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一体化战略与本土化战略比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过程中,众多跨国公司面临着种种问题,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因文化差异、管理模式、人员素质等所带来的跨文化管理挑战及相关的一体化和本土化决策挑战。因此有必要在运用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和一体化的必要性,探索并提出了其一体化和本土化各自的优势和策略。本文再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家乐福本土化的成功和百安居哈尔滨店本土化的失败来说明跨国公司本土化所需要的条件,并给与我国跨国公司在一体化和本土化方面一些建议。
一体化,即“全球协调”,是指:将母公司的标准、规范、方法、工艺流程和技巧施加给国外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对散布世界范围的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一体化整合,以便从规模经济和公司内贸易关系等的协同效应中获利。
本土化,即“当地适应”,是: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偏离母公司的标准,适应东道国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投资营销活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一体化本土化
一、引言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在生产国际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跨国公司不断调整战略取向,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跨国公司站在全球竞争的视角, 运用高度一体化战略调整其全球经营网络, 但同时, 各东道国不同经济环境所体现的差异化、多样化, 使跨国公司认识到子公司当地响应能力的重要性, 其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就是典型的一例,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生产、研发以及管理运营, 是其全球发展战略的充分体现和具体实施。一体化并不否定本土化, 本土化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 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的有机结合, 正成为全球性公司的主导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一体化和本土化的策略研究。
Hedlund(1981)认为:在某些经营领域中采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保证在这些领域中达到资源最佳配置。
Leontiades(1986)提出:跨国公司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在东道国取得持续经营成功,甚至可以采取更加彻底的本土化策略,即在子公司采取与母公司截然不同的发展策略,以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Prahalad和Doz(1987)认为:全球一体化策略与本土化策略的结合,即寻找一体化和本土化的平衡点,实施“思维全球性,行动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在其合著出版的《跨国公司使命:寻求经营本地化与全球一体化之均衡》提出IR模型,并运用IR模型全面分析了一体化-本地化框架。
Hitt和Ireland(1987)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一些领域采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可以有效地保障这些经营领域的协调一致,最终达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目标。
吴显英(2006)指出: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实施过程中遭遇的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其中内部障碍包括公司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公司的人才储备、公司的组织机构与权利分配模式等方面;外部障碍包括当地的文化冲突、当地资源的质量和可获得性等。
蒋燕(2006)指出:不久的将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可能遭遇本土反垄断诉讼、中国民族主义力量的崛起、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内部管理团队的不稳定
等种种挑战。因此,实施适应东道国环境的本土化策略对跨国公司获取持续成功具有现实意义。
(二)一体化—本土化实施对策研究。
Poter(1985)在跨国公司战略的决定因素中有两个最为重要,其一是国际化活动的协调;其二是价值链活动的区位组态。将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模型,包括四种战略类型:出口型战略,国家中心型战略;高对外投资战略;纯粹全球化战略。
Jarillo、Martinez(1990)以一体化与当地化程度对子公司角色的分类对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角色分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公司活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的当地化程度和一体化程度。因此按战略分类可分为:自主型战略,接受型战略,积极性战略。
Taggart(1998)修正了Jarillo、Martinez所用的量表,以母子公司一体化程度和子公司当地响应程度为子公司分类的维度,经实证研究讲跨国公司分成:积极性、自主性、接受性。
万建强、长松(2001)指出: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市场本土化、员本土化、投资管理本土化、技术开发本土化、企业文化本土化、利润本土化、物料本土化。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可分为三种形态:多国国内战略, 即独立子公司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最高阶段。
毛蕴诗&汪建成(2003)对230家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母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和德国企业一样,日本在华跨国公司倾向于采用一体化战略。
Fan Liang、Stephen Nicholas(2004)发现,在转型经济中存在着发达国家经济中不存在的子公司战略角色类型,而且子公司战略角色显著受到母公司结构特征的影响。
杨国宁(2006)在《浅谈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文献中指出: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包括品牌本土化、人员本土化、技术开发本土化、营销本土化等方面。认为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跨国公司应立足于“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将本土化与一体化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一体化、本土化成因分析
(一)跨国公司一体化
1、一体化的优势
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多国国内战略, 即独立子公司战略。二是简单一体化战略。三是复合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最高阶段,本文所讨论的跨国公司一体化主要指复合一体化战略。
跨国公司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解决市场不完全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市场的不完全性是指市场体系及运行机制在功能或结构上的缺陷或失败。主要表现为:1,、市场交易存在着明显的时滞性;2、利用中间产品的价差来体现市场的支配力度, 却表现出很差的可操作性;3、市场交易的行为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4、市场交易标的的价值以及各种信息的性质等, 对于交易双方来讲有着明显的不对等性;
英国学者伯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跨国公司的一体化是如何克服市场不完全的。该理论强调, 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阻碍了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顺利让渡。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 这种不完全性日益加重。知识经济时代, 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等知识形态的资产不断增加, 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生产中居于日益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 跨国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适应国际分工新模式的一体化国际生产休系, 即复合一体化战略性的跨国公司。
2、一体化面临的障碍