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4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练习题: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一小舟(2)雪淞沆()砀()(3)拥毳()衣炉火(4)有两人铺毡()对坐(5)崇祯()五年十二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②惟长堤一痕()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一:惟长堤一痕()上下王一白()(5)与:选贤与能()天与云与山与水()(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雕栏相望焉()4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5篇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5篇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三学生分组探究1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
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
四交流探讨的结果1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⑴ 词语: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这两个同时代的德国大诗人的最初关系并不是融洽的。
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
但是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年长的歌德,二十一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
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
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他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
五年之后,他与席勒重新相会,并以诚挚的'心灵开始深交。
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
”以后,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
歌德的虚心好学,克己待人,弥合了他与席勒之间的裂痕,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更扎实。
1.是什么原因使歌德与席勒感情上产生了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德说自己“作为诗人复活了”,这里的“复活”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席勒的创作成就使他一举成名,且影响越来越大,让歌德一时接受不了。
(意对即可)2.焕发出创作的热情,取得了创作上的丰收,成绩赶上了年轻人。
(意对即可)3.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对他人的进步,克己待人。
(意对即可)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黑暗中的花香》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25分)黑暗中的花香石兵五岁那年他失明了,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赏析《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以精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寂静、清冷、洁净的西湖雪景图。
作者以浅淡的笔触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和天气状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选择在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这个“独”字,突显了作者的心境和个性。
接着,作者描绘了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景象。
湖上影子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描述用了白描的手法,几笔就勾勒出了湖山夜雪的全貌,给人一种朦胧、寂静的美感。
当作者到达湖心亭时,遇到了两个金陵人在此饮酒。
他们见到作者大喜,拉着他一起饮酒。
这段插曲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也让人感受到他对人性的热爱。
文章最后,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既是对作者的赞美,也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通过舟子的话,我们更能感受到作者那种痴迷山水、淡然超脱的心境。
总的来说,《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好文章。
它不仅让人欣赏到了西湖雪景的美,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初中义教语文八上教学用书:湖心亭看雪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教学参考 / 初中语文教参 / 八年纪上册语文教参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义教语文八上教学用书:湖心亭看雪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参考资料适用于初中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
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几人痛饮而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件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湖心亭偶遇金陵人的情景,为下文同饮分别埋下伏笔。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意境深远
作者通过描绘雪后西湖的空灵、幽静之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 意境。
审美体验独特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苍茫雪景和亭中奇遇所带来的独特 审美体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写作特点鲜明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苍茫的雪景和亭中的奇 遇,展现出空灵、幽静的意境。
关键句段解读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雪后西湖的寂静景象,为下文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出雪后西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出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意境。
03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更”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拏”
牵引,撑(船)。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 “拥毳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
重点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02
01
03
用法举例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更”表达了作者的惊喜 之情,意为“还”。
《湖心亭看雪》所体现出的意境美、语言美等美学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 和欣赏这些美学特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拓展问题二
比较《湖心亭看雪》与其他描 写雪景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 对比不同作品在描绘雪景、表 达情感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 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4》教案:修辞手法探究
湖心亭看雪4 修辞手法探究第一节课堂准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人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奥妙;2.探究诗人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3.培养学生优秀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2.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本质;2.探究修辞手法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教案;2.板书、PPT等教学工具;3.课堂录音机。
第二节预习导学1.让学生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初步了解,并了解各自的意义和特点。
2.请同学们阅读《湖心亭看雪4》,掌握全诗大意以及各行表现出的意境、情感。
3.找出全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第三节课堂教学一、课文解读1.全诗的主题与意境《湖心亭看雪4》描写了远离城市纷嚣的美丽景色,以凉爽、清静、冷艳的冬日令人心醉,且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展现出清寒之美,给人以温馨与感动。
全诗深情蕴含着诗人赏雪的情感,充满着对大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慨,以极美的情感描画和抒发了诗人的生活感悟和内心情感。
2.诗人使用的修辞手法第一句:群山环绕着远,正如刻着颜悦色。
这句话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远山的景象,以刻画工艺的手法予以抒发,表达了作者对高山的钦佩之情。
第二句:万物皆在雪中,里里外外清一色。
这句话用到了拟人手法,把人与自然融合,使雪化身成了世间万物,突显出雪的纯洁和安静,也表现出一种温馨的情感。
第三句:寒梅半含着烟,结满纷飞粉末。
这句话使用了拟物的手法,将梅花比作半含着烟雾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清雅、华贵的欣赏,也传递出雪后清晨的寒意和季节之美。
第四句:回眼舞影竞芳,展现了春夏秋冬的缤纷风景。
这句话用到了排比的手法,把春夏秋冬并列起来,进行了修辞的渲染,从而增强了诗词意境的生动性和美感。
3.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一种言语表达的技巧,可以使词句的表现更为生动有趣,并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这四句诗句都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让诗句别具特色,丰富了语言的韵味和文学的美感,使其更具审美效果,进一步形成了诗意的生命力,并能使人们找到诗意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湖心亭看雪_背景知识(精品)
背景知识作者资料:张岱,晚明散文家。
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
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张岱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他在文学上沿袭公安派、竟陵派的主张,反对桎梏性灵的复古主义,提倡任情适性的文风。
但又不为公安、竟陵所囿,能吸取两家之长,弃两家之短。
其作品题材范围广阔,于描写山水景物之外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 20 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张岱文笔活泼清新,中杂诙谐,不论写景抒情,叙事论理,俱趣味盎然。
如《陶庵梦忆》中《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均写得意境极佳。
其他如金山夜戏、柳敬亭说书、虎丘的月夜、西湖的莲灯,无不写得逼真如画。
张岱以散文的成就,被认为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张岱又是明末爱国史学家。
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了大量明朝史料。
他从 32 岁开始就利用家藏资料编写纪传体的明史。
明亡后,他在“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困苦生活中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史书,题名为《石匮藏书》。
当时由于崇祯一代史料不足,《石匮藏书》只记到天启朝。
直到康熙初,他应征参加编修《明史纪事本末》,才补写了崇祯一朝的纪传,题为《石匮后集》。
他借辑明代遗事表达了对故国的沉痛怀念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有《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张岱轶事张岱从小在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家庭中长大,耳濡目染,聪敏异常,尤其善于属对。
张岱 6 岁时,一次舅舅陶虎溪指壁上画说:“画里鲜桃摘不下。
”他随即答道:“笔中花朵梦将来。
”他对得十分工稳,舅舅高兴地说,这孩子是江淹在世。
又有一次,一位客人看缸中荷叶长得很大,出对说“荷叶如盘难贮水”。
张岱即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
”在座的人无不惊叹,纷纷说这个孩子聪颖绝顶。
8岁时,祖父携他去游西湖,路遇眉公先生(陈继儒)正跨一角鹿而来,眉公说:“听说你的孙儿善于属对,今天我要当面考考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及地位
《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
”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所以我把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定为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1。
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本页是壶知道细心的帮大伙儿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7篇),欢迎参考。
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预习导航:1、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
2、了解作者——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了解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4、了解“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3、认真朗读课文,试着给加点字注音: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更有此人()喃喃()长堤()自主学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4)余挐一小船()5)雾凇沆砀()6)上下一白()7)焉得更有此人()()8)强饮三大白()()9)客此()10)莫说相公痴()2、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点明主旨,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第3题的提示,快速背诵短文。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湖心亭看雪》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0《湖心亭看雪》⑴张岱(1597一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⑵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⑵[拏]撑(船)。
⑶[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⑷[拥]裹、围。
⑸[毳]鸟兽的细毛。
⑹[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⑺[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⑻[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⑼[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⑽[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⑾[焉得]哪能。
⑿[更]还。
⒀[三大白]三大杯酒。
⒁[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⒂[客此]客居此地。
⒃[舟子]船夫。
⒄[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答案】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⑵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答案】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⑶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⑷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案】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⑸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答案】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⑹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答案】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语文八年级下沪教版《湖心亭看雪》课件(4)
背景材料一:
张岱(1597——1679)出 身于官宦之家,明亡后立誓不仕,只愿 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书 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 字里行间显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 之感。故国,在张岱的生命里,是永远 的痛。
材料二:
❖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 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 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 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 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 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
是
更
是日更定也( 代词,这 )
一小船 (一只 )
一 一童子烧酒(一个 )
上下一白 (全 )
B 、翻译接龙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副词,还 )
是日更定也(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 位,一夜分为五更, 晚八时左右起更, 打鼓报告初更开始, 每更约两小时。 )
翻译 课文
明崇祯五年
崇祯五年十 十二月,我正
二月,余. 住. 西 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思考: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 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 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 童子)
事件——看雪
课文重点是“看雪”,现在我们 一起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
——张岱《陶庵梦忆自序》
崇(Chóng)祯 ( zhēn ) 毳( cuì )衣
雾凇( sōng ) 更( gēng)定
沆 .( hàng)砀( dàng )
铺毡( zhān )
更( gèng )有此人 强( qiǎng )饮
苏教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18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湖心亭看雪》的背景和主题。这篇文章是张岱对雪景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悟的表达。它展示了文言文的简洁美和深邃意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如“雾凇沆砀”等句子的运用,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雪景的宁静与壮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汇的掌握和对比句式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现代语境下的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a.对比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文言文中对比句式的运用及其效果。
-突破方法: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模仿并创作简单的对比句,加深对这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b.文言文阅读的断句与理解: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常常遇到断句困难和词汇理解不准确的问题。
-突破方法: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断句练习,通过上下文推断词汇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成果。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不够到位。因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在围绕“文言文中的意境美”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互动。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的方式上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尽量让问题更具开放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c.抒发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4.文学特色:运用白描手法,简练而富有意境。
5.重点词汇与句式:如“雾凇沆砀”、“湖光掠影”等,以及对比句式。
6.课后习题: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苏教版
雪 2.过程和方法:了解白描手法,品味语言词
句之美,感受雪后西湖的奇景。
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痴岱”,
体味作者游湖的雅趣。
四、说教法
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语文
教学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 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此本 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品悟文意, 把握情感。
大声朗读并思考:
1、都说这篇短文里有一个地方前后矛 盾,你能找出来吗?
2、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 评价张岱。
观
其 痴
痴
行
第三部分、咬文嚼字论“痴行”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 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 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心 亭
——
看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
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 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雪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
的有益启示”,所以带领学生诵读、赏析文章是本张堂
课的重要教学方法。
岱
五、说学法
本课我主要让学生运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白。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 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 一条而已。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独”与“两三”真的矛盾吗?
第五部分:总结拓展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cuì衣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更定。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
拿:撑,划。
(3)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5)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6)及下船。
及:等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考点梳理二重点词语解释(1)是日更定矣(这;初更以后晚八点左右;止停)(2)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通“桡”撑;用毛皮制成的衣服)(3)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酒杯)(6)上下一白(全白)(7)及下船(等到)(8)与余舟一芥(小草)(9)客此(客居)(10)舟子喃喃曰(船夫)通假字。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答
《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答【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湖心亭看雪》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课文导读】《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就能理解。
【学习重点】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领悟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
【学法指导】古代优美的散文必须充分地读,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本文是一山水小品,学习它要做好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反复阅读,在诵读中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作品简练朴素的语言特色。
在这篇游记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
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从而体会白描这一手法的精妙。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雾sōnɡ( ) hànɡdànɡ( )( ) 拏( )一小舟草芥( )cuì衣( ) 铺zhān( ) 长堤( ) 更( )定强( )饮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拥毳衣炉火(2)雾凇沆砀(3)与余舟一芥(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舟子喃喃曰(6)是日更定(7)余挐一小船(8)是金陵人,客此3. 文学常识填空与名句默写。
(1)本文选自《》,作者,字宗子,号,(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除本文出处外,他的另一部作品是《》。
(2)大雪三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课件 新人教版
推荐阅读:《西湖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半》
湖 心 亭 看 张 岱雪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ráo)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ráo) 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 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 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餘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 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 者!”
《说文解字》:客,寄也。
文中哪些字都是表达“只,唯一”的意思?
• 独 • 惟 • 一(三个一)
张岱(1597年~1679年) 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 石公,号陶庵、天孙,别 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 士,汉族,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寓居杭州。出 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 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 华,好山水,晓音乐,戏 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 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 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 其最擅长散文,著有《陶 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绝代文学名著。
崇祯:明代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检的年号。崇祯皇帝 是明代最后一位皇帝。崇 祯33年,在煤山自缢。崇 祯的去世就意味着明朝的 结束。
《湖心亭看雪》要点赏析
《湖心亭看雪》要点赏析作者:陈宋花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6年第01期《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张岱的回忆录《陶庵梦忆》。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赏析本文的写景特色,感悟作者的闲情雅致是教学的重难点。
全文两个自然段,可以分别扣住“看”与“痴”两个字来赏析。
一、紧扣“看”字赏雪景1.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这既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之大,又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作者为何在此时“独往”赏雪?那么,他在湖心亭欣赏到了怎样的雪景呢?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能够找出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雨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理清景物的层次这两句从描写角度上,又存在差异。
前一句从整体入手,总写雪景。
同时,三个“与”连用,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后一句则采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西湖的堤、亭、舟、人等景象,笔墨精到,情致毕现。
这些景物在在大雪覆盖的特定环境下,给作者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感受。
而“粒”为最小,茫茫天地间,赏雪的主体人竟如此渺小,在鲜明的对比中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彻悟,以及“哀吾生之须臾”的人生感叹。
寥寥几笔,却充满张力,摇曳生姿,饱含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大与小,动与静,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幅写意山水画。
回顾马致远的《秋思》,白描手法非常明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看似简单的景物排列组合,却完美塑造了一幅天涯游子图,成就了一首千古绝唱。
进一步启发学生归纳白描手法的特点: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二、紧扣“痴”字悟痴情文章第二段,作者笔锋一转,由写景转入叙事,叙述湖心亭奇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