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奥数竞赛常用公式
奥数教程九年级知识点
奥数教程九年级知识点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数学竞赛。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奥数知识点是提高数学水平和参加竞赛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奥数教程的重要知识点。
1. 平方根与立方根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数的根。
例如,√9 = 3,因为3² = 9。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平方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
类似地,立方根是指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该数的根。
如³√27 = 3,因为3³ = 27。
2. 平方和与立方和平方和是指连续n个自然数的平方的总和。
例如,1² + 2² + 3²+ ... + n²。
立方和是指连续n个自然数的立方的总和。
例如,1³ +2³ + 3³ + ... + n³。
了解平方和与立方和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各种问题中,是九年级奥数中必不可少的技巧。
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所得到的。
例如,1,3,5,7,9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其中的常数是2。
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上一个相同的常数所得到的。
例如,1,2,4,8,16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其中的常数是2。
理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特点,并能够应用到解决相关问题中,是奥数竞赛中常见的考点。
4. 组合数学组合数学是奥数竞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涉及到对已知条件下的选取和排列进行计算。
学生需要熟悉组合数学的基本规则,例如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并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运用这些规则。
5. 数论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和整数间关系的数学分支。
在九年级奥数中,数论的知识点常常涉及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因数分解等。
学生需要了解数论中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数论知识解决与整数相关的问题。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总结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总结数学竞赛是考验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要考试。
在竞赛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总结初中数学竞赛中常用的公式,帮助竞赛学习者更好地备战。
1. 代数公式(1)二次方程的解: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有以下公式:\[ x=\frac{-b\pm\sqrt{b^2-4ac}}{2a} \]其中,Δ = b^2 - 4ac,称为判别式。
(2)平方差公式:对于任意实数a和b,有以下公式:\[ (a+b)(a-b)=a^2-b^2 \](3)两点间距离公式:对于平面上任意两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d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d=\sqrt{(x2-x1)^2+(y2-y1)^2} \]2. 几何公式(1)周长和面积公式:- 矩形的周长C和面积S分别为:C = 2(l + w),S = lw,其中l和w分别表示矩形的长度和宽度。
- 正方形的周长C和面积S分别为:C = 4s,S = s^2,其中s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 圆的周长C和面积S分别为:C = 2πr,S = πr^2,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
- 三角形的周长C和面积S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使用不同公式计算(如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
(2)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以下公式:\[ \frac{a}{\sin(A)}=\frac{b}{\sin(B)}=\frac{c}{\sin(C)} \]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BC、AC和AB的边长,A、B、C分别为三角形对应的角度。
-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以下公式:\[ c^2 = a^2 + b^2 - 2ab\cos(C) \]- 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关系:对于任意角θ,有以下公式:\[ \sin(\theta) = \frac{opposite}{hypotenuse},\cos(\theta) =\frac{adjacent}{hypotenuse},\tan(\theta) = \frac{opposite}{adjacent} \]其中,opposite表示对边的长度,adjacent表示邻边的长度,hypotenuse表示斜边的长度。
初中奥数竞赛数列问题解析
初中奥数竞赛数列问题解析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常常在奥数竞赛中出现。
初中生们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数列问题。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初中奥数竞赛数列问题进行详细解析。
1. 等差数列问题: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恒定的数列。
解答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公差,即相邻两项之差。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关系来找到这个公差。
如果数列中的公差已知,则可以通过公式 an = a1 + (n-1)d 来计算第n 项的值,其中 an 表示第n项,a1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
如果只给出数列的前几项,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计算后面的项数。
2. 等比数列问题: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恒定的数列。
解答等比数列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公比,即相邻两项之比。
与等差数列类似,我们可以观察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关系来找到这个公比。
如果数列中的公比已知,则可以通过公式 an = a1 * r^(n-1) 来计算第n项的值,其中 an 表示第n项,a1 表示首项,r 表示公比。
3. 斐波那契数列问题: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解答斐波那契数列问题的关键是找到数列的递推关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来发现其递推规律。
例如,前两项分别为1和1,后面的项数等于前两项之和。
我们可以使用递归或循环的方式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任意项。
4.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混合问题:有时候,在题目中会涉及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混合问题。
解答这种问题的关键是要分别找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然后将两者的结果相加或相乘得到最终的结果。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区分等差数列的公差和等比数列的公比。
5. 数列的和问题:数列的和是指数列中前n项之和。
对于等差数列而言,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Sn = (n/2)(a1+an) 来计算前n项的和,其中 Sn 表示前n项的和,a1 表示首项,an 表示第n项。
初三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引申常用公式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3.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4.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一些平面几何的著名定理1、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2、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3、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并且,各中线被这个点分成2:1的两部分4、四边形两边中心的连线的两条对角线中心的连线交于一点5、间隔的连接六边形的边的中心所作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重心是重合的。
6、三角形各边的垂直一平分线交于一点。
7、从三角形的各顶点向其对边所作的三条垂线交于一点8、设三角形ABC的外心为O,垂心为H,从O向BC边引垂线,设垂足不L,则AH=2OL9、三角形的外心,垂心,重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10、(九点圆或欧拉圆或费尔巴赫圆)三角形中,三边中心、从各顶点向其对边所引垂线的垂足,以及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在同一个圆上,11、欧拉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九点圆圆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欧拉线)上12、库立奇大上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圆周上有四点,过其中任三点作三角形,这四个三角形的九点圆圆心都在同一圆周上,我们把过这四个九点圆圆心的圆叫做圆内接四边形的九点圆。
初三奥数题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奥数题知识点归纳总结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项对学生逻辑思维、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全面考察。
随着初中阶段的学习逐渐加深,初三学生也面临着更多的奥数竞赛挑战。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更好地备战奥数竞赛,下面将对初三奥数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学生们参考。
一、代数1.1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求解代数式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因式分解类型有:-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二次三项式:$ax^2+bx+c$- 完全平方公式:$a^2\pm2ab+b^2=(a\pm b)^2$- 公因式提取法:将多个代数式中公共的因式提取出来。
1.2 方程与不等式在初三奥数题中,方程和不等式是常见的考察对象。
学生需要学会:- 方程中解的求解方法,包括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
- 不等式的解集判断方法,包括一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等。
- 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问题解法。
1.3 函数与图像初三的奥数题中,函数与图像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函数与图像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画出简单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判断函数的性质。
二、几何2.1 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几何中,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一个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熟悉各类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例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2 三角形三角形是初三奥数题中常见的图形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各类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求解相关的问题,如三角形的面积、角度关系等。
2.3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也是初三奥数题中常见的图形类型。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图形的性质,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梯形的高、面积等。
三、数论3.1 整数性质整数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初三奥数题中经常涉及到与整数相关的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整数性质,包括整除性质、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解方法等。
初中竞赛重要数学公式归纳总结
初中竞赛重要数学公式归纳总结初中数学竞赛中常用的一些重要公式主要包括代数、几何和概率三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公式进行归纳总结。
一、代数公式:1.两数和、差与积的关系:(a+b)^2 = a^2 + 2ab + b^2(a-b)^2 = a^2 - 2ab + b^2(a+b)(a-b)=a^2-b^22.平方差:a^2-b^2=(a+b)(a-b)3.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ax^2 + bx + c = 0,其解为:x = (-b ± √(b^2 - 4ac)) / 2a4.四则运算:a^m*a^n=a^(m+n)a^m/a^n=a^(m-n)(a^m)^n=a^(m*n)(ab)^n = a^n * b^n(a/b)^n=a^n/b^n5.无理数:√a * √b = √(ab)√a/√b=√(a/b)√a+√b≠√(a+b)6.配方法:(a+b)^2 = a^2 + 2ab + b^2(a-b)^2 = a^2 - 2ab + b^27.因式分解:a^2-b^2=(a+b)(a-b)a^3 + b^3 = (a+b)(a^2 - ab + b^2)a^3 - b^3 = (a-b)(a^2 + ab + b^2)a^2 + 2ab + b^2 = (a+b)^2a^2 - 2ab + b^2 = (a-b)^28.绝对值:a*b,=,a,*二、几何公式:1.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S=长×宽三角形的面积:S=(底边×高)/2圆的面积:S=πr^22.周长公式:矩形的周长:P=2(长+宽)圆的周长:P=2πr3.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ABC,设边长分别为a、b、c,则有:a^2+b^2=c^24.圆内切四边形面积公式:设四边形的边长分别为a、b、c、d,其半周长为s,则其面积S可以用公式表示为:S=√((s-a)(s-b)(s-c)(s-d))5.圆内接四边形面积公式:设四边形的边长分别为a、b、c、d,其半周长为s,则其面积S可以用公式表示为:S = √((s-a)(s-b)(s-c)(s-d) - abcd cos^2((A+C)/2))6.等腰三角形的高公式: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高为h,则其面积S可以用公示表示为:S = (1/2)ah7.同位角与同旁内角对应关系: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和为180°三、概率公式:1.事件的概率:事件A发生的概率P(A)=A的可能性数/总的可能性数2.互斥事件概率:两个互斥事件A、B均发生的概率P(A∩B)=03.独立事件概率:两个独立事件A、B发生的概率P(A∩B)=P(A)*P(B)4.包含关系的事件概率:一个事件A包含另一个事件B的概率P(B)=P(A∩B)/P(A)以上就是初中数学竞赛常用的一些重要公式的归纳总结。
奥数公式大全范文
奥数公式大全范文奥数(奥林匹克数学)是一种数学竞赛,其题目种类丰富,涉及的知识也很广泛。
因此,奥数公式也是非常多样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奥数公式,涉及初等数论、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方面。
尽管不能穷尽所有公式,但读者可以通过本文初步了解奥数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
一、初等数论公式:1. 质数素数定理:当x趋向无穷大时,小于x的素数个数约为x/ln(x)。
2.质因数分解定理:任何大于1的整数都可以唯一地被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
3. 费马定理:若p为素数,a为正整数且a与p互质,则a^(p-1) ≡ 1 (mod p)。
4.欧拉函数的性质:若p为素数,则φ(p)=p-15. 小费马定理:若a为正整数且与m互质,则a^φ(m) ≡ 1 (mod m),其中φ(m)为小于等于m且与m互质的数的个数。
二、代数公式: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ax^2 + bx + c = 0,其根的一般解为x = (-b±√(b^2-4ac))/(2a)。
2.二项式展开公式:对于(a+b)^n,其展开后的各项系数由二项式系数C(n,k)决定,C(n,k)=n!/(k!(n-k)!)。
3.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设边长分别为a、b、c(c为斜边),则a^2+b^2=c^24.平方差公式:a^2-b^2=(a+b)(a-b)。
5.四平方和定理:任何一个正整数均可表示为不超过四个完全平方数的和。
6. 二次剩余的性质:若p为奇素数且p ≡ 1 (mod 4),则对于a^2≡ b (mod p),方程有两个解。
三、几何公式:1.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正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3.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圆的面积为πr^2,周长(或圆周长)为2πr。
4. 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正n边形的面积为n × a^2 × cot(π/n) / 4,其中a为边长。
34个数学奥数公式
34个数学奥数公式1.二次方程:ax+bx+c=0,其中a≠0,x=(-b±√(b-4ac))/2a。
2. 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比例相等。
3. 向量加法:两个向量相加,顺次连接起点和终点得到第三个向量。
4.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c=a+b-2abcosC。
5.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a/sinA=b/sinB=c/sinC。
6. 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S=1/2×底边×高,梯形面积S=1/2×(上底+下底)×高,圆面积S=πr。
7. 对数性质:loga(mn)=logam+logan,loga(m/n)=logam-logan,loga(m^k)=klogam。
8. 逆三角函数:sinx表示siny=x,y∈[-π/2,π/2],cosx、tanx同理。
9. 极坐标:点P(r,θ)表示距离原点r,与极轴正方向夹角为θ的点。
10. 二项式定理:(a+b)=C(n,0)a+b+C(n,1)ab++C(n,n)ab。
11.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a+b=c。
12. 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Sn=n(a+an)/2,等比数列前n 项和Sn=a(1-q)/(1-q)。
13. 余弦双倍角:cos2θ=cosθ-sinθ。
14. 正切双倍角:tan2θ=(2tanθ)/(1-tanθ)。
15. 平方差公式:a-b=(a+b)(a-b)。
16. 随机事件:P(A∪B)=P(A)+P(B)-P(A∩B)。
17. 代数因式分解:a-b=(a+b)(a-b),a-b=(a-b)(a+ab+b)。
18.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n-1)d。
19.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aq。
20. 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Sn=n(2a+(n-1)d)/2,等比数列前n项和Sn=a(1-q)/(1-q)。
21. 立方和公式:1+2+3++n=(n(n+1)/2)。
奥数计算公式大全
奥数计算公式大全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2. 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3.公式$a^2-b^2=(a+b)(a-b)$4. 一次三项式相乘规则:$(ax+by)(cx+dy)=acx^2+(ad+bc)xy+bdy^2$5. 比例公式:$\frac{a}{b}=\frac{c}{d}$, 则 $ad=bc$6. 二次公式求根公式:对于 $ax^2+bx+c=0$,二次公式按如下公式求根:$x=\frac{-b\pm\sqrt{b^2-4ac}}{2a}$7. 因式分解公式:$ax^2+bx+c$ 可以因式分解为 $(px+q)(rx+s)$的形式,其中 $pr=a$,$qs=c$,$ps+qr=b$几何公式:1.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对于坐标平面上的两点 $A(x_1,y_1)$,$B(x_2,y_2)$,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sqrt{(x_2-x_1)^2+(y_2-y_1)^2}$2.线段分割公式:对于线段$AB$上的一点$C$,$AC:CB=(x-x_a):(x_b-x)$,其中$A(x_a,y_a)$,$B(x_b,y_b)$3.矩形的周长公式:矩形的周长为$2(a+b)$,其中$a$和$b$分别为矩形的长和宽4. 矩形的面积公式:矩形的面积为 $ab$,其中 $a$ 和 $b$ 分别为矩形的长和宽5.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三角形的周长为$a+b+c$,其中$a$,$b$和$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6.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于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 $a$,$b$ 和 $c$,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求解面积:$A=\sqrt{s(s-a)(s-b)(s-c)}$,其中$s=\frac{a+b+c}{2}$7.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对于直角三角形,较长的边称为斜边,较短的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c^2=a^2+b^2$概率公式:1. 事件发生的概率:事件 $A$ 的概率为 $P(A)=\frac{事件A发生的次数}{总的实验次数}$2. 互斥事件的概率:对于互斥事件 $A$ 和 $B$,它们不会同时发生,因此它们的概率可以直接相加:$P(A\cup B) = P(A) + P(B)$3.独立事件的概率:对于独立事件$A$和$B$4. 条件概率:对于事件 $A$ 和 $B$,当已知条件 $B$ 发生时,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A,B)=\frac{P(A\cap B)}{P(B)}$5. 全概率公式:对于事件 $A$ 和互斥事件 $B_i$,全概率公式可以表示为 $P(A) = \sum_{i}P(A,B_i)\cdot P(B_i)$6. 贝叶斯公式:根据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可以得到贝叶斯公式:$P(B_i,A) = \frac{P(A,B_i)\cdot P(B_i)}{P(A)}$。
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奥数常用公式大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奥数公式:1. 一次方程公式:ax + b = 0,其中a和b是常数。
2. 二次方程公式:ax^2 + bx + c = 0,其中a,b和c是常数,且a不等于0。
3. 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和c是三角形的边长,A,B和C是对应的角度。
-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a,b和c是三角形的边长,C是对应的角度。
- 正切公式:tanA = sinA/cosA。
- 余切公式:cotA = cosA/sinA。
4. 高斯公式:1 + 2 + 3 + ... + n = n(n+1)/2,其中n是正整数。
5.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an)n/2,其中a1是首项,an是末项,n是项数,Sn是等差数列的和。
6.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 = a1(1 - q^n)/(1 - q),其中a1是首项,q是公比,n是项数,Sn是等比数列的和。
7. 整数平方和公式:1^2 + 2^2 + 3^2 + ... + n^2 =n(n+1)(2n+1)/6,其中n是正整数。
8. 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其中a和b是任意实数。
9. 二项式展开公式:(a + b)^n = C(n,0)a^n + C(n,1)a^(n-1)b +C(n,2)a^(n-2)b^2 + ... + C(n,n)b^n,其中a和b是任意实数,n是非负整数,C(n,k)是组合数。
10. 三角函数和差公式:-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初中奥数常用解题公式汇总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2020初中奥数数学公式大全
2020初中奥数数学公式大全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V=πr h=π(d÷2) h=π(C÷2÷π) 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即时间追即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即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奥数34个必背公式
奥数34个必背公式以下是34个必背的奥数公式,按照不同的类别列出:1. 平面几何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² + b² = c²2)正弦定理:外角余弦定理,指三角形的外角的余弦等于它所对的两边之积与第三边之积的比值。
sinA/a = sinB/b = sinC/c3)余弦定理:指三角形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平方和的二倍减去这两边的夹角的余弦乘以这两边之积。
a² = b² + c² - 2bc*cosA4)内角和定理:指任意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S = (n-2) × 180°5)等角定理:等角的角所对的弧相等。
∠ARC = ∠BRC6)等边定理:等边的对角线相等。
AC = BD2. 空间几何1)勾股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² + b² = c²2)勾股定理的推广:指一个任意形状的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
a² + b² > c²3)立体图形体积公式:(1) 圆锥体体积公式:V = 1/3 × πr²h(2) 球体体积公式:V = 4/3 × πr³(3) 圆柱体体积公式:V = πr²h(4) 立方体体积公式:V = a³4)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 = 6a²5)棱柱表面积公式:S = 2ab + ah + bh6)棱锥表面积公式:S = πr² + πrL7)圆柱表面积公式:S = 2πr² + 2πrh8)圆锥表面积公式:S = πr² + πrL3. 代数1)二次方程根的公式:x = (-b ± √b²-4ac) / 2a2)组合公式:C(n,m) = n! / (m!(n-m)!)3)排列公式:A(n,m) = n! / (n-m)!4)立方差公式:(a + b)³ = a³ + 3a²b + 3ab² + b³5)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ax² + bx + c = 0∆ = b² - 4ac, x1=(-b+√∆)/2a, x2=(-b-√∆)/2a6)求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的判别式:Δ = b²-4ac,在三种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的解不同。
初中竞赛重要数学公式归纳总结
初中竞赛重要数学公式归纳总结数学公式在解决问题、推导证明以及解释数学概念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竞赛中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将能极大地提升他们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就初中竞赛中常见的数学公式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在备战竞赛时能够更好地应用。
1. 代数公式1.1 一次方程:ax + b = 0根据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得出:x = -b/a1.2 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根据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可以得出:x = (-b ± √(b^2 - 4ac))/(2a)1.3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1.4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r^(n - 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2. 几何公式2.1 长方形面积公式:S = 长 ×宽2.2 正方形面积公式:S = 边长 ×边长2.3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2其中,S表示面积,r表示半径,π取近似值3.14。
2.4 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 ×底边长 ×高其中,S表示三角形面积,底边长和高为已知条件。
3. 概率公式3.1 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 总的可能性次数3.2 互斥事件A、B的概率:P(A或B) = P(A) + P(B)其中,P(A或B)表示事件A或事件B发生的概率,P(A)和P(B)分别表示事件A和事件B发生的概率。
3.3 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且B) = P(A) × P(B)其中,P(A且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A)和P(B)分别表示事件A和事件B发生的概率。
4. 统计学公式4.1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数 = 总和 / 数据个数4.2 中位数的计算公式: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奥数公式_精品文档
奥数公式_精品文档奥数,全名“奥林匹克数学”,是指数学的奥林匹克竞赛,是一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推理证明等能力的数学竞赛。
在奥数竞赛过程中,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奥数常用的公式。
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即a²+b²=c²。
这个定理是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的公式。
2.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指(a+b)ⁿ的展开式可以表示为n次多项式。
其中,展开式的每一项的系数可以通过二项式系数计算得到。
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常数d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a1+an)n/2 4.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为常数q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a1(1-qⁿ)/(1-q)。
5.平方和公式:平方和公式是指n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1²+2²+3²+⋯+n²=n(n+1)(2n+1)/66.立方和公式:立方和公式是指n个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1³+2³+3³+⋯+n³=(n(n+1)/2)²。
7.牛顿插值公式:牛顿插值公式是一种用于拟合函数和估计未知数值的方法。
该公式可以通过已知的n个离散点来计算任意x处的函数值。
公式为f(x) = f(x0) + Δf(x0,x1)(x-x0) + Δ²f(x0,x1,x2)(x-x0)(x-x1) + ⋯ +Δⁿf(x0,x1,⋯,xn)(x-x0)(x-x1)⋯(x-xn-1)。
8.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公式:奥数中经常会用到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公式定理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奥数需要掌握的十大公式
奥数需要掌握的十大公式奥数是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个注重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的竞赛项目。
在奥数竞赛中,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数学公式,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奥数竞赛中需要掌握的十大公式,并附上相关的例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公式一: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奥数竞赛中非常重要的公式之一,它可以用来展开任意一个二次多项式的幂。
二项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a + b)ⁿ = C(n, 0)aⁿb⁰ + C(n, 1)aⁿ⁻¹b¹ + C(n, 2)aⁿ⁻²b² + ... + C(n, n-1)abⁿ⁻¹ + C(n, n)a⁰bⁿ其中,C(n, 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k个元素的组合数。
例题一:展开(a + b)⁵,并计算其结果。
解析:根据二项式定理,展开(a + b)⁵可得:(a + b)⁵ = C(5, 0)a⁵b⁰ + C(5, 1)a⁴b¹ + C(5, 2)a³b² + C(5, 3)a²b³ + C(5,4)ab⁴ + C(5, 5)a⁰b⁵计算出每一项的系数并整理可得展开结果:(a + b)⁵ = a⁵ + 5a⁴b + 10a³b² + 10a²b³ + 5ab⁴ + b⁵公式二: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条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它可以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任意边长、角度和面积。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较短的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数学表达式为:a² + b² = c²其中,a和b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较短的边,c为斜边的长度。
例题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4cm和5cm,求斜边的长度。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4² + 5² = c²16 + 25 = c²41 = c²c ≈ 6.4因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约6.4cm。
初中奥数计算公式
初中奥数计算公式初中奥数计算公式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奥数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高、更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奥数计算公式,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奥数计算公式篇11、基数×点数=总数总数÷点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2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初中奥数计算公式篇2【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基本类型】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其他问题:利用相应知识解决,比如和差分倍和盈亏;【复杂的行程】1、多次相遇问题;2、环形行程问题;3、运用比例、方程等解复杂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设a <b <0,a 2+b 2=4ab ,则ba ba -+的值为【 】 A 、3 B 、6 C 、2 D 、32.已知a =1999x +2000,b =1999x +2001,c =1999x +2002,则多项式a 2+b 2+c 2-ab -bc -ca 的值为【 】A 、0B 、1C 、2D 、33.如图,点E 、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AB 、BC 的中点,连AF 、CE 交于点G ,则ABCDAGCD S S 矩形四边形等于【 】A 、65 B 、54 C 、43 D 、32 AB C DEF G4.设a 、b 、c 为实数,x =a 2-2b +3π,y =b 2-2c +3π,z =c 2-2a +3π,则x 、y 、z 中至少有一个值【 】A 、大于0B 、等于0C 、不大于0D 、小于0 5.设关于x 的方程ax 2+(a +2)x +9a =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x 1、x 2,且x 1<1<x 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72-<a <52 B 、a >52 C 、a <72- D 、112-<a <06.A 1A 2A 3…A 9是一个正九边形,A 1A 2=a ,A 1A 3=b ,则A 1A 5等于【 】 A 、22b a + B 、22b ab a ++ C 、()b a +21D 、a +b 二、填空题7.设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ax +a =2的两个实数根,则(x 1-2x 2)(x-2-2x 1)的最大值为 。
8.已知a 、b 为抛物线y =(x -c)(x -c -d)-2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a <b ,则b c c a -+-的值为 。
9.如图,在△ABC 中,∠ABC =600,点P 是△ABC 内的一点,使得∠APB =∠BPC =∠CPA ,且PA =8,PC =6,则PB = 。
ABCP10.如图,大圆O 的直径AB =acm ,分别以OA 、OB 为直径作⊙O 1、⊙O 2,并在⊙O 与⊙O 1和⊙O 2的空隙间作两个等圆⊙O 3和⊙O 4,这些圆互相内切或外切,则四边形O 1O 2O 3O 4的面积为 cm 2。
A11.满足(n 2-n -1)n +2=1的整数n 有 个。
12.某商品的标价比成本高p%,当该商品降价出售时,为了不亏本,售价的折扣(即降价的百分数)不得超过d%,则d 可以用p 表示为 。
三、解答题13.某项工程,如果由甲、乙两队承包,522天完成,需付1800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433天完成,需付1500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762天完成,需付160000元。
现在工程由一个队单独承包,在保证一周完成的前提下,哪个队的承包费用最少?14.如图,圆内接六边形ABCDEF 满足AB =CD =EF ,且对角线AD 、BE 、CF 交于一点Q ,设AD 与CE 的交点为P 。
(1)求证:ECAC ED QD =(2)求证:22CE AC PE CP =ABCD EFPQ16.如果对一切x 的整数值,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的值都是平方数(即整数的平方)。
证明:(1)2a 、2b 、c 都是整数;(2)a 、b 、c 都是整数,并且c 是平方数;反过来,如果(2)成立,是否对一切的x 的整数值,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的值都是平方数?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AB CDEG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设a <b <0,a 2+b 2=4ab ,则ba ba -+的值为( )。
A 、3 B 、6 C 、2 D 、3 答案:A.由题意:>0,且2⎪⎭⎫⎝⎛-+b a b a == =3。
2. 已知a =1999x +2000,b =1999x +2001,c =1999x +2002,则多项式a 2+b 2+c 2-ab -bc -c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3答案:原式= [(a-b)2+(b-c)2+(c-a)2]= [1+1+4]=3。
3. 如图,点E 、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AB 、BC 的中点,连AF 、CE 交于点G ,则ABCDAGCD S S 矩形四边形等于( )。
A 、65B 、54C 、43D 、32答案:设S 矩形ABCD =1。
因为E 、F 是矩形ABCD 中边AB 、BC 的中点,所以S ΔGCF =S ΔGBF ,设为x ;S ΔGAE =S ΔGBE ,设为y 。
则,得2x+2y=.所以S 四边形AGCD = .从而S 四边形AGCD ∶S 矩形ABCD =2∶3. 4. 设a 、b 、c 为实数,x =a 2-2b +3π,y =b 2-2c +3π,z =c 2-2a +3π,则x 、y 、z 中至少有一个值( )。
A 、大于0B 、等于0C 、不大于0D 、小于0答案:由题意:x+y+z=a 2+b 2+c 2-2a-2b-2c+π=(a-1)2+(b-1)2+(c-1)2+π-3>0,所以x 、y 、z 中至少有一 个大于0.5. 设关于x 的方程ax 2+(a +2)x +9a =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x 1、x 2,且x 1<1<x 2,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72-<a <52 B 、a >52 C 、a <72- D 、112-<a <0答案:由题知:(x 1-1)(x 2-1)<0, 即x 1x 2-(x 1+x 2)+1<0,代入韦达定理并整理得<0,可知选(A).6. A 1A 2A 3…A 9是一个正九边形,A 1A 2=a ,A 1A 3=b ,则A 1A 5等于( )。
A 、22b a +B 、22b ab a ++C 、()b a +21D 、a +b答案:.延长A 1A 2和A 5A 4相交于P,连结A 2A 4.易证:ΔPA 1A 5和ΔPA 2A 4均为正Δ,且PA 2=A 2A 4=A 1A 3=b 。
所以A 1A 5=PA 1=a+b.二、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7. 设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ax +a =2的两个实数根,则(x 1-2x 2)(x 2-2x 1)的最大值为 。
答案:由Δ=(a-2)2+4>0知a 为一切实数.由韦达定理,得原式=9x 1x 2-2(x 1+x 2)2=-2a 2+9a-18≤-.AABCP8. 已知a 、b 为抛物线y =(x -c)(x -c -d)-2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a <b ,则b c c a -+-的值为 。
答案:由题知:(a-c)(a-c-d)-2=0, (b-c)(b-c-d)-2=0.所以a-c 和b-c 是方程 t(t-d)-2=0(即t 2-dt-2=0)的两实根.所以(a-c)(b-c)= -2<0.而a<b,即a-c<b-c.所以a-c<0,b-c>0.所以原式=b-a.9. 如图,在△ABC 中,∠ABC =600,点P 是△ABC 内的一点,使得∠APB =∠BPC =∠CPA ,且PA =8,PC =6,则PB = 。
答案:易证:ΔPAB ∽ΔBCP,所以=,得PB=410. 如图,大圆O 的直径AB =acm ,分别以OA 、OB 为直径作⊙O 1、⊙O 2,并在⊙O 与⊙O 1和⊙O 2的空隙间作两个等圆⊙O 3和⊙O 4,这些圆互相内切或外切,则四边形O 1O 2O 3O 4的面积为 cm 2。
答案:设⊙O 3的半径为x,则O 1O 3= +x ,O 1O= ,O 3O= - x. 所以( +x)2=( )2+( - x )2,解得x= ,易得菱形O 1O 3O 2O 4的面积为11. 满足(n 2-n -1)n +2=1的整数n 有 个。
答案:由题设得n 2-n-1=±1,有5个根:0,1,-1,2.和-212. 某商品的标价比成本高p%价的折扣(即降价的百分数)不得超过d%,则d 可以用p 表示为 。
答案:设成本为a,则a(1+p%)(1-d%)=a,得d=.三、 解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3. 某项工程,如果由甲、乙两队承包,522天完成,需付1800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433天完成,需付1500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762天完成,需付160000元。
现在工程由一个队单独承包,在保证一周完成的前提下,哪个队的承包费用最少?答案:设单独完成,甲、乙、丙各需a 、b 、c 天.则解得a=4, b=6, c=10(c>7,舍去).又设每天付给甲、乙、丙的费用分别为x 、y 、z(元),则⎪⎪⎪⎩⎪⎪⎪⎨⎧=+=+=+160000)(720150000)(315180000)(512x z z y y x解得x=45500, y=29500, 所以甲4天完成的总费用为182000元, 乙6天完成的总费用为177000元, 所以由乙承包.14. 如图,圆内接六边形ABCDEF 满足AB =CD =EF ,且对角线AD 、BE 、CF 交于一点Q ,设AD 与CE 的交点为P 。
(1)求证:EC AC ED QD =(2)求证:22CE ACPE CP =ABCDEFPQ答案:(1)易证∠3=∠4,所以∠AEC=∠DEQ,而∠ACE=∠2,所以ΔACE∽ΔQDE.可得结论成立.(2)分析:易证∠6=∠4,所以FC∥ED,所以 =所以只需证 = ,由(1)有 = 。
所以只需证= ,即QD2=CQ×EQ.这只需证ΔCQD∽ΔEQD.而由题设有∠7=∠3+∠5=∠4+∠5,由(1)有∠9=∠EAC,而∠EAC=∠8==∠QCD,所以可证得ΔCQD∽ΔEQD.15.如果对一切x的整数值,x的二次三项式ax2+bx+c的值都是平方数(即整数的平方)。
证明:(1)2a、2b、c都是整数;(2)a、b、c都是整数,并且c是平方数;反过来,如果(2)成立,是否对一切的x的整数值,x 的二次三项式ax2+bx+c的值都是平方数?答案:(1)由题设知,可分别令x=0、-1、1,得则有c=m2,2a=n2+k2,2b=n2-k2均为整数. (其中m、n、k为整数)(2)假设2b为奇数2t+1(t为整数).取x=4得 16a+4b+m2=h2(h为整数).因 2a为整数,从而16a可被4整除.所以16a+4b=16a+4t+2 除以4余2.所以16a+4b为偶数. ①又因为 16a+4b=(h+m)(h-m).若h、m的奇偶性不同,则16a+4b=(h+m)(h-m)为奇数,这与①矛盾.若h、m的奇偶性相同,则16a+4b=(h+m)(h-m)能被4整除,从而2b为偶数,这与假设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2b应为偶数,从而b为整数.所以a=k2+b-c为整数.反之,若a、b、c都是整数,且c是平方数,则对一切x的整数值,x的二次三项式ax2+bx+c的值不一定是平方数.例如:取a=b=x=c=1,则ax2+bx+c=3,不是平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