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三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 语·为政》)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进取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二三
二、孔子的主要贡献 1.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 新与旧的矛盾,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 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深度点拨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私 有土地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士”阶层兴起。
问题1
问题2
问题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 2 响有哪些?
(1)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最宝贵的遗产, 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一二三
三、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它们既奠 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的核心内容。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他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 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 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课程标准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学习要点 (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 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了解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 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二三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来成为儒士,以 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知识补充 “儒”在古代指以教书襄礼等为职业的人。在西周以 前,“儒”是官府的官员,地位崇高,他们掌管教化,通习礼乐道艺。 3.孔子30岁时,把后人尊为“六经”的《诗》《书》《礼》《乐》 《易》《春秋》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 4.孔子50多岁时出任中都宰,后来官至司寇,但从政生涯如昙花一 现。此后,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5.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 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
问题1
问题2
问题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仁”是其思想的核心。如 1 何理解孔子“仁”的思想?
(1)“仁”是春秋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思潮。“仁”的产生,是社会关 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了各种具 体的以宗法道德为主的行为规范,在理论上已具备综合性的特点, 是高于各具体道德规范的一般伦理原则。
一二三
②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就 是爱人,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孔子希望恰 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让仁有 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
③中庸:为协调好礼和仁的关系,孔子提出了中庸思想。认为孤 立的、单一的因素不能构成完善的事物,只有多种因素,特别是对 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
一二三
应该怎样认识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不讲原则吗? 提示:“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避免偏
激,选择正确的道路。这种思想不是不讲原则,它体现的是端庄沉 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坚定信念。
一二三
2.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开创私学,从贵族子弟到清贫寒士,不分贫富贵贱,都 平等地师从孔子。 (2)教育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和“政事”及治国的本领。 (4)教育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 3.其他贡献 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 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问题1
问Hale Waihona Puke 2【例题1】 孔子的道德观和伦理观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 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仁者,爱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人际关系的调节与 和谐,强调的是要爱别人、行恕道。“贵贱有序”强调社会等级差别、 秩序,“有教无类”强调人们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答案:B
一二三
(2)核心内容: ①礼:孔子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 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深度点拨 孔子推崇周礼,希望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 奴隶社会规范制度,体现了他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孔子主张恢复周 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又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
(2)“仁”作为早期儒学的基本范畴,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其 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出发点。“仁”最基本的含义就是“爱人”,人 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其他人。孔子仁爱的对象大大超出了 家族和等级的界限,他进而主张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孔子认为要实 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3)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 低的。
一二三
2.对世界 (1)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 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2)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翻译成拉丁文、英 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知识补充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 思想编纂而成的,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 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 家学说的主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