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二词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音词缓读。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豳风·七月)——“壶”字缓读即为
“葫芦”。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逍遥游)——“扶摇”,“飙”之缓读。
词汇一
大 圭 长 三 尺 , 杼 上 终 葵 首 , 天 子 所 服 。 ( 周 礼 ·考 工 记 ·玉 人)——郑玄注:“终葵,椎也,为椎于其杼上。”“终 葵”,“椎”之缓读。
他如:“兵子、马子、瓮子、珠子”等。 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梁沈约:十咏)——他如“桃
儿、船儿、曲儿、鸭儿”等。 视之,舌头半舌犹在。(搜神记卷二)——他如“捶头、指
头、眉头、水头”等。
此三词尾由名词虚化而成,并沿用至今。“子”源于其小称 义,《释名》:“子,小称也。”“儿”源于其“小儿” 义;“头”源于其“顶端”义。
(2)词根+词尾 A.加“然”类词尾。包括“然、若、如、尔、而、焉、言”
等。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公孙丑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郑风·野有蔓草) 孔子之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论·乡党) 子路率尔而对。(论·先进)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齐风·甫田) 睠言顾之,潸焉出涕。(小雅·大东)
天 走 之于
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音节构成,写成两个或几个字,如:
朋友
将军
君子 忽然 犹豫
秦始皇 如之何 藉弟令 欣欣然
谏议大夫 松赞干布
双音词是复音词的主体。
词汇一
复音词分为两类:单纯复音词和合成复音词。 单纯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音节代表的一个词素构成;合成复
音词由两个或几个音节各自代表的词素构成。 叠音词:潺潺
“爱”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
师表)——连及“同” 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连及“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
占示家人)——连及“生”(说“国”而又及“家”)
词汇一
偏义复词产生的原因:1)双音化的试验形式,后被淘汰。2) 适应委婉示意的修辞需要。
古代汉语
通论·词汇
第一节 词的形式与构造
词汇一
❖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位,是音义结合体。
❖ 语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文字是词的书面记录。
❖ 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为辅。单音词意义多样, 而且能够构造新词。
一,单音词和复音词
wenku.baidu.com
词汇一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写成一个字,如:
词素结合而成。 A.类义并列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论·宪问)——说“稷”而连及“禹” 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左·成三)——连及“馘” 润之以风雨。(易·系辞上)——连及“风” 年不顺成,……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连及
“马” 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墨·非攻上)——连及“圃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韩·外储说右上)——连及“概” (李)陵曰:“无面目报陛下。”(史·李将军)——连及
4、复合词
词汇一
复合词由不同词素按一定语法关系构成。
(1)复合词结构类型 五种: A.并列式 两词素平等联合,意义互不制约。 舟船 民氓 雕琢 祭祀 饥馑 壮丽——同、近义并列 古今 阴阳 呼吸 毁誉 刚柔 安危——反、对义并列
词汇一
B.偏正式 两词素修饰与被修饰。 ❖ 前偏后正 强弩 救兵 叔父 南蛮 兆民——定+名 草创 流言 先驱 殊死 无须——状+动 ❖ 前正后偏 炬明 粉白 胆核 钗朵 笔管——+形貌 经奥 婢贱 主上 女弱 家累——+性质 楼望 臣佐 玺封 宫居 津济——+作用 欣抃 喜舞 欢跃 京华 禁密——+状态 日车 法网 权轴 忧灼 悲裂——+比况
“然”本代词,义为“象……的样子”,虚化而为词尾,其 它各字均为其语音变体。“然”类词尾加在形容词、副词 后,习惯称“形容词词尾”,以求简便。
词汇一
B.加“乎”类词尾。包括“乎”、“于/於”、“夫”、 “其”。
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庄·天下) 小国之君尚有奋不顾身之臣,况于明天子乎?(史·张敞) 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於不可。(孟·离娄下)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楚辞·离骚)——用夫: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小雅·四月)——“烈烈”形容天气寒 冷,郑玄笺:“烈烈,犹栗烈也。”“栗烈”即《豳风·七 月》“二之日栗烈”之“栗烈”。“烈烈”《鲁诗》作“栗 栗”。“烈烈”、“栗栗”,叠音词,“栗烈”,联绵词。 “ 发 发 ” 模 拟 风 声 , 即 《 豳 风 ·七 月 》 “ 一 之 日 觱 发 ” 之 “觱发”。“发发”,叠音词,“觱发”,联绵词。“觱发” 《说文》引作“滭冹”,也是联绵词。
可能无关:桃之夭夭、信誓旦旦。 用于指称的与单字意义有关:燕燕、飞飞。 第二,叠音词不同于词的叠用。 行行复行行,与君生死别。(古诗十九首之一)——动词叠
用,表示动作持续。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唐王绩:野望)——名词叠用,
表示遍指。
2、联绵词
联绵词由两个无意义音节构成。
根据读音,联绵词分为四种类型:
C.动宾式 两词素支配与被支配。 更衣 知音 障面 象人 司寇 执事
词汇一
D.主谓式 两词素陈述与被陈述。 沙涨 地震 鸡栖 胆寒 霜降 日出
E.后补式 后一词素补充说明前一词素。 匡正 标明 消尽 斩断 摧弱 持久——结果补充 迫急 忠至 峻极 艰酷 秀特 确切——程度补充
词汇一
(2)偏义复词 并列式复合词中的特殊类型,由一个表义词素和一个不表义
匍匐 扶伏 扶服 蒲服 匍伏 蒲伏
词汇一
联绵词易于误解 ❖ 字别为义。 《尔雅·释诂》:“覭髳(音明蒙),茀(音扶)離也。”郭
璞注:“茀離即弥離,弥離即蒙蘢耳,孙叔然字别为义, 失矣。” 窈窕 扬雄《方言》卷三:“美状为窕,美色为艳,美心为 窈。” 辗转 《周南·关雎》郑玄笺:“卧而不周曰辗。”朱熹集注: “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 犹豫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 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返,至于终日,斯乃豫 之所未定也,故称犹豫。”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不单独表示意义,因而不可分释。
“有” 萑(音环),老鵵(音兔)。(尔雅·释鸟)——名词前“老” 苻坚中,童谣曰:“阿坚连迁三十年。”(宋书·五行志二)—
—人名前加“阿”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称谓前加“阿”
词汇一
词头“有”产生最早,起初只用于专有名词:
有夏、有商——朝代名
有施、有莘——国名
有苗、有虞——部族名
有庳、有姚——地名
第四,指称动作。 去去自无他,奉事二亲,劳心可言?(汉乐府:满歌行)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曹植:野田黄雀行) 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词汇一
应该注意: 第一,叠音词与组成该词的单字未必具有意义联系。 用于拟音的与单字意义无关:关关、丁丁、喈喈。 用于状物的与单字意义可能有关:春日迟迟、杨柳依依;也
后使用逐渐推广:
孔甲扰于有帝。(左·昭二九)——普通名词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动词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邶风·击鼓)——形容词
“有”能否看作词头不可一概而论。先秦“有×”之“有”大 多因节奏需要而加进句子——特别是《诗经》,应视为 “音节助词”,而后代仿词“有×”之“有”属词头。
词汇一
他如:“难以、因以、可以、所以”等。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僖三十年)——焉用:焉/何,疑问副
词。 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魏志·明帝纪裴注引)——乃复:
乃,副词。他如:“无复、岂复、虽复、况复”等。 就当深入,还道宜利。(魏志·董昭)——就当:即、即使,
连词。他如:“会当、政当、皆当、若当、犹当”等。 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魏志·邴原)——
故乃:故,连词。他如:“无乃、亦乃、何乃、或乃”等。
词汇一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言语)——正自:只是、 止不过,副词(“正”即“止”字)。他如“乃自、固自、 何自、虽自、既自”等
此数词尾由虚词退化形成,近三十年发现。
词汇一
D.加“子、儿、头”词尾。 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下)——
这两方面错误的原因在于不了解联绵词的形成。
词汇一
联绵词的形成,有四种途径: 第一,叠音词部分改变读音。 便蕃左右,亦是率从。(左·襄十一)——“便蕃”形容聪明能
干 , 出 自 《 小 雅 ·采 菽 》 , 原 作 “ 平 平 ” , 《 韩 诗 》 又 作 “便便”。“平平”、“便便”,叠音词,“便蕃”,联绵 词。
他如: 浑—囫囵 孔—窟窿 蜩—蝭蟧、知了 矬—侏儒 天—祁连 第三,模拟声音。 铿锵——模拟金石击打之声。 澎湃——模拟水流冲激之声。 布谷、蟋蟀——模拟鸟虫鸣叫之声。
词汇一
第四,复音词改换字形。 艨艟 动词,即“蒙衝”,义为冒险冲锋,引申为冒险冲锋
的战船。因为是船,写成“艨衝”、“艨艟”,被当作联 绵词。“艨艟”无所谓大小,《宋书·王镇恶传》:“镇恶 所乘皆蒙衝小舰。” 茱萸 名词,一种植物,因果实为红色,称“朱萸”、“丹 萸”。“朱”受“萸”同化,写成“茱”,“茱萸”被当 作联绵词。 觊觎 动词,《说文》:“觊, (音即)幸也。”又: “觎,欲也。”两字同义。“觊”又写作“冀”、“幾”、 “ ”,“觎”又写作“欲”。“觊觎”由于偏旁一致, 被当作联绵词。
双声:
犹豫 伶俐 蜘蛛
叠韵:
蹉跎 烂漫 依稀
双声兼叠韵:优游 展转 缱绻
非双声叠韵:滂沱 寂寞 浩荡
词汇一
萧瑟 憔悴 峥嵘 朦胧
词汇一
联绵词大多为双音节,写成两个字,但每个字只记录声音,不 单独表示意义,因此:1)两个音节只是一个词素(同时也 是一个词);2)联绵词常有多种写法。
参差 参縒 差参
零丁 伶仃 仃伶
以,连词。 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韩·奸劫弑臣)
此类词尾由语气词退化而成,若未退化,即非词尾,如教材 (2/270)所举《论·泰伯》:“焕乎,其有文章!”“乎”, 感叹语气词。
词汇一
C.加虚词词尾。主要有“以/用、复、当、乃、自”。 郡下劝职,永以康宁。(汉·王莽传上)——永以:永,副词。
词汇一
❖ 把复音词当作联绵词。 狼狈 主谓结构,最初写作“狼跋”,见《豳风·狼跋》:
“狼跋其胡,载疐(音制)其尾。……狼疐其尾,载跋其 胡。”“跋”,踩。“疐”借作为“踬”,踩。“胡”, 胡垂。依音又写作“狼狈”、“剌癶”、“剌跋”等形式, 字形与意义脱节,于是被误认为联绵词。 狐疑 偏正结构,象狐狸一样多疑。“狐”,名词状语,与 “龙腾虎跃”、“蝇营狗苟”的“龙、虎、蝇、狗”作用 相同,但清代王念孙认为“狐疑”是“嫌疑”的一声之转, 于是被误认为联绵词。
词汇一
陶渊明《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风云。” 傅玄《杂诗》:“清风何飘飖,微月出西方。”“飘飖”、 “飘飘”义同,皆风吹拂貌,一为叠音词,一为联绵词。
《论语》“文质彬彬”,《说文》引作“文质份份”,朱骏 声认为“彬彬”、“份份“就是“纷纷”,也写作“缤 纷”,或为叠音词,或为联绵词。
词汇一
B.反义并列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刺客)——说“失”而连及“得” 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汉·周勃)——连及“缓”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后汉·何进)——连及“成” 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汉·刑法志)——
连及“利” 为爱憎所白,复徙苍梧猛陵。(吴志·虞翻传裴注)——连及
3、派生词
词汇一
派生词由词根加词缀构成。
词根是词义主体,词缀是词的附加成分。词缀在词根前的叫 “前缀”或“词头”,在词根后的叫“后缀”或“词尾”。
汉语词缀不具有普遍性,其作用主要是为词根补配音节,使之 复音化,一般不具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
词汇一
派生词构成 (1)词头+词根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为政)——名词前加
单纯复音词 联绵词:仿佛
复音词 派生词(词根+词缀):忽然
合成复音词 复合词(词根+词根):国家
1、叠音词
词汇一
叠音词由一个字重叠构成,古人称为“重言”或“重语”。
叠音词意义特征 第一,模拟声音。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
第二,描写物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词汇一
第三,指称事物。 燕燕于飞,上下其音。(邶风·燕燕) 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汉民谣:刺巴郡太守) 心与理理密,形与物物疏。(晋释支遁:咏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