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原理-孙俊三-知识点整理(2)

合集下载

教育原理复习提纲

教育原理复习提纲

《教育管理》复习提纲元健阿豪印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狭义)人从出生到成年,身心通过学习的积极变化。

2.教学原则?是指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运行巧妙的、灵活的处理能力。

5.教育目的?(狭义)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人才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广义)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规定的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6.学校教育?指教育着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品德的一种活动。

7.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8.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简答论述1.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则有哪些?(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2.儿童的权利与义务包括?(1)权利:①.人身权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e.名誉权和荣誉权②受教育权(2)义务:a.受教育的义务b.遵守国家法律,法规c.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e.遵守所在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3.教师劳动的特点?(1)特殊的复杂性(2)独特的创造性(3)鲜明的示范性(4)个体性和协作性(5)显效的长期性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4)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5)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6)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7)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5.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内容及其建立的措施?内容:(1)民族平等(2)爱生尊师(3)教学相长措施:(1)树立新型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①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②教师的人格魅力③教师善于同学生交往的能力④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6.教育应如何促进儿童的发展?(1)教育目标要反应社会需求(2)要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基础上促进个体发展(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7.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教育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再发展②教育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创造与再创造(2)生产力发展制约教育的发展①制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②制约教学手段的运用③制约教育目的的确定④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及学校结构8.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①依法执教②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④严谨教学⑤爱岗敬业⑥尊重家长⑦为人师表⑧廉洁从教9.巩固性教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要求?(1)含义: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长久的保留在记忆中,在需要时能准确再现出来。

教育原理有哪些

教育原理有哪些

教育原理有哪些教育原理是指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则和规律。

它是教育学的基础,是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

教育原理的形成和发展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理论化,是对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阐释。

教育原理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首先,教育原理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原理。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方法是教育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是对教育活动效果的检验和评价。

其次,教育原理还包括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教育活动发展的内在规律。

教育规律包括认知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等。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则和准则,是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教育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等。

再次,教育原理还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是关于教育的基本观念和理念,是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是对教育规律和原则的科学阐释和总结。

总之,教育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是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

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原理,还包括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以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教育原理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教育原理,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育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育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原理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原理是针对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总结和概括,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

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2. 教育原理的基本任务教育原理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和规范教育实践,为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3. 教育原理的发展历程教育原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演进和发展。

从传统的“仁者爱人”到现代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教育学科的特点和分类1. 教育学科的特点教育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社会进步为使命。

2. 教育学科的分类教育学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二是一般教育学与专业教育学。

三、教育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 传统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主要观点:强调道德教育和修身养性,主张德行教育和性情教育。

2. 德国教育思想代表人物:赫尔巴特、赫希、李斯、杜威主要观点: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活动,提出了“精心教育”的理念。

3. 苏联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列宁、托尔斯泰、杜钦主要观点:强调劳动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出了“劳动使人人格化”的观点。

4. 美国教育思想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桑德尔主要观点:重视实用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发展。

5. 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代表人物:陶行知、张孝骞、罗家伦、冯玉祥主要观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四、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观1.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分类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导向和目标,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它可以分为个体教育目的和社会教育目的两大类。

2. 教育价值观的基本类型教育价值观包括理论价值观和实践价值观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指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后者主要指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3.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观的途径和条件,教育价值观是指导和规范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B、耦合过程C、动力性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二)学习者“规定”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教育教学原理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原理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原理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原理是指教育学中研究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

以下是教育教学原理的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社会利用一定方式和手段,对儿童、少年和成人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 教学: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供学生研究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

- 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是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

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严格的师德师风。

教学设计原则- 目标性原则:教学应该明确目标,即明确研究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 合理性原则:教学应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

- 系统性原则:教学应该呈现一定的系统性,分步骤、有所层次地进行。

- 可操作性原则:教学内容要易于操作,得法地组织研究活动。

- 生动性原则:教学应该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增强研究兴趣。

课堂教学模式- 讲授法:通过讲述、解释、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适用于初学者或知识面相对较窄的内容。

- 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和发言,适用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案例法:以特定案例来说明、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教材中的概念、方法和规律,适用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 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记录、归纳和总结,适用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研究类型- 记忆型研究:学生通过记忆信息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

- 理解型研究:学生通过理解和精细化的方式,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 运用型研究:学生通过大量实践和练,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基础知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学会运用它们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同时,教育教学原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教师进行实践和磨练。

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工作原理

教育工作原理

教育工作原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态度和技能为目标的一种系统性活动。

教育的核心在于提供知识、引导思考和培养创造力,以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潜能的发展和全面的成长。

下面将就教育的工作原理展开讨论,并探究教育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一、认知发展与建构主义教育1.1 认知发展的基础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是逐渐积累并不断重组的过程。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孩子在认知能力上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育者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1.2 建构主义教育的实践原则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的、个体的和社会的过程,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的过程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建构主义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提供学习资源和组织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社会性学习与合作学习2.1 社会性学习的理论依据社会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并与他人进行交互来实现的。

社会性学习关注学生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关系对学习的影响。

在社会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模仿、合作和互动来获取和建构知识。

2.2 合作学习的实践原则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和互相支持的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分享思考和互相学习。

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个性化教育与差异化教学3.1 个性化教育的理论支持个性化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需求、能力和兴趣。

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3.2 差异化教学的实践策略差异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需求来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方式。

在差异化教学中,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鼓励学生参与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

(完整版)教育原理孙俊三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教育原理孙俊三知识点整理

教育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广义上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学校教育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1、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可控性和相对稳定性。

2、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

家庭教育与家庭同时产生.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还具有个别性。

3、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

社会教育的对象全民性、地点广泛性、内容实用性、时间终身性和形式开放性特点.4、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家庭教育为学校奇偶碍于打基础,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广泛而强烈的渗透性,对学校教育有重要影响,学校教育在面临社会教育的挑战和冲击时,不断调整自身,和社会教育相互促成。

5、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生活、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6、教育的发展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

各历史形态的特点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

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目的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3.教育具有同一性,具体表现在内容同一、对象同一和目的同一,社会还没有产生阶级分化,教育具有全民性,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

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4.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现代教育原理》各章重点名词解释

《现代教育原理》各章重点名词解释

各章重点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1章)2.学校教育(1章)3.教育思想(1章)4.教育方针(1章)5.义务教育(2章)6.素质教育(2章)7.研究性学习(7章)8.教学(8章)9.社区教育(9章)10.自我教育(11章)各章重点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1章)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1章)3.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2章)4.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做中学”理论。

(3章)5.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4章)6.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5章)7.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7章)8.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7章)9.简述教学的任务。

(8章)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师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10章)11.简述当代学生观。

(11章)各章重点内容第一章重点掌握1.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表现。

3.教育的本质特性。

第二章重点内容1.学校文化的功能。

2.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3.《义务教育法》。

第三章重点内容(一)本章介绍了十一种外国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掌握:各种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重要贡献。

(二)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介绍主要掌握“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思想,我们要全面掌握它提出的背景、内涵、特征等。

第四章重点内容1.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3.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

第五章重点内容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六章重点内容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

第七章重点内容1.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2.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3.研究性学习。

4.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

第八章重点内容1.教学的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与内容。

3.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内容。

4.心理咨询与指导的目标。

第九章主要内容1.社会教育的作用、特点。

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教育原理名词解释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指的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科学理论,主要探讨学习的本质、特点、规律以及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理解。

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判和反馈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学的有效性,并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

4.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明确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依据。

5. 教育导向:教育导向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

不同的教育导向可能强调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如传统教育侧重知识传授和纪律管理,现代教育则强调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6. 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指学校和教室等提供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及其周围的社会、文化、物质等方面的条件。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条件。

7.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习、记忆、发展、动机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8. 教育规划:教育规划是指通过对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资源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安排,制定教育发展的长期和短期计划。

教育规划能够提供系统化的指导,确保教育工作朝着预期目标有序进行。

9.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产生的学习结果,包括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技能运用的能力和对价值观的认同等方面。

评价教学效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10.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指支持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条件和物质,包括师资力量、教材教具、学习环境、科研设备等。

充足的教育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推荐】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推荐】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推荐】一、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角色的人才。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具有规范性、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和时空性等特点。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4.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提高个体素质等;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 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具有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道德品质。

2.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具有可塑性、主体性和发展性。

3.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包括教学、德育、实践活动等,应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受教育者特点。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1. 个体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顺序性和个别差异性。

2. 教育与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教育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3. 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过程具有目标性、计划性、组织性、评价性等特点。

4. 德育规律:德育具有时代性、层次性、序列性、针对性等特点。

四、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 教育原则:教育原则是教育实践中的基本要求,包括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创造性等。

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包括教学、德育、实践活动等。

(1)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习等。

(2)德育:德育是培养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包括说服、榜样、锻炼、评价等。

(3)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个体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

五、教育制度与政策1.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国家对教育活动的规范和管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教育的个别性和社会性、教育的工具性和发展性、教育的多维性等。

要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观点,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第二、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要。

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并能够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体差异原理、适应原理、有效性原理、主动性原理、培养发展原理等。

要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

第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要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

第五、教育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教育发展的阶段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

教育发展的规律包括:从定制教育到个性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从单一课程到综合素质教育等。

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实践中。

第六、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

要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并能够在教育研究中合理选择和应用。

最后,复习教育学原理还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教育活动来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复习教育学原理需要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和应用这些原理,同时也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客体和要素、教育的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由教师引导和组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以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特点:普遍性、社会性、自觉性、需持续性、个性综合性、目的性、规范性等。

3.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解决教育实践中困扰人们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教育的基本任务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其个性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和有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的客体和要素1.教育的客体:教育的客体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智力等方面。

2.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有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

四、教育的规律1.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对知识、能力和品德发展的要求。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目的规律、教育内容规律、教育方法规律和教育评价规律等。

五、教育的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课题研究法等。

2.教育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3.教育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规范和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

六、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过程,是对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判断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王道俊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教育学原理王道俊教育学原理王道俊教育学原理是一套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由教育学家王道俊提出。

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下面将对王道俊教育学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王道俊教育学原理首先明确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他将教育定义为一种有意识地影响人的心智和行为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王道俊教育学原理提出了几条基本原理,其中包括:1. 个体差异原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认知、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2. 经验与活动原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社会环境原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应该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教育与生活原理: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王道俊教育学原理提出了一些基本方法,以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

这些方法包括: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提问、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机会,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个性化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4. 实践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王道俊教育学原理是一套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它明确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应该根据这些原理和方法,灵活运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原理笔记第二章

1、教育的正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2、教育的负功能: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客观效果,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3、人的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知识、技能、行为规范,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4、物质文化:以物资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财富(人的智力的物化或对象化)精神文化:以语言文字形态记载下来的社会财富。

5、间接经验: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各种认识成果6、人口身体素质:人的身体状况和大脑的功能状况,(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营养、保健、锻炼)7、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例人口的社会结构: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比例8、人口结构的合理化: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口的自然平衡9、劳动力: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大小,不仅要以体力的大小来衡量,更重要的要用智力的高低来衡量。

10、文化传承: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和代际间的传接。

11、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区别和联系: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可看成教育的职能包括: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传递和继承人类精神文明、社会经验和人才的选拔。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教育是通过自身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等基本职能的发挥而产生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质量提高等社会作用的,因为教育必先履行其本体功能,进而才能实现其社会功能。

12、教育的政治功能: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梳理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最根本、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

教育的本质主要包括人的培养、社会传承、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其中,培养是教育的核心,是因材施教的过程,通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传承是指教育是社会文化传承的手段和载体,通过教育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术、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和最终目标。

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培养人的积极向上的品格、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其中,培养人的积极向上的品格是指培养学生有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指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对社会负责、关心他人和团队协作的素质。

二、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培养的对象。

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包括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

技能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的具体操作能力,包括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

情感是指学生通过教育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包括道德情感、审美情感和个人情感。

态度是指学生对待事物或问题的一种心理准备或倾向性,包括个人态度、人际态度和社会态度。

教育的方法是指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教育的方法包括多种多样的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实践法、互联网教育等。

其中,讲授法是教育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

讨论法是指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实践法是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

教育原理知识点

教育原理知识点

教育原理知识点1. 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而是要点燃学生内心的求知火焰呀!就像给种子浇水施肥,让它自己茁壮成长。

想想看,如果你不停地给孩子塞知识,他们能消化得了吗?2.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各有各的闪光点!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

比如有的孩子擅长画画,有的擅长数学,我们得因材施教呀,难道不是吗?3. 鼓励在教育中那可是太重要啦!一句鼓励的话也许就能让孩子信心倍增。

这就好像是给孩子注入了能量,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前进。

你回想下,当你得到别人的鼓励时,是不是感觉特别棒?4. 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教室里,生活处处都是教育的场景呢!就如同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孩子们能在其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难道不是应该多带孩子去体验生活吗?5.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就像打开一扇神奇的门,能让他们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比如喜爱音乐的孩子,通过学习乐器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不是吗?6. 批评孩子也要有方法呀,不能一味地指责。

要像医生看病一样,找到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

不然孩子会越来越抵触的呀!7.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跟阳光照耀大地一样。

家长和老师就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所以我们得言传身教,不是吗?8. 教育也得与时俱进呀!不能一直用老一套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那么多,咱们得跟上他们的步伐,就像在赛跑一样,得加把劲呀!9.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急于求成。

就像建房子,要一砖一瓦慢慢地垒起来。

我们要有耐心,持续地给予孩子爱和教育,这样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为优秀的人呀!我的观点就是,教育无小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精心对待,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完整版)教育原理复习笔记

(完整版)教育原理复习笔记

教育观( 8)√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代表人物涂尔干)1.重申教育的社会功能,以为社会近似于生物有机体,各个构成部分相互依靠又相互独立,形成社会的稳固关系2.重申教育的目的主假如使年青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以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少儿的身心获取发展以便适应整个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这是社会和个体的共同需求。

3.重申德育的重要性。

以为改革时代的教育者第一应注意的就是道德教育问题。

涂尔干重申的道德教育是一种所谓的“纯粹的唯理的教育” 。

即不是盲从的或训斥的教育,主张理解现代社会的道德要求。

√科学主义的教育观:1.教育的目的是令人认识自然的规律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重视对自然知识的掌握和对自然现象的研究,重申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自己的实现2.它把教授科学知识看作教育的中心任务,把提高人的思想能力和智慧水平,获取职业技术看作教育的基本目标。

(启智教育:以教授辩证法,修辞学和文法为主要内容,确立了西方的“三艺”教育的基础,是形式教育的先河。

)√形式主义教育的主要看法:( P16)1.教育的任务在于训练心灵的功能。

2.教育以形式为目的3.心灵功能的训练会自动产生学习的迁徙能力。

√实质主义教育看法: ( 代表人物 --- 培根、斯宾塞 )1.教育的任务在于提出合适的看法来建设心灵,心灵在出生时一无所居心灵的官能不是现存存在的,心灵有赖于看法的的联合,它是经验的产物,教育的任务以看法充分心灵。

2.教育应当以实质为目的3.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少儿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习是快乐的和有效的。

凯洛夫:√人文主义教育观:1.主张人的和睦发展为目标2.希望人的本性,尊严,潜能在教育中获取实现和发展,反对教育以预设的,以为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支配教育的需求与缺乏,主张以学生自己的发展为目的重申发展人的本性,个性,潜能,欧洲文艺中兴让人们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会考)20 世纪 60 年月发源于欧美,倡议批评精神。

重申对话和开放,以为教育是从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中获取示意,不是从广泛的一般的标准中获取示意,它不是追讨教育的同一性,而是重申教育的差别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广义上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学校教育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1、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可控性和相对稳定性。

2、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

家庭教育与家庭同时产生。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还具有个别性。

3、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

社会教育的对象全民性、地点广泛性、内容实用性、时间终身性和形式开放性特点。

4、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家庭教育为学校奇偶碍于打基础,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广泛而强烈的渗透性,对学校教育有重要影响,学校教育在面临社会教育的挑战和冲击时,不断调整自身,和社会教育相互促成。

5、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生活、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6、教育的发展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

各历史形态的特点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目的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3.教育具有同一性,具体表现在内容同一、对象同一和目的同一,社会还没有产生阶级分化,教育具有全民性,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4.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体系。

学校的产生: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9、奴隶社会的教育与封建社会的教育虽然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存在区别的,首先,在教育规模、对象、学校种类与数量上,封建社会远远超出奴隶社会,在教育制度上,封建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制度,而奴隶社会的教育制度尚未健全;其次,在教育内容上,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基本上有统一的教材;再次,奴隶社会教育为奴隶主培养人才,封建社会教育为封建主培养人才。

10、现代教育的特点:1.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系统。

11、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1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

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的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中介是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育中的物质中介是指教育中的器物。

意识形态中介表现为教育内容、及一些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等,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也是教育活动的意识中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受教育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受教育者。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两级,一级是依赖于另一级存在;在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中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

第二章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1、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论语》孔子、《理想国》柏拉图、《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苏格拉底:助产术,问答式的方法。

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人必须学会一切事物;自然适应性原则;班级授课)夸美纽斯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爱弥儿》卢梭、《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被誉为第一步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的目的是道德)③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人的教育》福禄培尔(提出建立教育体系的原则,重视儿童发展,重视游戏和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教育论》斯宾塞、《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学》凯洛夫;④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过程》布鲁纳(结构主义和发现法,主张让学生尽早尽快的学习基础学科的重要知识)、布卢姆(教育的目标:认知、情感、动作目标)、《教学与发展》赞科夫(一般发展)、《终身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2、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方法的适用性、互补性、协调性问题。

3、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方法、归纳方法、演绎方法,比较方法、分类方法,分析方法、综合方法,系统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

4、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燃实验法)、文献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遗传-可能性、环境-决定性、教育-主导作用、自我主观能动性)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赞可夫(“一般发展”)、心理发生论(个性发生学派、认识发生学派-皮亚杰、活动心理学派-埃里克森)个性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型、外塑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单因素决定论是指有些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是有决定意义的,其中有些人强调内因,强调人的生物性的决定性作用。

二因素相互作用论者把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各看作一对矛盾,认为是两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发展,他们力图克服单因素论的绝对性,强调研究双方如何相互作用,各自在个体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从而吧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

a)个体自身的素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包括个体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因素。

其中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素质是指个体出生时集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遗传为一般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基础、潜力与可能。

后天素质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

后天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环境的选择和作用方式,后天因素影响个体对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实现。

b)环境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c)教育d)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

2、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提升人类的地位: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对人的潜能的发掘、对人的力量的发挥、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阶段性)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关键期);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如何决定教育,教育如何促进政治经济文化)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包括人力与时间、财力与物力;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总:经济对教育起决定作用:1.教育不能无视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而盲目发展,经济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2。

教育不能脱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加速或滞后发展,是经济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需要;3.如果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改造的是教育而不是经济。

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5、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政治制约着教育的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的内容。

6、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对政治有反作用宣传思想,形成舆论;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9、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促进政治的民主化)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第五章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1、教育目的的主体包括立法、行政部门和政党,社会团体,教育团体,教育中的当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