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矩形相关的折叠问题解答方法
矩形折叠问题
y
B C
O
Ax
2.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 全等 形。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 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 垂直平分线。
矩形的翻折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关于矩形的 翻折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将一边折到对角线上 二、将一个顶点折到一边上 三、一边沿对角线翻折 四、一条对角线的顶点折叠重合
一、将一边折到对角线上
E
A F
D
B
C
1、如图,已知矩形ABCD,将△BCD沿对角线 BD折叠,点C落在点E处,BE交AD于点F。 2 若AB=4,BC=8,求AF。
E
AF
D
B
C
1、如图,已知矩形ABCD,将△BCD沿对角线
BD折叠,点C落在点E处,BE交AD于点F。
3 在 2 的条件下,试求
重叠部分△DBF的面积。
E
1 若∠BAF=60°,求∠EAF的度数; 2 若AB=6cm,
AD=10cm, 求线段CE的 长及△AEF的 面积.
2、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现将A、C重合,使纸片
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 1 连结CF,四边形AECF是什么 A
特殊的四边形 为什么
G
F
D
2 若AB=4cm,AD=8cm,你能 B
例1、折叠矩形纸片ABCD,先折出折痕 对角线 BD,再折叠AD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若AB=2,BC=1, 求AG
D
EC
AG
B
二、一条对角线的顶点折叠重合
例2、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长AD=9cm, 宽AB=3cm,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 折叠后DE的长和折痕EF的长分别是多少
解决特殊平行四边形中折叠问题的4种方法
解决特别平行四边形中折叠问题的4种方法►方法一用方程思想解决特别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1、如图1-ZT-1,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图1-ZT-1A、4 B、3 2C、4、5D、52、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按如图1-ZT-2所示的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点D重合,折痕为EF、若AB=3 cm,BC=5cm,则重叠部分△DEF的面积是________cm2、:学*科*网Z*X*X*K]图1-ZT—23。
如图1-ZT—3,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DC落在对角线AC上,折痕为CE,且点D落在对角线D′处、若AB=3,AD=4,则ED的长为()图1—ZT-3A、\f(3,2)B、3C。
1D。
\f(4,3)[来源:1]4。
如图1-ZT-4,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折痕AE=5 5 cm,且EC∶FC=BF∶AB=3∶4、那么矩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_cm、图1—ZT-45、如图1-ZT—5,在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该矩形沿AE折叠,使点D落在边BC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AE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DEFG为菱形;(2)若CD=8,CF=4,求CEDE的值。
图1-ZT-5►方法二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特别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6。
如图1—ZT—6,在矩形ABCD中,AB=4,BC=6,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图1-ZT-6A、95B。
\f(12,5)C、\f(16,5)D、\f(18,5)7。
如图1—ZT-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沿直线AE折叠(点E在边DC上),折叠后顶点D恰好落在边OC上的点F处、若点D的坐标为(10,8),则点E的坐标为________、图1-ZT-78、如图1-ZT-8,在矩形ABCD中,AB=6 cm,E,F分别是边BC,AD上一点,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若C′E⊥AD,则EF的长为________cm。
矩形折叠问题知识点总结
矩形折叠问题知识点总结1. 问题概述矩形折叠问题的基本情境是,给定一个长方形纸张,要求将其折叠成一个给定形状,通常是通过将纸张折叠后在两个边缘进行切割。
这个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由著名的数学家亨利·杜迪尼(Henri Dudeney)提出。
在这个问题中,关键点在于如何找到最优的折叠方法,使得得到的形状与目标形状最接近。
2. 解决方法矩形折叠问题涉及到了几何学、数学分析、最优化等多个学科知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
(1)分割法分割法是解决矩形折叠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
首先将目标形状细分成若干个小矩形,然后将原始的长方形纸张按照这些小矩形进行折叠,最后再将边缘上多余的部分切掉,就可以得到最终的形状。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目标形状进行合理的分割,找到合适的折叠点和切割线。
(2)几何分析法几何分析法是另一种解决矩形折叠问题的常见方法。
通过对目标形状的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找到最优的折叠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借助于数学工具,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对目标形状进行数学建模,然后通过求解最优化问题,得到最佳的折叠方案。
(3)仿射变换法仿射变换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解决方法,它利用了几何变换的性质,将目标形状通过仿射变换映射成一个简单的形状,然后再将纸张按照这个简单的形状进行折叠,最后再通过逆变换将折叠后的纸张映射回原来的形状。
这种方法需要较强的数学功底和熟练的计算能力,但是可以得到非常优美的折叠结果。
3. 相关知识点解决矩形折叠问题需要涉及到很多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几何形状矩形折叠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几何形状的问题,因此需要熟悉各种几何形状的性质,包括面积、周长、对称性等方面的知识。
在解决矩形折叠问题时,需要对目标形状进行合理的分割和组合,这就需要对几何形状的特征有深入的了解。
(2)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是解决矩形折叠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通过对目标形状进行数学建模,并利用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工具,可以求解最优的折叠方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矩形折叠问题完整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矩形折叠问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16——矩形折叠问来源:【相信自己,掌握未来,家学网值得信赖!】 2012年05月18日2012中考数学专题复习16矩形折叠问题一.知识要点折叠问题实质是轴对称问题,其主要特征有:1.图形的全等性:重合部分是全等图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点的对称性:对称点连线被对称轴(折痕)垂直平分。
问题化归: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2.图形(三角形或四边形)的面积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由以上等量关系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例题精选例1.在长方形ABCD中,AB=8,BC=10,将图形沿着AE对折,使得D点落在BC边上的F处,试求EC的长.思路分析:找到由折叠产生的所有等量关系,其中也需要用到方程思想(设未知数,并表示出其他线段长度)例2.在长方形ABCD中,AB=4,BC=8,将图形沿着AC对折,如图所示:(1)请说明△ABF△CFF (2)求思路分析:在多问设置的证明题中,前几问往往是为后面的问题服务的;所以得到全等之后,也就是得到了多组等量关系,此时我们再来设未知数,自然可以表示出其他线段了.例3. 在长方形ABCD中,AB=3,BC=5,将图形沿着EF对折,使得B点与D点重合。
(1)说明DE=DF(2)求(3)求EF的长度思路分析:(1)要说明DE=DF,有两种思路:①可说明全等;②可说明△DEF是等腰三角形,DE、DF是两腰所以这个题目既要有能力说明全等也要有能力说明等腰例4 如图①,将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点E、F分别在边AB、CD上),使点B 落在AD边上的点 M处,点C落在点N处,MN与CD交于点P,连接EP.(1)如图②,若M为AD边的中点,①,△AEM的周长=_____cm;②求证:EP=AE+DP;(2)随着落点M在AD边上取遍所有的位置(点M不与A、D重合),△P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1)①设AE=x,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M=BE=12-x,在Rt△AEM中,运用勾股定理求AE;②过点F作FG⊥AB,垂足为G,连接BM,根据折叠的性质得点B和点M关于EF对称,即BM⊥EF,又AB=FG,∠A=∠EGF=90°,可证△ABM≌△GFE,把求EF的问题转化为求BM;(2)设AE=x,AM=y,则BE=EM=12-x,MD=12-y,在Rt△AEM中,由勾股定理得出x、y的关系式,可证Rt△AEM∽Rt△DMP,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求△DMP的周长.三.能力训练1.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A.2+ B.2+2 C.12 D.182. 如图,已知矩形纸片ABCD,点E 是AB的中点,点G是BC上的一点,∠BEG>60°,现沿直线EG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纸片上的点H处,连接AH,则与∠BEG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3.如图所示,把一长方形纸片沿MN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AMD′=36°,则∠NFD′等于()(A)144° (B)126° (C)108° (D)72°4.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记与点A重合点为A',则△A'BG的面积与该矩形的面积比为()A. B. C. D.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处,点A对应点为,且=3,则AM的长是()A. B.2 C. D.6.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D’处,则整个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18cm B.36cm C.40cm D.72cm7. 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A.3cm B.4cm C.5cm D.6cm8. 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如图②);再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边上的点N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DG(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那么矩形ABCD长与宽的比值为.9.如图矩形纸片ABCD,AB=5cm,BC=10cm,CD上有一点E,ED=2cm,AD上有一点P,PD=3cm,过P作PF⊥AD交BC于F,将纸片折叠,使P点与E点重合,折痕与PF交于Q点,则PQ的长是____________cm.10.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1)试找出一个与△AED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PG⊥AE于G,PH⊥EC于H,试求PG+PH的值,并说明理由.思维拓展:1. 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折痕为AE,点E在边CD上,折叠后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AD=10cm,求AE的长.2.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将边BC折叠,使点B落在边OA的点D处.已知折痕,且,求直线CE与x轴交点P的坐标;3.已知:在矩形AOBC中,OB=4,OA=3.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F点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AC边交于点E.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得将△CEF沿EF对折后,C点恰好落在OB上?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1,点P在线段AB上运动,设AP=,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P重合,得折痕EF(点E、F为折痕与矩形边的交点),再将纸片还原。
初二数学矩形折叠问题专题讲解,只需三步就能搞定!
例1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6,BC=10,则CE的长为多少?分析:根据折叠可知:△ADE≌△AFE⇒AD=AF=BC=10,DE=EF.在Rt△ABF中,AB=6,AF=10,根据勾股定理,得BF==8,所以CF=10-8=2.设CE的长为x,则DE=EF=6-x.在Rt△CEF中,CF=2,CE=x,EF=6-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的长.例2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若AB=3,AD=4,你能求折痕EF的长吗?分析:连接AC交EF与点O,由翻折可得到FE垂直平分AC,那么AF=FC,易证△AEO≌△CFO.那么求出OF长,乘2后就是EF长,利用直角三角形ABF求解即可.总结矩形折叠问题解题技巧和关键步骤(1)折叠确定全等等量线段转移(2)求出线段长度(3)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关系建立方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快快整理笔记在笔记本上,找题目练练哦!题目已经给你们准备好啦专题小练一.选择题1.(2018•牡丹江)如图,E为矩形ABCD的边AB上一点,将矩形沿CE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ED上的点F处,若BE=1,BC=3,则CD的长为( )A.6 B.5C.4 D.32.(2019•辽阳)如图,直线EF是矩形ABCD的对称轴,点P在CD边上,将△BCP沿BP 折叠,点C恰好落在线段AP与EF的交点Q处,BC=4,则线段AB的长是( )3.(2019•桂林)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E,EG,FG为折痕,若顶点A,C,D都落在点O处,且点B,O,G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O,F在另一条直线上,则的值为( )4.(2018•朝阳)如图,在矩形ABCD中,BC=8,CD=6,E为AD上一点,将△ABE沿BE折叠,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F处,则折线BE的长为( )5.(2018•毕节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AD=3,M是CD上的一点,将△ADM沿直线AM对折得到△ANM,若AN平分∠MAB,则折痕AM的长为( )二.填空题(共4小题)6.(2019•盘锦)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纸片,将△BCD沿BD折叠,得到△BED,BE交AD于点F,AB=3.AF:FD=1:2,则AF= .7.(2019•西藏)如图,把一张长为4,宽为2的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8.(2019•长春)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8,AD=6.先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D落在边AB上,点D落在点E处,折痕为AF;再将△AEF沿EF翻折,AF与BC 相交于点G,则△GCF的周长为 .9.(2019•青岛)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E是CD的中点,将正方形纸片折叠,点B落在线段AE上的点G处,折痕为AF.若AD=4cm,则CF的长为 cm.三.解答题10.(2019•滨州)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 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七年级折叠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折叠问题解题技巧一、折叠问题中的基本性质与关系1. 折叠性质在折叠过程中,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
这意味着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如,将一个三角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折叠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度不变,对应角的大小也不变。
折痕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比如将矩形ABCD沿着EF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那么EF就是AC的垂直平分线。
2. 常见的几何图形中的折叠三角形折叠例1:在△ABC中,∠C = 90°,将△ABC沿着直线DE折叠,使点A与点B 重合,若AC = 6,BC = 8,求折痕DE的长。
解析:因为点A与点B重合,所以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公式。
设AB中点为F,则AF=公式。
由于△ADE和△BDE全等,所以AD = BD。
设BD = x,则AD = x,CD = 8 x。
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ADE∽△ABC,公式,即公式,解得DE=公式。
矩形折叠例2:矩形ABCD中,AB = 3,BC = 4,将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求重叠部分(△AEC)的面积。
解析:因为矩形沿对角线AC折叠,所以△ADC≌△AEC。
设AE = x,则BE = 4 x。
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公式,即公式,解得公式。
所以公式。
二、解题步骤与技巧1. 步骤第一步:根据折叠性质确定相等的边和角。
这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基础,只有明确了这些关系,才能进一步进行计算。
第二步:设未知数。
通常根据所求的量或者与所求量相关的线段设未知数,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建立方程。
第三步:求解方程。
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数的值,从而求出最终答案。
2. 技巧利用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折叠后常常会形成新的直角三角形,此时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如上述矩形折叠的例子中,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度。
利用相似三角形当折叠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存在相似关系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求解。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专项突破2—矩形的折叠问题(距离问题)
中考数学折叠问题专项突破2—矩形的折叠问题(距离问题)专题二矩形的折叠中的距离或线段长度问题【典例】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 如图例1-1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 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图例1-1 图例1-2 图例1-3【解析】此题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判断出点A'的最左端和最右端位置.当点Q与点D重合时,A'的位置处于最左端,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A'的位置处于最右端. 根据分析结果,作出图形,利用折叠性质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的BA'或CA'的长度,二者之差即为所求.①当点Q与点D重合时,A'的位置处于最左端,如图例1-2所示.确定点A'的位置方法:因为在折叠过程中,A'Q=AQ,所以以点Q为圆心,以AQ长为半径画弧,与BC的交点即为点A'. 再作出∠A'QA的角平分线,与AB的交点即为点P.由折叠性质可知,AD= A'D=5,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 C==='4②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A'的位置处于最右端,如图例1-3所示.确定点A'的位置方法:因为在折叠过程中,A'P=AP,所以以点P为圆心,以AP长为半径画弧,与BC的交点即为点A'. 再作出∠A'P A的角平分线,与AD的交点即为点Q. 由折叠性质可知,AB= A'B=3,所以四边形AB A'Q为正方形. 所以A'C=BC-A'B=5-3=2.综上所述,点A移动的最大距离为4-2=2.故答案为:2.【小结】此类问题难度较大,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作图能力。
作图的依据是折叠前后线段长度不变,据此先找到点A 的落点A ',再根据对称轴(折痕)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确定出折痕PQ 的位置. 利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求得相应的线段长度.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4,P 为边AD 上一动点,连接BP ,把△ABP 沿BP 折叠,使A 落在A ′处,当△A ′DC 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 )A .2B .3C .2或3D .2 【分析】根据△A ′DC 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A 'D =A 'C ,②A 'D =DC ,③CA '=CD ,分别求得AP 的长,并判断是否符合题意.【解析】①如图,当A ′D =A ′C 时,过A ′作EF ⊥AD ,交DC 于E ,交AB 于F ,则EF 垂直平分CD ,EF 垂直平分AB∴A 'A =A 'B ,由折叠得,AB =A 'B ,∠ABP =∠A 'BP ,∴△ABA '是等边三角形,∴∠ABP =30°,∴AP =2 3333==; ②如图,当A 'D =DC 时,A 'D =2由折叠得,A 'B =AB =2,∴A 'B +A 'D =2+2=4连接BD ,则R t △ABD 中,BD =2222 2425AB AD +=+= ,∴A 'B +A 'D <BD (不合题意)故这种情况不存在;③如图,当CD =CA '时,CA '=2由折叠得,A 'B =AB =2,∴A 'B +A 'C =2+2=4,∴点A '落在BC 上的中点处此时,∠ABP =12∠ABA '=45°,∴AP =AB =2.综上所述,当△A′DC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为或2.故选C.【小结】本题以折叠问题为背景,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出图形进行分类讨论,分类时注意不能重复,不能遗漏.2、.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 )A.3 B.32C.2或3 D.3或32【分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B′E=∠B=90°,而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所以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B′处,则EB=EB′,AB=AB′=3,可计算出CB′=2,设BE=x,则EB′=x,CE=4-x,然后在R t△CEB′中运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解析】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B′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1所示.连结AC,在R t△ABC中,AB=3,BC=4,∴AC=5,∵∠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AB′E=∠B=90°,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EB′C=90°,∴点A、B′、C共线,即∠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EB=EB′,AB=AB′=3,∴CB′=5-3=2,设BE=x,则EB′=x,CE=4-x,在R t△CEB′中,∵EB′2+CB′2=CE2,∴x2+22=(4-x)2,解得x=32,∴BE=32;②当点B′落在AD边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BEB′为正方形,∴BE=AB=3.综上所述,BE的长为32或3.故选D.【小结】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3,将△ABC沿对角线AC折叠,点B恰好落在点P处,CP 与AD交于点F,连接BP交AC于点G,交AD于点E,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PGCG =13B.△PBC是等边三角形C.AC=2AP D.S△B G C=3S△A G P【分析】如图,首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进而求出∠ACB=30°,此为解决该题的关键性结论;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证明△BCP为等边三角形;运用射影定理求出线段C G、A G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证明选项A、B、C成立,选项A不成立.【解析】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C,∴∠ABC=90°;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而AB=√3,BC=3,∴AC=2√3,AB=12∴∠ACB=30°;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P⊥AC,∠ACB=∠ACP=30°,BC=PC,AB=AP,B G=P G,∴G C=√3B G=√3P G,∠BCP=60°,AC=2AP,∴△BCP为等边三角形,故选项B、C成立,选项A不成立;B G,C G=3A G,∴S△BC G=3S△AB G;由射影定理得:B G2=C G•A G,∴A G=√33由题意得:S△AB G=S△A G P,∴S△B G C=3S△A G P,故选项D正确;故选:A.【小结】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射影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射影定理等几何知识点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对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如图,矩形纸片ABCD ,5AB =,3BC =,点P 在BC 边上,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PE ,DE 分别交AB 于点O ,F ,且OP OF =,则AF 的值为_____________.【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OP OF =,可判定OEF OBP ∆≅∆,设EF x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可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DF 和AF 的长,在Rt ADF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x 的值,即可确定AF 的值. 【解析】四边形ABCD 是矩形, ∴ 5CD AB ==,3AD BC ==,90B C A ︒∠=∠=∠= DEP ∆是由CDP ∆沿DP 折叠而来的,∴5DE CD ==,EP CP = ,90E C ︒∠=∠=B E ∴∠=∠,又,FOE POB OP OF ∠=∠= ,∴OEF OBP ∆≅∆(AA S ),EF BP OE OB ∴==,BF BO OF EO OP EP CP ∴=+=+==设=EF BP x =,则5,3DF x BF CP x =-==- ,5(3)2AF AB BF x x ∴=-=--=+在Rt AD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AD AF DF += ,即2223(2)(5)x x ++=- 解得67x = 620277AF ∴=+= 故答案为:207【小结】本题考查了求多边形中的线段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数学的方程思想,用同一个字母表示出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长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2,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将△CBE沿C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则AF的最小值为__.【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AFE=90°时,AF最小;然后设BE=x,则:EF=x,AE=3-x,然后多次使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解析】设BE=x,则:EF=x,AE=3-x在R 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在R t△EBC中,由勾股定理得:EC由折叠可知CF=CB=2,所以:AF=AC-CF-2.【小结】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其中找到出现最值的位置和运用勾股定理解题是关键.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AD =,E 是AB 边上一点,AE =2,F 是直线CD 上一动点,将△AEF 沿直线EF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当点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DF 的长为_____.【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 ,再证明CF =CE 即可解决问题.(注意有两种情形)【解析】如图,由翻折可知,∠FEA =∠FEA ′,∵CD ∥AB ,∴∠CFE =∠AEF ,∴∠CFE =∠CEF ,∴CE =CF ,在R t △BCE 中,EC,∴CF =CE=,∵AB =CD =6,∴DF=CD ﹣CF =6﹣,当点F在DC 的延长线上时,易知EF ⊥EF′,CF =CF ′=,∴DF =CD +CF ′=,故答案为6﹣或.【小结】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本题的突破点是证明△CFE 的等腰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如图,矩形OABC中,OA=4,AB=3,点D在边BC上,且CD=3DB,点E是边OA上一点,连接DE,将四边形ABDE沿DE折叠,若点A的对称点A′恰好落在边OC上,则OE的长为_________.【解析】连接A′D,AD,∵四边形OABC是矩形,∴BC=OA=4,OC=AB=3,∠C=∠B=∠O=90°,∵CD=3DB,∴CD=3,BD=1,∴CD=AB,∵将四边形ABDE沿DE折叠,若点A的对称点A′恰好落在边OC上,∴A′D=AD,A′E=AE,在R t△A′CD与R t△DBA中,,∴R t△A′CD≌R t△DBA(HL),∴A′C=BD=1,∴A′O=2,∵A′O2+OE2=A′E2,∴22+OE2=(4﹣OE)2,∴OE=,【小结】本题关键词:“对应点的连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全等相似”,“十字架”,“勾股定理解方程”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解析】连接BF,∵BC=6,点E为BC的中点,∴BE=3,又∵AB=4,∴AE==5,∴BH=,则BF=,∵FE=BE=EC,∴∠BFC=90°,根据勾股定理得,CF===.故答案为:.9、如图,已知E为长方形纸片ABCD的边CD上一点,将纸片沿AE对折,点D的对应点D′恰好在线段BE上.若AD=3,DE=1,则AB=5.【解析】∵折叠,∴△ADE≌△AD'E,∴AD=AD'=3,DE=D'E=1,∠DEA=∠D'EA,∵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DEA=∠EAB,∴∠EAB=∠AEB,∴AB=BE,∴D'B=BE﹣D'E=AB﹣1,在R t△ABD'中,AB2=D'A2+D'B2,∴AB2=9+(AB﹣1)2,∴AB=5,故答案为:510、如图,矩形ABCD中,AB=8,BC=10,点N为边BC的中点,点M为AB边上任意一点,连接MN,把△BMN沿MN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若点E恰在矩形ABCD的对称轴上,则BM的长为5或.【解析】①当E在矩形的对称轴直线PN上时,如图1此时∠MEN=∠B=90°,∠ENB=90°,∴四边形BMEN是矩形.又∵ME=MB,∴四边形BMEN是正方形.∴BM=BN=5.②当E在矩形的对称轴直线FG上时,如图2,过N点作NH⊥FG于H点,则NH=4.根据折叠的对称性可知EN=BN=5,∴在R t△ENH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H=3.∴FE=5﹣3=2.设BM=x,则EM=x,FM=4﹣x,在R t△FEM中,ME2=FE2+FM2,即x2=4+(4﹣x)2,解得x=,即BM=.故答案为5或.11、如图,矩形ABCD中,AD=4,O是BC边上的点,以OC为半径作⊙O交AB于点E,BE=AE,把四边形AECD沿着CE所在的直线对折(线段AD对应A′D′),当⊙O与A′D′相切时,线段AB的长是.【解析】设⊙O与A′D′相切于点F,连接OF,OE,则OF⊥A′D′,∵OC=OE,∴∠OCE=∠OEC,∵四边形ABCD是矩形,∴∠A=∠B=A′=90°,由折叠的性质得:∠AEC=∠A′EC,∴∠B+∠BCE=∠A′EO+∠OEC,∴∠OEA′=∠B=90°,∵OE=OF,∴四边形A′FOE是正方形,∴A′E=AE=OE=OC,∵BE=AE,设BE=3x,AE=5x,∴OE=OC=5x,∵BC=AD=4,∴OB=4﹣5x,在R t BOE中,OE2=BE2+OB2,∴(5x)2=(3x)2+(4﹣5x)2,解得:x=,x=4(舍去),∴AB=8x=.故答案为:.12、如图,矩形ABCD中,AB=2BC,E是AB上一点,O是CD上一点,以OC为半径作⊙O,将△ADE折叠至△A′DE,点A′在⊙O上,延长EA′交BC延长线于F,且恰好过点O,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延长线于点G.若FG=1,则AD=2,⊙O半径=.【解析】作OH⊥DG于H,如图,设DA=x,则AB=2x,∵△ADE折叠至△A′DE,∴DA′=DA=x,∠DA′E=∠A=90°,∴DA′与⊙O相切,在△ODA′和△OCF中,∴△DOA′≌△FOC.∴DA′=CF=x,∵DG是⊙O的切线,OH⊥DG,∴H点为切点,∴DH=DA′=x,GH=GC=CF+GF=x+1,在R t△DCG中,∵DC2+CG2=DG2,∴(2x)2+(x+1)2=(x+x+1)2,解得x1=0(舍去),x2=2,∴AD=2,设⊙O的半径为r,则OC=OA′=r,OD=2x﹣r=4﹣r,在R t△DOA′中,∵DA′2+OA′2=DO2,∴22+r2=(4﹣r)2,解得r=,即⊙O的半径为.故答案为2,.13、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点E是边CD上的一点,将△AED沿AE所在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点F处.(1)如图1,若点F落在对角线AC上,且∠BAC=54°,则∠DAE的度数为18°.(2)如图2,若点F落在边BC上,且AB=6,AD=10,求CE的长.(3)如图3,若点E是CD的中点,AF的沿长线交BC于点G,且AB=6,AD=10,求CG的长.【解析】(1)∵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BAC=54°,∴∠DAC=90°﹣54°=36°,由折叠的性质得:∠DAE=∠F AE,∴∠DAE=∠DAC=18°;故答案为:18;(2)∵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BC=AD=10,CD=AB=6,由折叠性质:AF=AD=10,EF=ED,∴BF===8,∴CF=BC﹣BF=10﹣8=2,设CE=x,则EF=ED=6﹣x,在R 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x2=(6﹣x)2,解得:x=,即CE的长为;(3)连接EG,如图3所示:∵点E是CD的中点,∴DE=CE,由折叠的性质得:AF=AD=10,∠AFE=∠D=90°,FE=DE,∴∠EFG=90°=∠C,在R t△CEG和△FEG中,,∴R t△CEG≌△FEG(HL),∴CG=FG,设CG=FG=y,则AG=AF+FG=10+y,BG=BC﹣CG=10﹣y,在R t△ABG中,由勾股定理得:62+(10﹣y)2=(10+y)2,解得:y=,即CG的长为.。
矩形的五种折叠方法
矩形的五种折叠方法折叠问题的实质是轴对称问题,折叠原理实际上是图形的全等问题,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
对应点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
矩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矩形的性质又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并且具有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特有性质,它不仅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且还是轴对称图形.所以矩形的折叠问题是中考热点问题,并且折叠的方法不同,问题不同,给参加中考的考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困境,为了让参加中考的孩子们轻松应考,先把矩形的折叠问题进行总结一下.一.沿对角线折叠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OA、OC分别落在x轴,y轴上,且OA=4,0C=3。
如图,将△OAB沿对角线OB翻折得到△OBN,ON与AB交于点M。
(1)判断△OBM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并求出△OBM的面积(2)求MN的长.【分析】由矩形性质可知,AB=OC=3,BC=OA=4,∠COA=∠OAB=90°OA∥BC 所以∠AOB=∠MBO根据折叠原理得∠AOB=∠MOB,所以∠MBO=∠MOB,∴MB=MO所以△OBM是等腰三角形,二.折一角,使直角顶点到对边例2.如图,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为原点,点A 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OA=5,OC =4.在OC 边上取一点D ,将纸片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则点D 的坐标是 .【分析】折叠原理知,AE=AO=5,AB=OC=4,OD=ED 由勾股先求得BE=3,∴CE=2,然后设OD=x ,则CD=4-x在Rt △DCE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D 的长,然后就得到点D 的坐标。
练习: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 ,点D 落在BC 边上点F 处,已知AB=8,BC=10,则EC 的长是 。
(这道题目先求BF 的长,再求CF 的长,然后再勾股定理)练习2.如图,矩形纸片ABCD ,若把△ABE 沿折痕BE 上折叠,使A 点恰好落在CD 上,此时,AE:ED=5:3,BE=55,求矩形的长和宽。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初二数学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数学中的几何形状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边形作为一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其折叠问题技巧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本文将介绍初二数学中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
一、矩形的折叠问题技巧矩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其两对边相等且平行。
在处理矩形的折叠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 折叠对角线:将一个矩形沿对角线方向折叠,可以得到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矩形面积、周长等问题时很有用。
2. 平行线折叠:我们还可以将矩形沿其中一对平行边折叠,使得另外一对平行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来矩形相似且大小相等的矩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矩形相似性质的问题时很有帮助。
二、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技巧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在处理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问题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1. 对折: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两对平行边分别对折,使得两对对折线上的点重合。
这样可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 平移: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平移,使得相邻两边重合,从而得到一个与原平行四边形相似的形状。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平行四边形相似或面积问题时很有用。
三、菱形的折叠问题技巧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四条边相等且对角线垂直。
在折叠菱形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
1. 中点折叠:可以将菱形沿对角线方向折叠,使得两个对角线的中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菱形相似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对称折叠:可以将菱形沿其中一条对称轴折叠,使得两个顶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菱形相似的小菱形。
四、梯形的折叠问题技巧梯形是一种具有一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在折叠梯形时,有如下技巧可用。
1. 平行线折叠:可以将梯形沿长边折叠,使得两个平行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梯形相似的矩形。
这个技巧在解决一些梯形相似性质的问题时很有帮助。
2. 对称折叠:可以将梯形沿对称轴折叠,使得两个底边重合。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与原梯形相似的小梯形。
长方形折叠问题的四个类型
长方形折叠问题的四个类型
长方形折叠问题是计算几何学中一个经典的问题,需要将一个矩形
单片纸折叠成不同的形状。
根据折叠的方式不同,长方形折叠问题可
以划分为四个类型。
一、矩形对折型
把矩形沿着某一边对折后再沿着另一边对折,得到的形状为一个小矩形。
其面积为原矩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二、两个小矩形型
把矩形沿着某一边对折后再沿着另一个边对折,将得到两个小矩形。
这两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原矩形面积。
三、梯形型
将矩形沿着某一边对折后再折成一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
边平行,得到的形状为梯形。
梯形的面积为原矩形面积的一半。
四、折叠成立体型
把矩形按一定方式折叠成一个几何立体体,如立方体、正四棱锥等。
这种类型的长方形折叠问题需要对几何概念和立体几何有一定的认识。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长方形折叠问题,其解题方法都需要灵活掌握,考
虑到折叠的方向和次数,从而推导出最终的形状和面积。
长方形折叠
问题不仅能够训练我们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专题36 矩形与折叠问题(解析版)
专题36 矩形与折叠问题一、单选题1.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6cm ,BC =8cm .现将其沿AE 对折,使得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B 1处,折痕与边BC 交于点E ,则CB 1的长为( )A .cmB .C .8cmD .10cm【答案】B【分析】 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以证明四边形ABEB 1为正方形,得到BE =AB ,根据EC =BC ﹣BE 计算得到EC ,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答案.【详解】解:∵∵AB 1E =∵B =90°,∵BAB 1=90°,∵四边形ABEB 1为矩形,又∵AB =AB 1,∵四边形ABEB 1为正方形,∵BE =AB =6cm ,∵EC =BC ﹣BE =2cm ,∵CB 1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及矩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矩形ABCD 中,3AB =,9AD =,将此矩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12B.10C.8D.6【答案】D【分析】根据折叠的条件可得:BE=DE,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解.【详解】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BE=ED.∵AD=AE+DE=AE+BE=9.∵BE=9−AE,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B2∵AE2∵ BE2,32∵AE2∵∵9-AE∵2∵解得AE=4.∵∵ABE的面积为3×4÷2=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将∵ABE沿AE所在的直线折叠得到∵AFE,延长AF交CD 于点G,已知CG=2,DG=1,则BC的长是()A.B.C.D.【答案】B【分析】连接EG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 =EF 又由E 是BC 边的中点,可得EF =EC ,然后证得Rt∵EGF ∵Rt∵EGC (HL ),得出FG =CG =2,继而求得线段AG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连接EG ,∵E 是BC 的中点,∵BE =EC ,∵∵ABE 沿AE 折叠后得到∵AFE ,∵BE =EF ,∵EF =EC ,∵在矩形ABCD 中,∵∵C =90°,∵∵EFG =∵B =90°,∵在Rt∵EGF 和Rt∵EGC 中,EF EC EG EG=⎧⎨=⎩, ∵Rt∵EGF ∵Rt∵EGC (HL ),∵FG =CG =2,∵在矩形ABCD 中,AB =CD =CG +DG =2+1=3,∵AF =AB =3,∵AG =AF +FG =3+2=5,∵BC =AD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关键.4.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6,AD =10.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A .8cmB .6cmC .4cmD .2cm【答案】C【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BA ′与AP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 ′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 ′C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解:∵当P 与B 重合时,BA ′=BA =6,CA ′=BC ﹣BA ′=10﹣6=4cm ,∵当Q 与D 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CA cm ,CA ′最远是8,CA ′最近是4,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8﹣4=4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利用了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5.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得到1∠,再把纸片铺平,若150∠=︒,则AEF ∠的度数为()A .105°B .120°C .130°D .115°【答案】D【分析】 点B 折叠后的点为G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GFE=∵BFE ,结合∵1的度数即可求出∵EFB 的度数,利用矩形的性质AD∵BC 即可求出结果.【详解】点B 折叠后的点为G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GFE=∵BFE ,∵∵1=50°,∵∵BFE=(180°-50°)÷2=65°,∵ABCD 是矩形,∵AD∵BC ,∵∵DEF=∵BFE=65°,∵∵AEF=180°-65°=11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4AB =,8AD =,将矩形沿BD 折叠,点A 落在点E 处,DE 与BC 交于点F ,则重叠部分BDF ∆的面积是( )A .20B .16C .12D .10【答案】D【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B=∵EDB,由平行可得∵ADB=∵CBD,推出∵CBD=∵EDB,设BF 为x ,在Rt∵DCF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 ,再根据面积公式求出∵BDF 的面积即可.【详解】∵AD∵BC,∵∵ADB=∵CBD,∵∵BDE 是∵BDA 折叠后的图形,∵∵ADB=∵EDB,∵∵CBD=∵EDB,设BF 为x ,则DF 为x ,CF 为8-x ,在Rt∵DCF 中,()22284x x -+=解得:x =5.∵S ∵BDF =154102⨯⨯=.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中矩形的性质,关键在于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到点C '的位置,若BC '平分ABD ∠,则DBC ∠的度数是( )A .15°B .30°C .45°D .60°【答案】B【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DBC DB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C DBC ∠=∠ ,得到∵ABC 被平均分成了3份,求出解决即可.【详解】解:∵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DBC DBC'∠=∠∵BC '平分ABD ∠∵''ABC DBC ∠=∠∵DBC ∠=13∵ABC=30°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折叠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找到相等的角.8.将长方形ABCD 纸片沿AE 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CED'=70°,则∵EAB 的大小是( )A .60°B .50°C .75°D .55°【答案】D【分析】首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EA=∵D′EA=55°,然后由余角的性质得出∵DEA=∵EAD′=35°,进而得出∵D′AB=20°,最后即可得出∵EAB.【详解】根据折叠的性质,∵CED'=70°,得 ∵DEA=∵D′EA=18070552︒-︒=︒ ∵∵ADE=∵AD′E=90°∵∵DAE=∵EAD′=90°-55°=35°∵∵D′AB=90°-∵DAE -∵EAD′=90°-35°-35°=20°∵∵EAB=∵EAD′+∵D′AB=35°+20°=55°故答案为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以及余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9.如图,有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其中15AB cm =,10AD cm =.将纸片沿EF 折叠,//EF AD ,若9AE cm =,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A .230cmB .260cmC .250cmD .290cm【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 的面积减去长方形AEFD 的面积,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得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 的面积减去长方形AEFD 的面积,∵10AD cm =,9AE cm =,//EF AD∵2=151091060ABCD AEFD S S S AB AD AE AD cm -=-=⨯-⨯=阴影长方形长方形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和长方形的面积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0.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A.B C D.6【答案】A【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EO是∵CEB翻折而成,∵BC=OC,BE=OE,∵B=∵COE=90°,∵EO∵AC,∵O是矩形ABCD的中心,∵O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C=2BC=2×3=6,∵AE=CE,在Rt∵ABC中,AC2=AB2+BC2,即62=AB2+32,解得AB=33,在Rt∵AOE中,设OE=x,则AE=33-x,AE2=AO2+OE2,即(33-x)2=32+x2,解得x=3,∵AE=EC=33-3=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将该矩形沿AE 折叠,恰好使的D 落在边BC 上的点F 处,如果∵BAF =60°,则∵DAE 的大小为( )A .10°B .15 °C .20 °D .25°【答案】B【分析】 由题意可知90BAD ∠=︒,12FAE DAE DAF ∠=∠=∠.再由DAF BAD BAF ∠=∠-∠,即可求出DAE ∠的大小.【详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90BAD ∠=︒,∵FAE 是由DAE △沿AE 折叠而来,且F 点恰好落在BC 上, ∵12FAE DAE DAF ∠=∠=∠, ∵906030DAF BAD BAF ∠=∠-∠=︒-︒=︒, ∵130152DAE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折叠问题,根据折叠的性质推出12FAE DAE DAF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如图,长方形ABCD 中,点O 是AC 的中点,E 是AB 边上的点,把∵BCE 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A .1B .2C .3D .4【答案】D【分析】 由长方形的性质利用“SSS ”即可证明ADC CBA ≅,再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CE ∵∵OCE ,即可得出结论90EOC EBC ∠=∠=︒,从而推出90EOA EOC ∠=∠=︒,最后由O 点为AC 中点,利用“ASA ”即可证明OCE OAE ≅,最后又可推出∵OAE ∵∵BCE ,即可选择.【详解】∵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在ADC 和CBA △中AD CB CD AB AC CA =⎧⎪=⎨⎪=⎩,∵()ADC CBA SSS ≅;∵∵BCE 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点O 重合,∵∵BCE ∵∵OCE ;∵O 点为AC 中点,∵AO =CO .∵∵BCE ∵∵OCE ,∵90EOC EBC ∠=∠=︒,∵在∵OCE 和∵OAE 中,90AO CO EOA EOC OE OE =⎧⎪∠=∠=︒⎨⎪=⎩,∵()OCE OAE ASA ≅;∵∵BCE ∵∵OCE ,OCE OAE ≅,∵∵OAE ∵∵BCE综上,图中全等三角形有4对.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6AB =,10AD =,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 处,折痕为PQ ,当点1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当1A B 最小时其值为( )A .2B .3C .4D .5【答案】A【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当Q 与D 重合时,A 1B 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 1C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由折叠可知:当Q 与D 重合时,A 1B 最小,A 1D=AD=10,由勾股定理,得:A 1,∵A 1B=10-8=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利用了翻折的性质得到当Q 与D 重合时,A 1B 最小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E ,AD =8,AB =4,则重叠部分(即BDE )的面积为( )A .6B .7.5C .10D .20【答案】C【分析】 由折叠结合矩形的性质先证明,BE DE =设,BE DE x == 则8,AE x =-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x 从而可得BDE 的面积.【详解】 解: 长方形ABCD ,8,4,AD AB ==//,AD BC ∴,ADB CBD ∴∠=∠由对折可得:,CBD C BD '∠=∠,ADB C BD '∴∠=∠,BE DE ∴=设,BE DE x == 则8,AE x =-由222,BE AB AE =+ ()22248,x x ∴=+-1680,x ∴=5,x ∴= 5,DE BE ∴==115410.22BDE S DE AB ∴==⨯⨯=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矩形与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若∵EDF 是等腰三角形,则∵BDC ( )A .45ºB .60ºC .67.5ºD .75º【答案】C【分析】 由翻折可知:∵BDF∵∵BCD ,所以∵EBD=∵CBD ,∵E=∵C=90°,由于∵EDF 是等腰三角形,易证∵ABF=45°,所以∵CBD=12∵CBE=22.5°,从而可求出∵BDC=67.5°. 【详解】解:由翻折的性质得,∵DBC=∵EBD ,∵矩形的对边AD∵BC ,∵E=∵C=90°,∵∵DBC=∵ADB ,∵∵EBD=∵ADB ,∵∵EDF 是等腰三角形,∵E=90°,∵∵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FE=45°,∵∵EBD+∵ADB=∵DFE , ∵∵DBF=12∵DFE=22.5°, ∵∵CBD =22.5°,∵∵BDC=67.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涉及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6.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4AB =,3AD =,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则折痕为DG 的长为( )A B C.2D【答案】D【分析】首先设AG=x,由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可求得BD的长,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B 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22=(4-x)2,解此方程即可求得AG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设AG=x,∵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B=4,AD=3,∵BD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AD=3,A′G=AG=x,∵DA′G=∵A=90°,∵∵BA′G=90°,BG=AB-AG=4-x,A′B=BD-A′D=5-3=2,∵在Rt∵A′BG中,A′G2+A′B2=BG2,∵x2+22=(4-x)2,解得:x=32,∵AG=32,∵在Rt∵ADG中,DG=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17.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BC a=,将矩形纸片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对角线交点O处,折痕为BE,点E 在边CD 上,则CE 的长为( )A .12aB .25aC .2aD .3a 【答案】D【分析】首先证明∵OBC 是等边三角形,在Rt∵EBC 中求出C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OB=OC ,∵BCD=90°,由翻折不变性可知:BC=BO ,∵BC=OB=OC ,∵∵OBC 是等边三角形,∵∵OBC=60°,∵∵EBC=∵EBO=30°,∵BE=2CE根据勾股定理得:EC=3a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OBC 是等边三角形. 18.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H 处,点D 落在点G 处,若111GEF ∠=︒,则AHG ∠的度数为( ).A .42°B .69°C .44°D .32°【答案】A【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求出AEG ∠,再利用“8”字模型求解即可.【详解】由图形翻折的性质可知,111GEF DEF ∠=∠=︒,180111AEF ∴∠=︒-︒=69︒,1116942AEG GEF AEF ∠=∠-∠=︒-︒=︒,90A G ∠=∠=︒,利用“8”字模型,42AHG AEG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翻折问题,能够根据图形翻折的性质推理出AEG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熟练运用“8”字模型是求最终结果的关键.19.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将∵DBC 沿BD 折叠得到∵DBC′,BC′与AD 交于点E ,若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 ,则∵ABE 的周长是( )A .5cmB .10cmC .15cmD .20cm【答案】B【分析】 根据现有条件推出∵EDB=∵EBD ,得出BE=DE ,可知∵ABE 的周长=AB+AD ,是长方形的周长的一半,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折叠可知:∵CBD=∵C′B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DB=∵CBD,∵∵ADB=∵C′BD,∵∵EDB=∵EBD,∵BE=DE,∵∵ABE的周长=AB+AD,∵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2(AB+AD)=20cm,∵AB+AD=10cm,∵∵ABE的周长为10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推出BE=DE是解题关键.20.如图,将一块长方形纸片ABCD沿BD翻折后,点C与E重合,若∵ADE = 30°,EH = 2,则BC的长度为()A.8B.7C.6.5D.6【答案】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C=∵A=90°,再证明∵ABH∵∵EDH,得到AB的长,再求出∵DBC=30°,在Rt∵BCD 中即可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90°,∵将一块长方形纸片ABCD 沿BD 翻折后,∵∵E =∵C =∵A=90°,又∵AHB=∵EHD ,AB=ED∵∵ABH∵∵EDH∵∵ABH=∵ADE = 30°,AH=EH = 2∵BH=2AH=4∵CD=AB= =∵∵ABH= 30°,∵∵HBC=60°∵翻折,∵∵DBC=30°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 的长是本题的关键. 21.在数学拓展课《折叠矩形纸片》上,小林发现折叠矩形纸片ABCD 可以进行如下操作:∵把ABF 翻折,点B 落在C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AF ,点F 在BC 边上;∵把ADH 翻折,点D 落在AE 边上的点G 处,折痕为AH ,点H 在CD 边上,若610AD CD ==,,则EH EF=( )A .32B .53C .43D .54【答案】A【分析】利用翻折不变性可得10AE AB ==,推出8DE =,2EC =,设BF EF x ==,在Rt EFC △中,2222(6)x x =+-,可得103x =,设DH GH y ==,在Rt EGH △中,2224(8)y y +=-,可得3y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C D ∴∠=∠=︒,10AB CD ==,6AD BC ==,由翻折不变性可知:10AB AE ==,6AD AG ==,BF EF =,DH HG =,4EG ∴=,在Rt ADE △中,8DE ==,1082EC ∴=-=,设BF EF x ==,在Rt EFC △中有:2222(6)x x =+-,103x ∴=, 设DH GH y ==,在Rt EGH △中,2224(8)y y +=-,3y ∴=,5EH ∴=, ∴531023EH EF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地位置,ED ′的延长线与BC 相交于点G ,若∵EFG =68°,则∵1的度数是( )A .112°B .136°C .144°D .158°【答案】B【分析】由AD//BC,∵EFG=68°,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得∵DEF的度数,然后由折叠的性质,求得∵DEG 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AD//BC,∵EFG=68°,∵∵DEF=∵EFG=68°,由折叠的性质可得:∵FEG=∵DEF=68°,∵∵DEG=∵DEF+∵FEG=136°,∵AD//BC,∵∵1=∵DEG=136°.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2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DC上,将矩形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若AB=3,BC=5,则DE的长为()A.12B.53C.25D.13【答案】B【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D=BC=5,AB=CD=3,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5,EF=DE,在Rt∵ABF 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4,则CF=BC﹣BF=1,设CE=x,则DE=EF=3﹣x,然后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x2+12=(3﹣x)2,解方程即可得到DE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5,AB=CD=3,∵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AF=AD=5,EF=DE,在Rt∵ABF中,BF4,∵CF=BC﹣BF=5﹣4=1,设CE=x,则DE=EF=3﹣x,在Rt∵ECF中,CE2+FC2=EF2,∵x2+12=(3﹣x)2,解得x=43,∵DE=3﹣x=5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与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落到EF上的点G处,并使折痕经过点A,已知2BC=,则线段EG的长度为()A.1B C D.2【答案】B【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12AD=12BC=1,AG=AD=2,由勾股定理得出EG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矩形,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B 与DC 重合得到折痕EF , ∵AE=12AD=12BC=1,EF∵AD , ∵∵AEF=90°,∵再一次折叠,使点D 落到EF 上点G 处∵AG=AD=2,=,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C ,D 分别落在点C ',D 处,若68AFE ∠=︒,则'∠C EB 等于( )A .68︒B .80︒C .44︒D .55︒【答案】C【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D//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EF =∵AFE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CEF =∵C′EF ,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得答案.【详解】解:∵ABCD 是长方形,∵68AFE ∠=︒,∵∵CEF =∵AFE=68°,∵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C ,D 分别落在点C ',D 处,∵∵CEF =∵C′EF =68°,∵'∠C EB =180°-∵CEF -∵C′EF=4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E CE =B .12AE BE =C .EBD EDB ∠=∠ D .∵ABE∵∵CDE【答案】B【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B=∵CBD ,可得BE=DE ,可证AE=CE ,由“SAS”可证∵ABE∵∵CDE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折叠,∵∵CBD=∵DBC',CD=C'D=AB ,AD=BC=BC',∵∵EDB=∵DBC',∵∵EDB=∵EBD ,故选项C 正确;∵BE=DE ,∵AD=BC ,∵AE=CE ,故选项A 正确;在∵ABE 和∵CDE 中,AB CD A C AE CE =⎧⎪∠=∠⎨⎪=⎩,∵∵ABE∵∵CDE (SAS ),故选项D 正确; 没有条件能够证明12AE BE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27.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重叠部分为BDE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0对B .1对C .2对D .3对【答案】C【分析】 因为图形对折,所以首先∵CDB∵∵ABD ,由于四边形是长方形,进而可得∵ABE∵∵CDE ,如此答案可得.【详解】解:∵∵BDC 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的,∵CD=AB ,AD=BC ,∵BD=BD ,∵∵CDB∵∵ABD (SSS ),∵∵CBD=∵ADB∵EB=ED∵CE=AE又AB=CD∵∵ABE∵∵CDE ,∵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2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SSA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做题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28.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AD 的中点,E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F ,将DEF 沿EF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E 上M 点处,延长BC 、EF 交于点N .有下列四个结论:∵ DF CF =;∵BF EN ⊥;∵BEN 是等边三角形;∵3BEF DEF S S =△△.其中,将正确结论的序号全部选对的是( )A .∵∵∵B .∵∵∵C .∵∵∵D .∵∵∵∵【答案】B【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CF =FM =DF ,即可判断∵;易求得∵BFE =∵BFN ,则可得BF∵EN ,即可判断∵;易证得∵BEN 是等腰三角形,但无法判定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判断∵;易求得BM =2EM =2DE ,即可得EB =3EM ,根据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判断∵.【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D =∵BCD =90°,DF =M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MF =∵D =90°,即FM∵BE ,CF∵BC ,∵BF 平分∵EBC ,∵CF =MF ,∵DF =CF ;故∵正确;∵∵BFM =90°−∵EBF ,∵BFC =90°−∵CBF ,∵∵BFM =∵BFC ,∵∵MFE =∵DFE =∵CFN ,∵∵BFE =∵BFN ,∵∵BFE +∵BFN =180°,∵∵BFE =90°,即BF∵EN ,故∵正确;∵在∵DEF 和∵CNF 中,90D FCN DF CFDFE CFN ∠∠︒⎧⎪⎨⎪∠∠⎩==== ∵∵DEF∵∵CNF (ASA ),∵EF =FN ,∵BF 垂直平分EN ,∵BE =BN ,假设∵BEN 是等边三角形,则∵EBN =60°,∵EBA =30°,则AE =12BE , 又∵AE =12AD ,则AD =BC =BE ,而明显BE =BN >BC ,∵∵BEN 不是等边三角形;故∵错误;∵∵BFM =∵BFC ,BM∵FM ,BC∵CF ,∵BM =BC =AD =2DE =2EM ,∵BE =3EM ,∵S ∵BEF =3S ∵EMF =3S ∵DEF ;故∵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9.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A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点F 处.若6AB =,10AD =,则EC 的长为( )A .2B .83C .3D .103【答案】B【分析】 由翻折可知:AD=AF=10.DE=EF ,设EC=x ,则DE=EF=6-x .在Rt∵ECF 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10,AB=CD=6,∵∵B=∵BCD=90°,由翻折可知:AD=AF=10,DE=EF ,设EC=x ,则DE=EF=6-x .在Rt∵ABF 中,8BF ===,∵CF=BC -BF=10-8=2,在Rt∵EFC 中,EF 2=CE 2+CF 2,∵(6-x )2=x 2+22, ∵x=83, ∵EC=83.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6cm AB =,10cm BC =,在边CD 上取一点E ,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CE 的长是( )A .3B .2.5C .83D .2【答案】C【分析】 要求CE 的长,应先设CE 的长为x ,由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可得Rt∵ADE∵Rt∵AFE ,所以AF=10cm ,EF=DE=6-x ;在Rt∵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BF 2=AF 2,已知AB 、AF 的长可求出BF 的长,又CF=BC -BF=10-BF ,在Rt∵ECF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F 2=CE 2+CF 2,即:(6-x )2=x 2+(10-BF )2,将求出的BF 的值代入该方程求出x 的值,即求出了CE 的长.【详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10cm ,CD=AB=6cm ,根据题意得:Rt∵ADE∵Rt∵AFE ,∵∵AFE=90°,AF=10cm ,EF=DE ,设CE=x cm ,则DE=EF=CD -CE=(6-x )cm ,在Rt∵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AB 2+BF 2=AF 2,即62+BF 2=102,∵BF=8cm ,∵CF=BC -BF=10-8=2(cm ),在Rt∵ECF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F 2=CE 2+CF 2,即(6-x )2=x 2+22,∵36-12x +x 2=x 2+4,∵x =83,即CE=83cm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以及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方程思想等知识,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找准对应边.31.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B C '交AD 于点E ,若125∠=︒,则2∠等于( )A .25︒B .30C .50︒D .60︒【答案】C【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CB '=125∠=︒,由长方形的性质得到AD∵BC ,即可得到∵2=∵BCB '=2∵1=50︒.【详解】由折叠可知:∵ACB '=125∠=︒,∵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AD∵BC ,∵∵2=∵BCB '=2∵1=5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长方形的对边平行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的对应点为E.若CBD 35∠=︒,则ADE ∠的度数为( ).A .15︒B .20︒C .25︒D .30【答案】B【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ADB ∠和EDB ∠的度数,然后即可得到ADE ∠的度数.【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B EDB ∠∠=,AD //BC ,CBD 35∠=︒,CBD ADB 35∠∠∴==︒,C 90︒∠=,CDB 55∠∴=︒,EDB 55∠∴=︒,ADE EDB ADB 5535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33.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已知8AB cm =,10AD cm =,则折痕EF 的长为( ).A.2cm B.3cm C.4cm D.5cm【答案】D【分析】根据折叠可得,AD=AF,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F,易得CF,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详解】根据折叠可得,AD=AF=10,DE=EF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F=6∵CF=4在Rt∵CEF中,EF2=CE2+CF2即EF2=(8-EF)2+42解得EF=5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34.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EFC'∠=︒,那么ABE122∠的度数为()A.24︒B.32︒C.30D.26︒【答案】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EBC′、∵BC′F都是直角,∵BEF=∵DEF,因此BE∵C′F,那么∵EFC′和∵BEF互补,这样可得出∵BEF 的度数,进而可求得∵AEB 的度数,则∵ABE 可在Rt∵ABE 中求得.【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知,∵BEF=∵DEF ,∵EBC′、∵BC′F 都是直角,∵BE∵C′F ,∵∵EFC′+∵BEF=180°,又∵∵EFC′=122°,∵∵BEF=∵DEF=58°,∵∵AEB=180°-∵BEF -∵DEF=64°,在Rt∵ABE 中,∵ABE=90°-∵AEB=26°.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35.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BD 折叠,得到','BC D C D ∆与AB 交于点E ,若140∠=︒,则2∠的度数为( )A .25︒B .20︒C .15︒D .10︒【答案】D【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D=40°,∵DBC=50°,根据折叠可得∵DBC'=∵DBC=50°,最后根据∵2=∵DBC'-∵DBA 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40,//CD AB ∠=︒,40,50ABD DBC ∴∠=︒∠=︒,由折叠可知'50DBC DBC ∠=∠=︒,2504010DBC AB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性质,平行线性质,折叠性质,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关键是求出∵DBC′和∵DBA 的度数.36.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将∵ABC 沿AC 对折至∵AEC 位置,CE 与AD 交于点F ,如果AB =2,BC =4,则AF 的长是( ).A .2B .2.5C .2.8D .3【答案】B【分析】 根据题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AB=AE=CD=2,BC=AD=4;通过证明AEF CDF △≌△得=EF FD ,再通过直角AEF 中勾股定理,计算得AF 的长.【详解】根据题意得:AB=AE=CD=2,BC=AD=4设AF=x ,则FD=AD -AF=4-x∵90AEC D AFE DFC AE CD ⎧∠=∠=⎪∠=∠⎨⎪=⎩∵AEF CDF △≌△∵=EF FD∵4EF FD x ==-∵222AE EF AF +=∵()22224x x +-=∵ 2.5x =∵AF 的长是2.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矩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轴对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矩形、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7.如图,矩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进行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点E ,16AD =,8AB =,则DE 的长( ).A .10B .6C .8D .【答案】A【分析】 先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D=C′D ,∵C=∵C′=90°,再设DE=x ,则AE=16-x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ABE∵Rt∵C′DE ,可得出BE=DE=x ,在Rt∵AB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进而得出DE 的长.【详解】解:∵Rt DC B '△由Rt DCB △翻折而成,∵8CD C D AB '===,90C C '∠=∠=︒,设DE x =,则16AE x =-,∵90A C '∠=∠=︒,AEB DEC '∠=∠,∵ABE C DE '∠=∠,在Rt ABE △与Rt C DE '△中,90A C '∠=∠=︒,AB C D '=,ABE C DE '∠=∠∵Rt Rt ABE C DE '≌△△,∵BE DE x ==,在Rt ABE △中,222AB AE BE +=,即()222816x x +-=,解得10x =,即10DE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知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8.如图,长方形ABCD 中,AD BC 6==,10AB CD ==,点E 为射线DC 上的一个动点,ADE 与AD E '关于直线AE 对称,当'AD B 为直角三角形时,DE 的长为() A .2或8B .83或18C .83或2D .2或18【答案】D【分析】 分两种情况: 当E 点在线段DC 上时, 当E 点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分两种情况讨论:∵当E 点在线段DC 上时,AD E '△∵ADE ,90AD E D '∴∠=∠=︒,90AD B '∠=︒,180AD B AD E ''∴∠+∠=︒,B ∴、D 、E 三点共线,1122ABE S BE AD AB AD AD AD ''=⋅=⋅=,, BE AB 10∴==,8BD '===,1082DE D E '∴==-=;∵当E 点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如下图,90ABD CBE ABD BAD ''''''∠+∠=∠+∠=︒,CBE BAD ''∴∠=∠,在ABD ''△和BEC △中,D BCE AD BCBAD CBE '''''∠=∠⎧⎪=⎨⎪∠=∠'⎩, ABD ''∴△∵BEC ,BE AB 10∴==,8BD ''==,81018DE D E BD BE ''''∴==+=+=,综上所知,DE 2=或18,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翻折的性质、分类探讨的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9.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纸片,AB =2.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后再过点B 折叠矩形纸片,使点A 落在EF 上的点N ,折痕BM 与EF 相交于点Q ;再次展平,连接BN ,MN,延长MN交BC于点G.有如下结论:∵∵ABN=60°;∵AM=1;∵AB∵CG;∵BMG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线段BM上一动点,点H是BN的中点,则PN+PH.其中正确结论有()A.5个B.4个C.3个D.2个【答案】B【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E=BE,AB=BN,∵NEB=90°,再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即可得出∵ENB =30°,即可得出∵ABN=6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BM=∵NBM=30°,设AM=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M的值;∵直接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出;∵根据∵ABM=30°,得出∵MBG=∵BMA=6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出∵BGM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点H是BN的中点即矩形的性质得出BH=BE,结合题意得出PE=PH,再根据三点共线时值最小及勾股定理即可判断.【详解】解:由折叠可知,AE=BE,AB=BN,∵NEB=90°,在Rt∵BEN中,∵BN=AB=2BE,∵∵ENB=30°,∵∵ABN=60°,故∵正确;由折叠可知,∵ABM=∵NBM=30°,设AM=x,则BM=2x,x2+22=(2 x)2,∵x>0,解得:x,即AM =∵错误; ∵∵ABG =90°,∵AB ∵CG ,故∵正确;∵∵ABM =30°,∵∵MBG =∵BMA =60°,由折叠可知,∵BMG =∵BMA =60°,∵∵MBG =∵BMG =∵MGB =60°,∵∵BGM 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连接PE .∵点H 是BN 的中点,∵BH =BE =1,∵∵MBH =∵MBE ,∵E 、H 关于BM 对称,∵PE =PH ,∵PH +PN =PE +PN ,∵E 、P 、N 共线时,PH +PN 的值最小,EN ∵正确,故选为B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的判断、轴对称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40.如图,矩形纸片,,ABCD AB a BC b ==,满足12b a b <<,将此矩形纸片按下面顺序折叠,则图4中MN 的长为(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 )A .2b a -B .22b a -C .32b a +D .12b a + 【答案】B【分析】 如图3中,由折叠的性质可得PQ =BC =b ,A 1F =a ﹣12b ,∵PE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可得∵MN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G =12MN ,而12EG EF A F =-,进一步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如图3中,由折叠的性质可得PQ =BC =b ,A 1F =a ﹣12b ,∵EPQ =11904522APQ ∠=⨯︒=︒,∵EQP =11904522DQP ∠=⨯︒=︒, ∵∵PEQ =90°,∵∵PE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4,∵MN ∵PQ ,∵∵MN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G ∵MN ,∵EG=MG=NG =12MN , ∵12EG EF A F =-=a ﹣2(a ﹣12b )=b ﹣a , ∵MN =2EG =22b a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1.将矩形纸片 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 AECF .若 AB =3,则 BC 的长为( )AB .2C .1.5 D【答案】D【分析】 设BC x =,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90,B AD BC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90OA AD x OC BC x COE B ====∠=∠=︒,从而可得OA OC =,又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AE CE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90AOE COE ∠=∠=︒,从而可得点,,A O C 共线,由此可得2AC x =,最后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详解】设BC x =,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B AD BC x ∴∠=︒==,由折叠的性质得:,,90OA AD x OC BC x COE B ====∠=∠=︒,OA OC x ∴==,四边形AECF 是菱形,AE CE ∴=,。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第二十八中学 潘歌 邮编:277300折叠问题(对称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学生往往由于对折叠的实质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这类中档问题失分严重。
对于折叠问题(翻折变换)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对称轴是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初中数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几种折叠的典型问题的剖析,从中抽象出基本图形的基本规律,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
一、求角度例1 如图 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C D ,分别落在C D '',的位置上,EC '交AD 于点G .已知58EFG ∠=°,那么BEG ∠= °.【解析】在矩形折叠问题中,折叠前后的对应角相等来解决。
解:根据矩形的性质AD ∥BC ,有∠EFG =∠FEC =58°,再由折叠可知,∠FEC =∠C ′EF =58°,由此得∠BEG =64°例2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 ,BD 为折痕,折叠后BG 和BH 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 度.【解析】折叠前后的对应角相等.解:BC 、BD 是折痕,所以有∠ABC = ∠GBC ,∠EBD = ∠HBD 则∠CBD = 90°.例4 如图 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则AF 等于 ( )(A )34 (B )33 (C )24 (D )8【解析】在矩形折叠问题中,求折痕等线段长度时,往往利用轴对称性转化相等的线段,再借助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来解决.解:由折叠可知,AE =AB =DC =6,在Rt △ADE 中AD =6,DE =3由勾股定理,得AD =33,设EF =x ,则FC =x -33,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x =32,则EF =32,在Rt △AE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 =A .A B CDEFA B E C D F G C 'D 'C三、求图形面积例5如图3-1所示,将长为20cm ,宽为2cm 的长方形白纸条,折成图3-2所示的图形并在其一面着色,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A .234cmB .236cmC .238cmD .240cm解析:折叠后重合部分为直角三角形. 解:重合部分其面积为22122=⨯⨯,因此着色部分的面积=长方形纸条面积 - 两个重合部分三角形的面积,即20×2-2×2=36(2cm ).故选B .∴62 + (8 - x )2 = x2解得x = 254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S △FBD = 12 FD ×AB = 12 ×254 ×6 = 754 cm2四、数量及位置关系例7 如图 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处,BE 交AD 于点F ,连结AE .证明:(1)BF DF =. (2)AE BD ∥ 【解析】(1)欲证明BF =DF ,只需证∠FBD =∠FDB ; (2)欲证明AE BD ∥,则需证AEB DBE ∠=∠。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小结
A
B
类型四:求线段与面积间的变化关系
A E D G N B C
例4 如图,把一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 的纸进行折叠,使B点落在AD上, M 问B点落在AD的什么位置时,折起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这最小值。
A B 39;
类型二:求折叠出的线段的长度
例2、折叠矩形ABCD,让点B落在AC上的点 F处,若AD=4,AB=3,求线段CE的长度。
A F B C D
E
类型三:考察折叠后线段的等量关系
例3、将矩形纸片ABCD沿AC折叠,使点B落 到点F的位置.(1)求证:AE=CE (2)若AB=8,DE=3,P为线段AC上的任意 一点,PG⊥AE,PH⊥EC,求PG+PH的值, 并说明理由. F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一、在“大小”方面的应用
折叠型问题在“大小”方面的应用,通常有求线段 的长,角的度数,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变化关系等 问题。
二、在“位置”方面的应 用 由于图形折叠后,点、线、面等相应的位
置发生变化,带来图形间的位置关系重新 组合。
类型一:求角度
例1、将长方形ABCD的纸片,沿EF折成如 图所示,已知EFG=55º ,则FGE= 70º 。
矩形折叠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法
㊀㊀解题技巧与方法㊀㊀132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19矩形折叠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法矩形折叠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法Һ王帅兵㊀(郑州市孜文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河南㊀郑州㊀450000)㊀㊀ʌ摘要ɔ作为中考数学的常见题型,矩形折叠问题以综合性㊁动态性㊁灵活性㊁构造性等特点,成为中考数学教与学中的重难点.本文将结合具体试题,从基本性质㊁背景研究和数形结合等方面,探究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法.ʌ关键词ɔ折叠问题;基本性质;背景研究;坐标系折叠是一种全等变换,变换之后,形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这是翻折后图形的基本性质.在中考中,考查较多的是基本证明问题㊁角度计算问题㊁动态问题㊁存在问题等.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研究背景,对题目灵活分析,把握题目实质,再画图㊁计算.本文主要解决折叠产生的计算问题.一㊁研究背景图形,分析转化后直接解题研究背景图形,指的是对给出的图形的边长㊁角度等的基本计算,以及翻折前后产生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分析转化和解答.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题.例1㊀(2018㊃资阳)如图1,将矩形ABCD的四个角向内翻折后,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EH=12厘米,EF=16厘米,则边AD的长是(㊀㊀).图1A.12厘米㊀㊀㊀㊀B.16厘米C.20厘米D.28厘米解析㊀由折叠是全等变换可得әAEHɸәMEH,әFBEɸәFME,由对应角相等可得øAEH=øMEH,øFEB=øFEM,ȵøAEH+øMEH+øFEB+øFEM=180ʎ,ʑøHEM+øFEM=90ʎ,即øHEF=90ʎ;同理可得øEFG=øFGH=øGHE=90ʎ,ʑ四边形EFGH为矩形,则HG=EF,HGʊEF,ʑøGHF=øEFM,ȵøGHF=øDHG,ʑøDHG=øMFE;在әDHG与әMFE中,ȵøDHG=øMFE,øD=øEMF=90ʎ,HG=FE,ʑәDHGɸәMFE,ʑHD=FM,ȵAH=MH,ʑAD=AH+DH=MH+MF=HF,在RtәHEF中,HF=HE2+EF2=122+162=20厘米,ʑAD=20厘米,故选C.例2㊀如图2,在矩形ABCD中,AD=3,M是CD上的一点,将әADM沿直线AM对折得到әANM,若AN平分øMAB,则折痕AM的长为.图2㊀㊀㊀图3解析㊀如图3所示,过点N作NEʅAB于点E.由翻折前后对应角相等可得øADM=øANM=90ʎ,øDAM=øNAM;由AN平分øMAB可得øBAN=øNAM;则øDAM=øNAM=øNAB;由øDAB=90ʎ可得øDAM=øNAM=øNAB=30ʎ.由翻折前后对应边相等可得AD=AN=3.在әANM中可得cosøMAN=cos30ʎ=ANAM=32,可得3AM=32,可得AM=23.如上所示,对于例1和例2的求解,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涉及特别的技巧,只是对折叠前后产生的图形进行了基础研究和计算.二㊁把握动态特征,先画图,再计算把握动态特征,需要我们根据图形折叠的基本趋势,找出折叠后对应点的落点范围,依据其基本特征构图.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分类和求解.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题.例3㊀(2019㊃河南)如图4,在矩形ABCD中,AB=1,BC=a,点E在边BC上,且BE=35a,连接AE,将әABE沿AE折叠,若点B的对应点Bᶄ落在矩形ABCD的边上,则a的值为.图4㊀㊀㊀图5解析㊀翻折后,点B与点Bᶄ对应,AB=ABᶄ,点Bᶄ在以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的圆上.如图5,作出这个圆,可以得到该圆与边AD的一个交点;移动边CD,当边CD经过点Bᶄ时,可以得到第二种情形.画出图,分别为图5和图7.(1)如图6,此时点Bᶄ在边AD上.ȵәABᶄE由әABE翻折得到,ʑәABᶄEɸәABE,分析可得四边形ABEBᶄ为正方㊀㊀㊀解题技巧与方法133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0 19形,AB=BE,即35a=1,a=53.图6㊀㊀㊀㊀图7(2)如图7,此时点Bᶄ在边CD上.ȵәABᶄE由әABE翻折得到,ʑәABᶄEɸәABE,ʑBE=BᶄE=35a,ȵBC=a,ʑEC=BC-BE=25a,ʑECEBᶄ=25a35a=23;ȵәABᶄEɸәABE,ʑøABᶄE=øABE=90ʎ,在矩形ABCD中,øEBᶄC=øBᶄAD,øC=øD=90ʎ,ʑәECBᶄʐәBᶄDA,ʑECEBᶄ=BᶄDBᶄA=23,由勾股定理可得BᶄDʒBᶄAʒAD=2ʒ3ʒ5,ȵәABᶄEɸәABE,ʑAB=ABᶄ=1,ʑAD=13ˑ5=53,即a=BC=53.综上,a的值为53或53.例4㊀如图8,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ø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ᶄ处.当әCEBᶄ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图8㊀㊀㊀图9解析㊀由点E是BC边上一点易知折叠后øBᶄCE为锐角,当әCEBᶄ为直角三角形时,存在两种情况:øEBᶄC=90ʎ(如图9)或øBᶄEC=90ʎ(如图10).(1)研究背景图形,由AB=3,BC=4可得AC=5.如图9所示,øEBᶄC=90ʎ.由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可得BE=BᶄE,AB=ABᶄ=3,BᶄC=AC-ABᶄ=5-3=2,在直角әEBᶄC中,可设BᶄE=x,则EC=BC-BE=4-x,由勾股定理可得BᶄE2+BᶄC2=EC2,即x2+22=(4-x)2,解得x=32,即BE=32.(2)如图10所示,øBᶄEC=90ʎ.分析易得四边形ABEBᶄ为正方形.则BE=AB=3.综上,BE的长为32或3.图10如上所示,不管是例3的落点,还是例4分析特征后的分类,我们首先要做的都是找出图形的变化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求解.三㊁坐标系中的矩形折叠对于坐标系中产生的折叠问题,需要我们把握好线段长和坐标间的相互转化,强化分析点的横㊁纵坐标间暗示的角度或基础图形的三边比.例5㊀如图11,把一矩形纸片OABC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使OA,OC分别落在x轴㊁y轴上,现将纸片OABC沿OB折叠,折叠后点A落在点Aᶄ的位置,若OA=1,OB=2,则点Aᶄ的坐标为.图11㊀㊀㊀图12解析㊀坐标系中的折叠问题常求点的坐标,我们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研究好背景图形,做好坐标和线段长的相互转化.ȵ矩形纸片OABC,ʑøBAO=90ʎ,әBAO为直角三角形.ȵOA=1,OB=2,ʑsinøABO=OAOB=12,ʑøABO=30ʎ,ʑøBOA=60ʎ.ȵәBAᶄO由әBAO翻折得到,ʑәBAᶄOɸBAO,ʑøBOAᶄ=øBOA=60ʎ,OAᶄ=OA=1,如图12,过点Aᶄ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点D,可得øAᶄDO=90ʎ,øAᶄOD=180ʎ-øBOAᶄ-øBOA=180ʎ-60ʎ-60ʎ=60ʎ.ȵsin60ʎ=AᶄDAᶄO=32,ʑAᶄD1=32,ʑAᶄD=32,由勾股定理可得OD=AᶄO2-AᶄD2=12,将线段长转为坐标,可得点Aᶄ的坐标为-12,32æèçöø÷.如上所示,我们通过分析OA,OB的长得到了60ʎ的特殊角,对后边的计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四㊁结语综上,我们在处理折叠问题时,运用较多的还是折叠图形的基本性质.所以,我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做好对背景图形的研究分析,抓住其基本特征,然后确定位置,画图解答.ʌ参考文献ɔ[1]王兴凯.动态几何中的矩形折叠问题[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9(4):16-21.。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专题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解题技巧专题:矩形中的折叠问题——找准方法,快准解题◆类型一折叠中求角度1.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EFC′=125°,那么∠ABE的度数为( )A.15° B.20° C.25° D.30°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以下折纸活动:(1)对折矩形ABCD,使AD和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观察探究可以得到∠ABM的度数是( )A .25°B .30°C .36°D .45°◆类型二 折叠中求线段长【方法9】3.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23,E 为BC 边上一点,BC =3BE ,将矩形ABCD 沿AE 所在的直线折叠,使B 点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的B ′处,则AB =________.第3题图 第4题图4.(郴州桂阳县期末)如图,一块矩形纸片的宽CD 为2cm ,点E 在AB 上,如果沿图中的EC 对折,B 点刚好落在AD 上的B ′处,此时∠BCE =15°,则BC 的长为________.5.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D =3,折叠纸片使A 点恰好落在对角线BD 上的点A ′处,折痕为DG ,则AG 的长为( )A .1 B.43 C.32D .2第5题图 第6题图◆类型三 折叠中求面积6.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 =8,CD =6,将△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则△BDE 的面积为( ) A.754 B.214C .21D .24 7.如图,有一块矩形纸片ABCD ,AB =8,AD =6,将纸片折叠,使得AD 边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DE 沿DE 向右翻折,AE 与BC 的交点为F ,则△CEF 的面积为( )A.12B.98C .2D .4 8.★(福州中考)如图,矩形ABCD 中,AB =4,AD =3,M 是边CD 上的一点,将△ADM 沿直线AM 对折,得到△ANM.(1)当AN平分∠MAB时,求DM的长;(2)连接BN,当DM=1时,求△ABN的面积.参考答案与解析1.B 2.B 3. 3 4.4cm 5.C 6.A 7.C8.解:(1)由折叠性质得△ANM≌△ADM,∴∠MAN=∠DAM.∵AN平分∠MAB,∴∠MAN=∠NAB,∴∠DAM =∠MAN=∠NAB.∵四边形ABCD是矩形,∴∠DAB=90°,∴∠DAM=30°,∴AM=2DM.在Rt△ADM中,∵AD =3,∴由勾股定理得AM2-DM2=AD2,即(2DM)2-DM2=32,解得DM= 3.(2)延长MN交AB的延长线于点Q,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AB∥DC,∴∠DMA=∠MAQ.由(1)知△ANM≌△ADM,∴∠ANM=∠D=90°,∠DMA=∠AMQ,AN=AD=3,MN=MD=1,∴∠MAQ=∠AMQ,∴MQ=AQ.设NQ=x,则AQ=MQ=MN+NQ=1+x.∵∠ANM=90°,∴∠ANQ=90°.在Rt△ANQ中,由勾股定理得AQ2=AN2+NQ2,即(x+1)2=32+x2,解得x=4,∴NQ=4,AQ=5.∵△NAB和△NAQ在AB边上的高相等,AB=4,AQ =5,∴S △NAB =45S △NAQ =45×12×AN ·NQ =45×12×3×4=245.解题技巧专题:圆中辅助线的作法——形成精准思维模式,快速解题◆类型一 遇弦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或连半径1.如图,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圆中,大圆的弦AB 切小圆于点C ,OA 交小圆于点D ,若OD =2,tan∠OAB =12,则AB 的长是( )A .4B .23C .8D .43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已知⊙O的半径OD与弦AB互相垂直,垂足为点C,若AB=16cm,CD=6cm,⊙O的半径为________.◆类型二遇直径添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3.如图,AB是⊙O的直径,C,D,E都是⊙O上的点,则∠ACE+∠BDE等于( )A.60°B.75°C.90°D.120°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CD是直径,∠B=40°,则∠ACD的度数是________.5.如图,△ABC的顶点均在⊙O上,AD为⊙O的直径,AE⊥BC于E.求证:∠BAD=∠EAC.类型三遇切线连接圆心和切点6.已知⊙O的半径为1,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2,过l上任一点A作⊙O的切线,切点为B,则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为( )A .1B . 2C . 3D .27.如图,从⊙O 外一点A 引圆的切线AB ,切点为B ,连接AO 并延长交圆于点C ,连接BC.若∠A =26°,则∠ACB 的度数为________.8.★如图,AB 为⊙O 的直径,直线CD 切⊙O 于点D ,AM ⊥CD 于点M ,BN ⊥CD 于N.(1)求证:∠ADC =∠ABD ;(2)求证:AD 2=AM ·AB ;(3)若AM =185,sin ∠ABD =35,求线段BN 的长.。
中考总复习专题--折叠问题
轴 ∴△BQC≌△BQP
M
A
D
∴PB=BC=1
N是AD、BC 上的中点,BN=
∴PN= 3
2
∴MP=1-
3 2
∵M、1 2ຫໍສະໝຸດ PQ∴∠BP(2N)由=3(0°1)∴得∠PBBNN==12 6B0P°,
B
N
C
又∵BQ平分∠PBC,BQ=2QC=
23 3
∴PQ=
1 2
BQ=
3 3
. ∴PQ²=
1 3
即以PQ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
△ABD≌△C’DB BC’=∠C’DE,∠C’DB=∠CD
③相等的线段:
B=∠ABD
AE=C’E,BC’=BC=AD, AB=CD=C’D,BE=ED
返回目录
第二类 相对顶点重合
这类折叠问题的基本图形:
A
ED
O
BF
C
引例: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
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
返回
4.已知:将矩形ABCD沿着
E C'
直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 BC’交AD于E ,AD=8,AB=4.
A
D
求△BED面积。(2000,山
西)
B
解二:作EF⊥BD于F
F
C
在矩形ABCD中 AD ∥ BC ∴EF:AB=DF:AD
∴∠DBC=∠EDB 当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
BD=4 5 ,DF=2 5
(2)常常利用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和矩形折叠形成的直角三角形来综合解 题
(3)前三道题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平行四边 形上
(4)这类折叠问题的常用图形: C'
专题18 矩形折叠问题-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与方法精准突破(解析版)
专题18 矩形折叠问题模型的概述:已知矩形的长与宽,利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及翻折的性质,求各线段边长。
解题方法:不找以折痕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利用未知数表示其它直角三角形三边,通过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知识求解。
问题:根据已知信息,求翻折后各边长。
模型一:思路:模型二:思路:模型三:思路:尝试借助一线三垂直知识利用相似的方法求解模型四:思路:模型五:思路:模型六:点M,点N分别为DC,AB中点思路:模型七:点A’为BC 中点 思路:过点F 作FH ⊥AE ,垂足为点H设AE=A’E=x ,则BE=8-x 由勾股定理解得x=174 ∴BE=154由于△EBA’∽△A’CG ∽△FD’G∴A’G=3415 CG=1615 GD’=2615DF=D’F=AH=134 HE=1 EF=17【培优过关练】1.(2022秋·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正方形中,,点、分别在边、上,若将四边形沿折叠,点恰好落在边上,则的长度为( )A .B .C .D .【答案】B【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和正方形及勾股定理的有关性质求解.【详解】解:在正方形中,,,,,,,,,又,,,,,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及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2022秋·江苏徐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矩形纸片中,点E在边上,沿着折叠使点A落在边上的点F处,若,,则的长为()A.1B.2C.D.【答案】A【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和正切的定义得出,再证明,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详解】解:由折叠可知,,∴,∴,∵,∴,,∴,∴,∴,∵,∴,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中的折叠问题,涉及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3.(2022秋·福建泉州·九年级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边在x轴上,边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使点B落在D点的位置,且交y轴交于点E,则点D的坐标是()A.()B.(,2)C.()D.【答案】D【分析】过D作于F,根据折叠可以证明,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设,那么,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m,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证明,而,接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的长度,也就求出了点D的坐标.【详解】如图,过D作于F,∵点B的坐标为,∴,根据折叠可知,而∴,∴,设,那么,在中,,∴,解得,∵,∴,∴而,∴,∴,即,∴,∴,∴D的坐标为,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折叠问题,也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折叠的隐含条件,利用隐含条件得到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它们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4.(2023春·广东广州·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矩形纸片中,,,折叠纸片使落在对角线上,折痕为,点的对应点为,那么的长为()A.1B.C.D.2【答案】C【分析】首先设,由矩形纸片中,,,可求得的长,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四边形是矩形,∴,∵,,∴,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在中,,∴,解得:,∴.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5.(2022秋·湖南邵阳·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在矩形纸片中,,点E在上,将沿折叠,点恰落在边上的点F处;点在上,将△ABG沿折叠,点恰落在线段上的点处,有下列结论:①;②;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利用折叠性质得,,,,,则可得到,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在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则,设,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得到,于是可对④进行判断;接着证明,于是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可对③进行判断.【详解】解:∵沿折叠,点恰落在边上的点处;点在上,将沿折叠,点恰落在线段上的点处,∴,,,,,,∴,所以①正确;在中,,∴,设,则,在中,∵,∴,解得,∴,∴,所以④正确;在中,,设,则∴解得∴∵,,∴.所以③不正确.∵,∴∴故②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2022秋·广东梅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矩形中,,,点E为的中点,将沿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则的长为()A.B.C.D.【答案】D【分析】连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得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得到,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答案.【详解】解:连接,交于H,∵,点E为的中点,∴,又∵,∴,由折叠知,(对应点的连线必垂直于对称轴),∴,则,∵,∴,,∵,∴,∴,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翻折变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掌握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2022秋·广西贵港·九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矩形纸片中,,,M是上的点,且,将矩形纸片沿过点M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上的点P处,点C落在点处,折痕为,当与线段交于点H时,则线段的长是()A.3B.C.4D.【答案】B【分析】连接,证明即可得到,证明,得出,然后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连接,如图所示:∵矩形纸片中,,,∴,,∵,∴,根据折叠可知,,,,∴,∴,∵,∴,∴,∵,,∴,∴,设,则,∵,∴,解得:,∴,故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折叠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到隐藏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学会利用翻折不变性解决问题.8.(2022秋·山东枣庄·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与交于点O,将正方形沿直线折叠,点C落在对角线上的点E处,折痕交于点M,则()A.B.C.D.【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再求,进而根据的线段比例关系,即可求出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四边形是正方形,∴,,∴,由折叠的性质可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翻折,熟练掌握图形翻折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中,点M在边上,把沿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边上的点E处,连接,过点B作,垂足为F,若,则线段的长为()A.B.C.D.【答案】A【分析】先证明△BFC≌△CDE,可得DE=CF=2,再用勾股定理求得CE=,从而可得AD=BC=,最后求得AE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C=AD,∠ABC=∠D=90°,AD∥BC,∴∠DEC=∠FCB,∵,∴∠BFC=∠CDE,∵把沿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边上的点E处,∴BC=EC,在△BFC与△CDE中,∴△BFC≌△CDE(AAS),∴DE=CF=2,∴,∴AD=BC=CE=,∴AE=AD-DE=,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矩形中的折叠问题.10.(2022·贵州毕节·统考中考真题)矩形纸片中,E为的中点,连接,将沿折叠得到,连接.若,,则的长是()A.3B.C.D.【答案】D【分析】连接BF交AE于点G,根据对称的性质,可得AE垂直平分BF,BE=FE,BG=FG=,根据E 为BC中点,可证BE=CE=EF,通过等边对等角可证明∠BFC=90°,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再利用三角函数(或相似)求出BF,则根据计算即可.【详解】连接BF,与AE相交于点G,如图,∵将沿折叠得到∴与关于AE对称∴AE垂直平分BF,BE=FE,BG=FG=∵点E是BC中点∴BE=CE=DF=∴∵∴∴∵BE=CE=DF∴∠EBF=∠EFB,∠EFC=∠ECF∴∠BFC=∠EFB+∠EFC=∴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对称的性质,熟练运用对称性质证明相关线段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1.(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将沿BD折叠到位置,DE交AB于点F,则的值为()A.B.C.D.【答案】C【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利用“AAS”证明,得出,,设,则,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得出x的值,最后根据余弦函数的定义求出结果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CD=AB=5,AB=BC=3,,根据折叠可知,,,,∴在△AFD和△EFB中,∴(AAS),∴,,设,则,在中,,即,解得:,则,∴,故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根据题意证明,是解题的关键.12.(2022·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已知BD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B=6,BC=8,点E,F分别在边AD,BC上,连结BE,DF.将△ABE沿BE翻折,将△DCF沿DF翻折,若翻折后,点A,C分别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G,H处,连结G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BD=10B.HG=2C.D.GF⊥BC【答案】D【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即可判断A,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求得,进而判断B,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进而判断C选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的长,根据平行线线段成比例,可判断D选项【详解】BD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B=6,BC=8,故A选项正确,将△ABE沿BE翻折,将△DCF沿DF翻折,,,故B选项正确,,∴EG∥HF,故C正确设,则,,即,同理可得若则,,不平行,即不垂直,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2022·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将矩形ABCD沿着GE、EC、GF翻折,使得点A、B、D恰好都落在点O处,且点G、O、C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O、F在另一条直线上.小炜同学得出以下结论:①GF∥EC;②AB=AD;③GE=DF;④OC=2OF;⑤△COF∽△CEG.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④【答案】B【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FGE=90°,∠GEC=90°,点G为AD的中点,点E为AB的中点,设AD=BC=2a,AB=CD=2b,在Rt△CDG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再求得DF=FO=,据此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DGF=∠OGF,∠AGE=∠OGE,∴∠FGE=∠OGF+∠OGE=(∠DGO+∠AGO) =90°,同理∠GEC=90°,∴∠FGE+∠GEC=180°∴GF∥EC;故①正确;根据折叠的性质知DG=GO,GA=GO,∴DG=GO=GA,即点G为AD的中点,同理可得点E为AB的中点,设AD=BC=2a,AB=CD=2b,则DG=GO=GA=a,OC=BC=2a,AE=BE=OE=b,∴GC=3a,在Rt△CDG中,CG2=DG2+CD2,即(3a)2=a2+(2b)2,∴b=,∴AB=2=AD,故②不正确;设DF=FO=x,则FC=2b-x,在Rt△COF中,CF2=OF2+OC2,即(2b-x)2=x2+(2a)2,∴x==,即DF=FO=,GE=a,∴,∴GE=DF;故③正确;∴,∴OC=2OF;故④正确;∵∠FCO与∠GCE不一定相等,∴△COF∽△CEG不成立,故⑤不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③④,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14.(2021·广西来宾·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矩形纸片,,点,分别在,上,把纸片如图沿折叠,点,的对应点分别为,,连接并延长交线段于点,则的值为()A.B.C.D.【答案】A【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则可得出是的垂直平分线,则由直角三角形性质及矩形性质可得∠AEO=∠AGD,∠FHE=∠D=90°,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推出△EFH∽△GAD,再利用矩形判定及性质证得FH=AB,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如图,过点F作FH⊥AD于点H,∵点,的对应点分别为,,∴,,∴EF是AA'的垂直平分线.∴∠AOE=90°.∵四边形是矩形,∴∠BAD=∠B=∠D=90°.∴∠OAE+∠AEO=∠OAE+∠AGD,∴∠AEO=∠AGD.∵FH⊥AD,∴∠FHE=∠D=90°.∴△EFH∽△GAD.∴.∵∠AHF=∠BAD=∠B=90°,∴四边形ABFH是矩形.∴FH=AB.∴;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掌握折叠的性质、矩形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201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A.3B.4C.5D.6【答案】D【分析】先根据矩形的特点求出BC的长,再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CEF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F的长,再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8,∴BC=8,∵△AEF是△AEB翻折而成,∴BE=EF=3,AB=AF,△CEF是直角三角形,∴CE=8﹣3=5,在Rt△CEF中,CF==4,设AB=x,在Rt△ABC中,AC2=AB2+BC2,即(x+4)2=x2+82,解得x=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等式求解.16.(2020·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6,BC=12.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AD的延长线上的点G处,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边AD和边BC上.连接BG,交CD于点K,FG 交CD于点H.给出以下结论:①EF⊥BG;②GE=GF;③△GDK和△GKH的面积相等;④当点F与点C 重合时,∠DEF=75°.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四边形EBFG是菱形从而判断①②正确;由角平分线定理即可判断DG≠GH,由此推出③错误;根据F、C重合时的性质,可得∠AEB=30°,进而算出④正确.【详解】连接BE,由折叠可知BO=GO,∵EG//BF,∴∠EGO=∠FBO,又∵∠EOG=∠FOB,∴△EOG≌△FOB(ASA) ,∴EG=BF,∴四边形EBFG是平行四边形,由折叠可知BE=EG,则四边形EBFG为菱形,故EF⊥BG,GE=GF,∴①②正确;∵四边形EBFG为菱形,∴KG平分∠DGH,∴,DG≠GH,∴S△GDK≠S△GKH,故③错误;当点F与点C重合时,BE=BF=BC=12=2AB,∴∠AEB=30°,,故④正确.综合,正确的为①②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断,折叠的性质,关键在于结合图形对线段和角度进行转换.17.(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如图,把某矩形纸片沿,折叠(点E、H在边上,点F,G在边上),使点B和点C落在边上同一点P处,A点的对称点为、D点的对称点为,若,的面积为8,的面积为2,则矩形的长为()A.B.C.D.【答案】D【分析】设AB=CD=x,由翻折可知:PA′=AB=x,PD′=CD=x,因为△A′EP的面积为4,△D′PH的面积为1,推出D′H=x,由S△D′PH=D′P·D′H=A′P·D′H,可解得x=2,分别求出PE和PH,从而得出AD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是矩形,∴AB=CD,AD=BC,设AB=CD=x,由翻折可知:PA′=AB=x,PD′=CD=x,∵△A′EP的面积为8,△D′PH的面积为2,又∵,∠A′PF=∠D′PG=90°,∴∠A′P D′=90°,则∠A′PE+∠D′PH=90°,∴∠A′PE=∠D′HP,∴△A′EP∽△D′PH,∴A′P2:D′H2=8:2,∴A′P:D′H=2:1,∵A′P=x,∴D′H=x,∵S△D′PH=D′P·D′H=A′P·D′H,即,∴x=2(负根舍弃),∴AB=CD=2,D′H=DH=,D′P=A′P=CD=2,A′E=2D′P=4,∴PE=,PH=,∴A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18.如图,矩形纸片ABCD,AB=4,BC=3,点P在BC边上,将△CDP沿DP折叠,点C落在点E处,PE、DE分别交AB于点O、F,且OP=OF,则cos∠ADF的值为( )A.B.C.D.【答案】C【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出DC=DE、CP=EP,由∠EOF=∠BOP、∠B=∠E、OP=OF可得出△OEF≌△OBP(A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OE=OB、EF=BP,设EF=x,则BP=x、DF=4﹣x、BF=PC=3﹣x,进而可得出AF=1+x,在Rt△DAF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的值,再利用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cos∠ADF的值.【详解】根据折叠,可知:△DCP≌△DEP,∴DC=DE=4,CP=EP.在△OEF和△OBP中,,∴△OEF≌△OBP(AAS),∴OE=OB,EF=BP.设EF=x,则BP=x,DF=DE﹣EF=4﹣x,又∵BF=OB+OF=OE+OP=PE=PC,PC=BC﹣BP=3﹣x,∴AF=AB﹣BF=1+x.在Rt△DAF中,AF2+AD2=DF2,即(1+x)2+32=(4﹣x)2,解得:x=,∴DF=4﹣x=,∴cos∠ADF=,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结合AF=1+x,求出AF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9.(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点E是的中点,将正方形沿折叠,得到点B的对应点为点F,延长交线段于点P,若,则的长度为___________.【答案】2【分析】连接AP,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证明Rt△AFP≌Rt△ADP(HL),可得PF=PD,设PF=PD=x,则CP=CD−PD=6−x,EP=EF+FP=3+x,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连接AP,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AD=6,∠B=∠C=∠D=90°,∵点E是BC的中点,∴BE=CE=AB=3,由翻折可知:AF=AB,EF=BE=3,∠AFE=∠B=90°,∴AD=AF,∠AFP=∠D=90°,在Rt△AFP和Rt△ADP中,,∴Rt△AFP≌Rt△ADP(HL),∴PF=PD,设PF=PD=x,则CP=CD−PD=6−x,EP=EF+FP=3+x,在Rt△PE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EP2=EC2+CP2,∴(3+x)2=32+(6−x)2,解得x=2,则DP的长度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20.(2022·贵州黔东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折叠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折痕是,点落在点处,分别延长、交于点、,若点是边的中点,则______cm.【答案】##【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E=DC=4,EM=CM=2,连接DF,设FE=x,由勾股定理得BF,DF,从而求出x的值,得出FB,再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FG.【详解】解:连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M为BC的中点,∴由折叠得,∠∴∠,设则有∴又在中,,∵∴∴在中,∴解得,(舍去)∴∴∴∵∠∴∠∴∠又∠∴△∴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2022·浙江丽水·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点A落在点P处,折痕为.(1)求证:;(2)若,求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cm【分析】(1)利用ASA证明即可;(2)过点E作EG⊥BC交于点G,求出FG的长,设AE=xcm,用x表示出DE的长,在Rt△PED中,由勾股定理求得答案.【详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ADC=∠C=90°,由折叠知,AB=PD,∠A=∠P,∠B=∠PDF=90°,∴PD=CD,∠P=∠C,∠PDF =∠ADC,∴∠PDF-∠EDF=∠ADC-∠EDF,∴∠PDE=∠CDF,在△PDE和△CDF中,,∴(ASA);(2)如图,过点E作EG⊥BC交于点G,∵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EG=4cm,又∵EF=5cm,∴cm,设AE=x cm,∴EP=x cm,由知,EP=CF=x cm,∴DE=GC=GF+FC=3+x,在Rt△PED中,,即,解得,,∴BC=BG+GC= (cm).【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将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矩形的折叠”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1)操作判断操作一: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操作二:在AD上选一点P,沿BP折叠,使点A落在矩形内部点M处,把纸片展平,连接PM,BM.根据以上操作,当点M在EF上时,写出图1中一个30°的角:______.(2)迁移探究小华将矩形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继续探究,过程如下:将正方形纸片ABCD按照(1)中的方式操作,并延长PM交CD于点Q,连接BQ.①如图2,当点M在EF上时,∠MBQ=______°,∠CBQ=______°;②改变点P在AD上的位置(点P不与点A,D重合),如图3,判断∠MBQ与∠CBQ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在(2)的探究中,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cm,当FQ=1cm时,直接写出AP的长.【答案】(1)或或或(2)①15,15;②,理由见解析(3)cm或【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结合矩形的性质得,进而可得;(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证,即可求解;(3)由(2)可得,分两种情况:当点Q在点F的下方时,当点Q在点F的上方时,设分别表示出PD,DQ,PQ,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1)解:,sin∠BME=(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ABC=∠C=90°由折叠性质得:AB=BM,∠PMB=∠BMQ=∠A=90°∴BM=BC①∴②(3)当点Q在点F的下方时,如图,,DQ=DF+FQ=4+1=5(cm)由(2)可知,设,即解得:∴;当点Q在点F的上方时,如图,cm,DQ =3cm,由(2)可知,设,即解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与折叠,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全等,掌握相关知识并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3.(2022·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探索发现】在一次折纸活动中,小亮同学选用了常见的A4纸,如图①,矩形为它的示意图.他查找了A4纸的相关资料,根据资料显示得出图①中.他先将A4纸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上,点B的对应点为点E,折痕为;再沿过点F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上,点C的对应点为点H,折痕为;然后连结,沿所在的直线再次折叠,发现点D与点F重合,进而猜想.【问题解决】(1)小亮对上面的猜想进行了证明,下面是部分证明过程: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由折叠可知,,.∴.∴.请你补全余下的证明过程.【结论应用】(2)的度数为________度,的值为_________;(3)在图①的条件下,点P在线段上,且,点Q在线段上,连结、,如图②,设,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见解析(2)22.5°,(3)【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D=AF,,由HL可证明结论;(2)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出GF的长,从而可得结论;(3)根据题意可知点F与点D关于AG对称,连接PD,则PD为PQ+FQ的最小值,过点P作PR⊥AD,求出PR=AR=,求出DR,根据勾腰定理可得结论.【详解】(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由折叠可知,,.∴.∴.由折叠得,,∴∴又AD=AF,AG=AG∴(2)由折叠得,∠又∠∴∠由得,∠∠又∠∴∠∴∠∴设则∴∴∴(3)如图,连接∵∴AG是FD的垂直平分线,即点F与点D关于AG轴对称,连接PD交AG于点Q,则PQ+FQ的最小值为PD的长;过点P作交AD于点R,∵∠∴∠∴又∴∴在中,∴∴的最小值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最短路径问题,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2021·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在矩形中,,,是对角线上不与点,重合的一点,过作于,将沿翻折得到,点在射线上,连接.(1)如图1,若点的对称点落在上,,延长交于,连接.①求证:;②求.(2)如图2,若点的对称点落在延长线上,,判断与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见解析;②;(2)不全等,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先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DCG=∠AGH,再根据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即可得出结论;②设EF=x,先证得△AEF△ADC,得出===,再结合折叠的性质得出AE=EG=2x,AG=4x,AH=2EF=2x,再由△CDG△GAH,得出比例式==,求出EF的长,从而得出的值,即可得出答案;(2)先根据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得出△AEF△ACG,得出比例式=,得出EF=,AE=,AF=,从而判定与是否全等.【详解】(1)①在矩形ABCD中,∠BAD=∠D=90°∴∠DCG+∠DGC=90°又∵∠FGC=90°∴∠AGH+∠DGC=90°∴∠DCG=∠AGH∴△CDG△GAH②设EF=x∵△AEF沿EF折叠得到△GEF∴AE=EG∵EF⊥AD∴∠AEF=90°=∠D∴EF//CD//AB∴△AEF△ADC∴=∴===∴AE=EG=2x∴AG=4x∵AE=EG,EF//AB∴==∴AH=2EF=2x∵△CDG△GAH∴==∴==∴x=∴==∵∠FCG=90°∴tan∠GHC==(2)不全等理由如下:在矩形ABCD中,AC===由②可知:AE=2EF∴AF==EF由折叠可知,AG=2AE=4EF,AF=GF∵∠AEF=∠GCF,∠FAE=∠GAC∴△AEF△ACG∴=∴=∴EF=∴AE=,AF=∴FC=AC-AF=2-=∴AE FC,EF FC∴不全等【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得出AE=2EF 是解题的关键.。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一、矩形中的折叠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 ,BD 为折痕,折叠后BG 和BH 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 折叠,顶点A 落在点A ′处,再过点A ′折叠使折痕DE ∥BC ,若AB=4,AC=3,则△ADE 的面积是 .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求AG 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相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4.把矩形纸片ABCD 沿BE 折叠,使得BA 边与BC 重合,然后再沿着BF 折叠,使得折痕BE 也与BC 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 等于( )注意折叠前后角的对应关系5.如图,沿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的位置,已知BC=8cm ,AB=6cm ,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21FEDCBAGA'C A B D6.将一张矩形纸条ABCD 按如图所示折叠,若折叠角∠FEC=64°,则∠1= 度;△EFG 的形状 三角形.对折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注意一般情况下要画出对折前后的图形,便于寻找对折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注意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GEF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 (如图①);延CG 折叠,使点B 落在EF 上的点B ′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GC (如图③);沿GH 折叠,使点C 落在DH 上的点C ′处,(如图④);沿GC ′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GC ′,GH (如图 ⑥).(1)求图 ②中∠BCB ′的大小;(2)图⑥中的△GCC ′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理清在每一个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 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 不与A 、D 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 ’C ’与DN 交于P .(1)连接BB ’,那么BB ’与MN 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2)设BM =y ,AB ’=x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猜想当B 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 ’B ’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54132G D‘F C‘DB CA E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 )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180度的性质,注意△EAB 是以折痕A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 的纸条,沿BC ,使∠CAB=45°,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2cm 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 的长是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14.如图a 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b ,再沿BF 折叠成图c ,则图c 中的∠CFE 的度数是( )图c 图b图aCDGFEAC GDFEAFDBCAEB Ba 2130°B EF AC D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DEF=∠EFB=20°图b ∠GFC=140°,图c 中的∠CFE=∠GFC-∠EFG15.将一张长为70 cm 的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称轴EF 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 与CD 间的距离为60cm ,则原纸片的宽AB 是( )16.一根30cm 、宽3cm 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端超出点P 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 的长三、三角形中的折叠17.如图,把Rt △ABC (∠C=90°),使A ,B 两点重合,得到折痕ED ,再沿BE 折叠,C 点恰好与D 点重合,则CE :AE=18.在△ABC 中,已知AB=2a ,∠A=30°,CD 是AB 边的中线,若将△ABC 沿CD 对折起来,折叠后两个小△ACD 与△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折叠前△ABC 的面积的14.(1)当中线CD 等于a 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 ;GEFD AEF DBC A B C 60cm(2)有如下结论(不在“CD 等于a ”的限制条件下):①AC 边的长可以等于a ;②折叠前的△ABC 的面积可以等于32a 2;③折叠后,以A 、B 为端点的线段AB 与中线CD 平行且相等.其中, 结论正确(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代号都填上,若认为都不正确填“无”).注意“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构图,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对比,找出相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19.在△ABC 中,已知∠A=80°,∠C=30°,现把△CDE 沿DE 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 ,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 沿DE 折叠在四边形ADEB 内,则求∠1+∠2的和; (2)如图(2)把△CDE 沿DE 折叠覆盖∠A ,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 沿DE 斜向上折叠,探求∠1、∠2、∠C 的关系.(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 ,∠2=180°-2∠CED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出答案;(2)连接DG ,将∠ADG+∠AGD 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将∠2看作180°-2∠CED ,∠1看作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B'C DA B 231E B'CDB A 21图(1)C'ACBDE12C'ABCDE21GC'A BC DE由于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在折叠三角形时常常会出现等腰三角形20.观察与发现: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通常都与角平分线有关。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专题---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 解析:由折叠可知∠EFC=∠EFC′=125°.∵在矩形 ABCD 中,AD∥BC,∴∠DEF
=矩形180,°-∠1A2=5°9=0°5,5°∴.根∠据A折BE叠=可11知0°∠-B9E0F°==2∠0°D.故EF选=B5.5°,∴∠BED=110°.∵四边形 ABCD 为 .2 B 3.C 4.C
点 A 恰好落在对角线 BD 上的 F 处,则 DE 的长是( )
. . 24
89
A 3 B. 5 C 5 D.16
5.★(2016·威海中考)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4,BC=6,点 E 为 BC 的中点,将
△ABE 沿 AE 折叠,使点 B 落在矩形内的点 F 处,连接 CF,则 CF 的长为 . ________
2.如图,某数第学1兴题趣图小组开展以下折纸活动:(1)对折矩形纸片第AB2C题D图,使 AD 和 BC
重合,得到折痕 点 B,得到折痕
BEMF,,把同纸时片得展到平线;段(B2)N再.观一察次探折究叠可纸以片得,到使∠点AABM落的在度E数F 上是,( 并使) 折痕经过
A◆.类2型5°二
. . B 30° C 36° 折叠中求线段长
与△CDE 中,∠∠FA=EF∠=D∠,CED,∴△AFE≌△CDE. = , AF CD
(2)解:∵AB=4,BC=8,∴CF=AD=8,AF=CD=AB=4.∵△AFE≌△CDE,∴EF =DE.在 △Rt CED 中,由勾股定理得 + = ,即 DE2 CD2 CE2 + = - ,∴ = , DE2 42 (8 DE)2 DE 3
.D 45°
3.(2017·安顺中考)如图,在矩形纸片 ABCD 中,AD=4cm,把纸片沿直线 AC 折叠,
八年级数学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八年级数学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八年级数学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矩形纸片ABCD,长AD=9m,宽AB=3cm,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的长为()A.7cm B.6cm C.5.5cm D.5cm【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BE=DE,设DE长为xcm,则AE=(9﹣x)cm,BE=xcm,∵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根据勾股定理得:AE2+AB2=BE2,即(9﹣x)2+32=x2,解得:x=5,即DE长为5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矩形和翻折变换的性质,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是边AC、BC上两点.将△ABC沿DE翻折,点C正好落在线段AB上的点F处,使得AF:BF=2:3.若BE=16,则点F到BC边的距离是()A.8B.12C.D.【分析】作EM⊥AB于M,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M=BE=8,ME=BM=8,由折叠的性质得出FE=CE,设FE=CE=x,则AB=BC=16+x,得出BF=(16+x),求出FM=BF﹣BM=(16+x)﹣8=+x,在Rt△EFM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BF=21.作FN⊥BC于N,则∠BFN=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N=BF=,得出FN=BN=即可.【解答】解:作EM⊥AB于M,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BC=AB,∠B=60°,∵EM⊥AB,∴∠BEM=30°,∴BM=BE=8,ME=BM=8,由折叠的性质得:FE=CE,设FE=CE=x,则AB=BC=16+x,∵AF:BF=2:3,∴BF=(16+x),∴FM=BF﹣BM=(16+x)﹣8=+x,在Rt△EFM中,由勾股定理得:(8)2+(+x)2=x2,解得:x=19,或x=﹣16(舍去),∴BF=(16+19)=21,作FN⊥BC于N,则∠BFN=30°,∴BN=BF=,∴FN=BN=,即点F到BC边的距离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BC=2.点D和点E分别是BC边和AB 边上两点,连接DE.将△BDE沿DE折叠,得到△B′DE,点B恰好落在AC的中点处设DE与BB交于点F,则EF=()A.B.C.D.【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4,∠A=∠B=45°,过B′作B′H⊥AB与H,得到AH=B′H=AB′,求得AH=B′H=1,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B′===,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F=BB′=,DE ⊥BB′,根据相似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在等腰Rt△ABC中∠C=90°,AC=BC=2,∴AB=AC=4,∠A=∠B=45°,过B′作B′H⊥AB与H,∴△AH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H=B′H=AB′,∵AB′=AC=,∴AH=B′H=1,∴BH=3,∴BB′===,∵将△BDE沿DE折叠,得到△B′DE,∴BF=BB′=,DE⊥BB′,∴∠BHB′=∠BFE=90°,∵∠EBF=∠B′BH,∴△BFE∽△BHB′,∴=,∴=,∴EF=,故答案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中,AB=AC=2,∠BAC=30°,将△ABC沿AC翻折得到△ACD,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ABE的面积为()A.B.C.3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AD=30°=∠CAB,AD=AB=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A=∠ACD=∠ADC=75°.求出∠ECD=30°.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E=75°﹣30°=45°,过点C作CH⊥AE于H,过B作BM⊥AE于M,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H=AC=1,AH=CH=.得出HD=AD﹣AH=2﹣.求出EH =CH=1.得出DE=EH﹣HD=﹣1,AE=AD+DE=1+,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M=AB=1,BM=AM=.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AD=30°=∠CAB,AD=AB=2.∴∠BCA=∠ACD=∠ADC=75°.∴∠ECD=180°﹣2×75°=30°.∴∠E=75°﹣30°=45°.过点C作CH⊥AE于H,过B作BM⊥AE于M,如图所示:在Rt△ACH中,CH=AC=1,AH=CH=.∴HD=AD﹣AH=2﹣.在Rt△CHE中,∵∠E=45°,∴△C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H=CH=1.∴DE=EH﹣HD=1﹣(2﹣)=﹣1,∴AE=AD+DE=1+,∵BM⊥AE,∠BAE=∠BAC+∠CAD=60°,∴∠ABM=30°,∴AM=AB=1,BM=AM=.∴△ABE的面积=AE×BM=×(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点F是长方形ABCD中BC边上一点将△ABF沿AF折叠为△AEF,点E落在边CD上,若AB=5,BC=4,则BF的长为()A.B.C.D.【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CD=AB=5,AD=BC=4,∠B=∠D=∠C=9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E=AB=5,EF=BF,根据勾股定理得到DE===3,求得CE=2,设BF=EF=x,则CF=4﹣x,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5,AD=BC=4,∠B=∠D=∠C=90°,∵将△ABF沿AF折叠为△AEF,∴AE=AB=5,EF=BF,∴DE===3,∴CE=2,设BF=EF=x,则CF=4﹣x,∵EF2=CF2+CE2,∴x2=(4﹣x)2+22,解得: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矩形,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CB=12,CD=5,折叠纸片使AD与对角线BD重合,与点A重合的点为N,折痕为DM,则△MNB的面积为()A.B.C.D.26【分析】由勾股定理得出BD==13,由折叠的性质可得ND=AD=12,∠MND=∠A=90°,NM=AM,得出∠EA′B=90°,BN=BD﹣ND=1,设AM=NM =x,则BM=AB﹣AM=5﹣x,在Rt△BMN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得出NM =AM=,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D=BC=12,AB=CD=5,∴BD===13,由折叠的性质可得:ND=AD=12,∠MND=∠A=90°,NM=AM,∴∠EA′B=90°,BN=BD﹣ND=13﹣12=1,设AM=NM=x,则BM=AB﹣AM=5﹣x,在Rt△BMN中,NM2+BN2=BM2,∴x2+12=(5﹣x)2,解得:x=,∴NM=AM=,∴△MNB的面积=BN×NM=×1×=;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点D与点C重合,HK为折痕,则sin∠ACH的是()A.B.C.D.【分析】在Rt△ABC中,设BC=a,则AB=2BC=2a,AD=AB=2a.设AH=x,则HC=HD=AD﹣AH=2a﹣x.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3a2,在Rt△ACH 中,由勾股定理得AH2+AC2=HC2,即x2+3a2=(2a﹣x)2.解得x=a,即AH=a.求得HC的值后,利用sin∠ACH=AH:HC求值.【解答】解:∵△ABD是等边三角形,∴∠BAD=60°,AB=AD,∵∠CAB=30°,∴∠CAH=90°.在Rt△ABC中,∠CAB=30°,设BC=a,则AB=2BC=2a.∴AD=AB=2a.设AH=x,则HC=HD=AD﹣AH=2a﹣x,在Rt△ABC中,AC2=(2a)2﹣a2=3a2,在Rt△ACH中,AH2+AC2=HC2,即x2+3a2=(2a﹣x)2,解得x=a,即AH=a.∴HC=2a﹣x=2a﹣a=a.∴sin∠ACH==,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在BC上取一点E,连接AE、ED,将△ABE沿AE翻折,使点B落在B'处,线段EB'交AD于点F,将△ECD沿DE翻折,使点C的对应点C'落在线段EB'上,若点C'恰好为EB'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为()A.B.C.D.【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CD=C'D=1,∠B=∠B'=90°=∠C=∠DC'E,BE=B'E,CE=C'E,由中点性质可得B'E=2C'E,可得BC=AD=3EC,由勾股定理可求可求CE的长,由“AAS”可证△AB'F≌△DC'F,可得C'F=B'F=,即可求解.【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1,AD=BC,∠B=∠C=9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CD=C'D=1,∠B=∠B'=90°=∠C=∠DC'E,BE=B'E,CE=C'E,∵点C'恰好为EB'的中点,∴B'E=2C'E,∴BE=2CE,∴BC=AD=3EC,∵AE2=AB2+BE2,DE2=DC2+CE2,AD2=AE2+DE2,∴1+4CE2+1+CE2=9CE2,解得:CE=,∴B'E=BE=,BC=AD=,C'E=,∴B'C'=,在△AB'F和△DC'F中,∴△AB'F≌△DC'F(AAS),∴C'F=B'F=,∴EF=C'E+C'F=,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出CE 的长是本题的关键.9.如图,▱ABCD中,AB=6,∠B=75°,将△ABC沿AC边折叠得到△AB′C,B′C交AD于E,∠B′AE=45°,则点A到BC的距离为()A.2B.3C.D.【分析】过B′作B′H⊥AD于H,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B′H=AB′,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B′=AB=6,∠AB′E=∠B=75°,求得∠AEB′=6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HE=B′H=,B′E=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AC=∠ACB,推出AE=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B′E=2,求得AD=AE+DE=3+3,过A作AG⊥BC于G,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B′作B′H⊥AD于H,∵∠B′AE=45°,∴△AB′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H=B′H=AB′,∵将△ABC沿AC边折叠得到△AB′C,∴AB′=AB=6,∠AB′E=∠B=75°,∴∠AEB′=60°,∴AH=B′H=×6=3,∴HE=B′H=,B′E=2,∵▱ABCD中,AD∥BC,∴∠DAC=∠ACB,∵∠ACB=∠ACB′,∴∠EAC=∠ACE,∴AE=CE,∵∠AB′E=∠B=∠D,∠AEB′=∠CED,∴△AB′E≌△CDE(AAS),∴DE=B′E=2,∴AD=AE+DE=3+3,∵∠AEB′=∠EAC+∠ACE=60°,∴∠ACE=∠CAE=30°,∴∠BAC=75°,∴AC=AD=BC,∠ACB=30°,过A作AG⊥BC于G,∴AG=A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1,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E是AB 的中点,连结CE并延长交AD于F,如图2,现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HK为折痕,则sin∠ACH的值为()A.B.C.D.【分析】在Rt△ABC中,设BC=a,则AB=2BC=2a,AD=AB=2a.设AH=x,则HC=HD=AD﹣AH=2a﹣x.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3a2,在Rt△ACH 中,由勾股定理得AH2+AC2=HC2,即x2+3a2=(2a﹣x)2.解得x=a,即AH=a.求得HC的值后,利用sin∠ACH=AH:HC求值.【解答】解:∵∠BAD=60°,∠CAB=30°,∴∠CAH=90°.在Rt△ABC中,∠CAB=30°,设BC=a,∴AB=2BC=2a.∴AD=AB=2a.设AH=x,则HC=HD=AD﹣AH=2a﹣x,在Rt△ABC中,AC2=(2a)2﹣a2=3a2,在Rt△ACH中,AH2+AC2=HC2,即x2+3a2=(2a﹣x)2,解得x=a,即AH=a.∴HC=2a﹣x=2a﹣a=a.∴sin∠AC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11.如图,在△ABC中,D是AC边上的中点,连结BD,把△BDC沿BD翻折,得到△BDC',DC′与AB交于点E,连结AC',若AD=AC′=2,BD=3,则点D到BC′的距离为()A.B.C.D.【分析】连接CC',交BD于点M,过点D作DH⊥BC'于点H,由翻折知,△BDC≌△BDC',BD垂直平分CC',证△ADC'为等边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DM=1,C'M=DM=,BM=2,在Rt△BM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在△BDC'中利用面积法求出DH的长.【解答】解:如图,连接CC',交BD于点M,过点D作DH⊥BC'于点H,∵AD=AC′=2,D是AC边上的中点,∴DC=AD=2,由翻折知,△BDC≌△BDC',BD垂直平分CC',∴DC=DC'=2,BC=BC',CM=C'M,∴AD=AC′=DC'=2,∴△ADC'为等边三角形,∴∠ADC'=∠AC'D=∠C'AC=60°,∵DC=DC',∴∠DCC'=∠DC'C=×60°=30°,在Rt△C'DM中,∠DC'C=30°,DC'=2,∴DM=1,C'M=DM=,∴BM=BD﹣DM=3﹣1=2,在Rt△BMC'中,BC'===,∵S△BDC'=BC'•DH=BD•CM,∴DH=3×,∴D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解题关键是会通过面积法求线段的长度.12.如图,在△ABC中,∠ABC=45°,AB=3,AD⊥BC于点D,BE⊥AC于点E,AE=1.连接DE,将△AED沿直线AE翻折至△ABC所在的平面内,得△AEF,连接DF.过点D作DG⊥DE交BE于点G.则四边形DFEG的周长为()A.8B.4C.2+4D.3+2【分析】先证△BDG≌△ADE,得出AE=BG=1,再证△DGE与△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直角△AE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进一步求出GE的长,可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GD,DE,EF,DF的长,即可求出四边形DFEG的周长.【解答】解:∵∠ABC=45°,AD⊥BC于点D,∴∠BAD=90°﹣∠ABC=45°,∴△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D,∵BE⊥AC,∴∠GBD+∠C=90°,∵∠EAD+∠C=90°,∴∠GBD=∠EAD,∵∠ADB=∠EDG=90°,∴∠ADB﹣∠ADG=∠EDG﹣∠ADG,即∠BDG=∠ADE,∴△BDG≌△ADE(ASA),∴BG=AE=1,DG=DE,∵∠EDG=90°,∴△ED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D=∠AEB+∠DEG=90°+45°=135°,∵△AED沿直线AE翻折得△AEF,∴△AED≌△AEF,∴∠AED=∠AEF=135°,ED=EF,∴∠DEF=360°﹣∠AED﹣∠AEF=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DE=DG,在Rt△AEB中,BE===2,∴GE=BE﹣BG=2﹣1,在Rt△DGE中,DG=GE=2﹣,∴EF=DE=2﹣,在Rt△DEF中,DF=DE=2﹣1,∴四边形DFEG的周长为:GD+EF+GE+DF=2(2﹣)+2(2﹣1)=3+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解题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填空题(共7小题)13.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点C都与点A重合,折痕分别为DE、FG,得到∠AGE=30°,若AE=EG=2厘米,则△ABC的边BC的长为(6+4)厘米.【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把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B、点C都与点A重合,折痕分别为DE,FG,∴BE=AE,AG=GC,∵∠AGE=30°,AE=EG=2厘米,∴AG=6厘米,∴BE=AE=2厘米,GC=AG=6厘米,∴BC=BE+EG+GC=(6+4)厘米,故答案为:(6+4),【点评】此题考查翻折问题,关键是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14.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将△BCD沿直线CD翻折至△ECD的位置,连接AE.若DE∥AC,计算AE的长度等于.【分析】根据题意、解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翻折变化可以求得AE的长.【解答】解:由题意可得,DE=DB=CD=AB,∴∠DEC=∠DCE=∠DCB,∵DE∥AC,∠DCE=∠DCB,∠ACB=90°,∴∠DEC=∠ACE,∴∠DCE=∠ACE=∠DCB=30°,∴∠ACD=60°,∠CAD=60°,∴△ACD是等边三角形,∴AC=CD,∴AC=DE,∵AC∥DE,AC=CD,∴四边形ACDE是菱形,∵在Rt△ABC中,∠ACB=90°,BC=6,∠B=30°,∴AC=,∴AE=.【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化、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5.已知Rt△ABC中,∠ACB=90°,AC=8,BC=4,D为斜边AB上的中点,E是直角边AC上的一点,连接DE,将△ADE沿DE折叠至△A′DE,A′E交BD于点F,若△DEF的面积是△ADE面积的一半,则CE=2.【分析】根据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边长比可得AD=2DF,A'F=EF,通过勾股定理可得AB的长度,可可求AD,DF,BF的长度,可得BF=DF,可证BEDA'是平行四边形,可得BE=A'D=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E的长度【解答】解:如图连接BE∵∠ACB=90°,AC=8,BC=4∴AB=4∵D是AB中点∴BD=AD=2∵折叠∴AD=A'D=2,S△ADE=S△A'DE∵S△DEF=S△ADE∴AD=2DF,S△DEF=S△A'DE∴DF=,A'F=EF∴BF=DF=,且A'F=EF∴四边形BEDA'是平行四边形∴A'D=BE=∴根据勾股定理得:CE=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关键是用面积法解决问题.16.如图,在△ABC中,AB=AC=5,tan A=,BC=,点D是AB边上一点,连接CD,将△BCD沿着CD翻折得△B1CD,DB1⊥AC且交于点E,则DE=.【分析】作BF⊥AC于F,证明△B1EC≌△CFB(AAS),得出B1E=CF=1,设DE=3a,则AD=5a,得出BD=B1D=3a+1,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作BF⊥AC于F,如图所示:则∠AFB=∠CFB=90°,在Rt△ABF中,tan A==,AB=5,∴AF=4,BF=3,sin A==,∴CF=AC﹣AF=1,由折叠的性质得:B1C=BC=,∠CB1E=∠ABC,B1D=BD,∵AB=AC,∴∠ABC=∠BCF,∴∠CB1E=∠BCF,∵DB1⊥AC,∴∠B1EC=90°=∠CFB,在△B1EC和△CBF中,,∴△B1EC≌△CFB(AAS),∴B1E=CF=1,设DE=3a,则AD=5a,∴BD=B1D=3a+1,∵AD+BD=AB,∴3a+1+5a=5,∴a=,∴D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方程的解题思想,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Rt△ABC中,∠ABC=90°,把△ABC沿斜边AC折叠,使点B落在B’,点D,点E分别为BC和AB′上的点,连接DE交AC于点F,把四边形ABDE沿DE 折叠,使点B与点C重合,点A落在A′,连接AA′交B′C于点H,交DE于点G.若AB=3,BC=4,则GE的长为.【分析】设HC=HA=x,在Rt△CA′H中,可得x2=32+(4﹣x)2,解得x=,由△CA′H∽△AGE,可得=,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由题意四边形ABCA′是矩形,BD=CD=2,AG=GA′=2,∵BC∥AA′,∴∠BCA=∠CAA′,∵∠ACB=∠ACB′,∴∠HCA=∠HAC,∴HC=HA,设HC=HA=x,在Rt△CA′H中,x2=32+(4﹣x)2,∴x=,∴A′H=4﹣=,由△CA′H∽△AGE,可得:=,∴=,∴EG=.【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30°,且BC=CA,将△ABC沿AC翻折至△AB′C,AB′交CD于点E,连接B′D.若AB=3,则B′D的长度为6.【分析】作CM⊥AB于M,由折叠的性质得:B'C=BC=AC,∠AB'C=∠B=∠CAB'=30°,AB'=AB=CD,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CB,AB=CD,∠ADC=∠B=30°,求出AD=AC,AM=BM=AB=,∠BAC=∠B=3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D=∠ADC=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M=,证出AD=BC=2CM=3,再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作CM⊥AB于M,如图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得:B'C=BC=AC,∠AB'C=∠B=∠CAB'=30°,AB'=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B,AB=CD,∠ADC=∠B=30°,∠BAD=∠BCD=180°﹣∠B=150°,∴∠B'AD=150°﹣30°﹣30°=90°,∵BC=AC,∴AM=BM=AB=,∠BAC=∠B=30°,∴CM=,∴AD=BC=2CM=3,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B'AD=90°是解题关键.19.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把△ADE沿AE对折,使点D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点处.已知折痕AE=10,且CE:CF=4:3,那么该矩形的周长为96.【分析】由CE:CF=4:3,可以假设CE=4k,CF=3k推出EF=DE=5k,AB=CD=9k,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F,再在Rt△ADE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D=BC,∠B=∠C=∠D=90°,∵CE:CF=4:3,∴可以假设CE=4k,CF=3k∴EF=DE=5k,AB=CD=9k,∵∠AFE=∠D=90°,∴∠AFB+∠EFC=90°,∠EFC+∠FEC=90°,∴∠AFB=∠CEF,∴△ABF∽△FCE,∴∴∴BF=12k∴AD=BC=15k,在Rt△AED中,∵AE2=AD2+DE2,∴1000=225k2+25k2,∴k=2或﹣2(舍弃),∴矩形的周长=48k=96,故答案为:96【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矩形相关的折叠问题金山初级中学 庄士忠 201508将矩形按不同要求进行折叠,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几何问题,而这些问题中往往融入了丰富的对称思想,综合了三角形、四边形的诸多知识,千变万化,趣味性强,同时也是矩形和角平分线、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结合与拓展。
折叠是轴对称的另一种描述,因此,在折叠问题中找到折痕即对称轴就是解决此类问题一个突破口。
下面从几个不同的层面展示一下。
一、求角度例1、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C D ,分别落在C D '',的位置上,EC '交AD 于点G .已知58EFG ∠=°,那么BEG ∠= °.解析:根据矩形的性质AD ∥BC ,有∠EFG=∠FEC=58°, 再由折叠可知,∠FEC=∠C ′EF=58°,由此得∠BEG=64°例2、将一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A)60° (B)75° (C)90° (D)95°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是利用折叠矩形的两个角给大家提供条件的,那么折痕BC 和折痕BD 就充当了角平分线的角色,即∠ABC=∠A /BC,∠EBD=∠E /BD 。
二、求线段长度例3、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CD =6,则AF 等于 ( )(A )34(B )33(C )24 (D )8解析:由折叠可知,AE=AB=DC=6,在Rt △ADE 中AD=6,DE=3由勾股定理,得AD=33,设EF=x ,则FC=x -33, 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x=32,则EF=32,在Rt △AE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34。
故选A 。
A B CD E FA B E C D F G C ' D '分析:在矩形折叠问题中,求折痕等线段长度时,往往利用轴对称性转化相等的线段,再借助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来解决。
三、求图形面积例4、如图,将长为20cm ,宽为2cm色,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A .234cmB .236cmC .238cm解析:折叠后重合部分为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为22122=⨯⨯,因此着色部分的面积=长方形纸条面积 -两个重合部分三角形的面积,即20×2-2×2=36(2cm )。
故选B 。
分析:可以用动操作加强感性认识,注意重叠部分的计算方法。
四、说明数量及位置关系例5、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BE 交AD 于点F ,连结AE . 证明:(1)BF DF =.(2)AE BD ∥. 分析:(1)欲证明BF=DF ,只需证∠FBD=∠FDB ; (2)欲证明AE BD ∥,则需证AEB DBE ∠=∠。
由折叠可知DC=ED= AB , BC=BE= AD ,又因为AE=AE ,得△AEB ≌△EAD ,所以∠AEB=∠EAD ,所以∠AEB=21(180°-∠AFE ),而∠DBE=21(180°-∠BFD )因此AEB DBE ∠=∠。
解:(1)由折叠可知,∠FBD=∠CBD因为AD ∥BC ,所以∠FDB=∠CBD 所以∠FBD=∠FDBBF DF =∴(2)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 所以AB=DC ,AD=BC由折叠可知 DC=ED= AB , BC=BE= AD又因为AE=AE 所以△AEB ≌△EAD ,所以∠AEB=∠EAD ,所以∠AEB=21(180°-∠AFE ),而∠DBE=21(180°-∠BFD ),∠AFE=∠BFD所以AEB DBE ∠=∠ 所以AE ∥BD五、判断图形形状例6、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BD 对折,使C 点落在E 处,BE 与AD 相交于点O 。
A B CD E F(1)由折叠可得△BCD ≌△BED ,除此之外,图中还存在其他的全等三角形,请你找出来 。
(2)图中有等腰三角形吗?请你找出来 。
(3)若AB=6,BC=8,则O 点到BD 的距离是 。
分析:在这一折叠的过程中,因为是与全等有关的,所以除了像例1一样提供了角的等量关系之外,边的相等是更重要的。
问题(1)好解决,进而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以说明(2)的结论是等腰△OBD 。
另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由折痕BD 可以找到∠OBD=∠CBD ,由于在矩形中,AD ∥BC ,∠ODB=∠CBD ,经过等量代换∠OBD =∠ODB ,然后等角对等边OB=OD 。
这是在矩形中折叠比较常见的“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同时并存”的条件,结论就会出现“等角对等边”的等腰三角形。
问题(3)跟计算线段长度有关,这也是勾股定理在折叠中要发挥作用的一类题目。
因为AD =BC ,BC =BE ,因此在△ABO 中可以设AO =x ,则BO =OD =8-x ,因为AB =6,即可以列勾股定理的等式:AB 2+AO 2=BO 2进行计算了。
下面的这个题目就是用这个思路解决的。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例7、一个矩形纸片如图折叠,使顶点B 和D 重合,折痕为EF 。
(1)找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
(2)重合部分是什么图形?证明你的结论。
(3)连接BE ,并判断四边形BEDF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BD 与EF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
分析:此题的折叠不仅有前面几个问题中线段和角的对应相等,而且在折叠的过程中隐藏着EF 垂直平分BD ,这对于第三问中四边形形状的判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仍然是轴对称的性质。
利用这些条件易证明△EO D ≌△BOF ,则有ED =BF ,且E D ∥BF ,首先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由于BD 、EF 互相垂直,所以就可说明四边形EBFD 是菱形。
例8、如图,将一组对边平行的纸条沿EF 折叠,点A 、B 分别落在A ’、B ’处,线段FB ’与AD 交于点M .(1)试判断△MEF 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如图,将纸条的另一部分CFMD 沿MN 折叠,点C 、D 分别落在C ’、D ’处,且使MD ’经过点F ,试判断四边形MNFE 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3)当∠BFE =_________度时,四边形MNFE 是菱形.分析:(1)由折叠可知 ∠MFE=∠EFB ,再由 ∠MEF=∠EFB 得∠MEF=∠MFE ,所以 ME=MF ,因此△MEF 为等腰三角形;(2)由(1)ME=MF ,同理MF=NF ,所以ME=NF ,再由ME ∥NF 得四边形MNFE 为平行四边形(3)若四边形MNFE 是菱形,则ME=EF ,由ME=MF 得ME=MF=EF ,△EFM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MFE=60°,由折叠知∠BFE=∠MFE=60°。
解:(1)△MEF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因为 AD ∥BC所以 ∠MEF=∠EFB 由折叠可知 ∠MFE=∠EFB 所以∠MEF=∠MFE所以 ME=MF 所以△MEF 为等腰三角形 (2) 四边形MNFE 为平行四边形 理由:因为ME=MF ,同理NF=MF所以 ME=NF 因为ME ∥NF所以四边形MNFE 为平行四边形(3) 60。
说明:矩形的折叠,主要是通过折叠图形构造的图形的轴对称性来解决问题。
由于折叠前后折叠部分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因此利用轴对称性,可以转化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等关系。
六、综合运用例8、如图,四边形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将边BC 折叠,使点B 落在边OA 的点D处。
已知折叠CE =3tan 4EDA ∠=。
(1)判断OCD △与ADE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2)求直线CE 与x 轴交点P 的坐标;(3)是否存在过点D 的直线l ,使直线l 、直线CE 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 、直线CE 与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其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OCD △与ADE △相似。
理由如下:由折叠知,90CDE B ∠=∠=°,1290∠+∠=∴°,13902 3.∠+∠=∴∠=∠,又90COD DAE ∠=∠=∵°,OCD ADE ∴△∽△。
A B C E F D A ’ B ’ A B C E F D A ’B ’ D ’C ’ M M N(2)3tan 4AE EDA AD ∠==∵,∴设AE=3t ,则AD=4t 。
由勾股定理得DE=5t 。
358OC AB AE EB AE DE t t t ==+=+=+=∴。
由(1)OCD ADE △∽△,得OC CD AD DE =, 845t CD t t =∴,10CD t =∴。
在DCE △中, 222CD DE CE +=∵,222(10)(5)t t +=∴,解得t=1。
∴OC=8, AE=3,点C 的坐标为(0,8),点E 的坐标为(10,3),设直线CE 的解析式为y =kx1038k b b +=⎧⎨=⎩,∴,解得128k b ⎧=-⎪⎨⎪=⎩,,182y x =-+∴, 则点P 的坐标为(16,0)。
(3)满足条件的直线l 有 2条:y =-2x +12,y =2x -12 总之,由于矩形本身所独有的特征,例如直角、对角线相等这些区别于普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使得折叠在矩形中会产生奇妙的结果,只要大家用心体会,善于总结归纳,一定会从中发现很多美妙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