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
最新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试题精编及答案50
![最新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试题精编及答案50](https://img.taocdn.com/s3/m/c645fd676c175f0e7dd1373b.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试题精编及答案50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岭南广东,有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同时,广东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先行者,是时代奋进的前沿阵地。
某市楹联协会开展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展现新时代青年书法家的艺术风采,该主题书法作品展深受群众的好评。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为了拟好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弃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答案】(1)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2)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解析】【分析】(1)本题要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
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
谁(市楹联协会)怎么样(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2)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按照上联:忆(动词)往昔(时间)革命前辈开天辟地(主谓短语)创伟业(动宾短语),仿写出下联: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故答案为:⑴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⑵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读文段的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段,理解内容,解答时要一语中的,语言简洁,概括准确。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考生仔细审读下联,注意把握下联的特点,结合对联的知识,准确运用题干的词语进行组合。
2.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A.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32bb81aef8941ea76e05a9.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继陆续完成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将围绕飞机优化设计、003架机零部件制造和开铆、001架机全状态科研试飞等三方面展开工作,后续航空工业将陆续投产4架试飞飞机,加快适航取证进度。
航空工业新闻发言人介绍,在现有首飞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团队将充分挖掘AG600飞机平台潜力,进行飞机结构、系统改进优化设计,同时围绕提高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增压舱、完善灭火和救援任务系统配置等方面开展改进设计及试验验证工作。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根据对联常识和语段内容,将下面八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双栖水陆鲲龙擅灭火巨鹰腾空展翅能救援频显神威【答案】(1)国产飞机“鲲龙”将投产4架并加速适航取证。
(2)巨鹰展翅能救援双栖水陆,鲲龙腾空擅灭火频显神威。
【解析】【分析】(1)导语一般是电头后面的第一句话。
“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继陆续完成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将围绕飞机优化设计、003架机零部件制造和开铆、001架机全状态科研试飞等三方面展开工作,后续航空工业将陆续投产4架试飞飞机,加快适航取证进度。
”去掉修饰语,抓住主干就是:国产飞机“鲲龙”将投产4架并加速适航取证。
(2)对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双栖水陆”对应“频显神威”,“鲲龙”对应“巨鹰”,“擅灭火”对应“能救援”,“腾空”对应“展翅”,结合“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可组对联:巨鹰展翅能救援双栖水陆,鲲龙腾空擅灭火频显神威。
故答案为:⑴国产飞机“鲲龙”将投产4架并加速适航取证。
⑵巨鹰展翅能救援双栖水陆,鲲龙腾空擅灭火频显神威。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47806cf01dc281e53af0d9.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雨果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阅读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越来越重要。
因此,自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1)【拟写标语】为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宣传氛围,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2)【出谋划策】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出谋划策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阅读之间的故事”交流会;活动形式二:________;活动形式三:________。
(3)【社会调查】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一:读书计划情况:【答案】(1)阅读与人生相伴,阅读与文明相随。
(或者: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天下。
)(2)举行“我爱阅读”征文比赛;办一期“有关名著阅读”黑板报(3)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要符合要求;②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③语言要简洁、精炼;④语言要通俗、易读、易记等。
(2)本题要求设计活动形式,题目中已经给了一种,可以模仿这种形式答题,读“征文比赛”“黑板报”“手抄报”等。
(3)认真观察图表,通过数据的对比进行分析,由图表可以看出,中学生读书有计划的只占10.1%,没有计划的占58.6%。
说明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读书时每读必做的没有,但从不做的竟占75.4%,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习惯。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cbad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1.png)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蓦然(mò)瞠目结舌(chēng)拈轻怕重(niān)B. 剽悍(piāo)恣意妄为(zì)锲而不舍(qiè)C. 箴言(zhēn)戛然而止(jiá)铿锵有力(kēng)D. 蹒跚(pán)揠苗助长(yà)饕餮盛宴(tā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D.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慈祥的微笑,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李老师对小明说:“你要注意,不要在课堂上讲话。
”B. “我明白了,”小明说:“谢谢你的提醒。
”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我们一起去看电影。
”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我们一起去看电影?”答案:A4. 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绿油油的柔软的娇嫩的可爱的B. 柔软的绿油油的娇嫩的可爱的C. 柔软的娇嫩的绿油油的可爱的D. 绿油油的娇嫩的柔软的可爱的答案:C5.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景。
②雨越下越大,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③他想起了小时候在雨中玩耍的情景。
④忽然,一阵风吹来,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⑤他感到一阵凉意,不由得裹紧了衣服。
A. ①④②⑤③B. ①④③②⑤C. ①③④②⑤D. ①②④⑤③答案:A二、阅读理解(共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0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100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100](https://img.taocdn.com/s3/m/dd1a2b69650e52ea551898d7.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材料一:国内首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社区里的贫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干净的衣物。
爱衣墙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市民捐赠的衣物由“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清洗、消毒服务。
爱心衣物墙活动起源于国外,是一项二手衣物捐赠的公益活动。
因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进入中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普及开来。
材料二:有人调查了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
具体情况是: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有的捎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1)依据材料一,请你为“爱衣墙”活动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将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为了使“爱衣墙”活动运作顺畅,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示例: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2)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3)建议示例:①捐赠来的衣物不可随意乱放,以免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
②对于捐赠的衣物,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卫生安全。
③组织相关人员管理衣物,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杜绝通过卖旧衣牟利的现象。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②要易于传播;③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要能吸引人。
如: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2)结合材料二中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分析,从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说明爱衣墙设置的场所存在问题;从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可以看出爱衣墙的大小设计不合理;从有的捎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可以看出爱衣墙接受的衣物管理不到位;从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可以看出爱衣墙管理不到位,由此可总结出爱衣墙活动存在的问题是: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02a69650e52ea5418985d.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因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皮影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2)示例一: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示例二: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些关键词句:“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再将这些要点进行加工即可。
(2)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内容”“用上一种修辞方法”来描述皮影戏。
因此,回答时需要先从材料中找到皮影戏的特点,再用修辞将它生动表述出来。
比如皮影戏“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再如“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故答案为:⑴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⑵示例一: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示例二: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关键语句,组织语言要简洁。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d1b9213c1ec5da51e27056.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点燃了亿万观众的国宝热。
2018年央视春晚也设置了“国宝回归”的精彩环节,向观众讲述了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历经数十载回归祖国的动人故事。
《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于20世纪30年代流落国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结合上述材料,补充下列句子。
守护历史,守住国之瑰宝;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
(2)不少拥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中国文物在战火硝烟里、在时代变迁中“流离失所”,现仍散落在海外。
有人说,政府应该斥巨资购回流失文物。
也有人说,购回流失文物会掉进西方少数文物贩子设置的爱国主义陷阱中,让他们坐收巨额经济利益。
对此,请具体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1)盛世威仪;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精神命脉)(2)示例一: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示例二:海外流失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无论在哪里都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文明,而它们“流落”他乡的命运更是那段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流失文物就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有与“国宝”有关的知识储备,比如常见的国宝,国宝的价值,国宝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等,然后紧扣“国宝”的价值和对国家民族的意义补充即可。
(2)本题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持什么样的观点,都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阐述理由,在此基础上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故答案为:⑴盛世威仪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精神命脉)⑵示例一: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a742ada58da0116d174905.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3)刘玄德;隆中决策【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从筛选出如下关键句: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整合出答案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①第一个方法是写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的作用,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
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
![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d4f669b6648d7c1c746ca.png)
语言积累运用试题(含答案)1、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材料①1994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材料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材料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
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④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材料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
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水秃林。
答案:以上四则材料,可这样概括: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②我国人均资源少,③人们滥开发资源,④由于滥开发资源,已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的生存必须要消耗各种各样的资源;我国的人口已越来越多;人们为了生存滥开发资源,无节制使用资源;由于滥采滥伐资源,人类已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资源。
2、阅读下列格言,写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
——佚名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
——佚名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泰戈尔(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5.1)答案:机遇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3、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
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
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
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2e2d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1.png)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 — __________ do you go to the library?— Twice a week.A. How muchB. How farC. How oftenD. How long 答案:C2. She is _______ student in her class.A. an eight-year-oldB. eight-year-oldC. eight-year oldD. an eight-years-old答案:A3. — _______ will the train arrive?— In about ten minutes.A. How farB. How oftenC. How longD. How soon 答案:D4. Mr. Brown enjoys __________ to music in his free time.A. listenB. listensC. listeningD. to listen答案:C5. Don't _______ late for school again, or the teacher will be angry.A. to beB. beC. wasD. is答案:B6. My brother is fond of _______ football, but I prefer _______ basketball.A. playing…to playB. playing…playingC. play…playingD. play…to play答案:A7. The shop assistant told him to _______ price _______.A. cut…offB. cut…downC. cut…onD. cut…out答案:B8. It's raining heavily. _______ you _______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A. Why…don'tB. Why…aren'tC. Why…can'tD. Why…didn't答案:A9. — _______ do you like the book?— Very much. It's interesting.A. How longB. How manyC. How oftenD. How much答案:D10. _______ with my friends, I watched a movie last night.A. To goB. GoingC. WentD. Go答案:B第二部分: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相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最新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50
![最新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50](https://img.taocdn.com/s3/m/567f48600b4e767f5acfceac.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5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224ccba8114431b80dd805.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黄海中学准备举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报告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活动一:标语我设计】为了营造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活动二:通知我来改】学生会拟定了一则通知,请指出下面这则《通知》的两处错误。
(3)【活动三:图表我探究】下面表格是在报告会上展示的,请用简洁的文字分点概括表格中的信息。
(来源:国家统计局)【答案】(1)经济发展绘宏图,改革开放谱新篇。
(2)缺少地点;应去掉“此致”敬“礼”。
(3)① 四十年来粮食产量大幅提升;② 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③ 国内生产总值排名跃居世界第二;④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分析】(1)紧扣“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活动主题,语言简洁有号召力,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2)“通知”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等。
① 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
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
② 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
在第二行顶格写。
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③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正文因内容而异。
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
④ 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根据通知内容可知,通知中少了报告会的地点。
“此致”敬“礼”一般用作信末祝颂问安,不能用于通知中。
(3)根据表头、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可知,从1978 年到2017 年,粮食总产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越来越靠前,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1)经济发展绘宏图,改革开放谱新篇。
(2)缺少地点;应去掉“此致”敬“礼”。
(3)① 四十年来粮食产量大幅提升;② 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③ 国内生产总值排名跃居世界第二;④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8729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3.png)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
(4)【我阅读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我的创作:。
【答案】(1) A(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解析】【分析】(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 “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4)写作的关键在于选取好写作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同时要揭示出它的内涵。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4b1c19b84ae45c3b358cd6.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
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如: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c0c41f7e21af45b307a8fa.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应为“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这个句子一面对两面,应该删去“能否”。
(3)“充实”是“使内容丰富”的意思,应该是先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
故选BA。
故答案为: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 B;A【点评】⑴本题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结合题意,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a7d27b844769eae009ede9.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选出正确的下联。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下联:________________A. 十年寒窗苦读美梦成真B. 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C. 脚踏实地瞩目千里栋梁D. 半生拼搏笑看世事沧桑(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
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忙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活动三:________(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写一句青春座右铭。
(字数不超过20字)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答案】(1)B(2)看“奉献的青春”电影(3)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解析】【分析】(1)内容是向母校和辛勤的老师们表达为中考而战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一路”对“三载”,“风雨兼程”对“苦乐同享”,“磨砺意志”对“铸就辉煌”。
故选B。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前两项活动分别照应了“励志”“拼搏”,很明显第三个活动要以“奉献”为中心,再按前两个活动的格式设计即可。
前二者一个是“讲”,一个是“宣”,第三个可以是“看”,可以设定为: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文字的前半句是对范仲淹事例的总结,他“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后半句是对邓稼先事例的总结,与范仲淹事迹和品格相对应,如“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据此分析,可以拟写出座右铭。
故答案为:⑴B;⑵看“奉献的青春”电影;⑶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3824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8.png)
中考试题语言应用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悠远流长一愁莫展B. 再接再励锐不可挡C. 相辅相成川流不息D. 出类拔萃一视同仁答案:C2. 填入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词语是()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真是____。
A. 五彩缤纷B. 五光十色C. 五颜六色D. 五花八门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从不慌乱。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独具匠心。
C. 他总是马马虎虎,做事从不认真。
D. 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B.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
C.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
D.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我。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____。
答案: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2.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逆水行舟,____。
答案:不进则退。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他不仅会弹钢琴,还会拉小提琴。
答案:He can play not only the piano but also the violin.4. 请用一个成语来描述“做事不认真”。
答案:敷衍了事。
5. 请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动语态:学生们正在阅读这篇文章。
答案:This article is being read by the students.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891b4d87c24028915fc381.png)
语文最近几年中考语言运用试题精编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某校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三则的材料,说说给你的启示。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
”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
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
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
“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
”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诚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
(3)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
准备以“只有自强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⑤岳母刺字⑥苏秦刺股【答案】(1)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画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3)①⑤【解析】【分析】(1)可分析材料一“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材料二“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都是写身残志坚的事例,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讲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积累运用试题(含答案)1、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材料①1994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材料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材料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
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④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材料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
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水秃林。
答案:以上四则材料,可这样概括: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②我国人均资源少,③人们滥开发资源,④由于滥开发资源,已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的生存必须要消耗各种各样的资源;我国的人口已越来越多;人们为了生存滥开发资源,无节制使用资源;由于滥采滥伐资源,人类已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资源。
2、阅读下列格言,写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
——佚名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
——佚名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泰戈尔(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5.1)答案:机遇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3、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
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
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
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答案:如果没有勤奋的精神即使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4、请用简洁的语言探究出以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材料一: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材料二:某大学里一个周末下午一节选修课,由于学生活动多,都没心思上课,有位同学准备到教室换鞋踢足球,该老师以为这位同学是来上课的,便说:即使一个人课也要上,这时这位同学只好坐下来听课。
老师板书一丝不苟,讲课充满激情。
下课后这位老师向这位唯一的学生点点头,夹起教案走了。
材料三: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第一次给一位有名的外科医生当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直到黄昏,眼看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告诉外科专家,他用的十二块纱布只取出十一块。
外科专家固执地坚持他已取出所有的纱布,可女护士高声抗议,她清楚地记得手术中共用十二块纱布,从而坚决制止外科专家不让其缝合伤口。
外科专家脸上浮起一阵欣慰的微笑,举起左手心里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女护士是他合格的助手。
答案:核心问题:①有道德的人、具有伟大人格的人总能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学生、对待人生的每一课。
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都不能用搪塞、敷衍的态度对待同志、对待工作。
③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探究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材料一:一个人活了72岁,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
(这是平均数)——摘自《人生宝鉴》材料二: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
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
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都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
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摘自《读者》蒋子龙《时间》答案:普通人要想度过不普通的一生,提高时间的含金量,就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一生中各种生活内容:除了维持基本需求的时间,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功夫,要了然于胸。
6、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答案:①大多数初中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②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7、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
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答案:如:①贪婪者必自毙。
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
③安逸让人忘记忧患。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
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答案:③①⑤②④9、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
”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答案:广告语与公司名称巧妙结合;揭示了保险的作用;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修辞答到一点即可),增强了表达效果。
10、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 A )时间飞了,;皱纹深了,;泪水干了,;太阳落了,。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梦的脚印留了下来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1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 )生活中种种苦涩,_____,历程中多少挫折,______,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______。
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曾催人衰老憔悴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B、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曾使人失望流泪C、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曾催人衰老憔悴D、曾使人失望流泪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12、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案:(1)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
(2)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D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
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化以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天空、河流和大地“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B.沃野、蓝天和长河“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C. 大地、水源和天空“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D.空气、水源和土壤“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14、近段时间,由于我市对城市道路进行整治,在有关施工路段经常发生车辆拥堵情况,公交车到站经常延误时间,影响沿线单位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而且沿途尘土飞扬,空气卫生质量极差。
×校学生将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有关单位以人为本,文明施工,服务至上;车辆、行人也要相互体谅,文明出行。
假如你是该校学生,要采访下列人员,你将如何明白得体地提问?①采访一位在车站等车的上班族,了解他对当前这一交通状况的看法。
②采访道路施工单位负责人,向他了解处理好道路施工和影响交通畅通这一矛盾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如:①同志(或师傅),您好!我是×校学生,请问眼下咱们这儿在修路,您是否觉得给您的出行带来不便,能否谈谈您的看法?②××长:您好!我是×学校的学生,想了解一下在道路整治过程中,你们对处理好道路施工和影响交通畅通这一矛盾采取了哪些措施?(你们是怎么处理好确保道路施工和减少通行不畅这一矛盾的?)15、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填写序号)。
备选词语:①拘谨②滋润③笨拙④终身受益⑤心旷神怡⑥郑重其事⑦振翅高飞⑧豁然开朗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一首好歌,可以你的心田;一曲美妙的古筝可以让你在烦恼不安时感到,一阵清亮的笛音则能让你在困惑迷惘时心中。
亲爱的朋友,不要彷徨等待,赶快,飞向音乐的圣殿,尽情遨游吧。
答案:②⑤⑧⑦16、探究题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
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
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
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
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探究结果:答案:①生于安乐,不能发现看似平常而又安逸的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
②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必然赢得竞争,成为时代的弄朝儿。
③生活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适应人们,但人们必须学会时时处处适应生活。
17、听说能力考查:一个美国女士读了学者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
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暗中作了比喻,联系语境作答:①钱钟书将“鸡蛋”比作,将“母鸡”比作。
②钱钟书的言外之意是:。
答案:①自己的书自己②美国女士读自己的书就可以了,不必登门拜访。
18、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框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
“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
“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
”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受快乐、智慧以及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