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咽鼓管闭塞治疗偏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咽鼓管闭塞治疗偏方
导语:对一些特殊疾病治疗上,方法选择不能单一,这样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单一的治疗方法,也会对身体造成一些损害,这点患者也是要注意
对一些特殊疾病治疗上,方法选择不能单一,这样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单一的治疗方法,也会对身体造成一些损害,这点患者也是要注意的,咽鼓管闭塞是很多人不熟悉的,这类病因复杂,治疗的时候也是有一些偏方,对缓解病情有很好帮助,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咽鼓管闭塞偏方。
咽鼓管闭塞治疗偏方:
偏方一
配方:自行吹张法。
用法:实际上就是用擤鼻涕的方法,只是两手指捏紧鼻孔,不要放松,手指一松,是把鼻涕擤出来,不松就维持了鼻咽部高气压。
高气压将咽鼓管冲开时,感觉有气流进入中耳腔,产生胀感。
偏方二
配方:橡皮球吹张法。
用法:让患者含水一口,术者将波利策氏球前端的橄榄头塞于患者一侧前鼻孔,另侧前鼻孔以手指紧压之,告患者将水吞咽下,于吞咽之际,术者迅速捏紧橡皮球。
在患者吞咽时,软腭与咽后壁贴紧,鼻腔和咽喉的通道关闭,此时咽鼓管本应开放,从球内压入鼻腔的空气以较大的压力聚集到鼻咽部,即可挤进咽鼓管、鼓室。
偏方三
配方:金属导管吹张法。
用法:用一根金属导管,从患者的鼻腔轻轻插入,术者凭手感对准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养生中医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
中医养生中医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调理方法。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耳鼻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它们的健康与人体的整体健康息息相关。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中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
一、中药调理耳鼻喉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耳鼻喉的健康受到气血流通和阴阳平衡的影响,因此调理耳鼻喉健康的基本原则是活血化痰、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调理耳鼻喉健康的秘方。
二、桑百病饮【配方】桑白皮10克,柴胡6克,旱黄芪15克,甘草6克,大枣3枚。
【制作】将以上药材洗净,加水煎煮。
【用法】每日服用1剂,分2次饮用。
【功效】该方能活血化痰,清热解毒,适用于耳鸣、喉痛等症状。
三、苦参饮【配方】苦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6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
【制作】将以上药材洗净,加水煎煮。
【用法】每日服用1剂,分2次饮用。
【功效】该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适用于鼻窦炎、咽喉炎等症状。
四、黄耆养阴饮【配方】黄耆15克,党参10克,熟地20克,白术6克,玉竹6克。
【制作】将以上药材洗净,加水煎煮。
【用法】每日服用1剂,分2次饮用。
【功效】该方能益气养阴,滋养身体,适用于口干咽痛、耳鸣等症状。
总结:中医养生中药调理耳鼻喉健康有着丰富的秘方,通过活血化痰、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等方法能够改善耳鼻喉相关疾病的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并在中医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中医养生还包括调节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方面,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
请广大朋友们在关注耳鼻喉健康的同时,重视中医养生,走向健康的生活。
中医传统中的咽喉炎治疗秘方
中医传统中的咽喉炎治疗秘方标题:中医传统中的咽喉炎治疗秘方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表现出咽部疼痛、喉咙干燥和声音嘶哑等症状。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咽喉炎通常被视为是由于体内热毒引起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中医传统中的咽喉炎治疗秘方,帮助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1. 双黄汤双黄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方剂,对于缓解咽喉炎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生石膏、栀子、桑白皮各10克,五味子、葛根各15克,金银花20克,桔梗、生甘草各5克,布袋鼠胃1只。
将生石膏、栀子、桑白皮、五味子、葛根、金银花、桔梗、生甘草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煲煮1小时。
然后加入布袋鼠胃,再煲煮30分钟。
最后,将煮好的汤汁取出,去除杂质,将剩余的药材用研磨机打成粉末,与汤汁混合均匀,即成双黄汤。
2. 桔梗皂苷合剂桔梗皂苷合剂是中医中常用的方剂,可减轻咽喉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桔梗、连翘、黄贝各10克,石决明、川贝母、黄芩、银柴胡各5克,草莓根5克。
将所有材料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煲煮1小时。
然后将汤汁取出,去除杂质,即可得到桔梗皂苷合剂。
3. 口服丹参丹参是中医常用的草药之一,据说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咽喉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丹参15克,蜂蜜适量。
将丹参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
然后去渣,将提取的药液与适量的蜂蜜混合,搅匀。
每天口服1次,每次5毫升。
4. 温水漱口在中医传统中,温水漱口常用来减轻咽喉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温水适量。
将温水放入杯中,含在口中,轻轻漱口。
每次漱口时间约为1分钟,每天漱口3-4次。
此方法可有效缓解咽喉炎症状。
5. 桔梗糖浆桔梗糖浆常用于缓解咽喉炎引起的干咳和疼痛。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桔梗10克,冰糖适量。
将桔梗洗净,加水煮沸10分钟。
然后去渣,将提取的药液与适量的冰糖混合,煮沸至浓稠。
每天口服2次,每次10毫升。
总结:中医传统中的这些咽喉炎治疗秘方都有一定疗效,并且可根据个人需求适量调整用量。
中药土方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
中药土方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在现代社会中,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问题。
许多人都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并且中药土方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中药土方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被证明对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用于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
1. 方剂一:清肺化痰汤清肺化痰汤由苏子、杏仁、桔梗、半夏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是清热化痰,平喘止咳。
该方剂适用于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的患者。
它能够改善肺部的功能,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呼吸困难。
2. 方剂二:润肺滋阴汤润肺滋阴汤由麦冬、沙参、甘草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是滋阴补肺,润燥止咳。
这方剂适用于干咳少痰,咳嗽声低沉等症状的患者。
它能够缓解肺部干燥和炎症,从而缓解咳嗽,改善呼吸质量。
3. 方剂三:益气养阴汤益气养阴汤由黄芪、山药、枸杞子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是益气养阴,平喘益肺。
该方剂适用于气短、微喘等症状的患者。
它能够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肺部功能,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
4. 方剂四:宣肺化痰汤宣肺化痰汤由苏叶、桔梗、白石膏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是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这方剂适用于痰多、咳嗽、胸闷等症状的患者。
它能够深入肺部,促进痰液排出,解决呼吸道堵塞的问题。
中药土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并没有副作用,能够满足人们改善呼吸系统的需求。
但是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剂,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同时,在使用中药土方时,也需要注意饮食的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加强调理效果。
总之,中药土方调理呼吸系统的神奇方剂对于改善呼吸系统功能有着显著的疗效。
它们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改善呼吸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剂,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以提高疗效。
希望这些中药土方能够为患者带来健康和舒适!。
『妙方集锦』治咽喉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妙方(方4首)
『妙方集锦』治咽喉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妙方(方4首)治咽喉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妙方1四七汤【来源】宋·陈元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歌诀】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茯苓苏,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纾。
【组成】半夏(姜汁炒)15克,厚朴(姜汁炒)9克,茯苓12克,紫苏叶6克,生姜3片,大枣1枚。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方解】七情不畅,令人气郁,气郁则津聚,津聚则生痰。
痰气结聚,肺失宣畅,胃失和降,故有咽中如有物阻及痞满、咳呕、冲痛等症。
方用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配以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利,助半夏以祛湿化痰;苏叶理肺舒肝,宽胸散郁;姜枣和中止呕,益脾缓急。
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功,使痰消、结散、郁平,诸症自除。
【主治】七情郁结,痰涎结聚,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胁满闷、脘腹痞胀、或咳或呕或攻冲作痛。
可用于梅核气、食道痉挛、癔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2加味四七汤【来源】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歌诀】加味四七是专方,苓厚苏夏广橘红,青枳砂星炒神曲,白蔻槟榔益智姜。
【组成】白茯苓、川厚朴(姜炒)、苏梗、姜半夏、广橘红、青皮、枳实、砂仁、姜南星、炒神曲各9克,白蔻仁、花槟榔、益智仁各5克,生姜5片。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开郁顺气,利膈化痰。
【方解】方用川厚朴、枳实、苏梗、青皮开郁顺气;白茯苓、半夏、橘红、姜南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花槟榔、茯苓理气利水;砂仁、神曲、白蔻仁理气和胃消食;益智仁敛肺益气;生姜温胃散寒。
诸药合用,共奏开郁顺气,利膈化痰之功。
【主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气,状如梅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中满痞塞,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促;或因痰饮,恶心呕吐。
【加减】“一般可去益智仁,加制香附。
若胸闷甚者,枳实改用枳壳,加薤白、瓜蒌;恶心呕吐者,加佩兰叶;腹胀满不食者,加炒白术、炒谷芽。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分型及诊治要点
文/ 吴彦娴(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陈舒华(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指咽鼓管未能执行
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的一系列中耳压力失衡
相关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在实际临床工作
中,因其临床症状与感音神经性耳聋、分泌
性中耳炎极其相似,在诊断过程中往往易误
诊、漏诊,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
治疗。
笔者现以两个病例为基础,与各位同
仁探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肾精不足)。
拟方如下:木蝴蝶20g,锦灯笼20g,生熟地各15g,牡丹皮10g,山药20g,山萸肉15g,石斛15g,麦冬20g,北沙参15g,玉竹15g,天花粉12g,甘草10g,仙鹤草60g,玄参40g,枸杞子20g,菟丝子30g,7剂,水煎服,日一剂。
患者服用1周后复诊,诉声音嘶哑好转,交谈声调明显升高,患者情绪亦见好转。
查舌红,苔少,脉细弱,拟方:。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疾病名称(英文) secretory otitis media拚音FENMIXINGZHONGERYAN别名中医:耳胀,耳闭,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耳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咽鼓管功能障碍:包括咽鼓管机械性阻塞及功能失调二个方面因素。
任何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鼓室负压,均可发生本病。
如咽鼓管炎症、鼻咽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后鼻孔或鼻咽部填塞过久等,均可因阻塞压迫损伤咽鼓管咽口或局部静脉淋巴回流障碍而导致本病。
也可能是由于咽鼓管表面缺乏一种能降低粘液毡表面张力的物质,如磷脂,这种物质能使咽鼓管管腔相对容易在吞咽时张开,有利于中耳通气,如果这种物质由于感染等原因受到破坏,即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2.感染因素:本病可能是经咽鼓管累及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度的细菌感染,由于致病细菌毒力较低,局部有一定的免疫力,使病变未能达到化脓阶段。
其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
细菌的内毒素在发病机理,特别是病变迁延不愈或复发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内毒素可引起中耳粘膜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及杯状细胞增生,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本病。
内毒素不易被灭活,可长期存在于中耳,引起病理改变。
3.中耳粘膜免疫防御系统异常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积液中查出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各种补体、免疫复合物、淋巴细胞激活因子、溶酶体蛋白酶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属Ⅲ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中耳粘膜,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中耳积液。
小儿8岁以后局部免疫系统开始成熟,这也可能是儿童8岁以前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4.在飞行、潜水、高压氧舱治疗等,由于大气压急剧变化,引起鼓室内外压力差较悬殊所致的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由飞行所致者称航空性中耳炎,由潜水、沉箱作业所致者称潜水员耳病。
中医辩治疗慢性咽喉炎
中医辩证论治治疗慢性咽喉炎阅读:50492010-07-11 14:47标签:杂谈慢性咽喉炎是常见病、多发病,虽不太重,但病程长,不易治愈,但中医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很好。
慢性咽喉炎是咽部粘膜与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可为弥漫性,或主要限于鼻咽部、口咽部或喉咽部。
其病理因素多因急性咽炎而引起,弥漫性者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份,局限性者多伴有扁桃体或邻近组织的炎症改变,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鼻与鼻窦疾病所致的长期经口呼吸,来自鼻部或下呼吸道炎症分泌物的长期刺激,扁桃体的慢性炎症,烟酒过度,或嗜食辛辣厚味、高温干燥食品、扬尘和高温的工作环境,或长期的化学物质及有害气体等,亦为主要致病因素。
一、病因病机慢性咽喉炎属于祖国医学之“喉痹”“郁证”范畴。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指出:“凡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之滞而不通之义”。
《丹溪心法.六郁》中又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可见情志波动,失其常度,则气机郁滞,气郁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引起多种症状,故有“六郁”之说。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咽喉炎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气血失调、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气机不畅、气滞痰凝、气郁日久可化火伤阴,阴虚则津液涸涩不能濡润咽喉,或因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咽失所养。
若肝郁及脾,或思滤太过,,均可使脾失健运,蕴湿生痰,导致气滞痰郁,或湿浊久停,痰湿郁结生热化火伤阴。
若日久伤脾、生化乏源,则气血不足、若累及于肾,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
“六淫”后未及时清除病邪,或过多服用寒凉滋腻之剂伤及正气,如《调经论》中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二、症状及特征慢性咽喉炎的主要症状大致相似。
一般都有咽部不适,主要症状为:咽喉部有异物感,发痒或干痛、灼热、咽喉部有粘痰样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有的常有粘稠的分泌物附于咽后壁不易清除,夜间尤甚,“吭吭”有声,意欲清除而后快,分泌物可引起刺激性干咳,甚至恶心,有的颈部有紧束感。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冶法:生津润燥,滋阴固窍。
方药:山茱萸10g,淮山药12g,生地15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麦冬10g,五味子10g。
桑椹子15g、枸杞12g、沙参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蔓荆子10g;柏子仁10g、酸枣仁15g(全属补阴之药,阳虚者不能服用)咽干鼻燥、头昏耳鸣、失眠、内燥热:宜滋阴生津润燥,服错导致阴阳惧损,滋阴若补阳则阴尽阳损,易导致怪病。
冶法:生津润燥,滋阴固窍。
内燥热必服方药:山茱萸10g,淮山药12g,生地15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麦冬10g,五味子10g。
咽干鼻燥:桑椹子15g、枸杞12g、沙参15g;头昏耳鸣: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蔓荆子10g;失眠:柏子仁10g、酸枣仁15g腰膝酸软者:牛膝12g杜仲10g五心烦热:知母12g黄柏10g。
(全属补阴之药,阳虚者不能服用)1.中气下陷治法:眼异物感、内热禁服方药:补中益气,升阳固窍。
炙黄芪3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党参10g,当归10g,茯苓10g,葛根10g,炙甘草6g。
丹参10g。
桃仁15g。
红花10g。
(全属补阳之药,阴虚者-----内热不能服用)2.阴虚耳窍失濡证[主证] 自声增强,耳鸣,每于气候或环境干燥时症状加重或明显。
伴鼻咽干燥感,干咳少痰,形体瘦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
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补肺肾,养阴润窍。
[方药] 麦味地黄丸[ ]加减。
生地黄15g 山茱萸10g 淮山药12g 丹皮10g 泽泻10g 茯苓10g 麦冬10g 五味子6g 桑椹15g 枸杞12g 沙参15g[加减] 腰膝酸软者加牛膝、杜仲;头晕加天麻、白蒺藜;失眠加柏子仁、枣仁;五心烦热加知母、黄柏。
10个经典专治咽喉中药方
10个经典专治咽喉中药方烂喉痧1.吹喉化腐丹出自《喉科家训》卷四【组成】煅月石煅人中白西瓜霜雄黄天竺黄牛黄珍珠冰片飞朱砂各等分【制剂】上药研极细末,收贮【用法】每用少许吹喉。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腐消肿。
治疗烂喉痧(猩红热),汗泄灼热不退,口干欲饮,咽喉肿腐日甚,舌黄,脉数。
2.吹喉十宝丹出自《喉科集腋》卷上【组成】牛黄大贝人中白(煅)琥珀肖鱼胆珍珠梅片人指甲马勃砸砂【制剂】上药研极细末,收贮。
【用法】每用少许,吹喉。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消肿止痛。
治疗烂喉痧,已溃或未溃。
3.吹喉玉钥匙出自《喉痧证治要略》【组成】炒僵蚕西月石玄明粉飞朱砂冰片各等分【制剂】先将月石倾入钢勺内烊化,再下玄明粉炼枯,研极细末,即下僵蚕、朱砂、冰片等末,研乳至极细粉收贮,勿令泄气。
【用法】每用少许,吹喉。
【功效主治】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治疗烂喉痧初起,红赤肿痛、或微肿起腐者。
【注意事项】症属阴虚,喉纯红者忌用。
4.独胜散出自《集验良方》卷一【组成】鲜土牛膝、鲜臭花娘娘根(粗者)各等份【制剂】上药折断,捣自然汁,加朱醋少许,和匀。
【用法】鸡翅毛蘸之,频搅喉中,取出毒涎以通其气,然后吹入应用之药。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治疗烂喉痧,锁喉,双乳蛾,缠喉风等。
【注意事项】本方制剂时,勿经水,勿犯铁器,否则不效。
外治名方续5.缠喉风备急如圣散《卫生宝鉴》卷十一【组成】雄黄(研,生用)飞白矾藜芦(厚者,去皮用仁,生用)猪牙皂角(去皮、弦)各等分【制剂】上药共研细末,收贮。
【用法】每用少许,搐鼻。
【功效主治】解毒消痰,通关救急。
治疗时气缠喉风,咽喉闭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6.吹喉药《串雅内编》卷一【组成】白矾巴豆(去壳)【制剂】用铁勺将矾化开,投豆在内,俟矾干,取出巴豆,将矾研细收贮。
【用法】用芦管吹入喉中。
【功效主治】化痰消肿。
治疗急缠喉风,乳蛾,喉痹。
7.通关散《喉科紫珍集》卷下【组成】猪牙(瓦上焙存性)川芎【制剂】上药共研细末,收贮。
『五官疾病』处方:五官科中医秘方集
『五官疾病』处方:五官科中医秘方集五官科中医临床秘方2第二节耳鼻喉科口腔中医临床秘方一、治耳鸣秘方(2首)1.1益气通窍汤【来源】洗基岩,《广西中医药》(2)1989年【组成】黄芪、党参各20克,炙甘草、当归、白术各10克,升麻、通草各8克,橘皮、柴胡各6克,节菖蒲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
5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功用】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活血通窍。
【主治】耳鸣。
【加减】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如气血亏虚型,加熟地20克,党参、黄芪增至30克;肾元亏损型,加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肾阳虚衰明显加补骨脂8克,巴戟天10克;肝胆火旺型,加龙胆草10克,栀子8克;瘀血阻滞型,加五灵脂9克,丹参10克,赤芍6克。
【疗效】治疗30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
1.2耳鸣丸【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煅磁石粉120克,煅龙骨粉、煅牡蛎、山萸肉、泽泻、车前子、沙参、黄芪、胡芦巴、茯苓、制龟板各60克,制鳖甲、山药、熟地、玉竹各120克,丹皮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备用。
每次服50丸。
饭前用盐开水送服,每日服2次。
须戒恼怒。
如服后有效,可继续照方配制常服至愈止。
【功用】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
【方解】肝肾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不足则发生耳鸣。
耳鸣原因非一,如因肾虚所致者,故方用熟地滋肾填精、聪耳明目;佐以山萸肉安五脏、通九窍、秘气固精;山药益肾强阴,主治虚损劳伤;茯苓宁心益气、补脾助阳;丹皮泻血中伏火;泽泻泻肾中伏火、聪耳明目;加龙牡益肾养肝、固精止脱;龟板、鳖甲补心益肾、滋阴平肝;黄芪温三焦、补脾胃、大补元气;沙参补肺气、养肝阴、兼益脾肾;胡芦巴暖丹田、壮元阳、引火归元;磁石滋肾水、益精气、通耳明目;玉竹配参芪治一切不足之证;车前子强阴益精、泻膀胱湿热,利小便而不走气。
诸药协同,共奏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之功。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1、三蚣散〔《奇效良方》〕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
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
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
清热消毒,托里破痈。
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
清热解毒,排脓通窍。
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
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
益气生血、凉血止衄。
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
疏风解毒,清利咽喉。
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
咽鼓管堵塞鼓膜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咽鼓管堵塞鼓膜怎么办
导语:咽鼓管是许多人都不太了解一个器官,因为咽鼓管的功能是比较隐秘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低调,这使得人们对于咽鼓管的问题比较模糊,其实咽鼓
咽鼓管是许多人都不太了解一个器官,因为咽鼓管的功能是比较隐秘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低调,这使得人们对于咽鼓管的问题比较模糊,其实咽鼓管也是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对于身体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例如咽鼓管堵塞鼓膜这种现象就是一种比较容易出现的症状,对于人们的耳鼻喉影响是比较大的,需要重视起来。
那么,咽鼓管堵塞鼓膜怎么办呢?下面就来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咽鼓管阻塞治疗常有三种方法:捏鼻鼓气法、饮水吹张法和导管吹张法。
捏鼻鼓气法因吹张效力较小有时可能效果不是太好。
导管吹张法需要经鼻腔插入导管抵达咽后壁,转向抵入咽鼓管的咽口。
饮水吹张法,其吹张效果优于捏鼻鼓气法,不会造成咽口外伤,该法的操作简单易行,容易推广应用。
即以连接有吹张球的橄榄头前端塞入患侧鼻前孔,另一侧鼻孔用手指压紧,令将含在口中的水咽下,吞咽动作使软腭上举,封闭鼻咽腔时用力挤压吹张球,使空气在咽口开张时经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
另外严重的可能需要考虑手术的。
咽鼓管堵塞鼓膜这种症状是咽鼓管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人们的身体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且会造成耳朵听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咽鼓管的概念并不太了解,所以需要进行一下知识的普及才行,希望人们能够看看上述的介绍,及时了解咽鼓管这个器官。
五官科中医临床秘方【转载】
五官科中医临床秘方【转载】五官科中医临床秘方一、治耳鸣秘方(2首)1.1益气通窍汤【来源】洗基岩,《广西中医药》(2)1989年【组成】黄芪、党参各20克,炙甘草、当归、白术各10克,升麻、通草各8克,橘皮、柴胡各6克,节菖蒲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
5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功用】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活血通窍。
【主治】耳鸣。
【加减】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如气血亏虚型,加熟地20克,党参、黄芪增至30克;肾元亏损型,加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肾阳虚衰明显加补骨脂8克,巴戟天10克;肝胆火旺型,加龙胆草10克,栀子8克;瘀血阻滞型,加五灵脂9克,丹参10克,赤芍6克。
【疗效】治疗30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
1.2耳鸣丸【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煅磁石粉120克,煅龙骨粉、煅牡蛎、山萸肉、泽泻、车前子、沙参、黄芪、胡芦巴、茯苓、制龟板各60克,制鳖甲、山药、熟地、玉竹各120克,丹皮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备用。
每次服50丸。
饭前用盐开水送服,每日服2次。
须戒恼怒。
如服后有效,可继续照方配制常服至愈止。
【功用】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
【方解】肝肾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不足则发生耳鸣。
耳鸣原因非一,如因肾虚所致者,故方用熟地滋肾填精、聪耳明目;佐以山萸肉安五脏、通九窍、秘气固精;山药益肾强阴,主治虚损劳伤;茯苓宁心益气、补脾助阳;丹皮泻血中伏火;泽泻泻肾中伏火、聪耳明目;加龙牡益肾养肝、固精止脱;龟板、鳖甲补心益肾、滋阴平肝;黄芪温三焦、补脾胃、大补元气;沙参补肺气、养肝阴、兼益脾肾;胡芦巴暖丹田、壮元阳、引火归元;磁石滋肾水、益精气、通耳明目;玉竹配参芪治一切不足之证;车前子强阴益精、泻膀胱湿热,利小便而不走气。
诸药协同,共奏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之功。
且丸剂常服,必日见其功。
名医名方----醍醐灌顶润窍饮(治疗五官杂症诸多)
名医名方----醍醐灌顶润窍饮(治疗五官杂症诸多)醍醐灌顶润窍饮谢强,男,1952年出生。
江西中医学院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所长、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
擅长用针灸、中药、按摩、导引等方法治疗耳鼻咽喉口腔疑难病症及肿瘤,尤其是在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病、喉源性咳嗽、放疗化疗及手术后遗症等方面有独到的经验。
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各级科研课题16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主编及参编著作32部,发表论文126篇。
组成龟板3~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天花粉20克,石斛15,枸杞15克,桑葚20克,绿茶6克,绿豆6克,生甘草6克,葛根6克。
功能益阴升津,清燥润窍。
主治邪热伤阴、燥烁清窍所致的五官不利之证,症见如耳鸣、耳疮、目赤、目涩、鼻衄、鼻疳、鼻槁、喉痹、喉喑、口疮、牙痛、五官干燥,干咳少痰,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赤,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每剂3煎,每煎200毫升,口服,每日3次。
若为鼻病、咽喉病、口腔病、眼病,药煎煮完毕离火,先用毛巾围住鼻、口腔、眼与药罐趁热熏鼻、口腔、眼15分钟,然后内服。
此外,可用药汁外洗或浸润五官局部。
方解本方亦名“养任祛燥濡窍饮”。
方中君用龟板善通任脉而滋阴潜阳,麦冬、天冬滋养心肺除上焦邪热,用天花粉、石斛润养脾胃除中焦邪热,用枸杞、桑葚补养肝肾除下焦邪热;臣用绿茶、绿豆、生甘草清热解毒助君药祛除邪热余毒;葛根为之佐使,佐助君药清热生津,并为之引,引导诸药上奉清窍,润养五官。
正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加减五官燥甚者可重用龟板以加强通任滋阴濡窍之效;耳鸣无休者加钩藤、磁石以息风镇静止鸣;目赤眵多者加密蒙花、青葙子以清热明目;鼻燥血涕者加莲子、藕节以清燥止血;咽喉干痛者加百合、青果以清咽利喉;声嘶甚者加木蝴蝶、胖大海以利喉清音;口舌糜烂者加青黛、淡竹叶以清热祛腐;牙痛午后甚者加石膏、竹沥以清热止痛。
益气聪明汤治分泌性中耳炎配方、医案
益⽓聪明汤治分泌性中⽿炎配⽅、医案
【原⽅配⽅组成】黄芪15克,⽢草15克,⼈参15克,升⿇9克,葛根9克,蔓荆⼦4.5克,⽩芍3克,黄柏3克。
【⽤法】上药共研粗末,每取9克,加⽔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渣,临睡前热服,近五更再煎服之,得睡更妙。
分泌性中⽿炎⼜名⾮化脓性中⽿炎、渗出性中⽿炎等。
可由咽⿎管功能不良、变态反应、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
临床症状表现为⽿内胀闷堵塞或疼痛,听⼒下降,⽿鸣,幻听增加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胀”、“⽿闭”、“风聋”等范畴。
其病理特点是邪毒侵袭,湿浊上犯,经⽓闭塞,瘀阻经络等。
临床分型有:邪毒侵袭、湿浊上犯、脾虚湿阻等型。
本⽅⽤于脾虚湿阻型,症见⽿内闷胀,有压迫感,⽿鸣,听⼒减退,持久不愈,常伴有⾷少便溏,腹胀,⾆质淡,苔⽩腻。
根据《⼭东中医药⼤学学报》1998,(3):197,单育彦报道:以益⽓聪明汤治疗⽼年分泌性中⽿炎21例,其中病程最长10例,最短1.5年。
均为单⽿发病,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中西药治疗,并有反复发作病史。
⽅药:黄芪15克,⼊参15克,蔓荆⼦9克,葛根9克,⽩芍9克,黄柏6克,升⿇6克,炙⽢草6克。
⽔煎服,每⽇1剂。
结果:痊愈21例(72.4%);好转6例(2.07%);⽆效2例(6.9%)。
喉症开关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喉症开关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
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
喉症开关方就是一种非常好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
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
喉症开关方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薄荷5钱,硼砂1钱半,雄黄3钱,儿茶2钱,冰片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开关生津。
主喉症及口舌疮、牙疳。
【用法用量】以井水或蜜调涂颈上。
【摘录】《理瀹》
【处方】牙皂、巴豆。
【制法】上为末,米汤调,刷纸上晒干,作捻子。
【功能主治】十八种喉闭。
【用法用量】用时将捻子点火,以烟熏鼻孔。
立能开口,鼻流涕涎。
【摘录】《种福堂方》卷三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喉症开关方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生活常识分享。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疾病名称(英文)abnormal patency of eustachian tube拚音YANGUGUANYICHANGKAIFANGZHENG别名咽鼓管开放综合征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耳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因咽鼓管软骨段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过度通畅或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而引起症状者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其主要表现为与呼吸同步的鼓膜扇动和低音调耳鸣。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病因未明,推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咽鼓管及其周围的粘膜、弹性组织及脂肪组织的萎缩;②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鼻部肌肉萎缩;③鼻咽部手术及大剂量放射治疗后;①妊娠、口服避孕药及内分泌紊乱;⑤精神紧张导致咽鼓管开放肌群张力曾高;⑥咽鼓管光天性异常。
此外,许多病人并无明显病因。
中医病因本病的形成,多由于素体虚弱,气津不足,清窍失温失养而成。
如脾胃亏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耳窍失养,功能失司;或久病伤阴,阴虚津亏,耳窍失养,功能失司,均可致气奔耳窍而成本病。
季节地区人群本病多见于成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可单耳或双耳罹患。
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病理生理咽鼓管的主要功能为保持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平衡,正常人咽鼓管静息时呈闭合状态,仅在吞咽、呵欠、喷嚏、咳嗽及啼哭时出现短暂的瞬间开放。
咽鼓管异常开放可导致鼓室内压力随呼吸气流而升降,使鼓膜内外扇动,出现拍击声和吹风样声,使病人感到痛苦。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1.中气下陷证候:耳鸣如吹风声,与呼吸有关,活动及劳累后症状加重,伴自声增强,听力下降。
检查见鼓膜随呼吸扑动。
全身可伴神疲乏力,自汗,少气懒言,易感冒,纳呆,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虚无力。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耳鸣,耳内有气流冲击声,自声增强,劳累后症状加重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素体虚弱,或过度劳累及久病失养等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耳窍失养,咽鼓管功能减退,处于开放状态,故呼吸气流直冲入耳而耳鸣;自已语言之声亦充塞入耳,不能外泄,故自声增强;外界之声入耳易泄故听力减退;活动及劳累后更耗伤其气故症状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均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之证。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怎样治疗?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应该吃什么药。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以往采用腐蚀、灼烧咽口粘膜使疤痕收缩,但疗效不肯定,现很少采用。
可用4比1的硼酸和水杨酸粉喷敷,或用30%三氯醋酸或5%石炭酸局部涂抹等。
2.用液体硅胶注射于咽口前唇粘膜下,在鼻咽镜监视下进行,注射到使咽口缩窄至一半为止。
3.用激光烧灼前唇组织,使疤痕缩窄。
4.腭帆张肌腱松解术病人仰卧垂头,用开口器张口,用1%利多卡因作局部粘膜下浸润及腭大孔神经阻滞麻醉,在软硬腭交界处,于第八磨牙槽后内做小弧形切口,分离翼突,用凿从其根产凿断,把外后侧肌腱推移到翼突的内前方,使腭帆张肌松弛,用丝线将肌腱固定于该翼突后方,咽口即可放松而关闭。
5.功能障碍者,可用局部封闭和电针刺激治疗。
*二、中医
*1、中医疗法
方药黄蔑159,党参、白术各129,当归99,炙甘草69,陈皮、升麻、柴胡各39,每日r剂,水煎服,分2次服。
补锌糖浆30ml,每日3次,饭后服。
加减:阻塞感明显者加石葛蒲39,伴头身困重者加覆香109。
·疗效经治12例,服药最多4Q剂,最少12剂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怎么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疾病名称(英文)
abnormal patency of eustachian tube
拚音
YANGUGUANYICHANGKAIFANGZHENG
别名
咽鼓管开放综合征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耳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因咽鼓管软骨段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过度通畅或经常处
于开放状态而引起症状者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其主要表现为与呼吸同步的鼓膜扇动和低音调耳鸣。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病因未明,推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咽鼓管及其周围的粘膜、弹性组织及脂肪组织的萎缩;②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鼻部肌肉萎缩;③鼻咽部手术及大剂量放射治疗后;①妊娠、口服避孕药及内分泌紊乱;⑤精神紧张导致咽鼓管开放肌群张力曾高;⑥咽鼓管光天性异常。
此外,许多病人并无明显
病因。
中医病因
本病的形成,多由于素体虚弱,气津不足,清窍失温失养而成。
如脾胃亏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耳窍失养,功能失司;或久病伤阴,阴虚津亏,耳窍失养,功能失司,均可致气奔耳窍而成本病。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多见于成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可单耳或双耳罹患。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咽鼓管的主要功能为保持鼓膜内外两侧的气压平衡,正常人咽鼓管静息时呈闭合状态,仅在吞咽、呵欠、喷嚏、咳嗽及啼哭时出现短暂的瞬间开放。
咽鼓管异常开放可导致鼓室内压力随呼吸气流而升降,使鼓膜内外扇动,出现拍击声和吹风样声,使病人感到痛苦。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中气下陷
证候:耳鸣如吹风声,与呼吸有关,活动及劳累后症状加重,伴自声增强,听力下降。
检查见鼓膜随呼吸扑动。
全身可伴神疲乏力,自汗,少气懒言,易感冒,纳呆,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虚无力。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耳鸣,耳内有气流冲击声,自声增强,劳累后症状加重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素体虚弱,或过度劳累及久病失养等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耳窍失养,咽鼓管功能减退,处于开放状态,故呼吸气流直冲入耳而耳鸣;自已语言之声亦充塞入耳,不能外泄,故自声增强;外界之声入耳易泄故听力减退;活动及劳累后更耗伤其气故症状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均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之证。
2.阴虚津亏
证候:耳内气满堵闷,伴耳鸣,与张口、呼吸、吞咽等动作或体位有关。
检查可见鼻粘膜干燥或萎缩,咽鼓管隆突变薄或咽口扩大。
全身并见鼻干咽燥,干咳痰少,口渴,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失眠,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耳胀闷不适,耳鸣,检查见咽鼓管隆突变薄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耳为肾之窍,为肺肾精气输注之处。
肺肾阴精亏损,耳窍肌膜失养而萎缩,咽鼓管开而不闭,故张口、吞咽、呼吸进气奔入耳故耳鸣、耳内气满堵闷,检查亦可鼻粘膜干萎,咽鼓管隆突变薄及咽口扩大;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肾阴虚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
1.耳鸣:系因呼吸引起鼻咽部气压改变,使空气进入中耳而导致的响声,为一特殊的他觉性耳鸣。
表现为与呼吸节律一致的低音调吹风样耳鸣,以及鼓膜内外扇动所致的拍击声。
耳鸣在运动、劳累、说话、呵欠、吞咽及张口等情况下加重;急促吸鼻、平卧或将头低垂于两膝之间时减轻;感冒等情况下可有缓解。
2.自听增强:系因患者讲话时声音直接经处于异常开放状态的咽鼓管进入鼓室所致。
患者常因此症状而十分痛苦,不愿多讲话。
3.耳闷胀感、阻塞感:系因呼吸时空气冲入鼓室所致。
4.部分患者有鼻咽部活瓣感。
5.偶见用力擤鼻或用力吸气时耳内疼痛及眩晕感。
二、临床分型:
余孝基(1964)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症分为通畅型和活瓣型2型。
①通畅型:耳鸣主要为吹风样声响和拍击声,前者系空气与中耳结构摩擦所致,后者系鼓膜扇动时的拍击声;查体于平静呼吸或呼吸略深时即见明显的鼓膜扇动。
②活瓣型:患者只在说话、呵欠、吞咽及张口时耳内突然出现响声,自听增强、耳闷胀感及吸鼻习惯;查体时嘱患者捏鼻闭口稍用力呼吸可见鼓膜明显扇动。
临床多数病人属活瓣
体检
1.耳镜检查:可见鼓膜随呼吸节律而扇动,吸气时内凹,呼气时向外膨出,此为本症的一个重要体征。
重症者甚易发现,轻症时可嘱患者捏鼻闭口稍微用力呼吸或闭口并堵住一侧鼻孔而通过另一侧鼻孔深呼吸,方可发现此征。
本病患者鼓膜外观一般正常,少数呈萎缩菲薄状态。
2.听诊管检查:将听诊管插入患者外耳道,可听到患者的呼吸声和说话声。
3.鼻咽镜检查:偶见咽鼓管圆枕萎缩、咽鼓管咽口扩大或咽隐窝疱痕粘连。
4.咽鼓管阻力测定:Hartmann法测量咽鼓管阻力小于2.67kPa。
5.纯音测听:一般听阈正常,某些患者有轻度传导性聋,少数存在感音神经性聋。
6.声导抗测试:部分患者的鼓室导抗图可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的特征性波动型曲线,这种波动型曲线的切迹的出现与呼吸同步,据此可与伪迹相鉴别。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咽鼓管阻塞鉴别。
后者主要症状为耳闷胀感、听力减退、自声过强及低音调耳鸣,查体见鼓膜内陷,可有鼓室积液。
听力检查示传导性耳聋。
声导抗测试示C型或B型鼓室导抗图。
咽鼓管功能测定示咽鼓管阻力增加。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体重严重下降引起者应加强营养,妊娠引起者分娩后可缓解,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者需请神经科治疗。
2.局部治疗:一般采用使咽鼓管管腔及咽口变窄的方法,需结合病情慎重选用,并密切观察,谨防咽鼓管过度狭窄。
(1)吹药粉法:经咽鼓管导管吹入4:1的硼酸和水杨酸粉,
每周2~3次,此法使咽鼓管粘膜肿胀而暂时缓解症状。
(2)药物涂抹法:系以化学腐蚀剂经咽鼓管导管涂于咽鼓管咽口内,以使咽鼓管内产生疤痕,缩小咽鼓管口。
常用药物有10%~20%硝酸银、5%~10%三氯醋酸及5%石碳酸等。
(3)硬化剂或硅胶等注射法:将硬化剂、硅胶及自体血清等注射于咽鼓管咽口处的粘膜下,以使开口变窄。
(4)电凝固法:通过绝缘的咽鼓管导管电凝咽鼓管咽口。
3.植入中耳通气管:有学者经鼓膜切口植入中耳通气管,使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4.手术治疗:
①咽鼓管咽口软骨切断缝合术:Simonton推荐经腭进路作咽鼓管咽口软骨的切断缝合术,以使咽鼓管咽口缩小。
②咽鼓管鼓室口半堵术:经患耳外耳道前壁切口,暴露咽鼓管鼓室口,刮除鼓室口上壁粘膜,塞入自体骨片或同种异体锤骨头,以医用胶粘合,但仅将咽鼓管部分堵塞,使管腔缩
小。
③腭帆张肌松解术:是目前较常用的手术方法。
于患侧上颌结节内侧、硬腭后缘之翼板钩突处切口,暴露钩突,将钩突根部前面的腭帆张肌肌腱分离,小心提起并套过钩突尖端,使其改行于钩突背侧。
也可将钩突凿断或将钩突骨折而不完全折断。
这样腭帆张肌即被松解,从而使咽鼓管管口开放和管腔扩大的力量减弱,闭合的力量相对增加,故咽鼓管的自然闭合状态得到改善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固窍。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炙黄芪3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党参10g,当归10g,茯苓10g,葛根10g,炙甘草6g。
病久不愈酌加丹参、桃仁、红花之类活血化瘀。
2.阴虚津亏
冶法:生津润燥,滋阴固窍。
方药:麦味地黄汤(《寿世保元》)加减。
山茱萸10g,淮山药12g,生地15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麦冬10g,五味子10g。
咽干鼻燥甚者加桑椹子、枸杞、沙参;头昏耳鸣加女贞子、旱莲草、蔓荆子;失眠加柏子仁、酸枣仁。
本证亦可用河车大造丸。
二、其他疗法
1.涂药:30%芫花酊涂布咽鼓管咽口,每周一次;或10%硝酸银烧灼咽鼓管咽口。
2.吹药:瓜蒂散(瓜蒂、赤小豆、丁香)或金黄散(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经导管吹入病侧咽鼓管内,以缩小管腔,3天吹一次,5次一疗程。
中药
针灸
气虚证:取听会、听宫、太渊、大都等穴;阴虚证:取耳门、听宫、大溪、大都、照海、肾俞等穴,轻刺轻捻。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林文森根据中医有关"肾与耳"的理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应以补肾收敛固窍,并以10%芫花酊咽鼓管内注入,疗效明显。
护理
康复
预防
保持鼻腔卫生、补充营养、增加体重和防治消耗性疾病。
历史考证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历代中医古籍中无类似病名记载,但在《诸病源候论》、《圣济总录》、《针灸甲乙经》等医籍中有"耳内气满"、"耳中生风"、"耳鸣如风声"、"气奔两耳"、"气进奔耳"等论述,与本病表现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