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时单位线法洪水计算

合集下载

清华大学《高等水文学》地貌瞬时单位线理论_41702857

清华大学《高等水文学》地貌瞬时单位线理论_41702857

河流级别
Ni
Li(km) Ai(km2)
RB
1
16
4.8
16.03
2
4
13.4 89.03
4
3
1
7
402
RL 1.58
RA 4.83
5. 实例计算
若忽略不计坡面汇流时间,且采用式(27)作为各 级河流状态的持留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则3级流域 的地貌瞬时单位线公式为:
u(t=)
π
r1
[
k1k2 (k2 (k2 − k1
另一方面,在流域汇流阶段,其水量平衡为:
dW (t) = −Q(t) + I (t) dt
(4)
特别地,对于仅在0时刻有净雨量瞬时注入流域时,
dW (t) = −Q(t),t > 0 dt
将式(3)代入式(5),可得:
(5)
−I0
dFB (t) dt
= −Q(t ), t
>
0
Q(t) = I0 fB (t)
π r2
= RB − RB3 + 2RB2 − 2RB
RA
RA (2RB −1)
= 0.289
π r3
=1 −
RB RA

RB3 − 3RB2 + 2RB RA2 (2RB −1)
=0.025
= k1 1= .56, k2 0.5= 59, k3 1.07
将以上各参数代入u(t),得
u(t) =0.525e−1.56t +1.322e−1.559t + 0.979e−1.07t
= Ki
LΩ∆= τi , i vΩ∆τ Ω
1, 2,, Ω
(29)

暴雨产流计算(云南省)

暴雨产流计算(云南省)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地面径流过程底宽T计算中间过程
求地面径流过程ㅡ洪水历时的中间过程
暴雨分区
历时 h
αt(%) 计算值
1
24
#NAME?
2
24
#NAME?
3
24
#NAME?
4
24
#NAME?
5
24
#NAME?
6
24
#NAME?
7
24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1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200
mm
180
mm/h

瞬时单位线法在洪水分析中的应用

瞬时单位线法在洪水分析中的应用

瞬时单位线法在洪水分析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04-07T15:11:52.8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邢社奇[导读] 摘要:本文对商南县清油河镇清油河村安置点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推求相应设计洪水、洪量、洪水持续时间,对安置点自身、河道行洪、第三方等进行防洪评价,使防洪评价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陕西省咸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咸阳 726000摘要:本文对商南县清油河镇清油河村安置点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推求相应设计洪水、洪量、洪水持续时间,对安置点自身、河道行洪、第三方等进行防洪评价,使防洪评价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瞬时单位线;暴雨;设计洪水;防洪评价1基本情况商南县清油河镇清油河村安置点位于清油河左岸,防护区的等级为Ⅳ级,采用20年防洪标准(重现期)进行设计,所在地在丹江一级支流清油河上,所处断面以上清油河流域面积209.83km²,河长32.65 km,河流平均比降22.66‰。

清油河镇降水常以连阴雨、暴雨形式降落,连阴雨常伴有大暴雨,形成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多年平均降雨量830.4mm,最大降水量1307.8mm(1983年),最小降水量为549.5mm(1999年),多年平均年降雨日为137天。

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降水量达179.7mm。

2 分析方法瞬时单位线法是净雨历时趋于无限小的情况下,利用数学公式、S(Q)曲线等,推求流域上均匀分布的单位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处形成的地面径流量过程线,由暴雨资料推求流量过程的一种方法。

2.1瞬时单位线法介绍瞬时单位线法的原理是采用纳希瞬时单位线模型,单位线有两个假定即倍比假定、叠加假定,其基本公式是:U(0,t)=式中:U(0,t)—t时刻瞬时单位线纵高;n—相当于线性水库个数或调解次数;K—相当于流域汇流时间的参数;t—相应时间;--n的伽玛函数。

在实际中,因净雨历时不可能趋于无线小,需将瞬时单位线转换为时段单位线,一般用S曲线法进行转换,如下式。

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计算

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计算





xj——特大洪水;xi——一般洪水
WUHEE
Cs值:
对于Cv≤0.5的地区,Cs=(3~4)Cv; 对于0.5<Cv≤1.0的地区,Cs=(2.5~3.5)Cv; 对于Cv>1.0的地区,Cs=(2~3)Cv; 此外,还可以采用权函数法来估计 Cs。
WUHEE
二、设计洪量的推求
Q(m3/s)
特大洪水可以发生在实测流量期间之内,也可以发 生在实测流量期之外,前者称资料内特大洪水,后者称 资料外特大洪水(历史特大洪水).
WUHEE
QN
QN
实测期
实测期
历史调查期
历史调查期
资料内特大洪水
资料外特大洪水 (历史特大洪水)
一般
K N QN / Q 2
时,QN可以考虑作为特大洪水处理。
WUHEE
WUHEE
三、设计洪水的计算途径 1.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2.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2.地区综合法推求设计洪水
WUHEE
第二节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 1.资料审查

“三性”审查: 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1)资料可靠性的审查与改正 实测洪水资料: 对测验和整编进行检查,重点放在观测与整编质量 较差的年份。包括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水位流量关 系等。 历史洪水资料: 一是调查计算的洪峰流量可靠性;二是审查洪水发 生的年份的准确性。
WUHEE
(2) 资料一致性的审查与还原 所谓洪水资料的一致性,就是产生各年洪水的流 域产流和汇流条件在调查观测期中应基本相同。 如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将变化后的资料还 原到原先天然状态的基础上,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减少人为的干扰),和能与历史资料组成一个具有一 致性的系列。 例如上游建了比较大的水库,则应把建库后的资 料通过水库调洪计算,修正为未建库条件下的洪水。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

加权平均坡降J(‰)
天坑率f(%) 15.00%
7.07
24小时 102 0.42 3.5 0.948
数据输入正确 后按确定

表》中瞬时单位线 湖北省7、10水文分 2、流 图集》的规定进行 3、本软件 2 M 的流域面积洪水 4、50年一遇以下 和天坑的流域不考
洪峰流量 (m3/s)
2680.9
1小时 38 0.32 3.5 0.948
6小时 67 0.4 3.5 0.948 0.05
24小时 102 0.42 3.5 0.948
说明:
1、本软件是根据《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瞬时单位线 法编制的,由于时间关系,本软件只针对湖北省7、10水文分 区和岩溶地区,其它分区待以后完善; 2、流 域形状改正系数按《湖北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的规定进行 计算,然后填入上表; 3、本软件 2 净雨时段选取1小时,适合于面积大于100KM 的流域面积洪水 计算; 4、50年一遇以下 的设计洪水或超过50年一遇但有溶岩地质和天坑的流域不考 虑非线性修改。
流域基本参数
项 目 名 称 流域面积F(KM2 ) 主河道长L(KM) 加权平均坡降J(‰) 咸丰小河水电站
452.3
51.7
7.07
暴雨参数
暴雨历时 均值 统计参数 CV CS/CV 流域形状改正系数 设计洪水频率(%)
流域所在水文分区 第七水文分区 第十水文分区 是否考虑岩溶 考虑岩溶 不考虑岩溶 是否进行非线性修改 不进行非线性修改 进行非线性修改

洪水频率计算(规范方法)

洪水频率计算(规范方法)

附录A 洪水频率计算A1 洪水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的估计和确定A1。

1 参数估计法A1。

1。

1 矩法。

对于n 年连序系列,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各统计参数: 均值∑==ni i X n X 11 (A1)均方差 ∑=--=ni i X X n S 12)(11或 ⎥⎦⎤⎢⎣⎡--=∑∑==n i n i i i X n X n S 1212)(111 (A2)变差系数XSC v =(A3)偏态系数3313)2)(1()(vni i s C X n n X X n C ---=∑=或 3313112132)2)(1()(23vn i ni i ni i ni i i sC X n n n X X X n X n C --+⋅-=∑∑∑∑==== (A4)式中 X i —-系列变量(i=1,…,n ); n —-系列项数。

对于不连序系列,其统计参数的计算与连序系列的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如果在迄今的N 年中已查明有a 个特大洪水(其中有l 个发生在n 年实测或插补系列中),假定(n-l)年系列的均值和均方差与除去特大洪水后的(N —a)年系列的相等,即l n a n l n a N S S X X ----==,,可推导出统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11∑∑+==--+=nl i i a j j X l n a N X N X (A5)⎥⎦⎤⎢⎣⎡---+--=∑∑++==n l i i a j jv X X l n a N X X N XC 1212)()(111 (A6)331313)2)(1()()(vn l i ia j j s C X N N X X l n a N X X N C --⎥⎦⎤⎢⎣⎡---+-=∑∑+== (A7) 式中 X j ——特大洪水变量(j=1,…,a );X i ——实测洪水变量(i=l +1,…,n )。

A1。

1。

2 概率权重矩法。

概率权重矩定义为⎰=10)(dF x xF M j j j=0,1,2,… (A8)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的三个统计参数不能用概率权重矩的显式表达。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6

工程水文学第四章-6
§4.7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 内容提要
瞬时单位线属于一种概念性模型,它是 1957 由 J.E.Nash推导出瞬时单位线的数学方程,用矩法确 定其中的参数,并提出时段转换等一整套方法。 1.瞬时单位线法的基本概念; 2.由瞬时单位线转换为时段单位线; 3.瞬时单位线参数n、K的计算。
t mQm n 1 (n 1) t m ,计 Q m ,计

2
t m n 1 K K t m ,计 n 1
式中,n’、K’为调整后的n、K值: Qm 、Qm,计分别为实测 的和还原的地面径流洪峰值 (m3/s);tm、tm,计分别为实测的 和还原的洪峰出现时间(h)。
u()1/dt)
u(0,t)
1.0
t(h)
瞬时单位线示意图
§4.7.1 瞬时单位线的基本概念
•J.E.Nash 设 想 流 域 的汇流作用可由串 联的n个相同的线 性水库的调蓄作用 来代替,如图所示。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 量过程是流域净雨 经过这些水库调蓄 后的出流。
§4.7.1 瞬时单位线的基本概念
§4.7.5 瞬时单位线转化为单位线的计算步骤
• ⑴计算流域出口的地面径流过程及流域的地面净雨过程 • ⑵用矩法计算参数n、K 由求出的地面径流过程和地面净雨过程,按( 4-58 ) ~ (4-61)计算它们的一阶及二阶原点矩,进而按(4-56) (4-57)按计算K、n。 • ⑶计算S曲线及时段单位线 将时间t除以K,得t/K。然后由n和t/K查S曲线表,得S(t); 将它错后Δt ,得S(t-Δt) ;将S(t)、S(t-Δt)相减,得无因次 时段单位线 u(Δt,t) ;根据式( 4-55 )可计算得 Δt 为时段间 隔的单位线。 • ⑷瞬时单位线的检验 利用矩法求得的参数 n 、 K 和时段单位线,对历史洪水 做还原计算,若还原的精度不能令人满意,则需要对n、K 进行调整,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001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001

1小时 38 0.32 3.5 0.948
6小时 67 0.4 3.5 0.948 0.05
24小时 102 0.42 3.5 0.948
说明:
1、本软件是根据《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瞬时单位线 法编制的,由于时间关系,本软件只针对湖北省7、10水文分 区和岩溶地区,其它分区待以后完善; 2、流 域形状改正系数按《湖北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的规定进行 计算,然后填入上表; 3、本软件 2 净雨时段选取1小时,适合于面积大于100KM 的流域面积洪水 计算; 4、50年一遇以下 的设计洪水或超过50年一遇但有溶岩地质和天坑的流域不考 虑非线性修改。
加权平均坡降J(‰)
天坑率f(%) 15.00%
7.07
24小时 102 0.42 3.5 0.948
数据输入正确 后按确定

表》中瞬时单位线 湖北省7、10水文分 2、流 图集》的规定进行 3、本软件 2 M 的流域面积洪水 4、50年一遇以下 和天坑的流域不考
洪峰流量 (m3/s)
2680.9
流域基本参数
项 目 名 称 流域面积F(KM2 ) 主河道长L(KM) 加权平均坡降J(‰) 咸丰小河水电站
452.3
51.7
7.07
暴雨参数
暴雨历时 均值 统计参数 CV CS/CV 流域形状改正系数 设计洪水频率(%)
流域所在水文分区 第七水文分区 第十水文分区 是否考虑岩溶 考虑岩溶 不考虑岩溶 是否进行非线性修改 不进行非线性修改 进行非线性修改
6710203204042353509480948707暴雨参数24小时统计参数380948流域形状改正系数流域基本参数设计洪水频率暴雨历时1小时6小时流域所在水文分区第七水文分区第十水文分区是否进行非线性修改不进行非线性修改进行非线性修改是否考虑岩溶考虑岩溶不考虑岩溶中瞬时单位线湖北省710水文分2流图集的规定进行3本软件m2的流域面积洪水450年一遇以下和天坑的流域不考35均坡降j1020427074小时0948天坑率f1500数据输入正确后按确定26809洪峰流量m3s

瞬时单位线推求流域设计洪水

瞬时单位线推求流域设计洪水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那岳河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部,是八尺江右岸支流,发源于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团甘村,蜿蜒西北流,经良庆区大塘镇和邕宁区新江镇,最后沿着良庆区和邕宁区边界,于邕宁区蒲庙镇那岳村西北汇入八尺江。

干流长56.1km L =,平均比降 6.91J =‰,流域面积2793.19km F =。

现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推求那岳河百年一遇洪水。

(一) 设计暴雨计算1. 根据设计地点先从1、6、24小时H 、v C 等值线图查出相应历时的H 、vC 值(156H =,v10.34C =;693H =,v60.42C =;24115H =,v240.48C =),然后查模比系数p K 表计算各历时百年一遇暴雨(取s v 3.5C C =),具体计算见表1。

表1 暴雨频率计算表2. 时段t ∆选用1小时。

因流域超过100km ²,同时流域常有暴雨中心出现,故进行面雨量计算。

根据工程地点查设计暴雨时~面~深分区图,属第二区,再查~~T F α关系表第二区1%P 的1小时、6小时、24小时α值,并经内插得168.2%α=,677.0%α=,2488.8%α=,列于表2第(3)行。

1、6、24小时点雨量乘以相应时段的α值,即可得到1、6、24小时面雨量,计算结果见表2第(4)行。

表2 那岳河百年一遇小时时段净雨计算表3. 根据1、6、24小时面雨量计算暴雨指数n 值:126791 1.285lg1 1.285lg0.57171p p p H n H =+=+= 63241711 1.661lg1 1.661lg0.67271p p pH n H =+=+= 由n 值按暴雨公式计算2~5及7~23小时面雨量,列于表2中第(4)行。

当16t <<小时:211pn tp p H H t-=,当624t <<小时:312424pn tp p t H H -⎛⎫= ⎪⎝⎭。

瞬时单位线推求流域设计洪水

瞬时单位线推求流域设计洪水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那岳河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部,是八尺江右岸支流,发源于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团甘村,蜿蜒西北流,经良庆区大塘镇和邕宁区新江镇,最后沿着良庆区和邕宁区边界,于邕宁区蒲庙镇那岳村西北汇入八尺江。

干流长1=56.1km,平均比降J=6.91%o,流域面积F=793.19kn√。

现采用瞬时单位线法推求那岳河百年一遇洪水。

(一)设计暴雨计算1 .根据设计地点先从1、6、24小时万、C V等值线图查出相应历时的百、C v 值(万∣=56,C v1=0.34;瓦=93,C v6=0.42;H24=115,C v24=0.48),然后查模比系数KP表计算各历时百年一遇暴雨(取G=3∙5Q),具体计算见表1。

2 .时段加选用1小时。

因流域超过IOOkm2,同时流域常有暴雨中心出现,故进行面雨量计算。

根据工程地点查设计暴雨时~面~深分区图,属第二区,再查丁〜产关系表第二区4%的1小时、6小时、24小时α值,并经内插得%=68.2%,4=77.0%,a24=88.8%,列于表2第(3)行。

1、6、24小时点雨量乘以相应时段的α值,即可得到1、6、24小时面雨量,计算结果见表2第(4)行。

那岳河百年一遇小时时段净雨计算表3 .根据1、6、24小时面雨量计算暴雨指数〃值:-^=1+1.2851g-=0.57% 171-^-=1+1.6611g-=0.67% 271由n值按暴雨公式计算2~5及7~23小时面雨量,列于表2中第(4)行。

当Ivz<6小时:Hp=H1Pt2/,,当6v∕v24小时:HW=H24«五J 。

式中,Hji=1、24)为第i时段的面雨量,H tp(t=2-5J-23)为利用已知两个时间段的面雨量推求其他时段的面雨量。

4 .计算每小时的时段雨量,即相邻两时段的面雨量差,结果见表2第(5)5 .根据工程地点查雨型分区图,得工程地点属四(一)区,再查广西分区综合24小时雨型表,得到八尺江流域24h雨型分布,列于表2第(6)行。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线。
图8-23 瞬时单位线的S曲线及时段单元过程线
(a)S曲线 (b)时段单元过程线u(Δt,,t)
如图(8-23)(a),如果把以t=0为始点的S曲线S(t)错后一 个时段Δt向右平移,就可得到始点为t=1Δt的另一条S曲线S(tΔt),这两条S曲线间纵坐标的差值为
u(t, t) S(t) S(t t) (8-40)
它代表Δt内流域上以净雨强度iQ=1落下的水量 t i(Q =Δt×1) 在出口形成的流量过程线,称时段单元过程线。
我们要推求的时段单位线,是Δt内流域上降净雨10mm的水 量(10×F)在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q(Δt,t),于是由倍 比假定:
q(t, t) 10F u(t, t) t 1
可得由瞬时单位线推求时段单位线的公式为:
§8-7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主要内容:瞬时单位线的基本概念、瞬时单位线如何转换为时段单位线、以及 如何由实测资料确定瞬时单位线参数n、K等]
一、瞬时单位线(纳希瞬时单位线)的基本概念
1.含义:瞬时单位线,就是在瞬时(无限小的时段内)、流域上降一个单位的
地面净雨(水量)在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is
求得K值。但必须注意,当 加而增加。
超K过某mn一1 临(界4-值36后),m1即趋于稳定,不再随的增
is
K
M
(2) Q
M
(1) Q
M
(2) Rs
M
(1) Rs
(M
(1) Q
M
(1) Rs
)
n
M
(1) Q
M
(1) Rs
K
(8-43) (8-44)
式中
M
(1) Q

§4.7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工程水文学课件

§4.7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工程水文学课件

§4.7 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 学习要求 了解瞬时单位线的概念,掌握用瞬时单位线推
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的方法。
§4.7.1 瞬时单位线的基本概念
• 瞬时单位线 流域上分布均匀,历时趋于无穷小,强度趋于
无穷大,总量为一个单位的地面净雨在流域出口 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4.7.1 瞬时单位线的基本概念
利用矩法求得的参数n、K和时段单位线,对历史洪水 做还原计算,若还原的精度不能令人满意,则需要对n、K 进行调整,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4.7.4 瞬时单位线参数计算步骤
• 由上面计算出的K、n值还需代回原来的资料作还原验证, 若还原的精度不能令人满意,则需对K、n作适当调整,直 至满意为止。可用下式估计要调整的n、K值。
n
1
(n
1)
t
tmQm m,计Q m,计
2
K t m n 1 K t m,计 n 1
式中,n’、K’为调整后的n、K值: Qm 、Qm,计分别为实测 的和还原的地面径流洪峰值(m3/s);tm、tm,计分别为实测的 和还原的洪峰出现时间(h)。
其中:
M
1
h
hi t i hi
M
2
h
hi ti 2
hi
M
1
Q
Qimi t Qi
M
2
Q
Qi mi2 t 2
Qi
式中,
t i mi 1/ 2t, mi 1,2,, n 1
§4.7.3 参数n、K的确定方法
矩值计算示意图
§4.7.4 瞬时单位线参数计算步骤
• 瞬时单位线参数计算步骤 ⑴选取流域上分布均匀,强度大的暴雨形成的单 峰洪水过程线作为分析的对象。 ⑵计算本次暴雨产生的净雨量和相应的地面径流 量,二者应相等。 ⑶计算净雨过程和地面径流过程的一阶和二阶原 点矩,并推算n、K 。

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的异同

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的异同

1、推理公式法:①洪峰流量(集雨面积小于2km 2) 洪峰流量按下式计算:Q s =式中:Q s —洪峰流量;K —径流系数,取;I —最大1h 降雨强度(mm/h ),查《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计算得5年一遇最大1h 降雨强度;11H K I P •=F —集水面积(km 2),根据地形图及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

②排水沟设计流量过水能力按明渠恒定均匀流计算:式中:A —过水断面面积(m 2);C —谢才系数 ;R —水力半径(R=A/X );n —糙率,取n =;X —湿周;i —渠道纵坡,取%。

③洪水计算(集雨面积小于300km 2) 推理公式法基本公式:Q =ψ(S /τn )F = ψi F式中:Q —设计最大洪峰流量,m 3/s ; ψ—洪峰径流系数;i —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S/t n ;S —暴雨雨力,即最大1h 暴雨量,mm/小时; τ—流域汇流时间,小时; n —暴雨公式指数; F —流域面积,km 2。

①确定设计流域的集雨面积F ,河道长度L 以及河道比降J ; ②由流域特征系数θ计算汇流参数m 值;流域特征系数:4131F J L•=θ (3-1)当θ=1~30时,204.040.0m θ•= (3-2) 当θ=30~300时,636.0092.0m θ•= (3-3) ③设计点暴雨:由暴雨等值线图确定设计流域的暴雨特征值:6/1H 、1H 、6H 、24H 及其相应的Cv 、Cs ,并根据Cs=由皮尔逊Ⅲ型频率表查出设计频率的K p 值,算出H p ;p K H H p •= (3-4)④设计面暴雨:根据流域重心位置查得流域暴雨折减系数,并对暴雨折减系数进行修正;660.94a a =修正 (3-5) 242496.0a a =修正 (3-6)⑤计算各时段暴雨公式指数n 1、n 2、n 3以及设计频率的暴雨雨力S ;当历时t=6~24小时范围内时:⎪⎪⎭⎫⎝⎛•+=ppH H 2463lg 661.11n (3-7) 124324-•=n P P H S (3-8)当历时t=1~6小时范围内时:⎪⎪⎭⎫⎝⎛•+=p pH H 612lg 285.11n (3-9) 1626-•=n P P H S (3-10)当历时t=1/6~1小时范围内时:⎪⎪⎭⎫⎝⎛•+=ppH H 16/11lg 285.11n (3-11) 16/11)61(-•=n P P H S (3-12)⑥假定用n 3作初试计算(如属面积很小的设计流域,亦可先用n 1作试算),算出当ψ=1的流域汇流时间t 0;当ψ=1时的流域汇流时间:nS m -⎪⎪⎪⎪⎭⎫⎝⎛•=44410383.0t θ (3-13)⑦算出产流参数μ值,计算洪峰径流系数ψ值;当Cv=、Cs=、K p =时,19.0p 4.8-••=F K μ (3-14)n S0t 1.1-1μψ•= (3-15)⑧计算设计流域汇流时间t ,如果t 不是介于6~24小时,则应改用n 2或n 1并改算出相应的S ,然后从⑥起重新计算;流域汇流时间:nt --•=410t ψ(3-16)⑨用推理公式计算出设计最大流量;推理公式的基本关系式:F SQ •••=n t278.0ψ (3-17) ⑩校核:由第⑨步的最大设计流量反求m '值与由第②步确定的m 值是否十分接近。

短期洪水预报单位线推求实例分析

短期洪水预报单位线推求实例分析

短期洪水预报单位线推求实例分析作为方便实用的短期洪水预报方法之一,流域汇流单位线始终是目前常用洪水预报方法,该方法因以历史洪水规律分析为基础,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实际工作中因不同流域的资料条件和预报手段限制,推求单位线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同一场洪水过程,因单位线推求方法不同,其用来预报的洪水精度也相差较大。

文章根据实例流域同一场洪水数据,采用经验推求法、规划求解法和瞬时单位线法分别对各方法所求出的单位线进行了使用效果分析,对预报精度差异原因和推求方法的具体选用作了简要论述。

标签:洪水预报;降雨径流;流域汇流;单位过程线;经验法;规划求解1 降雨~径流型洪水和预报方法介绍降雨~径流型洪水是指中小流域上,某一河道径流控制站上游干流无水文站或相距较远,两站区间径流因降雨可以产生较大洪水,其洪水预报已知因素主要以降雨为主。

预报目的是根据已知降雨过程数据计算出未来洪水过程,具体步骤分产流和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主要是确定降雨经蒸发、下渗、截留后能够有多少雨量成为径流;汇流计算指成为径流的有效降雨在断面的径流过程如何,即径流历时和洪峰流量。

产流计算一般用由历史洪水点据分析出的降雨径流相关图来完成,即确定有效降雨量,一般用历史洪水中一次洪水的径流深来表示。

根据相关图查出的有效降雨如何推出该降雨量在流域断面会形成何种径流过程,需用单位洪水过程线完成。

2 流域汇流单位线介绍流域汇流单位线指一定量级净雨(扣除损失的某一单位降雨)在断面形成的径流过程,根据流域历史实测雨洪过程反推求得。

单位线包括峰值、洪峰滞时(指降雨历时中间点至洪峰的时距)、径流过程总历时。

我国单位净雨深取10mm,时段可取3、6、12、24h等,取决于降雨时段。

根据单位线可以用实际净雨与单位净雨的倍比关系来计算径流过程。

3 流域汇流单位线推求方法介绍单位线的推求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列表计算法、图解法、试错法、瞬时单位线法和计算机优化求解法。

列表计算法、图解法因计算模式比较固定,受实际降雨和洪水分割误差的影响,有时难以求出对应单位降雨的径流过程。

《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说明(增强版)

《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说明(增强版)

H t面 = α t ⋅ H t点
(1-4)
式(1-4)中αt ,从《图集》或附表(8)中《湖北省暴雨面深系
数表》查得。需作流域形状改正的应乘以改正系数α F ,即:
H t面 = α t ⋅α F ⋅ H t点
(1-5)
式中 t 为设计暴雨历时, Ht点 为设计点雨量,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时面深系数应作流域形状改正:
设计流域的面雨量减去初损 I0 即为该设计频率的径流深。 I0 = 0.25Im ( Im 在全省各地差别不大,设计条件下 Im =90mm) 将 Im =90 代入上式,则 I0 = 0.25× 90mm = 22.5mm 先选定设计毛雨量历时,将时段毛雨量按选用的雨型进行排列,
例如毛雨历时选用 24 小时则从第一时段开始顺次扣除 22.5mm,其余
(1-9)
或 H t面 = H 6面 ⋅ 6n2 −1 ⋅ t1−n2
(1-10)
(1-6)式中 t 以分钟计,其它各式 t 以小时计,以上各式中 n0 , n1,
n2 分别为 10-60 分钟,1-6 小时,6-24 小时的设计面暴雨递减指数,
可分别由相应的面雨量反算求得。
n0 = 1 + 0.558Lnβ0 n1 = 1 + 0.558Lnβ1 n2 = 1 + 0.721Lnβ 2
(1-24)
某些流域 n 值较大,例如解家河、皮家集、武镇以及某些 j <4‰
的流域可参考下式计算 n :
n = 0.529F 0.25 ⋅ j 0.82
(1-25)
溶岩地区,流域内天坑面积超过 10%时:
m1 = 0.76F 0.33 ⋅ L0.11 ⋅ j −0.07 ⋅ f −0.12 f = 1 − 天坑率 = 1 − F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