
一、政策与法规关系政策和法规是拉动节能减排关键的“逼大力”,通过强制措施和经济手段对节能减排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对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和生产方式,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关键意义。
二、科技与技术关系科技与技术的进步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根本途径。
高效节能的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同时,应该加强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研究,提出高效节能方案,增强技术支撑作用,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三、产业与能源关系产业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都要消耗的能源,而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也关联着能源消耗。
提出减少能源消耗的举措可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推广清洁技术来满足产业对能源的需求,实现能源与产业的高效匹配。
四、经济与社会关系经济完成商品、劳务等的交易,它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稳定,而社会生活和需求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如何用更少的资源、更少的能源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污染。
五、环境与生态关系环境和生态与能源消费、排放和污染密不可分和缺一不可。
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全球的气候变化造成威胁,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利用,实现实质性的节能减排目标。
六、城乡与交通关系城乡和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受到人口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城市的能源消耗、排放和噪音污染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未来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还需要通过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加强政策指导等措施来加强。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浅谈环境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摘要】环境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对环境造成影响。
只有环境与人类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改善与人类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只有平衡文明与环境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环境与人的未来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美好的未来。
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我们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共同为环境与人类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环境,人的发展,影响,共同发展,环境改善,人类发展,文明,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未来1. 引言1.1 环境与人的关系的重要性环境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深远且不可忽视。
环境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也影响着人类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发展。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和保护,环境的变化和破坏也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正文2.1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如果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有有害物质,水资源被污染,都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的人们,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环境的适宜程度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心理和情感健康。
生活在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人们通常会感到心情愉悦、身心舒畅。
相反,如果环境脏乱差、噪音污染严重,人们的情绪往往会受到负面影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环境的恶化也会引起资源的匮乏和生存空间的减少,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都会限制人类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利用,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步,全球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与人口的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人口与生态环境互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冲突等方面分析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人口和生态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人类从生态环境中获取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也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祉。
因此,在探讨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1.1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人类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来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导致了土地开采、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导致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导致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恶化。
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繁荣起到了极大的阻碍。
1.2 生态环境对人口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福利。
例如,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或环境污染等事件中,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
此外,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冲突。
这会影响到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社会福利。
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是由人类城市化的程度引起的现象。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重要的问题。
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土地开发活动,如建筑、道路和工业,会削弱荒野和森林,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空气质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衰退。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大规模土地的毁坏,并威胁城市地区的水源。
2.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质量的恶化。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及管理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及管理地球的能源资源如今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不断涌现的新型技术等。
如何平衡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重新定义环境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许多潜在的解决方案,旨在揭示管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意义及重要性。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能源是改变世界的重要路径,它是任何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基本要素。
但人类在能源消耗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过多采用化石燃料会导致空气污染及气候变化,而过度消耗水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则会直接破坏赋存于环境中的精密生态系统。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创新的能源技术及智能能源管理。
环境问题是能源问题的切身体现,而能源的种类和使用模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清洁能源及绿色能源已被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清洁能源是不含碳和化石燃料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风能,而绿色能源则是指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能源,如生物能、土木废弃物能。
选用这些能源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能减小对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管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意义及重要性:能源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全球对能源可持续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必须更加注意环境问题。
勘探、开采、储存、输送和消费能源的过程中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能源和环境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机会,它使人们更有机会开发更温和的清洁能源及能源管理方法。
合理的能源管理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有其他多种好处,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技术就业,减少对不可再生性资源的过度消耗等。
潜在的解决方案:一: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
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也减小空气和水污染的产生。
应优先考虑最成熟的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同时也应支持新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二: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强大的清洁能源技术是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方式。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密切,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也相互依存。
在人口的持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人口对资源的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对食物、水、能源、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将增加。
例如,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农业面积的扩大,这将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的压力。
同时,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对能源的需求增加,这将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也限制了人口增长的空间。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如果资源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将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退化。
例如,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导致了水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问题,过度的土地开垦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开发也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污水污染了大气和水体,城市的扩张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煤炭和石油的开采和燃烧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人口管理,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和措施来平衡人口的需求和资源的供给。
其次,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
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快速的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的增长对环境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资源短缺、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备受关注。
一、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造成压力人口增长意味着对食物、水资源、能源等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资源供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在农业方面,为了生产足够的粮食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使用更多的水资源以及施加更多的化肥和农药。
这些行为对土地的退化、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农药残留等问题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人口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增加人口的增长会导致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对能源的消耗量巨大。
发电、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
然而,相对低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及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使得中国在能源消耗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这将给能源供应带来更大的挑战。
三、人口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产生更多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厂、机动车辆和生活垃圾等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垃圾都在不断增多。
这些废弃物和污染物对水、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导致水源污染、土地荒漠化以及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
四、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加,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区和基础设施等,这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同时,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带来的挑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改善空气、水质和土壤质量。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人口与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方法。
一、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随着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首先,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对食物的需求增加。
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量激增,导致农业生产压力增大。
为了满足人口的需求,需要大量的土地耕种和灌溉水资源,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
其次,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
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水资源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再者,人口的增加也对能源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能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人口增长导致了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带来了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问题。
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方法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必须采取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推行节约型经济,提倡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例如,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建设,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通过减少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有限能源的依赖,推动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通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缓解能源压力。
最后,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的推动,可以实现更加智能、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三、人口与资源的良性互动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也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人口的增长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撑,而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需要人口的劳动和创造力。
人口增长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口健康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关系,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
虽然计划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
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
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
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
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
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面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我国的能源状况尤为严峻。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护与高效率利用,政府措施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的人口与资源问题
人类社会的人口与资源问题人口增长与资源稀缺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的有限性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的人口增长与资源匮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一、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对资源的需求增加。
人类需要食物、水、能源等基本资源来维持生存和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资源供应开始变得不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首先,食物供应不足是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口的增长迅速使得农田不断被开垦以满足粮食需求,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此外,气候变化也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食物供应的不足。
其次,能源资源的稀缺性也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然而,传统能源资源如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正在逐渐枯竭。
同时,燃烧化石燃料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水资源的匮乏问题。
尽管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水污染等问题。
二、应对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人口与资源问题,人类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教育宣传是解决人口与资源问题的关键。
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资源利用能力。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合理的消费习惯,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政府应加强资源管理和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规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此外,政府还应当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开发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技术。
例如,开发高效农业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最后,国际合作是解决人口与资源问题的必要手段。
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国际间的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互助。
人口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前言: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
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传统工业是一柄双刃剑,在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生态遭破坏、人口急剧膨胀和环境不断加剧的境地。
文章将研究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题: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关键词:人口环境资源经济正文1、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1生态环境的含义及现状地球15公里以下大气层和11公里厚度以内地壳,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存和活动的基本领域,也是我们讲环境的基本范畴,定义为生物圈。
生物圈内绿色植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还原者的数量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形成一定的生物链,维持着生态的平衡。
人类诞生以前,生物圈保持着良好的循环;人类诞生直到农业社会,生态平衡也基本保持在良好状态。
工业革命发生后,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手段的无比增强,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对生物圈内的生产、消费、分解还原实行全面干预的结果,从人类角度说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胜利,从自然界角度说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伤害,对人类干预的一种报复性破坏。
谋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根除这种“战胜自然”的破坏,保持生物链不受损害,摆正人类和人类活动在自然界的位置,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2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对环境承载力造成压力。
人口的增加,导致对粮食的需求量的增加。
为提高粮食产量。
人们一方面采取扩大耕地面积的措施,如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将大片草原和森林开垦为耕地,这种做法虽然在近期内对缓解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严惩的生态失调问题,从发展和长远的角度看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资源、能源、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摘要:当今社会,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着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给全球人口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是必须明确,要解决人口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需要正确认识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本文将从若干方面对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予以探讨。
关键词:资源;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并且将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
能源一方面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能源的使用也在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并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反过来影响经济以及人类的发展。
能源消费、环境保护、人类生存三者之间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矛盾的三元体系,有着复杂的关系: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并存、能源短缺制约人类发展、环境污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如何处理好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资源、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进行探讨:一、资源、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能源、环境和人类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演化的产物。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特定种群,具有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调控者的多重角色;而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形的生产资料,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物质基础。
环境则为人类生存提供生命支持、废物吸纳、美学等功能,同时,环境也是资源,这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精髓,因为,作为人类生存环境来说,水、空气等环境要素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作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条件来说,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获得生活资料的物质资源,人类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
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
人口数量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影响,而资源和环境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
因此,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处理。
首先,人口数量的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水源、能源等基本生存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人口众多的地区往往要面对农田减少、水资源匮乏、能源供给不足等问题。
人口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也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甚至生态系统的破坏。
比如,过度的森林砍伐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土壤流失和水源枯竭;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
其次,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影响。
资源的稀缺和环境的恶化会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影响到人口数量和质量。
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造成健康问题,降低人口健康水平;食物和水源的不足会导致人口营养不良和疾病的传播。
此外,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人口迁徙。
面对缺乏资源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人们往往会选择迁徙到资源较为丰富和环境较好的地区,这会导致人口过度集中或人口稀疏现象,进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需要寻求一种平衡点。
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增长,这可以避免人口过度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高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来提高人口质量,进而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另一方面,要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保护资源和环境。
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总之,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背景下,人口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人口的快速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而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
简要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21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越来越成为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
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已构成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总的说来,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比如要重视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1章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实体承担者,人口同居住工作地区环境发展情况的相对比较水平是一个重要指标。
人口增长过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可能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和经济上的贫因与落后,并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口的剧增,不仅使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而且由此而产生的失业、环境、粮食等问题还使它们面临生存的威胁。
从资源方面来看,人口过多,必然造成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导致资源过度消耗,从而加重资源危机。
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发现并创造新资源,但目前人类技术进步还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那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不仅有限,而且必须与一定的生态系统共存,其承受能力十分脆弱。
人口通过利用资源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为满足人口群体生产和消费的增加,土地沙漠化,森林和草场的破坏,温室效应等将随之而来。
由此观之,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是全部问题的重中之重,应当着重注意和解决。
第2章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自然是发展的背景和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中所提供的水,森林,矿石,化石燃料等等资源的利用,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关系研究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环境面临着巨大的约束。
本文将从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关系。
一、资源消耗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消耗量也呈现出与之相应的增长趋势。
人们对水、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资源供应面临着巨大压力。
例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泥、钢筋等资源的消耗量巨大,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人们对食物、能源等基本消费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使得农业和能源部门面临缺口的困扰。
因此,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消耗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资源消耗问题归结为人口增长的原因。
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也对资源消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农业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作物单产大幅提高,从而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缓解了人口对食品的需求压力。
因此,资源消耗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升等多个因素。
二、生态破坏人口的增长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导致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剧。
此外,为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过度的农业生产也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利用和过度开发使得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解决生态破坏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
人们需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的建设。
三、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约束关系需要通过可持续发展来解决。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
在人口增长的同时,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需要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抑制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对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几点有利于我国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对于研究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人口;生态环境;关系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social development face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Reaso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Restrain worse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of analysis, then for these factors, puts forward some beneficial to China’s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some guiding value.Keywords: popu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B.Brown) 1994年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唤醒小小星球”的对中国人 口与粮食问题的研究报告,他根据对中国人口增长和粮食生 产的预测,得出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将对全球粮食供给产生巨 大压力的结论。他认为,中国人口每年增加1400万人,到 2030年将增加到16亿,如此之大的人口规模将会对粮食和禽 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产生巨大的需求;按人均粮食消费290公 斤和400公斤两个标准测算,粮食总需求分别为4.79亿吨和 6.41亿吨。应该说,他对粮食总需求的估计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他根据对人均占有的农田面积不足、水资源紧张、主 要粮食单产和化肥使用量较高以及近1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分 析,得出2030年粮食总产量将下降20%,即生产能力由1990 年的3.4亿吨减少到2030年的2.7亿吨,2030年中国粮食净进 口2.07亿吨和3.69亿吨以及6.4亿人要靠进口粮食养活的结论 却是错误的,对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也是错误的。
其实,真正的用水大户并不是对水的直接消耗,而是农 业灌溉。据统计,农业灌溉用水占淡水资源消耗总量的 75%左右,美国和日本农业用水量是工业用水量的2~3倍。 当然,工业用水量也很大,而且增长速度极快。 由于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使本来就分布不平衡 的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供求矛盾。目前,全世界每年都有 4.5亿人面临缺水问题,如按当前形势发展下去,25年后全 世界严重缺水的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2001年召开的50 多个国家的环境专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上,已经把水资源短 缺导致的危机列为排在全球变暖之后的第二大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4180.2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9%;2010年我国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18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属于13个贫水国之一。
人口增长与什么相协调与什么相适应
人口增长与什么相协调与什么相适应人口增长需要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和相适应。
1、资源丰富程度:人口增长需要足够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土地和能源等。
如果资源丰富,人口增长可以相对较快,但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避免过度消耗和浪费。
2、生态环境容量:人口增长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容量,即环境的承载能力。
如果生态环境容量超出了其承载能力,会造成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增长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如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加剧贫困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而如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给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压力,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
4、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人口增长需要考虑到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
如果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不利于人口增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相协调。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的问题如下:1、资源压力:随着人口增长,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包括食物、水、土地和能源等。
这会导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
例如,过度开垦和灌溉可能导致土地盐碱化、沙漠化,而过度捕捞可能导致鱼类资源枯竭。
2、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也会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
人类生产和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垃圾等,这些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例如,工业废水可能污染水源,导致人们饮用水质量的下降,而垃圾堆积也会占用大量土地并污染土壤。
3、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
随着人口增长,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过快的情况,而一些地区则可能滞后。
这会导致社会经济差距拉大,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社会压力: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随着人口增加,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可能会给现有的社会服务体系带来一定的压力。
例如,教育资源可能会变得更加紧张,医疗资源也可能会出现短缺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
经济增长,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增长,而财富要用资源生产出来,还要有创造财富的环境条件。
未来的下一个30年中,我们如果不转变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模式,7%—9%的经济高速增长,要满足13.33到15.5亿人口水平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还包括他们就业手段和场所的投资和建设,中国目前现有,甚至是全球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能满足吗?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确定地说,显然是支撑不住的。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当严峻。
人口规模太大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两难人口超过适度规模太多。
按照主流人口和经济学家们的测算,中国国土的人口承载容量在6 .5—10亿之间,适度人口规模应当在这个范围内。
2009年底中国人口规模已达13 .34亿人,2040年保守估计可能会达到15 .5亿。
目前,中国人均耕地排在世界倒数第6位,农业劳动力劳均耕地排在孟加拉和越南之后,为倒数第3位。
中国供生活和发展的优良国土比例不大,从云南腾冲到黑龙江黑河划一条直线,只有5%的人口生活在西部64%的国土上,而95%的人口生活在东部36%的优良国土上。
如果仅按东部人口密度计算,每平方公里364人,排在孟加拉(1102人)和印度(393)之后,为全球第三位!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两难选择。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至今少生育了3—4亿人口,为平衡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未来是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对其进行适当调整,看来存在着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改变政策,放开生育,2040年人口规模可能达到16 .5亿,甚至更多,从而形成就业、资源、环境等方面更大的压力,国力将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在城市中长时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未来也会存在人口年轻的红利下降,养老成本上升的问题。
水土不堪重负与生态环境不佳有限的国土不堪巨额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中国有全球近20%的人口生活在全球6.44%的陆地面积上,而且人口承载的压力集中在东部。
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7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还有30余万平方公里潜在沙化土地,影响着4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偏低,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只占6.09%。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 .92万平方公里,受污水、固体垃圾和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1/10以上,草原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为13 .5亿亩。
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大陆耕地质量不高并被严重污染,沙化面积大,森林覆盖率低,草原退化严重,村庄分散性密集占用耕地过多,国土灰黄不堪。
目前的淡水资源供给相当紧张,并且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越来越多地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缺水在300—5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在正常年份中,缺口达60亿立方米,经济损失2000亿元以上;667个城市中420个缺水,共计105亿立方米。
从2008年对21个省级行政区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行的不完全调查看,共有漏斗81个,总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
并且其趋势是,下沉越来越深,面积越来越大。
而且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
对200条干支流的409个断面检测,Ⅳ类和Ⅳ以下水质断面占到45%,28个国控重点湖Ⅳ类和Ⅳ以下水质的占78.6%。
农村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由于村庄分散不成规模,管网和污水厂投资太大,在经济上几乎无治理的可行性。
由于农村产业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农业化肥农药面临污染,工业废水污染,污水灌溉耕地,农业养殖粪便污染,加上村庄生活及废弃物污染,导致农村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7亿农村人口饮用水源不合格,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其中大肠杆菌超标率达86%。
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
城乡垃圾污染形势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
目前,中国城镇人口6亿,每人每年保守估计产生200公斤生活垃圾,城市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2000万吨,而且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规模还会扩大。
380多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处在垃圾包围之中。
全世界电子电器废弃物有80% 被运到亚洲,其中90%在中国消化。
城镇垃圾随着人口集中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其处理率在不断地上升,但是,农村垃圾却因分散而处理成本太高,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
农村的垃圾污染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城市和城镇转移给农村的垃圾堆放,农村人畜粪便,农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大棚和地膜废弃塑料等等。
大气环境随着节能减排行动而逐步在改善,但是,酸雨形势仍很严峻,碳排放压力很大。
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成渝、长江中游流域、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并且2010年上半年排放反弹。
从碳排放看,未来中国的压力很大,即使我们保持承诺到2020年单位G D 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而中国的经济即使仅按8%的速度增长,其总排放量也仍可能增加一倍。
土地供给对未来需求的缺口太大一个国家的土地,从人们的需要看,要森林、草地、耕地、湿地、水面、交通用地、水利用地、村庄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城市建设区用地等等。
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底还需要多少土地,缺口多大?这需要认真研究。
2040年时,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缺口会扩大到8 .56亿亩到15 .56亿亩。
2008年中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49587万亩,各部分很难精确地加以计算区分,大体估计,其中城镇建设用地7800万亩,独立工矿用地6450万亩,村庄用地2613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735万亩,水利建设用地5467万亩。
城市建设用地需要13200万亩。
2009年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人均G D P分别为17000美元和19756美元,其城市化水平分别为93% 和95%。
中国未来30年平均就是按照7%的速度增长,2040年时,不考虑人民币升值,人均G D P也会达到26661美元。
因此,中国那时的城市化水平,最低也不能低于90%。
近14亿人口,按照1万人1平方公里的标准,城镇总面积需要14万平方公里。
减去现有的建成区面积,还需要13200万亩土地。
但是,城市用地多少,还取决于城市的家庭房屋多套率、别墅居住率、城乡人口的城乡两栖居住率等等高低,这几个指标比率越高,城市化需要的土地就越多。
14亿城镇人口,2的容积率,一家3口人,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120平方一套,需要近4500万亩地;一家人平均城镇中有两套房,需要9000万亩;三套房则需要133500万亩。
交通水利建设需要用地13750万亩。
现有的独立工矿用地未来可以复垦整理出来3032万亩。
中国人口密度较大,因此在同样的土地上,出行需要的交通道路就越多。
我们未来即使按照发达国家节约性的交通建设来计算,未来32年(因统计局数据滞后获得原因,这里包括2009年),铁路、公路和航空,以及水利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假定港口建设可以用填海造地解决,减去独立工矿复垦等调剂的3032万亩,需要新增10718万亩土地。
村庄用地未来如果是实行宽松的居住用地政策,可能还要消耗15065万亩到35865万亩,如果对农村实行较紧和村庄土地整理政策,村庄不仅不再占用土地,还可以节约出来17135万亩土地。
结果如何,主要看国家的体制和政策是什么导向。
目前中国的农村到底占用了多少土地,是个搞不太清楚的数据。
笔者根据有关政府部门网站和有关文献搜集到的数据,全国2004年有自然村327万个,一个自然村平均58户人家,232口人,平均占地135亩。
如果按此计算,加上这几年增加的面积,全国村庄占地至少在44500万亩之多。
另一计算方法是,按照农村居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积计算的村庄用地,2007年农村人口72750万人,人均住宅面积31 .6平方米,用地为27200万亩。
按照2009年统计年鉴,大约为26135万亩。
农村未来用地模式不同,节约或者占用的土地多少不同。
1、如果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退出自己的宅地用于建设和复垦,到2040年,可以从村庄占地中整理出17135万亩土地;2、如果转移到城镇的农村人口不退出自己的宅地,这部分人口城乡两栖居住,加上农村住宅改善因素,到2040年时,村庄占地为41200万亩,在目前村庄用地基础上,还需要增加15065万亩土地;3、既允许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不退出自己的宅地,又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去买一个宅院,则村庄的面积就会扩大到62000万亩,村庄用地还需要增加35865万亩。
2040年时,如果亩产不变,农业仅粮食用耕地缺口至少在70000万亩。
从2009年进口的大豆、豆油、油籽等折算,实际上已经净进口了57896 .4万亩种植面积的粮食。
2040年时,考虑人口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城镇人均消费粮油当量为498公斤,农村为482公斤,按照15.5亿人口并各自90%和10%的城乡比例,合计总需求为7470万公斤。
技术条件不变,在现在粮食种植面积和复种率基础上,还至少需要增加70000万亩耕地,才能满足。
按照上述分析,2040年时,土地的供求状况,低方案:村庄如果未来转移到城市的都退出自己的宅地,城市在每户居民就一套房的情况下,总的建设用地需要15766万亩,加上粮食用地缺口,土地供给对需求的缺口为85766万亩。
高方案:如果允许城市中居民每户平均有三套房,农村中如果转移到城镇中的人口不退出农村的宅地,并考虑农村住宅条件的改变及农村的低容积率因素,总的建设需要56366万亩,加上粮食用地缺口,各种用地供给对需求的缺口为126366万亩。
淡水资源供求缺口为硬约束2040年时,淡水资源供给对需求缺口在2000亿到3000亿立方米。
2040年时,按照发达国家中日本节水型社会的消费水平计算,中国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总的用水需求量为11811亿立方米。
水的总供给量根据现有数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极限。
即使设想2040年时,我们能够再寻找新到10%的新的供给水源,将水资源供给总量提高到8800亿—9900亿立方米,2040年时水资源的缺口仍然在3011亿—1911亿立方米之间。
因为水资源缺口很难以进口的方式加以平衡,往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硬约束。
消费全球50%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气远远不够2040年时,中国即使按照发达国家中下能源消费水平标准计算,也要消耗掉全球50%的能源。
未来31年,按照低中高方案不同,石油和天然气累积消费量分别为595.77亿吨、140895亿立方米,6 1 5 .63亿吨、2538 1 2亿立方米,757.45亿吨、507624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