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回顾及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产品质量事故案例汇编

分析产品质量事故案例汇编

分析产品质量事故案例汇编1.山东:Ti-Cat无活性事故经过及处理:1990年9月25日当班人员在事故后的重新开车时,25日上午12点投Teal、Donor、H2,14:00投主催化剂,投下主催化剂后,冲程设在20%,环管反应器没有反应,分析丙烯质量,水、CO等的质量基本符合要求,检查Teal、Donor的流量,也无任何问题。

D108罐料位也在下降,初步确定催化剂无活性。

17:00,决定装置停车,停Cat、Teal、Donor的进料,并停P108、P104、P101泵。

到17:15分,取D106的催化剂进行活性分析,20:00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剂无活性。

原因分析:(1)此次出现催化剂无活性,主要原因是这是一批重新配制的催化剂,在配制催化剂过程中,置换不合格,D106里面可能还有水。

(2)在配制催化剂过程中,D106罐上的氮封没有打开,造成氮气置换不干净。

(3)D105中的油脂鼓泡时间不够长,或者是D105罐本身存在有水分。

经验教训及防范措施:(1)通过这次事故,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催化剂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不能马虎大意,否则催化剂就会失效。

(2)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是较大的,不仅浪费了催化剂,而且还浪费了时间,按每小时生产9吨计算,一天的浪费就216吨,还有一罐催化剂。

可见严格操作的重要性。

2.山东:D502出口处料带水多事故经过及处理:1991年1月1日分析人员在17:30分的取样分析中发现D502底部的样品中水分明显偏高,通知当班操作人员后,操作人员查找了事故原因,确认了D502的料位正常,C502A/B出口的风流量正常,E503的蒸汽,FIC501、FIC502温度,流量正常,TIC535的温度也正常,基本确定是T502带出的水分太多造成(注:此时D506罐没有加)。

20:17,EX801挤出机的切粒机切出的颗粒有明显的鱼眼,确认粉料中带有水分,连续几个小时以后,车间决定停车处理。

产品质量回顾

产品质量回顾



概述(三)


GMP征求意见稿对产品年度质量回顾的规定 企业应每年对所有生产的药品按品种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以 确认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的适用性, 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产品及工艺改进的方向。应考虑以往回 顾分析的历史数据,回顾分析应有文件记录。
企业至少应对下列各方面进行回顾分析: 1.产品所有原辅料的所有变更,尤其是来自新供应商的原辅料 2.关键中间控制点及成品的检验结果; 3.所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批次及其调查; 4.所有重大偏差(包括不符合要求)及相关的调查、所采取的整改措 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5.生产工艺或检验方法等的所有变更; 6.已批准或备案的药品注册所有变更;

物管部:


工程部

产品年度质量回顾的原则

回顾时间段

按年度,如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 时间段,如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 多个产品 单个产品(推荐) 委托加工产品 委托生产的产品,可以在合同签订时明确由受托方负责产品年度 质量回顾,委托方可不必重复进行回顾,但受托方进行的年度 产品质量回顾形式、内容应符合委托方年度质量回顾规程要求, 应保证回顾结果、评价结论能够真实反应产品的生产质量情况。
7.稳定性考察的结果及任何不良趋势; 8.所有因质量原因造成的退货、投诉、召回及其当时的调查。 9.与产品工艺或设备相关的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或效果; 10.新获批准和有变更的药品,按照注册要求上市后应完成的工作情 况; 11.相关设备和设施,如空调净化系统、水系统、压缩空气等的确认 状态; 12.对委托生产或检验的技术合同的回顾分析,以确保内容更新。
生产和质量控制情况分析-3.1

产品质量法概述及案例分析

产品质量法概述及案例分析

产品抽样与检验
二、产品质量标准化制度
《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产品质量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依据 产品标准的类型:
1、国家标准(GB和GB/T ) 2、地方标准 3、行业标准(HB) 4、企业标准 5、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 ▲一般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高于国家推荐标准
本案中,质量鉴定专家组出具的质量鉴定报告明 确金龙XML6390型旅行车采用的半浮式半轴机构 ,若轴承缺油等最终将会造成半轴脱出,这是可 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对此, 被告金龙公司在金龙XML6390型旅行车的使用说 明书中未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这显然 与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 定不符。
金龙XML6390旅行车
周磊
在车辆使用说明书中未 对危及人身、财产的安 全隐患做出明确的警示 和说明
上海祥盛医疗器械厂
所有人
上海大众新亚 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维修保养单位
厦门金龙 旅行车有限公司
生产者
(三)特殊产品包标志
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一)作为性义务 1、进货检验义务(第33条) 2、保证产品质量义务(第34条) 3、产品质量标识义务(第36条) (二)不作为性义务(第35、37-39条)
产品质量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法的概念,了解产品质量法的调 整对象。
2.了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3.掌握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的基
本内容。
4.熟悉违反产品质量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 5.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学习查阅法律法规,学习分析案例。
2、还未投放市场的研制产品、药品、教材、 枪支。

食品安全“三鹿”奶粉三聚氰胺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三鹿”奶粉三聚氰胺案例分析

启示2:
其次,现有的分散、开放的食品供应链体 系不利于保障食品的长期稳定的安全性。 由于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供应链上的部 分主体处于自身利益导向需要,可能会形 成串某均衡,从而突破道德的约束警戒线, 获取巨额不法利益。
启示3:
第三,现有食品流通体系 的技术和管理不完备制约 了食品安全的保障性。在 食品供应链的装备、包装、 快速检测、动态监控、信 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技 术集成化和标准化水平较 低,食品物流供应链管理 水平的提高受到较大制约, 这在影响食品行业快速发 展的同时,也影响到食品 行业的安全性。
为何含毒?!
奶粉中加入有毒原料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分别是什么? 主观原因:
一、是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为追求利润,明目 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二、是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
客观原因:
一、是小农散养的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 应。 二、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 三、是社会监督软弱无力。 四、是政府处置不力、报告不及时。
启示1:
因此,事实不仅仅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 也不仅是一个食品质检问题,更关键的是 整个奶业的供应链问题。供应链在运行的 环节上出现了多处致命的漏洞(如质检技术 与管理、成员加入供应链门槛、成员信用 监督、成员之间协调与串某的规避、成员 质量运行标准等漏洞),导致了安全性无法 得到保障。由此,封闭供应链的概念顺应 而生。
-----------------尾
声-----------------
前所未有的关注, 喋喋不休的争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Thanks for your look!
END
THANKS

公司每年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公司每年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公司每年产品质量分析报告范文各位领导,同事们:首先让我代表质量管理部门,向大家汇报过去一年公司产品质量的分析情况。

一、产品质量概况去年,公司实现产品销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15%,产品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通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流程,产品质量符合率达到了9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其中,A系列产品质量符合率95%,B系列产品质量符合率90%。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上下共同努力,提升产品设计质量,加强过程控制,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在质量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个别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客户投诉次数较多;质量管理手段还不够科学系统;质量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

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认真总结,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二、主要质量管理措施1.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责任制;推进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

2. 强化质量过程控制。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从源头控制质量;严格操作规程,加强过程检验,防止不合格品流转。

3. 开展质量提升活动。

通过质量月、质量标兵等活动,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4. 加大质量投入。

优化检测设备,改进检测条件,保证检测质量。

三、下阶段质量工作计划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持续改善。

主要工作计划如下:1. 继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标准化操作。

2. 持续开展质量提升活动,营造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氛围。

3. 加大新产品质量规划力度,从设计源头抓质量。

4. 优化质量考核机制,将质量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5. 增加质量投入力度,改进检测手段。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质量为本,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公司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果大家对质量工作还有其他建议,欢迎提出,我们会认真倾听并采纳。

在座各位对质量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让我们继续携手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加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部2021年12月。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案例一2008年三鹿奶粉非法添加三聚氰胺事件1、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是2008年发生的举世震惊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自2007年年中始,三鹿集团即零星接到全国各地消费者关于三鹿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投诉。

2007年9月,哈尔滨工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其幼儿自20007年1月始食用三鹿奶粉,到9月幼儿出现发烧和恶心,并被医院诊断出右肾0.22cm结石;哈尔滨延寿县一消费者女婴同样出现0.2cm肾结石。

自2008年始,关于三鹿奶粉质量投诉数量逐渐增多,同时形成较多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病例反馈,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到同年9月11日,甘肃省即已发现59尿路结石患儿,且出现1人死亡。

这一事件报道初期,媒体并未点名疑似出现问题的奶粉品牌,但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三鹿奶粉被证实是疑似问题元凶。

自9月11日后,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然而三鹿集团对于自2007年始的问题奶粉投诉时间的应对态度耐人寻味,自接到质量投诉开始,三鹿集团一直采取推诿的措施,采用个别消费者退货、产品补偿等方式加以解决;待大规模病患儿出现后,又采取发布不实消息的方式推脱责任。

2008年9月,三鹿集团传媒部负责人表示:三鹿集团曾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三鹿奶粉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产品各校质量标准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控制及案例分析(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

产品质量控制及案例分析(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

大黄色 - 桔黄 金黄 +肠毒 素 - + 蜡样
葡萄球 兼性 厌氧 小圆球 好氧 椭圆 兼性 厌氧
水皮肤 黄 土壤气
+ +酸+ - 酸+气 气 - + 苦 -
+由于 下水道 无色 pH 下降 发酵品 - - 脏土壤 扩散 土壤
内生芽 好氧 孢直杆 杆状 放线 兼性 厌氧
120/20s 30-55 140/4s 100 35-37
35
故障分析思路
36
故障排除方法
解决质量问题可采取两种不同的,但各具优缺点的方法 :
直觉故障排除法:
在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凭直觉而直接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恢复正常。 这种方法经济、迅速、见效快,但很难找出真正的原因,从而进行 预防,有时甚至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系统故障排除法:
用判别法及排除法对整个生产线进行系统的分析,形成理论并加以 验证,从而使生产恢复正常。这种方法费时、成本高、可学,而且 有利于质量系统的完善。
故障查找
TM-00031:41
48
工艺布局图
49
坏包趋势图
50
生产过程中细菌污染出现的规律
51
绘制形势图/研究分析
坏包分布模式:绘制产品缺陷出现时间与生产事件之间的关系图
• • • • 图1:污染率在污染源处随时间而增加;微生物在系统中的某个地方大量增长。 图2:此类问题常常(但并不总是)与CIP或预杀菌不充分有关,或是设备启动 过程中的异常所造成。 另一个可能是由于系统在生产开始之前,或在开始时,短时间密封不严。 图3: 这种情况相当复杂,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能存在。很可能存在多种污染 源。 图4:出现的问题与操作事件发生的周期性密切相关。 图5:需重点调查操作记录检查其是否与操作相关。几种不同的污染源同时存 在是可能的。 图6:这条平稳的、没有变化的缺陷水平曲线说明存在系统性问题。最有可能 的系统性问题是设备故障或参数设定不当。如果缺陷率较低,原材料有问题也 是一种可能。 图7:尽管污染率不断变化,但污染率始终在零之上,可能有多种污染源同时 存在。 图8:这种特点的问题很可能与操作有关,应仔细检查故障出现前后的操作记 录。 图9:前后几次生产结果应能表明是一次偶然的故障还是系统性故障。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众所周知,年地三鹿奶粉事件给了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个重重地打击.三鹿集团,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苦心经营近半个世纪、年销量突破亿地中国乳业民族品牌,竟然也会做出如此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人身安全地事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地经营,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地监督行动.这不仅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地考验,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地一次艰难抉择.虽然事件已经过去五年多,但伴随着我们地仍然是大大小小地安全隐患地相继曝光,这种情况地陆续出现,反映了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地管理不当.下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地经过.年月,新浪网从“三鹿内部邮件”得到过消息,年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月日和月日,有匿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了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地帖子,揭露了他于浙江泰顺县城超市买地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而针对此事件,三鹿集团地温州地区总经理却是以找到该网友地家,以送礼地方式要求该网友删除帖子.月日,三鹿委托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测其样品,月日取得结果,个样品中个检查出了三聚氰胺地成分.而两天前三鹿对消费者地关于质量地解释却是天气过热,饮水过少,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当天深夜,三鹿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来保护三路品牌.至此,三鹿股份公司地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代表得知此事,要求召回受污染产品,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而三鹿仅将此事报告石家庄市政府等部门,企图掩盖真相.年月日,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地方式引起了“恒天然”极大不满,“恒天然”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于月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中国政府开始严正对待此事.而这一天,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了三鹿奶粉问题.月日开始,各大媒体相继曝光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卫生部办公厅开始彻查整件事情.到月日,事情才大白于天下,社会各界愤怒声四起,从三鹿集团到石家庄市,到河北省,到中央质检总局大大小小地官员和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免职或引咎辞职.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地三鹿集团也就此倒闭.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地耻辱,同时也是警钟,提醒企业地管理者要妥善经营,对得起消费者地信任.纵观整个事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小农散养地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为追求利益,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个月地时间里未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结果给消费者造成重大地人身伤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由于要追求利润,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因此,并不是每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都十分重视.三鹿集团地产品质量控制形同虚设,落实不够,漏洞许多.、社会监督软弱无力,从“三鹿奶粉”事件中可以看到来自外部地监督几乎没有,担负食品质量主要监督职责地政府职能部门反而给三鹿集团公司颁发了免检证书,放弃了外部监督.、政府处置不力,报告不及时.目前,我国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制定较为完善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存在明显地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权责不明等问题,同时又缺了一个权威主题负责所有地食品安全执法.针对这些原因,我们也从中得到启示:企业地妥善经营需要合理地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地具体方案和措施.三鹿集团地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小农散养地奶源供应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地企业规模生产,这才出现了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质含量地违反行为.作为三鹿集团地领导者,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地生产模式,将小农散养地方式改成大型地奶源供应方式,以有效减少此类事件地发生.管理者要遵循相关地伦理道德,不要一味追求利益,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地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切记功利至上,也不能片面强调简单平等地公平公正,忽略事实上地不公正.三鹿集团地管理决策者在知道少数奶站经营者为追求利益而明目张胆地添加三聚氰胺地行为后,没有及时举报,反而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结果造成了更大地伤害,是一种不明智,损人不利己地愚蠢行为,应该坚决杜绝此类行为.政府地监督只能没有到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从光大消费者地利益出发,管理好企业地质量监督,重视食品安全,重视外部监督.所以,如果我是三鹿集团地董事长或总经理,我会挑选高道德素质地员工;制定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设定既定地目标,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担负起相应地社会责任,同时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当发现市场上地奶粉质量不过关时,及时收回在售奶粉,并向质监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尽量将伤害减小到最少.定时向公众公布产品地质检报告,让消费者信任.而杜绝“三鹿奶粉”类似事件地发生,需要法律上,国家和政府制定相关奖惩条例,企业遵守法律,不钻法律空子.适当运用行政方法等其他管理方法来协调.道德上,管理者有良好地道德情操,有关部门进行相应地道德教育,培养有高道德素质地员工.政府监管体制要完善起来,不要放弃外部监督.发挥舆论监督地作用,监督生产及销售环节,组织消费者到企业进行考察参观,企业向消费者发布相关产品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要重视保护自己地权益,拿起法律保护自己,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揭发违法行为,政府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制度.。

25个质量管理案例

25个质量管理案例

25个质量管理案例1. 引言质量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25个质量管理案例,展示了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成功实践。

这些案例将涵盖质量改进、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经验与教训,旨在为读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2. 误用证明案例2.1 案例1:玩具安全问题某公司生产并销售玩具产品,曾因使用低质量材料和工艺问题而导致儿童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质疑。

改进措施包括优化供应链、加强质量检测和建立安全标准,最终重塑了品牌形象。

2.2 案例2:医疗器械缺陷一家制造医疗器械的公司曾因器械缺陷引发多起医疗事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安全和公司的声誉。

案后,公司加强了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控制,并对所有产品进行全面回顾,从根本上改进了质量管理体系。

3. 持续改进案例3.1 案例3:汽车制造一家汽车制造公司通过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技术应用,成功地将产品缺陷率降低到了行业标准以下。

优化供应链、推动员工培训和认证,以及改进制造过程成为其成功的关键。

3.2 案例4:电子产品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份额。

通过建立高效的质量保证流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持续改进活动,公司实现了强劲的产品质量和高客户满意度。

4. 统一标准案例4.1 案例5:食品安全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引入了国际标准,并对自身进行了全面审查。

通过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流程、加强员工培训和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公司成功提升了产品质量和顾客认可度。

4.2 案例6:建筑工程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参与方共同制定了一套质量管理标准,并通过监督和报告来确保项目的质量。

这项措施有效减少了纠纷和违约,提高了项目交付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5. 全员参与案例5.1 案例7:酒店服务一家豪华酒店成功构建了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为员工提供培训、激励和奖励机制,并借助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改进,酒店实现了顾客体验的持续提升。

5.2 案例8:航空公司一家航空公司将质量管理融入到所有环节,并鼓励员工主动参与。

案例分析:“南京冠生园”事件,以及其质量观

案例分析:“南京冠生园”事件,以及其质量观

案例分析:“南京冠生园”事件,以及其质量观案例介绍:2001年中秋节前,南京冠生园用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的事件被中央电视台披露曝光。

通过中央电视台2001年9月3日的节目,观众有幸看到以下画面:卖不出去的月饼拉回厂里,刮皮去馅、搅拌、炒制入库冷藏,来年重新出库解冻搅拌,再送上月饼生产线。

一时举国哗然,各界齐声痛斥其无信之举,对其月饼生产混乱无序和少数企业视百姓健康安全为儿戏深感愤恨。

老字号的南京冠生园月饼顿时无人问津,很快被各地商家们撤下柜台,时值月饼销售旺季,其销售却一下子跌入冰点。

许多商家甚至向消费者承诺:已经售出的冠生园月饼无条件退货。

那么,南京冠生园是怎么处理的?在中央电视台2001年9月3日报道新闻之后,南京冠生园2001年9月18日在媒体上作出声明,摘录其中几句原话:某媒体9月3日播出的“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报导,不但歪曲而且完全失实!对蓄意歪曲事实、毁损我公司声誉的部门和个人,我公司将依法保留诉讼的权利。

我公司绝无在月饼生产中使用发霉或退回的馅料生产月饼。

记者利用隐藏式摄像机将本公司所谓各“生产过程”片断拍下,经拼接后,再配以旁白陈述以及所谓“目击证人”提供的信息,就作为“事实”的陈述。

因为法院起码还会给被诉人申诉的机会,但报导者以歪曲了的所谓“事实”充当法官,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定罪冠生园!如果拍摄当时真的看到冠生园用霉变原料去加工生产的话,记者应立该向执法部门举报,严惩厂家,及时制止防范危害社会大众之事发生,怎可等待近两个月时间,乃至一年后等厂家将生产出的月饼走进全国市场后再做报导?这是怎样的用心呢?这有什么样的目的呢?其实在前面叙述新闻报导的背景原因内,就很明确的知道记者这样有意识安排报导的最大目的就是要用最大力度、在伤害最大的时间对冠生园做致命的打击!不久,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调查,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南京冠生园食品厂被全面停产整顿。

质量管理的应用案例及分析

质量管理的应用案例及分析

质量管理的应用案例及分析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是指一系列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的管理活动和措施。

在实践中,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并涉及从设计到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

下面将以一个汽车制造公司为例,来分析质量管理的应用案例。

案例背景:某汽车制造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决定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该公司生产各类汽车,并将其销往全球各地,因此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

1. 设定质量目标:该公司首先需要设定质量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和顾客反馈,公司设定了几个质量目标,包括:产品缺陷率降至0.1%以下、客户投诉率控制在每月不超过50例,以及100%按时交付客户订单。

这些目标可以帮助公司明确要达到的具体质量指标。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基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该体系包括标准操作程序(SOP)、记录管理、内部审查和持续改进等要素。

这些要素形成了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沟通桥梁,以确保产品在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中始终符合质量要求。

3. 供应商管理:为了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和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公司实施了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制度。

公司会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和评级,并与优秀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公司还与供应商共享质量目标和技术要求,并通过定期质量检查和监测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

4. 过程控制:公司实施了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通过流程管理和检验制度来监控并控制产品质量。

生产线上的操作员经过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

同时,公司还使用了自动化设备和质量控制工具,如自动化检测设备和统计过程控制(SPC)来监控关键环节的质量。

5. 客户满意度调查:为了了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公司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公司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客户所提供的反馈和投诉。

另外,公司还采取了主动回访和客户培训等措施,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质量控制案例分析标题:质量控制案例分析引言概述:质量控制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产品的合格性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将通过分析五个质量控制案例,探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措施。

正文内容:1. 质量控制案例一:汽车制造业1.1 生产线监控:通过实时监测生产线上的关键环节,如焊接、涂装和组装,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

1.2 零部件检测: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从而提高整车的质量和可靠性。

1.3 故障分析:对出现故障的汽车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 质量控制案例二:电子产品制造业2.1 原材料检验:对电子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从而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良率。

2.2 生产过程监控: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如印刷电路板的焊接、组装和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2.3 产品测试:对成品进行全面的功能和可靠性测试,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3. 质量控制案例三:食品加工业3.1 原材料采购: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供应商,确保食品加工所使用的原材料安全、新鲜和符合卫生要求。

3.2 生产过程监控: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如温度、湿度和时间控制,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产品抽检:对成品进行抽检,检测食品的营养成分、微生物含量和添加剂残留等指标,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4. 质量控制案例四:建筑工程4.1 施工过程监控: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和安装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2 材料检验: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4.3 现场质量检查:定期进行现场质量检查,发现并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案例五:医疗器械制造业5.1 设备校准:对医疗器械所使用的测量和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年度质量总结报告案例(3篇)

年度质量总结报告案例(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20XX年度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二、质量工作回顾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的有效性。

- 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2. 产品质量状况- 20XX年度公司产品合格率达到98%,较上年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

- 主要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3. 质量改进措施- 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严格控制供应商质量,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

- 完善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 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 原材料质量波动- 原材料供应商质量不稳定,导致部分原材料质量波动较大,影响产品质量。

- 原因分析:供应商管理不善、原材料检验流程不完善。

2. 生产过程控制不足- 部分生产工序控制不严格,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

-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技能不足、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流程不合理。

3. 员工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员工对质量意识认识不足,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 原因分析:员工培训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1. 加强供应商管理- 完善供应商评价体系,严格筛选优质供应商。

- 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合作,共同提升原材料质量。

2. 优化生产过程控制-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 加强生产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3.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的认识。

-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五、总结20XX年度,公司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新的一年里,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质量改进案例汇报

质量改进案例汇报

质量改进案例汇报案例名称:汽车生产线质量改进案例公司简介:该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公司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汽车产品,并且不断改进其生产线的质量控制体系。

背景信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公司的生产线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

虽然产品质量整体在行业内仍然具有竞争力,但是一些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保持市场竞争力,公司决定进行质量改进。

目标:1. 提高生产线的整体质量水平,减少产品缺陷率。

2.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

3.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改进措施:1. 强化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控制:与供应商合作,建立更加严格的质量检验标准,并对供应商进行培训,提高其产品的质量水平。

2.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技术:通过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实施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公司进行质量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并鼓励员工对产线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 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公司引入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并进行及时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5. 定期质量审查和改进活动:公司定期进行质量审查,回顾过去的改进成果和经验教训,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通过上述改进措施的实施,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产品缺陷率下降:生产线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产品缺陷率明显降低。

2. 生产效率提高: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时间和成本。

3. 员工参与程度增加: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进意见。

4. 质量监控和反馈的及时性: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了整体质量管理的效果。

结论:通过对汽车生产线的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公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启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产品质量问题那可是无处不在,时不时就会蹦出来给我们添点小麻烦。

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几个典型的案例,瞅瞅能从中咂摸出啥启示来。

先来说说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吧。

前段时间,我心血来潮想买个电水壶,在网上精挑细选了一番,最后买了一个看着挺不错的。

结果刚用了没几天,这水壶就开始闹脾气了。

烧水的时候,那声音大得跟打雷似的,而且水还没烧开呢,壶身就烫得没法摸。

我寻思着这不对劲啊,仔细一瞧,原来是壶底的线路接触不良,这质量也太不靠谱了!就像这个电水壶一样,产品质量问题在电子产品领域那是屡见不鲜。

比如说手机,有的手机用着用着就突然死机,或者电池续航能力急剧下降,一天得充好几次电,简直让人抓狂。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厂家为了赶工期,在零部件的检测和筛选环节偷工减料,或者是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需求。

再来说说食品行业。

之前有个新闻报道,某知名品牌的巧克力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防腐剂。

这可把喜欢吃巧克力的小伙伴们吓得不轻。

想象一下,你满心欢喜地打开一块巧克力,准备享受那甜蜜的滋味,结果却被告知这可能会损害你的健康,多闹心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原材料供应商以次充好,或者是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不达标,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还有服装行业,也经常出现质量问题。

我朋友就碰到过这样的事儿,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结果第一次洗就掉色,把其他衣服都染花了。

这不仅影响了穿着效果,还造成了经济损失。

究其原因,可能是使用了劣质的染料,或者是在印染工艺上不过关。

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产品质量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质量就是生命。

如果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质量,最终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砸了自己的招牌。

就像那个电水壶厂家,如果他们能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做好质量检测,而不是草草了事,我想我也不会对他们的产品如此失望。

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不能只看价格和外观,还得关注品牌的口碑和产品的质量认证。

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分析及启示产品质量问题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的挑战,它涉及到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符合用户期望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产品质量问题案例,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并给予其他企业的启示。

案例背景:某电子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一个智能手表系列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客户投诉。

客户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手表运行慢、频繁断电以及触摸屏无反应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用户的不满和退货申请,给公司的声誉和销售带来了负面影响。

案例分析:首先,分析手表运行慢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手表的硬件配置低于标准要求,导致运行速度缓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频繁断电的原因是电池与电路连接不良,导致电池供电中断或不稳定。

最后,触摸屏无反应的问题则是由于触摸传感器故障或者软件系统不完善导致。

解决方案:针对手表运行慢的问题,公司应该对硬件规格进行审核和把控,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同时,对于已经生产出来的低配置手表,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或者退换货的方式解决客户的问题。

对于频繁断电的情况,可以对电路连接进行检查和改进,保证电池的稳定供电。

针对触摸屏无反应的问题,需要对触摸传感器进行更严格的质量把关,同时完善软件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启示一: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案例中的问题主要源于产品质量不合格带来的质量问题,这给其他企业提出了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的警示。

企业应该在产品研发阶段,加强对产品规格的审核和把控,确保产品达到标准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工艺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

只有确保产品质量可靠,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启示二:及时响应用户问题并主动解决案例中的客户投诉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了用户的不满和退货申请。

针对用户的问题,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客户服务体系,及时响应用户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此外,企业还应主动进行产品问题的回访和跟踪,及时了解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并在产品升级改进时主动将解决方案提供给用户,以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及产品质量回顾(含法规及案例分析)

纠正和预防措施及产品质量回顾(含法规及案例分析)

纠正和预防措施法规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二百五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系统,对投诉、召回、偏差、自检或外部检查结果、工艺性能和质量监测趋势等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调查的深度和形式应当与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系统应当能够增进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改进产品和工艺。

第二百五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操作规程,内容至少包括:(一)对投诉、召回、偏差、自检或外部检查结果、工艺性能和质量监测趋势以及其他来源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已有和潜在的质量问题。

必要时,应当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二)调查与产品、工艺和质量保证系统有关的原因;(三)确定所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四)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充分性;(五)对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变更应当予以记录;(六)确保相关信息已传递到质量受权人和预防问题再次发生的直接负责人;(七)确保相关信息及其纠正和预防措施已通过高层管理人员的评审。

第二百五十四条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应当有文件记录,并由质量管理部门保存。

背景介绍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系统的意义,不仅要纠正某一个体性的缺陷,而且要找到导致缺陷的根本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同类缺陷的重复发生。

还要对各种途径发现的单一缺陷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采取主动性预防措施、追踪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从而防止类似缺陷在其他方面、不同产品线的重复出现。

例如:同一设备反复出现故障,重复发生的质量投诉或偏差等,这种情况提示程序本身可能存在缺陷或资源不足,就单一偏差或投诉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不足以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或重复发生,或者说造成缺陷的根本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这就需要采取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从更广和更深的层面,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CAPA系统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动力,与其他质量保证要素系统相互关联。

在多数情况下,在下列非预期事件发生后,要有纠正措施,随后还要采取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情况
质量回顾概述
1、产品情况概述 固体制剂4号车间散剂生产线生产蒙脱石散,规格为每袋含蒙脱石3g,采用药品包装用 复合膜袋装,包装规格为3g/袋*10袋/盒*200盒/箱。该产品主要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 泻,应密封、在干燥处保存,贮存期限为24个月。 2、车间生产线情况概述 1.产品情况概述 集团有限公司固体制剂4号车间生产该产品共设粉碎过筛、称量混合、终混、灌装、外包 装五个工序,其中粉碎过筛、称量混合、终混、灌装位于D级洁净区,外包装位于一般区。 2. 车间生产线情况概述 主要生产设备有:DFSJ-315 多功能粉碎机、 DJ灵巧性粉碎机、HLSG220B湿法混合颗粒机、 YHA-2C全自动提升混合机、LA160粉末灌装机、A200喷码机、V4.0电子监管码系统等。 3. 回顾周期内生产情况概述 2013年6月26日至2014年6月 25 日,车间散剂生产线各设备正常维护,未发生因设备故障导 致车间停产或成品报废事件。 3、回顾周期内生产情况概述 2013年6月26日至2014年6月25日,固体制剂4号车间共生产蒙脱石散(每袋含蒙脱石3g) 共88批(批号从13063041到14061142),无不合格批次。
-10/51-
工作程序
质量回顾开展范围 ※ 公司所有上市销售产品。 ※ 回顾周期内生产或累计生产满10批的产品,未满10批产品 则累计至下一周期。 ※ 委托生产品种具体的产品质量回顾工作职责与范围按委托 生产合同执行,最终由委托方批准。 ※ 中药提取物作为独立的对象开展产品质量回顾工作,分析 材料供制剂车间作为起始物料参考。
回顾产品生产日期 The production date of reviewed products
完成时间 Completion time
XX公司及其公用系 统
每年1月
前年12月26日 ~去年12月25日
每年3月31日前
XX公司(含南厂区) 及其公用系统
每年7月
去年06月26日 ~今年06月25日
每年9月30日前
-12/51-
相关部门职责
质管部部长
GMP第二十三条 质量管理负责人 主要职责:14.确保完成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SOP: 质管部部长:批准各剂型(含中药提取物)的质量回顾 分析报告。
-13/51-
QA
相关部门职责
QA主管:组织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工作的开展。(制定计划、分派任务) QA:按要求收集产品质量回顾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撰写产品质量回顾 分析报告。 QA文件管理员: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和相关记录的分发保存。
-4/51-
法规要求
1978
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 局(FDA)在1978年9 月颁布的cGMP法规 21 CFR 211.180(e)规定: 每个公司应该建立产品 质量标准的评估程序, 基于一个年度,对 cGMP所要求的记录进 行回顾。
2001
2001年8月FDA采用并公 布了ICH Q7A对活性药 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 API)的GMP指引,该 指引要求对 API也进行 产品年度回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
-3/51-
质量回顾的目的
发现明显趋势,对产品质量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以便于更好的提 高产品的质量 确认在现行的生产工艺及控制方法下产出的产品是持续的安全、有效 并符合法规要求
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发现工艺规程的改进点 增强对产品工艺和相关设备的深入理解,评估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减少未来质量事故的发生 有利于管理层更好地掌握产品的质量现状
1)批物料平衡
批物料平衡( 9 5 . 0 % - 1 0 2 . 0 % )单值控制图
-21/51-
生产过程关键质量控制情况
质量回顾分析范围
车间是否已经流转完成《产品质量回顾关键项目统计表50061》;
统计表中所有的项目均需要统计分析,如没有具体数据的,要进行符合 性情况表述; 每个工序要做质量评价; 所有异常数据均要进行原因分析;
-22/51-
生产过程关键质量控制情况
-14/51-
QC
相关部门职责
QC:按照本规程的要求收集产品质量回顾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产品原料以及成品检验数据收集汇总表5421》 《产品辅料、与产品直接接触包装材料和容器 检测情况统计表50110》 《成品检验数据收集汇总表5422》 《仪器确认汇总表5423》 《检验方法验证汇总表5424》 《稳定性试验报告5032》
-20/51-
生产过程关键质量控制情况
质量回顾分析范围
《产品质量回顾关键项目统计表50061》由车间起草 QA按各品种《产品质量回顾关键项目统计表50061》对产品生产过程关 键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经生产车间负责人、QA巡检员、制造部部长、QA主管、质管部部长批准后, 由QA文件管理员下发至相关生产车间,该文件版本号编号方式为两位数流水号。 -当产品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改变时,应根据需要重新流转《产品质量回顾关键 项目统计表50061》。
《中间产品检验数据收集汇总表5412》 《关键工艺验证汇总表5417》
《超标、超常检验结果处理台帐(中间产品 /待 《关键设备维护维修情况数据汇总表5418》 包装产品)5469》 《不合格品台帐(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5122》 《制药用水关键使用点关键项目统计表5413》 《设备校验情况汇总表5419》 《设备、设施确认情况汇总表5420》
《产品退货记录1081》
《用户投诉处理登记表1062》 《变更审批登记台帐5118》 《偏差及偏差处理情况汇总表5416》 《返工和重新加工情况汇总表5435》
《补充申请情况汇总表5436》
《不良反应汇总表5437》
《药品召回汇总表5793》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汇总表5794》 《委托生产产品登记台帐1087》
2004
欧洲药品管理局于 2004年发布的欧盟 GMP草案中第一次 提出了产品质量回 顾的要求。现行的 欧盟 GMP指引的第 一章包括了PQR的 要求。
-5/51-
法规要求
2010版GMP
第十章 第八节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第266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每年对所有生产的药品按品种进行产品质量
回顾分析,以确认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的适用性, 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产品及工艺改进的方向。应当考虑以往回顾分析的 历史数据,还应当对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有效性进行自检。
《关键设备维护维修情况数据汇总表5418》 《设备校验情况汇总表5419》 《设备、设施确认情况汇总表5420》
-17/51-
3
1 回顾分析内容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内容概述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范围 产品质量回顾数据统计分析 质量回顾总结
-18/51-
质量回顾概述
质量回顾内容概述
◎ 附录二
◎ 附录三
-19/51-
《超标、超常检验结果处理台帐5469》 《不合格品台帐5122》 《工艺用水检验结果汇总表5428》 《洁净区空调系统监测汇总表5429》 《高纯氮检验数据收集汇总表50139》
-15/51-
制造部生产车间
相关部门职责
生产/辅助车间:按照本规程的要求收集产品质量回顾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和数 据,制定各剂型质量关键项目统计表。 制造部长、制造部技术主管、生产车间负责人:审核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
-11/51-
年度回顾工作流程
QA发布通知 车间统计品种 各部收集数据 QA组织撰写 总结
QA在质量回顾分析报告批准后,对产 各生产车间填写 QA于每年1 月各相关部门人员按照本规程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和数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报告编 《 车间产品质量回 品质量、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纠正 据,根据质量回顾分析产品生产日期范围填写 号方式为:英文代码 —回 和7月上旬公告 顾分析计划表 顾周期 《 产品质量回顾数据统计情况汇总 50108》,由统 预防措施及过程监控及质量标准适用 —流水号,如: 开展年度质量 50109》; 计人、所在部门主管复核确认后于次月 10。 日之前交 PQR-1307-1406-001 性进行总结分析,必要时由质量管理 回顾分析工作 至QA处。 部部长组织召开专题总结会。 回顾周期内生产或累 QA巡检员根据 QA主管安 的通知; 车间按照《 车间质量回顾产品使用原料编号统计 计生产满 10批的产品 排,在回顾分析产品信息 QA文件管理员进行分发分发至质量管 表50132 》要求,将回顾周期内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批 开展质量回顾分析工 和数据收集后一个月内撰 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生产管理负 组织QA进行相 号在次月 10日前报 主管处,审核无误后转QC对原 作,未满 10QA 批产品则 写年度质量回顾报告。 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关培训。 料检验情况进行统计。 累计至下一周期。 各生产车间公用系统质量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所有原始记录和 各相关部门收集的信息和数据应于次月 25日之前正 回顾分析报告单独撰写。 回顾分析报告按年份归档,长期保存。 式将电子版和审核完成的纸质版交至 QA主管处。
第268条 药品委托生产时,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应当有书面的技术协议
规定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中各方的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按时进行并符合 要求。
-8/51-
2
1 回顾程序和职责
产品质量回顾工作流程 相关部门的职责
-9/51-
工作程序
质量回顾开展时间
产品所属公司 Companies 开展时间 Execution time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要点监控结果收集汇 《高纯氮、压缩空气关键点监测数据统计表 总表5415》 50140》
-16/51-
相关部门职责
制造部辅助车间
生产/辅助车间:按照本规程的要求收集产品质量回顾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和数 据,制定各剂型质量关键项目统计表。 公用工程部部长,公用工程车间负责人:审核公用系统质量回顾分析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