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 地区,常采用该法。
能较好地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3. 同心圆布点法
先找出污染群的中心,以此为圆心画若干个同心圆, 再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 样点。
不同圆周上的采样点数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 布,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比上风向多设一些点。
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一)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 放量,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
(二)气象资料
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 度、温度的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
(三)地形资料
地形:影响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设置监测 网点。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 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离地面1.5—2m处;
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或器物的影响:与植物或 器物高度相近。
连续采样例行监测:距地面3—15m;
若置于屋顶采样:与基础面有1.5m以上的相对 高度。
(四)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土地利用情况及功能区划分→设置监测网点。 如工业区、商业区、混合区、居民区等。
(五)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情况 及流行性疾病等资料→制订监测方案、分析判 断监测结果。
三、监测项目
优先监测原则:危害大、涉及范围广、已建立成熟的 测定方法,并有标准可比的项目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污染物浓度 污染源
工业分布
优化 布点 基本 原则
人口密度 超标情况 监测类型
(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 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市区人口 (万人)
<50 50-100 100-200 200-400
适用于受人力、物力限制而进行人工采样 测定的情况。
2、使用自动采样仪器进行连续自动采样,若再 配用污染组分连续或间歇自动监测仪器,其监 测结果能很好地反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得到 任何一段时间的代表值(平均值)。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源自文库
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
灰尘自然降尘量
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在污染较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居住区多设采 样点。
清洁区 文教区
交通稠密
混合区
工业区
2. 网格布点法
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 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
网格大小视污染源强度、人口分布及人力、物力 条件等确定。
若主导风向明显,下风向设点应多一些(采样点 总数的60%)。
H2S、光化学氧 烯、酚、甲醛、甲基对
化剂
硫磷、异氰酸甲酯等
pH值、 电导率
K+、Na+、 Ca2+、Mg2+、 NH4+、SO42-、 NO3-、Cl-
四、监测站(点)的布设
(一)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1)覆盖全部监测区: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
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应在下风向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 点作为对照。
(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 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 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 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 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 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 至少1.5m远处。
不稳定
5-10
中性
20左右
稳定
40以上
实际工作中——综合布点法。
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采样频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
采样时间(采样时段):每次采样从开始到 结束所经历的时间。
采样时间短——仅适用于事故性污染、初步 调查等应急监测。
增加采样时间的两种办法:
1、增加采样频率,即每隔一定时间采样测定一 次,取多个试样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代表值
采用同心圆和扇形布点法时———对高架点源,
注意最大地面浓度出现位置 。
距高架点源一定距离处,污染物地面浓度最高,该 处布点应密 。同心圆或弧线不宜等距离划分 。
污染物最大浓度出现的位置,与源高、气象条件和 地面状况密切相关
50m高烟囱排放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 出现位置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大气稳定度
最大浓度出现位置(相当于烟囱高 度的倍数)
4. 扇形布点法
以点源所在位置为顶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 下风向地面上划出一个扇形区作为布点范围。采样
点设在扇形平面内距点源不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上。
扇形的角度一般为45°,不能超过90°。每条 弧线上设3—4个采样点,相邻两点与顶点连线 的夹角一般取10—20°。
在上风向应设对照点。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 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类别
空气 污染物 监测
空气降 水监测
必测项目
按地方情况增 加的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TSP、 SO2、 NO2、硫 酸盐化速 率、灰尘 自然降尘 量
CO、总氧化剂、CS2、Cl2、氯化氢、硫
总烃、PM10、 酸雾、HCN、NH3、
F2、HF、
Hg、Be、铬酸雾、非
B(a)P、Pb、 甲烷烃、芳香烃、苯乙
第二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程序:监测目的→收集基础资料→确定监测项目→ 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 术→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报告要求、进度计 划。 一、监测目的 (1)对主要污染物质定期或连续监测→
判断、评价大气质量。 (2)大气污染预测预报的依据。 (3)为执法、管理、科研、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采样时间和频率
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24±0.5小 时,每月14-16天,每年12个月 同二氧化硫
>400
SO2、NOx、 灰尘自然降
TSP
尘量
3
≥3
4
4-8
5
8-11
6
12-20
7
20-30
硫酸盐化速 率
≥6 6-12 12-18 18-30 30-40
(三)采样站(点)布设方法 1. 功能区布点法
先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工 业和居住混合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等,再根据 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设置 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