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质量标准建立规范化过程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药品质量标准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指导原则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第一节概述一、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目的和意义(一)、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与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生产、供应、使用、管理等部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对发展医药事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国际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的分类(一)、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为法定标准)(二)、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1、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临床结论的可靠。

2、用于临床研究用的药品与实验研究用的供试品是否为同一物质,并有相似的性质。

3、供给临床试验用的各批药品是否有恒定的质量水平。

4、供给临床的药品是否能代表或基本上代表今后放大投产的质量水平。

5、仅供研制单位与临床试验单位使用。

(三)、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报试生产时-----(经临床试验后)暂行药品标准。

2、正式生产时-----(经暂行药品标准执行两年后)试行药品标准。

该标准执行两年后,如果质量好的再转为国家标准。

3、临床—暂行—试行—法定标准(四)、企业标准1、高于法定标准。

2、常规检验中采用较简易的方法来替代。

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一)、安全有效---坚持质量第一,从人民利益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和临床使用实际情况,使制定的质量标准能真正反映药品内在质量,对药物疗效影响大的或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

(二)、先进性---采用国内外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达到或超过国外标准,但也要考虑国内实际水平。

(三)、针对性---根据生产和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查项目和确定合理的限度,并考虑使用要求。

(四)、规范化----按照国家药监局制订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一般格式进行。

(五)、综上所述,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必须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

四、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一)、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

(二)、了解有关研究资料,如:化学结构、理化常数,合成工艺,晶型,精制方法,制剂工艺,辅料等。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规范化过程讲义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规范化过程讲义
净化方法
液液萃取法、色谱法、沉淀法、盐析法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规范化过程讲义
第14页
试验研究
判别(定性)
药味选定:君、臣、珍贵、毒剧 类别: 性状判别(色、形、气、味、其它 )
– 显微判别 – 理化判别:空白、阴性、阳性对照 – 色谱判别
专属性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规范化过程讲义
第15页
试验研究
检验
6 方内药品剂量百分比或服用剂量加剂型
7 形象比喻结合型
8 主要药材和药引结合加剂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规范化过程讲义
第30页
三、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处方] (起源和方解)……
[制法] 见申报材料5号。
[性状] 依据多批中试样品内容物描述。内容物为灰棕色粉末, 气微腥,微甜苦。
[判别]
(1)显微判别:因为本方中有蜈蚣、肉桂、当归、天麻等药味 打粉入药,故可观察其显微特征,选择易观察特征作为各药味显微 判别。采取醋酸甘油装片,淀粉粒三角状或矩形,脐点短缝状或人 字状(山药显微特征);……(附图)
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晒干。主要产 地: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
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61页巴戟天项下相关要求。
……. 17、鹿鞭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干燥阴茎和睾丸。
再修订:工艺
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局颁药品标准 企业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规范化过程讲义
第3页
质量标准分类
– A 正式法定标准
(1)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Chinese Pharmacopoeia, CP)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部颁标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 (局颁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是怎样的呢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是怎样的呢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是怎样的呢除了⾷品安全,⼤家最关注的就是药品质量安全了,那么,⼤家知道药品质量标准是怎样的吗?制定这个标准的原则是什么呢?请⼤家阅读下⾯的⽂章了解!药品质量标准总原则(1)必须坚持质量第⼀,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并要尽可能采⽤先进标淮,使标准能起到推动提⾼质量、保证择优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作⽤。

(2)要从⽣产、流通、使⽤的各个环⾏去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切实加强对药品内在质量的控制。

(3)检验⽅法的选择,应根据“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原则,要强调⽅法的适⽤性,并注意吸收国内科研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既要考虑当前国内实际条件,⼜要反应新技术的应⽤利发展,进⼀步完善和提⾼检测⽔平。

对于某些抗⽣素、⽣化药品和必须采⽤⽣物测定的品种,在不断改进⽣物测定法的同时,也可采⽤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法控制其纯度。

(4)标准中的限度的规定,应密切结合实际要保证药品在⽣产、贮存、销售和使⽤过程中的质量,并可能全⾯符合规定: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过程中,对⼀些细节有⼀些具体的规定。

标准名称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先应给⼀个药品以法定的名称,根据卫⽣部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规定:“新药的名称应明确、科学、简短,不得使⽤代号及容易混同或夸⼤疗效的名称”。

国际上,世界卫⽣组织制定公布了国际⾮专有药品名,审定出版了单⼀药物通-⽤名《国际⾮专利药名》供国际间统⼀使⽤。

WHO的专家委员会对药品命名提出了两个主要原则:(1)药品名称读⾳应清晰易辨,全词不宜过长,且应避免与⽬前已经使⽤的药名相似;(2)属于同⼀药效类别的药物,其名称应⼒求⽤适当的⽅法使之显⽰这⼀关系:凡是易令病⼈从解剖学、⽣理学、病理学和治疗学⾓度猜测药效的名称,⼀般不应采⽤。

我国药典委员会和《新药审批办法》对药品命名的原则规定是:(1)药品的名称包括中⽂名、汉语拼⾳名、英⽂名⼆种。

(2)药品的名称应明确、简短、科学,不⽤代号、政治性名词、容易混同或夸⼤疗效的名称。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和编写细则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和编写细则
现在无味氯霉素混悬液中规定A晶型不得过 10%,可采用IR法,NFXIII版最先增加了X-射线
衍射法
2).针对性
要从生产工艺、流通、使用各个环节了解影响药品质 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
要充分考虑使用的要求,针对不同剂型规定检测项目 及确定合理的限度。一般注射用药质量指标要求最高,外用 药稍宽。
5.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用于测定原 料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国际非专 利药名(简称INN) ,以便国际交流 。 (4) 中文名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
即音对应、意对应或音意对应。一般以音对应为主。 中文正式品名,应先查阅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订的《药品通 用名称》中列出的一些药物基团的通用词干,如已收载,应采 用,如未收载,则再按要求制定。 (5) 化学名 根据IUPAC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有机药物化学名称应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 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应与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系统一致。
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2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名称
正文品种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 则命名。
药典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
(1)药品名称
应科学、明确、简短(一般以2~4个字为 宜);
同类药物应尽量用已确定的词干命名,使之 体现系统性。
(3) 外文名(拉丁名或英文名)
3).先进性 质量标准中采用的方法与技术,根据项目需要,
应尽可能采用较先进的方法与技术。 例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 二部)已采用的
仪器分析法有:UV、IR、GC、HPLC、HPCE、LC-MS、 NMR、TLC、AA及Flu法,被采用的次数远比以前几 版药典要高得多。

药品标准及有关指导原则

药品标准及有关指导原则

一 关于药品标准的制定
• 在起草说明中应详细叙述杂质分析方法 验证
• 确定的系统适用性指标应能满足少量杂 质的检测,一定浓度分离度测定溶液所 测出的分离度,应能保证少量杂质的分 离和测定,必要时可用少量杂质(相当 于主成分量的1%或0.5%)的供试液进行 分离度测试
PPT文档演模板
药品标准及有关指导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药品标准及有关指导原则
一 关于药品标准的制定
• (二)制剂质量标准
• 首先要有原料药和辅料的质量标准
• 凡例:制剂中使用的原料药和辅料,均 应符合本版药典的规定;本版药典未收 载者,应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的有关规定。辅料应无害、不影响疗效 和降低生物利用度,对药典规定的检验 方法无干扰。
药品标准及有关指导原则
一 关于药品标准的制定
• 药品质量标准的格式应与药典正文的格 式一致。
• 药典凡例规定:每一正文品种项下根据品种和 剂型的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品名(包括 中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有机药物的结 构式、分子式和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 学名、含量或效价规定、处方、制法、性状、 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类别、规格、 贮藏、制剂等
• 检查 • 凡例: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药品的安全性
与有效性的试验方法与限度、均一性与 纯度等内容。对于规定中的各种杂质检 查项目,系指按既定工艺进行生产和正 常贮存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 控制的杂质(如残留溶剂,有关物质)
PPT文档演模板
药品标准及有关指导原则
一 关于药品标准的制定
• 供直接分装成注射用无菌粉剂的原料药, 应规定注射剂项下的相应检查项
细则要求进行命名。建议: • 复方制剂宜按各成分名+剂型。大的复方

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58页精选文档

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58页精选文档

4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
☆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整理
☆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化学结构、晶型、异构体、杂质情况、 合成工艺、制剂工艺、辅料等
03.01.2020
5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
1、安全有效性 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药物的晶型及异构体应重点研究。
2、先进性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选择“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的检验方 法。经过反复试验,得到与真值相近的结果的方法,定入标准,在 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便易行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有毒 试剂。
03.01.2020
12
• 1、研制药物的特性
原料药一般考虑其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等;制剂应考虑不同
剂型的特点、临床用法,复方制剂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辅料对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如眼用制剂中的防腐 剂、注射剂中的抗氧剂或稳定剂等)。
• 2、制备工艺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原料药通常考虑在制备过程中所用的起始原料及试剂、制备
03.01.2020
10
• 本指导原则针对药物研发的不同情况(原料药及各种制剂)和
申报的不同阶段(申请临床研究、申报生产和试行标准转正 等),阐述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订的一般原则和内容,重点 强调药物研发的自身规律、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阶段性,以 及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
• 本指导原则旨在引导研发者根据所研制药物的特点和药物研发
中间体及副反应产物,以及有机溶剂等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 制剂通常考虑所用辅料、不同工艺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降 解产物等。同时还应考虑生产规模的不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3、药物的稳定性
确定质量研究内容时还应参考药物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应考
虑在贮藏过程中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 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

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

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二○○四年十一月目录一、概述 (1)二、质量标准建立的基本过程 (1)(一)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 (2)(二)方法学研究 (2)(三)质量标准项目及限度的确定 (3)(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3)(五)质量标准的修订 (3)三、药物的质量研究 (4)(一)质量研究用样品和对照品 (4)(二)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5)(三)制剂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10)(四)方法学研究 (13)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18)(一)质量标准制订的一般原则 (18)(二)质量标准项目和限度的确定 (19)(三)质量标准的格式和用语 (21)(四)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21)五、质量标准的修订 (21)(一)质量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21)(二)质量标准修订的一般原则 (21)(三)质量标准的阶段性 (22)六、参考文献 (23)七、著者 (24)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 (25)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药物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是药物研发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对其质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药物的质量,保证其在有效期内安全有效。

质量标准只是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药物的质量还要靠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过程的控制加以保证。

只有将质量标准的终点控制和生产的过程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本指导原则针对药物研发的不同情况(原料药及各种制剂)和申报的不同阶段(申请临床研究、申报生产和试行标准转正等),阐述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订的一般原则和内容,重点强调药物研发的自身规律、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阶段性,以及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

本指导原则旨在引导研发者根据所研制药物的特点和药物研发的自身规律,理清研究思路,规范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质量标准的修订和完善的过程,提高质量标准的质量。

ICH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

ICH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
2023/12/8
新药制剂研究的内容
性状:应对剂型进行定性描述(如大小、性 状、颜色等),如果在储存中发生颜色变化, 可以考虑进行定量分析。
2023/12/8
新药制剂研究的内容
鉴别:一般采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方法, 如化学法与HPLC法
含量(效价):新药含量均匀度的结果可用 于制剂含量的测定。
2023/12/8
ICH中Q6A通过的时间
ICH中Q6A是由该委员会在1999年10月6 日推荐并被三国药品管理机构采纳的内容。
2023/12/8
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只涉及批准上市的新药制剂或原 料药,不涵盖临床阶段的药物。适用于合成 及半合成抗生素和低分子合成肽。
2023/12/8
质量标准的阶段性
2023/12/8
质量标准的修订
同时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改进或优化方法, 使检测方法更成熟、更稳定,操作更简便, 已提高质量标准的质量。
修订前的标准 修订后的标准
2023/12/8
目的不同,标准不同标准
出厂与货架寿命认可标准的比较:对于药物 制剂,出厂和货架寿命的认可标准可以不同, 出厂比货架寿命更严格,如对杂质和含量的 限度标准。内控标准与货架期标准不同。
质量标准中所用的方法应经过方法学的验证, 应符合“准确、灵敏、简便、快速”原则, 而且要有一定的适用性和重现性,同时还应 考虑原料药和制剂质量标准的关联性 。
2023/12/8
新原料药研究的内容
性状 鉴别 检查 含量
2023/12/8
新原料药研究的内容
1、性状:对外观的描述,溶解性、结晶性、 引湿性等
2023/12/8
ICH简介
由美国、日本和欧盟三方的政府药品管理部 门和药品研发生产部门(即制药行业)在 1990 年共同发起的,目标是协调各国药品 注册的技术要求,对新药研发程序的相互可 接受性、临床实践与试验的可靠性及新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研讨,制定出一 系列有关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质、含量 • 凝胶剂 • 性状、pH值、粒度(混悬型)、粘度、有关物质、含量 • 栓剂 • 性状、融变时限、溶出度或释放度、有关物质、含量
编辑课件
一、性状
制剂的性状是考察样品的外形和颜色,片剂如为 包衣片,应除去包衣后,就片蕊的颜色进行描述。片 子的形状,如异型片(长条形、椭圆形、三角形等) 也应描述,片面有无印字或刻痕或有商标记号等也应 如实记述。胶囊剂应在说明为胶丸或硬胶囊后,对内 容物的颜色形状均应记述。注射液一般应为澄明液体, 但也有混悬液或粘稠性溶液,都要详细描述,注射液 的颜色应根据药品颜色色号相应描述,以黄色标准比 色液为基准,浅于1号稀释一倍的为“无色”,介于2号 以下的为“几乎无色”,介于4号以下的为“微黄色”,介 于6号以下的为“淡黄色”,介于8号以下的为“黄色”。
编辑课件
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 a.对于非崩解型药物,宜采用转篮法。
• b.对于崩解型药物,在进行转篮法的整个试验过程中,确 保转篮网孔的通透性尤为重要,对于处方中主药或辅料 (如胶性物质)影响转篮通透性的固体制剂,一般应采用 桨法。
• c.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一般应采用桨法。
• d.对漂浮于液面的制剂,,一般应选用转篮法。如辅料 堵塞网孔则选用桨法,将供试品放入沉降篮中,并在正文 中加以规定。采用小杯法时不能使用沉降篮。
崩解时限检查时的记述应包括介质、 崩解具体时间。
编辑课件
崩解时限检查法
片剂类型
检查法
时间限度
普通片
崩解时限
15分钟内
含片
崩解时限
30分钟内
舌下片
崩解时限
5分钟内
口腔贴片
释放度
应符合规定
咀嚼片
/
/

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

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
凝心聚力 统一思想 步调一致 执行有力
原方法测定药物含量的称为“含量测定”,凡以生物 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测定药物效价的称为“效价测定”。 化学原料药的含量(效价)测定是评价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 之一,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原料药的含量(效价)进行研究。
质量标准只是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药物的质 量还要靠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工艺操作规程进 行生产过程的控制加以保证。只有将质量标准的终点控制和 生产的过程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凝心聚力 统一思想 步调一致 执行有力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原料药的质量研究应在确证化学结构或组份的基础上进行。 原料药的一般研究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 几个方面。
制剂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3、检查
各种制剂需进行的检查项目,除应符合相应的制剂通则中的 共性规定外,还应根据其特性、工艺及稳定性考察结果,制 订其他的检查项目。如口服片剂、胶囊剂除按制剂通则检查 外,一般还应进行溶出度、杂质(或已知杂质)等检查;缓 控释制剂、肠溶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小剂量制剂(主药含量低)应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注射剂 应进行pH值、颜色(或溶液的颜色)、杂质(或已知杂质) 检查,注射用粉末或冻干品还应检查干燥失重或水分,大体 积注射液检查重金属与不溶性微粒等。以下对未列入药典制 剂通则的部分检查项目做一些说明。
凝心聚力 统一思想 步调一致 执行有力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3.9 其他 根据研究品种的具体情况,以及工艺和贮藏过程中发生 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设置检查研究项目。如聚合物药物 应检查平均分子量等。 抗生素类药物或供注射用的原料药(无菌粉末直接分 装),必要时检查异常毒性、细菌内毒素或热原、降压 物质、无菌等。。

仿制药质量标准建立通用原则(根据指导原则总结)

仿制药质量标准建立通用原则(根据指导原则总结)

仿制药质量标准建立原则起草日期:2015.12.15建立仿制药质量标准时,如果有原标准,以现有标准为依托,主要参照现有标准中的方法,对主要方法学进行验证,并进行仿制药与被仿制药的全面的质量(质量和疗效)对比研究。

如无国家标准或原标准不适用,可参考《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研究,参照药典同剂型标准拟定的本品种的质量标准草案,检测项目要根据剂型特点,药物特点来确定。

研制产品的注册标准和国家标准相比可以在项目设置、检测方法以及限度方面有所不同。

根据产品特点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应该增加必要的检测项目。

经研究发现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方法不适用于研发产品时,或者经研究证明新建方法较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方法在检测专属性、灵敏度、准确性、稳定性、耐用性等方面有明显提高,更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时,注册标准中可采用新建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不改变时,而仅改变限度时,限度的改变应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

当检测方法改变,限度随之改变时,需要详细研究并说明限度的改变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控制。

研制产品的注册标准不应低于已有的国家药品标准。

请牢记:仿产品,不是仿标准!制订标准应根据所研究产品的特性、采用的制备工艺,并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以使质量研究内容能充分反映产品的特性及质量变化的情况。

一、质量标准项目确定(一)、原料药的质量标准:(1)名称(中文名、英文名和汉语拼音);(2)化合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和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限度;(6)性状;(7)理化性质;(8)鉴别;(9)检查;(10)含量(效价);(11)类别;(12)储藏;(13)制剂;(14)有效期注:其中检查项主要包括酸碱度(主要对盐类及可溶性原料药)、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主要对抗生素类或供注射用原料药)、一般杂质(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炽灼残渣、砷盐等)、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干燥失重或水分等。

其他项目可根据具体产品的理化性质和质量控制的特点设置。

药品质量标准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指导原则

第一节概述一、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目的和意义(一)、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生产、供应、使用、管理等部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对发展医药事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国际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的分类(一)、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为法定标准)(二)、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1、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临床结论的可靠。

2、用于临床研究用的药品与实验研究用的供试品是否为同一物质,并有相似的性质。

3、供给临床试验用的各批药品是否有恒定的质量水平。

4、供给临床的药品是否能代表或基本上代表今后放大投产的质量水平。

5、仅供研制单位与临床试验单位使用。

(三)、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报试生产时-----(经临床试验后)暂行药品标准。

2、正式生产时-----(经暂行药品标准执行两年后)试行药品标准。

该标准执行两年后,如果质量好的再转为国家标准。

3、临床—暂行—试行—法定标准(四)、企业标准1、高于法定标准。

2、常规检验中采用较简易的方法来替代。

(一)、安全有效---坚持质量第一,从人民利益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和临床使用实际情况,使制定的质量标准能真正反映药品内在质量,对药物疗效影响大的或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

(二)、先进性---采用国内外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达到或超过国外标准,但也要考虑国内实际水平。

(三)、针对性---根据生产和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查项目和确定合理的限度,并考虑使用要求。

(四)、规范化----按照国家药监局制订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一般格式进行。

(五)、综上所述,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必须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

四、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一)、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

(二)、了解有关研究资料,如:化学结构、理化常数,合成工艺,晶型,精制方法,制剂工艺,辅料等。

(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工作的长期性(临床试验、试生产,生产、销售、使用),药品质量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药品质量标准也将相应提高。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A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A
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首先应给一个药品以法定的名称,根 据卫生部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规定:“新药的名称应明确、科学、 简短,不得使用代号及容易混同或夸大疗效的名称”。 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公布了国际非专有药品名,审定出 版了单一药换通用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 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cs,INN)供国际间统 一使用。对命名问题,WHO的专家委员会对药品命名提出了两个主要原 则: (1)药品名称读音应清晰易辨,全词不宜过长,且应避免与目前已经 使用的药名相似; (2)属于同一药效类别的药物,其名称应力求用适当的方法使之显示 这一关系;凡是易令病人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治疗学角度猜 测药效的名称,一般不应采用。
(4)同类药品应考虑系统性。如磺胺类药,一般同“磺
胺××”(磺胺间甲氧嘧啶);抗生素类药,经常用
“××霉素”,而头孢菌素类往往用“头孢××”;半 合成的抗生素,尚需在前面加化学基团字头,并注意
简短而有区别。如氨苄青霉素钠、苯唑青霉素钠等。
(5)盐类或酯类药物,将酸名放在前面,碱或醇名放在 后面。如盐酸利多卡因、烟酸肌醇酯、对羟基苯甲酸 乙酯等。
我国药典委员会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药品 命名的原则规定是: (1)药品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英文名三种。 (2)药品的名称应明确、简短、科学,不用代号、政治 性名词、容易混同或夸大疗效的名称。 (3)凡国内其他系统亦采用的名称,能统一的尽可能一 致,与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国际非专利药名”能统一 的,尽量采用统一的拉丁名,便于交流。 (4)外国的专利名,无论是外文拉丁化或中文名音译, 都不能采用。
①采用化学基团与音译结合命名 优点是与拉丁名较有联

药物质量规范标准建立规范标准化过程指导原则

药物质量规范标准建立规范标准化过程指导原则

药物质量标准建立规范化过程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编号:【H】GPH1-1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OO四年二月六日目录一、概述 (3)二、质量标准建立的基本过程 (4)(一)、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 (4)1、研制产品的特性 (4)2、制备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3、药品的稳定性 (4)(二)、方法学研究 (5)(三)、质量标准项目及限度的确定 (5)(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5)(五)、质量标准的修订 (6)1、质量标准的阶段性 (6)2、质量标准的修订 (6)三、药品的质量研究 (7)(一)、质量研究用样品 (7)(二)、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7)(三)、制剂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12)(四)、方法学研究 (16)1、方法的选择及验证的一般原则 (16)2、常规项目试验的方法 (16)3、针对所研究药品的试验方法……………………………17 1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22)(一)、质量标准制订的一般原则 (22)(二)、质量标准项目和限度的确定 (22)1、质量标准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 (22)2、质量标准限度确定的一般原则 (24)(三)、质量标准的格式和用语 (25)(四)、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25)五、质量标准的修订 (25)(一)、质量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25)(二)、质量标准修订的一般原则 (26)(三)、质量标准的阶段性 (26)1、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 (27)2、生产用试行质量标准 (27)3、生产用正式质量标准 (27)六、参考文献 (28)七、起草说明 (28)八、著者 (31)一、概述药品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是药物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药品质量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可控性,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发药物需对其质量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制订出合理的、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仿制药质量标准建立通用原则(根据指导原则总结)

仿制药质量标准建立通用原则(根据指导原则总结)

仿制药质量标准建立原则起草日期:2015.12.15建立仿制药质量标准时,如果有原标准,以现有标准为依托,主要参照现有标准中的方法,对主要方法学进行验证,并进行仿制药与被仿制药的全面的质量(质量和疗效)对比研究。

如无国家标准或原标准不适用,可参考《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研究,参照药典同剂型标准拟定的本品种的质量标准草案,检测项目要根据剂型特点,药物特点来确定。

研制产品的注册标准和国家标准相比可以在项目设置、检测方法以及限度方面有所不同。

根据产品特点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应该增加必要的检测项目。

经研究发现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方法不适用于研发产品时,或者经研究证明新建方法较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方法在检测专属性、灵敏度、准确性、稳定性、耐用性等方面有明显提高,更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时,注册标准中可采用新建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不改变时,而仅改变限度时,限度的改变应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

当检测方法改变,限度随之改变时,需要详细研究并说明限度的改变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控制。

研制产品的注册标准不应低于已有的国家药品标准。

请牢记:仿产品,不是仿标准!制订标准应根据所研究产品的特性、采用的制备工艺,并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以使质量研究内容能充分反映产品的特性及质量变化的情况。

一、质量标准项目确定(一)、原料药的质量标准:(1)名称(中文名、英文名和汉语拼音);(2)化合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和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限度;(6)性状;(7)理化性质;(8)鉴别;(9)检查;(10)含量(效价);(11)类别;(12)储藏;(13)制剂;(14)有效期注:其中检查项主要包括酸碱度(主要对盐类及可溶性原料药)、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主要对抗生素类或供注射用原料药)、一般杂质(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炽灼残渣、砷盐等)、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干燥失重或水分等。

其他项目可根据具体产品的理化性质和质量控制的特点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质量标准建立规范化过程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编号:【H】GPH1-1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OO四年二月六日目录一、概述 (3)二、质量标准建立的基本过程 (4)(一)、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 (4)1、研制产品的特性 (4)2、制备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3、药品的稳定性 (4)(二)、方法学研究 (5)(三)、质量标准项目及限度的确定 (5)(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5)(五)、质量标准的修订 (6)1、质量标准的阶段性 (6)2、质量标准的修订 (6)三、药品的质量研究 (7)(一)、质量研究用样品 (7)(二)、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7)(三)、制剂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 (12)(四)、方法学研究 (16)1、方法的选择及验证的一般原则 (16)2、常规项目试验的方法 (16)3、针对所研究药品的试验方法……………………………17 1四、质量标准的制订 (22)(一)、质量标准制订的一般原则 (22)(二)、质量标准项目和限度的确定 (22)1、质量标准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 (22)2、质量标准限度确定的一般原则 (24)(三)、质量标准的格式和用语 (25)(四)、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25)五、质量标准的修订 (25)(一)、质量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25)(二)、质量标准修订的一般原则 (26)(三)、质量标准的阶段性 (26)1、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 (27)2、生产用试行质量标准 (27)3、生产用正式质量标准 (27)六、参考文献 (28)七、起草说明 (28)八、著者 (31)一、概述药品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是药物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药品质量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可控性,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发药物需对其质量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制订出合理的、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欧洲药品评价机构(The European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 EMEA)及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 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ICH)有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对《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在阐明药品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制订的一般原则和主要内容的同时,重点强调药品研发的自身规律及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

旨在引导研发者根据所研制药物的特点和药品研发的自身规律,梳理研究思路,规范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质量标准的修订和完善的过程,提高质量标准的质量。

本指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共分四个部分:质量标准建立的基本过程、药品的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质量标准的修订。

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化学药品,包括新药、进口药和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二、质量标准建立的基本过程药品质量标准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过程:确定质量研究的内容、进行方法学研究、确定质量标准的项目及限度、制订及修订质量标准。

以上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且相互支持、相互印证。

(一)、质量研究内容的确定药品质量研究是质量标准制订的基础,质量研究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既要考虑一般性要求,又要有针对性。

确定质量研究的内容,还应根据所研制产品的特性(原料药或制剂)、采用的制备工艺,并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以使质量研究的内容能充分地反映产品的特性及质量变化的情况。

1、研制产品的特性原料药一般考虑其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等;制剂应考虑不同剂型的特点、临床用法,以及辅料对制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如眼用制剂中的防腐剂、注射剂中的抗氧剂或稳定剂等)。

2、制备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原料药通常考虑在合成过程中所用的起始原料及试剂、合成中间体及副反应产物、以及有机溶剂等对终产品质量的影响。

制剂通常考虑所用辅料、不同工艺的影响及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

同时还应考虑生产规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药品的稳定性确定质量研究内容时还应参考药品稳定性方面的特点,通常要考虑在储藏过程中质量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

(二)、方法学研究方法学研究包括方法的选择和方法的验证。

通常要根据选定的研究项目及试验目的选择试验方法。

一般要有方法选择的依据,包括文献的依据、理论的依据及试验的依据。

常规项目通常可采用药典收载的方法。

鉴别项应重点考察方法的专属性;检查项重点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通常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方法的优劣,择优选择。

选择的试验方法应经过方法的验证。

(三)、质量标准项目及限度的确定质量标准的项目及限度应在充分的质量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品的特性确定,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质量标准中既要设置通用性项目,又要设置针对性项目(针对产品自身的特点),能灵敏地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

质量标准中限度的确定通常基于安全性、有效性的考虑,研发者还应注意工业化生产规模产品与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样品质量的一致性。

对一般性杂质,可参照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常规要求确定其限度。

对特殊杂质,则需有限度确定的试验的或文献的依据。

(四)、质量标准的制订根据已确定的质量标准的项目和限度,参照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范用语及格式,制订出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一般应包括药品名称(通用名、汉语拼音名、英文名),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化学名(对原料药),含量限度,性状、理化性质(原料药),鉴别,检查(原料药的纯度检查项目,与剂型相关的质量检查项目等),含量(效价)测定,类别,规格(制剂),贮藏,制剂(原料药),有效期等项内容。

各项目应有相应的起草说明。

(五)、质量标准的修订1、质量标准的阶段性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药品质量标准分为: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生产用试行质量标准、生产用正式质量标准。

药品研发阶段的不同,其质量标准制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

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重点在于保证临床研究用样品的安全性,质量标准中的质量控制项目应全面,限度应符合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生产用试行质量标准,可根据生产工艺中试放大或工业化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研究的结果对质量标准中的项目或限度做适当的调整和修订,在保证产品质量可控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质量标准的实用性;质量标准试行期间,需继续对质量标准中项目的设、采用的方法及设定的限度进行研究考察,并积累多批产品的实测数据,在试行标准转正时进行修订。

2、质量标准的修订随着药品研发的进程、分析技术的发展、多批产品实测数据的积累、以及生产工艺的放大和成熟,质量标准应进行相应的修订、提高。

研发者通常还应考虑处方工艺发生改变、改换原料药生产单位等对质量标准的影响。

质量标准的完善过程通常要伴随着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始终。

其目的一方面使质量标准能更客观、全面及灵敏地反映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并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和稳定,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严格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或优化方法,使项目设置更合理,方法更成熟、更稳定,操作更简便、快捷。

三、药品的质量研究(一)、质量研究用样品药品质量研究一般需采用试制的多批(至少三批)样品进行,其工艺和质量应稳定。

药品临床前的质量研究工作可采用有一定规模制备的样品进行。

药品临床研究期间,应对中试放大或工业化生产规模的多批样品进行质量研究工作,进一步考察所拟订质量标准的可行性。

可根据工艺中试放大或工业化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对质量标准中的项目或限度做适当的调整,但要注意工业化生产规模产品与临床前研究样品和临床研究样品质量的一致性。

(二)、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内容原料药的质量研究应在确证化学结构或组份的基础上进行。

原料药的一般研究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几个方面。

1、性状1.1 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等外观、色泽、臭、味,结晶性等为药物的一般性状,应予以考察,并应注意在贮存期内是否发生变化,如有变化,应如实描述,如遇光变色、易吸湿、风化、挥发等情况。

1.2 溶解度通常考察药物在水及常用溶剂(与该药物溶解特性密切相关的、配制制剂、制备溶液或精制操作所需用的溶剂等)中的溶解度。

1.3 熔点或熔距熔点或熔距是已知结构的化学原料药的重要物理常数之一,熔点或熔距数据是鉴别和检查该原料药的纯度指标之一。

常温下呈固体状态的原料药应考察其熔点或受热后的熔融、分解、软化等情况。

结晶性原料药一般应有明确的熔点,对熔点难以判断或熔融同时分解的品种应同时采用热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1.4 旋光度或比旋度旋光度或比旋度是反映具光学活性化合物固有特性及其纯度的指标。

对这类药物,应考察其旋光性质(采用不同的溶剂),并测定旋光度或比旋度。

1.5 吸收系数化合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系数,是该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之一,也是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

药物的吸收系数应至少用五台不同型号的仪器,按照规范的方法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1.6 其他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可反映物质的纯度。

纯物质的相对密度在特定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

若纯度不够,则其相对密度的测定值会随着纯度的变化而改。

液体原料药应考察其相对密度。

凝点:凝点系指一种物质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

物质的纯度变更,凝点亦随之改变。

液体原料药应考察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凝点。

馏程:某些液体药物具有一定的馏程,测定馏程可以区别或检查药物的纯杂程度。

折光率:对于液体药物,尤其是植物精油,利用折光率数值可以区别不同的油类或检查某些药物的纯杂程度。

黏度:黏度是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

测定液体药物或药物溶液的黏度可以区别或检查其纯度。

碘值、酸值、皂化值、羟值等:是脂肪与脂肪油类药物的重要理化性质指标,在此类药物的质量研究中应予以研究考察。

2、鉴别原料药的鉴别试验要采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反应法、色谱法和光谱法。

2.1 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的主要原理是选择功能团专属的化学反应进行鉴别。

包括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盐类的离子反应等。

2.2 色谱法色谱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 d Chromatography. HPLC)和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