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浅谈中国美术欣赏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成就。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美术大师为我们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美术作品及理论著述,为我们学习、欣赏、研究中国美术作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学习、欣赏、研究中国美术,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欣赏中国美术是从中国画入手,并以中国画的特点作为欣赏的标准来介绍中国美术欣赏的要领。
1.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86年,陈望衡、张涵在其著作《艺术美》中提出,艺术欣赏实质上艺术美的欣赏,是一种美感活动,艺术欣赏的特点主要是娱乐性、主客观辩证统一性、与创造过程的紧密联系性等。
1995年,尹少淳在其著作《美术及教育》中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1998年,张道一在其主编的《美术鉴赏》中提出,美术鉴赏对于鉴赏者来说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与艺术的创造一样,同是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等过程的系统组合。
21世纪伊始,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近一步深入。
2000年,王大根在《美术教学论》中提到,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是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
2001年,王向峰其著作《美的艺术显形》中指出,艺术欣赏的主要特征有:艺术品相对与欣赏者的外在性、艺术欣赏的过程性、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
2002年,陈新汉在其著作《审美认识机制论》中提出,艺术欣赏是纯粹化、集中化的审美活动,是客观化审美活动的主观化,它作为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把握,是欣赏者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去间接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总之,美术的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论中国美术作品鉴赏
论中国美术作品鉴赏鉴赏是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与审美素质,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是无比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讲,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观察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领域。
中国美术作品为例,上下五千年,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
外国美术作品,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广阔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帮助人们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地扩展知识的领域,美术鉴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美术鉴赏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
因此,鉴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对于艺术作品看得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鉴赏艺术。
我国古代南北朝时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多鉴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美术鉴赏是促进学习的重要途径.美术鉴赏对于美术专业学生及专业作者来说,又是他们进行理论探索,吸取营养,提高专业理论素质,促进专业学习或艺术创作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鉴赏中,人与美术作品边关系绝不单纯是占有和被接受消费的关系.美术作品是作为心灵认识的对象而存在的.欣赏者自由地,愉悦地去认识,品味它,从而获得美感享受。
面对美术作品,鉴赏者首先是对其形成美的感知,然后是在渗透诸种知识与经验的体验活动推动下产生联想和想象,最后才会对鉴赏者的心理功能,思想感情,生活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可以说,每个鉴赏者都会在循环往复的鉴赏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经验,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尺度。
论美术国画鉴赏
论美术鉴赏之国画欣赏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并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墨荷鸟息图我国的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经过各个时期艺术家艰苦奋斗,创造出灿烂多彩的文化。
仅以中国绘画为例,不但指大量传世的卷轴画,还包括彩陶纹样、青铜器纹饰、帛画、漆画、画像砖、画像石、壁画、民间年画等,它们宛如烂漫春花,辉映艺苑。
这些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浩如烟海。
因此,了解和欣赏祖国丰富的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遗产,领会古代艺术美,从而产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对于美术鉴赏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在我个人认为雕塑方面就比较喜欢。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
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元祖斫竹图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
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
中国美术鉴赏浅谈
中国美术鉴赏浅谈班级:11463学号:1146323姓名:张欢欢说到中国美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写意的山水画。
没有很多的色彩,只黑、白、灰,就把各种风景人物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我从小就很喜欢绘画,从最简单幼稚的画,到稍复杂的漫画人物,再到现在初步涉猎的素描,没有专业的知识,无法和艺术生相提并论,但绘画却一直伴随着我。
总是很喜欢那些山水画,欣赏这些画时,总会有一种空明的感觉,幽幽的意境就流进了心里……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悠久,从先民们朴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现代人独特的表达思想的绘画方式,中间的发展过程是丰富和复杂的。
从稚嫩的远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到文人登场的魏晋南北朝,到雄浑壮丽的隋唐气象,从继往开来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画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旧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个性十足的现代,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绘画特点,都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画作,让后人去赞叹。
而其中最让我痴迷的是明清的山水写意画。
水墨画中那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了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而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
中国画画面上常伴以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增色不少。
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
我想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仅签个署名,亦可窥其良莠。
我认为,学习中国画不是一味的审美,更重要的是去体味画里的意境以及它将要表达些什么,更要学习画家们的那种态度和精神。
我喜欢中国画,更喜欢隐藏在其后的一些东西。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思唯修养取之不尽的源泉。
中国的绘画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我想美术绘画从来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美术欣赏是指对艺术作品进行感性认识和审美体验的过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术
欣赏似乎是一件神秘而又高深的事情,只有专业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才有资格说一些精深的
东西。
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审美体验来享受美术带来的美好。
首先,美术欣赏需要我们有一颗真诚的心。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摆脱对艺术的功利心态,不要把欣赏艺术作品当做一种展示自己的手段,而应该用纯粹的心态来面对它。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领悟艺术带来的精神和美学价值。
当我们看到一幅美丽的画作时,应该先从心
里感受它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和表面的装饰上。
其次,美术欣赏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涵
和意义往往不是明显的,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感性认知和思考去发现和领悟。
例如,当我
们看到一份装饰性强的插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色彩、构图等要素的观察和分析,来
理解画家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最后,美术欣赏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知识。
这并不是说要求我们必须
对艺术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但需要对一些基本的艺术概念和历史背景进行了解和掌握。
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
同时,这也可以帮
助我们在欣赏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技巧。
总之,美术欣赏需要我们以真诚的心态、敏感的感性、深刻的思辨和广泛的知识背景
去面对艺术作品。
通过欣赏艺术,我们可以增长对美的敏感度和领悟力,同时也可以提高
我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来领略与享受美术作品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而对于美术欣赏的认识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增强文化修养,丰富精神生活。
下面我将浅谈一下我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需要用心去观察其形态、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感受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情感与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和启发。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与表达,而美术欣赏则是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一种心灵交流,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思考。
美术欣赏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鉴赏能力。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需要了解其所处的艺术背景与流派风格,理解其艺术表现形式与技巧,从而更好地领略作品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内涵。
对于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我们也需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辨别其优劣之处,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品味。
美术欣赏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而观者则通过欣赏作品来感受和体会这种情感与思想。
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观赏作品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悟与共鸣。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美、善、真等艺术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美术欣赏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与启迪。
美术作品往往承载着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感悟与思考,而这种感悟与思考也会影响到观者,激发观者的思想与情感。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心灵上的陶冶与启迪,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与洗涤。
美术作品可以启迪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激发我们对美好的追求,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理解,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鉴赏能力,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与共鸣,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与启迪,能够激发我们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美术欣赏:中国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美术欣赏:中国画的特点与艺术价值一. 介绍中国画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底蕴。
它以墨、水、色为主要材料,通过笔墨渲染和意境表现来描绘自然风景、人物形象以及抽象主题。
二. 特点1. 笔墨情韵中国画重视线条的运用,以自然线条勾勒形象轮廓,注重表达器物与自然界间的联系。
同时,挥洒墨汁也是表现独特情感和氛围的重要手段。
2. 色彩意蕴尽管采用水墨为主要材料,但中国画并非单调无彩。
它注重在有限颜色上进行变化和运用,并通过多个不同层数的水彩混合使色彩更加鲜明和丰富。
3. 境界超越中国画追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力图通过极简而意味深长的表现方式传递更多含义。
它强调观者对作品的联想和共鸣,通过笔墨和构图来营造意境和氛围。
4. 经典主题中国画经常描绘自然景观、花鸟虫鱼以及人物肖像等主题。
这些主题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独特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传统美学的重要价值观。
三. 艺术价值1. 文化遗产中国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作为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悠久历史与丰厚文化底蕴,并与中国传统音乐、诗歌等形成了密切的互动。
2. 艺术创作中国画给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它不仅追求形象的真实性,更加强调情感、意境以及自由发挥。
艺术家可以通过细腻灵动的笔墨表达独特内涵和个人风格。
3. 古今传承与创新尽管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并非停滞不前。
在传承古典技法与主题的同时,艺术家们也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使中国画在当代艺术中保持活力和美感。
4. 艺术收藏与交流中国画在艺术市场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爱,成为众多收藏家追求的对象之一。
通过展览、拍卖等方式,人们可以欣赏高质量的作品,并将其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 结论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广大观众和收藏家的喜爱。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类情感表达。
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浅谈中国美术欣赏浅谈中国美术欣赏中国美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一种独特的、传统的艺术欣赏方式,让人们通过观察、品味和体验作品中的美学价值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中国美术欣赏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学习欣赏中国美术的方法。
首先,中国美术欣赏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结果,也是他们对美的理解和表达的体现。
艺术欣赏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审美情趣,并且通过欣赏、研究中国美术作品,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社会历史背景。
此外,中国美术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因为它鼓励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视觉感受。
中国美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艺术强调笔墨、线条的运用,追求意境的表达。
中国画作品多用水墨,以线条勾勒出纸上的画面,通过墨痕、墨渍、墨迹等手法来表现画家的绘画技法和意境。
中国美术也注重象征性的色彩运用,以及运用空间和布局来表达深远的主题。
此外,中国美术鼓励观众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理解艺术作品,而不是直接告诉观众应该看到什么。
要学习欣赏中国美术,我们需要培养对艺术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和画廊来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中国美术作品,同时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背景和意图。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艺术历史和美术评论来深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此外,参加艺术课程和工作坊,学习绘画和书法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作品。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勇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将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并促进个人的艺术成长。
在中国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判断,不要轻易根据第一眼的看法下结论。
相反,我们应该耐心地观察作品的细节,感受画家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美术欣赏是指欣赏和鉴赏美术作品的活动。
美术作品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的结果,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审美眼光的培养。
要欣赏美术作品,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眼光。
这需要我们进行绘画、雕塑、摄影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手法,掌握艺术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其次是情感与思考的交流。
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家的创作产物,也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的表现。
当我们欣赏作品时,应该试着与艺术家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他们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思考,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是主动思考与反思。
欣赏美术作品并不仅仅是感受美,更是思考美的含义和美对我们的影响。
通过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美学原理和艺术规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术欣赏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风格和时期的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审美范围,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美术欣赏可以提升我们的艺术修养。
艺术作品是社会和历史的反映,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的艺术成就,丰富自己的艺术知识和修养。
美术欣赏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中的创新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和探索艺术的边界,激发我们对新思想和新构思的兴趣和热情。
美术欣赏对社会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美术欣赏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美学标准,通过欣赏他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他们的文化和艺术风格,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美术欣赏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美术作品给予了我们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抒发的途径,能够提供一种冥想、放松和愉悦的体验。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认知和评价的过程。
美术欣赏不仅仅是对美术作品外在形式的欣赏,更重要的是通过观赏、品味、思考、对话和思想交流,以及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互动。
美术欣赏的目的在于使观者对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提升个体的审美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是一种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观赏美术作品首先要有对作品进行感知的能力,即通过观察和感受美术作品的外表形式和内在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观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获得美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获得作品所包含的审美情感和意义。
美术欣赏也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观者需要对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形式、色彩、构图、技法等因素进行分析、理解和把握。
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品味和思考的过程。
品味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评价。
品味需要观者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感知和解读作品,形成对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的认知。
美术欣赏也需要观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对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美术欣赏是一种对话和思想交流的过程。
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也是与观者进行心灵对话的媒介。
观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与作品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结。
美术欣赏也是观者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获取新的观点和启发,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境界。
美术欣赏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审美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也是社会文化、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通过美术欣赏,可以不断陶冶个体的审美情操,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丰富个体的艺术情感和人文素养。
美术欣赏也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个体在审美活动中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中国美术的欣赏
中国美术的欣赏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成就。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美术大师为我们创作了难以数计的美术作品以及理论著述,为我们研究、学习、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欣赏中国美术是从中国画入手,并以中国画的特点作为欣赏的标准来介绍中国美术欣赏的要领。
鉴赏包括鉴定与欣赏,是对作品真伪、好坏以及作者历史背景、技法特点等诸方面进行认识的过程,往往多数指的是对历史上具有一定水准的美术作品的鉴赏,它体现了作品的分类、书画的收藏、真伪的辩别、书画的价值等方面。
中国画欣赏的前提与条件艺术的欣赏是艺术家和欣赏者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一种审美的活动。
只有通过艺术欣赏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才能使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得以体现,使艺术家的技法表现出来,使观者和画家更加接近。
通过欣赏可以使美术作品的思想、感情、观念、意识得以传达,我们也可以增进知识,提高思想觉悟,鼓舞精神,陶治情操,丰富生活。
中华美术凝结着我们民族的审美与思想,渗透着艺术家的人格与魅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欣赏可以使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作为欣赏者首先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生活的经验,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画家的现实生活的写照,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把握。
作为欣赏者首先要有与艺术家相近的生活经验,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欣赏者也要具有一般的美术知识和中国画的知识,缺乏艺术的修养,就难以找到欣赏作品的途径。
比如对中国画美术的历史、技法、风格特点、流派等等的了解,以及对画家本人的时代背景的了解,都有助于欣赏的认识与提高。
而欣赏的水平,是通过不断的积累和训练,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古人云:“外行的看热闹、内行的看门道”。
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就是一种途径。
对中国画特点的了解,也是欣赏的重要前提。
中国画具有七千年的历史,它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了儒、道、释等哲学文化思想以及民间艺术、外来文化的影响,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美术欣赏是人们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上的体验。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美术欣赏的认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术欣赏需要有开放的态度和眼界。
对于一幅艺术品的欣赏不应限定于个人的喜好和偏好,而是应该摆脱个人情绪和偏见的束缚,通过开放的眼界和广阔的思维去深入理解和欣赏。
只有这种开放的态度和眼界才能真正体会到艺术品的内涵和深层次的美感。
其次,美术欣赏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不同的艺术品所涵盖的历史、文化、地理、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是值得阅读和探究的。
只有对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理解艺术品的真正含义。
因此,要彻底地欣赏一幅艺术品,只有通过知识的积累才能达到理解与欣赏艺术品的目的。
再次,美术欣赏需要有对艺术形式及技法的了解。
艺术形式是艺术品所采用的形式,例如:素描、水彩画、油画,雕塑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效果都是不同的。
因此,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才能更深入地欣赏艺术品。
最后,美术欣赏需要有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人们需要具备两种能力。
一方面,要有感性认识能力,能够从心理上接受和感受到艺术品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另一方面,还要有理性分析能力,能够在精神上、思想上对艺术品进行分析和理解。
总的来说,美术欣赏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人们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追求意识,通过对艺术品的深入思考,对艺术形式的了解,对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了解,来达到更深层次的美学体验和准确的鉴赏。
这种美学体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人类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美术欣赏浅析中国古代绘艺术
美术欣赏浅析中国古代绘艺术中国古代绘艺术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绘画多次经历过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的变化。
这些艺术作品既可欣赏,也能反映当时社会文化。
美术欣赏是在心灵直接对美好艺术的感受、理解和创造,是赏析艺术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绘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进行美术欣赏。
一、中国古代绘艺术的特点1. 线条精巧,画风独特中国古代绘画有着独特的线条美感和造型特点。
它在表现艺术形象、传达情感、表现人和自然之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中国古代绘画也因其对周围环境和社会文化的高度敏感而取得了卓越成就。
2. 颜色淡雅,质朴凝练中国古代绘画一般以淡雅的色彩为特点,常见的颜色有深绿、浅紫、嫩黄等。
色彩的使用选自自然界特别是山水、植物等自然样本。
故中国绘画的色彩在表现艺术形象时更有独到之处。
3.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绘画文化发展演变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过程。
因此,中国古代绘画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美术欣赏的几个步骤1. 了解背景美术欣赏需要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画家的思想创作背景、题材和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
2. 分析形式通过对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笔法、创意等形式要素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从而更好的把握作品的艺术价值。
3. 理解内涵艺术作品有时难以直接理解和解释,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思想,从艺术的角度进行解读。
这可以通过交流和反思等方式来达成。
4. 综合评价最后,我们需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这可以参考历史、文化、社会等一系列因素,以及自身的审美经验来进行。
三、结论综上所述,对于美术欣赏来说,我们需要先了解作品的背景,通过形式分析来理解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从内涵上进行理解和解读,最后对作品进行评价。
对于中国古代绘艺术,其线条精巧,画风独特,颜色淡雅,质朴凝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些美术细节,表现出中国深厚的艺术家底蕴。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美术欣赏是指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鉴赏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修养和审美教育。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和特定社会条件下创造的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情、思想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增进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喜爱。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
通过观赏美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独特的艺术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构图、线条、笔触等元素都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享受,让人沉浸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美好,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
美术欣赏是一种文化修养。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
这对于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地欣赏和鉴赏,可以逐渐形成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标准,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教育。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艺术家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了解到不同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
这有助于培养人们对艺术的独特鉴赏力和欣赏能力,提升整体的审美素养。
美术欣赏是一种情感交流。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艺术家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的艺术创作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观赏者之间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展开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解读作品,产生丰富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交流。
这种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和开阔心胸,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美术欣赏是一种多维度的审美活动,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提升人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化艺术修养。
在当代社会,美术欣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析如何欣赏中国画
浅析如何欣赏中国画一、总述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自古创造出不少的优秀文化,而中国画是体现我国鲜明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的重要承载形式,是举世瞩目的珍贵文化遗产,对于中国画充分的鉴赏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我国文化精粹,本文就如何欣赏中国画进行研究,探讨中国画的魅力之处。
二、中国画简介我国的绘画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画主要体现在陶器、岩壁上。
而随后体现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开始出现,同时绘画的形式手法也更为复杂和高超。
在古代历史上我国绘画的辉煌时期有很多,但其主要表现我国文化底蕴的绘画是受儒家和道家等美学思想影响的。
而纵观世界绘画史,我国与西方绘画具有明显的不同,其根本也是因为绘画背后的思维模式不同,西方早期绘画更注重现实主义,而同时期中国古代绘画更加注重虚实结合,突出意境之美。
这也是我国绘画的独立于其他绘画的明显特点,突显我国与众不同的绘画思想和激发,是世界绘画史上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三、中国画分类中国绘画历史上形成了三个高峰,分别是三种类型的绘画,一是人物画的顶峰,二是山水画的顶峰,三是花鸟画的顶峰。
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成熟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不仅仅是人物外形的描绘,更是着重描绘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揭示。
中国山水画受传统文化中儒、道、佛思想的影响比较大,在元朝时期山水画达到顶峰,山水画的技巧主要特点就是散点透视,其强调形似与神似,也就是意境之美。
中国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鸟兽等等为题材的绘画,其主要特点是在形式上更具体和明确,花鸟画具有韵律和诗意。
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在宋元时期。
四、如何欣赏中国画(一)结合文化环境欣赏中国画每个时代的作品的肯定都融合了时代发展的特点。
一副画承载的东西和价值远远比其表面的简单形式要复杂的多。
我国古代绘画的文化环境就是受长期的儒、道、佛等主流思想的影响。
道家,儒家,佛家等等共同谱就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为艺术发展打造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比如我国山水画中体现的自然美、融合美与超越美,都是道家美学精神中的重要内容。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浅谈对美术欣赏的认识一、美术欣赏的概念和意义美术欣赏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从心灵深处产生的对于美的感受和追求。
它的核心是审美活动,是指个体以主动的态度和兴趣来感知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于各种视觉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通过对色彩、形状、线条、空间等元素的感知、辨识和理解,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美感的体验。
美术欣赏对于个体的价值不言自明。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从而拓展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思考视野。
另一方面,它可以让我们学会审美品味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美学修养。
二、美术欣赏的实践方法在美术欣赏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领悟力。
1.了解艺术史和流派。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都是有其历史和背景的。
了解艺术史和不同流派的理念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2.注重观察与体验。
观察是美术欣赏的基本功。
通过认真地观察作品的色彩、形状、线条、结构等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特点。
同时,作品的体验也很重要。
要充分沉浸在作品的氛围中,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内涵和文化特点。
3.多元化的欣赏主体和方式。
美术欣赏不是单纯地从专业角度来进行的,而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
因此,在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欣赏时,我们可以参考多元化的主体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和解读作品。
4.与他人分享。
美术欣赏是一种庞大的社会实践,需要不断地与他人分享。
通过与别人交流互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能够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和理解深度。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既是一种兴趣爱好,也是一种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领会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艺术作品,通过对它们的欣赏,感受人生的美好和文化的多元。
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浅谈中国美术欣赏【摘要】中国美术欣赏是一门重要的艺术领域,其历史发展悠久丰富。
中国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注重形态与意境的结合,重视笔墨的表现力等。
在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时,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和品味等方法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中国美术欣赏不仅有助于提升审美情趣,还能丰富人们的文化修养和心灵生活。
目前中国美术欣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全面的教育和理论指导,需要进一步推动美术欣赏工作的深入发展。
中国美术欣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希望未来可以加强对美术欣赏的研究和推广,为中国美术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中国美术欣赏、历史发展、特点、方法与技巧、意义、现状、重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中国美术欣赏简介中国美术欣赏是指欣赏中国传统和现代美术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欣赏和理解的活动。
中国美术欣赏不仅包括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还包括对书法、雕塑、工艺美术等领域的作品的欣赏。
中国美术欣赏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古代传统绘画到当代现代艺术的所有形式和风格。
中国的美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中国美术欣赏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人文素养。
中国美术欣赏也是一种享受美的过程,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激发创造力。
中国美术欣赏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学问,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参与中国美术欣赏,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2. 正文2.1 中国美术欣赏的历史发展中国美术欣赏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绘画艺术。
在中国古代,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常常作为文人雅士的必修之道。
古代中国的绘画作品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国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
四大家、四王、吴门画派等代表性流派相继兴起,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之美我对中国画的独特见解
艺术之美我对中国画的独特见解艺术之美:我对中国画的独特见解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着丰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我看来,中国画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感,让人陶醉其中。
本文将从笔墨技法、意境表达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阐述我对中国画的独特见解。
一、笔墨技法:独步世界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其独特之处。
它以墨、水、纸和笔为工具,通过厚薄、干湿、浓淡、重叠等多种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顾恺之的"骨法"、董源的"皴法"、吴昌硕的"洗染"等技法,使中国画的笔墨更具表现力。
笔墨的运用不仅在于物象的写实,更注重于意境的表达。
如宋代画家米芾的"点石成金",通过点墨的方法营造出山水的独特韵味,使人如痴如醉。
这种意境的表达,不仅有写实的功能,更能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
二、意境表达:内涵深邃的审美享受中国画的意境表达独具一格,常常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千山万水的壮丽景色,或表现一花一鸟的灵动自由,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中国画作为一种意境艺术,追求的是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
它不仅追求物象的形态,更注重于表达事物的精神内涵。
如明代画家唐寅的"六出祁连",画中只有一棵草、一段树干和几片叶子,却能使人感受到大漠风沙的荒凉与苍茫,达到了"一叶知秋"的境界。
意境的表达不仅体现在景物的描绘上,更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
如明代画家仇英的"红楼梦人物图",通过简约的线条和色彩,塑造出了贾宝玉、卓文君等人物的灵动与风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文化传承:美的历久弥新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中国画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外来元素,使中国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画的文化传承体现在题材的选择和创新上。
中国画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这些题材凝聚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如何欣赏中国美术作品
如何欣赏中国美术作品中国美术作品源远流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
欣赏中国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增加我们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下面是一些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中国美术作品。
首先,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背景是欣赏中国美术作品的关键。
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只有当我们了解和理解这些背景时,才能更好地欣赏作品。
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社会风俗习惯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构图、色彩、线条运用等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此外,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也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用意和创作意图。
第三,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来欣赏中国美术作品。
艺术展览和博物馆是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作品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亲眼欣赏到各种形式的中国美术作品,从传统的中国画、书法,到现代的油画、雕塑等等。
通过参观展览,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精神内涵。
第四,与他人交流和共享观点也是一种增进自己对中国美术作品欣赏的途径。
有人说,艺术是沟通的桥梁。
通过与他人交流观点和对作品的理解,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作品。
最后,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耐心是我们欣赏中国美术作品的关键。
中国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不同作品之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因此,当我们欣赏作品时,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耐心,去体会和领悟作品背后的意蕴和艺术价值。
总结起来,欣赏中国美术作品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耐心。
通过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参观艺术展览、与他人交流和保持开放心态,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深入了解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中国美术作品,并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和启发。
中国画的欣赏美学
中国画的欣赏美学前言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唯美的形式表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每当欣赏中国画时,人们都能够在静谧的氛围中领略到一种宁静、舒适的美感。
这种美感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来源于古代中国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精髓。
因此,本文旨在浅谈中国画的欣赏美学,探寻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特征。
一、中国画的文化背景中国画的文化背景深厚,从先秦时期的山水田园与象形图腾开始,经历了书法篆刻和绘画技艺的逐渐演化。
在汉唐时期,中国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以此创造出了众多的经典作品,如《女史箴图》、《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等。
而宋元时期,则形成了中国画的又一高峰,出现了众多的名家,如王希孟、李公麟、吴道子等,他们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在中国画的文化背景中,儒、道、佛三大思想都有重要的影响,这其中道家思想最为突出。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认为在表达自然之美时,应该遵从自然,融入自然,使笔触行云流水,犹如无源之水不流滞,如物自现之样。
这样的画法,不仅能够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寓意了人们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以及与之和谐相处的态度。
二、中国画的审美特征1. 抒情意境中国画的意境,通常表现的是细腻的人情世态、壮丽的大自然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画作品在表现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技巧,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笔触,让人们感受到情感的丰富性和浓郁性。
如《清明上河图》中,画家郑燮通过以极其细致入微的笔触来表现了城市里民生活的繁华和热闹,也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平和。
这种抒情意境不是简单的照像,而是通过画家的自由发挥,将画面上的对象赋予了情感和生命。
2. 操作手法中国画的操作手法,通常表现为虚实相生,色彩变幻和意境意象等特点。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因为它运用的笔法特别注重形象的虚实变化。
像画山水的创作中,用笔的侧面多用于山体的表现,而顶端应用空白表示云雾等物体。
在画人物肖像时,头部、脚部等通常用实笔描绘,而衣物等则以虚笔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摘要】中国画具有七千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了儒、道、释等哲学文化思想以及民间艺术、外来文化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特有的形式体现着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必然影响到对中国美术的欣赏。
欣赏中国美术是从中国画入手,并以中国画的特点作为欣赏的标准来介绍中国美术欣赏的要领。
【关键词】美术欣赏;中国画;写意;主体精神;意境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成就。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美术大师为我们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美术作品及理论著述,为我们学习、欣赏、研究中国美术作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学习、欣赏、研究中国美术,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欣赏中国美术是从中国画入手,并以中国画的特点作为欣赏的标准来介绍中国美术欣赏的要领。
1.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86年,陈望衡、张涵在其著作《艺术美》中提出,艺术欣赏实质上艺术美的欣赏,是一种美感活动,艺术欣赏的特点主要是娱乐性、主客观辩证统一性、与创造过程的紧密联系性等。
1995年,尹少淳在其著作《美术及教育》中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1998年,张道一在其主编的《美术鉴赏》中提出,美术鉴赏对于鉴赏者来说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与艺术的创造一样,同是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等过程的系统组合。
21世纪伊始,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近一步深入。
2000年,王大根在《美术教学论》中提到,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是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
2001年,王向峰其著作《美的艺术显形》中指出,艺术欣赏的主要特征有:艺术品相对与欣赏者的外在性、艺术欣赏的过程性、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
2002年,陈新汉在其著作《审美认识机制论》中提出,艺术欣赏是纯粹化、集中化的审美活动,是客观化审美活动的主观化,它作为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把握,是欣赏者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去间接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总之,美术的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2.写意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写意一词在元代的绘画典籍中已经出现,一则见于夏文彦《图绘宝鉴》,其中说北宋僧仲仁画梅“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
另一则见于汤逅《画鉴》,他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写意之,不在形似耳。
”前者意在“舍形而悦影”,强调的是略形而重意。
后者主张创作的关键在于意的彰显,不应该把形似看作根本目的。
在更早的画论里,虽然没有使用写意一词,但南朝宗炳的“畅神”说,唐朝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论,宋代欧阳修、苏轼的“古画画意不画形”、“笔简而意足”、“意气所到”的主张,都说明写意精神出现在前,写意画法出现于后,因此不但概括随意的画法可以表现写意精神,工细的画法同样也能表现写意精神。
3.主体精神
不能说中国艺术精神就是写意精神一端,“写意精神”强调了主体精神世界的表现,通过“寓意于物”、“寄乐于画”,实现个体的“畅神”。
但中国的艺术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载道”精神,“载道”精神注意群体意识的表达,看重表现天人和谐的秩序和人际和谐的秩序,在中国画里一直存在。
另一个是“畅神”精神,也可以叫“写意精神”,比较注重个体意识的自由,个人精神对物欲的超越,这两者的互动和互补推动了中国画艺术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但“写意”与“载道”并非互不相关的,个体的“意”直接联系着精神品格和道德理念,所以古人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
“载道”可以起精神导向的作用,不过也要通过个体才能实现,一张好的画不仅可以让人愉快,而且可以使人得到更高层的启示,因而在中国“载道”精神和“写意”精神,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表现出“寓教于乐”的特点。
于是,在人们的认识中,这个“写意”精神就变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非常主要的且一直被关注被重视的方面。
4.传神
对写意传统的理解,无外“写”和“意”两个要点。
“写”是指书写性,作画时应书法用笔,“意”是指作者主观内心的思想感情,可能是一种审美感情、一种精神品格,也包括艺术家的个性。
“传神”的“神”是指客观对象的精神风貌,最早是讲人物传神,为人物传神写照,后来有人用到山水花鸟里面。
因此,写意画在山水画、花鸟画中得到发展。
在中国画“天人合一”写意性艺术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画家“望秋云,神飞扬;临秋风,恩浩荡”(南北朝王微《叙画》)的艺术情怀,使其对自然山水的表现变为人化了的自然,这不仅仅是“天”与“人”的高度融合,而且是画
家内心世界自由扩展与情感的抒发。
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造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
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
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
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冶,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诸如抽取、疏离、夸张、比喻等因素,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画得光有民族性、时代性,没有个性,没有个人风格,那也是不成功的。
齐白石所总结的中国画的造型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包括剪裁,包括变形,还包括幻化。
所以对写意精神的理解,有写,有意,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作为写意画家更应该考虑:怎样在重视写意精神的前提下,把写意画法与工笔画法结合起来,把“写意”与“传神”结合起来,把“畅神”与“裁道”结合起来,怎样把写实因素,写意因素和传统的装饰因素加以解析重新整合起来。
5.意境
中国画的写意理论,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在古代画论中,最早的“意”是讲“立意”,“意境”的意,是讲画家在创作作品以前要有一个意念,要有一个意想,要有一个意图,要有一个创意。
这个意图,这个创意当然是跟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主题先行”。
看一张画首先是感受画家的“意”,画家的精神。
所以一张好画不仅要笔精墨妙,还必须神满意足。
笔精墨妙离不开在自由书写中形成笔墨相对独立的美,从而又要把意境、意趣书写出来。
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从而形成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的写意过程讲究情景交融,造成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
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从而形成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
写意画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
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6月版。
[2]陈望衡、张涵著:《艺术美》,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
[3]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
[4]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来稿日期: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