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全解

合集下载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和图1。按照蓄冷量计算得到的各家蓄冰设备所占比例 见图2。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表2 中国大陆蓄冷空调项目数量统计(按蓄冰设备分


蓄 冷 设 备
B A C
F A F C O
C I A T
C A L M A C
M U E L L E R
C R Y O G E L
G E M I N I
CIAT冰球 水蓄冷
6,840
美国BAC-TSC-380M型
22,800
美国BAC-TSC-950S型
18,240
美国BAC-TSC-380型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3)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群和住宅小 区,在采用区域供冷系统时,冰蓄冷方案也作为 考虑或采用之一, 在某些工程已被采用。例如广州 大学城共有10所大学,建筑面积共724万平方米 ,建成后将有50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纳入区域供冷 系统,采用BAC钢盘管, 总蓄冰量达25.2万RTh, 建成后是全球第二大冰蓄冷区域供冷系统,对削 峰填谷将起积极作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大陆蓄冷技术的发展
• 广州徐威高工在生前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水
蓄冷的设计工作,共进行了17个水蓄冷工 程,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设计特点,申请了 多项专利技术,获得多次省、市奖励,对中 国大陆水蓄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做了86个水蓄冷
工程(包括徐威高工独立设计的7项工程和合 作完成的9个工程),首先在我国水蓄冷工程 提供各种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得到了国家发 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专 项资金支持,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的 水蓄冷工程已有59个。

蓄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蓄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蓄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摘要:空调蓄冷技术是指采用制冷机和蓄冷装置,在电网低谷的廉价电费计时时段,进行蓄冷作业,而在空调负荷高峰时,将所蓄冷的冷量释放出来的成套技术。

因而,蓄冷技术就是合理选择蓄冷介质、蓄冷装置与设计系统组成,利用优化的传热手段,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周期性的实现高密度的介质蓄冷和合理的冷量释放。

关键词:冰蓄冷;峰谷电价;技术;应用引言:我国发展应用空调蓄冷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基于我国发电厂仍高峰电力严重不足、实际电力控制技术水平不能保证低谷电力的高效率运行的事实,面对日益发展的用电需求,为了合理用电,解决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国内的部分电网、城市开始采取分时电价的收费制度。

采用空调蓄冷系统可以有效的做到合理用电,缓解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

一、蓄冷技术的概述采用空调蓄冷系统可以有效的做到合理用电,缓解电力负荷的峰谷差现象。

其优点时,第一,用户安装蓄冷装置后,可以利用夜间低谷电时间段进行蓄冷,白天高峰电时段进行释放冷量,由于城市执行低谷段低电价、高峰段高电价的峰谷电价政策,从而给用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用户安装蓄冷装置后,空调蓄冷的制冷机装机容量可以得到减小,可以相应减少变配电设备的配置,同时,利用峰谷电价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空调蓄冷系统以谷补峰,减少地区的装机容量,可以做到少建电厂,提高燃煤发电机组夜间低谷运行时段的发电效率,因而,实现燃煤发电环节的节能减排;第四,采用大型冰蓄冷装置,提供大温差小流量的冷水资源,可以降低空调末端系统运行能耗,给用户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二、常用的蓄冷技术的分类与特点常用空调蓄冷技术多以蓄冷介质区分,有水蓄冷、冰蓄冷和共晶盐蓄冷系统三大类。

其中冰蓄冷从制冷系统构成上还可以分为直接蒸发式和间接蒸发式两种,根据制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两种。

静态式制冰方式,冰的制备和融化在同一位置进行,蓄冷设备和制冰部件为一体结构,具体形式有冰盘管式、完全冻结式、密闭件式等多种形式;动态型制冰方式,冰的制备和融化不在同一位置进行,制冰机和蓄冰槽相对独立,如冰片滑落式和冰晶式系统。

空调制冷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空调制冷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空调制冷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空调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空调制冷系统采用夜间低谷电蓄冷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华南地区,峰谷电价差大,蓄冷的经济性比较显著。

通常认为蓄冷系统省钱不节能,原因是蓄冷系统夜间制冷能效低于常规无蓄冷系统,尤其是采用蓄冰技术时,制冷温度低,制冷机制冰过程耗电多,而白天放冷过程中,从较低温度的冷水转换为较高温度的建筑空调末端冷水,热力学损失较大。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空调制冷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空调;制冷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电器设备,而电器设备在生活中也的的确确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

空调作为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夏季常用电器,其性能的好坏关系着居民整个季节的身体舒适性,因此必须保证空调制冷的稳定性、可靠性。

传统的制冷空调系统对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电能的消耗,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空调制冷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

1空调制冷技术研究现状空调技术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在美国发展。

我国空调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欧美,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实现的。

如今,我国的空调技术大多来自国外,但这些技术并不是国外的核心技术,甚至有许多技术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经济效益,而且不环保。

这种情况是行业竞争或节能减排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

因此,我国一直在自主研发空调技术,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的空调系统制冷技术还远远不够成熟。

然而,空调行业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落后。

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已经处于过度消耗资源的阶段。

因此,降低能源消耗迫在眉睫。

空调制冷技术在能耗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制冷剂的应用。

空调制冷技术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制冷剂和制冷原理方面。

2空调制冷技术2.1新风精密空调系统新风一体化精密空调主要子设备包含风量调节阀、新风和回风混风箱、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

冷链物流末端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

冷链物流末端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

冷链物流末端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汇报人:日期:•引言•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原理与技术目录•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应用案例•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优势与挑战•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发展前景与趋势•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背景与意义冷链物流需求增长随着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配送效率与成本挑战传统冷链物流模式面临配送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亟待创新解决方案。

绿色环保要求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寻求更环保、可持续的配送模式。

由于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整合机制,冷链物流末端配送往往存在重复运输、浪费资源等问题。

配送效率低下温度控制不佳成本高昂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末端配送环节温度控制不严,导致商品质量受损,影响消费者体验。

冷链物流末端配送成本较高,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损耗成本等,制约行业发展。

030201冷链物流末端现状采用蓄冷材料和技术,在配送过程中保持商品温度稳定,确保商品质量。

蓄冷技术应用将不同温度需求的商品进行搭配配送,提高车辆装载率和配送效率。

多温共配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打造高效、环保的冷链物流末端配送新模式。

模式创新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概念02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原理与技术利用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和释放大量潜热的特性,实现蓄冷剂的快速冻结和融化。

通过降低蓄冷剂温度来储存冷量,具有储能密度高、充放冷速度快等优点。

蓄冷技术原理显热蓄冷相变蓄冷多温共配技术实现方法在同一车厢内设置不同温度区域,以满足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运输需求。

时间序列控温根据货物在途时间要求,合理安排不同温度区域的充冷和放冷时序,实现多温共配。

包括蓄冷剂、蓄冷容器和传热介质等,用于储存和释放冷量。

蓄冷装置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车厢内各区域的温度。

控温系统为蓄冷装置提供所需的冷量,其性能参数如制冷量、能效比等直接影响多温共配效果。

制冷机组关键设备与技术参数03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应用案例采用蓄冷式多温共配模式,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温度环境,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冰蓄冷储能 示范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冰蓄冷储能 示范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冰蓄冷储能示范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冰蓄冷储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在能源管理和节能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利用低峰时段的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冷能,然后储存起来,在高峰用电时释放出冷能,从而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需求的灵活调节。

冰蓄冷储能系统具有大容量、高效性、可靠性等优点,因此在建筑物空调、工业制冷、能源供应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冰蓄冷储能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示范作用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冰蓄冷储能的基本原理,包括冰蓄冷储能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

然后,我们将探讨冰蓄冷储能在建筑物空调、工业制冷以及能源供应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其在节能减排、电力峰谷填谷、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价值和潜力。

通过对冰蓄冷储能的示范作用的分析,我们将探讨其在能源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冰蓄冷储能可以通过平衡电网负荷、提高节能效果、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为未来能源供应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我们也将对未来冰蓄冷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包括其在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冰蓄冷储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示范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冰蓄冷储能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电力系统的可靠稳定以及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进一步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安排,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大纲,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在介绍文章结构时,可以使用下述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论述内容: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冰蓄冷储能的背景和概念,引发读者对该技术的兴趣。

随后,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包括各个部分的标题和主要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全文的组织结构。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论述冰蓄冷储能的示范作用和未来发展前景,提高读者对冰蓄冷储能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蓄冷技术研究综述

蓄冷技术研究综述

蓄冷技术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蓄冷式空调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主要的蓄冷技术,分析比较了了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等不同形式蓄冷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当前国内外蓄冷技术研究的热点。

关键字: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新鲜水果,蔬菜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这一要求大大推进了科学工作者对食品贮藏方法的不懈努力研究。

20世纪70年代所诞生的冰温技术,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

随着中国冷链物流,特别是医药、疫苗专业化冷链物流的高度发展,相变蓄冷的材料技术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物流界一个引人瞩目的焦点。

相变蓄冷的材料技术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被引入中国的冷链物流。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人类为生存、发展所需物质、能量的贮存场所。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为物质和精神生活进一步提高的严重障碍。

纵观整个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同时对能源的利用又存在很大的浪费,这样一方面造成能源的供给渐趋紧张,另一方面也加剧着环境的恶化。

因此,如何开发出新的绿色能源及提高其利用率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世界性课题。

与此同时,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同样是制约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有所加剧,无论是石油、煤气还是电,都会出现短时期内的供不应求的状况。

对电力来说,就具有一个明显的时间性特点,白天“高峰期”的负荷与夜晚的“低谷期"的负荷之间的峰谷差很大,这一差别导致白天用电高峰期时的发电与输电设备严重超载。

电力部门为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只能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拉负荷限峰的做法不宜采用。

而这用电低谷时,用户少、负荷低,发电与输电能量的大量过剩,供过于求,电网运行效率低下,使电网的负荷率降低。

蓄冷技术就是在电力负荷率较低的夜间,充分利用电网低谷时间的低价电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把冷量按显热或潜热的形式储存在某种介质中,将冷量储存起来。

2024年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大型商业建筑和工业设施的主要空调解决方案,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凸显,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逐渐得到了市场的关注。

本文将就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该市场的发展情况。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X%。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环保要求的提升: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政府和企业对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因其较低的能耗和环境友好性而受到青睐。

•节能效益的优势:冰蓄冷技术可以利用夜间的低峰电进行冰蓄冷储能,然后在白天高峰期用于空调制冷。

这种节能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峰值,减少能源浪费和成本支出。

•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商业建筑和工业设施的数量不断增加,对高效节能的空调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增长。

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能够满足大规模建筑物的制冷需求。

3. 市场竞争格局和主要参与者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目前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格局,主要参与者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制造商和供应商。

在这个市场上,主要的竞争策略包括产品创新、品牌宣传和市场拓展等。

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目前仍然以少数大型制造商和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主要参与者通常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并且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此外,政府政策的支持也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台相关的节能减排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和消费者采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提高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4. 市场机遇与挑战冰蓄冷中央空调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冰浆冰蓄冷方法发展现状分析

冰浆冰蓄冷方法发展现状分析

- 65 -工 业 技 术1 冰蓄冷应用技术分析冰浆作为1种新型的蓄冷与制冷混合物被广泛使用。

张皖君[1]采用冰浆保鲜温带鱼类延长货架期。

冰浆与臭氧结合有效预防鱼肉的变质。

刘圣春[2]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冰浆储存鱼类与传统的冷冻存储相比,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氨的降解速度由3 d 增加到6 d,比传统冷冻应用前景广泛。

董凯军[3]通过冰浆蓄冷为不同的乳品加工过程提供了不同温度的冷水,降低每吨牛奶产品的耗能。

江燕涛[4]提出采用混合制冷方法能够降低制冷设备投掷成本。

杨丽[5]研究了采用冰浆降低矿井温度的可行性。

董凯军提出采用冰浆制冷降低矿井温度,减少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

光俊杰设计用冰浆蓄冷制冷的空调系统,减少18%的制冷机装机容量,节约运行费用110万。

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电力峰谷差引起的电力浪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1个重要手段,冰蓄冷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电力峰谷差,是未来制冷技术发展的1个主要方向。

目前冰蓄冷技术已有部分进行了实际的工业应用,但是还需要继续对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2 冰浆制取方法分析冰浆制取方法分为动态与静态2种。

静态制取冰浆一般是将制取冰浆的液体灌入1个特制容器中,然后利用制冷剂对容器制冷,制取冰浆的液体的通过容器的制冷作用而产生冰浆,在制冰溶液成功结冰后,采用特殊手段将冰浆与制冷容器分离,达到成功制取冰浆的目的。

静态制冰方法是应用最早的制冷方法,在一些技术落后的地区,静态制冰是主要的制取冰浆方法。

虽然静态制取冰浆法具有制冰设备简单、控制方便等优点,但是存在传热效率随制冰层厚度降低较快的缺点。

动态制冰能够克服传热效率下降的缺点。

动态制取冰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2.1 过冷法过冷法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制取冰浆的方法,在国内外的一些制冷领域中,过冷法制取冰浆已经进行了工业制冷的应用。

过冷法制取冰浆是通过控制液体流态与温度,最后通过接触液体的过冷态产生冰浆。

曲凯阳研制出制冷装置、过冷却器、过冷水过冷态的解除装置的冰浆制取系统,并研究了雷诺数、过冷器特性、溶液流态相关因素对冰浆生产的效率与过冷度的解除的影响作用。

自然冷能蓄冷研究报告

自然冷能蓄冷研究报告

自然冷能蓄冷研究报告一、引言自然冷能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冷却能力,如地下水、湖泊、海洋等所蕴含的冷能。

蓄冷是指将自然冷能有效地收集和储存起来,用于冷却和制冷的过程。

本报告旨在探讨自然冷能蓄冷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自然冷能的来源自然冷能的主要来源包括地下水、湖泊和海洋。

地下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冷能来源,其温度相对较低且稳定,可用于空调等制冷系统。

湖泊和海洋则具有相对较大的冷却能力,可用于工业制冷和冷能储存。

2.1 地下水地下水蕴含着丰富的冷能资源。

通过地下水井或水井冷却系统,可以将地下水引入建筑物或工业设施中,利用其冷却效果实现供暖和制冷的目的。

地下水的温度相对较低且稳定,是一种理想的蓄冷资源。

2.2 湖泊湖泊是冷能储存的理想地点之一。

湖泊的水温相对稳定,可以通过引入水体进行循环利用,将低温水体用于制冷设备的冷却,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湖泊冷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2.3 海洋海洋拥有广阔的面积和巨大的冷却能力。

海洋冷却技术可以通过将海水引入冷却设备,利用其巨大的冷却效果进行制冷和储能。

海洋冷能的开发对于解决能源储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

三、自然冷能蓄冷技术自然冷能的有效获取和储存是实现蓄冷的关键。

目前,已经发展出一系列自然冷能蓄冷技术,包括地下水蓄冷技术、湖泊冷能利用技术和海洋冷却技术等。

3.1 地下水蓄冷技术地下水蓄冷技术主要通过地下水井或水井冷却系统实现。

系统通过将地下水引入建筑物中的冷水贮罐,然后与建筑物内的制冷设备进行热交换,实现建筑物的制冷效果。

地下水的温度相对稳定,可持续供应冷水,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3.2 湖泊冷能利用技术湖泊冷能利用技术通过将湖泊的冷水引入制冷设备,实现冷却效果。

该技术可以利用湖泊的稳定温度,提高供暖和制冷设备的效率。

与传统的制冷方式相比,湖泊冷能利用技术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空调蓄冷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空调蓄冷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空调蓄冷的主要优点包括:降低发电设备装机容量,提高发电设备平均效率,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制冷机的装机容量,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用户电费支出等。

此外,利用蓄冷技术可实现将非供冷时段的自然冷能蓄存后在供冷时段使用,降低建筑供冷能耗。

空调用蓄冷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种:显热蓄冷和相变蓄冷。

1)显热蓄冷(水蓄冷)空调用显热蓄冷主要是指水蓄冷,通过水温在4 ~ 12 ℃之间的变化来蓄存显热。

水蓄冷系统在蓄冷工况和制冷机供冷工况下对制冷机的要求相差无几,所以不需要设置双工况的制冷机组,并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制冷机效率。

水蓄冷系统的主要缺点是蓄冷密度小,占用空间大。

水蓄冷系统应用的技术难点在于冷、温水的有效隔离,常用的隔离方式包括:自然分层式、槽组式、空槽式和隔膜式等。

2)相变蓄冷(冰蓄冷、高温相变材料蓄冷)相变蓄冷则包括冰蓄冷和其他高温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6 ~ 10 ℃之间)蓄冷。

由于相变过程具有等温性好、蓄冷密度大等优点,相比于水蓄冷,相变蓄冷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冰的相变潜热大,本身无毒性,可与冷水直接接触,因此冰蓄冷系统得以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建成的蓄冷工程中,75 %以上采用冰蓄冷。

一、冰蓄冷按照制冰和释冷方式的不同,空调用冰蓄冷系统可分为:冰球/冰板蓄冷系统、内融冰系统、外融冰系统和动态冰系统。

1.1、冰球/冰板蓄冷系统将去离子水或者其他具有高凝固-融化潜热的蓄能溶液注入由高密度聚合烯烃材料制成的球或者板内,并将其堆积于槽体内就构成了冰球/冰板蓄冷冰槽。

冰球/冰板蓄冷系统的蓄冷和释冷均需要通过载冷剂在冰槽内的流通实现。

冰球/冰板蓄冷系统主要优点是: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易调整蓄冷容量,易隔离蓄能溶液与载冷剂。

冰球/冰板蓄冷系统主要缺点是:堆积空隙可能降低单位容积蓄冷量,球壳或者板壳增加了换热热阻,取冷过程冰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小,取冷速率低。

国内对该系统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个冰球及其堆积冰槽的蓄冰和融冰特性研究。

中国“冰蓄冷”技术大有前景

中国“冰蓄冷”技术大有前景

中国“冰蓄冷”技术大有前景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6年第2期“移峰填谷” 电费可省二至四成本刊记者叶晓婷季天也近年来,各大城市夏季白天用电量激增,容易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

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纷纷采取峰谷电价,鼓励用户利用夜间闲置电能。

在这种形势下,一种名为“冰蓄冷”的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2月29日,《环境与生活》记者采访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节能事业部销售总监罗伟,并连线采访了天津百思特环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云堂。

国务院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重点推广冰蓄冷等节能减排新技术,作为中央空调节能的重要方式。

顾名思义,“冰蓄冷”技术就是利用夜间电价的低谷时段开启空调主机,将建筑物白天所需要的一部分冷量,通过换热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通过融冰释放冷量,以满足白天部分冷负荷的需要,减少其他制冷设备的运行时间。

巧用低谷电价制冰蓄冷2月29日下午,《环境与生活》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同方科技广场的一栋写字楼里,见到了“清华同方”节能事业部销售总监罗伟。

罗伟学的专业是暖通工程,从事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应用已有11个年头。

罗伟向记者简要说明了“冰蓄冷”的利用原理。

国内已建成的大部分项目采用盘管类蓄冰设备,从技术角度看,蓄冰和融冰的过程采用乙二醇作载冷剂。

乙二醇又名“甘醇”,通过蓄冰设备交换热量,将水冻结或融化。

冰蓄冷系统需要有蓄冰槽,里边装有蓄冰盘管,管内流动的是通过制冷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它通过换热的方式,使蓄冰槽里的水冻结起来。

融冰时,让从空调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流到蓄冰盘管内,通过换热方式,将管外的冰融化,这么一来,乙二醇的温度就下降,再通过循环,经过板式换热器,和常规中央空调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使水的温度下降,释放出冷气。

夏季城市用电高峰时段的电力负荷,约20% ~ 40%来自商场、写字楼等商业建筑的中央空调。

巨额的电力需求让城市电网“压力山大”,容易导致配电设备超载运行。

中国蓄冷技术现状与展望

中国蓄冷技术现状与展望

蓄 冷 设 备
B A C
C I A T
浙 江 国 祥
清 华 同 方
北 京 西 冷
水 蓄 冷
其 它
项目 总数
63
18
101
14
5
5
81
36
3
27
5
37
4
图1 全国蓄冰空调项目按蓄冰设备统计
清华同方 浙江国祥 北京西冷
QINGHUA 7%
XILENG 1%
其他 1%
KING 1%
BAC 17% FAFCO 5%
浙江华源
HUAYUAN 33% CRYOGEL 1% MUELLER 1% CALMAC 4%
CIAT 29%
图2 全国蓄冰空调项目按蓄冰量统计
KING 0.35% QINGHUA 4.27% XILENG 0.35% BAC 40.35%
HUAYUAN 19.04% CRYOGEL 0.59% MUELLER 6.07% CALMAC 2.25%
我国冰蓄冷空调工程363个,不仅采用美 国BAC、FAFCO、CALMAC、MUELLER、 CRYOGEL和法国CIAT的先进蓄冰设备,我 国北京西冷、清华同方、浙江华源和浙 江国祥等也开发有自己特色的蓄冰设备.
表2 全国蓄冷空调项目数量统计 按蓄冰设备分
F A F C O C A L M A C M U E L L E R C R Y O G E L 浙江 浙江 华源 华源 (蕊心 (导热 冰球和 塑料 小圆冰 盘管) 盘管) 球)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 上海科技城 西北电力集团公司调度通讯楼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候机楼 四川邮政管网中心大楼 嘉兴华庭街主力百货和地下超市 上海浦东国际儿童医学中心 杭州建设银行(银泰广场) 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 北京中关村西区区域供冷 广州大学城 上海东华大学 浙江金华时代广场 上海浦东机场能源中心 上海中凯城市之光

简述蓄能空调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简述蓄能空调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简述蓄能空调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发布时间:2021-04-02T12:14:41.2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作者:蔡光光[导读] 摘要:根据目前我国能源和用电的现状,结合国际对制冷与空调发展的环保和节能要求,蓄能空调成为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节能型空调。

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63摘要:根据目前我国能源和用电的现状,结合国际对制冷与空调发展的环保和节能要求,蓄能空调成为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节能型空调。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蓄能空调的研究情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蓄能空调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蓄能空调技术;研究现状;未来发展引言为建立节约型、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减轻城市电网压力,积极开展环保、节能空调的研发工作,成为制冷行业的当务之急。

由此可见,作为节能型空调的蓄能空调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领域。

所谓蓄能空调,就是利用蓄能设备在空调系统不需要能量或用能量小的时间内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在空调系统需求能量大的时间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的空调系统。

采用蓄能技术,利用电网低谷时段蓄能,能起到平衡电网用电负荷,减少高峰用电需求的作用,既利于避峰让电贡献社会,又利于降低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

同时,蓄能空调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具有节能环保的意义。

一蓄能空调技术原理蓄能空调技术是指在电网用电低谷时,电制冷主机将水制成冰或者低温冷水,储存在蓄冷装置中,在用电高峰时通过融冰、释冷提供空调冷源的一种实现电力“移峰填谷”的高效用能技术。

如图1所示,通过蓄能技术,最终实现把白天和夜间的用电需求平衡一下,将电力运行曲线的“山峰”削去一点,把“山谷”填上一点,也就是起到对电网“削峰填谷”的作用,降低发电装机容量,提高电厂和电网的运行效率,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图1 蓄能空调平衡电网示意图二蓄能空调技术与低碳经济由于能源紧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来节能与环保工作在我国已引起了广泛重视,相应而起的低碳经济正迅速发展。

2013-2020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2013-2020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2013-2020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报告目录第一章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态势分析第一节世界水蓄冷空调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一、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特点分析二、世界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分析第二节世界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一、世界水蓄冷空调需求分析二、世界水蓄冷空调产销分析三、中外水蓄冷空调市场对比四、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规模现状五、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需求结构分析六、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下游行业剖析七、水蓄冷空调行业世界重点需求客户八、2013-2018年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前景展望第三节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供给分析一、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生产规模现状二、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产能规模分布三、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技术现状剖析四、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价格走势五、水蓄冷空调行业世界重点厂商分布第二章国内外水蓄冷空调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研究第一节当前我国水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现状第二节我国水蓄冷空调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第三节中外水蓄冷空调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第四节提高我国水蓄冷空调技术的对策第三章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现状第一节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现状一、水蓄冷空调行业品牌发展现状二、水蓄冷空调行业需求市场现状三、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层次分析四、我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走向分析第二节2008-2013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三节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分析一、水蓄冷空调行业产销运行分析二、水蓄冷空调行业利润情况分析三、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周期分析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机遇分析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利润增速预测第四节对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的分析及思考一、水蓄冷空调市场特点二、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三、水蓄冷空调市场变化的方向四、中国水蓄冷空调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五、对中国水蓄冷空调产业发展的思考第四章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运行态势剖析第一节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动态分析一、水蓄冷空调行业新动态二、水蓄冷空调主要品牌动态三、水蓄冷空调行业需求新动态第二节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运营格局分析一、市场供给情况分析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三、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第三节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进出口形式综述第四节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价格分析一、热销品牌产品价格走势分析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第五章2013-2018年中国各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及预测第一节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一、2011-2012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二、2011-2013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市场规模情况分析三、2013-2018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情况分析四、2013-2018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五、2013-2018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投资风险预测第二节2013-2018年华东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同上下略)第三节2013-2018年华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第四节2013-2018年华中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第五节2013-2018年西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第六节2013-2018年西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第七节2013-2018年东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第六章2011-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出口状况及预测分析第一节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口情况分析一、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口量分析二、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口金额分析第二节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出口情况分析一、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出口量分析二、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出口金额分析第三节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第四节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出口预测分析一、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口预测分析二、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出口预测分析第七章中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分析第一节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分析一、水蓄冷空调市场的需求变化二、水蓄冷空调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三、水蓄冷空调品牌市场需求分析第二节水蓄冷空调需求市场状况分析一、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特点二、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分析三、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结构分析四、水蓄冷空调市场存在的问题五、水蓄冷空调市场的需求方向第三节主要应用的发展趋势第八章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调查分析第一节2011-2012年我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调查分析一、主要观点二、市场结构分析三、价格走势分析四、厂商分析第二节2011-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用户调查分析一、整体市场关注度二、品牌关注度格局三、产品关注度调查四、不同价位关注度第九章水蓄冷空调行业上下游产业分析第一节上游产业分析一、发展现状二、发展趋势预测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影响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意义第二节下游产业分析一、发展现状二、发展趋势预测三、市场现状分析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影响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意义第十章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二、潜在进入者分析三、替代品威胁分析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五、客户议价能力分析第二节行业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分析二、企业集中度分析三、区域集中度分析第三节中国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综述一、2011-2013年水蓄冷空调行业集中度二、2011-2013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程度三、2011-2013年水蓄冷空调企业与品牌数量四、2011-2013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四节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国内外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分析二、我国水蓄冷空调市场竞争分析第十一章水蓄冷空调企业竞争策略分析第一节水蓄冷空调市场竞争策略分析一、水蓄冷空调市场增长潜力分析二、水蓄冷空调主要潜力品种分析三、现有水蓄冷空调市场竞争策略分析四、潜力水蓄冷空调竞争策略选择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第二节水蓄冷空调企业竞争策略分析一、后危机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二、后危机后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三、2013-2018年我国水蓄冷空调市场竞争趋势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展望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策略分析第三节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机会分析第十二章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一节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前景与机遇分析一、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前景二、我国水蓄冷空调发展机遇分析三、水蓄冷空调的发展机遇分析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趋势分析一、水蓄冷空调市场趋势总结二、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三、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市场发展空间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产业政策趋向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技术革新趋势六、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价格走势分析七、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影响第十三章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第一节水蓄冷空调市场发展潜力分析一、市场空间广阔二、竞争格局变化三、高科技应用带来新生机一、品牌格局趋势二、渠道分布趋势三、需求趋势分析第三节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战略综合规划二、技术开发战略三、业务组合战略四、区域战略规划五、产业战略规划六、营销品牌战略七、竞争战略规划第四节对我国水蓄冷空调品牌的战略思考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二、水蓄冷空调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三、水蓄冷空调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四、我国水蓄冷空调企业的品牌战略五、水蓄冷空调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第十四章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预测第一节未来水蓄冷空调需求与需求预测一、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产品需求预测二、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市场规模预测三、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总产值预测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销售收入预测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总资产预测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行业供需预测一、2008-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供给预测二、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产量预测三、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需求预测四、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供需平衡预测五、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产品价格预测六、2013-2018年主要水蓄冷空调产品进出口预测第三节影响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2013-2018年影响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二、2013-2018年影响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三、2013-2018年影响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四、2013-2018年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五、2013-2018年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第四节水蓄冷空调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一、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二、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三、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六、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附表略……。

我国冰蓄冷空调形式的发展状况

我国冰蓄冷空调形式的发展状况

我国冰蓄冷空调形式的发展状况简介:本文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发展过程出发,介绍了几种国内比较先进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形式: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系统、家用小型冰蓄冷系统和冰蓄冷与热泵相结合,简述了各种系统的特点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冰蓄冷系统低温送风家用冰蓄冷热泵0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我国近年来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年增长1.5×107kW,1996年发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1]。

但是,电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每年用电量5%~7%增长的要求,全国缺点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能耗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使得电力系统峰谷差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

据统计,城市空调的用电负荷已占到城市高峰电力总负荷的40%以上,而空调的负荷特性与电力负荷特性基本相同,是造成电网峰谷荷差逐步加大的最主要原因。

为此许多地方电力公司纷纷推出了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特别制定了针对蓄能空调技术推广使用的各种优惠政策,由此为蓄能空调广泛推广带来了契机。

所谓冰蓄冷空调,即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主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求。

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低峰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

蓄冰空调技术正是从电力用户着手,参与电力调峰, 平衡电网,充分利用谷期电力,将部分峰期电力需求转移到谷期,削减供电量,减少电力建设投资,保护大气环境。

利用冰蓄冷技术,还可转移50%[2]的高峰电力需求,对缓解高峰电力压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保护环境都将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1、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发展过程冰蓄冷技术在空调领域的应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上世纪30~60年代,以削减空调设备装机容量为主要目标,以小冷机带动大负荷的冰蓄冷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北京西冷工程公司研制的“有压罐式齿球蓄冷器”于1900年9
月14日申请专利,专利号(申请号):90 2 20234.0,设计人:张 友亮、张友群,专利权人:万世清、沙金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
局1991年10月30日批准《实用新型》第64007号。
1992年北京西冷工程公司在广州黄浦区红山街供电承装公司二层办 公楼,建筑面积210㎡,建造了北京西冷“有压罐式齿球蓄冷器” 试验站,是国内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使用的冰蓄 冷系统。接着,北京日报社,建筑面积1.52万㎡,综合办公楼,设 计冷负荷1512KW,采用北京西冷工程公司的“有压罐式齿球蓄冷 器”,卧式蓄冷罐Φ2400×600三台,1993年6月投入运行。 (6)1992年,清华大学热能系空调教研室与清华人工环境工程公 司合作建造了国内第一台蓄冰设备性能试验台,并开始对国内外各 种蓄冰设备性能进行系统测试。
蓄冷技术近年来的发展
(1) 1975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万人体育馆,首先使用了水蓄冷装置。 江苏省院在七十年代中设计过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工程,采用过水蓄冷。 山东体育馆建成于1979年,为了节省投资,平衡用电,采用空调蓄冷 水池方案,容积753.74 m3 的蓄冷水池,∆t取10℃。 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原设计空调冷源利用北京西郊较丰富的地 下水,由两口深井汲取14℃的深井水。事隔20多年,北京的地下水资 源日益紧张,继续以深井水作为空调冷源已经不可能。因此,首都体 育馆决定建造冷冻机房作为空调冷源,而且要求设置蓄冷水池,1989 年10月出图,在冷冻机房的地下空间,设立蓄冷水池,容积为630m3, Δt取8℃,蓄冷量为5274KWH。
相继出现,日益显示它的节能效果。例如:北京茶叶城,北京音
像城,北京天福缘茶叶城,北京天安天地国际公寓,河北职业政 法学院,河北正定中学等都是采用水源热泵+水蓄冷+水蓄热的水
蓄能系统,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 最近廊坊天亘助机械有限公
司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热泵专用末端系统实现大温差工 况运行,以降低长期运行费用:本方案采用先进的热泵专用高效 末端系统,可降低冬季的供水温度(供回水温度为35℃~43℃) 和提高夏季的供水温度(夏季供回水温度为8℃~16℃)。采用这 样的末端系统,夏季可提高热泵机组效率达12~15%;冬季可提 高热泵机组效率达25~30%,可降低系统运行费用。由于采用这 样的系统,可使得蓄能池的体积降低约30%,因而提高了其利用 率并降低了造价。
(7)深圳电子科技大厦,建筑面积6.2万㎡,设计冷负荷 11,250KW,蓄冷量24,190KWH,采用法国Cristopia冰球,1993年5 月投入运行。 (8) 1993年10月中国制冷学会第五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 暖通空调委员会在深圳召开“民用建筑空调设计技术交流会”, 会上冰蓄冷空调是重点讨论之一,会上邀请台湾黄颂华先生介绍 冰蓄冷技术和应用,全体代表参观了深圳 1994年初,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北京多利实业总公司[北京 中电多利制冷工程(集团)公司],开始致力于推广冰蓄冷技术, 向全国电力部门的有关领导介绍、宣传蓄冷空调的技术原理和对 电网削峰减谷的重大意义,并酝酿成立全国性推广、管理、指导 冰蓄冷空调技术的组织机构。
(10)1994年国家纪委、电力工业部门决定实行电力供应峰谷不同电 价政策,以推动削峰和谷电的应用,缓解电力建设与新增用电的矛盾。 华北电力集团首先公布峰谷电价比为4.5:1。相继北京、上海、天津、 山东、浙江、湖北、四川、福建等省、市的电力部门对蓄冷中央空调 用户实行峰谷电价差及其它优惠政策,;例如北京市峰谷电价为:高 峰0.85元,平段0.514元,低谷0.2元;天津市峰谷电价为:高峰0.792 元,平段0.475元,低谷0.18元。 (11)为了发挥电力界和空调制冷界两方面的积极性,1995年4月13 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节能协会全国蓄冷空调研究中心的成立大会。 中心的宗旨是根据我国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遵循“开发 与节约并重”的能源工作方针,开展调查、研究、咨询和组织蓄冷空 调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为企业 降低电力初投资及运行电费,为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提高效益服 务。1999年换届成立第二届,更名为中国节能协会蓄冷空调专委会。
300多万元。 最近上海虹桥机场扩建工程(侯机楼空调),上海虹
桥交通枢纽中心,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昆明机场,以及以前桂林两 江国际机场(侯机楼空调),均采用水蓄冷。 天津市中新生态城分
布式能源站采用了4台750立方米蓄能水罐,总蓄水量3000立方米。
(4)水源热泵、地源热泵与水蓄冷、水蓄热相结合的水蓄能系统
(2)广州徐威高工在生前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水蓄冷的设
计工作,共进行了17个水蓄冷工程(有8个工程是独立完成
设计的,9个工程是合作完成设计的),每个工程都有不同 的设计特点,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获得多次省、市奖励,
对中国水蓄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广东清远市新
北江制药有限公司,工艺用冷,发酵所产生的热量由10℃的 冷水吸收。正常生产时,耗冷1744kW。利用低谷电蓄存冷 水,贮水槽容积1083m3,占地110m2,蓄冷密度达21.4kW/ m3,蓄(调荷)冷量达23200kWH,1992年5月投入运行。这
是我国第一个工艺用冷采用水蓄冷。专利号CN97116453.3。
(3)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做了112个水蓄冷工程。首先在我国
水蓄冷工程提供各种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世界银
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建设的水蓄冷工程。 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候机楼(405,000 m2)的能 源中心,采用了水蓄冷系统作为冷源的方案。总水蓄冷量为 106,696RTh,共用4个水蓄冷罐,每个水蓄冷罐直径为26m,高为 22m。冷水机组共有10台,每台制冷量为2,000RT,供冷水温度为4OC, 回水温度为12OC,;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8OC。这个工程由于采 用大温差,系统管道投资减少,采用水蓄冷空调比采用常规电制冷 空调的初投资节省1,000多万元,每年可节省空调电费约900万元。水 蓄冷空调比冰蓄冷空调初投资节省5,510万元,每年多节省空调电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