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主题拓展阅读 第一单元 元宵节素材 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给题目: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标题:喜庆的元宵节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就在正月十五那天,是一个非常热闹有趣的节日。
那天晚上,到处都挂上了很多很多彩灯。
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颜六色的灯笼把街道装扮得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舞台。
爸爸妈妈会带我去逛花灯会,那里有很多漂亮的花灯造型,有卡通人物、有古代名将,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真是别有一番趣味!最让我高兴的是晚上能吃到热乎乎的元宵。
妈妈会亲手包一些元宵,里面有甜糯的芝麻馅或香浓的红豆沙馅。
吃一口香喷喷的元宵,真是幸福极了!除了元宵,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小吃,像炸馅饼、糖画、冰糖葫芦等等,都让人垂涎欲滴。
晚上,我还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处逛逛,欣赏灯会的景色。
虽然天气有些冷,但我们会裹得严严实实,也不觉得冷了。
灯火通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行人,大家手捧着暖暖的汤圆、散发浓郁香气的元宵,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元宵节就过去了。
不过没关系,明年这个时候它还会再来。
到时,我一定会准备好迎接这个喜庆的节日,和家人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我已经开始期盼明年的元宵节了。
总之,元宵节真是一个热闹非凡、充满欢乐的传统佳节。
它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增进了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我希望元宵节的习俗能够永远传承下去,代代相传!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00字元宵节"。
不过我要写的长度是2000个字哦!让我们一起用童真的眼光,描述元宵节这个传统佳节的欢乐和美好吧!大家听说过元宵节吗?元宵节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吃元宵,赏花灯,过个热热闹闹的元宵佳节。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买了很多漂亮的彩灯,我和爸爸一起把它们挂在了院子里。
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类文阅读(四篇)
类文阅读-1 北京的春节春节的传说(节选)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
但他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
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
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
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360,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12圆。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山西古籍出版社有删减)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不解决问题。
()2.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慧。
B.万年发明了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
D.“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篇1今天,是元宵佳节。
到了晚上,我们照例要去看一年一度的烟花和灯展。
路上有些人在放烟花,我们看了一会儿。
所以迟到了,但烟花不会等我们的。
我们到时烟花已经开始燃放了。
我们挑了一个好地方,开始看。
烟花是从文化宫上放的。
这些美丽的烟花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彩色的火球飞腾着,连续不断,交映在天空的烟花中绽放。
这此烟花简直像在春天里互相争芳斗艳的鲜花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夜空的滴滴金雨与地上开放的朵朵银花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有的四射的烟火,组成孔雀开屏的样子。
有的烟花是圆的,密布在天孔中,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元宵节上不仅是灯的世界,也是人的海洋。
无数灯与人聚在一起,构成了景色奇异的灯和人潮。
这些灯别具一格、珠光宝气、晶莹发亮。
我看到了有个灯展画面是一个老奶奶和壮牛组成,牛跳舞时左摇摇右摆摆,耳朵上下摆动很牛。
而老奶奶舞姿生风比牛更牛。
就这样,我们在灯海中尽情欣赏。
今年元宵节真快乐。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篇2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挂灯笼、燃烟花、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到书本中去找答案。
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答案。
原来,有一位猎人无意中打死了一只神鸟,天上的玉帝听到了这件事情,大发雷廷,打算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烧掉凡间所有的畜生。
天上有一位善良的仙女,她听到了玉帝的话,马上来到凡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类,人类听了非常着急。
这时,一位老人说:“我们在这三天家家户户挂满了灯笼,燃放烟花,手拿火把。
”到了这几天玉帝看见人间火光冲天,就以为大火正在熊熊燃烧呢……哦,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元宵节挂灯笼、放烟花的缘由啊!祖国的每一个传统文化里都藏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啊!我深深地又一次陶醉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里。
明年元宵节,我一定要亲自挂上灯笼,燃放烟花,让我们家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过上一年又一年。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写元宵节篇3元宵节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妈妈去新一佳购物广场买汤圆,我们来到面食区,看到了一个大牌子,牌子上写着:“20xx年2月27日到20xx年2月28日,举行包汤圆大赛,自愿报名,自己包的可以带走,有奖品,先到先得,送完为止。
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篇
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篇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篇1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
春节过后,最热闹的节日就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户都走出家门,全家人一起来欣赏花灯、看花炮。
我和爸爸妈妈自然也不例外。
只瞧见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是灯火通明,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而今天的主角—花灯,更是让人们“大饱眼福”。
瞧,这花灯的造型真特别:它像是个拱形桥洞般,在远处看,霓红灯一闪一闪得发亮,一会儿红,一会儿蓝,让人眼花缭乱。
走进了,看那上面盘延着的不正是四条威严无比的金龙吗?它们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嘴边也不觉浮出一丝微笑呢!再到洞里面看,又是别有一番洞天。
五彩的灯光照在人们身上,变幻莫测,一会儿是弯弯曲曲的优美线条,一会儿又成了多种颜色组成的花朵了,这真是奇妙无比,妙不可言呀!再看那边,一朵巨大的莲花映衬着夜幕绽放了。
看那莹莹宝光洒向大地,再映衬着皎洁的圆月,呀!是多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仙子呀!看它那娇嫩的花瓣层层叠叠,花骨朵在内若隐若现,一开一合的,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般惹人怜爱。
可那高贵的气质却更动人三分。
再看,那“宝塔”上的岁寒三友,亦真亦假,仿佛那松在漫雪尽下,唯它留一片青;好像那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好像那竹,青翠如它,生命如它。
烟花放起来了,从一面,接着从两面,再接着从四面八方,它渲染着天空中的繁星,也渲染着人们心中的美好。
元宵节作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篇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细。
风雨夜深人尽散,孤灯犹唤卖汤元。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元宵快来到。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似乎是听到我的唤喊似的,驾着小火车,来到了我眼前。
元宵之夜,千家万户都被团圆的喜悦所包围着。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上,碗里漂浮着可爱的汤圆、肉肉麻麻地对我撒娇的汤圆、懒洋洋地趴在碗里看着我的汤圆,让我既舍不得吃也吃得没个够。
它嫩嫩的,腾腾热气在此时便暖洋洋着每个人的心。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1 北京的春节【综合拓展】+习题课件
麦芽糖
江米糖
小年
腊八
年
元宵
除夕 元旦
除夕
中心句,统领全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
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
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
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
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
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热闹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六
年
级
2020年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下
最新 最全 最实惠 放映模式可点击
课件包含全册课文课件、口语交际课件、习作课件、语文园地课件, 精编完整版,严格按照大纲编制,PPT按照课文目录排列,敬请查阅下载!
1 北京的春节
导入一 导入二
作
者 简
老舍(1899—1966),北京人,
介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么作用?
从内容上看,这句话写从正月初一到 正月十九,这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 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 春节的依依不舍之情。从结构上看,这句 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且与课文首句呼 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 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 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更全面地描绘出北京热热闹闹过年 的情景,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 北京的民俗风情。
小年
腊八
年
元宵
除夕 元旦
元宵
种类多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 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 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 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 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外阅读拓展(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拓展(有答案)【例题精析】例1、阅读芳草地。
中秋赏月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有词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
”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中秋赏月呢?从时令上来说,中秋是“秋收节”。
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跳舞,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从渊源上来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人所云:“光辉皎洁。
古今但赏中秋月。
寻思岂是月华别。
都为人间,天土气清彻。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
《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的描写。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
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
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文章第二自然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中秋赏月的原因,并诠释了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内涵。
2.“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文中有一个字与“衰”的意思相反,这个字是______,可解释为______(A.华美B.炽烈C.兴旺D.热烈)。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一单元元宵节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一单元元宵节《元宵节》
元宵节到啦,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一到晚上,街头巷尾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有兔子灯、荷花灯、还有飞机灯,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街上逛,人可真多呀,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个卖汤圆的小摊。
汤圆白白胖胖的,在锅里翻滚着,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跳舞。
妈妈给我买了一碗,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个,甜甜的芝麻馅儿从嘴里流出来,那味道,简直美极了!
不远处还有猜灯谜的活动,我拉着爸爸妈妈跑过去。
灯谜可真难呀,我绞尽脑汁地想。
终于,我猜到了一个,拿到了一个小奖品,心里别提多开心啦!
这个元宵节过得真是太有意思啦,我真希望每天都能像元宵节这么快乐!
《元宵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到处都热热闹闹的。
白天,奶奶就开始准备做汤圆的材料了。
她把糯米粉倒在盆里,加上水,不停地揉啊揉,不一会儿,一个大大的面团就出现了。
然后,奶奶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团子,再包上各种馅料,有花生的、豆沙的、还有肉馅的。
到了晚上,汤圆煮好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汤圆。
我一口咬下去,甜甜的馅料充满了整个嘴巴,我忍不住说:“太好吃啦!”
吃完汤圆,我们就出去看花灯。
大街上的花灯真多呀!有红红的灯笼,还有会动的花灯。
我最喜欢的是那条巨龙花灯,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真的在飞一样。
看着这些漂亮的花灯,我心里特别高兴,元宵节真是个让人开心的节日!。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类文阅读故乡的元宵(节选)汪曾祺上街去看走马灯。
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
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
乾陞(s hēnɡ)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
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
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
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下面安四个轱辘(ɡū lu),可以拉着走。
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
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m iè)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
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
西瓜灯、蛤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
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工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
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
看围屏有两处,一处画的是《封神榜》,另一处画的是《三国》。
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有删改)1.选文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短文,体会文章细致的描写,完成练习。
(1)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上街去看走马灯”这一内容的?()A.具体描写各种走马灯的样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作文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作文元宵节《元宵节》一
元宵节到啦,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一到晚上,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红的、黄的、绿的,好看极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街上看花灯。
哇,有兔子灯,那兔子的眼睛红红的,好像真的在看着我;还有荷花灯,粉粉嫩嫩的,就像真的荷花在开放。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原来是在猜灯谜。
我也凑过去看,一个灯谜是“红红果子棍上挂,外裹糖儿滋味佳(打一食品)”。
我想了想,大声说:“是糖葫芦!”猜对啦,我拿到了一个小奖品,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除了看花灯、猜灯谜,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
妈妈煮的元宵又香又甜,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一家人坐在一起,笑着,说着,真幸福!
这就是热闹又好玩的元宵节,我盼着下一个元宵节快点到来!
《元宵节》二
元宵节,那可是个超级热闹的节日!
天还没黑,我就着急地让爸爸妈妈带我出去。
一出门,就看到好多小朋友手里都拿着漂亮的灯笼。
我们来到广场,这里更是人山人海。
广场上有舞龙的,那条龙好长好长,在舞龙人的手里上下翻腾,可威风啦!还有踩高跷的,那些叔叔阿姨们踩着高高的高跷,就像巨人一样。
我最喜欢的是放烟花。
“砰”的一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我看得眼睛都直了,忍不住欢呼起来。
回到家,一碗热乎乎的元宵摆在我面前。
我咬一口,甜甜的芝麻馅儿流了出来,好吃极了!
元宵节真有趣,我喜欢元宵节!。
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主题拓展阅读第一单元中秋节素材新人教版
中秋节昨天,偶然瞥见街边食品店竞相打出的月饼广告,忙回家翻翻日历,才知道中秋已经快到了。
不禁心中生出了些许感叹,要是在儿时,现在肯定是在掰着指头算日子,巴不得这一天能早早到来,怎么现在倒给忘了呢。
那时,在乡下人们眼中,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除了春节,可能就数中秋了。
这一天,不论农活有多紧,大人们都会早早收工,赶回家去,在厨房里忙进忙出,准备着晚饭。
小孩们则早已乐翻了天,手忙脚乱地在自家的草垛旁,扎着火把。
先在地上平行地排上几根麻秸,一根紧挨着一根,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然后再和先前一样,再在上面排上几根麻秸,最后,绞上几根草绳,一截一截地捆扎起来,呈细长的圆柱状。
这样,一根火把就做成了。
每个孩子通常要准备五六个火把,做成的火把,一字排开,靠在草垛上。
有家里孩子多的,那二三十根长长的火把,把草垛围成一周,远远望去,就如待命出征的战士一般,甚是壮观。
火把扎好时,天色往往已经不早了,大人们的晚饭也早已准备停当,便来唤孩子们回家。
香喷喷的菜肴,摆满了四方大桌,平日里的咸菜不见了踪影。
但孩子们这一天似乎都没了胃口,对着一年中难得见到几次的美味,只是胡乱地扒上两口,便一溜烟地跑出去玩火把去了。
那时侯,孩子们通常都要把火把扛到村后的一条土路上,然后点着。
也有性急的,早早地燃着了火把,一路摇将过去。
这样少不得要闯出祸来,有几个年份,有人家的草垛就不幸被燃着了,烧个精光。
不过,在这一天,闯祸的孩子顶多受到父母几句奚落,不会有太多的责难。
第二天一大早,村民们总会东家几捆,西家几捆的,把从自家草垛扯下来的稻草,送到失火的这户人家,也足够他家一年的柴火用了。
玩火把的高潮,是在四邻八村的孩子全出来的时候。
只看见四面八方,前后左右,都是忽上忽下,或高或低的的火球。
小一点的孩子,奋力地举着火把,摇着圈儿。
大一点的孩子则把火把当成了兵器,学着爷爷们故事里的侠客,一招一式的比划着。
这时,有些调皮的孩子,则会燃起堆在路边的稻草秣,霎时,天上地下都成了红通通的一片,照得孩子们个个都成了红人儿。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写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写元宵节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写元宵节篇1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我最喜欢过元宵节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作文写元宵节篇2标题:元宵节的欢乐时光大家好,我是小明,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每年的元宵节前夕,我们全家人就开始忙着准备了。
妈妈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元宵,那香喷喷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家里。
元宵有各种不同的馅儿,有甜的如芝麻馅、豆沙馅,也有咸的如肉馅、菜馅等。
我最喜欢的是妈妈做的芝麻元宵,外皮酥脆香浓,里面的芝麻馅甜而不腻,入口即化。
除了元宵,我们还会买各种各样的灯笼。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单元拓展阅读
童年的春节(冰心)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
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
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
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
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
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
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
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
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
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
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
2020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1单元-1.北京的春节2(相关资料)
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过年习俗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主题拓展阅读第一单元元宵节素材新人教版
元宵节记忆中的元宵节老是喜忧各半。
年少时喜爱过年,元宵节作为年的最后一天,无疑让人在迷恋中多了几分不舍,但即使再不舍,也留不住光阴的脚步,于是欢喜以后多了几分难过。
家乡的人更喜爱把这天叫正月十五,他们也没有吃元宵的习惯。
那种圆圆的包了馅的东西不太合适他们的口胃。
他们仍是喜爱用饺子来表达对这天的庆祝。
端一碗饺子在桌边吃,有时透过窗户看外面大大的月亮,是我脑海里对于这天最深刻的印象。
元宵节不论于古于今,都是特其余一天。
先人用诗句记下自己源于这天的感悟。
即使此刻再看,依旧会产生共识,生出一些感触。
宋朝欧阳修写过《生查子?元夕》:昨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仍旧。
不见昨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一首挺伤感的诗。
是说忆起昨年的元宵节,灯烛绚烂,亮得好像白日相同。
相约会面于傍晚以后,那时高高的明月像挂在柳树尖上相同。
今年故地重游,相同的月亮,相同的灯火,却看不到思念的人,泪水浸润了衣袖。
什么叫事过境迁,不堪回顾,可是这样。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相同让人耳熟能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幽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同记述元宵夜的情形,欧阳修的词子女情长,并在子女情长之中叹息光阴的流转;而在辛弃疾的词句里宛如看见一位傲洁不俗的佳丽,那倒是对辛稼轩独立不羁性格的自我写照。
在他的笔下,元宵节是这样的繁荣,自己是这样的孤寂:夜幕到临,花灯好像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也若天际划过的流星雨点般落下。
宝马拉着华美的车子一路走来,满路香气。
箫声婉转,明月洒下光辉,鱼灯、龙灯彻夜透明。
女人们装修各异,一路上说谈笑笑,香气袭人。
在这群人里千百次寻她不见,忽然回头,她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喧闹与孤寂的反差,让一首对于元宵节的词以浮华绚烂的情形来烘托一个不随声附和、傲然的灵魂。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作文元宵节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作文元宵节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作文元宵节篇1今天是元宵节,也就是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五。
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节日。
今天晚上,我和老爸妈妈去看灯笼,有鱼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很多很多灯笼,圆形的最多鱼形的最少,也有很多颜色的灯笼,比如说红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等。
红色的灯笼也是最多的。
那里还有猜谜游戏,比如说池里没有水,地上没有泥;生在水中,却怕水冲等等。
到了晚上,我和老爸和妈妈一起去看烟花,烟花放的很大声,还一闪一闪的像一颗一颗星星在天上闪来闪去的。
还有圆圆的月亮,我抬头望了望月亮,想起了奶奶,我奶奶在老家,我我很想她,月亮看上去是很小,可其实月亮超级大,大得像里面灌满了东西一样。
但是,月亮没有空气、只有二氧化碳,所以不适合我们居住。
今天晚上还放鞭炮,连车都响了。
今年的元宵节实在太好玩了,希望明年的元宵节和今年一样好玩。
下一个元宵节一定是最美的!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作文元宵节篇2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特别高兴!大年初二那天,爸爸妈妈给我放了很多鞭炮。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一起放鞭炮,那声音可真是响亮!妈妈告诉我,放鞭炮是为了迎新岁、辞旧岁,驱走旧年的晦气,还有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听妈妈这么说,我更加用心地放鞭炮了。
大年初六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汤圆。
汤圆圆圆的,很像小月亮。
我帮忙在汤圆馅儿里包了芝麻、豆沙和糖。
妈妈说,吃汤圆是为了团圆的寓意,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一定会更加其乐融融。
果真如此,大家边吃汤圆边聊天,气氛太好了!元宵节当天,我们去公园里看花灯。
那里有很多形状各异的花灯,最漂亮的是一盏巨大的兔子花灯。
整个兔子花灯由无数小灯珠组成,闪闪发光,眼睛还会不断地眨呢!我跟爸爸妈妈合影留念时,还故意做了一个"举兔纳福"的手势。
爸爸笑着说,我真有趣。
公园里还有很多好玩的节目。
有舞狮、武术表演、猜谜游戏等等,我参加了猜灯谜的游戏。
六年级语文下册6-北京的春节拓展阅读老北京的春节庙会素材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6-北京的春节拓展阅读老北京的春节庙会素材新人教版春节,俗称过年。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
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
初二一大清早,人们就赶往财神庙进香,入庙首要就是参拜财神。
只见殿内香烟缭绕,灯烛通明,也能听到钟磐悠扬之声。
这时殿里殿外,熙熙攘攘,拥挤不堪。
敬神已毕,除可以在庙内品尝一些北京的风味小吃外,最重要的则是“请”上一些别具特色新福商品。
这里有大小不等的“福”、“寿”字的红绒花和剪金纸花;还有长尺半、阔半尺的印有金鳞图案和“吉庆有余”、“吉祥如意”等吉利话的大红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控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
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
这种风车系用细蔑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槌儿敲打着一个泥望蒙纸面的小鼓,大风一刮,卜碌碌直响。
这种风车有单一的,有四个以至十几个连在一起的。
只见凯旋的香客满头金碧辉煌,满面春风,真好像从赵公元帅那里得来了无尽财源似的。
出朝阳门约五里之遥的东岳庙,也是春节时重点庙会之一。
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
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
这牌坊系由黄绿两色带有浮雕的琉璃砖瓦所筑成,高约六、七米,阔约十数米,兀立在东岳庙前。
东岳庙内所供奉的神抵可分三类:一为东岳大帝,这是人所共知的;二为地狱阴司之神;三曰喜神,即所谓“月下老人”。
并建有“喜神祠”。
其中尤以执掌地狱阴司之“七十二司”和喜神祠最能吸引香客。
“七十二司”,即传说中阴曹地府里执掌对来自阳世的善恶鬼魂给以奖惩的“执法官”。
以前庙内还设有“阎罗宝殿”。
殿中塑有牛头马面、勾魂使者、小鬼、夜叉之类的阴司“皂隶”。
他们有的勾锁亡魂,有的押着所谓阳世间的“恶人”在滥施非刑。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元宵节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元宵节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元宵节】哇,元宵节到了!元宵节可是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呢。
我最喜欢元宵节里的灯笼了,各种各样的造型,五颜六色的灯笼挂满街头,真是漂亮极了!今年的元宵节,爸爸妈妈带着我去逛元宵节花灯展。
路上就看到很多卖花灯的小摊,五颜六色的灯笼真漂亮。
我看中了一盏小狗形状的灯笼,就央求爸爸妈妈给我买下来。
爸爸高兴地买给了我,我开心极了。
到了展区,可真是眼花缭乱啊!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花灯无处不在,真不知从何处欣赏起。
有巨大的孔明灯耸立在空中,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灯组,更有一条造型别致的龙灯,它身体盘曲如同真的活了过来。
我们在一盏盏灯下驻足,仔细地欣赏着这些精美绝伦的灯笼。
爸爸告诉我,做花灯其实是一门很有内涵的民间工艺,需要先用铁丝编织出灯笼架子,然后贴上色彩艳丽的宣纸镶嵌景物。
很多灯笼竟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工,真不容易啊!我觉得这些花灯都太美了,做出这样的艺术品实在是太厉害了。
除了欣赏花灯,当然也不能错过品尝各种元宵节的应节美食了。
最经典的莫过于元宵汤圆和腊八粥,我们便买了一些回家品尝。
汤圆糯糯香香的,咬一口热乎乎的馅儿流了出来,真是太好吃了!腊八粥也很香浓美味。
我吃得太撑,只好暂时收手了。
这次的元宵节可真是度过得非常开心啊!欣赏了美丽绝伦的花灯,品尝了地道的元宵佳肴,收获满满的欢乐和知识!我期待明年的元宵节能有更丰富多彩的体验呢。
篇2元宵节那天今年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公园里看灯会玩耍,可真是太棒了!当天一大早,妈妈就把各种各样的灯笼从储藏室里取出来,有红色的灯笼,黄色的灯笼,还有可爱的小兔子灯笼和超级酷的机器人灯笼。
妈妈说,晚上我们要把这些漂亮的灯笼挂在院子里,这样就可以欣赏到元宵节的特别氛围了。
中午的时候,爸爸和哥哥从外面买回来一大袋上等的元宵。
有香喷喷的芝麻馅元宵、甜滋滋的豆沙元宵,还有我最爱的红豆沙元宵,吃起来软糯香甜,味道真不赖!下午,我帮着妈妈把灯笼一个个装好,里面放上小小的电池,这样灯笼就可以发出明亮的光芒了。
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类文阅读(四篇)
类文阅读-1 北京的春节春节的传说(节选)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
但他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
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
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
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360,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12圆。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山西古籍出版社有删减)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不解决问题。
()2.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慧。
B.万年发明了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
D.“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元宵节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元宵节家乡的风俗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迎来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赏花灯、品汤圆,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一大早,外婆就兴奋地宣布要亲手制作汤圆给我们品尝。
她首先拿出前几天购买的糯米粉和芝麻馅,准备大展身手。
只见外婆熟练地将糯米粉倒入小脸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双手轻柔而有力地揉动着面粉。
不一会儿,原本松散的面粉就变成了柔软湿润的一团,这标志着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接着,外婆手法娴熟地撕下一小块面团,揉搓成长条形,再切成橡皮大小的小块,搓圆后挖一个洞,放入香甜的芝麻馅,然后再次搓圆。
一个完美的汤圆就这样诞生了。
看着外婆如此轻松自如,我跃跃欲试,也想尝试一下。
外婆笑着答应了我的请求,并叮嘱我要细心、耐心。
我小心翼翼地模仿着外婆的动作,虽然起初有些手忙脚乱,但不久之后,我也成功地制作出了一个像样的汤圆。
我兴奋地举起手中的汤圆,向外婆展示我的成果。
外婆赞许地点点头,笑着说:“真聪明,一学就会。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汤圆很快就制作完成了。
接下来是煮汤圆的环节。
外婆在锅里倒入冷水,待水烧开后,将汤圆轻轻放入锅中。
随着外婆几次加水,那些白胖胖、圆溜溜的汤圆便在水中欢快地翻滚起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终于,汤圆煮熟了。
我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看着它们像一个个可爱的小雪人在水中畅游。
我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芝麻馅缓缓流出,香甜的气息弥漫在口中。
啊!真是美味极了!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汤圆,我觉得比平时买来的更加美味。
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喜悦,脸上不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六下语文作文第一单元范文元宵节
六下语文作文第一单元范文元宵节《难忘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元宵节,我们这可热闹啦!今年也不例外,我还经历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呢!
那天早上,我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就兴冲冲地催着爸爸妈妈赶紧去外面看花灯。
我们来到大街上,哎呀呀,那场面可真是壮观!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挂满了街道两旁,就像两条长长的火龙。
我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突然看到有个卖元宵的小摊,那一个个圆滚滚的元宵在锅里翻滚着,看着就诱人得很。
我缠着妈妈给我买了一碗,哇,咬上一口,甜甜的馅料满嘴都是,那滋味,别提有多美妙了!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广场。
广场上正在举行猜灯谜活动呢,我兴奋地拉着爸爸妈妈跑过去。
看着那些灯谜,我绞尽脑汁地想着答案。
突然,我看到一个灯谜: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
这是什么呀?我苦思冥想了好久,还是没想出来。
这时,旁边的一个小朋友大声说:“是鱼!”我恍然大悟,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晚上,我们回到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吃着吃着,爸爸突然神秘兮兮地说:“等会儿还有惊喜哦!”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
不一会儿,爸爸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东西,我一看,哇,是自己做的元宵!原来爸爸偷偷学会了做元宵,就为了给我们一个惊喜呢!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个,虽然样子不太好看,但是味道还真不错呢!全家人都笑了起来,那笑声充满了整个屋子。
这个元宵节真是让我难忘啊!那热闹的场景,美味的元宵,还有爸爸的惊喜,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好期待下一个元宵节快点到来呀!
怎么样,是不是感受到了我们元宵节的欢乐氛围呀?哈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
记忆中的元宵节总是喜忧参半。
年少时喜欢过年,元宵节作为年的最后一天,无疑让人在留恋中多了几分不舍,但即便再不舍,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于是欢乐之后多了几分惆怅。
家乡的人更喜欢把这一天叫正月十五,他们也没有吃元宵的习惯。
那种圆圆的包了馅的东西不太适合他们的口味。
他们还是喜欢用饺子来表达对这一天的祝贺。
端一碗饺子在桌边吃,偶尔透过窗户看外面大大的月亮,是我脑海里关于这一天最深刻的印象。
元宵节无论于古于今,都是特别的一天。
古人用诗句记下自己源于这一天的感悟。
即便如今再看,依然会产生共鸣,生出一些感慨。
宋代欧阳修写过《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一首挺伤感的诗。
是说忆起去年的元宵节,灯火辉煌,亮得如同白天一样。
相约见面于黄昏之后,那时高高的明月像挂在柳树尖上一样。
今年故地重游,同样的月亮,同样的灯火,却看不到想念的人,泪水浸湿了衣袖。
什么叫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不过如此。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同样让人耳熟能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样记述元宵夜的情景,欧阳修的词儿女情长,并在儿女情长之中感叹时光的流转;而在辛弃疾的词句里宛若看见一位傲洁不俗的佳人,那却是对辛稼轩独立不羁性格的自我写照。
在他的笔下,元宵节是这样的繁华,自己是这样的孤寂:夜幕来临,花灯如同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也若天际划过的流星雨点般落下。
宝马拉着华丽的车子一路走来,满路香气。
箫声悠扬,明月洒下光辉,鱼灯、龙灯整夜通明。
女人们装饰各异,一路上说说笑笑,香气袭人。
在这群人里千百次寻她不见,突然回头,她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热闹与孤寂的反差,让一首关于元宵节的词以浮华灿烂的情景来衬托一个不随波逐流、傲然的灵魂。
辛弃疾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为亘古绝唱。
元代有人写过一首《折桂令•元宵》,风格似乎也脱不了上两首词的调子。
也许浮华极致便是冷清,只有诗人才能够在喧嚣的背后体会到将来而未来的感伤: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
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这首词与那个历史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有大略相当的情绪,元朝时期文人们把无奈寄予一种无力的感伤情怀中。
诗人就是诗人,我们只能看到客观的存在,而他们却能悟到隐含其中的东西。
想来,做诗人也如正月十五这个节日一样,是喜忧俱有的。
因了比常人多出来的那份悟性,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对时空与人事的理解更为深邃,因此也更容易心痛。
而元宵节于现在的自己,似乎不像年少时有那么多意义。
曾经不喜欢冬天,盼望着它快快过去。
但有一天突然
意识到,这种盼望的背后是永远不会再来的失去。
元宵节意味着春节这段热热闹闹时光的过去,也意味着另一段不可预知的日子的开始。
所以,古也好,今也好,元宵节作为一个时间的节点才会让人们不断地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