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手术切口的范围
常用手术切口

常用手术切口和径路20##08月17日星期日6:171、腰部斜切口手术指征本切口操作较为简单,适用于位置较低的肾脏手术和输尿管上段手术.术前准备常规备皮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选择体位取侧卧位,手术侧向上,健侧腰部对准并升高手术台腰桥,头端与足端降低以张开手术侧腰部.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手术侧下肢伸直,二者间填以衬垫并妥为固定.手术步骤切口起于l 2肋下缘约1cm之能骶肌外缘,平行12肋斜向前下,终止于髂前上棘内侧.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依次切开背阔肌和腹外斜肌.下后锯肌和12肋外侧部分腹内斜肌.切开腰背筋膜,用手指于腹横肌下将腹膜从腹膜外脂肪组织推开,以食、中指托起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予以切断,如此不会损与腹膜与内脏.放置牵开器牵开创缘,将肾周筋膜后层向背侧分离,切开肾周筋膜,分离肾周脂肪组织.显露肾脏.并于肾下极分离可显露出输尿管上段.术中注意:①切开背阔肌与腹外斜肌时,应保护深面之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尽量牵开不要切断.②避免腹膜与内脏受损.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时,宜边推开腹膜与腹膜外脂肪组织在直视下边切开,如此可避免切开腹膜或损伤内脏.十一肋间切口手术指征11肋间切口适用于大多数肾或肾上腺类手术,术野显露满意,目前最为常用体位取侧卧位.手术步骤切口起于11肋间隙骶棘肌外缘,沿11肋间向前延伸,根据需要可将切口终止于腹直肌外缘.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依次切开背阔肌和腹外斜肌,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于12肋尖外侧先将腰背筋膜作一小切口至腹膜外脂肪层,以食指伸入推开肾周筋膜与腹膜外脂肪组织,沿切口方向将腰背筋膜和腹横肌做一层切开.剪断12肋尖端附着的肋横韧带,于l 2肋上缘切开肋间外肌.用拇指指腹钝性推移肋间内肌,此时已将深层的肋膈窦之胸筋膜向后上方推开.剪断部分隔肌脚,胸膜反折部即退缩至切口上方.上述步骤十分重要,否则极易破损胸膜.按上牵开器,牵开切口创缘,将肾周筋膜后层向内侧游离,切开肾周筋膜,分离肾周脂肪组织,即可显露肾脏.术中注意避免破损胸膜;术前反复看KUB平片,注意手术侧第ll和第12肋长度.若12肋缺如,一般用11肋下切口,要注意低位之胸膜.肋间内肌宜钝性推断,忌锐性切开,剪断膈肌脚应贴近后下方宜远离胸膜.一旦胸膜破裂,可先将纱布压在破裂口,并告知麻醉师注意呼吸情况,可待术毕时,降低手术台腰桥,尽量减小切口张力,用细针线荷包缝合破裂口,插入细导尿管抽尽胸腔内气体后,拔除导球管即刻收紧缝线打结.切口缝合完毕后,平卧位叩、听比较二肺,若手术侧仍存留气体时,则可于同侧第2前肋间进行胸腔穿刺,抽出残余气体,—般可不放胸腔闭式引流.2、腰背部切口手术指征腰背部切口是切除第12肋,切除以段第11与第10肋骨不进胸、腹腔的切口.适用于位置高、操作困难的肾或肾上腺类手术.如高位而巨大的肿瘤,手术野可显露良好.体位取侧卧位,手术侧向上,健侧腰部对准并升高手术台腰桥,头端与足端降低以张开手术侧腰部.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手术侧下肢伸直,二者间填以衬垫并妥为固定.手术步骤切口起于第9肋问,沿能棘肌外缘垂直向下,再沿第ll肋间转向外侧,根据需要可将切口延伸足够长度.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腹外斜肌;下后锯肌、腰背筋膜、腹横肌.按11肋间切口显露肋间隙.显露第12肋,保护好胸筋膜反折.锐性分离12肋表面肌层,切断腰肋韧带、尽可能至12肋根部以咬骨钳咬断12肋,骨锉磨平残端.将切口上缘皮肤皮下层牵开,切开11肋浅面背阔肌、下后锯肌肌层、长约4—6cm,切开11肋骨骨膜,以骨膜剥离器紧贴肋骨分离腹、背侧的骨膜,在其间用方头咬骨钳咬断3—4cm长—段肋骨.必要时以同法切去一段第10肋.如此可用牵开器撑开切门.上方巳呈肌骨瓣能充分向上牵开.术中注意;①避免胸膜损伤.切除肋骨必须将骨膜分离完全、须在骨膜下切除肋骨.正确使用骨膜剥离器和肋骨剥离器分离骨膜、既快速又比较安全.②注意保护肋间神经,苦有碍于术进行,可予切断抽剥之.3、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指征本切口适用于巨大肾肿瘤仅从经胸腔或经腹腔显露不良者.如根治性肾切除术可选用体位病人向健侧卧,躯干与手术台呈约45.角向后倾斜,用沙袋垫稳臀部与背部,术侧上肢稍外展并屈曲悬吊于麻醉架上.妥善固定躯干于手术台上.手术步骤手术步骤切口起于腋中线第九肋间,沿肋间隙到肋软骨弓,再延伸至腹直肌切口至脐上.切开皮肤、皮下级织.背阔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前鞘,显露助间肌、肋软骨、腹直肌.切开肋间肌.再用刀切开一小口进胸,待肺萎陷之后手指伸入胸腔内以引导.于肋间隙正中剪开胸膜,切断肋弓.切开腹内斜肌,切断腹直肌,切开腹横肌、腹直肌后鞘与腹膜进入腹腔.向上切开膈肌,用肋骨牵开器撑开肋间.术中注意:①切开膈肌,膈肌血管应贯穿缝合结扎,以防滑脱出血.②缝合切口,须放置胸腔引流管,隔肌缝合应密闭,肋弓用双10号丝线固定.4、经腹切口手术指征本切口包括经腹部腹膜内或腹膜外切口.经腹部腹膜内切口主要用于肾脏并涉与腹腔内脏疾患者,如伴有腹腔内脏损伤;回肠代输尿管与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或同时须探查对侧肾和肾上腺时也宜采用此切口.经腹部腹膜外切口常用于中、下段输尿管手术与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等.体位取仰卧位,根据需要可将手术侧后腹壁垫高手术步骤皮肤切口可根据需要选用上腹部正中切与其附加各种联合切口;上腹部肋缘下切口;下腹部斜切口等.在上腹部剑突下作向下的弧形横切口中点经上腹中部,两端达肋下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断双侧腹直肌与具两侧的腹肌,切开腹膜进入腹腔.切开升结肠外侧后腹膜,游离结肠肝曲.再将12指肠外侧后腹膜切开,游离12指肠降部,并将12指肠与胰腺翻向内侧.切开肾周筋膜,分离肾周脂肪组织,即可显露右侧肾上腺和右肾.切开降结肠上段外侧后腹膜.并沿结肠脾曲转向内侧,切开隔结肠韧带、脾结肠韧带与部分胃结肠韧带,游离结肠脾曲.切开肾周筋膜,分离肾周脂肪组织.显露左侧肾上腺和左肾5、下腹部斜切口切口起于手术侧髂前上棘内侧一横指,向内下与腹股沟管平行,至耻骨结节上方.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联合腱膜.于腹膜后向骨盆壁方向切开部分腹横筋膜后作钝性分离,向内上方推开腹膜,即可显露髂总血管和下段输尿管.术中注意:进腹腔时,注意避免损伤腹腔内脏.用盐水纱布覆盖外露之肠管缝合切口前须理顺肠管位置,清点器械敷料.6、耻骨上切口手术指征—般使用下腹部正中切口,体型肥胖者也可采用下腹部弧形切口,原则上在腹膜外手术.主要适用于膀胱手术、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体位取仰卧位,臀部垫高或根据需要采用膀胱截石位.手术步骤7、下部正中切口切口起于耻骨联合上缘,沿下腹部正中线向上,达所需要长度.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白线,钝性分开两侧腹直肌和下方的锥状肌,必要时离断部分锥状肌,用拉钩牵开创缘.在低位横行切开腹横筋膜.分离膀胱前脂肪组织.将腹膜反遮推开于膀胱顶部上方,显露膀胱前壁.下腹部弧形切口于离耻骨联合上缘作下腹部弧形切口两端达腹直肌外缘,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将腹直肌前鞘切开,从锥状肌和腹直肌表面向上下予以潜行分离.于中线钝性分开两侧之腹直肌与锥状肌.直至耻骨联合附着处.用拉钩牵开两侧创缘,显露膀胱前腹横筋膜与脂肪组织和腹膜反折部.术中注意避免损伤腹膜与肠管,术前可插入导尿管注水使膀胱充盈,膀胱顶部位置升高、有利于分离膀胱腹膜反折,打开膀胱前先用注射器穿刺抽吸,见尿液证实无误为妥.遇有切口严重粘连,空应仔细分离,避免进腹而伤与腹腔脏器.8、经耻骨切口手术指征本切口可用于复杂的后尿道手术与前列腺癌根治术,也可用于修补复杂女性尿瘘.通过将耻骨部分切除,则扩大手术野显露,并为手术提供方便.体位取膀胱截石位.手术步骤切口起自明茎根部或阴蒂<女性>上方lcm,向上止于脐下2—3cm,沿下腹部正中切口,依次切开,显露耻骨后间隙,安置牵开器,显露耻骨.切断耻骨上面的腹直肌、锥状肌附着点,牵开创口,同时切断耻骨上韧带与部分耻骨前列腺韧带.骨凿法楔形切除耻骨骨瓣:不必切开骨膜,直接选用扁平骨凿两把,自耻骨联合中点向外2cm宽度,重直向下.另加第三把骨凿在耻骨弓上方lcm处,稍斜向头侧,凿去耻骨瓣一块,创面涂以骨蜡止血.根据显露范围的需要或可选用线锯法耻骨大块切除:在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上方切开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将骨膜向耻骨联合腹背侧充分剥离.自耻骨弓下方穿以直角钳引出的线锯,向上在闭孔内侧锯断耻骨,宽度不超过耻骨结节.若锯除宽度不够,可用骨凿凿去或咬骨钳咬去部分耻骨.切除耻骨骨瓣后,则可扩大手术野.术中注意切除耻骨段的宽度以少于4cm为宜,过宽易损伤闭孔内侧的动、静脉,招致难以控制的出血.同时应注意尿道与膀胱颈前壁静脉丛的撕裂出血或阴茎背静脉出血,防止膀胱颈、尿道或阴道前庭的撕裂.若膀胱壁和耻骨后韧带紧密粘连,耻骨后间隙不易分清,宣用骨膜剥离器分离耻骨后韧带,可避免尿道膀胱颈连接部撕裂.9、经会阴切口手术指征主要适用于球部尿道与后尿道手术体位取膀胱截石位.手术步骤沿会阴中线<会阴缝>作一纵行切口,或切口下端向两侧坐骨结节方向延伸,使呈倒Y形切口.切开皮肤与会阴浅筋膜,显露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中心腱、会阴浅横肌,将创缘向两侧牵开,用缝线固定于大腿内侧.沿尿道球部中隔纵行切开尿道球海绵体肌,于尿道海绵体表面向两侧与上下将其与球海绵体肌钝性分离,使病变尿道段与其远近部分充满显露.切开阴茎筋膜,于尿道海绵体与阴茎海绵体间锐性分离.先突破一处,以细导尿管或纱带牵拉尿道,继续分离使部分完全游离.术中注意:①分离尿道两侧与背侧时,尤需谨防尿道破损.②游离尿道若海绵体破裂出血,需用细丝线缝合止血.。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手术切口分类 (2)

手术切口分类分类标准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外科手术中常见切口种类解析

contents
目录
• 切口基本概念与分类 • 常见切口类型及特点 • 各类切口优缺点分析 • 切口选择原则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切口基本概念与分类
定义及功能
切口定义
外科手术中,为暴露病变部位或 方便手术操作,在皮肤上所做的 切开。
出血问题解决方案
术中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使 用各种止血技术,如电凝 、缝合、填塞等,确保术 中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术后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和切口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的出血问题。
药物治疗
对于术后出血的患者,可 给予止血药物、输血等治 疗措施。
愈合不良应对策略
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包括 蛋白质、维生素等,以促进切口愈合。
多用于腹股沟、肋缘下等部位的手术。
S形切口
切口形状
呈S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优点
能充分暴露手术区域,减少组织损伤 ;术后瘢痕较小且隐蔽。
缺点
操作相对复杂,愈合时间较长。
适用范围
多用于面部、关节等部位的手术,以 达到美观和功能恢复的目的。
03
各类切口优缺点分析
优点总结
纵切口 解剖层次少,出血量少。
纵行切口
01
02
03
04
切口方向
沿身体长轴方向切开,如正中 切口、旁正中切口等。
优点
易于暴露深层组织,便于手术 操作;出血较少,术后瘢痕不
明显。
缺点
愈合时间较长,张力较大,易 形成瘢痕。
适用范围
多用于腹部、胸部等手术。
横行切口
切口方向
一类切口手术

手术切口分为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理。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常见手术备皮范围

1、乳房癌手术:上起下颌,下至脐平,前至健侧锁骨中线,后过腋后线,包含患侧上臂上1/3皮肤及腋毛。
之蔡仲巾千创作2、上腹部手术:上平乳头连线,下至耻骨联合两侧到腋后线,剃净阴毛,清洁脐孔。
3、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上平脐、下至患侧整个肢体,两侧到髂嵴,剃净阴毛。
4、妇科腹部手术:上起剑突弓,下达耻骨联合及大腿内侧上1/3,双侧至腋中线。
5、妇科阴道手术:上起耻骨联合以上10 cm左右,包含腹股沟大腿内侧上 1/3 处,下至肛门以下5 cm,两侧至腋中线。
6、头部手术:头部及前额7、颈部手术:颈前部手术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8、胸部手术:侧卧位前后过腋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上1/3,下过肋缘。
9、乳腺根治手术:前至健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脐平行线。
如大腿取皮,大腿过膝,周围消毒。
10、腹部手术:(1)上腹部手术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2)下腹部手术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11、腹股沟区及阴囊部手术,上至脐平行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12、肾脏手术前后过腋中线,上至腋窝,下至腹股沟。
13、会阴部手术耻骨联合,肛门周围及臂、大腿上1/3内侧。
14、四肢手术周围消毒,上下各超出一个关节;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含手术切口周围15 cm区域。
颅脑手术剃净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存眉毛眼部手术前额发际至鼻毛,保存眉毛,内眼手术应减睫毛颈部手术唇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保存腋毛胸部手术锁骨上部至脐水平,前至健侧腋前线或超出锁中线,后侧超出正中线,包含患侧腋下。
乳房手术还应包含同侧上臂三分之一上腹部手术乳头连线至耻骨联合水平,两侧至腋后线,包含剔除阴毛,清除脐部污垢(可用汽油或松节油棉球等)下腹部手术剑突至大腿上三分之一的前、内侧及外阴部,两侧至腋后线肾区手术乳头连线至耻骨联合,两侧均超出正中线,清除脐部污垢腹股沟部及阴囊手术脐部水平至大腿上三分之一,两侧至腋后线,包含外阴部并剔除阴毛会阴部及肛门手术髂前上棘连线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包含会阴部及臀部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各超出20cm,一般为整个肢体骨科病人手术前皮肤备皮范围:(1)颈部手术(前路):上至颌下缘,下至乳头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a11f68d05901020206409ccb.png)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愈合的分级: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1类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1类切口](https://img.taocdn.com/s3/m/061e69a01a37f111f1855b8e.png)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U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川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W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I”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n”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川”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 Ⅱ Ⅲ 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着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着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061e69a01a37f111f1855b8e.png)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着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颖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 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 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 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 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 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 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 间超过2小时):由于胃肠道、 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 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 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 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谢谢
位某 ⑤ 感种 经 染致 监 发病 测 病菌 认 率所 定 异致 在 常手 病 增术 区 高部 内 ;
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 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 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手术切口分类: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 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 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 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 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 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 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 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 除术等;
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 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 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 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 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