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咳嗽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汤治咳嗽

方药:北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5克,当归3克,升麻3克,柴胡8克,甘草3克,青蒿(后下)5克,黄芩5克,杏仁5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脾肺止咳。

案例:陈某,男,6岁。1998年3月18日就诊。患儿平素体弱,每感风寒易致发热咳嗽,年发作3~4次,历3年余。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体温达39.5℃,在某门诊部静滴抗生素,服中西药治疗乏效。接诊时患儿体瘦、神疲乏力,懒言,面微红,体温达39.6℃,微恶风,咳嗽,不思饮食,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1剂,水煎分2次温服。次日体温渐退至38℃。效不更方,仍守上方再进1剂热退咳止,诸症悉除。嘱服补中益气丸2个月,以调理善后。

按语:补中益气汤之党参、北芪补益脾肺之气以圃奉,佐白术以健脾,取当归以和血,陈皮理气以消甘药之滞,升麻、柴胡既升清气又能清热,加黄芩、青蒿组成药对以清热,地骨皮、白薇以退虚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于补中益气之中配轻透之药以清虚热,临床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50例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梁少勇 2005-9-21

摘要: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属于慢性咳嗽。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慢性咳嗽50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其中4周前曾患肺炎6例,支气管炎15例,均经治疗后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而仍咳嗽不止。以上患者曾用多种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和止咳药治疗而咳嗽未止。...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属于慢性咳嗽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慢性咳嗽50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17岁18例,18~80岁32例;病程3~4周26例,4~8周15例,8周以上9例。其中4周曾患肺炎6例,支气管炎15例,均经治疗后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而仍咳嗽不止。以上患者曾用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和止咳药治疗而咳嗽未止。一般为阵发性咳嗽,偶有白痰而量少,面色无华,食欲及睡眠不佳,舌淡脉弱。

1.2 治疗方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人参3~10g,炙黄芪5~30g,当归5~10g,白术5~20g,柴胡3~6g,升麻3~6g,陈皮3~6g,百部5~10g,桔梗5~10g,紫菀5~15g,款冬花5~10g,炙甘草5~10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10天为1 疗程,间隔3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停止,恢复正常;好转:咳嗽明显减轻;无效:咳嗽无好转或加重,或并发他症。

1.4 结果本组50例中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

2 讨论

咳嗽是肺脏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所致,一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其病尚浅易治,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慢性咳嗽多属内伤咳嗽范畴,往往有较长的病史和其他脏腑失调的证候,虚证或虚中挟实居多,可因外感咳嗽失治或治之不当所致。气虚型咳嗽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虚、痰、瘀3个方面。“久病伤气”,慢性咳嗽由于咳嗽日久,耗伤肺气,使肺之清肃功能难复,卫外功能失调,易于复感外邪,使咳嗽加剧。“脾

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气受损,清肃及通调水道失职,肺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的功能减退,水液停留,聚而为痰为饮,肺气上逆,形成咳嗽。气虚型慢性咳嗽多伴面色少华,纳呆、乏力等脾胃虚弱之证。由于中气不足,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土不生金,肺脾虚弱,抗病能力下降,故咳嗽缠绵不愈。加之脾的运化水湿失责,聚而为痰,亦使咳嗽加重。久病多瘀,气虚水滞,瘀血中停,肺道不利,发为咳喘。如清·唐容川《血证论》中有血瘀致咳的论述:“又有瘀血作咳……盖人身不可有壅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

治病必求于本。由于本病虚中挟实以肺脾气虚为主,痰饮瘀血为次,故治以补中益气汤补肺健脾[1],临床药理学观察表明,补中益气汤具有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促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还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具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和抗突变、抗肿瘤的作用。紫菀、百部、款冬花等化痰止咳,当归除养血之功外,尚有行血活血之效。诸药合用,脾肺气旺,痰饮能化,瘀血得祛,慢性咳嗽自然而愈。

作者单位:543200广西岑溪市中医院

·咳嗽

如何挂号就诊挂号时原则上按部位区分。喉以上的病变挂耳鼻咽喉科;喉以下的病变挂呼吸内科。l2岁以下的患儿挂儿科。吸入异物者挂胸外科。但是,患者如何初步判断病变是在喉以上部位还是喉以下部位呢?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鉴别方法:1.干咳无痰伴咽痒或声音嘶哑,多为喉部以上炎症。2.咳嗽痰多,呈泡沫状或粘液脓性痰,或痰液静置后分为3层:上层泡沫,中层粘液,下层脓性,多为喉部以下的炎症。3.咳嗽伴胸痛,多为喉以下炎症。4.咳嗽伴咯血,多为喉以下炎症。以上仅为粗略的判断方法,只是作为挂号选择科别时使用,至于疾病的确诊,还需医生作详细而周密的检查。概述咳嗽是一种生理保护性反射动作,能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

补中益气汤该如何用

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7月31日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被后世医家推崇至极。明代医家张景岳评价道,“补中益气汤,允为李东垣独得之心法。”而今日,善用补中益气汤的医者日少,初涉临床的医生使用补中益气汤每每会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感觉。为什么?重新认识补中益气汤,重新审视李东垣笔下的补中益气汤,也许有益于临床。

辨证:治内伤脾胃始得量轻效宏

读《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可以看出,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脾胃之证,是“始得之证”,临床表现可以和外感风寒之证相类同。其病因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喜怒忧恐,劳役过度”。病机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治则为《内经》所说的“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具体治法是“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方中“须用黄芪最多”,但仅用“五分”,“劳役病热甚者一钱”,他药各用“三分”。折合成现代用量,一剂药总剂量仅为10克左右。服用方法是“早饭后温服”。

方中黄芪、炙甘草配伍升麻、柴胡,重在“实其表”,“不令自汗,损其元气”;人参、炙甘草重在“补脾胃中元气”;白术除用其“甘温”之外,重在用其“苦”;橘皮“导气”,当归酒洗“和血脉”。

辨脉:右脉大于左脉数中显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