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远古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
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详细内容如下:1. 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炎帝的农耕文明黄帝的发明创造2. 尧、舜、禹的治水故事尧的德政舜的孝行禹的治水成就二、教学目标1. 了解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2. 掌握尧、舜、禹的治水功绩,体会他们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功绩。
难点:理解炎帝、黄帝传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体会尧、舜、禹的德政与治水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炎帝与黄帝的传说a. 炎帝的农耕文明b. 黄帝的发明创造(2)尧、舜、禹的治水故事a. 尧的德政b. 舜的孝行c. 禹的治水成就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解读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炎帝与黄帝炎帝:农耕文明黄帝:发明创造2. 尧、舜、禹尧:德政舜:孝行禹:治水成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尧、舜、禹的治水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2. 答案:(1)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农耕,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
黄帝:传说中,黄帝发明了宫室、车船、兵器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尧:以德治水,注重民生。
舜:以孝治水,关爱百姓。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洪水,为人民造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功绩,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远古传说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主要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本课程着眼于古代人类对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原始信仰和文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会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学生将学习古代人类对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理解。
他们将会了解这些故事是如何传承并成为传统的,以及他们如何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们将学会分析这些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学生将了解古代文明中的一些基本信仰。
学生将会了解人类早期的祭祀、尊崇特定的神明以及天地自然的神秘力量等信仰,学习如何理解这些信仰对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最后,学生将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特点。
他们将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生也将会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使我们的没有我们可能无法理解现代社会和世界的文化语境。
因此,本课程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类神话和传说作为学习材料,比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让学生了解神话是如何起源的,然后学习这些故事是如何成为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的。
除此之外,学生们也将了解到一些古代的基本信仰——如尊重祖先、崇敬自然等等。
这些信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本课程中,学生们要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特点,例如尊重历史古迹、懂得仁义和平、注重家庭和社会团结等等。
总之,在本课程中,我们希望学生将能够通过理解神话和传说,以及古代文化中的基本信仰和文明特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这个过程中了解人类的起源,以及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历程,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为今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奠定基础。
七年级远古传说知识点
七年级远古传说知识点远古传说是人类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现代的考古学和文化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远古传说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习一些与远古传说相关的知识点。
1. 什么是远古传说?远古传说是一种口头传统,通常讲述与人类起源和文化有关的故事。
这些传说往往包含象征性和神话性的元素,对古代社会的文化、宗教、价值观和传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远古传说与人类起源远古传说给我们提供了对人类起源的不同解释。
有些传说中说人类起源于神以及其他的神话元素。
另外一些传说则根据人类的生活经验走向,比如如何在野外寻找食物、如何建立社区等,从而诠释人类的起源。
3. 不同文化的远古传说不同文化的远古传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不同的区域,远古传说可以是不同的版本,传说的角色和主题也有所不同。
例如,北欧传说包含了许多关于诸神和世界的故事,而阿波罗尼亚人则讲述了与远古传说相关的迷信和仪式。
4. 远古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尽管远古传说经常被视为与现代社会无关,但实际上,现代社会受到了远古文化的影响。
远古传说中的一些主题和价值观影响了当代文化的形成,这些影响可以在文学、艺术、电影和其他领域中找到。
5. 怎样学习远古传说?学习远古传说的最好方法是阅读各种不同的版本、比较和分析不同文化的远古传说。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远古传说并从中受益。
此外,应该学会从远古传说中获取信息,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习俗和传统,进一步地丰富我们的视野。
总之,远古传说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要了解远古传说的基本概念、人类起源和古代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远古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学习远古传说的方法。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思维。
从远古传说看原始的历史意识
从远古传说看原始历史意识人文传媒学院历史系11级1班邓伟平15110127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等原始社会的各阶段。
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历史主要依靠口耳相传,辅以结绳刻木。
当文字发展到比较成熟、书写工具比较方便时,才断断续续的被记载下来。
虽然包含着先人们的一些加工,但确实也有着人们无法凭虚描绘的一些原始情况。
远古传说是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历史意识的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类起源和自己祖先、氏族由来的传说;关于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在生产中取得成功的故事;关于原始氏族、部落间战争的故事。
传说中的人物都被神化;传说中的英雄都是不脱离生产和为公谋利的人物;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同时对自然产生一种迷信或崇拜。
从远古的传说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原始的历史意识:(1)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产生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
两种思想经常搅混在一起,从整体上看还是倾向于自然崇拜。
在社会生产力和思想水平都非常低下的原始社会,一方面,人们确实通过与自然的斗争,依靠自己的力量得到了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在险恶的自然面前,人们往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这样,远古的传说和神话往往就会杂糅在一起。
比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黄帝战蚩尤的远古传说都是这样的。
他们把幻想的神力赋予成绩卓著的个人,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思想都相适应的。
人们对自然神的迷信,产生了原始的宗教思想,是后代唯心主义“天人观”的原始基础。
同时传说中的“人能胜天”的思想,对后代无神论的萌芽,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2)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看其能否献身公共利益。
远古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不是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君王,而是过着平民生活的劳动者:如神农氏“身亲耕,妻亲绩”,“尝百草之滋味、水泉甘苦”。
禹:“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优质教案范文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远古时期的主要传说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
学生能够理解这些传说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学生对远古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认识。
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传说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利用口头和书面方式复述传说故事,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通过传说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勇敢、智慧等价值观。
鼓励学生形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传说故事的情节和文化内涵。
远古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介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传说故事,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如何激发学生对远古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远古传说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动画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传说故事。
故事讲解详细介绍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传说故事,注意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
分析故事中的文化元素,如神话的象征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文化探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远古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如石器时代、氏族社会等。
引导学生思考传说故事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解传说背后的文化价值。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传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上台复述故事,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总结提升总结本课所学的传说故事和文化知识,强调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故事讲解法: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传说故事。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复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5篇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5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
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自主预习】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
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中国史学史
第一章中国史学的起源和发生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一、史·历史·史学1.何谓之“史”?(1)《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正也”;(2)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史,记事者也,象手执简形”;(3)“史”的原意就是指掌握文献记载的一种官职。
2.历史是指一是指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是指历史的记载。
3.史学是指一门学问,一门以人类客观的活的历史为对象,利用各种史料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规律的科学。
二、远古的传说1.阅读以下内容,思考远古传说具有哪些史料价值?2.从远古传说看人类原始的意识:(1)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上,产生了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另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2)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其是否献身公共利益;(3)重视生产斗争知识。
远古传说居住情况:“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暮栖木上”饮食情况:“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生产工具:《易·系辞》记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婚姻状况:“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人类征服自然的状况: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三、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2.历法的产生;3.史学意识的产生四、史学产生的年代我国的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产生的内在因素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其统治服务。
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第二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其职掌1.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诵,舜时有伯夷,夏有终古。
2.商的史官:甲骨文作“作册”、“史”、“尹”、“太史”、“内史” 。
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和分工1.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2.从夏商周看史官的任务:一是关于人事方面,一是关于天道(宗教迷信)方面。
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1.《周礼》中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称:其中“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即治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奠世系,辨昭穆”;“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八枋:爵、禄、废、置、杀、生、予、夺)“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之冢宰” 。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远古的传说》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展开,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历史故事有着较大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古代历史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教材和教师的引导,逐步建立起对历史的认识。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掌握他们的事迹和贡献,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故事音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传说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哪些古代传说?这些传说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掌握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这些英雄人物对中国历史的意义,以及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
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黄帝和炎帝的传说、尧舜禹的传说、大禹治水、禅让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远古传说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传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远古传说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和炎帝的传说、尧舜禹的传说、大禹治水、禅让制。
难点:理解并掌握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培养学生对远古传说的正确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黄帝和炎帝的传说,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传说:介绍黄帝和炎帝的贡献,如炎帝教民耕种、尝百草,黄帝发明舟车、定音律等。
(2)尧舜禹的传说:讲解尧舜禹的治理成就,如尧的仁政、舜的孝顺、禹的治水。
(3)大禹治水: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民治水的故事,强调其勤奋、担当的品质。
(4)禅让制:解释禅让制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古代帝王更迭的方式。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黄帝、炎帝、尧、舜、禹等角色,讨论如何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大禹治水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远古传说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和炎帝传说尧舜禹传说大禹治水禅让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黄帝和炎帝的传说。
(2)谈谈你对大禹治水的认识。
2. 答案:(1)黄帝和炎帝的传说:黄帝发明舟车、定音律等;炎帝教民耕种、尝百草。
(2)大禹治水:大禹一心为民,三过家门而不入,勤奋担当,为我国古代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包括:1. 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2. 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事迹:黄帝、炎帝、尧、舜、禹等;3. 远古传说中的重大事件: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4. 远古传说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认识到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 让学生掌握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分析远古传说中的历史意义;2. 教学重点:掌握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引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2. 讲解:详细讲解神话传说的定义、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远古传说中的历史意义;3. 分析:分析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4. 例题讲解:以“黄帝战蚩尤”为例,讲解传说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意义;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其他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及其事迹,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内容:神话传说的定义、作用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及重大事件中华文明的起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神话传说的定义及作用;(2)列举三个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3)谈谈你对远古传说与中华文明关系的认识。
答案:(1)神话传说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想象和解释,具有很高的文学、历史价值;(2)如: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战蚩尤、发明舟车等;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教民耕种、尝百草等;尧,贤明的君主,设立四岳、禅让等;(3)远古传说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传说的流传与历史编纂的诞生
远古传说的流传与历史编纂的诞生一、口耳相传的时期语言的出现比文字早,口述的传说也就比记录下来的历史更早。
如果我们可以把传说也看作是一种口述史,那么传说与史学之间关系演变的轨迹就更加清晰了。
对于这个问题,瞿林东先生就曾发表过的意见:“远古的传说,是否可以看作是文字发明以前,先民口耳相传的原始的‘口述史’,是先民原始历史意识的反映。
当文字被发明出来后,这种原始的‘口述史’被人们整理、记述下来,并写入诗歌和官文书之中,于是前者成了半是诗歌、半是历史的作品,后人谓之‘史诗’,如《诗经》中的雅、颂;而后者则成了半是历史、半是现实的作品,如《尚书》中的有关篇章。
”①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远古历史传说是我国最早的口述史。
迄今为止的各种历史保存方式中,有口述、考古、文字记载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口述史存在的时间最长。
口述史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而又与文字记载的史籍同时存在,口述史还对史籍起着补充作用。
这就是现代人们所说的口头史学、口碑史学或口述史学。
口述历史知识的传播者与听众是直接交流的,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
传授者通过自己的理解把知识口头传授给听众,听众同时就将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由于语言这种传播的媒介并不像后来的有文记载的史籍那样稳定,所以传播者使用的“话语”在形式上会有所不同,表达的知识也被赋予了很多的时代特点。
“先民们在保存和传播古史传说的过程中,往往对其加以修改,并对那些历经久远、难以理解的传说,按照他们的理解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符合他们意愿的推演和附会。
”。
由于传播者并不能解释关于创世起源和自然灾害的原因,所以他们不得不加入神灵的因素。
有时为了教育氏族成员,还要加入一些简单的哲理和关于道德的教训。
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口述史被代代相传并一次一次的添枝加叶,就变成了后人口中的传说。
当时,口述这些知识的主要靠氏族中的年长者。
其中有一些擅长这种工作,他们记忆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热心传诵祖先的光辉业绩。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1)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传说》,主要讲述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故事,分析这两位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炎帝的传说:农耕文明的起源,炎帝与黄帝的战争。
2. 黄帝的传说:黄帝的成就,包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认识到他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传说故事中提取有效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难点:分析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炎帝和黄帝的画像,引发学生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分析他们的成就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炎帝和黄帝,进行情景剧表演,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炎帝和黄帝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从传说故事中提取有效信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检测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远古传说》2. 内容:炎帝传说:农耕文明、战争黄帝传说:宫室、衣裳、挖井、舟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
(2)分析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 答案:(1)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农耕,发明医药,与黄帝发生战争。
黄帝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
(2)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反映了古代文明的起源,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章《远古时期》的第二节《远古的传说》。
内容主要包括: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以及这些传说中反映出的远古社会风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掌握尧、舜、禹的治水传说,理解远古的传说对后世的影响。
2. 通过分析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
难点:理解远古传说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传说,分析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黄帝、炎帝等角色,讲述他们的传说故事,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感。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远古传说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简答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远古传说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远古的传说》2. 内容: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治水传说远古传说对后世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以及尧、舜、禹的治水传说。
2. 答案:见课本P8P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远古传说的兴趣较为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判断。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搜集其他与远古传说相关的资料,了解我国其他时期的传说故事,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6.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1. 故事背景:详细介绍黄帝、炎帝时期的社会环境,以及尧、舜、禹治水的地理背景。
从远古传说看原始历史意识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作业15110230 11级历史师范二班雷晓凡从远古传说看原始历史意识想要了解和探究上古时期的历史面貌,我们有两条可靠的途径可供选择,一是依靠科考出土的文物遗址,可谓少之又少。
二是蔚为大观却破碎零落的神话传说,我们在此文中只把精力聚焦在后者,浅略分析探讨一番远古传说和历史间微妙的联系。
读者贤明,自有心论。
将“神话传说”一同置于案前来窥探远古历史其实略显偏颇,我们知道,神话所叙述的是神或者半神的人及其所行之事。
而传说主要的叙述对象则是人,是古代先辈的祖先或者古代英雄等及其所行之事。
所以我们决不可马虎大意,将两者混为一谈,闹出笑话。
前面提到过,中国远古的神话传说最大的特点之一即是多而散。
相比其他古代文明,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都是自成体系,无论神灵仙人,还是英雄人物,都有其谱系可追溯查寻。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也有个大致的关系网,但前后总是不那么系统那么连贯,常令人在阅读听闻时感到突兀。
例如女娲为了造人类忙前忙后好不辛苦,人类出现后却“惨遭”雪藏,而人类遭到劫难,她老人家又挺身而出,待灾祸平息又功成身退,不知下落。
想要从这些纷乱的传说神话中得到些什么历史意识实属不易,前辈论述精辟完备,我不敢望其项背,但在下读史品史过程之中,发觉世界各民族童年时期的神话传说不约而同地吐露了同一个已经湮没于历史长河的真相。
我们暂且把目光转移到遥远的西亚,看看这里的远古神话传说对我们研究远古历史能否带来什么启迪。
西亚是人类文明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考古人员在尼尼微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最有代表性的是一部在19世纪出土的名为《吉尔伽美什》史诗。
这部史诗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学的典型代表,是两河流域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史诗。
它分别刻在12块泥板上面,总共有3500多行,详细讲述了超级英雄的故事,他们在文明与野蛮之间冒险和撕杀,挑战痛苦和死亡,同时又成为他们文化价值的最好示范。
《吉尔伽美什》故事迂回曲折,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这一自然规律的愿望,也表现了人们敢于跟神和命运抗争的悲剧色彩。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历史《远古的传说》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
川教版初一历史教学反思:《远古的传说》教学反思
《远古的传说》是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中的第3课。
这一主题是中国历史的开篇,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和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主要是通过近代以来的考古成就来窥见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
而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印证原始农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关于这一课,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新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组织教学。
从上课的效果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和我过去上的课比较而言较为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一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形式和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这一点,印证于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
就本课而言,“情”主要凝结于“中国情”和“民族情”。
通过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祖先的传说,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同根同族同源。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远古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
一、远古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
1、远古历史与传说——口耳相传和刻木结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大约一百七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东方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创造着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
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它各古老民族一样,都首先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等原始社会的各阶段。
首先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是与猿类揖别的古人类,它们依次是云南元谋人(图片云南元谋人化石)→陕西蓝田人(图片蓝田人化石)→北京人(图片北京猿人复原图)等直立人→广东马坝人(图片马坝人遗址)→陕西大荔人(图片大荔人头骨)→山西丁村人等早期智人→广西柳江人(图片柳江人化石)→北京山顶洞人(图片山顶洞人头盖骨)→四川资阳人等晚期智人,时间从170万年前到7000年前。
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国进入新(磨制)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遗址目前已经发现了近万处,著名的有河南仰韶文化、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等,相继出现在距今7000—4300年之间。
原始社会后期产生了禅让制。
大禹死后,夏启破坏禅让制,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继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朗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
从此,原始公有社会结束,私有制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开始。
但无文献记载,只有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可以佐证夏朝文明(图片二里头柄形玉饰、二里头绿松石项链、二里头铜爵、二里头兽面铜牌饰、二里头文化遗址1、二里头文化遗址2、二里头文化遗址3)。
现在看到的夏及夏以前的文字材料,那是后代根据传闻记载下来的。
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的历史仅仅是依靠口耳相传。
为了帮助记忆,这种传述方式往往辅以结绳刻木的手段。
结绳如何记事呢?“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周易正义》引郑注)我国有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的记事方法表明,这种结绳刻木的手段主要依靠的还是口说。
例如佧佤族记事,以木刻刻迹深浅,表示事件的大小轻重,事实本身则需老人指示讲述,口耳相传,延续下去。
虽然,根据现在的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文字符号,但它们对于史事的流传,最初也不过取代了刻痕和绳结;脑记口说仍应是史事流传的主要方法。
可以认为,这是人类史前社会的一般情况。
利用以上方式流传下来的事迹,在文字发展到比较成熟、书写工具比较方便时,才断续地被记载下来。
在古籍中零星地保存着这类材料。
其中一些明显地经过后人加工,但确也包
含着阶级社会的人无法凭虚描绘的一些原始的内容。
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些基本状况,依靠传说经后世记述得以保存下来。
有的书籍记述了先民最初的居处情况,说“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暮栖木上”(《庄子·盗跖zhi篇》)。
《礼记·礼运》、《韩非子·五蠹du》等篇,记有关于先民从茹毛饮血到取火为用的传说。
还有转述先民生产工具和手段的材料。
如《易·系辞》记伏羲氏时代“作结绳而为网罟gu,以佃以渔”;神农氏时代“斫木为耜si,楺木为耒lei”。
有的传闻涉及到社会制度问题,如:《吕氏春秋”恃君览》称“太古尝无君矣”,《商君书·画策》谓神农氏之世“刑政不用甲兵,甲兵不起而王”;《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人们共同生活,和睦相处,“无有相害之心”。
有的传说涉及婚姻关系,如说:“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商君书·开塞》);“无亲戚夫妻男女之别,上下长幼之道”(《吕氏春秋·恃君览》)。
另外,还有关于古代各部族分布及其流裔、军事民主制度及其瓦解过程等内容的传述。
这些记述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传闻为依据,是不可能凭想象虚构出来的。
2、原始的历史意识
从远古的传说中可以看出一些原始的历史意识。
(1)征服自然和迷信自然相互搅混的天人关系。
在对待自然和人类自身关系方面,有两种思想:一种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它们经常搅混在一起,从整体上又显示出崇拜自然神的倾向。
在社会生产力和思想水平都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里,一方面先民们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依靠自己的力量的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维持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在险恶的自然面前,有时候又不得不退却,不得不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这样,远古的传说,就往往和神话杂揉在一起。
或一开始人的作为就具有神的力量,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羿射九日、黄帝战蚩尤等传说都是这样。
或有作为的人最终还是归位于神,如治理汾水和洮tao水的台骀tai,成了汾水之神(《左传》昭公元年),发明筑堤防水的共工氏领袖后土,成了社神,善种庄稼的烈山氏的柱和周的始祖弃,成了农神(《国语·鲁语上》,《诗经·大雅·生民》)。
这种把幻想的神力赋予成绩卓著的个人,或者反过来,把实际上凭人力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神,都是和当时极低的生产力和思维水平相适应的。
对自然神的迷信,是原始的宗教思想。
在阶级社会产生以后,经过奴隶主阶级的改造,使它成了奴役被压迫者的精神锁链。
它是后代唯心主义“天人观”的原始基础。
同时,传说中表现出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的信念,对后代的无神论的萌芽,也发生过一定影响。
(2)敬重为民谋利、天下为公的英雄。
远古的传说,重视为公众谋利益的英维;他们
不是凌驾于普通老百姓之上的君王,而是过着一般生活的劳动者。
教民播种五谷的神农氏,“身亲耕,妻亲绩”,为“令民之所辟就”,亲自“尝百草之滋味、水泉甘苦”,“—日而遇七十毒”而不辞(《稚南子·修务训》)。
平水土定九州的禹,“躬耕”(《论活·宪问》),“身执耒臿cha,以为民先,股无完胈(ba,毛),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也”(《韩非子·五蠹篇》)。
尧的生活是“茅茨不剪!采椽chuan不斫,粝li粢zi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ni裘,夏日葛衣”(同上)。
这些都是“天下为私”以前的英雄人物的素描。
这种英雄的广为传扬,说明在先民们的历史意识中,是把献身公众利益和不脱离大众生活作为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的。
(3)重视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
远古的传说,重视生产斗争知识。
被颂扬的英雄的业绩,大多数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
治服洪水、改造环境、创制器物、开辟新的生产活动领域,是传说中的主要内容。
《世本·作篇》等古籍记载了不少器物的创造者,有的还涉及到创制时的思维方法,如“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有的还传下了生产过程,如“伯余之初作衣也,朗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
治水方法改进过程的传述尤显出先民们积累知识的意向。
先是共工氏“堕高堙yin庳bi”筑堤防水,遭到失败;禹则在共工氏后裔四岳的协助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国语·周语下》),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类传说,反映了先民们关心人类社会基本活动的意念。
远古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透露了一些原始的历史意识,是历史记述赖以发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