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环境本底调查

合集下载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篇一:泉州环境专题铸绿色长城,造美丽泉州1、泉州地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

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

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

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

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

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

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

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泉州市陆域及海域水污染(1)陆域水污染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

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

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

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污染根据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 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

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

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

磷是海洋含量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泉州水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泉州水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泉州水环境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泉州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情况和水环境现状。

可以描述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近年来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水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还可以提到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即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泉州的水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泉州市水环境现状进行概述,然后介绍了本篇报告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泉州水环境概况、水质污染现状分析和水资源管理措施三个部分,分别对泉州市水环境的整体情况、水质污染问题及管理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结论部分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泉州市水环境的现状,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泉州市水环境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水资源管理措施的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泉州市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报告还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水环境问题的重视,激发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推动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大力度,共同致力于泉州市水环境的改善与保护。

2.正文2.1 泉州水环境概况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以重要港口为特色的城市。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泉州的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目前,泉州的水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水体污染严重。

在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下,泉州的水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受到了影响。

水中污染物超标的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其次,水资源短缺。

虽然泉州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

湄洲岛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湄洲岛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湄洲岛环境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湄洲岛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著名岛屿,位于闽江口西南方向,素有“海上花园”美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岛屿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湄洲岛现有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改善岛屿的环境质量。

2. 湄洲岛环境概况湄洲岛地处闽江入海口,周边水域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该岛具备了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

同时,岛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湄洲岛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给岛上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3. 湄洲岛环境问题分析3.1 水体污染由于岛上的工业活动和农业生产,大量的废水直接排入周边的水域,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岛上渔业的健康发展,还对岛上饮用水的安全造成威胁。

3.2 土壤退化湄洲岛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种植,长期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田块肥力不断降低。

土壤退化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对岛上的生态环境稳定造成了威胁。

3.3 生态系统破坏湄洲岛周边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不规范的管理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滥伐滥采、破坏岛屿自然景观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岛上的自然生态平衡。

4. 湄洲岛环境治理对策为了改善湄洲岛的环境状况,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治理。

以下为针对湄洲岛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4.1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加强对企业的废水排放管理,建立健全废水处理系统,严厉打击非法排放行为。

加大对水域的监测力度,并指导渔民合理养殖和捕捞,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2 实施土壤保护与恢复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推行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提倡有机农业和精细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开展土壤调查与评估,制定土壤保护措施,促进土壤质量的恢复与提升。

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

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

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泉州市环境保护局二??六年十二月目录一、项目总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1二、组织机构......................................................................1 三、调查点位的布设................................................................2四、采样技术及要求................................................................ 7五、样品流转、制备与管理...................................................... 9 六、调查监测项目与分析要求................................................ 11 七、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 八、各专题成果与总报告......................................................... 13 九、时间进度..................................................................... 15 十、经费预算安排........................................................... 16 十一、经费使用年度计划.. (19) 附图1泉州市土壤环境污染调查点位设置图泉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污染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陈夏冠;朱耀明;张宁;黄盛怒;林辉明【期刊名称】《辐射防护》【年(卷),期】1991(11)4【摘要】本文报道了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

全省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173个,各类加密点170个。

调查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面积和人口的加权均值分别为9.26、9.23和8.71×10^(-8)Gy·h^(-1);(2)道路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点平均为10.64×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58和15.65×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2.42和2.39×10^(-8)Gy·h^(-1),室外分别为3.03和2.99×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8.00和18.05×10^(-8)Gy·h^(-1),室外分别为12.29和11.70×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福建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84、0.22和1.06 mSv,全省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2.31、0.60和2.91×10^(-4)人·Sv。

调查中发现“鬼头山”天然γ辐射异常本底区。

该区(约2km^2)的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约为40.94×10^(-8)Gy·h^(-1),是全省平均值的4.4倍。

【总页数】10页(P266-274)【关键词】天然贯穿辐射;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作者】陈夏冠;朱耀明;张宁;黄盛怒;林辉明【作者单位】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1.08【相关文献】1.四川省广元市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J], 郑雪斌;丛力;严松;杨正亮2.武夷山原始森林公园环境天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研究 [J], 杜平广3.阿拉山口口岸地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 [J], 徐振华4.甘肃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J], 刘纯亭;白书明;任秀英;赵国英;孙骞5.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累积照射剂量水平的调查 [J], 杨孝桐;陈文瑛;赖苏克;陈秀云;杨文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福建省环保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福建省环保市场调查报告

福建省环保市场调查报告一、概述此报告对福建省环保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研究。

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了相关的调查结果和结论。

二、福建省环保市场现状福建省环保市场在近年来稳步发展,涉及领域广泛。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和再利用等。

2.1 大气污染治理福建省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测措施实施,大幅降低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同时,环保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2 水资源管理福建省水资源管理重点关注水质控制和水量调度。

投资兴建水处理设施、提高排放标准以及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有效改善了水环境。

2.3 废物处理和再利用福建省废物处理和再利用行业快速发展。

政府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对废物进行资源化处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此外,废物处理设备以及废物处置服务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三、福建省环保市场的机遇与挑战3.1 机遇•政府政策支持:福建省政府积极出台环保政策和法规,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意识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推动了环保技术和产品的需求增长。

•市场潜力:福建省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迅速,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潜力大。

3.2 挑战•技术创新:环保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资金压力:环保项目投资规模庞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市场竞争: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环保企业也在竞争福建省的市场份额,需要提高竞争力。

四、福建省环保市场发展建议4.1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环保产业。

同时,加大对创新环保技术和产品的扶持力度。

4.2 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与转化。

4.3 加强市场开拓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在满足福建省环保需求的同时,开拓其他省市乃至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4.4 加强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流域现场督查巡查情况记录表

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流域现场督查巡查情况记录表
2.流域水质巡查:巡查了闽江建溪流域,涉及松溪、南浦溪、祟阳溪和沙溪、徐宸溪、麻阳溪、书莒溪、游溪、樟溪、下乾溪等小支)克O
3.沿江沿河水污染源巡查:检查了沿松溪的建瓯市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和沿麻阳溪的建阳市誉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
具体情况见附件(若有)。
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建瓯市芝星活性炭有限公司在污水处理站初沉池私自架设塑料管至厂区外溪边,可使生产废水绕过后续处理设施直接外排,涉嫌偷排生产废水,对上游约400米的东门水厂取水口造成一定的环境安全隐患。
2.建阳市誉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于2010年12月开始进行铁铸件和扎钢生产,违反了《环评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并在生产过程中违法排污,造成麻阳溪局部水域水面漂着油污,群众反映强烈。
督促整改措施
已向建瓯市环保局和建阳市环保局下发了《环境违法行为处理意见通知书》(附后),要求查处违法企业。
检查路线
华安县、南靖县
人员出动情况
执法人员:XXX、XXX、XXX驾驶员:XXX


>—・
查内容
针对《福建舆情监测分析》中反映的漳州市区第二水源地遭受污染的问题,调查组会同漳州市环保局、地方政府进行现场调查。
一、现场抽查了华安县高安镇蔡耀三和南靖县金山镇荆都村吴溪路等规模化养猪场。
二、调查了水源地农村面源污染情况。
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
流域现场督查(巡查)情况记录表
科室
XXXXXXX室所查流域名称闽江
起止日期
20XX年X月XX-XX日,共21天
现场检查原由
流域日常巡查
检查路线
建瓯市、建阳市
人员出动情况
执法人员:XXX、XXX、XXX、水源保护区巡查:巡查了建瓯市新区水厂水源保护区、东门水厂水源保护区、水西水厂水源保护区和建阳市狮子山水厂水源保护区。

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优秀2篇】

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优秀2篇】

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优秀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优秀2篇】或许,你住在繁华美丽的大都市;或许,你住在平凡安逸的小镇;或许,你住在交通不便的山村······但我知道,你的家乡一定是你热爱的、依恋的。

泉州湾湿地白骨壤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征调查

泉州湾湿地白骨壤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征调查

泉州湾湿地白骨壤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征调查李婷婷(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福建泉州362000)摘要:通过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白骨壤的生物学特性、分布状况及生态学特征等进行调查,摸清了泉州湾红树林白骨壤的分布面积、数量、种群结构及生态环境等,并建立了调查档案,为红树林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湿地;白骨壤;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中图分类号Q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11-0141-02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又名海榄雌、海豆,为红树林主要植物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等地,根系发达,耐瘠薄,是红树林先锋树种。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泉州市2条主要河流晋江和洛阳江的入海口。

泉州湾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和特定的自然条件,既可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也能对局部气候进行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具备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果遭到人为或者其他破坏,将造成巨大的损失[1]。

泉州是白骨壤在我国自然分布的北界,其存在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为了解泉州湾河口湿地白骨壤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笔者应用GPS技术和现代科学监测技术对泉州湾连片红树林中(面积约20hm2)的白骨壤植物分布、数量、种群结构和其生态环境进行了本底调查,以期为红树林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依据。

1调查内容与方法1.1调查方法按照《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 081-2005)进行调查,采取广泛收集查询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以往有关调查研究资料;咨询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及当地知情人员等方法了解各时期白骨壤的分布情况;实地调查现有白骨壤的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和特点、生长状况和伴生植物等;白骨壤面积调查采用无人机(型号:大僵无人机精灵4)拍摄定位,结合1∶50000地形图和卫片图进行斑块勾绘和面积计算。

1.2调查内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布地点、面积数量、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等。

泉州环境调研报告

泉州环境调研报告

泉州环境调研报告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华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泉州市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泉州市的环境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泉州市存在以下环境问题:一是水质污染。

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许多水体被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空气污染。

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泉州市的空气质量较差,PM2.5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三是噪音污染。

由于城市交通的繁忙和建筑工地的施工声音,泉州市的噪音污染较重,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四是土地污染。

由于工业废物的排放和化肥农药的使用,泉州市的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环境监管。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环境排放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二是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三是推行节能减排政策。

政府应鼓励企业和居民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减少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应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加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引导公众形成环保行动的习惯。

综上所述,泉州市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随着各方的共同努
力,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希望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为泉州市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环境。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2修订)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2修订)

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2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3.30•【字号】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三届〕第六十九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三届〕第六十九号《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由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2年3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

本条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2年3月30日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2年3月30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生态环境保护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人员,按照职责依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更新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推荐名录的通知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更新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推荐名录的通知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更新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推荐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0.11.16•【字号】闽环保土〔2020〕17号•【施行日期】2020.1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更新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推荐名录的通知闽环保土〔2020〕17号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各有关单位:根据《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闽政〔2016〕45号)和《福建省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闽环保土〔2018〕22号)相关要求,我厅组织制定了《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推荐筛选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考核评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于2019年发布了《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的推荐名录》(以下简称《名录》)。

为进一步调动和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作用,有序推进全省土壤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自愿的原则,根据《考核办法》对《名录》进行动态更新,请各地、各相关单位组织《名录》内的第三方机构做好年度考核评估并帮助其做好业绩证明等相关工作。

同时,通知《名录》外符合筛选条件且自愿参与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参加名录推荐工作。

各自愿申报进入名录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要严格按《方案》和《考核办法》要求,按照真实、准确、有效的原则认真准备相关材料,于2020年12月15日前,向省生态环境厅报送纸质版(3份)及电子版材料。

联系人: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张荣翔阙永滨联系电话:*************、88360262,88367125(传真),电子邮箱:***************。

附件:1.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的推荐名录(2019)2.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专业机构推荐筛选方案3.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单位考核评估管理办法福建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11月16日附件1福建省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治理修复专业机构推荐名录(2019)一、调查评估类备注:*单位系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任务承担单位直接纳入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黄燕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6期[摘要]在对福建省二百余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1存在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在中国及世界很多国家都已经被确定为一项法律制度。

该制度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制度,也是环境监督管理的基本手段。

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实行以来,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减少污染纠纷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福建省,环评制度得到了深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为提高环评制度的执行效率,福建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自 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组织专家对百余份环评文件(包括报告书、报告表)进行了技术审查;并配合省局对全省各设区市和部分县市的环评文件进行了抽查。

本文根据审查及抽查的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归结如下:1.1 对法规、政策、规划等的要求把握不准确主要表现为:由于知识更新不及时,对产业政策掌握不充分或理解不透;或为了给项目下肯定结论,随意对政策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有些环评文件甚至遗漏或回避项目与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等各种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2 工程分析不透彻主要表现在工艺过程的产污环节分析不透,导致对主要环境问题和敏感目标判定不准确;支撑污染源强的依据不足,忽略无组织排放源,造成评价等级偏低,影响预测结果。

1.3 环境现状调查不翔实,监测不规范具体表现在:重要敏感目标缺失,敏感目标特征不清,项目位置关系不明;一些环评文件不按导则规范要求进行环境现状监测及调查,监测项目不全,甚至未考虑项目的特征因子;一些文件随意引用已有的监测资料,其中部分完全忽略了监测的时限、点位等要求,导致本底数据资料未能得到保存,影响了预测的结论。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验 区水域供小型船只航行利用。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水禽景观资源和极度濒危物种都吸引许多观鸟爱好
者来此处观鸟 , 但这些开发利用适度 , 对资源的有效保护不构成威胁 , 自然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弱 。 自 然保护区周边地 区开发状况 : 南侧为福建长乐闽江 口国家湿地公园 , 西侧为长乐海蚌增殖区 , 自然 生态环境都得到严格的保护, 、 西 北侧为宽阔水域 , 开发利用强度很低 , 然保护区周边地区开发状况弱 。 自
作者简介 : 张勇(9 1 , 山西神池人, 18 一) 男,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工作。

5 ・ 0
林业勘察设计
( 建) 2 1 福 0 1年第 1 期
区生态 评 价指标 体 系 。选 取 生物 多样性 、 型性 、 有 性 、 典 稀 自然 性 、 面积 适 宜 性 、 弱性 和 人 为 活动 强 度 等 脆 7项 评价 指标 1 子指 标 J所建 立 的评价体 系见 图 l 4个 , 。 3 自然保 护 区生态 质量 评价
3 5 面积适 宜性 .
总面积大小 : 然保护区总面积 319O m , 型湿地类型 自然保护 区。保护 区南 侧已建立福建 自 2 .h 属小
长乐闽江 口国家湿地公园, 东侧 出海 口与长乐海蚌增殖区相临, 、 西 北侧为大面积水域 , 与人为活动形成有
效隔离带 。环绕 自然保护区 自 然生态状况 良好 , 然保护强度高 , 自 自 形成 然保护区的辽阔的外围保护带 。 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 :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 872 m , 7 .h 占总面积的 2 . %, 冲区 7 5 1m , 80 缓 9 .h 占总
自 然保护区的鳝鱼滩是福建省最优 良的河 口三角洲湿地 , 是亚热带地 区典型的河 口湿地 , 在东洋界华南 区 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唯一有记录黑嘴端凤头燕鸥和勺嘴鹬分 布的地区 , 也是这两种

福建省白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蔬菜资源调查

福建省白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蔬菜资源调查
考依 据。
关键词 : 野生蔬菜; 资源现状 ; 开发建议 ; 白马 山 自然保护 区
中 图分 类 号 : ¥ 6 4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4—3 0 2 0 ( 2 0 1 3 ) 0 5 —0 0 2 3 —0 3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Wi l d Ve g e t a b l e Re s o ur c e s i n Bai ma Mo un t a i n
h a s 3 6 f a mi l i e s ,7 4 g e n e r a a n d 9 8 s p e c i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e d i b l e p a r t s d i v i s i o n,t e n d e r s t e ms a n d l e a v e s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b a s e d o n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s u r v e y , t h r o u g h t h e c o mp l e me n t a r y 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h e r e - s u i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e x i s t i n g wi l d v e g e t a b l e r e s o u r c e s i n B a i ma Mo u n t a i n Na t u r e Re s e r v e i n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4 f a mi l i e s 4 g e n e r a a n d 8 s p e c i e s ,f l o we r s a n d f r u i t s 8 f a mi l i e s , 9 g e n e r a a n d 1 3 s p e c i e s ,o t h e r s 1 f a mi l y,9 g e n e r a a n d 1 3 s p e c i e s ; Th e p a p e r i s a n a l y z e d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p r o b l e m o f l o c a l wi l d v e g e t a b l e , a n d p u t f o r wa r d e d r e a s o n a b l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d e v e l o p me n t . Ke y wo r d s : wi l d v e g e t a b l e; r e s o u r c e s t a t u s ; d e v e l o p me n t s u g g e s t i o n s ; B a i ma Mo u n t a i o n Na t u r e Re s e r v e

生物质炭对毛竹林土壤及竹笋主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生物质炭对毛竹林土壤及竹笋主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第50卷第3期2023年9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50 No.3Sep.,2023doi:10.13428/ki.fjlk.2023.03.004生物质炭对毛竹林土壤及竹笋主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张天宇(福建省顺昌县林业科学技术中心,福建顺昌353200)摘要: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开展竹林土壤重金属修复试验,探讨生物质炭不同施用量(分别为12000、6000、3000、0kg·hm -2)对毛竹林土壤及笋主要重金属Cu、Pb、Cr、Cd、As 和Hg 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90d 后毛竹林土壤Pb、Cu、Cd、As、Hg 的平均含量明显降低,施用生物质炭450d 后仅对土壤Cr、As 和有效态Pb 具有修复效果。

施用生物质炭450d 后不同处理竹笋Pb 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为CK >生物质炭6000kg·hm -2>生物质炭3000kg·hm -2>施用生物质炭12000kg·hm -2,竹笋Pb 含量(干基)平均值分别为1.09、0.83、0.62和0.53mg·kg -1。

表明生物质炭有助于减少毛竹笋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作用,降低竹笋重金属超标风险。

关键词:生物质炭;毛竹;土壤;竹笋;重金属中图分类号:S714.6;S7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3)03-0022-05Effects of Biomass Charcoal Application on Major Heavy Metals in Phyllostachys edulis Soil and Bamboo ShootsZHANG Tianyu(Shunchang County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of Fujian Province ,Shunchang 353200,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heavy metals (Cu,Pb,Cr,Cd,As and Hg)in the soil and shoots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In this study,four treatment were set up in uniformly growing moso bamboo forest,in which 4treat⁃ments of 12000,6000,3000and 0kg·hm -2of biochar were designed,respectively.Soil and shoo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90d and 450d after biocar were applic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b、Cu、Cd、As and Hg content decreased after 90d of test.After450d of application of biochar,it only has remediation effects on soil Cr,As,and available Pb.And the order of average Pb content in bamboo shoo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as CK >Treatment 2>Treatment 3>Treatment 1,and the average Pb content(dry sample)was 1.09,0.83,0.62and 0.53mg·kg -1,respectively,mean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iochar could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bamboo shoots.Keywords :biochar;Phyllostachys edulis ;soil;bamboo⁃shoots;heavy metals 福建是我国竹子重点产区,竹林面积与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竹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底调查保障措施

本底调查保障措施

本底调查保障措施在许多领域中,需要进行本底调查,以衡量环境或人群中的风险或某些特定物质的存在。

本底调查是从掌握所研究系统的基本特征、种类、数量等方面入手,建立系统性的基础数据,贯穿所有环境与生态学研究,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正确判断环境污染水平是否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了确保本底调查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在实践中采取了许多保障措施。

以下是本底调查的保障措施:样品采集本底调查的核心是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为了确保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需要采用科学的样品采集方法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在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并减少任何与被测材料来源没有关系的残留物质对样品的影响。

同时,上游源头环境的干扰也应该尽量排除。

为了防止机械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样品造成影响,在采样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各种干扰因素。

样品分析样品分析是本底调查的另一个核心环节,对样品进行分析需满足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和标准化操作流程,以便保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样品分析需要实验仪器的配备和实验技术的掌握,以保证各项指标的准确测定。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在评估各项指标时采用多个实验室,同时确保各项实验室质量保障标准相同。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在样品采集和分析过程中防止误差的发生,保障数据质量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其具体运作包括:采用空白样品进行背景检测、在样品处理过程中控制空气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使用同位素和化学试剂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严格控制各实验室的环境条件等。

此外,为了确保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和数据分析的统一化,需要对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以确保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安全科普为了保证本底调查的安全和准确性,对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安全科普也非常重要。

安全科普内容包括现场安全、设备操作、常见应急处理措施等。

必要时,还需要针对特殊要求制定特定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参与调查的人员和研究物质的安全。

数据归档调查结果的数据归档也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福建棕榈科原生植物资源分布与保护

福建棕榈科原生植物资源分布与保护

福建棕榈科原生植物资源分布与保护廖启炓;陈恒彬;杨盛昌;叶宝鉴;邹双全【摘要】To study the native species of Plamaceae family,one of widly applied families in the world,native species re-source distribution was carried out,which is helpful to make a mor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strategy to protect and use the palm resource.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and statics collection,ten native species belonging to eight genera were found for this family and Caryota maxima were suggested to be a newly recorded species in Fujian.Palm tree distributed separately in Fujian Province,with more abundant species in its southern part. Zhangzhou City has eight species ranking the first,Fuzhou and Longyan cities have four species respectively among nine cities.Trachycarpus fortune and Calamus thysanolepis were recorded in the nine cities suggesting they are cosmopolitan species while Livistona saribus,Caryota ochlandra,Phoe-nix canariensis,Pinanga discolor,Calamus tetradactylus were only found in Zhangzhou City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steno-topic species.Native palm tree is located in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oard forest,forest edge or shrub,along the brook in Fujian.Artificial harves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m to become endangered.Sugges-tions for the main protecting approaches are conservation in situ or ex situ and strengthen science research on Palmaceae.%棕榈科植物应用广泛,对其展开原生资源调查,有助于对其进行更为合理的保护与利用.该研究经过野外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福建原生棕榈科资源为8属10种,其中鱼尾葵(Caryota maxima)为福建分布新记录.福建省棕榈科植物呈全省分散分布,南部种类更加丰富,以漳州市为最多(有8种),其次是龙岩、福州(各有4种).棕榈、毛鳞省藤在福建省各市均有分布,属福建省广分布种;大叶蒲葵、鱼尾葵、刺葵、变色山槟榔、白藤仅见漳州分布,属福建省狭分布种.福建原生棕榈科植物大部分生长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林缘、山谷水沟旁等地,人为采伐利用或生境丧失是其导致濒危主要因素,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相关科学研究等是当前主要的保护措施.【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8(038)003【总页数】7页(P381-387)【关键词】棕榈科;乡土植物;资源分布;保护;利用【作者】廖启炓;陈恒彬;杨盛昌;叶宝鉴;邹双全【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福建厦门361004;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福建厦门361009;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000;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S324棕榈科植物约有183属2 450种,分布于非洲、美洲、亚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马达加斯加和太平洋地区(黄威廉,2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放射性调查(一)放射性水平调查1.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为全面掌握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环境天然辐射基准线,1984~1989年,福建省环保局组织力量对全省的陆地伽玛辐射、土壤、水体、大气氡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受国家环保局和省科委委托,在全省开展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工作,其中伽玛辐射剂量水平调查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着重研究原野、道路、建筑物建筑室内的伽玛辐射水平。

全省伽玛辐射就地测量的时间从1984年7月至1986年12月。

在各地(市)环保监测站、省地质321队和防化兵大力配合下共测量1029个测点,行程达3万多公里,取得12862个有效数据,圆满完成了外场监测任务。

监测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的要求,采取按全省陆地面积均匀布设测点的方法,同时结合福建省人口密集情况和铀矿点等地质状况适当增设设点。

《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也是《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的组成部分。

福建省环保局根据国家环保局1984年《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实施方案。

1986年7月,按照《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又作了补充和修改。

从1984年6月到1987年6月,历时3年,完成了全省土壤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到1988年7月,完成了整个调查研究的数据处理和总结工作,首次对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放射性同位素在福建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伴有一定的放射性废物排放,而水是转移这些废物的主要介质,因此,福建省各类水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可能性日益增大。

为了掌握福建省各类水体放射性水平现状,反映省内沿海、沿江重要城市及工矿企业对水体放射性水平的影响,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接受了国家环保局下达的任务,开展了福建省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的工作。

历时4年多,采集江河、水库、井、泉、近海海域、自来水等各类水体样品128个,分析测定了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U、Th、Ra-226、K-40的浓度,取得近2000个数据,为评价福建省放射性环境质量,进行放射性常规监测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福州市区大气中氡及其子体水平和剂量评价》是国家环保局下达的《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总课题中的一个分课题。

从1986年至1988年,福建省环保局首次组织了对福州市区大气环境中氡及其子体水平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掌握了福州市区大气中氡及其子体水平及变化规律,分析了市区大气中氡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估算了市区居民由此接受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也为以后开展全省范围的大规模研究积累了经验。

整个调查研究工作从人员培训到实验条件建立质量控制考核,外场监测土壤样、水样、气样分析以及报告编写,历时4年多,参加调查研究人员达69人,行程3.5万千米,获得17868个有效数据,基本摸清了福建省天然辐射水平的分布和天然辐射源对人体的辐射剂量状况。

①福建省原野陆地伽玛辐射剂量平均值达到9.26×10-8 戈瑞/小时,是国内已报道的最高省份之一,这个平均值是处于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1982年报告估算的世界正常地区室外伽玛辐射剂量率范围(3.7×10-8 ~9.4×10-8 戈瑞/小时)的高端;全省按人口加权剂量率值为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1982年报告平均值的1.7倍。

主要原因是与成土母岩中火成岩占福建省面积2/3有关。

全省建筑物室内伽玛辐射剂量率与室外原野伽玛辐射剂量率之比为1.76,其中花岗岩建筑物比值为2.21,为文献的世界典型建筑物室内、外比值的1.8倍,在全省各类建筑物中,煤渣砖建筑物伽玛辐射水平低于福建省砖混建筑物室内的伽玛辐射水平。

福建省公众受环境贯穿辐射的照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达84.06×10-2 毫希沃,为世界正常地区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的2.4倍。

②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含量比较高,按网格平均U-238、Th-232、Ra-226、K-40分别达到55.5贝可/公斤、97.1贝可/公斤、62贝可/公斤和609贝可/公斤,高于相邻的浙江省相应核素的水平,其中U-238、Th-232分别为文献提供的世界正常值的2.2倍和3.9倍。

土壤中的4种核素含量大致依照其成土母岩(即花岗岩)、火山岩、变质岩、沉积岩的顺序递减。

③福建省江河、水库、海水、自来水及其井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属正常水平,未发现人为的放射性污染现象,但个别温泉中的Ra-226浓度达到3.14贝可/升。

④福州市区室外大气氡浓度的年平均水平为42.3贝可/立方米,其子体α潜能的年平均水平为3.48×10-6 焦/米3 ,是目前国内已报道的Ra-222浓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市区氡浓度的季节变化特点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日变化趋势为夜间升高白天降低最高值出现在凌晨,上午8~10点接近日平均水平。

市区温泉的大量氡的逸出,是引起局部地段氡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⑤福建省铀矿区,由于尚未大规模开采,故未造成明显的天然放射性污染。

调查中发现位于明溪县鬼头山的异常地区,其原野陆地伽玛辐射剂量率达到40.94×10-8 戈瑞/小时。

为全省均值的4倍,高于广东省阳江高本底地区的室外伽玛辐射剂量率水平。

土壤中的U-238、Th-232、Ra-226、K-40的含量分别为全省平均值的6.5倍、8.9倍、5.3倍和2.0倍。

异常区边界河水中的总U、总Th、Ra-226、K-40浓度分别有全省江河水中相应核素的平均浓度的4.6倍、16倍、3.1倍、0.5倍。

因此,鬼头山的异常地区的天然放射性状况必须引起重视,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2.各地(市)区环境辐射水平1995年,在全省放射性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对福州、厦门、泉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莆田9个地市进行城市环境辐射水平的监测,采用500米×500米的网格布点,每个点位测量出道路、原野和建筑物室内的辐射剂量率。

共测量道路1296个点、原野635点、室内1076点。

全省9个地市城区的道路、原野、室内伽玛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见表3-10、表3-11、表3-12。

单位:n戈瑞/小时表3-101995年福建省各地(市)市区道路伽玛辐射剂量率表单位:n戈瑞/小时表3-111995年福建省各地(市)原野伽玛辐射剂量率表全省9个地市城区中,沿海6个市区(厦、漳、泉、福州、莆田、宁德)的环境伽玛辐射水平高于内陆的南平、三明、龙岩3个地市。

沿海市区中又以厦门、漳州、泉州为高。

①道路建筑材料中伽玛辐射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石块(花岗岩)、水泥、碎石、砂石、石子、土路。

②原野伽玛辐射剂量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石块(花岗岩)大于土、草坪、水泥、灌林、耕地。

③建筑物室内伽玛辐射剂量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石块(花岗岩)、砖石混合、土木。

单位:n戈瑞/小时表3-121995年福建省各地市室内伽玛辐射剂量率表全省9个地市城市环境伽玛辐射剂量率水平与1985年全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的平均水平比较,略有变化,但变化不大,其中道路伽玛辐射剂量率水平偏高3.4%,原野伽玛辐射剂量率水平偏高9.4%,建筑物室内伽玛辐射剂量率水平偏低6.4%。

其变化原因:一是沿海城市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伴随旧城区改造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来低楼房为高楼大厦所取代,高层建筑密集,而道路和原野测点被建筑群所包围,建筑材料中发出的射线对室外的道路和原野有一定贡献。

二是建筑材料的差别,原有沿海花岗岩建材被钢筋混凝土所替代,因此显示出室外伽玛辐射剂量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总之,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环境辐射场发生变化引起的。

(二)放射性污染源调查福建省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始于1958年,随着核技术发展,应用的核素数量也越来越多。

为了掌握放射源的应用和分布状况,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统一部署,1992年开始,开展福建省放射性污染源调查工作,1995年底结束。

调查工作的第一阶段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建材、造纸、地质矿产、稀土工矿、工业探伤、医疗、辐照中心、科学研究等行业进行函调,试填报表格,以摸清调查方向和调查方法。

第二阶段于1994年6月开始,成立放射性污染源调查领导小组,举办全省放射性污染源培训班制定调查工作方案和实施技术路线。

1994年11月至1995年6月为各地市开展调查工作时间,1995年7月至8月各地市对填报结果进行审核、复查、汇总,1995年底由福建省环境放射性监理站编写《福建省放射性污染源调查与对策研究》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全省的开放源、密封源、射线装置的应用和行业分布概况如下:开放型同位素应用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使用单位有28家。

其使用种类和订货量见表3-13。

单位:G贝可表3-131995年福建省开放型同位素使用情况表全省使用密封放射源的单位有189家,总数633个,总活度5965×109 贝可。

其中伽玛源514个,总活度5803×109 贝可,低能光子源32个,活度52×109 贝可。

β源个数87个,活度110×109 贝可。

放射性中子源:全省使用单位有3家,源数7个,总活度13×109 贝可。

伽玛辐射装置全省有10家,装置11套,用源13个,总设计活度 3.2× 1016 贝可。

除3个辐照中心外,均为放射治疗用源。

福建省密封放射源应用情况见表3-14。

1995年福建省密封放射源应用情况表表3-14福建省密封放射源行业分布情况见表3-15。

1995年福建省密封放射源行业分布表表3-15注:上表中用源个数含不明种类和活度的放射源45个。

射线装置全省使用单位有4家,共5台。

均为电子直线加速器,用于放射治疗,分布在大医院。

X射线机:全省使用单位有883家,共1342台。

共应用和行业分布情况见表3—16和表3-17。

1995年福建省X射线机应用情况表表3-161995年福建省X射线机行业分布表表3-17毛洋头铀矿床位于福建省浦城县,经核工业华南地质294大队多年勘探发现的中型矿床,至1995年调查时尚未开采,但勘探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放射性的废渣。

生产单位依据《核工业年工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废渣治理,该治理工程1992年立项,1992年9月开工,1994年11月竣工,国家拨款75万元,完成了KD-19等6条坑道的废渣治理及其坑口的封闭任务。

1995年6月通过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的验收。

验收结论认为:毛洋头矿床废渣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合理,做到了因地制宜,用打梅花桩的方法进行护土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