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礼仪差异

合集下载

中美在礼仪方面的差异

中美在礼仪方面的差异
中美在礼仪方面的差异
• 、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
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
• 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
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见面的礼仪。 •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
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
中国以前的见面礼仪
清朝时的见面礼仪
中美在见面时的礼仪----握手
中美在婚礼方面的差异
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
中美在婚礼方面的差异
中国在餐桌方面的礼仪
•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
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 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 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 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 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 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 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 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 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 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 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 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 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 ,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 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 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 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 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 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中美社交礼仪的差异

中美社交礼仪的差异

中美社交礼仪的差异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有不少差异,那么中美社交礼仪的差异有哪些呢?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中美社交礼仪的差异。

中美社交礼仪差异一:见面的礼仪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

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

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

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但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

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

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

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中美社交礼仪差异二: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

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

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西方餐桌礼仪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1、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餐桌举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

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

缺乏特色。

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

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其毫无创造性。

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

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

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

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

中美餐桌礼仪常识

中美餐桌礼仪常识

中美餐桌礼仪常识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之一,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呈现出日益密切的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而美国人也开始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中美餐桌礼仪也因为文化的交流而备受关注。

中美餐桌礼仪的不同点中美餐桌礼仪虽然都以尊重对方为核心,但两国在细节上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中餐中,吃饭是需要用筷子或汤勺来夹菜或喝汤的,而在美国,使用刀叉是常规做法。

在中国,如果你吃鸡肉或鱼类,你可能会遇到吃到鱼骨头或鸡骨头的情况,所以要将骨头放在自己碗旁,而在美国,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他们的食物通常都是经过剔骨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餐中,你要将你的筷子放在自己的碗里或放在筷子架上,而在美国则不是这样,你需要将餐具放在你的盘子旁或者放在桌子上。

此外,中国人喜欢以小碗或小勺子来品尝菜肴,同时,也喜欢以小口慢慢品尝美食。

而在美国,他们喜欢将餐盘堆满,同时以大口快速吃完。

因此,在用餐过程中,中美两国人就需要多加适应。

中美餐桌礼仪的相同点中美餐桌礼仪虽然存在不同之处,但两国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比如,在餐桌上,你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安静,不要用语言或声音打扰到他人。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吃饭时最好避免毛手毛脚,在用餐前后都要洗手,并让餐具保持清洁。

除此之外,在用餐时,要尽可能地不去分心,专心品尝美食,同时尊重与你一起用餐的人。

在用餐期间,你需要注意用餐顺序:先用汤或主菜,然后才是配菜或小菜。

这同样适用于中国和美国的用餐方式。

总之,中美餐桌礼仪常识是人们了解交流的必需品。

在跨文化交流时,如果你了解了这些共同和不同之处,就可以在吃饭时避免尴尬和误解。

同时,在体验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你也能够丰富自己的品味。

美国和中国的社交礼仪方面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社交礼仪方面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社交礼仪方面有何不同?社交礼仪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美国与中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

美国文化通常被认为是开放自由、独立自主的,而中国则注重传统与尊重。

下面将重点介绍美国和中国社交礼仪的差异。

一、相互问候美国社交礼仪在美国,当人们初次见面时,通常会首先打招呼。

在商业场合,这种问候通常很短,例如“你好”或“早上好”。

在朋友之间,则可能会使用非正式和温暖的问候短语,例如“你闲吗?”或“最近好吗?”中国社交礼仪与美国不同,中国初次见面时要表现出相对稳重的表现,通过礼貌和尊敬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正式场合下,这种问候通常会更长些,例如“您好,很高兴认识您,我是……”。

二、用餐礼仪美国社交礼仪美国社交礼仪中存在大量涉及用餐礼仪的规则。

这些规则被认为是离不开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也是观察礼貌和餐桌文化的标志。

例如,在就餐时要规矩地坐卡位,而非占用他人位子,要等待上席长老开始进餐。

在餐桌上,同一桌的人应该互相交换盘中食品,以象征着社交和友谊。

中国社交礼仪在中国,用餐礼仪流传已久。

盘中食品不能公开分配,如果其中一些人非常喜欢某种食品,那么他们可能会在别人没看到的情况下秘密添加到他们自己的菜里,而不会进行盘中交接。

在就餐时,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吃饭的骨头不能直接吐在大部分的中国人看来都是不文明和不合适的。

此外,中国人在与长辈用餐时要表现出谦虚和尊敬的态度。

三、礼物礼仪美国社交礼仪在美国,礼物礼仪被视为表达爱和感激之情的重要手段,给予他人的礼物通常基于对对方性格特点和爱好的了解。

在接受礼物时,礼仪上的原则是尊重和感激,不要显得迟疑或冷淡。

中国社交礼仪在中国,礼物礼仪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行为,它经常被用于表达个人尊重和感激之情,并被视为一种社交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相比于美国,中国人在接收礼物时有更多的顾虑,因为如果礼物过于昂贵或者格调过于高尚,就可能会被视为尴尬的尊重和谦虚。

总体而言,美国和中国社交礼仪方面的差异很大,其根源在于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不同。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篇一:中美商务礼仪差异中美商务礼仪中的差异一:谈话1,美国人在交谈时,比较注重隐私。

、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2,敬谦语使用的频率不同。

美国人比较少用敬谦语,而中国人则较常用敬谦语。

如中国人在收到表扬时会委婉的说“您过奖了”,而不是欣然接受。

3,寒暄语使用的次数也同。

美国人很少使用寒暄语,对于商业会晤中的问候,寒暄方式不太在意,注重效率。

中国人则多习惯用寒暄语言。

在遇到商业伙伴拜访时,会非常热情好客,喜欢问长问短。

二:谈判1,在谈判中,西方“重利轻义”的文化,使他们更看重利益。

而中国传统文化重义轻利,讲究人情味,使中国人极好“面子”(或称“体面”),在谈判时如果要在“体面”和“利益”这两方面选择,中国人往往会倾向“体面”。

2,谈判中,美国倾向突出个人的作用,他们派出的谈判代表通常由足够的权利,可以在授权范围内直接对谈判的议题作出决策。

而中国人首先会把自己看做是某个集体的成员,他们谦虚,精神,讲究团队精神,在谈判中参与人数多且职位不一。

在做决策是,他们只在自己的权限内行事,最后决定通常由上级作出。

三:娱乐美国人在娱乐方面,比较随意。

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较不拘礼,即使双方在年级上货地位上有很大分别也不例外。

而中国人则比较注重辈分差异,长辈有序。

四:餐桌礼仪美国人在用餐是喜欢优雅,安静的环境,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利益,不可以失去理解,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难听的声音。

而中国人在吃饭时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气氛。

五:地址书写格式美国人喜欢从小到大排列,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

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从大到小依次为序,地址则是按省、市、县到门牌号码排序,突出的是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

六、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文化交流中西方的礼仪差异文化交流中中西方的礼仪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关注中西方的礼仪差异。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在礼仪方面的差异,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一、问候礼仪中西方在问候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通常采用双手合十、鞠躬等形式,而西方则以握手为主流。

这反映了中西方对于个人空间的不同看法。

中国人讲究礼仪的表达方式更显尊重,而西方人更注重直接和亲近的交流方式。

二、婚礼仪式中西方的婚礼仪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婚礼通常以喜庆的氛围为主,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会大力参与。

而西方的婚礼更加注重个人的浪漫和独立。

西方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新娘会穿上白色婚纱,代表纯洁和祝福。

三、餐桌礼仪中西方餐桌礼仪上也存在诸多差异。

在中国人开餐时,主人通常会先劝酒,以示尊重。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则更加注重餐具的使用礼仪,如刀叉的使用、折叠餐巾等。

同时,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用餐顺序,不会过于关注他人。

四、交流方式中西方人在交流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言辞间的含蓄和委婉,善于运用间接表达方式,避免直接冲突。

而西方人更加注重直接和坦率的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主要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沟通方式。

五、礼物文化中西方礼物文化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礼物的交流往往伴随着代表尊敬的红包,而西方则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性化。

西方人更加注重礼物的价值,追求独特和个人化的选择。

六、服装礼仪中西方在服装礼仪上也有诸多不同。

中国人在正式场合通常穿着传统的中式服装,注重色彩的含义和服装的庄重。

而西方人则注重穿着合适的商务或正装,强调干练和专业。

七、时间观念中西方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互动,追求和谐与稳定。

因此,中国人对时间通常更加灵活和弹性。

而西方人注重时间的精确度和效率,更加注重计划和准时。

尽管中西方在礼仪方面存在差异,但我们应该以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待。

中国的礼与外国的礼之差异

中国的礼与外国的礼之差异

中国的礼与外国的礼之差异不同文化的七项对比我国和西方国家商务交往最多。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

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必须首先有所了解。

1、对待赞美我们和西方人在对待赞美的态度上大不相同。

别人赞美的时候,尽管内心十分喜悦,但表面上总是表现得不敢苟同,对别人的赞美予以礼貌的否定,以示谦虚:“还不行!”、“马马虎虎吧!”、“那能与你相比啊!”、“过奖了!”等。

而西方人对待赞美的态度可谓是“喜形于色”,总是用“Thank you”来应对别人的赞美。

2、待客和做客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

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

比如,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我不渴”或“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而已。

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予满足。

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

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

当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想喝点什么,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

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

3、谦虚和自我肯定我们一直视谦虚为美德。

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

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指责为“不谦虚”、“狂妄自大”。

比如,中国学者在作演讲前,通常会说:“我学问不深,准备也不充分,请各位多指教”;在宴会上,好客的主人面对满桌子的菜却说:“没有什么菜,请随便吃”;当上司委以重任,通常会谦虚地说:“我恐怕难以胜任。

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精选5篇)

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精选5篇)

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精选5篇)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区别篇11、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

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2、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

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

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

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

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

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3、在宴客方面,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

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

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4、在禁忌与习俗方面,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

中国人视4为不吉利,因为与“死”同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因为与荷兰语“庆祝”一词的发言相近。

5、中国人通常以登门拜访表现他的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先要跟主人预约,忌突然造访。

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中美餐桌礼仪文化对照一、引言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社交行为规范,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餐桌礼仪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用餐时间、用餐方式、餐桌礼仪规则等方面对中美餐桌礼仪文化进行对照。

二、用餐时间在中美两国,用餐时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午餐和晚餐是最为重要的两餐,人们通常会安排充足的时间来享用美食,午餐时间普通在12点到1点之间,晚餐时间则在6点到8点之间。

而在美国,午餐时间相对较短,普通在12点到1点之间,晚餐时间则较早,普通在5点到7点之间。

这种时间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对用餐的重视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三、用餐方式1. 中餐在中国,中餐通常采用家庭式用餐方式,即将各种菜肴摆放在餐桌上,供所有人共同享用。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使用筷子来夹取食物,并将食物放在自己的碗或者盘中。

此外,人们通常会用碗来盛汤或者米饭。

在正式场合,人们会遵循一定的用餐礼仪,如先尝酒、先尝汤等。

2. 美餐在美国,美餐通常采用个人式用餐方式,即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盘子和餐具。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使用刀、叉、勺等餐具来进食,将食物切割成适合入口的大小,并用刀叉将食物送入口中。

此外,人们通常会用碗来盛汤或者沙拉。

在正式场合,人们会遵循一定的用餐礼仪,如不大声咀嚼食物、不将餐具插在盘子中等。

四、餐桌礼仪规则1. 中餐在中国,餐桌礼仪规则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和礼貌。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应该尊重长辈,先让长辈开始用餐;夹菜时应尽量不碰到其他菜肴;不应将筷子竖立在碗中或者插在饭中;不应大声嚼食物等。

此外,人们还应当注意饭桌上的谈话内容,避免谈论敏感话题。

2. 美餐在美国,餐桌礼仪规则同样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社交能力。

在用餐过程中,人们应该等待主人或者长辈开始用餐;使用餐具时应该持刀右手、持叉左手;不应将餐具放在盘子边缘或者交叉放置;应当用餐时保持肃静,不大声嚼食物等。

中国传统礼仪之美国学文化中的仪容仪表

中国传统礼仪之美国学文化中的仪容仪表

中国传统礼仪之美国学文化中的仪容仪表中国传统礼仪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它涉及到人们的仪容仪表,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中国与美国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仪容仪表的理解和表达也有所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仪容仪表与美国学文化中的仪容仪表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原因。

一、中国传统礼仪的仪容仪表中国传统礼仪重视的是人们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端庄、恬静、庄重被视为传统礼仪的基本标准。

在仪容方面,男性通常会注重衣着整洁大方,穿着传统的中式服装或带有西式影响的西装。

女性则偏好穿着对称美观的旗袍或改良版的中式服装,搭配传统的发饰和配饰。

在仪表方面,中国传统礼仪注重的是人们的仪态举止,讲究谦和有礼、言行举止得体、面带微笑等。

二、美国学文化中的仪容仪表美国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欧洲礼仪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礼仪有所不同。

美国学文化注重的是个体的独立和自由,这也反映在仪容仪表上。

在仪容方面,美国学文化倡导舒适和随意的着装风格,几乎没有特定的传统装束要求。

男性通常穿着西装,女性则可以选择穿着连衣裙、职业套装或休闲装。

在仪表方面,美国学文化偏重于表达自我,倡导个人主义,注重直接和开放的交流方式,强调眼神接触和自然的微笑。

三、中国与美国仪容仪表的差异及文化原因1. 社会关系的差异:中国强调社会的等级和秩序,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要在仪容仪表上得到体现。

而在美国,社会关系更加平等,不同阶层的人们更加注重个人表达。

2. 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传统礼仪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和和谐,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而在美国,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人们更多地追求的是个体的满足和自我表达。

3. 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礼仪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而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学文化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仪容仪表的规范相对较少。

总结:中国传统礼仪和美国学文化中的仪容仪表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浅谈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餐饮礼仪是中美两个国家文化差异中的一部分。

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餐饮礼仪的不同。

本文将从餐桌准备、就餐礼仪、礼貌用餐等方面来探讨中美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

一、餐桌准备中美餐桌准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国文化的不同。

在中国,用餐时间通常意味着全家人团聚,注重亲密关系的维系。

餐桌上往往会上有多道菜,供人们共同享用。

此外,宴席上的菜肴摆放有着讲究,通常是有菜肴的层次感,从冷盘到热菜。

与之相比,美国的餐桌准备更加简洁。

在美国,用餐时间更多是个人为主,家庭成员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食。

餐桌上通常只摆放一份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盘子。

而在正式场合,美国人会采用线性摆放,即把每道菜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盅和碟中摆好,供客人选择。

二、就餐礼仪中美就餐礼仪的差异主要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社会交往和尊重他人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就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尊重年长者。

年长者在家庭中地位高于年轻人,他们通常有特定的座位。

其次,吃饭时用筷子。

筷子是中国餐桌上最常用的餐具,使用方式有一定的规范。

另外,拿食物时要等其他人拿菜后再拿,表达着对他人的尊重。

与此相对,美国的就餐礼仪更加自由和随意。

在美国,人们通常会说"请自便"或者"请随意",这意味着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各种菜肴。

此外,美国使用刀和叉,他们习惯将刀放在右手边,叉放在左手边,并且用刀右手处理食物。

三、礼貌用餐中美的礼貌用餐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吃饭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维持整洁和安静的环境,以免打扰他人。

同时,一般会主动给年纪较长的人夹菜,这被视为一种尊敬和关怀的表达。

与之相对,美国的用餐习惯更加随性。

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的舒适感,对于吃饭时发出声音或与他人交谈并不那么在意。

他们认为吃饭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边吃边聊,享受与他人的互动。

总结综上所述,中美餐饮礼仪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美国人礼仪习俗和中国有什么不同(2)

美国人礼仪习俗和中国有什么不同(2)

美国⼈礼仪习俗和中国有什么不同(2) 美国⼈的⽣活习惯 1、⾏路乘车 ⾏路⼀般以右为尊,⼥⼠同⾏,男⼠应⾛左边,出⼊应为⼥⼠推门。

搭车时,车主驾车,前座为尊,余则以后座右侧为尊。

⾃⼰开车时须先为客⼈开车门,等坐定后始上车启动。

在公共场合,美国⼈特别尊重⼥性,处处⼥⼠优先。

在社交场合,男⼠对⼥⼠要谦让、关照;⾏路时男⼦⾛⼈⾏道外侧;⼊座时先让⼥⼦坐下;进门时男⼦应先⾏并为⼥⼦开门;上、下楼梯或乘电梯时要让⼥⼦先⾏;⽤餐时请⼥⼦先点菜;告辞时让⼥⼦先起⾝;陌⽣⼥⼦失落东西,男⼦也应为其拾起归还;与⼥⼠打招呼,男⼠必须起⽴。

2、服装穿着 美国⼈⾐着随意,在公众场合穿各种服装的都有。

⼤多数时候喜欢穿T恤衫、夹克衫、⽜仔裤、运动衫、旅游鞋。

着装讲究整洁。

男式裤⼦不能露出衬裤,⼥⼦裙装不能露出衬裙。

裙⼦要盖过丝袜⼝,⼥式短裤不能配⾼跟鞋,否则会被⼈误以为应招⼥郎。

涂眉画影,⼝红浓重,也是应招郎的标志。

任何⼈都不能在公众场合穿背⼼、睡⾐。

美国⼈的服饰追求体现个性、⽓质、风度,讲究舒适,在西⽅率先以简洁朴实的服装取代名牌服装。

在正式社交场合注重着装,宴会上都有着装要求。

参加重要场会,应注意请柬上有关服装规定。

如果不确定服装的要求,可以先问问其他参加者,以免尴尬。

请柬上有些字如casual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穿⽜仔裤,semi-formal也并不表⽰你可以不打领带,最好问清楚。

西装外套通常只扣上扣,亦可全部不扣,但切忌全扣。

西装背⼼最下⼀个钮扣通常不扣。

深⾊西装应着⿊⾊⽪鞋,深⾊袜⼦,切忌⽩袜⿊鞋。

正式场合或上班,⼥性以裙装为宜,男性应着领带及深⾊西服。

着晚礼服裙摆应长及脚踝,并着⾼跟鞋。

3、赠送礼物 上门作客不⼀定带礼品,也不可在其他客⼈不送礼时单独送礼。

礼物可以是⼀瓶酒,给⼥主⼈的⼀束鲜花等。

公务送礼的礼品可以是⽇历、钢笔、精装⽇记本等⽂具。

⼀般不在公开场合送礼。

会议礼品在会议结束后送,如在告别宴会上送。

简述中西方礼仪差异

简述中西方礼仪差异

简述中西方礼仪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其中之一就是礼仪。

由于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在礼仪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以简述中西方礼仪差异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差异。

1. 问候礼仪中西方在问候礼仪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用双手合十或鞠躬来表示尊敬和问候,如在见到长辈或上级时。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会握手或亲吻对方的脸颊来表示问候。

这种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间对待亲近关系的不同态度。

2. 餐桌礼仪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使用筷子来吃饭,而在西方国家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此外,中国人在用餐时往往会发出声音,这被认为是对饭菜的赞赏。

而在西方国家,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发出声音。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间对待饮食和社交的不同态度。

3. 礼物交换在礼物交换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送礼物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

在很多场合,如生日、结婚等,人们都会送礼物来祝贺对方。

而在西方国家,礼物的价值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礼物的用心和祝福。

此外,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会在收到礼物后立即打开并感谢送礼者。

4. 社交礼仪在社交礼仪方面,中西方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通常会比较保守和谨慎,不会过于亲密或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开放和直接,更注重个人表达和自由交流。

另外,中国人在社交场合中通常会主动为对方倒酒,而在西方国家,这种行为可能被认为是干涉对方自由的表现。

5. 服装礼仪在服装礼仪方面,中西方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正式场合通常会穿着传统的礼服,如旗袍或中山装。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化,在正式场合中通常会穿着西装或正式礼服。

此外,中国人在穿着上更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和对身份的尊重,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审美和时尚。

总结起来,中西方的礼仪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差异。

了解并尊重他人的礼仪习惯是建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_职场礼仪_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_职场礼仪_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习惯、生活方式而产生距离,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一、招呼语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西方人最常用的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二、称谓的差异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西方在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中華网]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李老师”、“陈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黄局长”“王经理”等.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习用的称呼.三、告别语的差异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我会保持联系.”可是这位中国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在文化领域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西方文化虽然都源于人类社会的普遍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众多因素造成了很多差异。

其中,礼仪文化尤为重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本文将从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种种表现入手,从家庭、聚会、商务、宗教、婚礼、葬礼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家庭礼仪差异1. 亲吻礼仪:在西方文化中,亲吻很常见,且种类繁多,例如挨家挨户亲吻长辈、亲吻朋友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亲吻礼仪并不普遍,更多的是看到人就伸出手或拱拱手表示敬意。

2. 用餐礼仪: 中西方家庭的用餐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在西方家庭中,用餐通常不需要了解各种大小规矩,但讲究的是道德礼仪,如不能说话或接电话。

而中国家庭则注重家风和传统文化,如夫妻相对坐、年长者坐中间等等。

3. 招待方式:中西方受文化影响,喜欢展现对客人的热情好客。

在中国,主人会尽情招待客人,尤其是在餐桌上,主人还会不断放菜、劝酒。

而在西方,招待方式更加注重服务,如上菜、替客人倒酒等等。

二、聚会礼仪差异1. 问候方式:在西方,问好语通常是“你好”或“Hello”,而中国则通常是直接称呼名字。

虽然“你好”在中国也常用,但是有时也需要加上对方的名称,以显示亲切和优雅。

2. 礼物文化:在西方,送礼物不是不必要的,甚至在某些场合被视为必需品。

而中国礼物文化要对应上不同的场合,如婚礼、寿宴等,通常送些吉祥的东西,如鲜花、红包等。

3. 热情表达:在西方,人们很注意面子,并常常笑口常开。

而在中国,人们更注重真实性和内心感受,不会轻易笑个不停,甚至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商务礼仪差异1. 礼仪文化:在中西方商务礼仪中,代表团之间一定存在一定量级的礼仪之争。

在任何类型的商务体系内,个人礼仪至关重要。

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之处,某些文化认为礼仪的显露和直接关系是商务交流和业务成功的一项关键要素。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在哪几方面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表现1、称谓称呼方面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

例如,西方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女士或小姐,而在我国“先生”第一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

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西方人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婶婶,伯母,姨。

他们对这些方面的关系也不如中国分明,中国父亲那边的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亲方为舅,姨,表兄妹。

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

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加上职位,xx经理,xx总裁等。

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头衔用于法官。

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高级宗教人士等。

2、交际语言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手礼也较为常见。

在我国除了见面和告辞时使用,在表示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时也使用。

发展到现在,被简单的“你好”,“再见”所取代。

可是西方的贴面礼、亲吻礼、吻身礼,让国人仍很不习惯接受。

中国在见面时喜欢客套的问去哪了?有没有吃饭?西方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感到奇怪。

送客离开时,中国人习惯挽留,说“走好”“慢走”,而西方仅微笑作再见就可。

3,宴请方面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

酒杯不空茶水不满。

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

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则认为不合卫生,实行分餐制。

中国人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西方则要求少声响少动作,用餐程序较多。

4,禁忌习俗中国人不喜欢说4,因为与“死”同音,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

西方人不喜欢13。

缘起基督教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犹大出卖耶稣,有13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

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若不了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中国闭关自守,对西方不了解,在一次希特勒举行的宴会上,一位中国使节按照在中国的习惯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这种做法在国外是极不礼貌的,仿佛是在责备刀叉不干净。

希特勒一见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将全体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换过,使那位中国使节窘迫难堪。

再例如,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

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

在文化方面就美国来讲,中国人赞赏推崇的愚公移山,令全拿搬家不当回事的美国人大惑不解,他们会用智叟的语调发问:“他为什么不搬家?”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

如此相反的结论,如此巨大的反差,是东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的显现。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西方人和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

当然西方人也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例如,中国游客在美旅游后准备买票回国,凭主观想象买票是肯定要排队的,但当他们进入售票大厅时,见窗口只有一个人在办理手续,另有几个人静静地坐在大厅的边上。

我国的游客马上拥至窗口抢购机票,售票员在给中国游客办好机票后,微笑着对他们说:“下次买票请自觉排队,并用手指了指边上的人,当中国人回头看时,他们报微笑,使几个中国人真是无地自容。

在现代的社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以自己的国情来看待别国才会出“洋相”,这有待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若一无所知,就容易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处于不利的形势。

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明确,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

就美国来说,它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它合众为一,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很多人被同化了,不管什么肤色,不管讲何种语言,都自豪地称自己是美国人。

他们的宗旨是永远向前看,遥望目力所及的前方,并且迈开双脚前进;自强自立,追求幸福,永不满足。

这是他们良好的品质和素质,而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美国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就是美国的魅力。

我们不能因为中国是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就盲目自大,而应尊重别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与习惯,这样交往才能顺利进行。

所以了解、研究别国的礼仪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下面,我们对美国的礼仪文化作点研究:美国成立时间不长,国内各类移民又不计其数,因此美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说是多种文化的汇合,有不少都与中国人的习惯截然相反。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

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

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

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但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

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

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

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二、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

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

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

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

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

一旦约定,就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

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

在进门之前,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地板。

进门后要摘帽。

并把雨衣雨伞留在室外。

然后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问好。

若主人家宾朋满座,只需与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

如果主人请你坐,你就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托不坐下,也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更不可问用品的价格。

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想吸时应问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

若主人向你敬烟,即使你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往往会因为客气而有所推拒,但这在美国人眼里,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间关系变坏。

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

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

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

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

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而中国人往往习惯一边上菜一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开始坐下进餐的。

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是不太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

在餐桌前不应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道歉。

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快。

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

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

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

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四、服饰的礼仪美国人的服装以体现个性为主,很难从穿着上看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

如果是一位穿着时髦笔挺西装的男士,看上去似某大公司的老板,其实他可能是演艺界的艺员,甚至是一个美容美发师。

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旧 T 恤的,看似流浪汉,其实却可能是一位不修边幅的教授。

因此,在美国,万万不可先敬罗衣后敬人。

曾经有美国外商来华,接待人员乍一见便以为那西装笔挺的一定是老板要员,而忽视了一行人中的大胡子。

虽然把热情过多地倾泻到了“西装笔挺”上,还好,也没冷落了“大胡子”。

稍后,一介绍身份,方知道谁是真正的老板,而那个“西装笔挺”不过是雇员。

因此在美国,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钱,穿得不好的不一定没钱。

若简单地以衣帽取人,不仅会主次不分,使自己陷入窘境,而且会让美国人轻视。

虽然美国人穿着随便,不像欧洲人这么讲究,但在美国的穿着可谓“不怕穿破,不许穿错。

”有许多场合,服饰有很严格的规定。

例如,美国许多公司上班有专门设计订做的制服,在律师楼和银行上班的老板和职员们天天都是西装笔挺,而且每日均需要换,若两日相同,就容易被人误会是个夜晚没有回家更衣的人。

再例如在美国举办各种宴会,往往在请柬上注明是否“黑领结”。

如果注明了“黑领结”,男士则一定要穿无尾礼服,系黑色领结,女士必须穿晚礼服。

这时,男士的长条领带,女士的裤装都上不了台面。

如果没有注明“黑领结”,而表示是“正式穿着”,那么西服就可以上场。

如果写的是“白领”,表示要穿燕尾服,系白色领带。

因此什么宴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是很有讲究的。

试想,如果在一个不怎么正式的场合,每个人都是一身短打扮,唯独你一个人身着深黑笔挺的燕尾服;或者每一个都云鬟高挽,长裙及地,唯独你一人一袭T恤,这种巨大的不协调,你自己不觉得张狂,别人也会看着你在人堆里悠悠晃晃不像个东西。

而且在美国,这是对宴客的主人大不敬的明确表示,主人也会因此对你感到厌恶,从而与你断绝来往,这会是你的一大损失。

因此注意场合与服装的搭配在美国尤为重要。

总之,美国与中国之间有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同样其它的西方国家,也有各自的文化习惯,因此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到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以便在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并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